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分析建设方案

2022-08-26

方案的制定能最大程度的减少活动过程中的盲目性,保证各项事宜的有序开展,那么方案改如何进行书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数据分析建设方案》,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

第一篇:大数据分析建设方案

流域水质大数据分析平台建设方案

1 项目概述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突出地位,纳入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2015年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列入立法,以法律的形式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了国家的战略高度。国务院出台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对生态文明中水环境和水质保护方面的提出了重点管理要求。与此同时“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也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务院出台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的行动计划》和环保部发布的《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总体方案》,将“互联网+绿色生态”作为11个重点行动之一而提出,要求未来的环保工作必须紧密地与大数据建设结合起来,高度重视大数据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2 建设目标

以往信息化发展基本都是着眼于各个业务部门各自的业务需求,“管什么、想什么、干什么”,数据多头采集、相互矛盾的现象普遍,难以从环保工作全局层面支撑决策和管理。很多环境问题还处于现状不清、底数不明、原因不详的困局之中,环保部门在回应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和解决人民关切的环境问题方面容易陷入被动。

通过以水环境综合大数据分析建设为契机,树立环保工作的大局观和整体观,将流域各方面相关环境管理数据整合起来,形成合力打造对内的统一的水质大数据智能分析平台,用全局性的战略眼光来谋划整个水域环境质量、影响流域污染源监控数据管理建设。 3 系统建设内容

3.1 水环境大数据采集

大数据时代的环境信息化建设是以数据为核心,环境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是在“十三五”期间最重要的发展方向,所以环保部门未来建设重点将紧紧围绕大数据进行。而要实现大数据的智能化应用,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大数据收集获取问题,因此需要夯实应用基础,全面收集内外部数据资源,整合、共享、联动、开发数据,努力实现全数据采集管理。

3.2 水环境大数据管理

获取流域水质大数据分析需要的相关环境大数据资源后,建立大数据综合服务库,将采集的海量数据汇聚进入到库中,聚合原有分散在各个政务系统中的数据,并按照大数据管理标准及要求,进行集中管理与维护。

3.3 水环境大数据分析应用

应用水环境模型、大数据等技术实现水环境质量模拟预测、污染源-水质响应关系建立,集流域各断面自动监测系统、排向该水域的污染源废水在线监控系统、排污申报系统、移动执法系统等,采集整合河流断面自动监测数据、手工监测数据、流域排口监测数据、污染源数据等,建立流域水系关系、河流与断面的关系、断面与排口关系、排口与企业关系、企业与污染因子关系五种数据关系,当某一个监测站点数据超过安全阈值或正常标准时,判定其污染程度,同时进行污染溯源,通过水环境模型预测出下游的污染水质变化趋势况,给出处置措施建议并提供评估管理。

第二篇:大数据时代的小数据建设

——应用改错本做个小数据

兴仁县城南街道三昧塘小学 姓名:杨栋先 电话:13984672598 联系地址:贵州省兴仁县城南街道三昧塘小学 邮编:562300

大数据时代做个小数据,《道德经》里的第六十三章有这样一句话,“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其意思是天下所有的大事都必须从“细”、从“小”做起,天下所有的难事都必须从从“易”、从“简”做起。对于这句话我有很深刻的体会,把它用到我的教育教学这件大事中来,应该同样可以从小事做起。

在教育教学中,大部分老师对如何轻松教会学生知识感到头疼,尤其是那些自觉性较差的学生,大脑里没有学习的概念,作业强迫做,而且有些还是为了应付差事而乱做,这是为什么呢?本人认为原因有二:一是作业量大;二是作业次数频繁。记得我孩子读小学时,有些题目做了七八遍还要做,我给孩子说会做的就不要做了,只做模糊的题目就行了,可孩子说这是老师要求做的,说是为了巩固,这都是分等惹的祸。其实学生学习知识,如果会的就永远会了,要积累的是那不懂的部分。

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这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既做得少,成绩又能脱颖而出呢?从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我找到了一条捷径——应用改错本。

2016年12月在清华大学学习期间,刘茗教授给我们讲座讲到了教师专业水平的成长时,其中一条是“不要小看改错本,必须充分利用改错本。”此时的我非常高兴,非常激动,因为我一直都在要求学生利用改错本,但是效果不是很显著。现在想来,主要原因是不会应用,我的改错本只是为了改错,为了积累,可在学生的脑海中,要把错的改正过来,应该是印象深刻了才能改正,才能真正记住。

为此,怎样才能让学生记忆深刻呢?通过最近学习了国家公务员公需科考试的大数据的应用以后,我忽然茅塞顿开,大数据的作用那么大,我们做不了大数据,但我们可以做小数据呀!正如全国十大金口才之一的周士渊老师在讲《习惯学》的其中一条就是习惯养成的三字诀——易、少、小。也就是说,我们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从应用改错本这个小习惯作眼。

在大数据广泛应用的时代,我深受启发,我对学生应用改错本进行初步研究,而研究的方法主要是从小数据入手。首先,一个单元结束后收集学生的错误知识点,然后对学生的错误进行分类,找出错因,挖掘错误知识之间的联系。我是语文教师,我主要研究语文,所以,学生的错误大概可以分成:字、词、句、段、章五类,要求学生准备不同的改错本,分别记下不同的错误知识。如字词类,教师先将学生错误的字词作为数据资源库,找出错因,看看学生是对哪个类型结构、或者偏旁、或者从分类的错字较多,这样可以分类统计,然后进行归纳总结,针对错误再找出行之有效的教法。例如:

一、错误的知识可以要求学生参与分析,分析的过程实际是学生再学习、再认识、再总结和再提高的过程,这样学生对字的认识理解更深刻、掌握更牢固、运用更灵活。

二、老师再要求学生把特易错的字结合课文内容变成一个个小故事,这样,呆板的字就变活了,学生肯定容易记住。然后再把单元与单元之间联系起来逐于归类处理,到最后学生对字的认识就会形成一个知识链数据库。

其他知识也可以利用类似的方法进行数据统计,必须强调的是数据不是简单的数字,而是有根据的数字,最精确的事实,是深入挖掘的语言和载体,所以教师收集的数据必须是学生真实的错误知识点,将这些知识点进行统计、分析,再找出教法,教会学生正确知识点,这样收集的数据才有用。

专家在讲大数据时谈到:数据可以说明过去,也可以驱动今天,更可以决定未来。是的,当我们在收集学生错字的资源库里找到了学生的错因,再根据错因找到了一条条的教学规律时,我们可以把每个年级的规律装订成册,作为校本教材来使用,这不就是利用国家教材开发校本教材吗?如果老师把这些规律掌握了时,应用这些规律进行教学,学生一旦都会了,还可能布置很多作业(如反复抄写生词)吗?还会把考试当作枷锁吗?

这样一来,我们今后的教学就会教得轻松,学生也会学得容易。因此,我决定在大数据时代做个小数据——对学生改错本进行数据统计再研究。

第三篇:大数据助力智库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人类进入大数据时代,大数据已成为最宝贵的生产要素和战略资源。美国互联网数据中心指出,互联网上的数据每年将增长50%,每两年便将翻一番,目前互联网上90%以上的数据是最近几年才产生的。IBM的研究表明,人类文明所获得的全部数据中,有90%是进入21世纪以后产生的;而到了2020年,全世界所产生的数据规模将达到今天的44倍,对社会各个层面将产生巨大影响。

大数据是支撑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要“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健全决策咨询机制”。大数据研究对智库建设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大数据改变智库研究的数据意识。作为信息载体,大数据可以使智库研究者的“数据意识”有所转变,既重视直接数据,也重视关联数据和比较数据,既重视单一数据,也重视多元数据和互动数据,从而有效提高决策前定量分析的可靠性。

大数据技术为智库研究提供强有力的工具支撑。大数据海量、非结构化的特点,决定了智库研究者要对数据进行清洗分析,需要清洗工具、分析工具、存储设备等。随着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大数据处理技术日新月异,增强了数据的收集、挖掘、清洗和分析能力,为智库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处理手段,使大数据分析成为智库研究的重要手段。

大数据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智库“资政启民”的效率。基于大数据瞬时、即时的特点,智库获知公众意见的渠道会更加便捷,从而极大地提升了智库的决策咨询能力。

国家高端智库的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一项研究表明,中国的决策失误率约为30%,西方发达国家却只有5%左右。这说明,我国智库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智力支撑的能力、水平和影响力还不够。从研究成果的质量看,目前国内智库偏重对当前具体问题的临时性、应急性、短期性的研究,普遍缺乏前瞻性、储备性、战略性研究,真正能够对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发挥作用的思想性、创新性、系统性的成果不多,基于定性分析的判断多,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成果少。国家决策越来越重视发挥智库的作用。

国家高端智库的形成。智库在国家决策中的“资政建言”作用是逐步形成的。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健全决策机制和程序,发挥思想库作用”。这是在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要重视发挥智库的作用。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这是在中共中央文件中首次提出“智库”概念,表明智库建设已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4年3月,总书记在访问德国时强调,中德两国要加强政府、政党、议会、智库交往,把智库合作提升到了国家外交层面,“智库外交”成为我国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第二轨道”。

2014年10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审议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会上总书记强调,我们进行治国理政,必须善于集中各方面智慧、凝聚最广泛力量,要重点建设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和国际影响力的高端智库,重视专业化智库建设,重点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政策研究。这表明,党和政府对智库发展有了新的要求,要建立一批为国家决策服务的高端智库。

国家高端智库的作用。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文件提出,重点建设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的高端智库,充分发挥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咨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社会服务、公共外交等重要功能;并明确国家专业化高端智库要为决策提供咨询,要在理论上进行探索,要有效引导舆论,服务社会公众,发挥国际交流作用。

2015年10月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正式提出“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2015年12月1日,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工作会议明确提出高端智库的基本职责是服务国家决策,围绕国家发展战略,提升咨政建言能力,以科学咨询支撑科学决策。高端智库应在阐发中国理论、贡献中国智慧方面走在前列;要树立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保持应有的学术追求和学术担当,全面深入地总结中国实践、提炼中国经验,用中国理论回答中国问题,用中国话语解读中国道路,更好地在国际上发出中国声音,让世界真正读懂中国,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中国思想、中国价值。

2016年5月17日,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提出,智库建设要把重点放在提高研究质量、推动内容创新上;要加强决策部门同智库的信息共享和互动交流,把党政部门政策研究同智库对策研究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和推动智库建设健康发展、更好发挥作用。

国家高端智库的特点。《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高端智库应是“国家亟需、特色鲜明、制度创新、引领发展”,就是要坚持高端定位,有突出的专业特色,有较强的理论和政策创新能力,以高质量原创性的研究成果引领经济社会发展。

国家高端智库要为决策提供智力服务,必须具备5个特点:一是围绕政府决策,提出可操作的建议,研究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储备性的政策问题;二是引导社会舆论,发挥“资政启民”作用,阐发中国理论、贡献中国智慧,解读宣传国家政策,引导社会预期;三是搭建国际交流平台,开展智库研究合作,配合国家对外战略开展对外交往活动,在世界舞台上能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思想”,响亮地提出“中国主张”,及时地发出“中国声音”,能在国家战略决策中,提出具有独创性、重要性的知识贡献、思想贡献;四是具有一支国际视野高水平的专家团队,能在国际智库思想交流中提供中国的思想和智慧;五是有完善高效的运行机制,为智库研究提供内部管理的制度保障。

提供精准依据

决策咨询研究需要大数据分析的信息化技术作支撑。《国家高端智库管理办法(试行)》对高端智库的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一要具有功能完备的信息采集分析系统,拥有专业资料室和网站;二要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加强专业数据库、案例库和信息系统平台建设,为决策咨询研究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技术保障。

智库信息化建设需要专业化的大数据服务。信息系统、专业数据库、大数据分析是专业高端智库开展问题研究分析的基础工具,是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咨询和政策建议的信息基础。大数据时代,专业化分工使智库可以不必自己专门建设所需要的数据库、网络信息系统,进行大数据分析,可以将需求外包给专业数据信息服务公司和网络服务公司,而智库应将精力更多地专注于决策咨询服务上。

大数据研究为智库决策咨询提供精准依据。大数据分析可以为智库提供全样本统计分析,这就为决策咨询提供了精确的基础信息,使智库的决策咨询研究、提出的政策建议有了可靠的数据支撑。我国人口生育政策就是基于大数据研究分析调整的。2000年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并在未来20年呈加速发展之势。根据2010年开展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分析,自2015年至2053年,是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的阶段,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从2.12亿增加到4.87亿,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由15.5%上升到34.8%,即每3个人中,就有一位是60岁以上的老人。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十三五”规划中,国家决定放开生育二孩政策。

第四篇:大数据教学平台建设规划

一、建设背景 ................................................................................................................................... 1

二、建设目标 ................................................................................................................................... 3

三、建设内容 ................................................................................................................................... 4

(一)专业核心课程 ............................................................................................................... 4

1.专业核心课程范围 ....................................................................................................... 4 2.建设周期和建设数量 ................................................................................................... 4

(二)通识教育在线课程 ....................................................................................................... 5

(三)网络自选(拓展)课程 ............................................................................................... 5

1.建设方式 ....................................................................................................................... 5 2.学习方式 ....................................................................................................................... 6 3.学分置换 ....................................................................................................................... 6

(四)原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络共享课等 ........................................................................... 6

四、建设方案 ................................................................................................................................... 6

(一)大数据教学平台功能简介 ........................................................................................... 7

(二)六大功能模块 ............................................................................................................... 7

1. 网络教学门户网站 ..................................................................................................... 7 2. 课程中心 ..................................................................................................................... 7

2.1 专业核心课程 ................................................................................................... 8 2.2通识教育在线课程 ............................................................................................ 8 2.3网络自选(拓展)课程 .................................................................................... 8 2.4 原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络共享课 ................................................................... 8 3. 移动学习空间 ............................................................................................................. 9 4. 教师发展中心 ............................................................................................................. 9 5. 教学管理中心 ............................................................................................................. 9

5.1 教学评估 ........................................................................................................... 9 5.2 教学资源管理 ................................................................................................. 10 5.3 OA系统 ............................................................................................................ 10 6. 教学质量工程 ........................................................................................................... 10 7. 备课资源库(备选项) ........................................................................................... 10

(三)各功能模块要求 ......................................................................................................... 11 1. 网络教学门户网站 ................................................................................................... 11 2. 课程中心 ................................................................................................................... 11 2.1 课程创建 ......................................................................................................... 11 (1)课程共建 ............................................................................................... 12 (2)助教功能 ............................................................................................... 12 (3)双模板选择 ........................................................................................... 12 (4)课程封面 ............................................................................................... 12 (5)课程编辑 ............................................................................................... 12 2.2 课程教学 ......................................................................................................... 13 (1)多模式教学 ........................................................................................... 13 (2)学习过程管理 ....................................................................................... 14 (3)线上作业 ............................................................................................... 15 (4)在线测试 ............................................................................................... 15 2.3 教学信息统计 ................................................................................................. 16

1 (1)教师端 ................................................................................................... 16 (2)学生端 ................................................................................................... 16 2.4 教学互动 ......................................................................................................... 16 (1)学生问题讨论 ....................................................................................... 16 (2)教师在线答疑 ....................................................................................... 17 3. 移动学习空间 ........................................................................................................... 17 3.1 PC终端 ............................................................................................................ 17 3.2 移动APP .......................................................................................................... 17 (1)移动教案 ............................................................................................... 17 (2)课堂签到 ............................................................................................... 18 (3)随机提问与调查 ................................................................................... 18 (4)学习监控 ............................................................................................... 18 (5)闯关学习 ............................................................................................... 18 (6)作业 ....................................................................................................... 19 (7)在线互动 ............................................................................................... 19 (8)在线考试 ............................................................................................... 19 (9)课程显示 ............................................................................................... 19 4. 教师发展中心 ........................................................................................................... 19 4.1 文本显示模块 ................................................................................................. 19 (1)中心简介 ............................................................................................... 19 (2)政策文件 ............................................................................................... 20 (3)名师风采 ............................................................................................... 20 (4)教师培训 ............................................................................................... 20 (5)教学督导 ............................................................................................... 20 (6)教学论坛 ............................................................................................... 20 4.2 视频展示模块 ................................................................................................. 20 (1)视频展示 ............................................................................................... 20 (2)资源下载 ............................................................................................... 20 5. 教学管理中心 ........................................................................................................... 21 5.1 在线评审 ......................................................................................................... 21 5.2 通知公告 ......................................................................................................... 21 5.3 教学组织和专业设置 ..................................................................................... 21 5.4 大数据平台统计汇总 ..................................................................................... 21 6. 教学质量工程 ........................................................................................................... 21 (1)课程建设 ............................................................................................... 22 (2)专业建设 ............................................................................................... 22 (3)教学团队建设 ....................................................................................... 22 (4)教材建设 ............................................................................................... 22 (5)教学名师 ............................................................................................... 22 7. 备课资源库(备选项) ........................................................................................... 22

2

xxx学院大数据教学平台建设规划

一、建设背景

自2012年起,美国各顶尖大学陆续开设了以慕课(MOOC-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为主的网络学习平台,在网上提供免费课程。Coursera、Udacity、edX三大课程提供商的兴起,给更多学生提供了系统性学习的可能。美国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加州理工等高校前后累计投入近2.4亿美元,用于开发网络化课程。加之以微课、翻转课堂等为代表的新的教学方式不断创新突破,使得课程网络化重新定义了学校,重新定义了教师,甚至也重新定义了学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知识传播模式和学习方式,必将引发全球高等教育的一场重大变革。

当前国内、省内高校在课程网络化建设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绩。其中,西安交通大学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网络公开课学习平台,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等七大学科,具备线上学习、考试、互动等功能;周口师范学院则建立了较为详细的大数据分析系统,能够实现对学生出勤、就餐、图书阅读等方面的大数据分析。但是,上述高校在课程网络化建设方面还存在着以下不足:

第一,重通识轻专业。国内高校,特别是985高校较为重视自身网络资源共享课的建设(即慕课),建设水平相对较高;省内高校,则是通过引进智慧树、尔雅等通识教育课程,构建通识教育网络平台。

1 但是,各高校专业核心课程网络化建设普遍较为薄弱,即使是建设较好的西安交通大学,也仅是将部分专业核心课程用于跨专业通识教育,并没有依托优势专业,构建基于网络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供在校学生学习使用。

第二,重整体轻细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郑州大学的课程建设整体情况较好,多数课程都拥有较为系统的教学大纲、讲义、PPT和试题库。但是,上述学校在线课程时长均为45分钟左右,系按照传统课堂要求录制的一整节教学内容,学生网络学习与在课堂听课效果一样,缺乏基于微课、微视频等工具对课程进行细化讲解,无法突出重要知识点。

第三,重讲授轻反馈。各高校建成的网络教学平台中,均设有互动模块用于教师与学生进行线上交流。但是,由于缺少有效的监督和激励机制,多数互动平台处于零活动状态,既没有学生提问,也没有教师解疑答惑,学生网络学习质量只能简单依靠在线习题进行验证。

第四,重建设轻管理。在被调查院校中,除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上线的网络课程能够顺利访问外,其他学校均存在视频打不开、课程内容不完整,甚至网页不能正常访问等情况,说明课程网络化建设后期管理存在较大漏洞,不能完全保证学生随时学习、随地学习的要求。

第五,重成绩轻运用。各高校在课程网络化建设方面投入较大,知名高校均聘请上市网络企业进行页面设计和功能设计,建设效果较好。但是,除兄弟师范学院外,各高校均没有以大数据为基础,形成

2 建设效果总结报告和发展规划,且兄弟师范学院在形成报告后,也没有完全将该报告中反馈的问题应用于实际教学。

有鉴于此,我校在课程网络化建设过程中,既要发挥慕课线上教育的优势,又要结合微课成果简化、多样传播的特点,同时兼具翻转课堂将学习决定权让渡给学生的原则,采取兼容并包、取长补短的方式,以大数据为基础,加快推进课程网络化建设,显著提升我校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二、建设目标

根据当前高等教育发展趋势,以及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新方法、新工具的发展方向,结合我校转型升级发展具体需求,对我校本科课程网络化建设提出以下建设目标:

第一,以专业核心课程为重点,加快推动教学方式改革。通过3年建设,基本建成以三级知识点分类为依托,以课堂讲授、网络课堂、微课、微视频、课程试题库为基础的“课堂学习+网络学习”的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新体系,并逐步向全校所有课程延伸。

第二,以通识教育在线课程为引导,不断提升自建网络课程质量。按照引进与自建相结合原则,建设一批涵盖“科学素养、人文素养、艺术素养”三大模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版权的通识教育在线课程,使部分课程达到网易公开课、MOOC学院和中国大学MOOC等国内知名网络平台上线要求。

第三,以网络自选(拓展)课程为辅助,有效促进学生专业综合

3 能力提升。采用自愿、自主原则,鼓励各学院在学生完成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后,通过建设一批能够拓展学生专业知识面、调动学生自学积极性的自选(拓展)课程,进一步提升学生专业综合能力和素养。

第四,以大数据分析为基础,全面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针对当前传统教育方式一门课程讲到老、一本教材用到老等种种弊端,运用大数据分析工具,大胆探索、小心求证,逐步形成课程任课教师专业教研室、教学院系和教务处四级评价分析体系,从课程改革入手向专业改革延伸,全面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以适应转型升级发展新形势、新要求。

三、建设内容

(一)专业核心课程 1.专业核心课程范围

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包括教育部专业指导目录中所规定的完成本专业学习的必修课程。

2.建设周期和建设数量

第一阶段:2017年,从24个转型试点专业和应用型专业群中选择50门课程进行建设;

第二阶段:2018年,完成转型试点专业全覆盖,同时从非试点专业中选择40门课程进行建设;

4 第三阶段:2019年,从全校所有专业中(已建成的不再重复建设)选择60门进行建设,完成应用型专业群全覆盖;

第四阶段:2020年以后,逐步完成全校所有专业核心课程网络化建设。

(二)通识教育在线课程

通识教育在线课程是第一课堂在课下的延伸和拓展,既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渠道,也是进行开放式和探究式学习的重要平台。在前期引进尔雅通识课程的基础上,我校将采取引进与自建相结合的方法,以“科学素养、人文素养、艺术素养”三大模块为主,每年遴选5门左右深入开展通识教育在线课程建设。

通识教育在线课程在供本校学生学习的同时,鼓励任课教师或课程教学组向校外提供课程资源共享服务。任课教师或课程教学组通过向校外共享课程资源所获收益,归任课教师或课程教学组所有。

(三)网络自选(拓展)课程

网络自选(拓展)课程是在专业课程基础上,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养的进一步提升。我校将按照自愿、自主的原则,鼓励和支持网络自选(拓展)课程建设。

1.建设方式

各学院以基层专业教研室为单位,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在学生完成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后,通过自建(建设标准参照通识教育在线课程)

5 或引进相结合,建设3-5门与本专业学习有关的网络自选(拓展)课程,上传至大数据教学平台,进一步强化学生专业能力。

2.学习方式

学生根据各专业提供的网络自选(拓展)课程资源,在大数据教学平台上(或手机APP)根据学习要求自主完成学习。

3.学分置换

学生完成网络自选(拓展)课程后,由各学院教学办公室统一认定,确定可置换的学分数量和课程,经学院教学负责人签字确认后报送教务处备案。

(四)原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络共享课等

2013-2016年获准立项建设的省、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络视频公开课、精品课程等在建项目,均可按照专业核心课程、通识教育在线课程和网络自选(拓展)课程的建设要求和建设标准进行后续建设。教务处将对建设质量较好、建设效果明显的项目进行后期资助,并优先推荐国家级、省级课程建设项目。

四、建设方案

以下建设方案均采用本地部署模式。

6

(一)大数据教学平台功能简介

我校大数据教学平台以学生为中心,基于“线上+线下”、“平台+课程”的教学新理念,通过课堂讲授、辅助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逐步实现传统课堂教学与现代网络技术的融通运用,构建混合式教学新模式。

通过大数据教学平台实现教学互动功能、资源共享功能、移动学习功能、教学门户的建设,达到教师能够进行课程建设、教学监控、资源共享、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的目的,并实现所有数据的整合,最终建设成一个理念领先、技术先进、国际化特色突出的网络教学中心。

(二)六大功能模块 1.网络教学门户网站

该网站能够实现教学新闻公告动态显示,有具校园代表性的大图片展示区,具备信息发布和页面自定义、访问统计分析、统一检索等功能;具备链接进入大数据教学平台各功能模块的功能;具备多种资源排行展示,如精品课程排行、课程网站排行、课程资料排行等功能;并且支持对本校课程进行检索。

2.课程中心

课程中心包括专业核心课程、通识教育在线课程、网络自选(拓展)课程和原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络共享课4大课程子系统;能够提供课程建设工具,实现与Microsoft Office和WPS的无缝对接。

7 2.1 专业核心课程

能够兼容包括Camtasia Studio等在内的微课编辑工具,支持按照课程三级知识点在线创建、编辑、修改各种类型的微课;实现按照课程知识点编辑排序讲义、PPT、微课。

2.2通识教育在线课程

能够兼容学校已购进的尔雅通识教育课程和自建通识教育课程。 2.3网络自选(拓展)课程

实现按照各二级学院或学科专业为单位的网络自选(拓展)课程分类、排序。

2.4 原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络共享课

能够将前期已有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络共享课上线。 以上4大课程子系统均应包括“教-学互动平台”:该平台能够提供全面的网络教学功能,包括作业、考试、通知、互动课堂、PBL教学、资料、统计等。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直接无缝对接各种在线资源,实现名师课程视频、教材教参、文献资料等的轻松调用,为教与学随时随地提供资源支持。师生可以在互动课堂模块通过音视频、文字互动,实现远程授课、辅导。在4大课程子系统中均支持辅助教学、闯关式网络教学、混合式翻转课堂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课程建设过程中可插入作业、视频、图书作为任务点,通过任务点是否完成

8 来对学生行为进行监控。详尽的学习统计能够统计出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行为轨迹、作业分数、视频观看情况、图书阅览情况、参与讨论次数等。教师可以为每个班级制定学习计划。将课程章节定时开放给学生,也可以设置闯关式学习,学生必须将章节中全部人物点完成才能进入下一节,控制学生的学习流程,监控学习结果。

3. 移动学习空间

可以通过电脑、手机、平板等终端设备,为每个学生打造个性化主页,记录学习历程。同时,可以满足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学习互动交流。同时考虑到学校其他平台较多,学习空间应支持外部平台接入,方便学生与老师使用。

4. 教师发展中心

以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为中心,能够提供培训服务、课程评估、资源共享等功能。主要内容应包括中心简介,政策文件,通知公告,名师风采,教师培训,教学督导,学院风采,教学论坛,资源下载等功能模块。

5. 教学管理中心 5.1 教学评估

能够统计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数据,可以对老师的教学情况、学生的学习情况、课程的访问情况等进行全面的、可视化的统计分析,

9 以帮助学校和老师更好的进行教学评估管理。

5.2 教学资源管理

能够对学校教师和院系手中的各种教学资源进行系统的归类和整理,并将文件加以统一的管理和存储,实现教务处对于这部分教学资产真实、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提供统计和分析系统,使教务处能够准确掌握校内各种教学资源的分布状态,并以此为依据,对未来的教学资源建设进行合理的规划。

5.3 OA系统

文件发布:实现教务文件在线发布、在线阅读,教务处能够对文件阅览情况进行实时监控;项目评审:实现教学研究项目、教学团队、精品课程等项目的在线申报、在线评审。

6. 教学质量工程

能够协助学校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生命周期管理。主要包括政策文件发布,在线项目管理,项目统计分析和项目成果展示等,全面满足学校质量工程的项目管理需求。同时,平台还提供附件文档的在线阅读、项目公文模板自定义等特色功能,让质量工程更方便、更灵活。

7.备课资源库(备选项)

能够实现与图书馆、外部网络资源的对接,供教师教学和备课使

10 用。(此项功能为备选功能)

(三)各功能模块要求

总体要求:大数据教学平台面向30000名师生同时在线开放,在系统的兼容性、稳定性、安全性、可靠性等方面有严格的要求:

 7×24小时不间断运行;  页面响应不高于3秒;  检索响应不高于3秒;  视频点播响应不高于10秒。 1. 网络教学门户网站

实现新闻公告动态显示,热门教学视频动态显示,有校园具代表性的大图片展示区,生动记录教师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

除常规门户网站所包含内容外,还应包括教学成果展示板块,具备多种资源排行展示,如精品课程排行、课程网站排行、课程资料排行、及热门专业排行,包含学校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组织运行的功能。

2. 课程中心 2.1课程创建

在课程中心模块中,应支持在线创建课程、设置课程的学分考核机制、设置课程展示模板等,以及学生在线听课、在线阅读、在线提

11 问、在线作业、在线考试、在线互动讨论、学分审核、获得学分等。

(1)课程共建

支持多位老师共建一门课程,使课程内容更加丰富,同时减轻了教师工作负担。

(2)助教功能

支持添加助教功能,老师可以选择合适人选来担当本门课程助教,协助批改作业、考试阅卷等教学活动。

(3)双模板选择

支持基于章节和知识点两种模板创建课程,三步完成课程创建:.....选择模板、编辑课程信息、编辑章节或知识点内容。要求实现Microsoft Office和WPS文档、PPT直接上传,同时支持常见视频格式上传。

(4)课程封面

内容包括课程名称(中英文)、课程封面、课程相关信息、课程介绍、教学资源等内容,要求编辑界面简洁明了、操作简单,原位编辑、灵活方便。

(5)课程编辑

在课程内容编辑中,要求与Microsoft Office和WPS的无缝对接,支持直接粘贴、复制,并具备与Microsoft Office和WPS相一致的在

12 线编辑功能。在编辑过程中,可以根据课程内容添加图片、文档、音频,视频,网页,作业;可以对插入的微课、微视频等资源设置任务点,防拖拽,防窗口切换等,使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不能进行其他操作;在视频的播放过程中,可以插入与视频相关的图片、PPT,可以在视频中添加相关的测验,学生只有在正确回答相关问题后才能进行后续视频内容的学习。

上述内容要求能够实现原位编辑,不需进入后台,即可在网页原位进行编辑操作。

2.2 课程教学 (1)多模式教学

平台应支持网络辅助教学(专业核心课程)、网络教学(通识教育在线课程、网络自选(拓展)课程和原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络共享课),翻转课堂、PBL(问题式学习)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模式。

其中,网络辅助教学,指的是教师运用平台上传教学所需的资料(如PPT、讲义、教案、教学大纲、课程习题库等文本文件,以及微课(5-10分钟)、微视频(20分钟左右)等网络资源),在线布置作业(可设置闯关模式)、批改作业,与学生进行讨论答疑等活动。

网络教学,指的是教师通过平台上传完整的课程讲座视频(涵盖所有教学内容,每讲45分钟),学生可以在校内通过无线网络(校园WIFI)和有线网络自主学习,可以突破传统课堂人数限制。

翻转课堂,指的是将课程学习的过程由线下实体课堂反转到线上

13 网上教学。首先由学生在线上进行自主的课程学习,在实体课堂中老师主要进行讨论与答疑等活动。

PBL教学,指的是将学习与具体任务或问题挂钩,使学生能够在平台上自主预习任务问题,教师能够实时监控学生预习进度,并及时进行解疑答惑。

在该平台下,教师可以根据各自实际需求和学校对课程建设的具体要求,灵活选择教学模式。同时,还应具备学分管理系统,能够监控学生学习过程,设置各项学习指标权重,统计学习成绩,并在学生学习结束后能够给出相应的学分。

(2)学习过程管理

该平台以学习过程管理为核心,开展作业、考试、答疑、讨论、评价等教学活动。

学生在登录平台后,可以直接查看自己四年全部课程总体学习进度和某一门课程的单科学习进度。(如果教师在课程中设置了闯关模式,则学生必须完成相应的任务后才能够进行后续学习)。

教师在登录平台后,可以直接查看本学期承担课程中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总体学习进度。其中,单个学生学习进度,应包括视频观看进度、学生点击情况(含点击时间、时长、点击者信息等内容)、讲义、PPT观看、下载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等;总体学习进度,应包括全部学生总体学习情况、作业整体完成率、学生网络学习排名等。上述内容均要求采用Excel形式,并能够快捷导出。

14 (3)线上作业

即从作业发布、接收到批阅,全部流程都在网上完成,学生可以在线接收作业、做作业、关注作业的反馈情况,随时查看教师的评语及成绩。学生可以对任意作业进行收藏,将自己认为重要的知识点集中到一起当作之后学习的要点。

如果教师在作业中设置了闯关模式,则学生必须完成指定作业内容后,方能进入下一步作业。

(4)在线测试

教师可通过题库进行选题或者在线编辑试题,然后设置各类题型的数量和分值创建试卷,试卷创建好以后,教师根据测验的时间,参加测验的对象,发起测验。学生就可以接收到该试卷进行测验。支持从题库中选题进行组卷的功能,教师可以对试卷中的试题进行添加、修改、删除、任意排序、预览等功能,还可以对试题进行分值分配;试卷包括客观题、主观题、复合题等;题的属性包括类别、难度系数、适用层级等,同时,系统能根据题的使用频率和学生回答的正确率进行自适应的调整难度系数,力求难度系数符合真实情况,提高参考价值。

15 2.3 教学信息统计 (1)教师端

教师端信息包括两个方面:

工作量统计,主要包括教师发作业、批量作业、试卷、试题、讨论答疑、学生对教师授课的满意度、教授的学生的成绩等数据汇总,同时,系统支持原始数据导出。

学生学习统计,主要包括完成的作业、参加的考试与考试得分、提出的问题、参加过的讨论、读过的书、看过的视频等数据汇总,按汇总的数据对学生进行排名,并能够精确显示学生学生行为轨迹。在作业统计中,能够根据教师设置的每份作业的权重,统计出学生网络学习总成绩。同时,系统支持原始数据导出。

(2)学生端

学生端信息,主要包括学生各门课程学习进度和大学四年总体学习进度。

2.4 教学互动 (1)学生问题讨论

平台为学生提供在线提问功能。根据学生输入的问题题目内容,自动为学生推荐与该问题相似的问题,同时推送与问题相关的学习资料(如视频、图书、文档文献等),辅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为了提高

16 解答的质量,学生在提问的过程中,可以选择解答范围,包括允许所有人解答、允许某位教师解答。师生可以就课程学习进行讨论,答疑,增强师生的互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教师在线答疑

教师在线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可通过系统消息或手机、邮件等及时反馈给学生。当有新的问题时,系统会在教师平台页面自动提醒,或者通过手机、邮件等形式提醒教师,方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即时沟通。教师可以对答疑库中的问题进行管理,如建立精品答疑库,将问题分类,便于系统自动为学生精准地推送问题,提高疑问的解决效率。

3. 移动学习空间

移动学习空间包括PC终端和移动APP两种模式。 3.1 PC终端

PC终端主要集中于课程中心,在此不再赘述。 3.2 移动APP 移动APP包括IOS和Android两种类型,两种类型操作界面、操作流程应基本一致,且均能够支持平板操作。

(1)移动教案

按照教学计划,教师可提前在移动端上组织教学内容,有序安排

17 资料推送、签到、问答、抢答、投票等教学活动,方便课堂发放并易于复用;教材、作业、考试、通知、学生管理等移动教学功能,支持教师进行移动教学。

(2)课堂签到

教师在移动端发布课堂签到,学生直接用手机通过扫描教师课前打印好的二维码进行签到,签到结果可同步保存在课堂教学教师APP端和PC端。

(3)随机提问与调查

教师发布随机选人,系统会自动在已经签到的学生中随机选择学生回答问题,并可以进行结果投射;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实时发布调查问卷,学生通过移动端进行投票,教师端可以立即统计投票结果。

(4)学习监控

对于学生在线观看微课、微视频具备监控功能,如视频防拖曳、防快进等。

(5)闯关学习

学生通过PC或APP进行网络学习时,能够自动记录学习轨迹和学习行为,在完成学习任务后能够自动保持PC端与APP端同步。

18 (6)作业

学生可以通过PC或APP查询作业列表,完成作业并能够展示已完成、已批改的作业,并能够查看每次作业成绩和总成绩。

(7)在线互动

学生可以通过PC和APP查看老师、管理员发给自己的通知、调查问卷、问答、讨论话题等消息信息,且所有消息都支持有是否阅读标示。

(8)在线考试

教师可以在课程中发布考试试卷和查看考试分项统计结果,学生同样可以通过客户端进行在线考试和查看考试信息。

(9)课程显示

在PC或APP教师端,能够显示本学期教师所承担的课程信息;在学生端,能够显示本学期所修的课程信息。

4. 教师发展中心 4.1文本显示模块 (1)中心简介

对教师发展中心进行简单介绍

19 (2)政策文件

能够发布教师发展中心的各项文件、通知。 (3)名师风采

对学校名师进行展示(含照片和简历)。 (4)教师培训

主要分为岗前培训,专题活动,名师讲坛,网络培训,实践教学等功能。

(5)教学督导

主要发布相关的督导动态,督导制度等内容。 (6)教学论坛

支持教师在教学论坛交流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心得。 4.2视频展示模块 (1)视频展示

展示与教学相关的优秀培训视频。 (2)资源下载

教师可以在资源中心下载到教师教学发展的相关培训资料。

20 5. 教学管理中心 5.1 在线评审

教务处收到申报的项目,将进行分级评审,级别分为:院、系或职能部门初审,评审办公室初审,专家在线评审,评审委员会集体评议。泛雅提供了完整的在线评审流程及简单易操作的后台管理体系,评审人只需按步操作即可。评审项目。

5.2 通知公告

该平台能够发布教学方面的各类文件、通知,并能够向各二级教学单位进行推送和点击打开情况查询。

5.3 教学组织和专业设置

该平台能够显示各二级教学单位的网站链接和全校专业设置情况。

5.4 大数据平台统计汇总

能够实现按二级学院和专业分类显示在线课程各项信息统计。 6. 教学质量工程

教学质量工程项目,指的是教学团队、精品课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等项目。该平台的建设宗旨是打造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综合支撑平台及项目申报评审及管理平台。

21 质量工程项目的建设主要包括政策文件的传达,课程、专业、教材与教学团队建设的线上管理。可实现教研项目网上申报、评审、立项与成果展示。

(1)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包括校级、省级、国家级的精品课程及优秀课程展示。 (2)专业建设

包括特色专业展示及专业改革试点的公布,人才培养示范专业、各类各级教学实验班展示。

(3)教学团队建设

包括校级、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展示。 (4)教材建设

包括省级、国家级重点教材及校园精品教材的展示。 (5)教学名师

包括校级省级教学名师的展示。 7. 备课资源库(备选项)

22

第五篇:学会大数据时代智能制造与企业数据中心建设研讨

省计算机学会大数据时代智能制造与企业数据

中心建设研讨会在成都举行

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了社会的巨大改变,同时也影响着传统制造业的生产和经营方式。为适应这一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超融合技术开展企业数据中心建设,实现企业向智能制造成功转型。四川省计算机学会联合北京并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于2017年6月23日下午在成都祥宇宾馆成功举办了“大数据时代智能制造与企业数据中心建设”研讨会。来自西南地区高校、军工科研单位、企业共计6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

西南民族大学并行计算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成都计算所博导王鹏教授做了“人工智能优化算法与应用”主题报告。讲述了人工智能算法发展的前世今生,同时向大家介绍了实验室团队独创的“多尺度量子谐振子算法(MQHOA)”研究现状与应用领域,展望该算法在军工科研单位与企业的应用与发展。张利民与刘海超工程师分别就“智能制造时代高性能计算中心(HPC)的建设、优化与升级”和“基于大数据的超融合技术、建设企业级服务效益型数据中心”做了技术报告。介绍了智能制造时代企业级数据中心、高性能计算中心的转型与升级的技术方案以及大量的成功案例。专家报告引起了与会者广泛的关注与讨论,大家对企业级数据中心由职能型转为服务性的转变、高性能中心建设与优化升级有了新的认识与见解,会议进行了热烈的互动讨论。大家对本次培训研讨反响良好,会议获得圆满成功。

学会宋昌元秘书长到会致辞并做了讲话。就学会上半年热络的学术活动及学会发展现状作了介绍,向与会的各位嘉宾表示欢迎和感谢。

学会秘书处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大三班家长的感谢信下一篇:大润发日用课长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