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自然资源水资源

2023-06-03

第一篇:中国的自然资源水资源

中国水资源的现状

中国水资源的现状、发展趋势和可持续利用问题

淡水资源是基础自然资源,系生态环境建设的控制因素,同时又是战略性经济资源,为综合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探讨21世纪水资源的国家战略及其相关科学问题,是世纪之交各国政府的重要议题之一。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首脑会议后,可持续发展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为水资源学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各国在可持续发展观念启发下,从发展模式的高度认识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认识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相互关系,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管理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中的作用,水资源管理中需水管理、供水管理、水质管理和水价管理的相互关系,以及水资源管理中的经济机制、法律机制和行政机制的作用。对上述关系的再认识和大讨论,导致了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价值观和方法论的提出与初步形成,标志着水资源学科开始步入其初步成熟阶段。

二、中国水资源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一)水资源现状

根据上世纪80年代水利部估算,全国多年平均降水量约648㎜,降水总量6.2万亿m3。通过水循环形成可更新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资源总量合计约2.8万亿m3,并具有以下特点。

1、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偏少 我国水资源的总量不算少,但按1997年人口统计,我国人均水资源量2220 m3,相当于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31%;亩均水资源量为1442 m3/亩,相当于世界平均亩均2353 m3/亩的61%。

2、时空分布很不均衡,水土资源分布不相匹配。水资源的问题与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衡,尤其是与水土资源不相匹配有密切关系。全国十个流域可合并划分为南方、北方及西北三个明显不同类型区:(1)南方片,包括长江、珠江、华东华南沿海、西南诸河四个流域,属于人多、地少,经济发达,水资源相对丰富地区;(2)北方片,包括长江以北的松、辽、黄、淮、海五个流域,属于人多、地多,经济相当发达,而水资源严重短缺地区;(3)西北片,除额尔齐斯河外都属于内陆河流域,土地面积337万km2约占全国的35%。属于地广人稀,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地区。该地区人均水资源不算少,耕地资源也十分丰富,但水土资源的开发利用受到生态环境的严重制约。

3、气候变化对我国水资源影响

从1980年以来,北方干旱缺水与南方洪涝灾害同时出现,形成北旱南涝的局面。初步估计对全国水资源多年平均总水量的影响不大。但水资源在地区上的不均衡,进一步加剧了北方水资源供需失衡的矛盾。

(二)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

1、供水能力

我国的供水能力从1949年的1000多亿 m3增加到2000年的5531亿m3。其中地表水供水量约4440亿m3;地下水开采量1069亿m3。

2、用水现状我国用水增长迅速,1949年估计约1031亿m3;1997年到达5546亿m3,人均用水450 m3;2002年下降到5497亿m3,人均用水428 m3。其中农业用水占68%,工业用水占21%,生活用水占11%。

3、用水效率随着用水量的增加,用水效率逐年有所提高。但与经济发达的高收入国家相比,我国单方水的GDP产出量仍低于发达国家。它表明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通过经济结构的调整,用水效率的提高,节水尚有较大潜力。

4、全球与其它大国用水现状1995年全球人口57.35亿,用水36000亿m3 ,人均用水628m3,其中:农业人均用水437 m3(占69.6%);工业131 m3(占9.7%); 生活60 m3(相当164l/日,占2.1%)。我国的人均用水量低于世界水平,仅为美国用水量的24%。

(三)当前面临的主要水资源问题

1、北方干旱持续,缺水形势加剧。地下水严重超采,黄河冲沙水被挤占,断流加剧。水污染发展,生态环境恶化;

2、南方洪涝灾害频繁出现,水污染得不到控制,造成了污染型缺水;

3、西北内陆地区水土资源过量开发,荒漠化发展,生态环境恶化,出现了生态型缺水;

4、2001年全国废污水排放总量达626亿吨,全国评价河长中,Ⅳ类以上污染河长占38.6%,大部份地区供水安全得不到保证。

以水资源紧张,水污染严重,洪涝灾害为特征的水危机,已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当我国经济发展到目前水平的时候,必须进一步从人口、资源、环境的宏观视野,总结经验,调整思路,制定新的水资源战略。

三、中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总体战略

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报告提出:针对面临的问题建议我国水资源总体战略为,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要从以下八个方面实行战略性的转变:

1、人与洪水协调共处的防洪减灾战略

要从无序、无节制的与洪水斗争转变为有序、可持续的与洪水协调共处。要从以建立防洪工程体系为主的战略转变为在防洪工程体系的基础上,建立全面防洪减灾工作体系,达到人与洪水协调共处。

2、以建设节水高效的现代灌溉农业和现代旱地农业为目标的农业用水战略

要从传统粗放型灌溉农业和旱地雨养农业转变为建设节水高效的现代灌溉农业。通过建设节水高效的现代农业,我国可以基本立足于现有规模的耕地和灌溉用水量,满足今后16亿人口对农产品的需要。今后,农业水利建设的投资的主要方向,应从以开源工程和新建工程为主转到以建设节水高效农业为主,国家应将节水高效农业建设列为国民经济的重大基础建设项目。

3、节水优先,治污为本,多渠道开源的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

1997年我国城市化水平为30%,城市人口3.7亿,预计2030年左右,城市化水平可能达到60%,城市人口将增加到9.6亿左右。因此,城市和工业节水是今后节水的重点。必须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大力开发和推广节水器具和节水的工业生产技术,创建节水型工业和节水型城市,力争将城市人均综合用水量控制在160m3/年以内。

同时,必须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力争2010和2030年城市污水的有效处理率达到50%和80%以上,使水环境有明显改善。

4、以源头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减灾战略

目前我国排放的污水量与美国、日本相近,而经济发展水平却不能与他们相比,我国为粗放型经济增长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

长期以来,采用以末端治理达标排放为主的工业污染控制战略,已被国内外经验证明是耗资大、效果差、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应大力推行以清洁生产为代表的污染预防战略,淘汰物耗能耗高、用水量大、技术落后的产品和工艺,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提高资源利用率,消减污染排放量。清洁生产可同时获得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5、保证生态环境用水的水资源配置战略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是保障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所必须坚持的基本方针。在水资源配置中,要从不重视生态环境用水转变为保障生态环境用水的前提下合理规划和保障社会经济用水。保障生态环境需水,有助于流域水资源可再生性维持,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基础。

6、以需水管理为基础的水资源供需平衡战略

对水资源的供需平衡,要从过去的以需定供,转变为在加强需水管理,提高用水效率的基础上的保证供水。目前,我国的用水效率还很低,节水还有很大潜力,节约用水和科学用水应成为水资源管理的首要任务。

根据预测,我国用水高峰将在2030年左右出现,农业用水总量与现在的规模相仿,为4200亿m3左右;工业用水从现在的1100多亿m3,增加到2000亿m3;城乡生活用水从现在的500多亿 m3,增至1100亿m3左右;考虑到未来发展前景的不确定性,估计全国用水总量有可能达到7000~8000亿m3,较现在增加1300亿~2000亿m3,人均综合用水量400~500m3。

上述估计的需水量,已接近可合理利用水量的上限。因此,必须严格控制人口的增长,同时加强需水管理,做到人口达到零增长后,需水也可达到零增长。

7、解决北方水资源短缺的南水北调战略措施。

8、与生态环境建设相协调的西部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战略。

根据分析,当我国人口增至16亿时,人均水资源降到1760m3,已接近国际公认的水资源紧张标准,形势十分严峻。经研究后认为:在加强管理,加大投入、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和注重保护的前提下,我国有条件在人均用水量400~500m3的基础上,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需要优先研究的重大科技问题

1、水资源演变规律的研究。

研究气候持续干旱和大规模的抗旱活动条件下,水资源衰减和流域水循环演变发生明显变化的规律,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2、水生态环境问题

研究水与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的模式机理过程与效应问题;研究生态保护准则,区域生态环境发展趋势预测及评价方法,与区域生态环境需水量的计算方法。

3、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

在流域尺度上研究水资源系统、经济社会系统、生态环境系统在其运动发展过程中的相互依存与相互制约的定量关系。

4、农业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研究的主导方向为:灌溉水资源合理开发和优化配置技术研究;老灌区节水改造技术研究;高效输水灌溉系统新技术研究;田间节水灌溉新技术研究及设备产业化,节水管理新技术研究,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关键技术的研究。

5、加强水资源的监测、预报、调度工作

随着新水法的颁布,需要全面加强水资源供、用、耗、排等方面的监测工作,水质污染和地下水的监测工作尤其需要加强。水资源的水量和水质的预报、预测工作也应当逐步开展。水量应结合水质要求进行合理调度。

为改变相应落后的水资源监测手段,应全面提升监测和信息应用水平研究开发水资源监测技术和信息共享平台,以提高我国水资源监督和管理能力,为现代化水资源管理提供全面的科技支撑。

石家庄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建议

摘要:石家庄市是全国缺水最严重的城市之一。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引起全社会的 高度重视。在认真分析我市水资源现状、以及管理体制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就如何加强水资源管理,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出 1水资源紧缺已经成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制约因素

水资源是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它是有限的。由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量逐年增长,使有限的水黉源与需求量

之间形成尖锐矛盾。按1956~1997年水资源观测资料分析,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22.4亿m3,按2001年人口计算,全市人均水资源量276 m3,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8,属于绝对贫水区。近几年,全市年平均用水量32~34亿m3,年缺水l0~l2亿m’。国际公认的评价贫水的定量标准,是人均水资源量低于1000m3的,属于缺水区,低于500m3的为极度缺水区。按这个标准衡量,我市属于极度贫水区。从我市目前水资源面临的态势看,用水紧缺的问题不但在短期内得不到有效缓解,而且还呈逐步加剧的趋势。

1.1旱情持续发展,地表水总量锐减

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降水量减少。据观测资料显示,自1997年以来,我市已连续6年干旱。市多年平均降水

量为536.5mm,降水过程主要集中在每年的7—8月份,但从1997年至2001年,除2000年(降水量549.9mm)外,降

水量始终大大低于多年平均值,1997年平均降水量为318m m,占多年平均值的59.2%,1998年为405mm,占多年平

均值的75.5%,1999年为398.6 mm,占多年平均值的74.3%,2001年为346.5mill,占多年平均值的64.6%。二是气温偏高、蒸发强烈。据统计,近年来全市平均气温超常年同期值的1o~2o,与历史上旱情最严重的1960、1973和1989年相似。由于降水量偏少与气温偏高、土壤水分蒸发量增大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造成我市土壤缺墒严重,土壤含水率降低。三是地表水资源总量逐年减少。从地表水总量看,1997~2001年全市年均地表水总量为9.27亿m3,比多年平均值少2.13亿m,,占多年平均值的81.3%。从蓄水量看,全市228座大中小水库1997年蓄水9.6亿m’,1998年为6.3亿m’,1999年为3.09亿m’,2000年为10.4亿m’,2001年为4.89亿m’,呈逐年减少趋势;全市216座小型水库和641座塘坝基本处于干枯状态,6条主要大河,除冶河和滹沱河有少数基流外。其余全部断流。

1.2地下水超采严重,漏斗区面积不断扩大 由于地表水资源不足,对地下水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地下水资源补给相对不足,又进一步加大了地下水的压力。全市地下水开采量由解放初期的4.5~5亿m’猛增到2001年的29.54亿m’,从6o年代至今,全市地下水累计超采150亿m3,特别是80年代以来,年均超采8一l0亿m3。由于长期持续超采,地下水资源得不到保护和涵养,致使地下水位平均埋深已由6o年代的6~7m,下降到2002年9月底的28.68m,最大埋深达38.68m。目前全市已经形成了以高邑后庄头、赵县城关和石家庄市区为中心的三大漏斗区,其中石家庄市漏斗区面积就达340 km2,京广线以西已形成地下水疏干区,基本无水可采,而且正在逐渐东移。照这种趋势发展下去,40年后石家庄市地下水170m以上将基本无水可采。

1.3入境水量减少

入境水是我市可利用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近年来,上游省份工农业用水量不断增加,建设了一批截流工程,

致使我市入境水量急剧减少。1997年至2001年全市平均入境水量5.17亿,仅为多年平均值的4-3%,随着上游省份用水量的增加,今后入境水量还将不可避免的进一步减少。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市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十分尖锐,已经直接影响我市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影响我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在农村,全市12.6万眼机井每年有近4万眼出水严重不足,近6万眼机井报废,由于严重干旱和地下水源不足,1997年至1999年全市农作物受旱面积每年都在25.33万hIn2以上,绝收1.33万hIn2以上。在城市,由于供水难以保证,一些计划中的新项目难以选址立项,老企业难以改建扩建发展生产。为解决城市供水不足,近几年,市政府只能投入巨资,实施引岗南、黄壁庄水库水的城市供水工程。严重的缺水不仅直接影响生产和生活,也使环境问题变得更加突出,大量污水不经处理就直接 排入河道,造成地表水环境日益恶化;漏斗区周边污水的侵入,极易造成地下水水质和土壤的污染。

2水资源分割管理不利于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由于历史原因,我市对水资源实行分部门管理的体制,石家庄市市内四区由城建部门管理,农村部分(包括原郊区、高新区在内)由水利部门管理。这种状况,一是造成城乡之间、工农业之间、行政区域之间用水矛盾加剧;二是不符合国家关于水资源管理的有关规定,不利于政府部门依法行使行政职能;三是不利于实现水资源的统一调度和优化配置,不能使有限水资源发挥更大作用。

3推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对策

缓解我市水资源紧缺矛盾,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石家庄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在没有更多客水入境的情况下,唯一的出路就是以节水为本,全方位(包括农业、工业、生活、矿业、城市、生活等各个方面)节约利用水资源,充分发挥水资源的效益和潜力。同时必须按照新《水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加强对水的宏观调控,对水资源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管理,使管理工作纳入科学的、以国家利益为前提的统一管理轨道,实现水资源的最优化配置。3.1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全民节水意识,提高全民依法治水观念 各级政府、各部门要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通过对全体公民有关水的基本常识、水法规基本知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等有关权利、义务的宣传,增强全民水危机意识,形成自觉遵守新《水法》和关心水、爱惜水、保护水的社会风尚。

3.2理顺体制当务之急是比照1998年以来国家、省机构改革“三定”方案的规定,落实新<水法》赋予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理顺管理体制,由石家庄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水资源(含空中水、地表水、地下水),负责组织实施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费征收制度,拟定节约用水政策,编制节约用水规划,制定有关标准,组织、指导和监督节约用水工作”。3.3做好水资源规划,科学调配,最终实现水资源最优化配置一是要加快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包括水资源的中长期供求、供水水源、节水、污水资源化、水资源保护等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匕述规划作为确定产业结构规模,优化产业结构的基础。二是要按照“先地表水、后地下水”和“优水优用”原则,制定分质、分类别供水制度实施方案,确保优质地下水首先满足城市居民生活用水。要通过加快冶河枢纽工程等水源工程建设,打破过去单一水源供水的方式,实现“多库串联、水系联网,地表水与地下水联调,优化配置水资源”,满足城市各行各业的用水需要。三是要强化取水许可管理,严禁水资源乱开乱采现象的发生,要采取措施,逐步关停城市用水企业的自备水源井。3.4创建“节水型社会”,深入开展节水工作农业方面,要因地制宜地发展和推广“雨水集灌、窖水节灌”、以喷滴灌、管灌等节水新技术;工业方面,要大力开展“节水型企业(单位、社区)”、“节水型城市”建设,对高耗水企业下达节水科研、节水技改指令性任务,并限期完成,并结合经济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科技含量高、技术先进的节水型产业和企业,严格限制高耗水型工业项目和服务娱乐项目的建设;大力压缩生产技术落后、用水效率低、耗水量大的产业;城市生活方面,要建立节水器具与设备的认证制度和市场准入制度,做好节水器具的选型工作,强制推广使用经国家检测合格的节水型器具,发展节水器具的生产及流通市场,严禁生产、销售、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用水器具。

3.5严格计划用水管理和定额管理 要进一步强化计划用水和定额管理以及超计划、超定额加价收费管理,对于工业用水单位的计划用水和定额管理,要在上级下达取水计划的基础上,制定本取水计划,并按照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取水量增长1.2%的原则,结合工业企业生产规模和能力的变化情况,合理确定各用水单位的来年用水计划。对于超计划用水的,限期改正,并按规定加价收费。3.6限制高耗水和高污染企业的发展,推进水资源市场化、污水资源化进程一是要严格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审批制度,停止审批用水量大、

水污染严重、治理技术不成熟的项目。二是要结合经济结构调整,加快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步伐,制定计划,培育发展排污量小的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推动造纸、化工、冶金、建材、电力、制药和酿造等重污染行业的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淘汰排污量大、生产工艺落后的产业。三是要利用市场化、商品化机制,依法向使用者征收水资源费、水费、排污费,使用户承担合理的经济责任,促进污水资源化进程,以达到保护水资源和节约使用水资源的目的。

3.7加大高新技术应用推广力度,提高水资源科学管理水平目前我市已成功完成了井陉县雨情自动测报系统、水资源远程实时监测系统,以及藁城市良村开发区供水实时监控系统的建设,取得了很好效果。今后要不断学习应用高新技术,逐步建立水资源与水环境、供水系统与排水系统的实时监测系统、管理控制系统和信息反馈系统,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建设现代化的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提高水资源服务水平。3.8加快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缓解我市水资源供需矛盾 要缓解这个矛盾,只靠本市有限的水资源是困难的。从长远看,争取跨流域调水,是解决矛盾的根本途径。减,队伍不稳难以为继。另一方面由于用水单位缺乏经济效益的观点,对其任意取用,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和破坏。因此水利征收必要的费用是运用经济杠杆强化对水利工程、水土资源管理的必要手段,是多层次多渠道集资办水利的重要举措。水费是工程管理单位的一项重要经济来源和支柱,是使水利工程获得自我维持和更新改造的原动力;水资源费则是对国有资源开发利用的一种经济补偿,是抑制用水需求增长、实行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的关键措施;河道费是新时期加强河道工程修建、维护和管理,充分发挥河道工程防汛、抗洪、除涝、灌溉、蓄水等综合效益的根本需要。所以要在此方面投入较大的精力、时间和人员。首先要按时收缴水资源费,争取年年完成征收指标;其次要根据情况的变化,适时对水费实行“实物计价货币结算”的办法,及时调整基本水费价格,以弥补维护管理经费不足,确保工程的正常运行;最后是河道工程维护费要实现各级领导和纳费户认识上的根本转变,最终实现纳费户主动交纳费用的目的。

石家庄市水资源环境现状分析与保护

1、石家庄市水资源环境现状

河北省石家庄市位于我国缺水最严重的海河流域,人均占有水资源量244m ,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缺水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石家庄市由于地理位置所限.是以地下水供水为主的城市。长期以来,石家庄市区90%的用水依赖地下水。石家庄地下水的合理开采量(非农业)每年为1.4亿~1.5亿nl 。石家庄市近年平均年用水量为33.6亿m ,地下水平均供水量为28.53亿m .占总供水量的85% .其中平原区地下水开采量为25.46亿m 。多年平均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为l6.31亿m ,其中平原区为l1.9亿m 。全市地下水超采强度达到了175%.实际地下水开采主要是平原区.平原区地下水超采强度达到了214% 。地下水的严重超采,使地下水的供水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产生了水质恶化等一系列与水资源有关的地质、生态与环境等问题。河北平原浅层地下水两个最大的地下水降落漏斗—— 石家庄地下水降落漏斗、宁柏隆地下水降落漏斗,一个处在石家庄市市区巾心.一个处在石家庄与邢台的边界处。目前石家庄地下水降落漏斗面积达到456km ,漏斗中心水位埋深达52.28m。并且仍以每年l_2~1.5m的速度下降。到2004年漏斗外围的西部和西北部5m以上的水位埋深区已不复存在.山前平原含水层被疏干的面积约280 km ,漏斗区的西北至西部冲积扇边缘含水带50m 以上的含水层80%被疏干。这样继续发展下去.降落漏斗西部至西北部的山前以及滹沱河上游地带第一含水组将被疏干:西部、西北部贫水带含水层有可能90% 以上被疏干. 继续采下去, 将发展成无水可采的危险境地宁柏隆地下水降落漏斗.是农业灌溉用水超采形成的农业开采型降落漏斗.面积约3 702 km .中心水位埋深65.37 m。1995年以来漏斗发展迅速. 漏斗中心水位下降速率为4.872 m/a. 漏斗面积扩展速率为254.2 km:/a.影响范围跨越石家庄市和邢台市。由于地下水水位大幅度下降,每年有几千眼机井报废,一半以上的机井只能出半管水或小半管水,机泵被迫多次更换。地下水的严重超采,使地下水储存资源不断减少,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包气带不断增厚,大气降水补给能力降低,地下水承载力大幅度下降,造成水资源安全的潜在隐患。

二、水资源污染现状

1.石家庄市污水及污染物的排放据调查资料显示。石家庄市年排放污水6.56亿m ,大部分排入河道内,污水含有的主要有害物质包括: COD、氨氮、挥发酚、硫化物、氰化物等。主要纳污河道为汶河、滹沱河和磁河木刀沟。浚河是石家庄市区主要排污河道. 每年废污水排入量为3.838亿m . 占全市废污水入河总量的71.21% :滹沱河每年废污水排人量为1.213亿m ,占全市废污水人河总量的22.5% : 磁河木刀沟每年废污水排人量为0.2134亿m ,占全市废污水人河总量的3.78%。

2.地下水被严重污染的现状滹沱河主要有五段污染严重的河段,现以滹沱河市区段为例。滹沱河市区废污水污染河段主要指正定大桥和藁城九门一南大章两个污水河段.河道内污水严重地污染着石家庄市地下水。

① 正定大桥污水河段。该污水河段位于正定滹沱河大桥(107国道)以东300多m的滹沱河河床内。污水坑原是面积约3 km。、深约10m 的采砂坑,地层为砂夹砾石层。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此种地层对污染物几乎没有净化能力。污染物为市内排污管道直接排入河道的城市污水。 ② 藁城九门一南大章污水河段。该污水河段主要是正定县城生活污水和部分工业企业污水通过污水管道输入周汉河的污水,加上沿途部分工业企业排入周汉河的污水, 一起汇入藁城九门滹沱河大桥处的河床内。污水沿滹沱河河床较低洼沟壑流入藁城九门一南大章5 km以远的滹沱河采砂坑中,形成面积约10 km 、深约20m的污水坑,地层仍为砂夹砾石层。通过采集污水和地下水水样测试分析。这两个污水坑已严重污染了地下水.有的污染成分超过饮用水标准10多倍.已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地下水一旦受到污染,修复、治理极其困难,代价极其高昂。地下水污染后。天然净化要2O年,人为修复花的代价则是处理污染地表水的l0多倍。因此,采取措施保护地下水资源已刻不容缓

三、水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

1.开源节流,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了有效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护水资源,应采取开源与节流并行的措施。为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应积极改进工业企业的生产技术和流程,推广清洁生产,控制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必须对各种废水进行单独处理或预处理。最

大限度减少废水排放量.实现工业废水排放最少量化。杜绝未经处理的废污水直接排向河道.提高废水处理回用率,完善和建设污水管网,使城市污水处理和工业企业废水治理相结合。调整工业布局,做好地表水污染防治,做好水环境影响的评价,对污染严重的小造纸、小冶炼、小化工、小印刷等小企业进行调整,实行关、停、并、转。

2.遵循水的自然循环规律,保护和恢复地下水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以保护和改善生态与环境为前提,以水循环规律和地下水的可承载力为规划利用的依据.以地下水的保护恢复和涵养为保障,遵循水的自然循环规律。石家庄市区域内的4座大型水库和8座中型水库,几乎拦蓄了太行山区全部河道来水。使其山前的多数平原河道常年干涸无水或少水.打破了原有的水循环。区域内干旱少雨.蒸发剧烈,每年水库拦蓄的地表水,约有1亿多rfl,的水消耗于水面蒸发,栩当于石家庄市区总用水量的l,4。地下水大量开采,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华北平原地下水调蓄研究结果表明,滹沱河冲洪积扇地下一次有效调蓄库容可达30亿m,.仅石家庄地下水降落漏斗区域内就可达8亿多m 。利用地下调蓄空间,增加水资源的可利用量,减少水资源无效蒸发消耗潜力巨大。结合目前滹沱河治理工程,利用滹沱河河道作为地下水调蓄的场所,对岗南、黄壁庄两座水库的水,以及南水北调工程的水,结合当地地下水资源,对地表水和地下水进行联合调控和合理配置.使水环境得到改善。为了避免产生环境地质问题.使地下水资源开发可持续利用.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合理调配外调水与本地水,在地下水严重超采区设立地下水开采保护区。保护区内主要以利用外调水为主,在用水高峰季节适当开采地下水.以补充供水量的不足,促

进地下水的涵养与恢复。

3.建立污水处理系统

建立污水处理系统,使污水资源化。近年,越来越多的国家转向发展旧有的土地处理和生物塘(氧化塘)等自然净化方法,利用生态系统对有机污水进行净化处理。通过环境生态工程使污水资源化而获得再生水源,用于扩大供水,一定程度上能缓解局部地区的水资源紧缺状态。

4.采取有效措施,发展节水农业

节约农田灌溉用水,因地制宜地推广高效农业灌溉节水技术,增加节水灌溉面积。石家庄市农业用水约占用水总量的75%,农田灌溉多数为大水漫灌。节水潜力较大。引进培育旱作物品种,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推进调整农业结构。扩大优质果菜、花卉、食用菌、药材、优质牧草等种植面积。

5.建立和完善水资源管理体系,

严格计划用水制度建立和完善水资源的管理制度,加大管理力度.实现水资源环境的改善。建立责权统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实现城市和农村、工业和农业、地表和地下、水量和水质统一管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必须严格认真依照水法办事,杜绝各自为政。强化取水许可管理制度,加强取水许可管理。严格计划用水.计划用水量、许可用水总量、审批程序及日常管理都要严格依法进行。

结合石家庄市社会发展现状和水资源状况,组织多学科的科技人员研讨和论证.制订科学的近期和中长期水资源规划。避免因某方面的偏 差,而造成不良后果。用循环经济理念促进城市用水良性循环,解决水资源短缺。引进先进技术增加环境治理与保护的科技含量,引进高层人才进行环境治理,加强水资源的管理与保护。 ■

第二篇:中国的水资源 习题精选

一、选择题

1.淡水资源占全球水量的(B) A.97% B.2.5% C.98% D.0.3%

2.目前,人类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仅占全球淡水资源的(D) A.97% B.2.5% C.98% D.0.3%

3.地球上的水,绝大部分是(D) A.冰川 B.江河湖泊水 C.地下水 D.海洋水

4.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绝大部分是(A) A.冰川 B.江河湖泊水 C.地下水 D.海洋水

5.我国可直接利用的最主要淡水资源是(D) A.江河、湖泊水 C.江河、冰川 B.冰川、地下水 D.湖泊、地下水

6.我国人均水量约占世界人均水量的(C) A.2倍 B.1/2 C.1/4 D.1/8 7.世界水日是(A) A.3月22日 B.6月25日

C.7月8日

D.10月15日

8.“中国水周”为每年的(B)

A.3月22日~28日 B.4月22~28日 C.7月1日~7日 D.8月1日~7日

9.关于我国水资源状况叙述正确的是(A) A.总量不少,但人均占有量少

B.空间分布情况是西南向东北递减

C.在季节分配上是春夏多,秋冬少 D.最丰富河流是长江、其次是黄河

【解析】水资源分布深受降水制约。我国降水空间上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季节上夏季多,冬春少。径流量丰富的是长江、珠江。

10.下面关于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BD) A.水资源的季节变化大而年际变化小 B.水资源外流区多,内流区少 C.水资源的季节变化是秋季多,春季少 D.水资源分布,北方少,南方多

11.我国水资源季节分配和地区分布不均匀,主要是受(A)的影响 A.季风气候

C.地形因素 B.洋流因素 D.人为因素

12.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问题的主要途径是(B) A.植树造林 C.修建水库 B.跨流域调水 D.建防洪大堤

13.我国华北地区严重缺水,除自然原因外,其主要人为原因有(AB) A.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B.水资源利用率低,水资源污染严重 C.过度开发水资源 D.植被破坏,水土流失

14.引滦入津工程是将滦河水引入海河水系,缓解(B)的严重缺水。 A.北京 B.天津 C.上海

D.河北

7.“引黄济青”工程是将黄河水引入(B)市。 A.青海 B.青岛 C.青藏地区

D.山东省

15.解决水资源不足的主要途径包括(ABCD) A.跨流域调水 C.防治水污染 B.兴修水库 D.大力发展节水农业

【解析】解答本题应该特别注意:(1)水资源不足,一方面表现为水资源人均占有量的不足,另一方面则表现为水资源时空分配不均,部分季节(或年份)、部分地区水资源欠缺。因此,以调节水资源的时间和空间分布为主要目的兴修水库和跨流域调水措施,是解决水资源不足问题的重要途径。(2)农业用水对水资源的依赖性很大,在我国,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80%,因此,发展节水型农业对解决水资源不足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16.不能说明空气中有水蒸气的事实是(D) A.炒脆的瓜子放一段时间后变软 B.夏天打开电冰箱看到有白雾产生

C.夏天在室内放一杯冰水,发现杯壁上出现小水珠

D.澄清的石灰水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石灰水表面出现一层白色物质

17.1998年科学家在南极洲发现大批企鹅死亡,经解剖化验发现其体内含有超量氰化物和大量含铅等有害物质,下列各项中可能造成此后果的主要原因是(C) A.人口增长、人类用水量加大 B.食物链被破坏,企鹅食物不足 C.工厂废水、人类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D.二氧化碳气体增多,全球气候变暖

18.水可以造福人类,但水被污染后会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灾难。为防止水体污染,下列措施中可以采用的是:①控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②生活污水先净化后排放③禁止使用化肥、农药④工厂废水经处理达标后再排放(D) A.①②③ B.②④ C.③④

D.②③④ 19.科学家预言:“水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这是因为(C) A.地球上水很少,不能满足人类的需要 B.由于地球表面气温的作用,水会被不断蒸发掉

C.淡水资源不充足,分布又很不均匀,而且人类活动使水不断地受到污染,使淡水资源越来越紧缺 D.土地沙漠化,使空气中水蒸气不断减少

20.我国淡水资源非常短缺,所以在生产和生活中应该(C) A.减少饮水量,以节约用水

B.将生活用水、工厂废水直接排放到湖泊或海洋中 C.既要防止和消除水体污染,又要节约用水 D.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资源

二、填空题:

1.引滦入津工程是将___________河水跨流域引入___________河水系。 2.引黄济青工程是将___________河水调入___________(市)。

3.为了节约用水,农业灌溉方式要推广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技术。

三、综合题:

(一)读“南水北调引水工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水资源分布的时空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分布特点对我国水资源利用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解决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南水北调工程,是指把___________水系丰富的水资源,通过引水工程调到我国缺水严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

(3)南水北调工程的东线计划是从___________(城市)的江都取长江水沿___________北上到达京津唐地区。这条线路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大水系。

(4)中线方案利用长江上游的___________水库,向北到___________市后可沿___________山麓向___________市自流供水。

(5)这一宏伟工程的重要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资料分析题

据有关资料,西安地表水资源和可供开采的地下水资源合计31.7亿立方米,人均不足400立方米,是我国极严重缺水城市。请联系相关知识,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二、填空题

南水北调引水工程图 1.滦 海 2.黄 青岛

三、综合题 3.喷灌 滴灌

(一)读“南水北调引水工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季节分配不均,且南丰北缺我国水资源年内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易产生干旱和洪涝灾害;

对水利设施发挥最大效益产生影响,水位变化大,对水运通航能力产生不利影响,水资源南丰北缺,水土资源匹配不合理,加剧了北方的缺水矛盾,增加了水利工程量;

由于北方水资源少,土地利用以旱地为主修建水库解决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跨流域调水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2)长江 华北 西北

淮河

黄河

海河 (3)扬州 京杭运河 (4)三峡 郑州 太行 北京

(5)缓解北方地区干旱缺水、水资源恶化等问题

(二)资料分析题

西安降水比南方地区少,且季节变化大,影响到地表水少且季节变化大,水资源不足,城市生活用水和工农业需水量大,超过水资源承受能力,加上水质污染,如渭河不能提供达到城市用水标准的水源,造成严重缺水。

第三篇:中国水资源的开发及利用

摘要:中国水资源的特点是时间和空间分布很不均匀,洪涝和干旱灾害出现频繁,农业生产很不稳定。中国水资源的总量28100亿m3,但人均占有量很低,仅居世界第108位,水土资源在地区上的组合不相匹配,水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中国随着人口的增长,工业和城市用水的急剧增加,农业灌溉受水资源不足的影响发展停滞,洪涝灾害还很严重,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挑战比世界上其它国家更为严峻。再加上水环境的不断恶化,建设资金的匮乏,使水资源问题日益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文章对中国的水资源问题及解决途径和必须采取的对策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水资源 可持续 开发利用

中国开始注重寻求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环境问题特别是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和开发问题早已被提上了议事程,而水资源的开发和可持续利用问题更是重中之重,因为它是解决中国环境危机的关键之一。因此,必须实现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水资源工程必须采用有利于环境的方法来规划、实施和运作,从而能长期地保持和改善资源的基础,保证后人也能持久的、高质量的水资源。

1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问题

中国水资源的总量28100亿m3不算太少,但人均水资源2300m

3、公顷均水资源28500m3偏少,仅相当世界平均人均占有量的1/4,公顷均占有量的4/5。中国水资源的特点是受季风影响,在时间和地区上分布很不均衡,洪涝和干旱灾害出现频繁,农业生产很不稳定。1999年以来,我国水利建设有了很大发展,全国兴修了大量蓄水、引水、提水和调水工程,为农业、工业、城市生活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水源,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根据调查,1993年全国各行业用水总量已达到5255亿m3,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9.1%,其中地表水占83%,地下水占17%。全国平均人均年用水量450m3。从全国大平均来看似乎尚有潜力,但中国水资源的主要问题是水资源在地区上分布极不平衡,它与人口、耕地资源和经济的分布不相匹配。因此,全国有相当大的

国土面积短缺水资源,而水的供需矛盾在地区上则有明显差别(见表

1、2和表3),全国大致可以划分为南方、北方和西北内陆三个明显不同的类型区。

2 21世纪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

中国近50年,在仅占世界7%的耕地面积上,供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是众多的人口仍是我国的沉重负担。目前我国人口已超过12亿,预计2000年将接近13亿,如果对人口能有效地加以控制,到2050年前后,中国的人口仍将达到16亿左右。要满足16亿人口的基本需求,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其用水量必将进一步增加。

根据1997年《全国水中长期供水计划》初步预测,到2050年人口达到16亿顶峰,经济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时,全国工农业和城乡生活需水最终将达到7900~8200亿m3。预测的结果表明: (1)由于农田灌溉面积受地形、水源等条件限制,最终可能发展的灌溉面积约6000万hm2,考虑节水等因素后,最终农业需水约4300~4400亿m3,比现在增加约500亿m3,约占总用水量的54%。

(2)受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影响,工业和生活用水增长较多。城乡生活需水将达到1200~1500亿m3。工业需水即使考虑重复利用率的提高和先进节水工艺技术的应用,仍有可能达到2100~2300亿m3,合计将达将到3300~3800亿m3的用水规模,约占总用水量46%。

(3)2040~2050年扣除发电厂冷却用水后,城乡排放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将达到1500~2000亿m3的规模,水源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问题将十分突出。

以上初步预测表明,在全面节水的基础上,到2050年,全国供水能力尚需比1997年供水量5566亿m3,增加2300~2600亿m3,才能满足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因此21世纪我国面临的供水任务相当艰巨。虽然从全国范围看,我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尚有一定的潜力,但由于人口与水土资源的分布不相协调,远距离调水的成本较高,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供水量的增加只能随经济发展、资金的积累,逐步解决。因此,估计2030年以前,我国水的供需矛盾仍将继续存在。如何在较低的人均需水量(人均500m3左右)的基础上,实现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现

代化,中国21世纪面临的挑战,比世界其它国家更为严峻。

3.全面厉行节水,建设节水型社会

何谓“节水型社会”?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水利专家钱正英同志做出了明确的阐释。她认为:节水型社会是指要增强社会的节水意识,把节水的政策贯彻到社会的各行业,让节水的观念落实到全社会的每个人。其核心是提高用水效率,促使水资源的利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节约用水和合理用水应当成为水管理考核的首要目标,成为一切开源工程的基础。当前节水研究的重点:为农业节水、工业节水、城市生活节水。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灌面积居世界首位。全国年农业用水约为4000亿m3,占全国水资源消耗总量的80%。但是,我国的农灌用水利用率只有25%~40%。因此,提高农灌用水利用率,便成为农业节水技术的关键之所在。针对这种现象专家呼吁:第一,我国农灌输水要进行渠道防渗,这将比不防渗土渠节水2/3;第二,要大力推广地下管道灌溉、喷灌、滴灌、微灌、渗灌技术,以提高用水效率;第三,要搞好水土保持,以减少河道径流,减少入河泥沙,把水土涵养、生态建设与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统一起来。

工业节约用水要以技术进步型节水和结构调整型节水并重。工业用水是城市用水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用水一般约占城市用水的80%左右,用水量大而集中,通过循环回用、重复利用,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历来就是工业节水的重点。伴随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进程,要鼓励企业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生产工艺和节水方式,推广闭路循环用水和清洁生产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换代,将会大大降低工业用水定额;发展低耗水量、高附加值的高技术产业,促进工业取用水量逐步趋于零增长或负增长。

城市生活用水要以节水器具型节水和强化管理型节水并重:要全面推行节水型用水器具,尤其是在公共市政用水和居民生活用水量大的洗涤、冲厕和淋浴方面重点采取节水措施,提高节水效率;加快城市供水管网技术改造,降低跑冒滴漏损失;建议城市水价每年进行不断调整,采用按水量累进计价。

(二)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统筹兼顾,优化配置,合理安排

水资源优化配置是指在一个特定流域或区域内,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并举,对有限的不同形式的水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其最终目的就是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证社会经济、资源、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水资源的开发必需根据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原则,在地区

上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用水需要进行优化分配。

做好水资源规划是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首要前提。作为紧缺性的战略资源,量水而用,科学取用才是解决之道。作为水利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水资源规划无疑是重中之重。在规划中必须统筹考虑地表水、地下水,统筹考虑城乡水资源,统筹考虑流域水资源,统筹考虑区域水资源。

建立和完善我国的水权制度,明晰水资源产权,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建立一个利用市场手段和政府宏观调控的水市场,是实现我国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水的利用从低效益的经济领域向高效益的经济领域调整;有利于推进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调整供需矛盾;有利于增加水利投入,推进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参考文献: [1]李五勤.水权制度与水资源治理体制改革的探讨[J].水利发展研究,2003.(2). [2]刁基慧.吉林省辉南县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J].吉林利,2010,(6). [3]韩青梅.我国水资源利用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J].国土与自然资源,1998,(1).35-38 [4]彭柯圜.走向21世纪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水资源问题[J].大自然探索.1998,(1).7-11 [5]贾绍凤,张军岩,张士锋.区域水资源压力指数与水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J].地理科学进展.2002年06期

[6]张甫兵.不断增强全民节水意识 严格实施节水措施[A].黄河流域部分城市水环境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第四篇:《第三节 中国的水资源》教案

一、 教材分析

《中国的水资源》是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三节的教学内容。《中国的水资源》是对《中国的自然资源》的细化,它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是人类最基本最宝贵的自然资源。地理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是: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结合实例说出我国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本节内容它是学习中国自然资源的基础,又是学习地理所必备的知识,无论是在知识体系上还是在内容上都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进一步认清我国国情,增强保护与节约资源的意识,激发爱国情操。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和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加上八年级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学习热情较高的实际,引导他们多动口、动手、动脑,多给他们表现才智的机会,遵循“全体参与,分层优化,及时反馈”的原则。由于本节内容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所以在教学中对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老师不再插手,对于学生不熟悉或不了解的内容,教师应当提供资料、合理置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合作学习,最后达到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为目的,要使每一位学生不论成绩好坏,通过积极动脑,或多或少都能说出些自己的看法与建议。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初步学会分析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原因。 3.结合实例说出我国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组织学生小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2.通过联系前面的气候、河流知识进行读图分析的过程,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通过地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育学生树立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倡导节约的资源观,培养资源保护意识。使学生能

够从我做起,以实际行动,保护和节约有限的水资源。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 难点:

分析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原因。

五、教法、学法

教法:

1.读图分析法

2.讨论法 学法:

1.自学指导法

2.合作探究法

六、教学用具:

电子白板、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课时: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视频导入:

播放“保护水资源” 公益广告。

教师:这则公益广告告诉了我们什么,我们从中受到哪些启发?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地球上的水很多,但是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却很少,又有一部分淡水资源受到了严重污染,加上世界人口不断增长,水资源严重缺乏。那么中国的水资源又有哪些特点、面临哪些问题、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的水资源。

【板书】:第三节 中国的水资源 讲授新课:

【板书】:

一、时空分布不均

1.教师先讲解径流带划分依据,学生读教材73页图3-20“中国径流带分布”图回答以下问题:

(1)观察图中年等降水量线分布,说出我国降水分布的空间分布特点。(由东南沿海向

西北内陆递减)

(2)熟悉我国的径流带:完成教材74页活动第2题

(3)观察图中径流带的划分,归纳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原因:距离海洋的远近和雨带的进退)

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给予点拨及评价,引导学生落实到地图中。结合教材73页课文内容和我国北部、南部的面积比例和径流量比例柱状图来说明,以深化学生认识。

【板书】:空间分布特点: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3.归纳: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我国的水资源丰歉程度与降水有很大关系,需要注意的的是,除此之外还与蒸发、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息息相关。

4.学生分析我国的黄淮海平原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从黄淮海平原的降水量、蒸发量、生产生活用水量等方面来分析)

过渡:我国水资源具有地区分布不均衡的特点,在时间分配上具有怎样特点呢? 5.出示“长沙湘江枯水期与丰水期的反差图”和“中国东部主要河流流量年变化曲线图”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我国水资源在时间分配上的特点。(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板书】:时间分配特点: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6.提问:我国水资源在时间分配上夏秋多、冬春少和年际变化大的特点会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哪些影响?(容易造成干旱或洪涝等灾害,给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带来许多困难)

7.结合已学过的知识解释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的原因。(结合季风图解释。答案见教参148页)

承转:我们了解了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及其对于我们生产、生活的影响,那么如何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呢?对,应该积极兴建水利工程。

【板书】:

二、兴建水利工程

1.我国水资源东多西少,南多北少,怎样解决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

学生回答(【板书】:空间分布特点:东多西少,南多北少→解决措施:跨流域调水) 2.教师讲解跨流域调水,并结合图片介绍我国的一些跨流域调水工程(引黄济青、引大入秦、南水北调)

3.结合书76页“南水北调线路示意图”引导学生认识南水北调工程。 (1)南水北调工程有三条路线(西线、中线、东线)

(2)中线方案的起止点(引汉江上游的丹东口水库的水到北京、天津。)中线方案流经

了哪些省级行政区和省级行政中心(河南省、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郑州、石家庄、北京、天津。)

联结哪些水系(长江、淮河、黄河、海河。)

有什么优缺点(优点:地势南高北低,水可自流;水源地水质好。缺点:需要挖输水渠道,工程量大。)

(3)东线方案的起止点(抽扬州附近的长江水送到山东和天津。)

有什么优缺点(优点:可利用京杭运河;可调水量大。缺点:需要动力提水费用高;经过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水质较差。)

小结:南水北调工程在世界水利史上是罕见的。工程建成后,将把长江、淮河、海河、黄河流域联结起来,构成我国水资源“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新格局,从根本上扭转中国水资源分布严重不均的局面。

4.解决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板书】:时间分布特点: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解决措施:兴修水库) 5.教师讲解修建水库怎样解决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的问题。结合图片介绍我国哪些著名的水利枢纽以及这些水利枢纽的综合效益。

(黄河小浪底、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等。控制水量,蓄水发电,提高防洪、抗旱和航运能力,扩大灌溉面积等)

6.指导学生完成书76页活动

1、2题(答案见教参148页)

承转:兴建水利工程能调节水资源分配的地区差异和季节差异,但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呢?(不能)那么缓解我国缺水问题还有哪些有效途径呢?

【板书】:

三、节约用水

1.讲解目前我国水资源的状况。(书77页第一段)

2.缓解我国水资源短缺,有哪些有效途径呢?(节约用水、合理用水、保护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等。)教师出示图片举例说明。

过渡:大家说了这么多缓解缺水问题的措施,落实到我们的行动上,我们能做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

3.指导学生完成教材77页-78页的活动

九、板书设计 第三节 中国的水资源

一、时空分布不均

二、兴建水利工程

1、空间分布特点: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解决对策:跨流域调水

2、时间分布特点: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解决对策:兴建水库

第五篇: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

设计说明:

建设和谐高效课堂必须让和谐思维之树常青,让和谐、思维之树常青包括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二是如何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和谐,其内容包括教学过程安排是否合理、学生之间的合作是否愉快、教学方式是否恰当,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1、设计理念。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着,在教学中教师因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探究与小组内成员的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2、通过学生自学发现问题,利用多媒体手段和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解决问题。采用知识抢答、问题答辩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

课程标准及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是本章的第一节,依据《标准》,这是一节向学生传授“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的一课。本节选用了“自然资源和我们”、“资源丰富,人均不足”两个标题,表述了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中国资源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国情,为后面具体学习各种资源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1、初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读图分析能力,能够满足从图文资料中获取信息探究新知识的要求。

2、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对我国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有了了解,为本章节学习打下了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了解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离不开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 2.自然资源的归类分析

3.知道怎样合理使用自然资源。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加深对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

2.通过对收集资料的对比分析。使学生学会正确分析我国资源现状,学会简单的数字分析和对比方法,初步学会运用辩证的方法分析地理事物和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使学生认识到自然资源与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对合理利用、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重要意义的认识。

2.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我国资源的现状,学会用辩证的方法分析总量和人均量的关系,在增强民族自豪感的同时,树立忧患意识,逐步形成正确的资源观、消费观和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

1.人类生产生活与自然资源的重要关系。

2.合理利用、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及具体做法

3.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的现状及其利用自然资源方面存在的 问题。

4.运用资料、数据分析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1.对自然资源的归类分析。 2.对地大物博的正确剖析。 3.对具体案例的分析评价。

教学方法:讲授法和练习法;对比和分析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制作相应课件、地图册、教材图片、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这些自然资源与我们生产和生活有何关系?在数量上有何特征?我们应当如何看待和对待我国的自然资源状况呢?今天我们就学习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讲授新课】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 【复习提问】什么是自然资源?

【学生回答】回忆 小组竞赛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自然资源是人类直接从自然界取得并用于生产和生

活的物质和能量,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问】自然资源有哪些种类?举例说明

【学生活动】读图3.1 并分析、概括,小组讨论

【学生竟答】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

【教师补充】还有气候资源。自然资源还可以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提问】哪些是可再生资源?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总结】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循环使用的,属于可再生在原。例如:水资源、气候资源、森林资源、土地资源等。水资源、气候资源可以循环再现,土地资源可以重复使用,生物资源可以不断的生长繁殖。所以都是可再生资源。

非可再生资源:是指在人类历史时期用完了就不可能再产生, 或使用后在较短时间内难以恢复的资源。煤、石油、矿石等矿产资源形成周期很长,在人类历史时期使用完以后就无法再生,所以是非可再生资源。

【设计意图】通过导学案,锻炼学生的信息搜集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承转】自然资源是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取的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

那么,同学们能否举例说明资源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学生活动】小组活动,总结:人类的生产与生活离不开自然资源

【教师展示课件】生活离不开资源 【板书】一.自然资源与我们

【承转】自然资源为我们提供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那么,如何利用这些资源呢?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65-66内容并小组讨论,竞赛回答 【教师小结】对可再生资源:合理利用,注意保护和培育 对非可再生资源:珍惜和节约使用 【学生活动】完成P66活动2 【教师小结】水资源——利用不合理——污染、断流——不可利用一或没有可利用的--取之尽,用之竭。 土地—水土流失、荒漠化--生产力下降,消失——取之尽,用之竭。 【承转】自然资源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地球上自然资源的数量是有限度,那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怎样?

【课件显示】二:中国自然资源总的特征:资源丰富,人均不足 【展示课件】“我国的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我国自然资源人均值”

“中国自然资源在世界中的位次” 【教师提问】请找出资源人均不足的原因?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竞争回答

【教师总结、板书】人口的继续增长,人口总量大

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对资源利用不当,破坏和浪费资源等 【展示课件】资源利用的不合理

【承转】那么, 你们怎样认识“地大物博”这个常用的形容词?对合理利用和保护我国的自然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讨论】略

【教师小结、课件演示】我们既要看到我国资源的优势,也要看到人均资源不足,相对短缺。同时,一方面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还会不断大量增长;另一方面,生活水平和生产能力的提高,自然资源的消耗量也将持续增长。再加上我国资源利用不当、保护不力、管理不善等问题突出,导致破坏和浪费严重,更加剧了我国资源问题的严峻性。所以,我们既要为我国丰富的资源而自豪,也要看到资源的危机,树立危机意识,更好地、合理的利用、节约、保护资源。

【提问】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我们能够做些什么?

【学生活动】完成课件中的倡议书。可将学生分成两大组作为正方和反方,针对倡议书的内容答辩。

【设计意图】答辩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锻炼学生的组织材料和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达到思维对话的目的。通过答辩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使我国自然资源数量上的特征。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们要正确看待总量和人均占有量,我觉得人均占有量的现实意义更大。所以我们要反思我们以前的行为,正确认识我国资源的现状,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为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做出我们的贡献。 板书设计: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

一、自然资源与我们

1.自然资源及分类

2.利用中注意的问题

3.自然资源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

二、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1.基本国情 2.资源现状

3.评价我国资源现状

课后反思:

本节课力求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尽可能体现《标准》的要求,注重图导,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的优势和学生互动,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由于知识水平和学习经验的差异,小组成员间的差异很大,因而个别同学没有真正参与进来,还需教师在组织教学和驾驭课堂的能力上有所提高。

学习效果评估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全部属于自然资源的一组是()

A.森林 水稻 煤

B.耕地淡水铁矿石 C.石油 闪电 工矿用地

D.野生动物草地噪声 2.对于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正确的是()

A.节约利用,综合利用

B.寻找新的代替品

C.保护和促进更新

D.极大限度地加以利用 3.下列资源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A.水能 B.核能 C.磷虾 D.针叶林

4.图3.1-4漫画反映了我国某项国情基本特征,你认为正确的是()

A.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B.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但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少

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D.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5.我国自然资源最基本的特征是() A.总量丰富,所以人均占有量多 B.总量不多,所以人均占有量少

C.自然资源大国,人均占有量居世界前列

D.总量丰富,但因人口特别多,人均占有量就很少 6.我国下列资源中居世界第六位的是() A.领土面积

B.耕地面积

C.森林总面积 D.矿产资源储量总值

7.我国人均土地占有量相当于世界人均值的() A.1/2 B.1/3 C.1/4 D.1/5

8.下列对我国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土地面积扩大,居世界第二位

B.森林面积辽阔,地区分布比较均匀 C.是世界上矿种比较齐全的少数国家之一 D.河流年径流量居世界第三位

9.我国自然资源人均资源占有量不断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资源总量有限,难以大量增加 B.自然资源不可再生,用一点少一点 C.自然资源开采的速度太慢 D.我国人口仍在不断增加

10.我国领土面积和耕地总面积分别居世界() A.第三位、第二位

B.第二位、第三位 C.第三位、第四位

D.第四位、第三位

二、材料分析题

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漫画“所剩无几”。

材料二:我国是世界上的资源大国之一,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水能、太阳能、煤炭资源分居世界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但

界平均水平的1月,人均水资源为1川,人均森林面积为1乃。 (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2)2000年11月1日我国进行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总人口是( )亿,是世界人口第 { } 大国。随着人口的增加,我国的自然资源将更加短缺。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实行怎样的基本国策?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中国动画产业发展研究下一篇:中国各大城市人口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