经济危机试析论文

2022-05-05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经济危机试析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近年来,高考历史科目的命题视角更多关注重要概念和史实之间的联系。文章试图通过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国民政府前期民族工业短暂的发展和官僚资本三个细节,对《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这一课的重点概念和史实之间的联系进行阐述,以引导学生关注高考,培养学生学科素养。

经济危机试析论文 篇1:

高中历史课堂中如何实施情境教学法

[摘要]借助情境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较为轻松地获取知识信息,并且此种教学法最大限度地幫助学生完成了情感式体验。文章从组织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再现历史事件情境、创设语言情境这三个方面就高中历史课堂中情境教学法的实施展开论述。

[关键词]高中历史情境教学情感体验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而情境教学则是贯彻落实这一课程标准的关键所在。历史课堂情境教学乃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同特定事件相关的历史情境,使历史事件能够再现于学生眼前,让学生在情境中实现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可以说,情境教学能给高中历史教学提供一股强大的动力,有利于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那么都有哪些情境教学方法呢?下面笔者根据自身教学经验从三个方面对此展开探究。

一、组织开展角色扮演活动

高中生表现欲强,尤其喜欢模仿和表演,而且历史课本上有很多的历史事件可以拿来表演。教师可以根据历史教材中的内容来设计表演内容,让学生走近历史,理解历史,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快乐地学习。

例如笔者在带领学生学习“美国宪法”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部分知识内容,笔者要求学生扮演总统、大法官以及参议院议长三个角色,笔者则担任记者一角。为了保证教学有效,笔者在上次课为学生布置了相关的记者提问问题:(1)《贫民救济法》未能通过的补救方法有哪些?(2)对总统是“无冕之王”的说法是否认同?(3)最高法院大法官是否终身制?同时笔者要求学生认真查阅资料,对这三个预先布置的问题进行准备。上课时,笔者要求饰演不同角色的学生为全班同学讲解自己所饰演角色的职权,使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然后进行分角色问答表演。在表演完成之后,笔者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要求学生对此前学生作答内容进行评价和讨论,从而使学生找到不足,收获更多。这样的角色扮演活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有利于历史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再现历史事件情境

历史教材有许许多多的历史事件,这些历史事件如果能够再现,便能够强化学生的认知,使学生更为清晰地了解历史、把握历史。为此,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再现历史事件的发展梗概或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般地观察、体会和分析历史。这种教学手段可以直观、形象地再现过去的历史,并以多样化的信息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学生学起来更轻松,也就更容易理解历史、感悟历史。

比如笔者在带领学生学习《“自由放任”的美国》一课内容时,由于考虑到多数学生对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的认知不足,因而对于经济危机所造成的一系列问题难以形成准确认知,于是笔者为学生播放了纪录片《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下的美国》,使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内容对彼时经济危机爆发后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有清楚的了解。然后笔者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对经济危机及其破坏性有更深的认识。其后,笔者结合危机的产生、发展,直接导入罗斯福新政挽救危机的举措,从而使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有全面的把握。

三、创设语言情境

语言的力量是无穷的。高中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给学生一种美的听觉享受,这对学生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形成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比如笔者在带领学生学习《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时,首先为学生播放了余光中的名篇——《乡愁》,朗读者带有磁性且略显哀伤的声音,让学生感受到诗人的思乡情绪,而多媒体幕布上同步播放的祖国地图,使学生感受到祖国统一大业的神圣性。笔者接着运用慷慨激昂的话语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之情,学生的学习效果良好。

高中历史内容庞杂且离现实远,学生不好理解与掌握,情境教学法可以给学生更多的情境体验,使其对历史学习产生兴趣,增强情感体验和提高学习效果。高中历史教师要重视探索情境教学法的有效应用。

[参考文献]

[1]万小燕.历史课堂中如何创设情境教学[J].新课程(中学),2013(5).

[2]戴世锋.创设探究情境有效落实目标——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教学为例[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3(5).

[3]周和群.浅谈情境教学在历史课堂中的实践与运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9).

[4]敖小红.试析情景教学与情感教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体现[J].高考(综合版),2013(9).

(责任编辑庞丹丹)

作者:钟楠华

经济危机试析论文 篇2:

高中历史教材中的民国经济史探析

[摘要]近年来,高考历史科目的命题视角更多关注重要概念和史实之间的联系。文章试图通过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国民政府前期民族工业短暂的发展和官僚资本三个细节,对《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这一课的重点概念和史实之间的联系进行阐述,以引导学生关注高考,培养学生学科素养。

[关键词]民国时期;民族工业;官僚资本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中的重要一课。从过去众多课例来看,教师采用较多的讲授方式是以一个企业或者企业家的经历作为线索来阐述民族工业在民国时期的曲折发展。这种讲授方式可以使枯燥的史实变得更为丰富,让学生容易接受,其不足之处是以个案代表整体,容易造成学生忽视社会经济的完整性和立体结构。本文试图通过三个细节的阐述来引导学生关注重点概念和史实之间的联系,以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一、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学过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因此本细节可从“短暂的春天”这一关键词入手。首先,明确时间段是1912—1919年。“春天”体现在经济上,民族工业发展迅速,工业企业数量大大增加,企业规模有所扩大,轻工业发展尤为迅速。其次,确定“春天”出现的原因:在国内,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政令;广大民众提倡国货,抵制日货;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在国外,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东顾,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侵略。再次,明确民族工业虽遇到“春天”,但其发展仍带有浓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征。其表现为:一是民族工业虽然发展迅速,但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很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依然占主导地位;二是相比外国资本,民族资本存在一定差距,且仍然受到外国资本的排挤;三是民族工业发展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薄弱,尚未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二、南京国民政府前期的短暂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民族工业陷入了萧条状态。这种情况直到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才有所改变。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得以短暂发展,其动力来自两方面:一是政府政策,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行币制改革;二是民间的力量,广大民众提倡国货,抵制洋货。如何通过重要史实之间的联系多维度地观察此时国民政府的经济政策是本细节的一个关键。

关注经济危机对中国币制改革的影响。为应对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美国抬高银价,导致中国白银外流,破坏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为防止白银外流,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将白银收归国有,发行法币。幣制改革有利于防止白银外流,稳定国内经济的发展。但国民政府掌握纸币发行权也为其后期的滥发纸币、通货膨胀埋下了隐患。

经济危机对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推动。一方面,受经济危机的冲击,资本主义国家原有的自由主义思潮逐渐破产,苏联计划经济在工业化建设上取得的显著效果引起了西方国家的关注,部分国家认识到经济干预的必要性,在这一思潮影响下,国民政府认识到推动经济建设的必要。另一方面,经济危机期间,帝国主义进一步加大对中国的商品、资本输出,给中国经济造成了更为严峻的冲击,为摆脱经济上的不利局面,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十分必要。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备战需要。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步步紧逼。东三省沦陷,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市场被日军占领。面对日本对我国领土的觊觎、中日两国综合国力的差距,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进行经济备战十分必要。

三、对新名词“官僚资本”的正确理解

新名词“官僚资本”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官僚资本”这一概念虽然第一次在课本上出现,但并不等同于官僚资本在民国时期才出现,晚清时期洋务派所创办的工业企业中就有了近代官僚资本的雏形。官僚资本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经济形态,其特征表现为:与国家政权结合具有垄断性,对外依附于帝国主义具有买办性,与本国封建势力结合具有封建性。本课所提的官僚资本主要是指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统治集团依附于帝国主义,凭借国家政权垄断性,对广大人民进行巧取豪夺的一种经济形态。其巧取豪夺的方式有发行公债、滥发货币、苛捐杂税、商业投机等。这一经济形态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钟祥财.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的统制经济思潮[J].史林,2008(2).

[2]火颖.中国近代史两次白银大量外流的比照[J].世纪桥,2007(1).

[3]叶春风.试析抗战前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J].史学月刊,1987(2).

(责任编辑庞丹丹)

作者:刘建希

经济危机试析论文 篇3:

云南省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的分析

摘 要:税收是基于地区经济水平,是宏观调控的杠杆。从云南省GDP增长和税收收入增长弹性分析云南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的影响,建议优化税制结构,建立合理税负水平,促进云南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关键词:经济增长;税收收入;税制结构

一、引言

税收是基于地区经济水平,是宏观调控的杠杆。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的研究表明,税收优惠政策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但是增速过快或过慢都不利于地区经济的发展。本文通过对云南经济与税收入增长的数据关联分析,研究云南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的规律和税制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建议优化税制结构,建立合理税负水平,促进云南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二、2007年-2014年云南省经济与税收运行基本特征

GD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在核算口径上,税收总量与GDP高度相似,一般用GDP为经济变量来研究经济增长与税收增长的规律。

从2007年以来,云南省经济与税收收入均快速增长。全省GDP由2007年的4772.52亿发展到了2014年的12814.59亿,增长了2.69倍;税收收入在07年是486.71亿,而到了14年增长为1698.06亿,增长了3.49倍,经济与地方税收保持了协调发展,基本同步增长的运行趋势,与经济增长的波动幅度相比,税负增长幅度波动性相对不大。

以税收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的比值作为税收弹性系数,反映税收增长与GDP增长的关联程度。大于1说明税收增长快于GDP增长;小于1说明税收增长慢于GDP增长。弹性1表示:税收增长率/GDP增长率,弹性2表示:增值税增长率/GDP增长率,弹性3表示:企业所得税增长率/GDP增长率。

从GDP角度来看,基本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只有在09年受08年经济危机的影响,云南省GDP增长幅度较小,07年到10年弹性1均保持在100%以上,直到14年税收的增长率下降到5%,弹性1是64.82%小于1,税收增长率小于GDP增长率,说明在14年云南省税收收入开始较过去几年开始减少,并且幅度比较大。

受经济危机影响,增值税在09年增长率为负数,进而影响了该年税收收入的增长和经济的增长,特别是弹性2-22%表明,明显影响了GDP的增长,由弹性2看出07、08、10、11年增值税基本跟上GDP的增长,12年增值税的增长率滞后GDP增长率,在14年开始实施“营改增”后,增值税收入增加,在GDP增长率下降同时,弹性2有较大的提高。

企业所得税在13年之前,除了09年因为经济危机出现负增长外,其他年份均保持超GDP增长率势头,在13年企业所得税增长率下降,弹性3数据小于1,从14年开始,企业所得税增长率超GDP增长率增长。

以上看出,云南税收增长率高于GDP增长率,地方税收增长速度较快,是由于云南省经济增长加快,企业经济效益增加,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等因素影响;同时税务机关加强税收征管力度,加强防止偷税漏税工作也加快了税收收入的增长。

三、税收收入增长的税种结构

上表反映的是2013年2014年云南省税收收入和主要税种对税收收入的增长贡献率。从表看出:营业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的税收额在云南省税收收入中所占份额较大,合计达到61%,小税种总的税收额仅占云南省税收收入的很小部分。

从发展趋势来看,营业税的税收额增幅比较稳定,其所占份额在一直保持在30%左右,在地方税收收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增值税所占份额变化不大。云南省的税收收入中城建税、土地增值税、耕地占用税也贡献了很大一部分,烟叶税在我省税收收入中作用不小,这与云南省主导产业有关。

四、促进经济与税收增长建议

云南省在全国税收中比较的偏离,工业产值比较低,资源利用明显不合理。云南省应当转变资源分配方式,在城建税上削减财政收入的投入,鼓励在工业方面和服务业的投入。从云南省设置税目来看,应当加强增值税的建设,转变营业税的征税方式,简化税收征收方式,适应全国“营改增”的大局,减少税负压力。(作者单位:云南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 何晴、张斌,《试析2002-2012年中国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的关联》,税务研究.2013年第10期

[2] 凌云,《河南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现代商贸工业.2013年第18期

[3] 樊丽明、张斌,《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分析》,税务研究,2000 年第2 期。

作者:贾伟恒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家庭安全教育论文下一篇:烟草仓储管理论文

热门文章

经济危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