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流行病学范文

2022-06-04

第一篇:疟疾流行病学范文

韶关市疟疾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摘要] 目的 总结分析广东省韶关市1980-2012年疟疾流行特点,为韶关市2014年消除疟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韶关市1980-2012年疟疾防治总结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疟疾疫情报告进行分析。结果

1980-2012年韶关市累计共报告疟疾病例3 094例,其中,间日疟3 041例,输入性恶性疟4例,未分型49例;年平均报告疟疾病例94例,年平均疟疾发病率2.78/10万。其中1982年报告疟疾发病最多为651例,年发病率最高为14.13/10万;2006-2011年仅2008年报告1例疟疾病例,其余5年均没有病例报告。1980-2012年,5~11月份报告疟疾病例2 625例,占总病例数的84.84%(2 625/3 094)。男女性别比为4.34:1。在报告疟疾病例3 094例中,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0~45岁年龄组,共报告疟疾病例2 486例,占总病例数的80.34%。1980-2012年,全市共血检475 337人次, 检出疟原虫阳性2 127例次, 平均阳性率为0.45%。1980-1994年,居民原虫率调查,共血检31 139人次,检出阳性474例次,阳性率1.52%。结论 韶关市1980-2012年疟疾发病逐年下降,20~45岁年龄组是疟疾的好发年龄组;近几年疟疾病例均为输入性病例,疫情平稳。

韶关市地处广东省的北,历史上是广东省疟疾流行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1-3]。经过历年抗疟灭疟,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疟疾发病率控制在较低水平,1996年后疟疾年平均发病率均在1/10万以下,达到基本消除疟疾的部颁标准[1-3]。通过对韶关市1980-2012年疟疾流行现状、防治措施和监测方法等效果进行评价,总结和分析韶关市疟疾暴发或流行的经验和教训,为韶关市消除疟疾提供科学、有效的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韶关市疟疾防治工作总结,《韶关市防疫站年鉴》(1980-2001),《韶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年鉴》(2002-2012)及韶关市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订正数据等资料。 1.2疟疾病例的侦查和分类

在韶关市辖属的县(区)、市级和镇级医疗卫生单位建立疟疾镜检站,开展“四热”病人(临床初诊为疟疾、疑似疟疾、感冒发热、不明原因发热患者)检查疟原虫,原虫阳性者确诊为疟疾,并进行原虫分类。

1.3 病例诊断方式

疟疾病例诊断方式与我国现行的《疟疾诊断标准》一致。分类和分析时,对网络直报系统中报告的实验室诊断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进行统计。

1.4 统计分析方法

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及各项指标统计分析。采用绝对数和构成比进行描述性分析。

2 结果

2.1疟疾发病概况

1980-2012年韶关市累计共报告疟疾病例3 094例,其中,间日疟3 041例,输入性恶性疟4例,未分型49例;年平均报告疟疾病例94例,年平均疟疾发病率2.78/10万;其中1982年报告疟疾发病最多,为651例,年发病率最高,达到14.13/10万;2006-2011年仅2008年报告1例疟疾病例,其余5年均没有病例报告。从1996年以后,疟疾年平均发病率均在1/10万以下,见表

1、图1。 2.2 流行特征

2.2.1 时间分布

1980-2012年全年各月份均有疟疾报告。在报告的疟疾病例3094例中,各月份疟疾例数百分比分布(图2)显示病例以每年4月份起逐步增多,8月份为高峰期, 1987-11因修建铁路,英德县(原属于韶关管辖))出现了疟疾暴发疫情,所以11月份病例较多。5~11月份报告疟疾病例2 625例,占总病例数的84.84%(2 625/3 094)

图2 1980-2012年各月份疟疾例数百分比分布

2.2.2 地区分布

全市均有疟疾病例报告,疟疾病例主要分布在韶关市的始兴县、翁源县和曲江区。在报告疟疾病例3 094例中,始兴县、翁源县和曲江区报告疟疾病例2 131例,占总病例数的68.88%(2 131/3 094)。

2.2.3 人群分布

在报告疟疾病例3 094例中,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0~45岁年龄组,共报告疟疾病例2 486例,占总病例数的80.34%。同时,对1987-1995年报告疟疾1 478例进行性别分析,男性1 201例,女性277例,男女性别比为4.34:1。

2.3 传播媒介

据20世纪70-80年代资料证实,在人房的按蚊数中,中华按蚊占总数的97.59(561/581),微小按蚊占1.89(11/581)雷氏按蚊占0.52%,据报道微小按蚊是该省山区的主要传疟蚊种[1-4],调查发现微小按蚊也是该市的主要传疟媒介。

2.4 发热病人疟原虫检查

1980-2012年,韶关市共血检发热病人475 337人次, 检出疟原虫阳性2 127例次, 平均阳性率为0.45%, 其中间日疟2 120例, 恶性疟5例(均为输入性病例),三日疟2例。结果表明,随着发病率的下降,血检疟原虫阳性率也随之而降低,疟原虫阳性率从80年代的0.56%,下降至2012年的0.04%(表2)。

2.5 居民原虫率调查

1980-1994年,对韶关市居民原虫率进行调查,共血检31139人次,检出阳性474例次,平均阳性率1.52 %,均为间日疟。结果显示,居民原虫率最高的是1992年9.03%,这是因为该始兴县6个乡镇发生了疟疾暴发疫情。表明在疟疾暴发或流行期间,居民原虫率随之增高,流行得到有效控制时,居民原虫率则逐步降低(表3)。 3讨论

韶关市地处粤北,北与湖南省、江西省为邻,是广东省的北大门。外来人口流动频繁,给管理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加之当时的疟疾防治队伍建设薄弱、防疫人员严重不足,从而使得原来老的疫区难以消除,新的暴发点不断出现。韶关市各级卫生、公安、劳动、城管、建设、农业等部门,认真贯彻执行卫生部等5个部委颁发的《流动人口疟疾管理暂行办法》,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各部门各尽其职,互相配合,共同管理好流动人口,同时,加强全市各级疟疾防治队伍的建设,全面落实各项疟防措施[1-5]。主要措施和策略有:①控制传染源,根治疟疾病人。韶关市各辖区疟疾流行严重的镇和街道重点抓好疟疾现症患者的根治,控制传染源。各级医院对疟原虫血检阳性患者,有条件的应动员住院治疗,并要认真做好个案调查;无论是当地的病例还是输入的病例,凡不住院治疗者,均由镇(街道)医院、卫生院派专人分片包干,送药到手,看服进口,给予初步治疗并实施追踪根治。②防蚊灭蚊,切断传播途径。对疟疾疫区、疫点内的烧窑、建筑、采石、筑路、种养、植树、架线等行业的重点人群,要强制实行溴氰菊酯浸泡蚊帐和睡眠挂帐措施,切断蚊媒传播途径。③保护易感人群。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疟疾防治知识,提倡合理使用蚊帐,对外来人员及从疫区回归人员进行疟史调查或血检,对疟史者和血检阳性者,均进行根治,对无免疫人群进入疟区者,于疟疾流行高峰给予预防用药。

经过30多年积极防治,韶关市疟疾发病率从1984年的14.13/10万降至2006年以后没有本地病例,达到卫生部消除疟疾标准。近几年,韶关市疟疾疫情平稳,2012年虽有输入性病例,但是没出现继发感染病例。为实现韶关市消除疟疾的目标,必须加强出入国境检疫,加强企业出国人员疟疾防治知识教育,同时,联合多部门开展疟防工作,加大健康教育和培训力度,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对疟疾诊断和治疗能力,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处理,杜绝死亡病例的发生[4-7]。

韶关市30多年的疟疾防治经验证明,只要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加强疟疾防治工作领导,采取控制传染源和防制传疟媒介等有效的防治措施和策略,消除疟疾是完全可以做到的[8-9]。

第二篇:消除疟疾资料——中国消除疟疾试点工作方案(试行)

附件

中国消除疟疾试点工作方案(试行)

为积累实现消除疟疾目标及应对输入性病例的经验,建立消除疟疾考核评估体系,推动全国消除疟疾工作,根据现阶段我国疟疾流行现状,在河北、上海、浙江、福建、山东、广东等6省(市)的部分地区,启动消除疟疾试点工作。为加强消除疟疾试点工作的管理和指导,确保试点工作质量,特制定本方案。

一、试点县(区)的遴选

(一)数量。

在河北、浙江、福建、山东、广东5省和上海市,各选择1—2个县(区)作为消除疟疾试点县。

(二)入选原则。

1.试点县(区)政府重视消除疟疾工作,有先行试点的意愿和积极性,基层专业机构有较好的疟疾防治工作基础。

2.试点县(区)的疟疾疫情现状、地理环境、人口流行病学特征等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三)确定程序。

各省(市)卫生厅(局)根据上述原则组织试点县(区)的申报工作,国家和省级专家进行综合评估后确定,并报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备案。

二、目标与工作指标

(一)目标。

到2011年底,试点县(区)实现或证实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建立、完善消除疟疾考核评估体系。

(二)工作指标。

到2011年底实现如下工作指标。

1.发热病人年血检总人数不低于辖区总人口数的2%,其中,5月-10月份血检人数不低于年血检总人数的80%。

2.疟疾病例实验室检测率达到100%。

3.疟疾病例诊断后24小时内的报告率达到100%。 4.疟疾病例规范治疗率达到100%。

5.报告疟疾病例中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的比例达到100%。 6.疫点居民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90%。 7.居民防蚊设施保护率达到90%以上。

三、工作内容

(一)开展发热病人血检,最大限度地发现疟疾病例。 1.具备疟疾诊断能力。试点县(区)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上医疗机构配备疟疾检测必需的显微镜和试剂,对“三热”病人(临床诊断为疟疾、疑似疟疾和不明原因的发热病人)开展显微镜检查疟原虫(以下简称“镜检”),在开展镜检的同时可采用快速诊断试剂进行检测。 2.开展疟原虫镜检相关知识培训及考核。每年对试点县(区)内医疗机构的检验人员进行1次镜检技能培训,并组织开展考核或技能竞赛,推动基层专业技术人员提高理论和实践水平。

(二)完善疟疾疫情信息管理系统,确保无疟疾病例漏报。

1.进一步完善疟疾疫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各医疗机构均配置供上报疫情的计算机及网络设备,并实际投入使用。

2.开展疟疾疫情信息报告的培训。每年对试点县(区)内各医疗机构相关医务人员及责任报告单位的疫情报告人举办1期疟疾疫情信息报告管理培训班。要求对所有发现的疟疾病例,包括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的有关规定及时报告。

(三)提供规范的诊疗服务,确保疟疾病例及时发现和规范治疗。

1.开展规范化诊疗技术培训。试点县(区)的各级医疗机构每年至少对本单位医务人员开展1次疟疾相关检测、诊断和规范治疗的培训。

2.病人诊断。依据病人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对病人进行诊断。所有疟疾病例一旦明确诊断,立即采集病人的滤纸血样,送相关实验室进行疟原虫基因检测。

3.现症病例治疗。对发现的疟疾病例24小时内进行规范化治疗。所有间日疟病例均采用氯喹加伯氨喹8日疗法进行治疗,所有恶性疟病例采用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用药治疗方案。

4.休止期根治。每年传播休止期,对近两年的间日疟病例进行追踪,对随访到的病例采用伯氨喹8日疗法进行根治。

(四)对疫点进行规范化处置,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1.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疟疾病例经网络直报后的4个工作日内,对病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完成调查报告。

2.疫点处置。

(1)人群疟史调查。对疫点范围内的居民开展入户调查,对2周内有发热史的人采集血样进行镜检。疟史调查户覆盖率在95%以上,发热者镜检比例必须达到100%。

(2)预防服药。在疟疾病例确诊的1周内,对疫点范围内的居民可进行1次预防服药(有禁忌症者除外)。

(3)媒介调查。疟疾病例经网络直报后的4日内,在疫点开展媒介种类、密度和孳生地调查。

(4)媒介控制。对疫点范围内的房屋内墙壁/蚊帐采用杀虫剂滞留喷洒;对周围环境的按蚊幼虫孳生地进行有效处理。同时,对居民开展健康教育,提倡使用纱门、纱窗、蚊香、蚊帐、驱避剂等防蚊措施,避免蚊虫叮咬。

(五)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提高居民的疟疾防护意识。

1.开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材料。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模式调查的基础上,开发至少1种适宜的宣传材料,并下发社区/村庄。

2.组织实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在每年的“全国疟疾日”前后或疟疾流行季节,会同宣传、广电、新闻、教育、商务、交通、出入境检验检疫、公安等部门,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短信、报告、简报、标语、健康教育课、专家咨询或讲座、科普知识问答等群众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形式,向全体市民(村民)宣传国家的疟疾防治政策和相关防治知识,提高居民及时就诊、规范治疗、自我防护和积极主动参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意识。每年至少开展3次宣传活动。

(六)加强流动人口管理,防止疟疾病例输入和传播。 1.建立信息发布机制。试点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网站上发布境外疟疾流行状况、防治知识和服务信息,并与相关的旅行网站链接。

2.实行健康告知制度。向赴疟疾高度流行区的人员及外派至疟疾高度流行国家和地区的旅游、劳务输出等人员发放宣传材料,提供必要的疟疾防治知识,告知预防性药物的获得途径。

3.建立信息沟通机制。卫生部门依法定期向社会通报疫情。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在对入境人员的检疫查验中发现输入性疟疾病例或疑似病例时,应在12小时内通报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有关部门应向卫生部门提供与输入性疟疾病例同行返回人员的相关信息,以利及时开展相应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疟疾病例实行属地化管理,病例输入、输出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相互间及时沟通相关信息。

4.加强流动人口随访。对从境内、外的疟疾高度流行区返乡人员开展随访,对发热者进行血检。

(七)开展基线调查,便于考核效果和总结经验。 在试点工作开始前,各试点县(区)按照基线调查方案的要求,开展人群感染率、防治知识知晓率和传疟媒介等方面的基线调查。

(八)加强防治资料管理,确保考核工作有据可依。 有专人负责收集、整理、完善历年疟疾疫情、流行病学调查、媒介种类、密度、季节消长等疟疾防治工作档案资料。

(九)建立消除疟疾试点协作网络,实现资源信息共享。 1.建立信息交流共享平台。建立并完善防治信息数据库和疟原虫基因分型数据库,定期更新、汇总和分析有关资料。 2.开展省际经验交流。由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牵头,6省(市)组成消除疟疾试点工作协作组;加强各省(市)和试点县(区)之间的疫情信息通报和消除疟疾经验交流,定期开展对口监督检查,推动消除疟疾试点工作的扎实、深入开展。

四、质量控制

(一)开展血检质量控制。

试点县(区)建立县级镜检站,开展发热病人血检质量控制工作。频次要求:5月-10月每月开展1次、11月-次年4月共开展1次。数量要求:对所有疟疾病例的血片全部进行复检;对阴性血片进行抽查复检,每个医疗机构抽取20%的阴性血片,至少抽查20片,少于20片的全部复查。

(二)媒介控制效果评估。

各试点县(区)每年5月-10月对每月出现的第1个疫点,在完成媒介控制措施1周后,于18:30-19:30对病家及其周围4户以上的居民家庭进行媒介调查。评价指标为蚊媒密度低于4只/人工小时。

(三)定期进行督导考核。

试点县(区)消除疟疾领导小组每年应对消除疟疾行动计划的实施情况开展1次督导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认真研究解决。试点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季度对辖区内各卫生机构相关业务工作进行1次指导和考核。6省(市)每年开展1次对试点县(区)的交叉检查。

五、组织与保障

(一)加强政府领导,强化部门职责。

试点县(区)成立由财政、卫生、广电、教育、商务、出入境检验检疫、公安等部门组成的消除疟疾领导小组,负责制定防治目标、明确责任和任务,实施目标考核管理。消除疟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承担消除疟疾领导小组日常工作。有关部门要根据消除疟疾工作需要,制定本部门的工作计划,加强协调和配合,认真组织实施。

(二)完善经费投入机制。

建立和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分级负担、多渠道筹资的经费投入机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当地疟疾流行程度和消除疟疾的实际情况,将消除疟疾经费作为专项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确保消除疟疾工作的需要。

(三)加强技术指导。

各试点县(区)所在省(市)卫生行政部门成立消除疟疾专家技术指导组,做好试点县(区)工作的跟踪指导、评估和试点县相关业务骨干的培训工作,及时协调解决试点县(区)在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和困难。

六、考核评估

(一)考核。

2012年初,各试点县(区)对照相关工作要求进行自我考核。试点县(区)所在省(市)对试点县进行验收。

(二)评估。

按照考核评估方案的具体要求,对试点县(区)2年内所取得的成效进行评估,以期得出消除疟疾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投入与产出之比、各项措施对消除疟疾的贡献等。

七、进度安排

(一)试点工作周期为2年。

(二)准备阶段:2009年9月-12月,制定并完善工作方案,确定试点县(区),召开消除疟疾试点项目启动会,布置试点工作,对试点县(区)的相关人员进行集中培训。

(三)实施阶段:2010年1月-3月,开展基线调查;2010年1月-2011年12月,组织实施工作方案的各项内容;2011年11月-12月,开展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

(四)总结阶段:2012年1月-3月,开展消除疟疾试点考核与评估;2012年4月-6月,总结、交流经验。

相关术语或定义:

1.疟疾疫点:指疟疾病例居住的自然村、居住点(前后左右各一幢楼或两排平房,楼间距小于50米)或工作单位,并且有传疟按蚊存在。

2.流动人口:特指自境内疟疾高度流行区(如海南、云南、安徽、贵州、河南、江苏、湖北等省)或境外疟疾高度流行区(如非洲、东南亚等地区)入境及回归人员。

3.居民防蚊设施:是指在试点区内的居民,运用各种防蚊设施,如蚊帐、蚊香、纱门纱窗、灭蚊灯等,避免人蚊接触。

第三篇:疟疾预防总结

涟水实验小学

实施全球基金学校预防疟疾教育项目工作总结

我校是一所含两个校区4300余名学生的省级实验小学。近年来,我校秉承“健康第一”的办学理念,本着“以人为本”、对学生的生命健康负责,十分重视健康教育和各种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学校先后被市教育局、卫生局命名为淮安市首批“健康促进学校”,被江苏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授予“爱国卫生先进单位”,被省教育厅、卫生厅联合授予“江苏省健康促进学校银奖”学校。

自被确定为实施全球基金学校预防疟疾教育项目学校以来,我校根据涟教发[2011]40号《关于实施学校预防疟疾教育项目的通知》精神,按照上级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加强了教师疟疾防治知识培训,同时开展了对学生的疟防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现就此项工作的开展情况作如下总结。

一、领会文件精神

为了保证疟防知识宣传教育活动顺利开展,我校首先组织学校领导班子和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有关文件,深入领会文件精神。通过观看预防疟疾的视频了解预防疟疾的意义,提高广大教职员工预防疟疾工作的认识。大家一致认识到疟疾是全球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如果不重视预防工作,那将威胁和影响到儿童的身心健康。在小学生中深入开展预防疟疾知识的教育活动意义重大,它不仅关系到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而且关系到许多家庭的健康幸福和社会的稳定。我校严格依照文件要求,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全面加强师生的疟疾预防

知识的教育。

二、领导高度重视

领导班子成员高度重视疟防知识宣传教育工作,积极组织召开了领导班子的专题会议,研究成立了学校疟疾防控领导小组:组 长:孙信成,副组长:薛小平;成 员: 王

斌、

徐清珍、

查凤玲、 贾春霞 、朱冠军、 季大成、

王立瑞。认真落实疟疾预防工作,讨论、研究制定了学校疟防工作方案和相应的规章制度,举行了隆重的启动仪式,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并做到四个到位:即宣传到位,授课到位,活动到位,检查落实到位。县、局领导也十分重视此项工作,分管教育与卫生的宣传部贾部长、高副县长,县教育局鲁局长、朱书记、石书记以及县疾控中心的张主任、县教育局的刘科长等领导先后到我校检查、指导、调研此项工作开展情况。

三、积极组织培训

一是组织疟疾防控领导小组成员参加市卫生局、教育局举办的省级培训;二是组织骨干教师参加县教育局举办的市级培训;三是邀请县疾控中心专业人员到学校对全体师生进行培训;四是组织教师收看国家专家培训视频。

四、加大宣传力度

认真做好疟防知识宣传活动。学校利用悬挂标语,广播电视,国旗下讲话,班会、周会、早会,板报、展示平台、宣传栏,观看预防疟疾的视频等多种形式,向老师及学生大力宣传疟疾防控知识。各班级都能采取各种有效的办法,如:观看预防疟疾的影碟片,学习预

防疟疾知识专题讲座,各班级认真做好环境卫生工作,同学们能够每天早起到校打扫卫生区,清理学校的卫生死角。同学们回到家里,还能够注意个人的饮食卫生,家庭的卫生。通过广泛宣传,反复学习实践,全校师生不仅掌握了疟防知识,而且大大提高了他们对疟疾防治的意识。

五、丰富活动内容

我校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对学生疟疾预防知识和方法的教育。除上好每月一堂的疟疾预防课外,我们还先后组织了“预防疟疾,从我做起”师生签名活动;“疟疾知识知多少”知识竞赛活动;“珍爱生命,预防疟疾”主题征文比赛;“预防疟疾知识”手抄报比赛。还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走入社区、公园向路人发放疟疾预防小常识等宣传传单,用喇叭向行人宣传疟疾预防知识。让小手牵动大手,用自己的行动影响身边的人、社会上的人,共同做好预防疟疾工作。 我们还通过发放告家长书将疟疾防治知识传播给家长,并教育学生向家长、邻里宣传疟疾预防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六、规范档案建设

我校对实施全球基金学校预防疟疾教育项目资料,单独建档,对资料收集、整理,分门别类,并做到既有文字资料,又有图片资料;既有文本资料,又有影像资料。资料整理做到规范、美观。

七、合理使用经费

我们对实施全球基金学校预防疟疾教育项目所划拨的资金,做到专款专用,资金都用于实施全球基金学校预防疟疾教育的活动中,主

要用于培训、宣传等方面,做到使用合理、钱物相符、账目分明。

总之,我们在实施全球基金学校预防疟疾教育项目工作中。全校师生付出了许多的努力,也受到了较好的效果,在预防工作过程中,我校没有发生过此类病例。师生们的预防疟疾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我们一定坚持不懈,继续努力,进一步做好实施全球基金学校预防疟疾教育项目工作和学校的健康教育工作。

第四篇:预防疟疾

预防疟疾,需要你我共同参与! 横梁中心小学:三(2)班

杨可荣

辅 导 教 师:

杨红芹

每晚七点,我们一家都会准时观看CCTV-1频道的新闻联播。有一天,我从新闻中得知:“非洲国家刚果(金)宣布,政府决定从6月3日开始在全国开展主题为‘消灭疟疾’的预防运动,以减少5岁以下儿童疟疾患病死亡率”。看到这则消息,让我对这种疾病既感到很好奇又感到害怕和恐惧。好奇是想知道疟疾是怎样引起和传播的,其症状如何?害怕和恐惧是因为这种疾病竟然可以致人丧命。

第二天,我来到了学校,开始认真阅读宣传栏里面的有关疟疾方面的知识。我首先看到的是《疟疾的传播途径》,宣传材料指出:“ 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传染病。这种疟原虫存在于按蚊体中,当它吸吮人血时,就将唾液内的一种叫子孢子的疟原虫注入被吮吸者的皮下。这些子孢子很快随血液或淋巴液侵入肝细胞,在肝内增殖分裂,经过1周左右,一部分从肝细胞转入红细胞,一部分继续在肝细胞内增殖分裂。进入红细胞的疟原虫又在发育分裂,破坏红细胞包膜进入血浆。当雌按蚊吸吮人血时,又把病人体中的疟原虫吸入蚊子的胃内,而后穿过蚊子胃壁继续发育分裂增殖后,存在于蚊子的唾液腺内,当蚊子再次吸人血时,又感染给人体,这样反复传播而使疟疾流行。所以,疟疾病是由蚊传播的。” 然后,我开始认真阅读《疟疾发病的症状》:“疟疾开始时可先有精神疲乏、微热、四肢和背部酸痛。经过半个月左右而进入急性发作,这时病人首先感觉到怕冷,全身发抖,面色苍白,脉搏微弱而快速,恶心、呕吐。约经半小时左右,体温上升到40℃或更高,这时面色转红,全身发热,头痛,脉搏搏动得很有力,但全身、四肢酸痛。再经数小时后,全身大汗淋漓,体温迅速下降,脉搏恢复正常或稍慢,全身感到轻快,但极疲乏。这样一次发作以后,根据疟原虫种类不同,它们的分裂期也不同,有的隔1天发作叫间日疟,有的3天发作1次叫三日疟。有的是恶性疟原虫,有的是卵圆形疟原虫,发作周期不一定。因为疟疾每发作一次可以破坏大量的红细胞,所以很快会引起贫血,次数太多了,脾脏也会肿大。还有的疟原虫进入脑内,会引起高热、谵语、昏迷、抽筋等脑症状,叫脑型疟疾。这些都会使患者健康蒙受影响,以至威胁生命。” 看到这些知识,我对疟疾有了基本的了解。但为了掌握疟疾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我又找到几个同学一块咨询了授课教师。杨老师告诉我们:“人感染疟疾始于蚊子叮咬。预防疟疾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做好防蚊灭蚊工作。所以,我们平时要清除污水,对蚊子出没地方要经常喷洒杀虫气雾剂。晚上睡觉时要放好蚊帐,这样就可以减少感染机会。”讲到这里,杨老师停了下来,她对我们说:“你们是不是还想知道得了疟疾以后如何医治哪?记住:一旦患上这种疾病,必须到正规医院医治,千万不能到一些无证经营的小诊所,那样会贻误病情。”可能看到我们很害怕的神态,她顿了顿又说:“这种疾病没有什么好怕的,是完全可以治愈的。”“我们这儿有没有这种疾病呢?”我又问到。杨老师摸着我的头说:“你真是个刨根问底的学生。解放前,我们这里是疟疾的重灾区,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加大预防治疗力度,我们这里曾一度消失。但近几年,我们这里疟疾又有死灰复燃之势,必须引起大家的重视和关注啊。”

虽然以前也听部分老师介绍了这种疾病的有关知识,但都没有杨老师讲解的如此详细和亲切。以前我总认为疟疾离我们很远很远,今天我才知道这种疾病就在我们身边。为了我们的未来,为了全社会的和谐发展,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了解疟疾知识,掌握预防措施,减少感染机会,增强人民体质。只要我们大家共同参与,这种疾病恶魔就一定会远离人间!

第五篇:全国疟疾日

“全国疟疾日”宣传活动总结

今年的4月26日是“全国疟疾日”。为进一步落实疟疾病防治政策,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疟疾病患者及畸残者这一特殊群体,支持疟疾病防治工作,进一步提高认识,健全工作机制,普及疟疾病防治、消除疟疾歧视。我中心于今日开展“全国疟疾日” 宣传活动,主题是:“消除疟疾,谨防境外输入”。现将本次活动总结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要求我中心工作人员做好疟疾病防治知识宣传工作,围绕宣传主题,营造浓厚的宣传教育氛围,组织我中心工作人员在曹家山社区开展宣传教育咨询活动,参加人数40余人。

二、设立了宣传咨询台,播放滚动电子屏,工作人员身穿白色工作服咨询台前认真宣传,向居民发放宣传资料,接受居民朋友的咨询,耐心细致地向居民宣传疟疾病的防治知识,并详细地解答居民提出的疑难问题和心中困惑,受到居民朋友的一致好评。

三、这次活动充分利用了宣传单、宣传标语、滚动电子屏、健康教育咨询等开展了形势多样的宣传活动。

通过此次宣传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使居民对疟疾病的防治有了更深的认识,这将为以后疟疾病的防治工作起到更好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向社会宣传疟疾病可防、可治、不可怕的科学道理,提高居民朋友对疟疾病的认知水平,让全社会形成容纳疟

疾病人,理解、关心、支持疟疾病防治事业的良好氛围。 我们将会再接再厉,努力向辖区内居民做好宣传工作,使辖区内居民朋友广泛了解疟疾病的防治知识,为我街道广大群众做好服务工作。

2018年04月26日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农民体育总结范文下一篇:拟行路难其四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