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产品发展茶文化论文

2022-05-02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茶产品发展茶文化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源远流长,川茶更是以自己独特的魅力享誉中外,茶品牌推广离不开茶文化,川茶企业要摒除历史弊端,打造四川茶叶品牌,必须借助文化的力量,提升茶叶经济水平,促进茶文化与经济融合,使茶在人类健康与文化生活中发挥更大作用。

茶产品发展茶文化论文 篇1:

解析现代茶道思想的经纬

上世纪70年代晚期开始,茶界兴起茶文化复兴风潮,经过三十多年各方的投入工作,茶文化今呈蓬勃的态势:茶界充满各类积极创新的经营手法,人们对茶文化可以自由地发表各种学术思想论说,社会也更加相信和尊重茶学家、茶人与茶道艺术家们的个人价值和力量,与40年前之喝茶情况相比成了鲜明的对照。但由于各地的茶文化现象引发之变化不尽相同,时段也並不一致,我们观察到:茶文化如果要再往前迈进,摆脱茶停留在漫不经心的日常饮品之中的印象,提升其精致度,让大众更加重视茶汤的艺术价值,进而体悟茶道精神仍然是现时很重要的工作。

1992年我进入茶界工作之后的二十多年,台湾与其他地方的茶书我都会择要阅读与研究。以期对这段时间茶人们提出的茶道内涵与思想有全面性的掌握。最近由于要为蔡荣章老师的《现代茶道思想》一书写跋,我认真地看了每一篇文章,发现可以利用这本著作理清茶界这三十多年来所确定的位置和方向。接着,我们又可以通过这个脉络,从一条条纵横交错的点与线之间找到秩序与方法来辨识茶道。

蔡老师既立的茶道思想体系拥有清晰概念,我们可以从《现代茶道思想》最主要三条脉络(茶与艺术、茶与茶业、茶道艺术家与茶会)进入由他耕耘灌溉的茶道花园里。

《现代茶道思想》的茶道体系由经线的茶具、茶席、茶法、茶学、茶业、茶人、茶会。以及纬线的纯茶道、茶与艺术、茶道美学、茶道内涵交织而成,作者开发的事物与思想互相串连成一套缜密的系统。其架构如下:

茶具:为了“泡好”茶要有好用的茶具,所有茶具在良好功能性的要求下,一项一项改进或加入新元素。从电水壶、茶车、茶荷、茶盅到茶壶,从断水、滤渣到材质等各方面。

茶席:为了要有专属泡茶的地方,发明了茶车。茶车式茶席是茶文化复兴期中最早诞生的茶席,它有的是注重“泡好”茶的全套完整设备,茶具摆置分成四大规划区。它没有留空间给香、花、挂画(背景还特别采用浅灰色宣纸挂轴来表示无背景)、音乐等艺术。

茶法:为了方便在不同的场合可以泡茶、喝茶,于是整理了10种泡茶法,尤以小壶茶法、浓缩茶法、大桶茶法、旅行茶法的训练模式是独创。依循着这些途径,后来的车轮式泡茶练习法也产生了。

茶学:从制茶、识茶、泡茶、品茶、评茶、赏茶、茶器、茶会、茶史、茶思、外语翻译各个方面来准备教材,所有教材都一一写过,或发表在《茶艺》月刊或出书,在茶道教室启动茶学教育。

茶业:从茶具设计、生产、销售到茶叶与茶文化结合的产品化,新颖地推广,影响着市场往更积极的方向迈进。

茶人:设立泡茶师考试制度,让泡茶者成为泡茶师,培育人才。

茶会:茶汤要怎样表现呢?必须要有茶会来表现。茶会要怎么举办?什么场合运用?于是研发了“无我茶会”,让各地的茶道方式串连在一起,也表示了茶道当代思想。

纯茶道:在茶法、茶会的建构上需要一些思想与艺术作为基础,所以提出“纯茶道”的概念,提出什么才是茶道的核心。他使用抽象艺术来说明纯茶道的意义。

茶与艺术:茶道艺术内涵、茶之抽象美,茶道艺术到底是什么?他明确划分出泡茶、奉茶、品茗是茶道艺术的主体,摒弃了茶席四艺,斩掉其他艺术的干扰,抓住茶道核心。

茶道美学:他说茶永远有苦涩的一面,特别提出茶道的空寂境界与美感,为茶道开辟了一块美学上的园地。

茶道内涵:从思想、从美学、从艺术谈到茶道比较属于哲学的部分。谈到茶、茶汤、茶道里“无”与“有”的概念,强调“无”与“有”在“存在”与“信念”上的意义。

以上的茶道体系说明清楚之后,接下来我们在《现代茶道思想》这本书看到的就是如何完成,和怎样继续完善作者所提出的观念及想法。《现代茶道思想》全书分成十二篇,共有128篇文章,他对原有的架构个别做了深化的研究,举例如下:

茶具:茶道体系初成立期,在茶具设计研发方向首先从要求茶具必须符合泡茶功能、然后升华至功能美、质感美、抽象美。在“喝好茶、泡好茶、用好具的意义”、“好茶具有其绝对价值吗?”、“波动影响着茶汤”几篇文章里,进一步指出茶具烧结程度的高低将影响茶汤好喝与否,而好喝与否直接影响人们健康。他也提出物质的波动会影响到它能量所及的空间与其他物质,最后也会影响茶汤,冲击着人类的生命。

茶席:从1982年的茶车发明到2012年品茗馆专业泡茶席的规划,我们可以发现蔡老师自始至终推行纯茶道的茶席。从“品茗馆专业泡茶席的设计”、“茶席设置与茶席设计”、“茶席,有茶道就够了”这几篇,他更明确地点出:茶席须以泡茶奉茶品茶为主的茶文化来发展。“移爱入汤移爱入人”更提出“将泡茶移入为茶服务,将茶汤移入为爱它的人享用,将一切事茶的努力移入为爱自己与所爱的人作献祭”的茶道理想。

茶法:1981年创立的小壶茶法,没有更动任何物序,但以“小壶茶法的实事求是”、“茶汤标准浓度的界定”、“评鉴泡茶法与品饮泡茶法”等几篇加强兼说清楚茶汤的观念,方便学泡茶的人更容易学上手以及享用。

茶学:从1980年的台北陆羽茶道教室至2007年建立茶文化系专业,他在“‘茶思想研讨’的课上些什么”、“读茶文化系,毕业去卖茶”里开宗明义告诉大家要怎样学茶,学茶之后又可以做些什么等与茶文化发展不可切割的观念。2012年蔡老师创设“现代茶思想”专属网站,“我们要有个现代茶思想网”一文提到“思想的建立与沟通是促进茶文化发展很重要的动力”,“现代茶思想”专属网站在他的主导下以“茶学图书馆”模式进行分类排版,並规定每星期都要贴2篇新的谈观念的功课。

茶业:一直以来大家卖茶馆空间、卖茶具、卖茶叶、卖茶艺表演、卖包装、卖品牌,蔡老师说我们要卖茶汤、卖纯品茗、卖茶文化,他以“茶叶市场与茶汤市场”、“泡茶师为客人泡茶的品茗馆”、“茶的文化性值多少钱”等篇来举证说明,並在学院开先河推动品茗馆的经营模式。

茶人:自1983年在台北创办泡茶师检定考试制度,让爱茶者、喝茶者依循着方法提升泡茶能力,成为泡茶师。他继续以“茶人的茶道生活与音乐家的音乐生活”、“茶界修道者颁证”等文来揭示茶人与泡茶能力修炼的必要,“泡茶内功”是如何深深影响茶人,让茶人脱胎换骨。“从泡茶师到茶道艺术家”一文是已经获得新生命的茶人,有能量和力气发光发热去感染其他人了。

茶会:自1990创办“无我茶会”,近年提出“茶道艺术家的茶汤作品欣赏会”和“接力泡”茶会,以及编制“现代版曲水茶宴”。无论是“茶道艺术家”,“茶汤作品”、“茶汤作品欣赏会”等名词,都是茶文化新创立的概念,並由蔡老师推动形成。

上述所提,是所谓茶道体系的经纬网中较具体可见的经线上七大点,与之相垂直的纬线上还有茶道思想中的四个核心观念(纯茶道、茶与艺术、茶道美学、茶道内涵)贯穿期间,读者如要触摸这些思维,以下选出各核心范畴上重点的文章:

纯茶道:“茶道艺术家与茶汤作品”、“从通俗茶道到纯茶道”、“茶道上纯品茗的抽象之美”。

茶与艺术:“从茶道学习到抽象概念的产生”、“茶道里的艺术内涵”、“茶汤,这件泡茶者的艺术作品”。

茶道美学:“茶汤是茶道的灵魂”、“茶道空寂之美”、“深谈空寂”。

茶道内涵:“支撑茶文化的三根支柱”、“茶道的独特境界—无”、“让自己泡在茶汤三个月”。

从《现代茶道思想》一书中,发现蔡老师着意于三方面的努力:一是说清楚茶的艺术性与表现方法。他一再强调要把茶道提升到艺术的层面,而且要透过对纯艺术与抽象艺术的理解来表现茶的艺术性。

二是在茶业市场中强调要在已经普及的茶叶市场外再振兴茶汤市场。茶汤市场与传统的茶馆、茶艺馆有何区别?称作品茗馆的茶汤市场应该如何经营?经营品茗馆的泡茶师要如何栽培?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蔡老师在这本书上所述说的重点。

三是泡茶者变成茶道艺术家后,他的作品除了在品茗馆销售外,尚可举办“茶道艺术家的个人茶汤作品欣赏会”或“茶道艺术家的联合茶汤作品欣赏会”。这种茶汤作品欣赏会应如何举办、如何收费,在这本书上也都举例说明了。

我们发现这三条脉络正是30年来茶文化复兴接着要展开的工作。蔡老师在他前19本书奠定了茶文化复兴的基础后,在第19本书《现代茶道思想》又铺陈了新的茶文化道路。

作者:许玉莲

茶产品发展茶文化论文 篇2:

试析川茶文化对川茶品牌的提升与促进

摘要: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源远流长,川茶更是以自己独特的魅力享誉中外,茶品牌推广离不开茶文化,川茶企业要摒除历史弊端,打造四川茶叶品牌,必须借助文化的力量,提升茶叶经济水平,促进茶文化与经济融合,使茶在人类健康与文化生活中发挥更大作用。

关键词:川茶;文化;品牌;经营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茶的原产地,在我国,茶被誉为“国饮”,中国人历来就有“客来敬茶”的习惯。茶是联合国首推的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饮茶嗜好遍及全球。

一、川茶的起源与历史沿革

(一)川茶的起源

四川是茶的起源地之一,早在秦汉以前,四川一带已盛行饮茶。西汉时,茶是四川的特产,曾通过进贡传到京城长安,六朝以前的茶史资料表明,中国的茶业,最初始于蜀。蜀为中国茶业文化的摇篮。四川多大山,气候综合条件极好,再加上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平原沃野,水旱从人,物产丰富。所以四川的茶也特别地好喝,全国闻名的茶就有多种,其中蕴含的四川茶文化也相当的浓厚与独到。

(二)川茶的历史

1. 四川茶业的兴旺

清初学者顾炎武考察研究中国古代茶事,得出如下结论:“自秦取蜀后,始有茗饮之事。”他指出各地对茶的饮用,是在秦国吞并巴、蜀以后才慢慢传播开来的。另据《华阳国志》记载,川茶在周武王时(约公元前1058年)已列为贡品。

公元前59年,西汉王褒(四川资阳人)在《僮约》有“烹茶尽具”、“武阳买茶,杨氏担荷”的记载,反映当时的成都一带,饮茶已成为风尚,也有了专门的茶具,由于茶业消费的需要,茶业已经开始商品化,还出现了如武阳(今四川彭山县江口镇)一类的茶叶市场。西晋人张载在《登成都白菟楼》中有“芳荼冠六清,溢味播九区。”极力赞扬茶叶在各种饮料中可称第一,其美味饮誉天下。到了唐代,四川已有规模相当大的茶园,且名闻全国。据唐代陆羽《茶经》和李肇《唐国史补》等历史资料记载,唐代名茶约50多种,其中有18种出自四川,说明四川茶业之兴旺。陆羽还特别称赞四川的蒙顶茶,是天下第一茶,为茶中绝品。

2. 蒙顶山茶的兴旺

唐宋以来,川茶因蒙顶茶而名闻天下。唐扬烨撰《膳夫经手录》(约856年)中记载“茶古不闻食之,近晋、宋以降。吴人采其叶煮,是为茗粥,至开元、天宝年间稍稍有茶,至德、大历遂多,建中之后盛矣。始,蜀茶得名蒙顶也。”

据中外茶叶专家近年的考证,蒙顶茶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名茶。蒙顶茶产于四川省邛崃山脉之中的蒙顶山。蒙顶山地处名山县,“仰则天风高畅,万象萧瑟,俯则羌水环流,众山罗绕,茶畦山径,异石奇花,足称名胜。”蒙顶山不仅林木苍翠,多雨多雾的气候也特别适合茶树生长。蒙顶山产茶,已有2000多年历史。蒙顶茶就是川茶的杰出代表,自唐朝起就被列为“贡茶”,至明清皆为贡品。茶圣陆羽在评价名茶时曾说:“蒙顶第一,顾诸第二”(顾诸茶产于浙江长兴,亦为唐代名茶中的珍品)。

唐代白居易《琴茶》诗句有:“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黎阳王在《蒙山白云岩茶》诗中称颂蒙顶茶“应是人间第一茶”。 李肇在《唐国史补》卷下说:“茶之名品益众,剑南有蒙顶石花,或小方,或散芽,号为第一。唐代李吉甫撰《元和郡县图志》(约813年):“严道县,蒙山在县南十里,今每岁贡茶,为蜀之最”。

北宋画家文同《谢人寄蒙顶茶》诗云:“蜀土茶称圣,蒙山味独珍。”宋文彦博在《赞蒙顶茶》中说:“旧谱最称蒙顶味,露芽云液胜醍醐”,誉蒙顶茶如云之脂膏,赛过醍醐。宋吴中复《谢人惠茶诗》有“吾闻蒙山之岭多秀山,恶草不生生淑茗”之句。

“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这两句颂扬蒙顶山茶的诗句,寓意颇深,传说扬子江心水,味甘鲜美,用这种水泡蒙山中顶的仙茶,是人间最美的佳饮,常人不可得。因此,古往今来人们一直对“蒙顶茶”爱慕之至,赞语不绝。

二、川茶的品牌建设与推广

(一)川茶的品牌建设

川茶品牌从大的区域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蒙顶山茶”、“峨眉山茶”、“宜宾早茶”、“川南红茶”“藏茶(边销茶)”等公共区域品牌。从现在川茶的几个大茶产区来看,各自都有自己的地方主流品牌,川西有蒙顶甘露、峨眉竹叶青;川东有达州巴山雀舌、遂宁香叶尖;川南有宜宾叙府龙芽、川红、自贡龙都香茗;川北有米仓山茶、北川佛泉、羌山雀舌等。比较知名茶业产品品牌有:蒙山甘露、竹叶青、叙府龙芽、龙都香茗、仙芝竹尖、绿昌茗雀舌、花秋御竹、佛泉今生相依、巴山雀舌、芝龙洪河茶。(数据来源于2006年“四川省十大名茶”的评选结果)。从企业品牌来看,获得茶行业“全国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三家:四川峨眉山竹叶青茶业有限公司、四川省叙府茶业有限公司、邛崃文君茶业有限公司。

川茶中共计8个品牌获得中国驰名商标认定。茶业界以知名度和品牌高度论,截止2012年12月31日获得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公布认定和省级以上中级人民法院保护的“中国驰名商标”的四川茶叶品牌有:“蒙顶山茶”、“竹叶青”、“论道”、“叙府”、“巴山雀舌”“峨眉雪芽”、“花秋”、“环太”等,其中雅安“蒙顶山茶”于2012年底证明商标顺利通过认定,成为四川省首个茶叶类地理标志类驰名商标,雅安首个农产品类驰名商标。

(二)四川的茶品牌经营模式

四川茶的品牌经营模式主要按以下品牌营销模式进行。

模式一:借助商场专柜、品牌专卖店等载体进行推广、销售,以突出销售某一单一知名茶叶种类为主,借助雄厚的产地声誉和茶叶生产烘焙能力,塑造本品牌在该品类茶叶中的声誉,通过广告宣传、公关营销和形象塑造等多种方式建立企业品牌在该品类茶叶中的形象和地位,此类川茶代表为竹叶青。

模式二:建立连锁零售终端,经营多品种茶叶,打造茶叶零售品牌形象,基本模式是先建立品牌零售终端网络,再沿产业链向上游扩张建立茶叶生产基地,在自有连锁终端销售自产或收购的各种知名品类茶叶并冠以零售终端品牌,最终完成产业链整合,代表品牌为“一方茶水”。

模式三:经销商模式,将部分市场开发主动权交给经销商,部分市场开发和市场服务交给经销商,利用渠道优势,集中资源进行深度分销,发挥企业与经销商的优势,整合资源,深度合作,形成市场共赢,比如叙府茶业有限公司、名山茶业有限公司。

(三)以竹叶青为例解读四川茶品牌的推广方式

1. 竹叶青产品线与品牌营销

“竹叶青”,产于四川峨眉山。它既是茶品类,又是商标和企业名称。竹叶青拥有的主力品牌“竹叶青”,以“平常心”作为其核心诉求点,突出我国传统茶文化中的“静心、禅定”的文化内涵,符合我国饮茶人士的审美习惯。 其高端品牌“论道·竹叶青”,以“完美的大师级好茶”为核心价值诉求,成功将其打造成为竹叶青的形象品牌。

“竹叶青”主要以大众告知为主,电视、报纸等均可见到其形象广告。采取的是传统的,相对也比较保险、保守的传播路线。“论道”与top marques结成合作关系,以参与上海和摩纳哥的世界奢侈品展览会为核心手段,配合一系列话题性软文和广告投放,传递其“层层历练的大师级好茶”的品牌形象,达到产品推广营销的目的。

2. 竹叶青的营销策略与川茶品牌的推广方式

竹叶青借助商场专柜、超市,作为其主要行销渠道,在此基础上开设竹叶青产品体验馆、专卖店,有效提升了品牌形象。市场占有方面,则以四川为基础市场,采取“先取北京,再图全国”的市场推进策略,逐步成为了中国茶行业的强势品牌。

川茶企业因为茶品牌张力未能出川,还是以本土市场为主,多数企业在营销渠道上还是采取多元模式,专卖渠道联合化、现代渠道快销化、特殊渠道个性化、专业化。在销售策略上,关注年轻群体、现代新工具营销、售点建设和专业化管理。 同时注重工艺创新——更加贴近消费;注重设计创新——更加融入市场;注重定价创新——更加有利商家。

宣传方面与媒体互动,运用企业网站、微博、微信、企业文化报等媒体宣传品牌,运用茶体验馆、茶艺表演、茶艺培训等宣传推广品牌,使品牌落地生根,既产生较好的品牌传播价值,又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达到双赢的目的。

三、川茶品牌的文化内涵与品牌提升

(一)川茶文化符号

每一个茶叶专卖店或大型连锁超市都可以看到茶的礼盒包装的流行元素“蜀绣”和“熊猫”,熊猫作为国宝象征,更是应用广泛。遍布四川各地的茶楼、茶馆,更是将富有地方特色的各类表现形式如盖碗、变脸、长嘴壶融合其中,这种川茶、川味、川腔、血战到底的川派麻将等的糅合,让外地游客赞不绝口,流连忘返。

(二)弘扬文化,传播品牌;打造品牌,传播文化

一个没有文化内涵的品牌是没有支撑力的,一个没有文化内涵的品牌也是缺失了凝聚力的,这一判断已经成为共识。从文化视角解读品牌文化,并运用"互逆"解读的方式得出结论:品牌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品牌的灵魂。比如:“平常心,竹叶青。”前一句是文化,后一句是品牌,既朗朗上口又意蕴深远、寓意深刻,值得回味,是茶企业品牌传播不可多得的品牌口号。

企业文化是品牌建设的核心与灵魂,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川茶品牌建设也应集中体现在川茶企业文化建设上。川茶企业为客户提供的独特的产品和服务就是吸引客户的目的,也是企业核心价值的具体体现。然而,川茶企业的营销现状是,附加值极低,几乎就是原料价,特别是生产型企业基本都以价格战赢取市场,其根本原因在于许多川茶企业没有明确的企业文化定位。

品牌建设离不开文化,没有茶文化就没有茶品牌,茶品牌的推广更离不开茶文化,品牌需要故事和情节,故事和情节就是文化,故事也是最容易被人接受和传播的。所谓好茶都有好故事,就正如陈毅元帅之于竹叶青,吴理真之于蒙顶茶。

(三)川茶文化与川茶品牌的提升

川茶品牌要发展,除了各个川茶企业的市场建设外,近两年四川茶业的大型专题展会的定期举办,更是综合而全面的对川茶文化的实物诠释,影响力越来越大,如:四川西部博览会、成都国际茶博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等。

茶叶作为日常饮品,又具有礼品、农产品、食品、地方土特产的属性。市场跨度极大,属于感性商品,如同八十年代的酒行业,未来将获得极好的市场机遇。过去茶产业是多品种少品牌,现在是多品牌少名牌,未来是小品牌向大品牌集中,资源向大企业集中。总之,川茶企业要摒除历史弊端,超越自我,创新发展,永昌基业,就必须借助文化的力量,打造卓越的企业品牌。

茶文化的存在使人们会更关注茶叶,更了解茶叶。文化的魅力使川茶品牌保持了特有的个性特征,而任何品牌的诞生,都打上了文化的烙印,人们对名牌的信赖表现为对一种文化的认可。麦当劳品牌之所以能风靡全球,是因为它追随现代饮食文化、美国消费文化的时尚和风潮。

四、结语

本文从川茶的起源、历史、发展和经营等方面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将川茶品牌建设与川文化融合,品牌建设离不开文化,文化离不开定位,没有茶文化就没有茶品牌,茶品牌推广离不开茶文化,提出了川茶企业要摒除历史弊端,超越自我,创新发展,永昌基业,就必须借助文化的力量,打造卓越的企业品牌,实现茶叶界,茶人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董存荣.蒙山茶话[M].中国三峡出版社,2004.

[2]周文棠.蒙顶植茶人物演变与社会文化背景[J].茶叶,2009(04).

[3]陈祖椝,朱自振.中国茶叶历史资料选辑[M].农业出版社,1981.

[4]张栩为.名山茶业志[M].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8.

[5]杨天炯.蒙山茶事通览[M].四川美术出版社,2004.

[6]王光阵.浅析茶叶产地品牌的建设困境[J].现代商业,2011(20).

[7]黄世礼.川茶文化古今谈[J].四川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04).

*本文为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民间文化研究中心立项课题《巴蜀茶文化的民俗价值与旅游经济的探讨》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MJ10-02)。

(作者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

作者:杨红

茶产品发展茶文化论文 篇3:

闲暇聊茶

我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的摇篮。我国对茶的利用已有五千年的历史。据已发现的历史文献记载:以神农氏为茶祖的最初作者,是茶圣陆羽的《茶经》。他明确指出:“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既然神农氏是饮茶之祖,也理所当然地被称为“中华茶祖”。

我国关于茶文化的传播,古往今来,著述甚多。有关神农氏的历史文献记载,流行于春秋战国时代。据战国时期《神农本草》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75毒,得茶而解之。”它盛赞了茶的医药保健作用。神医华佗在《食论》中说:“苦茶常服,可以益思”。著名医药家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中写道:“止渴除疫,贵哉茶也……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百病之药。”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矣。”历史上的神医、名家,都盛赞了茶的保健作用。唐代大文学家柳宗元认为:“茶可调六气而成美,挟万寿以效珍”。诗仙李白在《答族侄僧中学赠玉泉仙人掌茶序》中说:“唯玉泉真公,常采而饮之,年八十余岁,颜色如桃李,而此茗清香滑熟,异于他者,所以能还童振枯,扶人寿也。”大文学家柳宗元,大诗人李白,都盛赞了茶是美容延寿的饮品,使茶文化获得了更大更广泛的传播。

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把生病的原因归纳为内疾、外发、他犯三种,并分析疾病的原因是:“四时代谢,阴阳递兴。”“将息失度,百病萌生。”而茶是“致清导和”之佳品,通过经常饮茶,可以使人“益思安神,清热降火,祛风解表,达到阴阳调和”,“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备气”,这正是中医所说的安身固本。通过经常饮茶,可以使人元气旺盛,而病自然难侵,有病自然能够痊愈。

孙思邈还在他的《养性》、《补益》卷中指出:“人之所以多病,当由不能养性”。而品茶正是修身养性的最好方法之一。通过品茶,人们的精神得以放松,心境达到虚静空明,心情感到怡悦,所以可以健身长寿。唐朝“茶神”陆羽活了72岁,所著《茶经》,总结了唐代及以前茶叶生产和饮用的经验,提出了茶道精神。为中唐后饮茶习俗流行开来,饮茶成为中国人生活的一部分,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还有唐朝。“茶僧”皎然活了81岁,诗歌《别茶人》的作者白居易活了74岁,这在生产落后,生活条件极差,战乱频繁。瘟疫横行的“人活七十古来稀”的唐代,都算得上是相当的长寿。据史书记载,唐大中年间,东部洛阳有一个130岁的和尚到了长安,唐宣宗见他精神矍铄,便问:“你活了这么大的年岁,吃了什么长生不老之药?”和尚答:“只是非常爱喝茶罢了。”和尚的回答,充分揭示了饮茶的保健延寿作用,唐宣宗当即赐他“五十斤茶”的法名,并安置他在保寿寺里颐养天年。文人写茶诗作茶画的更是不胜枚举。著名的《七碗茶诗》曰:“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章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壮骨轻;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惟觉两腋习习清风垒。”宋代著名边塞诗翁陆游,活了86岁,一生甚爱饮茶,他写诗日:“眼明身健何妨老,饭后茶甘不觉贫”。清代自称“君不可一日无茶”的乾隆皇帝,由于他甚爱饮茶,从不间断饮茶,因而活了88岁。这在封建皇帝中,可算是长寿的佼佼者。

2005年,在中国西湖国际茶文化博览会上,将西湖龙井茶的故乡——杭州市,被中国茶叶学会、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等10家机构联合授予“中国茶都”称号。50余位专家学者签字发表《杭州宣言》,倡导将茶正式确定为中国国饮。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在“新闻联播”结束后,于广告播放中,也宣传了“茶为国饮,杭为茶都”,这实际上就是为了提高每个国民的身体素质,倡导每个国民要饮保健茶,更要饮好茶,这一倡导,极大地丰富了茶文化的内涵。

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尽管生活之事千头万绪,但最基本的是:“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说明茶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的必需品,“文人七件宝,琴棋书画诗酒茶”,充分说明茶是一种深沉而隽永的文化。打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几乎每一页都能嗅到茶香。中国各民族自古以来就有饮茶、敬茶的传统礼俗和美德。就因为茶有十德:即散郁、驱睡、养气、疗病、树礼义、表敬意、尝滋味、养身、修道和陶冶雅志。所以,客来时,敬杯茶,能增进情谊;口干时,饮杯茶。能润喉生津;疲劳时,喝杯茶,能舒筋解乏;空暇时,品品茶,能口鼻生香;心烦时,饮饮茶,能静心清神:滞食时。饮热茶,能消食去腻……正因为茶具备了多种功能;渴,饮之可止:,饮之提神;烦,饮之消愁;饱,饮之化食;醉,饮之可醒;油腻,饮之可解;中毒,饮之可排。所以饮茶礼俗永远盛行而不衰,茶人把饮茶当成是保持人的身心健康所必不可少的灵丹妙药,

饮茶是一种高雅的生活享受,是人们孜孜以求的一种精神境界。人们把饮茶视为健身的良药,提神的饮料,友谊的纽带,文明的象征。鲁迅先生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中国茶道》的编著林治先生说:“茶是一种独一无二的真正的文明饮料,是礼貌和精神纯洁的化身。”作家林语堂先生说:“人们或者在家里喝茶,或者去茶馆饮茶;有自斟自饮的,也有与人共饮的:开会的时候喝茶,解决纠纷的时候也喝茶;早餐之前喝,午夜也喝。只要有一只茶壶在手,中国人到哪儿都是快乐的。”茶人都认为:“品茶者,独品得神”。当一个人在静心品茶时,袅袅悠悠的茶烟,淡然无极的茶味。妙不可言的茶香,怡神舒心的茶境,以及茶人自己清静虚空的心境,都可以使得茶人的身心达到高度的轻松,放下外界社会的压力和干扰,忘却自己强加在心头的荣辱、得失和悲喜,进入一种忘我的奇妙的意境。方毅同志曾写过一副对联:“美酒干杯难成知己;清茶一盏也能醉人。”此联道出了茶人独饮的其乐无穷。中国茶道不仅讲究“独品得胜”,而且注重两人“对品得趣”,众人“聚品得慧”。茶是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交友联谊的最好媒介,也是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气和事业通畅的桥梁,更是保持人的身心健康所必不可少的灵丹妙药。历来茶人也都以“和”作为一种襟怀、一种气度,一种境界,在品茗中去细细领悟“和为贵”的真谛。就家族而言,“家和万事兴”;就国家而言,“国和万事成”。

今人饮茶如此讲究,古人用水泡茶,也很讲究。《红楼梦》中的妙玉,泡茶是用梅花上收来的雪融化的水:著名大作家苏东坡泡茶,用的是古代未受环境污染的流淌不息、清澈碧透的江水:唐朝“茶圣”陆羽泡茶,认为是用山上的水为最佳,著名诗人白居易泡茶,是用地下涌流出来的泉水。好水泡茶,清茶比酒香,品味更香醇。

中国茶对世界茶文化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公元九世纪,茶和茶具相继传人了,日本和朝鲜。中国宋代禅师圆悟题写的“茶禅一味”四字,其真迹被日本弟子带去了东瀛,至今被日本奈良大德寺珍藏,是镇寺之宝。明代郑和七下西洋,更是加强了明朝同各国的往来,中国茶文化的对外传播达到了顶峰,并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一支力量。如在清朝光绪年间,湖南屋脊壶瓶山的“宜红茶”,就漂洋过海,远销英、美、法、意、俄等国。鼎盛时期,这里的“宜红茶”年销量就达300多吨,这是多么惊人的数字。茶在海内外的广泛传播,使茶文化谱写了更新的篇章。

现在,中国茶叶形成了遍布五大洲的国际茶叶市场网络。特别是湖南“花卷茶系列开发”新产品,在日、韩等东南亚海外市场,更是热门畅销,供不应求,极大地促进了黑茶产区茶叶的持续增收。

由于茶的药用和文化价值,因而台湾国民党主席连战大陆行时,在北京老舍茶馆品茶和看戏结束后,还为老舍茶馆题词:“振兴茶文化,祥和两岸情。”在这里。茶文化成了沟通海峡两岸友谊的桥梁,成了促进祖国统一的纽带。

我们要感谢茶祖神农氏,是他,为我们后人大力发展茶叶生产奠定了基础;是他,为后人科学饮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方法。神农氏的恩惠,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他的丰功伟绩,我们应该永远纪念。

作者:蒲宏伟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移动通信基站建设论文下一篇:集体主义市场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