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和上海范文

2022-05-24

第一篇:台湾和上海范文

一位上海女游客对台湾的观感

一位上海女遊客對台灣的觀感

多雨之島

台灣多雨,記得帶雨具...台灣紀行二帖之一

海外華文女作家協會每兩年開一次年會,今年選在台北。我精神上有一種尋根返鄉的感覺。因為喜歡漢字,又喜歡繁體字,更喜歡台灣的出版業,去圖書館或書店,總會誠服:台灣不大,如何便能出得恁多的好文章.好書?

會議全程四天,我和丈夫雖提早兩天到台北,會後也參加寶島知性文化之旅,全程完畢後又想延兩天回上海,想再看台北國際花博展。

到台北的當天晚上,就去了101大樓。雖然人們推祟這101層摩天大樓,我們卻決定將它列在茶餘飯後走馬觀花,去瞄一眼吃頓餐便行。全世界的商業大樓都是一樣的。

次日去看故宮和士林官邸。不少館因整館而關閉,略有失望。晚上在淡水著名的紅樓看夕陽西下吃美食,找那電視劇中出現多次的傍海席位。全世界的海鮮都一樣,只是佐料做法不同而已。

我下榻的旅館不遠處,便是中正紀念堂。第三天上午,決定去乘捷運。因為很多人說過,你一定要乘一次台北捷運。從中正紀念堂站下車,走出車廂,站內宏偉莊重得出人意外。踏上升降梯向樓上走去,需經過一條長的寬敞的通道,方可走出捷運站。忽然我與丈夫都被兩旁牆上的畫吸引,一一細審後,都不絕地叫好。走到底,已在出站處。

我說:「等一下,我要全部拍下來。」這根本是一次精采的畫展!何以會在地鐵中?還配了框,竟沒人偷嗎?我回去一張張拍;丈夫再在站內重新檢視站內四壁。他走到我身邊,用很虔誠的口吻對我說:「我檢查過了,一張廣告都沒有。」

這時,我們已經感動到無語。習慣了目之所及皆廣告的我們,竟在台北的捷運站內如置身畫廊。人們生活在如此乾淨的環境中,地面沒有一片紙、一口痰;排隊時沒有一個人插隊擁擠;上了車立刻有人讓座;甚至在車廂裡隔了兩三個人的距離,會有人來找我去坐。

有一次問了路,之後又被人細心找到,告知新的情況……。我問丈夫,你看要多少年,上海的文明才能趕上台北?他想了一下說,至少十年,或許要更長時間,也許三十年也未能全國普及。

十年,也許是表面上的軟體文化會改善,但是走遍全島,遇到過這些溫良恭儉讓的台灣人後,我覺得,也許不是上海,而是整個中國,與台灣是沒得比了。

因為台灣文化文明方面,沒有斷層,自覺地將文明精髓溶入到個人的身心行為之中。 那些盲目自大,看不到目標在哪裡的人,你叫他們怎麼去比?怎麼去趕?怎麼去改?

我總愛回國;因為我愛中華文化。但文明與禮儀的文化,這麼多年來我在故鄉有時已找不到它們。因此而困惑、遺憾、失望;卻在陌生的台灣,與它撲面相遇。甚至同樣使用漢字所表達的日常話語,也能盡現台灣人民的溫良恭儉讓的精神,從而為我飄洋過海數十載後,依然摯愛的中華文化,找到了源頭,得到了慰藉。

後來方知,此次有位女會員,在台北捷運車廂上看到張貼了詩歌。這文學中高處不勝寒的、被急功好利社會摒棄的詩歌,竟普及到公共交通上!她竟感動得哭了。

會後我們向南走去。在台南國立台灣文學館內, 我被一組組的文學作品分類標題吸引了:離散與釘根、原鄉與祖靈、災難與生態、論辯與重建、性別與情欲、禁錮與脫出、反殖

與認同、戰爭與傷痕、疏離與超越、批判與關懷……。它們的沉重使我動容。

在以後所看到的台灣人民身上,我似乎看到了他們曾經長期生活在血淚及掙扎中,強權的殖民統治,抑或專制的獨裁並沒有將他們壓垮變形。如一粒粒的種子,在土壤中依然頑強地往上竄升。

那些苦難的歲月及磨鍊,反而孕育出這塊土地上的人民富有自尊自強自愛之心。在台北國際花博會上,我們這些疲倦的女人試探尋找VIP通道。問我們的導遊小姐,可有辦法不排隊?導遊說:「這兒沒有VIP,這是民主國家,人人平等。」

這勾起我對上海世博會的記憶。其實VIP便是特權及階級的代號,是不平等的象徵。看慣了龐大無當的官僚及特權泛濫成災,我已麻木不仁。如果不是親身經歷,我不相信華人社會還有人人平等的民主、還有自覺的紀律及尊重別人的自重。

第二天我又去乖乖地、心平氣和地淋著雨排隊,雖然得不到特殊禮遇,卻再無怨言。我又有幸在離去的前一晚,在台北國家劇院看了雲門舞集的《流浪者之歌》;事後又讀了林懷民的書《高處眼亮》。當我在形同吐納的舞者與僧人或靜默或搖曳至終,看那三噸半金黃稻米傾瀉完畢後,在一片燦爛

奪目的金色光芒中,由衷體會自己受了真正的心靈洗禮;甚至忽然對自己的浮躁感到慚愆。思量著陽光與土地的神聖、生命及自由的可貴、萬物存在的意義……,它使我心中只剩下一片平和的感激,及對生命和自然的敬意。

世界很大,城市再美,每當我離去時,我心中會對自己說我不會再來了。儘管台北很舊,不及上海繁華,但它很像故鄉。因為它是一塊溫馨的土地;我會再回來。

我想起台灣副總統蕭萬長在我們的會議開幕致詞中說過的話: 一個強大的國家不等於是一個偉大的國家,一個偉大的國家的人民有自尊,也尊重別人,它們的人民應該有很好的文化修養,而台灣正朝此努力,而且被世人敬重。

我除了敬重和祝福,對這塊土地更有很深的同情及擔憂。我希望亟待登陸寶島的所有人,能尊重這兒的生命及他們固有的生活及習慣;請清掃你們的喉嚨,不要把痰吐到島上來;尊重別人,上車時切勿你推我擠;好好學習漢字,認識你不是老弱病殘孕時,要起身讓座,不要裝成睡去;勿見利忘義,用假冒偽劣商品及廣告侵蝕人們的健 康。

最後,台灣多雨,記得帶雨具,如果你是人民「公僕」, 不要讓你的「主人」為你打傘。

台北我會再來。在陌生的台灣,我感動得哭了。

第二篇:台湾港澳)人在上海之就业证申办

办理《台港澳人员就业证》流程

一、网上《台港澳人员就业证》预约:预约后到柜面办理。

二、预约网站:12333网站→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外国人、台港澳人员就业服务网

三、柜面申办《台港澳人员就业证》携带材料:

1、填写正确的《台湾、香港、澳门人员就业申请表》二份;

2、台港澳人员的履历证明(含最终学历和完整的经历,须中文打印,用人单位盖公章);

3、用人单位与被聘台港澳人员签订的劳动合同复印件;

4、本人有效的《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正本及复印件)或《港澳同胞回乡(通行)证》(正本及复印件);(签注页同样需要复印)1份

5、上海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出具或确认的健康证明(复印件);

6、近期二寸彩色证件照片三张(其中二张贴在表格上,一张制作就业证);

7、单位用户卡

四、办理机构、地址、电话及时间 办理机构:上海市黄浦区就业促进中心 受理地址:中山南一路555号2楼

受理时间:周一至周四上午9:00-11:30 下午1:30-5:00 周五上午9:00-11:30;

下午1:30-3:30

(办理就业证人员需提供以上材料)

第三篇:台湾和大陆的文学互动

从陈映真看台湾文学与大陆文学的互动

姓名:邱春燕专业:0911汉语言文学学号:09302106

台湾和大陆虽然有过半个多世纪的分离,但那一条无情的海峡不但没有阻断海峡两岸学者们的文化交流,更加增强了台湾文学与大陆文学的互动,这在陈映真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陈映真的台湾当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是一个有着强烈思想倾向的作家,爱国主义、统一意向贯穿他创作的始终。他的小说表现出高度的民族气节和民族尊严,传达出大陆人、台湾人在精神上的契合。陈映真是土生土长的台湾乡土派作家,他作品中所表达的这种“中国情结”是尤为可贵的,陈映真为台湾文学和大陆文学的互动做出了重要贡献。

五四新文学的精神传统对台湾50年代的知识分子的影响相当隐蔽,当他们这一代作家开始发表创作并发生影响的时候,“五四”的某些精神传统也悄悄地传播开去,滋润着台湾的文学世界。五四新文学的多元精神传统对陈映真这样一个土生土长,在战后反共意识形态氛围下独立成长起来的台湾知识分子又产生了怎样的精神影响呢?

陈映真坚持现实主义文学创作,有“台湾良心”和“老灵魂”之称。陈映真受鲁迅的影响极大,其早年创作主题以“大陆人在台湾”、“知识分子的失落”为主,描写城市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情绪,作品充满忧郁与苦闷的色调以及人道主义关怀,代表作有《将军族》等;五四新文学的精神传统对陈映真的影响很大。从陈映真的文字里我们收到一种感染,感受到一个血淋淋的灵魂在痛苦地呻吟,如《我的弟弟康雄》里的康雄之失去童贞、《乡村的教师》里的吴锦翔之酒后失言、《故乡》里的哥哥之自甘堕落,他们所遭遇的都是一些具体小事,而这些小事的背后却有一个来自内心的巨大痛苦,推着他们走向沉沦,由此散发出感染人的力量。这样一种创作现象,在五四新文学传统里是很普遍的。

大陆作家中对陈映真影响最大的当属鲁迅。1958年,陈映真对于知识和文学产生了狂热的激情,他开始把省吃俭用的钱用来买鲁迅的书籍。1968年,陈映真曾以“组织聚读马列共党主义、鲁迅等左翼书册及为共产党宣传”罪名被判入狱,虽然如此,他那种渴望自由、渴望祖国统一的强烈使命感仍没有动摇过。1993年,陈映真发表《后街》,在谈到自己的创作经历时几次提到鲁迅。陈映真曾说:“鲁迅对我的影响是命运性的。”“从鲁迅的文字,我了解了现代的、苦难的中国。和我同辈的一小部分人现在有分离主义倾向,我得以免于这个‘疾病’,鲁迅是一个重要因素。”鲁迅的《呐喊》成了他最亲切最深刻的老师,奠定了他爱国主义的人生观,陈映真继承了鲁迅作品中的忧患意识和深切关怀国家、民族命运的优良传统,并在自己的作品中加以发扬光大。因此,用“台湾的鲁迅”来形容他一点也不为过。

中央研究院专门研究中国现代史的沉松乔在一次学术研讨会上曾说过:“现代中国知识分子,常把中国的旧社会比喻为‘吃人’的社会,这是鲁迅在《狂人日记》里首先谈到的,后来,陈映真的《乡村的教师》也提到‘吃人’的问题。”《乡村的教师》写于1960年,小说塑造了一个具有民族意识,同时也具有左倾的阶级意识的青年吴锦翔。吴在不断的纵酒之后忍不住说出,他在南洋吃过人肉,由于他深陷于无能和自责之中,只有承认自己“吃人”,才能表达他心中极端的

痛苦。

熟悉陈映真的读者都知道,《乡村的教师》是陈映真早期极重要的作品,但由于他才用了极为隐晦的手法,台湾的读者恐怕很少有人真正读懂过,在充分意识到《狂人日记》的意义后,才能够真正读懂这部作品。如果没有真正体味过《呐喊》,陈映真是不可能写出这样一部具有如此深意的作品的。

陈映真的《家》也很接近鲁迅的风格。这篇小说写农村的衰败,父亲死了,家里的希望都寄托在长子身上,而这个长子(小说中的第一人称叙事者“我”)内心特别委屈。他在台北补习班没有好好读书,想退学回家。但他的母亲很难过,因为他如果不读书的话,可能要去服兵役。最后,他为了逃避“这样一个绝望的战争年代的阴影”,又决定继续挣扎下去,这么一个半大的男孩,作家却把他的心理写得非常衰老,很知识分子化。这种知识分子与周围群众之间的分裂关系,甚至因为分裂而形成了紧张关系,这在鲁迅小说里也有很多描写。从《狂人日记》到《故乡》再到《彷徨》诸篇小说,鲁迅连续性地塑造了不被周围群众了解的知识分子,人们对他示好的态度都被看成是别有用心。

鲁迅认识封建社会的方式,成为陈映真在白色恐怖时代批判台湾社会的基础,陈映真把从鲁迅到左翼文艺的新文学道路延伸到台湾文学领域,成为当代台湾左翼文艺的杰出代表。

当然,海峡两岸文学的交流并不是单方面的,台湾文学同样也影响了大陆文学。在这方面,陈映真所作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2009年,陈映真的文学创作进入第50个年头,两岸分别召开了“陈映真先生创作5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北京的会议上,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建功发言称:陈映真是中国当代文坛一位具有卓越艺术成就、蜚声海内外的小说家,他从以鲁迅为代表的中国“五四”新文学传统中找到了民族认同,找到了文学创作的方向,在借鉴吸收中外文学优秀传统包括现代主义的某些表现手法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种开放的、富于独特个性的现实主义创作风格。

2010年8月19日,台湾作家陈映真入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这是“文学上迈出的一小步,是两岸文化交流的一大步”。复旦大学中文系硕士研究生唐柯说:“陈映真作为老一代作家,在两岸人民心中,都很受敬重。中国作协这次聘请陈映真担任名誉副主席,促进了两岸的合作与交流。”

另外,陈映真在大陆开设台湾文学课程,他希望在了解大陆文学界的同时,也让更多大陆年轻人认识台湾经济、社会、文学三者的演变过程。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陈映真的作品被大量介绍到大陆,他独特的成长背景、写作笔法、心灵诉求引起了文学界和评论界的关注。他主编的32集《诺贝尔文学奖全集》一度是大陆学者了解诺贝尔奖和国际文学动态的第一手资料。他的作品影响了相当多大陆作家的创作风格。

陈映真注重台湾文学和大陆文学在精神上的联系,他认为二者在精神上是一脉相承的。对于七十年代有关乡土文学的论争,陈映真认为应该肯定台湾乡土文学是大陆文学的一部分,并且说“乡土文学是现在条件下中国民族的重要形式。它从来没有‘划地自限’,也不曾‘自外’于民族文学。”台湾人、大陆人是一家;台湾文学、大陆文学承传同一文化、哲学精神,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第四篇:中美关系和台湾问题

当代大学生解读当前政治

姓名:郑思妮

班级:会计电算化一班

学号:1002110152

一. 中美关系

从1979年到1989年,中美两国之间共同对付苏联的战略基础存在,中美关系大大发展,包括经贸交流、美对中技术转让。这一阶段堪称“中美关系黄金时期”。邓小平访美把两国之间刚刚建立的外交关系提到了很高的高度,不管是美国还是中国,大家对刚刚建立的中美关系抱着很大的热情,充满很大的希望。

中国同美国的关系可分为三个阶段:1949年~1971年是对抗时期;1972~1989年是合作为主的时期;1989年6月以后是“若即若离”的时期,对抗不时占据主要方面。当前中美关系中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人权、最惠国待遇、贸易不平衡、台湾等问题上。

美两国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不同,发展程度也不同,在“人权问题”上必定各有自己的标准和理解。中国政府一再声明,中国同西方国家的关系从来不是建立在共同的制度、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基础上,而只能是建立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发展国家关系要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但美国从尼克松开始,历届政府对华政策中均带有相当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但在80年代中期以前,出于当时“联华制苏”的战略利益,美国就“人权问题”并没有同中国正面交锋,该问题在中美关系中一直处于相对次要的位置

从利害角度来分析中美关系,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因为中美两国既面临着许多共同的威胁,也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所以中美关系总体会向着友好合作的方向上发展

<1>中美两国所面临的共同威胁有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疾病传染、恐怖主义、跨国犯罪、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能源短缺等等。加强合作,联手消除这些威胁是中美双方的共同愿望。 <2>中美两国存在着广泛的共同利益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两国经济具有巨大互补性,发展两国的经贸合作能让两国都可从中获得巨大的利益。

美国对华的商品和服务出口支持了美国高工资、高生产率行业的就业机会。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以及对美国金融资产的投资则帮助抑制了美国的通货膨胀和利率上升,为美国经济快速增长和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创造了条件。

对中国来说,美国是重要的产品出口国和外资投资来源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利用外资,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推动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中美建交30多年来,两国经贸合作越来越深入。双方已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由建交时的24亿美元发展到2007年的3000多亿美元,30年间增长了120多倍。中美经贸关系的快速发展使得两国拥有越来越多的共同利益,这就使得两国关系越来越紧密。

2.由于中美两国历史文化传统存在巨大差异,政治制度又迥然不同,现实中还存在若干利益纠纷,这就使得中美之间也不可避免地会存在若干分歧,因而便会不停地发生一些矛盾冲突,某些时候还会相当激化。

3.因为相对于中美之间所面临的共同威胁和所拥有的广泛的共同利益来说,中美之间的分歧毕竟是很次要的,所以中美关系总体会朝着友好合作的方向发展。

二.台湾问题

台湾问题一词及其相关概念,最早出现于当时寓居美国之中华民国“代总统”李宗仁之《对台湾问题的具体建议》一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因袭此一词语,并因强力宣传而通行于中国民间与国际社会迄今。但在台湾内部,此一词语反而从未存在;相关概念或者叫“台海问题”或者“两岸问题”。

台湾问题不仅仅是由尚未正式完结的国共内战所导致,台湾问题得以成形,实际上离不开文化间冲突、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间的意识形态对立(冷战)、以及美国等列强在亚太地区的利益等原因。台湾问题在形成初期,海峡两岸纠结于“中国的代表权问题”,方有“台湾地位未定论”的法律模糊点;同时,中国国民党作为“台湾新的统治政权”及“旧中国的偏安政权”在台湾长期威权统治、中国共产党担忧被颠覆而长期闭锁中国边境并进行文化改造,从而使两岸差异、隔阂、误解、乃至仇视日益加深。1990年代中华民国不再否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放弃武力反攻大陆。某些人士认为至此以后,台湾问题的症结已由“中国的代表权问题”转化为统一与独立之争、专制独裁与自由民主之争、中国化与去中国化(台湾本土化)之争,并且外国势力的介入从未减轻。除了这种为过于强烈的二分法,也有人认为还有第三种中间路线的存在——采用邦联制或联邦制等来解决,欧盟模式是为典型;同时去中国化也不必排斥中华文化;民调也显示,多数台湾民众支持维持现状。

对于台湾问题,双方长期维持所谓的刻意“模糊”政策。对于海峡两岸的“现状”,即台湾目前的政治及法律地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立场与见解,甚至对历史本身也有不同的认知与解读。而“维持现状”,既可理解为反对宣布独立(反对实际台独或法理台独),也可理解为反对合并统一(中华民国一直就是主权独立国家,并从未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两岸分立分治、互不隶属),当然也可理解为同时反对独立与统一(维持目前的“模糊”状态)。正因为台湾内部以及两岸之间对“现状”有各自不同的定义及表述,才使各方都能够接受“现状”,不致冲突。但是,此“现状”并未明确定义台湾的政治及法律地位或说明未来安排,因此这种模糊政策也被批评为危险的策略,任何冒险的擦边球或误算都可能导致冲突或全面战争。

台湾问题”的称呼,是从台湾外部的视角来讲,是中国大陆与国际上的用法,台湾仅在报道这些外部言论时才使用。在台湾,探讨类似问题的领域分布在:统独争议、国家定位、大陆政策、两岸关系。

三年来,马英九在推动党务改革、改善党政关系、提升施政成效及发展两岸关系上取得较大进展,但仍未能有效摆脱发展困境。尽管国民党在“五都”选举中达成“保三”的目标,但在总得票率上却输给民进党40万票,被视为“赢了面子输了里子”。在“大选”前极为关键的一年里,马英九仍将面临三大难题:一是泛蓝势力整合难度较大。近几次“立委”补选及两次地方性选举表明国民党浅蓝选民流失严重。亲民党、新党对马英九“排斥异己”的处理方式极为不满,宋楚瑜甚至公开为曾为民进党籍的杨秋兴站台,在被时任国民党秘书长金溥聪以妨害名誉起诉后,与国民党矛盾升级。而一些地方派系对国民党支持也出现松动,尽管马英九以金溥聪辞职来缓和与国民党本土派关系,但成效并不明显。2011年,马英九若不能成功整合泛蓝势力,必将会影响到2012年“大选”。二是南部选民翻盘可能性较低。岛内南北对立、贫富悬殊的现状,使南部民众逐步形成了国民党“重北轻南”、“重商轻农”的负面印象,也使南部选民“选党不选人”倾向更趋明显。在2010年底“五都”选举中,国民党在南部二市用力甚深并论文联盟WWW.LWLM.COM整理期待翻盘,但结果却在南部大输对手70多万票。台学者认为,连曾是民进党的杨秋兴都抢不到绿营的票,蓝营就更难争取到南部选民的支持。对2012年“大选”而言,马英九要想在南部获得2008年一样的支持率,可能性大幅降低。三是政党改革收效甚微。一方面,未能改变基层民众的不良观感。民众普遍感到,国民党是财团政党,只重视财团利益、不顾百姓利益,国民党官员平时高高在上,与基层民众互动少,执政时存有“傲慢”心态,常常脱离民意。另一方面,暴露出国民党人才不足的缺陷。尤其是在中南部,以“五都”选举为例,国民党台中市长人选除了已第三次参选的胡志强外,难以推出有竞争力的参选人;在台南市和高雄市,国民党推出的参选人明显缺乏竞争力。四是社会矛盾仍然突出。在经历激烈的族群争斗后,岛内民众对当局治理能力、执政能力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能否解决让国民党深陷执政危机的经济民生问题将是马当局不得不面对的重大考验。如果马英九不能积极推动让更多民众满意的政策,解决好经济增长、失业率、贫富差距等一系列社会问题,2012年“大选”将难免遭遇严厉挑战。

第五篇:台湾问题的现状和思考

显学。每个人都是台湾问题专家 一,基础性的问题

1,台湾问题——内战遗留的问题,没开枪的内战。2005314 《反分裂国家法》现在指台独问题。在国际社会中中国代表权问题已彻底的解决。台湾不这么 看,台湾98运动(急独),一直在做独立的企图。20007年7月19和22啊扁两次写信给联合国和王光亚,台湾入联的申请。将台湾问题国际化,扁提出台湾和平案。李灯会拒绝谈判,怕进一个中国的笼子,扁可以谈,但是漫天要价,不设一个中国的前提条件,欺骗性的要求否定一个中国的原则,企图分裂和独立 。05连宋谈,扁政府很生气。美国的看法,“一个中国政策”“不支持台独”,美国可是从为公开的的反对台独,反对两面任何一方片面的改变现状。现状?暂时分离状况,对台独和我们的统一都有组爱。不统不独。

2,台独问题——动态和内涵都在发生变化 ,对台独分子来说即使目的也是手段。近十年每次的选举后台独的势力思潮声浪都上了一个台阶。岛内还有真假台独的区分,扁用台独当护身符,实际是为自己的政治前途做准备。真的台独是敢反共并反美的,创造条件独立。温和和激进的态度。(急独的10%以下)1986成立民进党,《台独党纲》独立建国为党的目标。98克林顿三不:不独,不加联合国,不加主权国家才可以加入的的国际组织。现在是保卫台独,实际上已经独立,中华民国。民进党希望“台湾共和国”。

3,台湾——辜问我们领导人江台湾是什么?是人是鬼?台湾不是一个国家 ,历史上从未。一个中国的原则下什么都可以谈。一个中国,地理历史文化是一个,政治上不是。李灯灰特别的国与国关系。扁,一边一国。我们的一国:世界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我国唯一合法的政府。(中国的主权和领土不可分割!)(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不允许两个中国和一中一台。蒋介石承认一中,断交部,黑人俱乐部。灰扁不求统一,只求自己一点独立,关系更为恶化。92共识被扁反对。胡宋会两岸一中,连站一中各表,宋屋檐理论。台湾的本土认同,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已经模糊混肴。

二,当前的台湾政局和两岸关系

1,49蒋介石一党独大,白色恐怖,75老蒋死,无变化。我们文革时候,台湾经济起飞。79年,台湾四贱。86928扁莲廷建立民进党,00得权。88年小蒋死,93年定性台独分子。99年制造连宋不和分裂,扁得利。。台湾国民党,民进党,新党(喻慕民),亲民党(宋),台联党(苏进强),蓝绿对立。支持绿色的力量大概5;5,蓝在55%绿在45%。估计在明年2月蓝色的党会合并。

2,两岸关系————解放台湾被抗美援朝阻止。金门炮战单日打双不打,搞笑。87,台湾回国探亲。政治冷经济热,官方冷民间热。最新统计数据去年台湾大陆441万,大陆去21万,计台湾来4461万人次,(截至07年6月)。实际到大陆的人数大概为700万人,除了特务和间谍来的多啊,大陆去150万。常住大陆的有官方40万,估计上百万定居大陆。定居1。8万,通婚27万对,台湾学生1。2万,再小的是6500。去年贸易额1087亿,进口871亿。7万多家台商。利益感情的连接是非常秘结。结论,势力对比差距拉大,有利统一因素的增长超过有力台独的增长。经济的发展对两岸关系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保障。中国经济发展的崛起使得我们的国际势力强大可以压缩台独势力的空间。164个,台湾24个建交国。促统之前必须要反独。从力量对比和发展趋势看台独势力在走下坡路。这两年是关键期。李灯灰我们们不能向中弓要什么,但是我门可以在他们要的时候说不! 三,对几个当前热点问题的看法

1,法理台独的问题:正名——制宪———宣独三步走。我们常用的“台独分子又迈出了危险的一步”。一步一步已经很多步了,我们的的底线和红线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我们的态度看似总是让步?00,2,21“对台使用武力的三个条件:外国侵占,任何势力和方法分裂及其重大事变,台湾无限期的拒绝和平谈判。” 05314《反分裂国家法》导致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事情我们要动用武力。目的?台独党的政治纲领。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王安石年谱范文下一篇:苔丝观后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