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农保与城乡居保制度衔接凸显出老农保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2022-10-16

一、老农保档案的完整准确是确保制度衔接的前提和保证

90年代初, 民政部制定了《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 国家为保障农村老年朋友年老时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 是政府的一项重要社会保障政策。由于老农保制度国家缺乏资金投入, 集体经济补助又难以落实, 加之农民缴费能力有限, 资金来源渠道狭窄等原因导致农民养老金待遇标准过低,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保群众反响强烈。2009年以后, 国务院相继出台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 (国发[2009]32号) 及《关于开展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 (国发[2011]18号) 文件, 明确以“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资金筹集模式, 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全额补助基础养老金, 探索建立了城乡居保制度, 城镇居民养老金待遇水平有了明显提升, 参保群众积极拥护。为保障老农保参保人员的利益, 文件提出要做好老农保与城乡居保制度的衔接工作。为贯彻落实文件精神, 省、市人社部门制定了老农保与城乡居保制度衔接的相关问题处理办法, 经办机构立即组织实施。首先要做的是从老农保档案资料中调阅符合或不符合制度衔接的对象, 以便做到心中有数, 有的放矢;其次通过档案记载的衔接人员参保信息如姓名、身份证号、缴费金额等关键信息, 经过信息确认以后作为衔接的重要依据;最后对因参保人证件遗失无法进行相互印证的参保对象, 老农保档案材料的齐全完整将成了参保人身份认证的唯一凭证来源。截止到2014年底, 全市参加老农保的有33.7万人, 享受待遇的老农保参保人员近1万人, 基金积累已有16206万元, 他涉及参保人员多, 覆盖面广、政策性强, 社会关注度高, 所以说, 老农保档案是制度无缝衔接最为重要的凭据, 也是确保制度衔接尤为关键所在。

二、老农保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使得在制度衔接过程中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国家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不断完善养老保险政策, 我们社保经办同志要与时俱进, 紧跟时代步伐, 落实好相关政策, 将党中央惠民政策贯彻落实好, 老农保与城乡居保制度的衔接再一次体现党对城乡居民的关心。而做好两项制度的衔接, 关键要有彼此真实确认的信息数据做支撑, 有完整齐全的档案资料予以查验, 否则衔接屏障无法打通。为此, 我对全市老农保档案管理情况进行调查、凸显出由于受制实施老农保时, 经济发展水平和国家对老农保工作的经济投入, 当时技术力量、人员条件所限, 各地重视程度不尽相同, 导致档案信息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参差不齐, 个别地方甚至出现档案资料随意堆放, 虫蛀、鼠咬无人问津的现象, 突出表现在:

(一) 没有建立规范的档案管理制度。

从全市调查发现, 由于老农保制度实施之初没有建立严格档案管理办法, 没有从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等各个环节督促和要求, 加上基层人少事多, 经费不足, 使得他们忽视老农保档案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很少有单位将老农保档案按规范要求进行规范整理, 档案整理的质量、保管的数量与档案管理要求相差甚远, 造成今天的老农保与城乡居保制度衔接时出现的不能提供完整、齐全的老农保档案资料, 为衔接对象提供利用服务。无法发挥档案其应有的作用。

(二) 时间跨度长, 经办人员变动大, 档案完整性差。

老农保工作于90年代初建立于民政部门, 2000年由于职能的调整移交到劳动部门, 档案资料涉及迁移和人员变动等因素, 出现极少数档案短缺问题;其次, 全市没有设置一名专职档案管理人员, 档案工作是大家都在管, 出了问题大家都不管。据统计, 现在我市从事老农保的十三个单位, 只剩有三分之一人是经办过老农保业务的人员, 加上近几年老农保业务的停滞, 对此项业务重视程度也大大减低;再其次, 老农保实施至今已有20余载, 参保人手持的缴费手册、缴费收据已有不少人遗失, 一旦进行制度衔接, 他们会到我们经办机构进行补证, 如果我们档案保管部门没有很好地保管好档案资料, 那将如何取信于民?

(三) 保险号码缺失。

姓名不准确, 参保主体不易辨识。一是当时规定用保险号码作为辨识参保者的代码, 但保险号码的编制是在乡镇一级用手工按要求予以编制, 重码、错码现象比较严重;二是经办人员在经办业务时用复写纸填制表格。圆珠笔重影, 时间一长, 字迹模糊已很难辨识;三是填写姓名时参保人报什么名, 经办人员就写什么字, 谐音字、错别字、甚至张冠李戴;四是农村同一村庄同姓、同 (5份人员较多, 姓名相似的也就更多, 加上经办之初没有对填制身份证号的要求, 参保信息只有姓名和少数人员填制了出生年月, 参保主体同姓同名情况大有人在。

三、建议与对策

老农保与城乡居保制度衔接涉及参保人切身利益, 我们在做好政策宣传的同时, 组织人员进一步核实、完善老农保人员参保信息, 确保不因制度衔接而使老农保个人利益受到损失, 保证制度衔接顺利进行, 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一) 领导重视, 全力推进。

各地要抓紧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 研究和布置衔接并轨工作。从组织实施、基金管理、档案管理、稽核管理等方面予以部署、检查和考核。同时做到先行先试, 狠抓落实。明确“专人负责, 多人协助”, 重点抓参保人员信息的核查、缴费金额的核对及历史档案清理等基础工作, 从而为老农保与城乡居保制度衔接奠定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 加强学习, 建章立制。

“无规矩不成方圆”。要完善好老农保业务档案工作, 首先要有规范制度保障和长效机制约束。在人社部和国家档案局《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的基础上, 结合实际进行制度的建立, 使经办工作从形成的档案资料从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等各个环节有章可循、有制可行。其次使大家明白社会保险业务档案规范化管理不仅仅是规范收集、归档、整理、保管档案, 还要充分利用档案, 发挥档案的利用价值。

(三) 逐人核对, 确保准确。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后, 为确保老农保与城乡居保制度平稳衔接, 切实维护参保人员权益, 必须提供完整、准确的老农保人员基础信息资料。方可与城乡居保衔接。由于时间跨度长、经办人员变动大、档案资料保管不善等问题的存在成为我们开展老农保参保缴费信息核对工作的主要障碍, 那我们必须做到:一是“全面收集, 认真整理, 出现问题, 认真解决”的工作思路, 谋划老农保档案工作;二是财务人员将自历年财务征缴情况制成电子明细表, 与档案中的缴费明细表、缴费收据逐一核查, 利用排除法查找异常数据, 确保档案缴费金额、收款收据存根联金额、财务到账收入金额及审计部门认定金额“四个完全一致”, 确认后的信息, 要求参保单位张榜公示;三是将所有参保人员按区域范围分解到责任人, 逐一比对, 制成与纸质档案完全匹配的电子档案。

(四) 拾遗补阙, 健全档案。

老农保历史档案是对参保单位和个人权益的真实记录, 是确定参保人享受待遇的重要依据。也是制度衔接的重要依据。我们在老农保参保对象逐镇、逐村、逐人一一进行信息核对的基础上, 以老农保缴费明细表、缴费记录卡、个人情况登记表等档案记录信息为基础, 逐个完善参保人员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等信息, 查漏补缺、分类整理、张榜公示、健全纸质版档案资料, 建成与纸质版相匹配的老农保信息系统。

四、结束语

档案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社会养老保险档案是反映参保人参加养老保险活动的历史记录, 他“记录一生、保障一生、服务一生”。对业务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是业务经办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 只有用制度、流程和标准克服档案管理和业务经办工作中的随意性, 业务档案管理才能深入、扎实地推进, 才能不会出现老农保与城乡居保制度衔接时老农保档案工作不该出现的现象。一是要制定标准。明确业务档案的范围, 哪些业务环节产生档案、怎么整理档案、怎么保管利用;二是与业务同步。明确前台经办档案整理的责任, 将业务材料收集整理和立卷归档工作自然融入业务经办的各个环节。业务档案的收集整理过程, 本身也是对业务再审核、再监督的过程, 以确保业务办理合理合法;三是加大信息化建设。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是业务档案规范化管理发展的技术支撑, 在信息高度发展的今天, 档案管理信息化也必须与时俱进, 不能成为信息孤岛, 与业务信息化建设同步发展, 并融入业务的信息系统的网络平台一并使用。四是不断提高业务能力, 当前社会养老保障事业的发展需要具有档案管理专业知识的人才, 才能打造强有力的社会保险档案专业队伍, 提升业务档案管理能力和水平, 最终实现业务档案的标准化、制作档案的影像化、服务利用的便捷化。

摘要:国家为解决农村老年朋友年老时的基本生活, 于90年代初, 建立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以下简称“老农保”) 。但因养老金待遇标准过低, 无法实现其年老时的需求。2009年以来, 国务院在总结老农保制度的基础上相继出台了以“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 对部分省份全额支付基础养老金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以下简称“城乡居保”) 制度, 城乡居民养老金待遇水平有了明显提升。文件并提出要做好老农保与城乡居保制度的衔接工作。在贯彻落实制度衔接工作中, 凸显出老农保由于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给制度衔接带来不通畅, 从而产生对老农保业务档案工作的现状进行调查及思考。

关键词:老农保,城乡居保,制度衔接,老农保档案,问题及思考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关于乙二醇循环系统再生工艺分析下一篇:浅析地方民俗特色在磁器口古镇旅游商品设计中的应用与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