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度化学反应论文

2022-05-08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多角度化学反应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化学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实验使化学充满魅力,是化学的灵魂。化学实验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最常见有效的教学方式,也是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内容和有效的学习方式。进行化学实验教学设计及其实施是化学教学的核心内容,是化学教学活动取得成效的保证。

多角度化学反应论文 篇1:

“化学反应原理”的难点分析及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的编排从多角度考虑,以学生为主体,旨在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对于不同模块的学习,教育者和编者都力求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其中,在“化学反应原理”这一模块的学习中,学生普遍出现了知识点理解不透彻、学习思路局限、概念记混等现象,由此,这一模块的学习成为学生化学学习中的难点。同时,这也意味着化学学科的教学要更加注重相应的教学策略的运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将化学理论教学和实践活动有效地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本文分析了“化学反应原理”的难点,并研究了相关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化学反应原理;难点分析;教学策略

一、“化学反应原理”的教学现状

自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逐渐认识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重要性,因此,课堂教学已悄然发生了许多变化,如在教学中,教师开始运用情境教学法、实验探究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等新方法。但当前“化学反应原理”这一模块的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这一模块安排的课时一般只有一学期,课时相当紧张。其次,这一模块中的许多知识比较抽象,许多化学反应原理是抽象概括出来的,因脱离生活实际,较难通过实验来验证。在该模块教学中,许多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难以摆脱知识教学概念化、理论教学系统化的套路。部分教师特别注重知识与技能的讲述,只注意系统剖析理论知识,在课堂上缺少思维的引导和互动,无法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导致部分学生缺少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二、“化学反应原理”的难点分析

为了全面响应和贯彻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化学学科的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不断组织探究性活动的同时,锻炼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另外,在“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的教学中,教师要添加对难点的分析,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对教学难点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析。下面是“化学反应原理”具体的难点分析。

1.教材知识内容抽象

“化学反应原理”中的知识包括“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等。这些知识概念比较抽象,对该内容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概念本身,要理解化学反应原理的本质,而且要将所学的知识连贯起来,并结合实际进行灵活运用。虽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达到灵活运用知识的程度,但是当学生看到这些抽象和过于集中的知识概念时还是很难拓展和活跃自身思维,无法很好地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这同时也是教师在教学时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教师需要在具体的化学教学设计中实施有效策略,以便学生融会贯通地理解“化学反应原理”。

2.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由于化学学科教学本身存在一些弊端,加上知识内容的烦琐性,有些学生对化学学习失去了兴趣,不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互动和师生间的合作交流,尤其在“化学反应原理”這一模块的学习上。学习这一内容时,学生本来兴趣就不高,现在还需要进行相应概念运用的理解和辨析,就会更加没有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学生缺乏对“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的学习兴趣是这一模块教学面临最主要的问题,也是教学方面最大的难点和阻碍。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发现化学学习的乐趣所在,激发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兴趣,继而使其积极地参与到化学实验探究活动中,最终提高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3.化学考试题目偏难

“化学反应原理”模块课本教材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基础和简单。学生用导学案进行预习时会觉得内容相对容易,无须进行太多的思考和创新,但是在进行化学题目考试时,会感到试题难度很大,觉得自己做的是正确的,但是答案显示是错的,然后会逐渐发现自己虽然懂得了化学基础概念和知识,但是在做题时,学习到的知识连贯不起来。由于试题考查的是书上的拓展知识,而学生的思路不够开阔,没有足够的创新能力,他们做错题的概率自然就高。同时,这也导致化学考试题偏难成为“化学反应原理”教学最困难的一个点。

三、“化学反应原理”的教学策略研究

关于“化学反应原理”的教学,教师需要进行科学规划,针对不同的教学难点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从而在讲述教学难点时能够更加有针对性,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反应原理”这一模块的内容,进而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构建化学高效课堂。下面是“化学反应原理”具体的教学策略。

1.合理调整教学内容顺序

针对“化学反应原理”在教材编制顺序中的不足,同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这一模块的知识,教师在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时,应该合理调整教学内容的顺序,让知识更加连贯,这样学生在学习时应就会更加有思考的空间,从而更好地进行化学思维的拓展。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高中教材“化学反应原理”这一模块中“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教学时,在讲述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的方向时,教师可以先讲解化学反应的方向,再讲化学平衡,这样的教学顺序可以让学生产生思维的逻辑变换性,因为化学反应的进行是有方向的,而且可逆反应其方向也是可逆的,学生会思考当正逆反应相等时是怎样的一个特殊现象。所以,教师在讲述本章节时就可以设计这样的提问流程,这样既能启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思维,也让学生在学习时有清晰的思路。

2.结合多媒体来有趣教学

教师如果总是口头进行课堂内容的讲述,则难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一节课下来,教师讲得很多,但是学生的接收效率十分低下,而且学生在化学学习中没有找到乐趣所在,就会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和实验操作产生厌倦心理。因此,在实施相应的教学策略时,教师需要结合多媒体等先进技术,让学生可以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轻松、快乐地学习。

例如,在教学“化学反应原理”模块教学中“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这一课时,如果教师单纯地给学生讲生活中常用例子的金属防护,学生可能只是听过却没有真正见过。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教材中实验4-3的现象,通过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演示铁的吸氧腐蚀实验,让学生亲眼看到现象的发生,以此加深其记忆。同时有趣的视频也能够转换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化学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参与实验探究和进行化学知识学习的兴趣。

3.多练考题,总结相关经验

教材知识比较简单,是为了让学生打好基础。但是考试题出现一定的难度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全面理解、思考教材内容中蕴含的更深层次的应用。在解决这个教学难点时,教师可以在讲解完教材知识后让学生多做相应的考试真题和练习题,并做好总结,从而提高其化学学习效率。

例如,“化学反应原理”模块中的“化学反应热的计算”这一课,讲述了相应的计算问题,学生首先需要理解盖斯定律、燃烧热等具体概念,然后进行教材习题的计算。考试时还会有更多拓展类型的反应热习题。为了让学生能够掌握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教师可以在讲完课之后让学生多练习考试真题,然后指导学生观察、总结题型的异同,使其更好地应对化学考试。

综上所述,“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的教学有多个难点,但是这一模块是学生在高中化学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在此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学习特点,分析各个阶段的教学中学生存在的问题,然后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进行有针对性及阶段性的教学,从而更有效地提高高中化学学科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王砚.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教学中常见的错误及处理对策探究[C]. 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三期座谈会资料汇编.廣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461-463.

罗琴.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中美高中化学教科书比较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9.

周颖.新课标下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研究[D].延安:延安大学,2019.

陈银梁.“问题引导-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在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的教学实践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9.

胡影梅.高中化学建模教学的研究与实践[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9.

严良聚.比较法在化学反应原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9(05):87-88.

徐开园.C-PBL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19.

周琴慧.模型方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19.

明宝新.高中化学反应原理的实验教学策略分析[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7(22):17.

李米婷.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的测查及教学策略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

沈绍波.在《化学反应原理》中培养学生的定量观——“化学反应速率”教材及教学策略分析[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5(17):44-47.

王平.新人教版《化学反应原理》的难点分析及教学策略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15.

作者:彭中菊

多角度化学反应论文 篇2:

浅谈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教学设计

化学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实验使化学充满魅力,是化学的灵魂。化学实验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最常见有效的教学方式,也是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内容和有效的学习方式。进行化学实验教学设计及其实施是化学教学的核心内容,是化学教学活动取得成效的保证。本文将初中化学教材中的质量守恒定律为教学实验内容,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使一线教师能以此为鉴,在实际化学实验教学中积极地投身到实验教学设计中去,实现教与学的最优化。

一、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教学设计

1.课题的选取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定律,利用实验去进行本文的教学设计具有代表意义。教材从提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入手,从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和观察白磷的燃烧出发,通过化学实验去体现化学质量守恒定律,这样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为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呢?”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的实质上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同时也为化学方程式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课题的分析

课题包括质量守恒定律与化学方程式两部分内容,在质量守恒定律部分内容中,教材不是从定义出发,把质量守恒定律强加给学生,而是首先在实验前由教师提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存在何种关系,留下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然后通过设计并实施一系列的研究性实验方案,让学生从自己亲身实验中观察到的反应现象中,经过循序渐进的思考,最后在实验结果中得到参加化学反应的几种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量总和这一科学规律。

3.课题教学思路

在化学反应前后“质”的变化,到反应前后“量”的问题上,在试验中可进行如下设计思路:

(1)创造和假设一个问题情境。首先在多媒体前展示前面学过的化学反应文字和数学表达式,之后提问学生:你知道什么化学反应?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最后把问题集中到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是否发生变化上。

(2)体验科学研究过程、设计、实施实验方案。在实验中可以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究,并由各小组成员根据本次实验目的,利用教师提供的仪器和化学物质设计实验方案。通过亲身实验,学生不仅获得了书本基本知识,也体验了科学研究过程。

4.课题教学过程

①课题:质量守恒定律。②重点、难点:对质量守恒定律含义的理解和运用。③教具学具:白磷、硫酸铜溶液、稀硫酸、铁钉、锌粒、锥形瓶、玻璃棒、单孔橡皮塞、烧杯、小试管、天平、酒精灯。④以提问的形式复习之前学过哪些化学反应。⑤展示多媒体课件:反应文字表达式:氯酸钾→氯化钾+氧气、氢气+氧气→水、氢气+氧化铜→铜+水。⑥问答:这是我们之前学过的化学反应,对此你了解了什么?⑦引发学生讨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种类、分子种类、反应前后颜色、物质状态等发生了变化;元素种类、原子种类等没发生变化;对于反应前后原子数目、物质质量是否发生变化存在争议。⑧引入实验: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发生变化,学生意见各不统一,那么就通过实验来得出结论。

(1)设计与实施实验:①讨论:根据实验目的,由各小组利用提供的仪器和化学物质设计实验方案。②启发:同学们的实验结果是巧合,还是具有普遍意义?③汇报:实验内容和实验结果,反应前物质总质量(烧杯+试管+两种溶液)____g,反应后物质总质量为____g。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____。

(2)教师演示实验。①白磷燃烧前后质量测定。主要步骤有:1.观察记录:反应前物质总质量为____g,反应后物质总质量为____g。②书写反应文字和数学表达式。③实验结果分析:在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

(3)实验总结:①让学生思考:通过以上几个实验,在实验结束你得到什么结论。问题的提问:有哪位同学可以回答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②列出板书:质量守恒定律内容及其概念表述。③围绕问题展开讨论:为什么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存在守恒?④多媒体课件的展示:水分子分解示意图,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认识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

二、教学反思

不足之处:本节课反映出学生对身边的化学物质从质上了解较多,对常见的物质之间的反应从量上注意不够,对一些较为复杂的例子,还难以用质量守恒定律去恰当描述。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全方位、多角度来考虑问题、描述问题,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宏观现象想象微观世界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作者:常建红

多角度化学反应论文 篇3:

“化学反应的快慢”教学设计与反思

摘   要:本文以魯科版教材为基础,从生活、生产化学和化学实验等多个角度出发,应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开展“化学反应的快慢”的教学,突出了化学这门学科与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重点培养学生能依据探究目的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关键词:化学反应快慢;实验探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化学反应与我们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学生对于这个问题有不同层次的认识。 如何引导学生对自己熟悉的化学反应进行分析,让他们学会怎样提炼出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定性实验的研究方法;怎样通过联想质疑、活动探究、交流研讨等活动,加强宏观辨识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证据推理能力;怎样通过探究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快慢的影响等实践活动;落实培养学生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带着这些思考与认识,笔者对“化学反应的快慢”的教学进行如下设计。

1  教材分析

1.1  课标分析

课标解读见表1。

1.2  本节知识的前后联系

“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化学反应的快慢”出现在鲁教版《必修2(必修)》第2章的第2节,该部分内容是高中化学学科的重要原理。通过九年级、高一上学习,学生已经理性认识了不少的化学反应;知道化学反应有的快有的慢,初步懂得如何定性判断反应的快慢。同时该课与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2章第3节“化学反应的速率”相关联,为以后进一步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以及测量方法作准备。

2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

2.1  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2)指导学生能根据探究目的设计出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操作。

(3)培养学生思考的严谨性、具有敢于质疑和批判的创新精神。

2.2  教学重点、难点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影响因素、设计实验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3  教学设计

3.1  创设情景引出新知的教学设计

【片段1】用学生熟悉的知识引入新课

教师讲述:(老师点开介绍化学反应快慢的一些图片)同学们,你们了解下列化学变化过程的快慢吗?炸药的爆炸很快,转瞬之间;钢铁腐蚀较快;溶洞的形成要几万年;石油、煤的形成要几千万年甚至上亿年。

设问1:同学们,你们遇到过的化学反应哪些反应快?哪些反应慢?

生1:钠与水反应很快、钠与氧气的反应、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快、铁与盐酸反应很快。

生2:氯气与水的反应较慢,铁丝与氯气的反应快,炭的燃烧快。

生3:氢气与氯气混合光照很快就爆炸,塑料的降解慢。

讲述:我们认识的化学反应有的快有的慢,如何让钢铁的锈蚀慢一些,让合成氨的生产快一些;如何让橡胶的老化慢一点,让塑料的降解快一些?为了使化学反应更好的服务于人类,我们需要从化学反应的快慢来认识它们。

【片段2】我们知道汽车行走、飞机飞行的快慢是用速度(单位时间的位移)来描述。怎样来描述化学反应进行得快慢呢?同学们请一起朗读化学课本的40页第一段最后两句话,并用红笔划上横线。通过朗读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并加深概念的印象。注意:化学反应速率为平均速率,而非瞬时速率。

学生活动:通过练习加深对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认识(在某一化学反应里,反应物A的浓度在10s内从4.0mol·L-1变成1.0mol·L-1。在这10s内A的化学反应速率为多少?)。

设问2:我们怎样定性地比较和判断化学反应的快慢?比如说:对于有气体生成的化学反应,我们可以通过冒气泡快慢来判断化学反应的快慢。

生1:可以通过出现浑浊的程度来判断,可以通过温度变化的快慢来判断。

生2:可以通过颜色变化的快慢来判断,可以通过固体量变化的快慢来判断。

3.2  实验探究教学设计

实验探究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手段之一。通过实验探究,加强学生宏观辨识能力、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证据推理能力;让学生在实验中感受收获的喜悦;培养学生思考的严谨性和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验探究在化学学科学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物质世界的奇妙。可以说化学的学习离不开实验,实验能力是化学学科的基本技能。

【片段3】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内部因素

某些化学反应速率太快了或太慢了怎么办?比如夏天食物腐蚀太快,实验室用氯酸钾制氧气太慢。夏天我们把食物放在哪里保存?实验室用氯酸钾制氧气采取了什么措施?我们学习反应速率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要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就要知道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教师演示实验:请大家看老师桌上有两瓶表面积大致相同的镁条、铝条;盐酸(3mol/L、0.5mol/L)。(请甲学生来帮忙)甲同学和老师各拿一个试管,老师试管放入一片镁条,甲同学试管放一片铝条。这个实验的变量只有一个就是镁条和铝条的不同。甲同学和老师同时往试管中倒入等浓度、等体积、等温度的盐酸,同学们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展台展示,便于学生观察)、学生交流并记录现象,得出结论(如表2所示)。

提示固体的表面积要大致相同,盐酸的浓度、体积、温度要相同(都在室温下),提示操作的规范。

学生交流总结:通过观察,得出在其它条件相同时,物质本身性质越活泼、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设计演示实验意图:此实验探究由教师演示,教师的规范操作为学生后续的实验探究起到示范的作用,初步知道探究时如何控制一个条件变量。

【片段4】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

對于不同化学反应影响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物质本身的性质决定。对于同一化学反应影响因素有哪些呢?大家知道面包、蛋糕冬天比夏天的保质时间长 ,面团在不同的季节发酵的方式不一样,氯水、KMnO4、硝酸银等物质保存在棕色剂瓶中,工厂煅烧黄铁矿之前要把它粉碎。

设问3:影响反应的外界因素可能有哪些?

生1:温度、浓度、催化剂。

生2:光照、接触面积。

讲述: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并不是单一的,我们一定要注意:探究时只能控制一个条件变量,在其它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比如刚才我们探究物质本身性质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我们控制了铝片、镁片表面积一样大,盐酸的浓度、体积、温度一样。学生明确探究目的并设计方案:将全班学生分为四个组进行外界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探究。第一组进行控制反应物浓度不同的实验探究;第二组进行控制温度不同的实验探究;第三组进行使用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实验探究;第四组进行接触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实验探究。同学们现在开始利用桌上的试剂,针对自己小组探究的课题交流研讨,设计实验方案并填写表格3。

设计对比实验,要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探究。因此给每组学生准备的药品品种比较多。比如说给第一组准备的药品有:铝条、镁条、盐酸(3mol·L-1、0.5mol·L-1)、块状碳酸钙、粉末状碳酸钙、H2O2(5%、10%)、MnO2粉末。学生可以设计铝和不同浓度的盐酸反应,也可以设计成镁或是碳酸钙与不同浓度的盐酸反应,还可以设计成不同浓度H2O2分解的探究实验。学生的选择条件多了,一个大组里前后小组及同小组两个成员可以有不同的设计方案,从而达到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探究,这样也提高了实验结论的可靠性、准确性。

学生交流总结:通过研讨设计出实验的方案,分组汇报设计的实验方案。

教师分组评价学生方案的可行性,并给予指导性建议。

学生分组实验探究:四个组的学生分别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动手实验,提示学生规范操作、注意实验安全,并强调探究时只能控制一个条件变量。

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实验成果(展台展示),教师给予评价。

设计实验意图:通过学生亲身设计实验方案并用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在实验过程中更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并加深学生对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的认识,对怎么控制化学反应的快慢有了更深一步的感性认识;同时激发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和激情,在这探究过程中学生的学科素养不知不觉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4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实验探究课,实验探究教学是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实验出真知,本节课变教师演示实验为学生验证实验,既培养学生总结,分析的能力,又体现探究性学习的新课程理念。但探究性实验教学是很耗时的一种教学,课前要与实验教师沟通,提早准备很多的药品和仪器,课后又要整理。教学过程中许多问题的不可预见性,对于实验操作能力比较差的学生而言,探究实验有一定的难度。有些能力差的孩子无从下手,要不在一旁无所事事,要不瞎折腾。而个别能力强的学生,自己动手做,也不听课。因学生层次不同,教师对课堂的把控难度更大。基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的矛盾等,实验探究课很难变成随堂课。怎样指导我们的学生设计出更有价值的探究实验,也是值得课后反思的。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所以激励着我们每个教师不懈追求。

作者:黄碧妹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主题园建设分析论文下一篇:水污染控制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