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实训基地建筑专业论文

2022-04-18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实习实训基地建筑专业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公共实训基地是提升职业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近年来社会中逐渐开始重视,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有了飞速发展。

实习实训基地建筑专业论文 篇1:

高职建筑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

【摘要】以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为例,提出高职建筑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路。在实践中利用现有资源,营造真实的职业环境;加大财力的投入,建设校内实训室(基地);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在管理中要创新,要以实训中心为核心的管理模式,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实训教学的教材建设。

【关键词】高职教育 实训基地建设 功能 管理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专业技能为中心的教育,其教育目的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要达到此目的就需要实训。实训基地就是学生实际动手操作为载体的实践训练场所。实训基地包括两个方面: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使传统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等不断发生改变,这样的改变导致了产业岗位的不断变化,使新的岗位群不断取缔老的岗位群。从而使工程型、技术型人才在社会上出现紧缺。目前,建筑产业对工程型和技术型人才需求量很大,使许多岗位工作内容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技术含量急剧增大。因而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社会需求量很大,尤其关键的是在学校的能力培养。

目前在高等职业教育运行中,遇到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没有形成较为科学、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鉴于这种情况,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大高职建筑专业教学改革力度,增强专业建设与改革步伐显得非常有必要。

我院建筑专业自建立以来,我们的建设思路和具体做法是以市场需求确立培养目标,以行业、企业需要、学生就业为目的,紧扣建筑行业岗位工作需要的技术及技能标准,构建“宽口径、厚基础”的新型实训模式。在此基础之上设立了我系实训基地建设的总体思路,确定高职建筑专业教学与建筑行业切入点为:一是满足产业的需要,在校内建立与其配套的实训室(基地),按行业、企业运行机制开展教学。二是加强建筑专业教学与建筑产业联合,与社会的融合,建立以预就业为目的的校外实训基地。

一、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路和原则

高等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以社会需求为风向标,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各个行业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工作者,建设出可以满足学生技能培养的实训基地。我院建筑专业在构思实训基地建设方案时,主要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常规教学为主,以培训为辅

实训基地的功能主要满足高等职业教育学生能力培养为目标。我院建筑专业根据常规教学和培训需要,学生在建筑材料检测、建筑工程测量、建筑工程制图、工程造价、工程招投标、建筑设备安装、施工技术等实训室(实训基地)进行实践教学。这样不仅满足了我院建筑类专业学生的常规教学,为也可以供在校学生进行实践技能进行练习,同时还能为社会提供各类职业技能的培训的任务和服务,将其为我院对外交流的窗口和对外服务的基地。

(二)创设符合企业经营活动的工作环境

实训基地的建设一定要符合生产、技术、管理、服务等一线的工作环境。鉴于此方面的原因,我们先后走访了建筑企业项目部,掌握了建筑企业对员工岗位的要求、技能需要;系领导带领全体专业教师去建筑施工企业、建设咨询单位、建筑设计单位等企事业单位进行调研,熟悉了生产、管理的工作环境、先进的仪器和设备,以及超前的工艺;聘请企业项目经理、总工、工程师、技术員等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按市场需求构思的实训基地建设思路,以满足社会需要,同时尽可能减小学生与工作单位之间的距离。

(三)实训基地要体现一定的技术水平

实训基地的建设要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步,要展现出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在技术含量上一定要有行业范围的先行者,使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学到和掌握本行业范围超前的技术,同时,建设的实训基地要具有前瞻性、持久性。

二、实训基地的建设

实训基地的建设要展现出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我院主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因素。一是选择最佳的实训基地的设计。建设实训基地在大量的调研之后,做出了好几个实训基地的建设设计方案,然后多方面论证,最后选择了一个最佳的设计方案。在建设过程中,我们着重在签订合同、招投标方面严格把关,购买设备、调试、安装、验收、维修保养等其他环节认真对待。二是对行业领域中的技术前景和现状都进行了必要的了解,在“实用、够用”,同时具有一定超前性的基础上,尽量把行业较为先进的设备、仪器、材料、技术、工艺、方法和成果带入实训基地。三是做好整体规划设计,这是非常必要的,受训者在这样的实训基地进行技能训练,既能提高了基本的能力,又提高了他们从事规模较大、综合性较强、创新性有要求的实验和研究的能力,实训基地整体规划设计要尽可能做到实训基地设备、仪器先进、技术超前、工艺新先进、教学方式多样、管理水平高。使实训基地能够完全发挥它应有的价值。

三、实训基地的功能

(一)将理论和转化为能力的场所

理论是能力的前提,能力是理论的实践和应用。学生所要掌握的理论和能力,需要通过各种实践性环节中取得,实训基地是理论与实践的训练的场所,使学生完成了从认知向能力的转变。通过实训,学生的基本理论得到了加强,各种能力才会得到提高。

(二)增强职业素养、培养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

实训基地可以让学生在实践动手操作过程中锻炼爱岗敬业的精神。实训可以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运用所学专业理论和经训练所获取的经验及掌握的技能,通过团队完成训练科目,让他们不但获得实际动手操作的经验,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团队合作的意识。

四、实训基地的教学实践

我院实训基地包括两个方面: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

(一)校内实训基地

为了满足常规教学的需求,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目标。近年中,学校共投入资金100余万元,建设了与职业岗位相对接的能够体现职业岗位需求的建筑专业教学设施和实训场所。使学生在学校就可以置身于真实的工作环境中,等他们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就能顺利的适应工作岗位。实践证明我们这样做是正确的。

(二)校外实训基地

为了充分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体现能力培养的中心地位,目前,我们已与中国九冶、咸阳兴艾建筑有限公司、咸阳方圆建筑工程公司等建筑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已安排我系学生进入工地进行现场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是我们产学结合的雏形,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产学结合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总之,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校企双方坦诚相待、各尽其责,方能共同受益,只有通过参与者的调查研究和实践才能形成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之局面。

五、实训基地建设的管理

(一)健全以实训中心为核心的基地管理模式

1.成立实训中心采用集中管理模式。学院各类实验室、实训室等按专业组建校内实训基地并归属实训中心。由教务处统筹安排实训教学计划,使教学资源得各个专业能够共享,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和共享;实训基地的建设规划由实训中心会同教学系部制定。实训中心统筹考虑,集中进行重点建设。

2.建章立制,使实训仪器、设备等各项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学院制定了一系列管理规章制度,严明的操作规程,为了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和降低消耗,实行使用登记,耗材项目管理、维护、保养工作负责制。为了保证设备及人身安全,规定使用大型贵重的设备、仪器和电动机械设备的实训教师必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并取得相关设备、仪器操作合格证书方可操作,只要有学生在实训场所进行活动就必须有实训指导教师或实训管理人员在场。由于措施得力、执行到位、实训教学正常有序,设备维护低费用,长期保持安全零事故。

(二)加强“双师型”实训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从企业中选取能工巧匠、行家里手到学校对专业课教师进行行业操作技能培训后,培训合格后才担任实训指导教师;二是从企事业单位中聘任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任专、兼职外聘教师;三是有计划选派教师參加全国高职高专骨干教师师资培训、国培计划、处境学习、下企业锻炼等方式。近两年来,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实训指导教师不足,但实训教学效果良好。

(三)实训实践教学教材建设

为配合实践教学的开展,我系组织专业课教师编写了建筑工程制图、建筑材料检测、建筑工程测量实训、建筑构造认知见习等实训、实习指导书,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针对性,符合我系学生实习的现状,是学生在实训中有章可循。

在高职建筑专业实训教学探索的实践中,我们更加清醒的意识到:实训教学是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进一步加强实训教学的条件建设,优化实训教学环节,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实训教学质量,才能形成办学特色,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促进学院可持续发展。

作者:雷海涛

实习实训基地建筑专业论文 篇2:

公共实训基地社会服务功能的实效性研究

[摘           要]  公共实训基地是提升职业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近年来社会中逐渐开始重视,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有了飞速发展。在当前形势下,各地域公共实训基地开始逐步发展,在有效增强其基础功能的前提下,逐步进行技术的转让以及拓展,加强了技能培训、生产经营和社会功能等作用,这不仅体现了公共实训基地为社会服务的宗旨,提高了设备的使用率,还有效完成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职业办学模式,深化了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发展。但是在实际的公共实训基地建设以及使用过程中,其社会服务功能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管理机制不到位,经济效益待提高,相关设施使用率以及普及率低等问题。就公共实训基地的社会服务功能的实际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希望能够为相关领域从业人员的发展献出自己的一些微薄之力。

[关    键   词]  公共实训基地;职业院校;社会服务功能

能够有效提升职业培训效率,同时促进技能型人才综合水平提升的重要平台,称之为公共培训基地,其具有不同的特征,例如公益性、示范性以及宣传性。随着当今大量公共培训基地的投入使用,该如何促进公共实训基地充分发挥社会服务效能,成为大家的探讨热点。基于此,本文中笔者将针对公共实训基地社会服务功能的实效性展开分析和论述。

一、实训基地构建中社会服务功能核心内涵

现阶段,单一培训机构存在培训设施、投资能力缺乏的问题,在新课程中提出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当代学生的指导思想为基础,推出了政府集中投资建设的公共实训基地,其具有自由开放性、功能齐全性的特征。

二、当前形势下公共实训基地中社会服务功能的未来发展方向

当前出台这样一项政策,即为职业教育机构能够通过政府获取相应的培训资源,在具体实施期间,以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为标准和基础,进而建立公益性的培训基地。基于此项政策鼓励的时代背景下,已建设出天津、福州、绍兴等地的公共培训中心;海航可为企业家搭建出公共培训基地的平台;深圳、东莞将重点针对公共培训基地展开培训,进而培养出高技能综合型人才;青岛以现代制造服务为依托建设出了公共培训基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公共培训基地位于高职院校之内,重点突出了本校的纺织特色;吉林地区选定了示范性培训基地,可以为其他院校发挥榜样性作用,通过引导和辐射,促进尽可能更多的培训基地的发展。综合当前全国各地的公共时间培训基地可以看出,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特征:第一,公共属性。第二,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第三,促进综合功能的辐射与引导。第四,作为中介平台,促进师徒间技术技能的有效建设。

公共实训基地主要包含以下两方面功能:一方面,可以为职业学校内的毕业生提供充足的公共实践训练基地;另一方面,可以为全社会范围内提供公共实践训练基地,也就是提供短期的职业训练,以及可以促进职业素养的有效提升。以资金的具体投入和管理水平具体情况而言可以看出,公共培训基地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类型:第一是政府单独出资,单方面展开管理;第二是政府以高校为依托,二者共同出资,实现共同管理;第三,政府需要明确高校或企业某一方为公共培训基地,之后给予一定的补贴和政策扶持。以服务的对象、培训对象层面而言,主要包含:第一,为高职学生就业前所投入建设的培训基地;第二,为社会内培训人员提供的培训基地;第三,为社会中农民工、下岗职工、其他弱势群体所打造的公益性培训基地。

(一)实训基地中的基础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在职业院校学生、社会人员的培养以及主要办学目标中,主要内容就是为国家与社会培养综合能力较强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在此目标下,其必然注重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因此,在大多数职业院校,很多学科中的实训课程往往占整体课程的二分之一还要多一些。在这样的形势下,实训基地就成为學生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实现载体。可以说,一个职业学校的师资力量以及专业程度是否达标,只要看他们的实训基地建设就可以得出一定的结果。在国内,很多示范性职业院校更是注重实训基地的管理以及建设,这些实训基地为了能够科学满足行业认知性教学内容的实习、顶岗实习、专业性学校等多种实训课程的教学要求,在国家以及地方政府的支持下,构建了很多同行业名列前茅的设备以及培训体系与实践体系。他们主张由学校、社会、政府、企业提供管理以及场地,由相关的合作企业提供对应的设备以及技术资金支持,与行业发展龙头进行积极合作,真正构建了一批具有顶级规格的实训基地,这些基地建成后,不仅能够有效满足教学要求、实践要求,还能够拓展社会服务功能,为社会人员以及企业人员学习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二)实训基地中基础社会服务功能不断加强

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于技术型人才的缺乏,当代职业院校在实训基地全新设计以及建设时,就开始深度重视与人员缺乏的相关企业进行密切合作,进而在实际建设中实施针对性的建设以及管理,保证人员培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公共实训基地还要积极转变传统的理念,逐步从单一教育角度朝着科研发展、生产技术服务等多元化方向发展。通过这样的转变,实训基地不仅发挥了其固有的教育培训优点,更好地利用了相应的实践设施,还真正实现了社会服务与职业院校人才、社会人员培养模式的紧密结合,既完成了职业院校、企业双方、社会的资源共享,体现了服务于社会和国家建设的办学理念,又为实习学生提供了优质卓越的实习条件,获得了一定的收益。例如,在广西柳州,某学院根据实践教学的各类特征以及结合实训基地的实际情况,有效构建了一些“植入式工作站”“企业托管”等模式,建设了一大批集教学与实训、科研与生产、顶岗实习与就业的“五位一体”的实训学生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真正科学实现了“学生与学徒合一、车间与教室统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工作任务与教学内容合一、生产设备设施与实训设施合一、作业与产品(作品)合一、科研与教学与合一、创收与育人合一”的目标,既满足了学生“基础与专项学习、生产实训以及综合技能训练、职业素养养成”的需要,又实现了实训基地向企业与社会开展技术服务等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实训基地基础社会服务功能大力拓展

早在2002年,当时担任教育部长的周济先生就提出了产学研结合的职业院校、社会人员职业素养发展之路。提出当代职业院校在进行实训基地建设时,必须注重地域资源的有效性分析和整合,以实践能力培养为基本功能和主要目的,科学融入科研、生产以及社会服务功能,进而在获得一定经济效益的基础上,优化实训环境及实训条件,加快职业院校产学研一体化进程的思路。在这种思路的影响下,很多公共实训基地以及合作企业都在这种思路下获得了良好的发展,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如现在的江苏现代畜牧科技园,其就是在这种理念指导下由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为主组织建设的。这个全国著名的校内综合性大型实训基地,主要由四大产业构成,即农业观光旅游、宠物以及种猪和水禽。这不仅包括国家级水禽基因库,还同时是国家级产学研基地,每年为国家培養很多专业性人才。

三、实训基地基础社会服务功能实效性研究

首先,以吉林省为例,吉林省内各院校积极建设了公共实习实训基地,并且成效显著,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基础设施完善,具有较强的时效性,种类丰富多样。例如敦化职业教育中心累计投入约超过3,000万的教育设施,主要应用于学生实训基地的建设。截至2016年,学校内自筹超过1,200万,用于综合培训中心综合培训设施的建设,加之申请国家专项资金累计的2,000万,建设出了面积高达12,800平方米的实训基地。其内部主要包含不同的空间和办公室,例如培训车间、操作间、3d印刷间、机器人培训、钳工装配等共计超过30个实训培训室。第二,科学推进建设工作的展开。例如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校内建设了建材实验室等共计15个培训区,也可称之为培训室。其可以满足院校内7个建筑专业的实践培训需求,还可以促进该专业培训的稳定完成。在技能识别行业之中,共包含23个工作种类,可以满足持续需求。培训基地积极向吉林省相关高校开放,建设出了跨校公共培训平台与合作社,已逐步成为区域教育发展的基础一部分。第三,突出了当地的区域性特色。例如长春汽车工业学院于实际实践教学期间,注入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使新能源汽车专业做得越来越优秀,紧跟时代发展趋势,响应了创新驱动的号召,满足社会实际需求。

其次,是实训基地的多元化管理存在问题。相关数据表明,在当前投资主体及功能多元化的背景下,很多职业院校实训基地涉及企业、实训学生、高校、社会人员职业素养自身等多方利益,在这种多方博弈的情况下,各主体之间难免会因为某些原因产生一定的不和谐以及纠纷,同时,由于实训基地项目繁多,其涉及的技术开发与转让、生产经营以及教学实践等诸多情况与问题,经常会出现失衡的情况。针对这样的情况,公共实训基地等各方主体必须科学、有效地制订相关制度,从而利用制度或者规则的方式来进行规范化管理,进而保证各方利益,推动实训基地的科学化管理。各方还要建立科学的监管制度,利用全面的、科学的监管制度来对各方形成既定约束,逐步形成正确的成熟化管理思路以及模式,有效推动实训基地的协调发展。

四、结语

总而言之,实训基地社会服务功能科学运用与发展是当代职业教育、社会进步、人员素养提升的重要内容,相关人员一定要在对其实际情况深度了解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和研究,从而提出更好的解决方法和思路,进而科学推动当代职业教育和社会的现代化发展,为当代教育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姚恺帆,周玲萱,周烁烁.学前教育公共实训基地运行机制的优化设计[J].职教通讯,2019(20):60-63.

[2]周宇.公共实训基地社会服务功能的实效性研究[J].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2018(9):161.

[3]刘林山.职业院校公共实训基地“五融合”建设的难题与破解[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9,9(3):79-83.

[4]周宇.公共实训基地保障体系构建的探讨[J].学园,2018,11(21):20-21.

编辑 鲁翠红

作者:白凤秋

实习实训基地建筑专业论文 篇3:

五年制高职实训基地建设探析

摘要:五年制高职实训基地应准确定位,按照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求进行布置,设备选购应满足“实用、常用、先进但不精尖”的原则,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执行完备的绩效评价体系,只有这样,实训基地建设才能够取得应有的成效。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实训基地;关键能力;评价体系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将职业教育发展提到了很高的地位,职业教育迎来了大发展的历史机遇。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实训基地是实训教学实施的实践训练场所,是职业教育人才的实践教学、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和高新技术推广应用的重要基地,可见实训基地的建设非常关键。我国职业教育分为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五年一贯制高职教育等,由于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格有差异,实训基地建设也应有所不同。只有有针对性地进行建设,才能使实训基地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从而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五年制高职教育对实训基地的定位

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定位中等职业教育是在高中教育阶段进行的职业教育,也包括一部分高中后职业培训,主要招收初中毕业生和具有初中毕业同等学力的学生,其定位就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亿计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中等职业学校在对学生进行高中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要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实施职业知识教育和职业技能训练。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定位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招收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学制二年或三年,培养应用型、工艺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以“应用、实践”为主旨,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的同时,成为能够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的应用型人才,或者成为具有较高管理水平的企业管理者,重点突出职业性、行业性的特点。

五年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定位五年制高职主要招收初中毕业生、实施五年一贯制培养模式,是融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于一体的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为专科学历层次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需要同时完成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

五年制高职实训基地建设的侧重点根据不同的人才培养定位,中等职业教育的实训基地建设主要针对工种技能培训,依据企业岗位培训模式进行建设既可,重点是使学生能够掌握某种工作技能。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应用型、工艺型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建设重点应该是培养企业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层面人才,应能够体现系统性、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需要。五年制高职教育包含了中等职业教育和部分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不仅需要满足行业企业要求的工种技能培养,同样需要满足专业技能的系统性培养,达到技术员层面的培训要求。例如南京某高等职业学校的建筑专业,不仅建设了大量的诸如木工、瓦工、钢筋工、砌筑工等各类工种的技能培训基地,同时建立了工程造价事务所、建材测试中心以及建造了适合系统教学的建筑模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可结合具体工程案例系统性地完成真实项目学习,使专业学习与就业实现“零距离”对接。

实训基地场地应满足

理实一体化教学需要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简介理实一体化教学即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法。这种教学法打破了理论课、试验课与实训课的界限,将某门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生产、技术服务融于一体,教学环节相对集中,由同一教师主讲,教学场所直接安排在实验室或实训车间,教师边教,学生边学、边做,理论与实践交替进行,直观与抽象交错出现,没有固定的先实践后理论或先理论后实践,而是“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年制高职教育需要理实一体化教学五年制高职教育是贯穿了中职和高职的职业教育,在学生初步掌握了基本的工种技能后,结合行业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学校实验实训基地现有的设备,打破传统学科体系,以具体的教学项目为主线,将理论知识、实践技能、职业素养、考核评价等有机地链接起来,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可以依据学过的项目,对其他项目进行分析、查找资料、制定方案、具体实施、评价反馈,从而切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理实一体化教学对实训基地的场地布置要求理实一体化教学需要与之相配套的实训教学场所,该场所需容纳教学区、实践区、工具材料区、资料区、新技术新设备展示区等功能区,学生座位便于根据不同教学形式和教学人数进行必要的排列重组。以某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供热实验室”为例,该实验室进门位置是30平方米的教学区,配备了计算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学生的课桌采用梯形桌,两个课桌可以相拼组成小的六边形,也可以六张课桌相拼组成大六边形,可方便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紧邻教学区的实验室中部60平方米区域是实践区,教师在教学中随时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实物教学、现场演示,也方便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接近实践区靠墙位置安排的是工具材料区,方便教师和学生在实践操作时对工具材料的取用。接近教学区靠窗位置是资料区,方便教师和学生查找使用。新技术新设备展示区在实验室最后面靠墙位置,以图片文字资料为主。在这样的实训场地中,很容易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可切实提高教学有效性和实用性。

实训基地设备选购应满足

实用、常用、先进但不精尖的要求

就业岗位分析根据对我校就业培训部门大量数据的分析,五年制高职学生毕业后第一份工作大多是从“工”做起,2~3年大部分学生才逐步转向“员”级岗位,5年后部分学生达到“师”级岗位。也就是说,五年制高职的初次就业依旧需要学生有很强的实践操作能力。

实训基地设备能够满足教学需要但不奢侈浪费实训基地的基本功能是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实践教学的内容取决于学生的就业岗位。从五年制高职学生就业岗位分析来看,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的设备只要能够达到一般企业常用的配备标准即可,这样不仅可使学生实习就业时能够满足企业所需,而且可以节省资金购买更多的设备供教学所需。而如果选购过于先进昂贵的设备,其一,可能教师自己不能够熟练使用,需要进行培训;其二,过于先进昂贵的设备很多企业也不一定使用,使得学生的学习与企业要求不对等;其三,过于先进昂贵的设备保养、维修成本很高,而往往利用率很低,违背了购买设备时的初衷。

设备选购原则从上面的分析可知,实训基地设备应本着常用、实用、先进但不精尖的原则选用,同时兼顾完成实训项目的系统性、完备性,基本可以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对于精尖设备知识的了解可以通过图片、视频、三维动画等形式进行,大多数设备厂家也都有这样的资料,可以直接借用。

实训基地建设应满足

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的需要

关键能力关键能力指的是具体专业技能与专业知识以外的能力,强调当职业发生变更时,劳动者所具备的这一能力还能起作用并成为劳动者的基本素质,从而能够在变化了的环境中重新获得新的职业知识和技能。面向全球的职业教育应培养符合现代化要求的职业人才。这种人才不仅应掌握企业所要求的职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具备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训基地建设需要体现关键能力培养关键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社会交流能力。提高学习能力体现在依据不同专业的特点确定实训教学模块的种类和数量,实训以独立模块为单元,各个单元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在实验教学环节中更新教学内容,减少验证性、演示性实验,增加设计性、创新性及综合性实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工作能力的培养体现在按工作任务要求运用所学知识提出工作方案、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适应新环境的能力,组织开展工作的能力,对工作过程和产品质量的控制与管理能力以及工作评价能力等。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主要体现在举办第二课堂、兴趣小组、创业计划大赛、技能比武、电子竞赛等活动,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培养、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交流能力主要体现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开发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一起讨论,一起分析,促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从而既提高学生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与社会交流能力。

实训基地建设应具备

完备的绩效评价体系

实训基地建设必须要有完备的绩效评价体系实训基地绩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相关的考核评价体系,只有具备完备并体现五年制教育特色的评价体系,才能够对实训基地的绩效进行有效评价。

绩效评价体系的几个关键因素(1)设备的维护保养及利用率。设备维护保养是实训基地的重要运行环节与内容。这个环节既是安全的前提,也是实训教学的必要保障。设备利用率既与设备的维护保养状况有关,也与使用有关。因此,应建立相应的制度,并对设备的维护保养及利用率进行监测。(2)学生实训成绩。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实训教学的效果。学生实训成绩评价,包括现实的实训成绩评价和走向职业岗位后对岗位胜任能力及发展能力的评价。(3)成本控制。职业教育的高成本主要体现在实训教学环节中,这一环节的成本核算与控制决定了职业技术院校的办学效益,同时也决定了实训基地的运行效益。(4)教科研平台功能。实训基地建设要充分考虑对相关专业师生在相关行业产品的开发与生产、技术的创新与完善、工艺条件的选择与优化等方面进行教科研活动时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保障,以体现实训基地的教科研功能。

五年制高职实训基地建设只有依据对应的人才培养规格准确定位,按照理实一体化教学场地进行布置,设备选购时满足实用、常用、先进但不精尖的要求,充分体现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执行完备的绩效评价体系,才能够发挥其应有的功效,全面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任晓敏.高职教育质量和特色的保证[J].科技信息,2007,(23):551.

[2]陈冰.理实一体化教学在数控专业中的实践与应用[J].职教论坛,2007,(3).

[3]刘琴.新加坡: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N].中国教育报,2007-10-24.

作者简介:

郭岩(1973—),男,陕西蒲城人,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

作者:郭岩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工民建工程中节能技术论文下一篇:高层建筑高空技术探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