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东南地区蚕桑业的发展对策研究——以重庆市黔江区为例

2022-12-04

1 渝东南地区蚕桑业现状

以黔江为例, 黔江区作为渝东南地区蚕桑业典型, 截止到2012年, 全区养蚕10.1万张, 产茧7.1万担, 同比增长18.7%;养蚕户1.7万多户, 蚕农售茧收入1.139亿元, 养蚕户均售茧收入6500元, 分别比去年增长42.3%、37%。通过“桑菜”“桑药”“桑菌”等综合开发模式, 提高蚕桑综合效益, 实现蚕桑总收入1.8亿元, 户平收入1万元。截止到2013年底, 丝绸加工业实现生产白厂丝674吨、床上用品蚕丝被6000床, 实现产值1.9亿元, 实现销售收入1.78亿元、实现利税2060万元, 出口创汇300万元。

自2001年以来, 黔江区不断加大对蚕桑产业的扶持力度, 加大投入, 精心培植。通过在2005年7月, 区政府引进浙江宏锋经纬编有限公司入驻, 联合开发黔江茧丝绸产业, 收购重组了区蚕业有限责任公司, 实行产供销、种养加一条龙的生产模式, 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区政府创新探索形成了区蚕业总站 (蚕业公司) 、镇乡蚕桑站 (茧站) 、村级技术员 (共育员) 的三级技术服务网络, 通过建立“公司+农户”的一体化经营模式, 由区蚕业公司与农户签定栽桑养蚕技术服务及蚕茧收购合同, 实现了风险共担, 利益均沾, 保障了产业健康发展。而且将蚕桑业发展落实了“四专”责任制, 并在近几年落实专项资金已达600多万元。

2 渝东南地区蚕桑业存在问题

2.1 政府扶持深度不够, 养蚕技术亟待提升

政府扶持力度很大, 各项政策到位, 但是深度不够。第一表现在政府虽建立了蚕桑服务站, 但服务站人员专业知识不过关。第二, 养蚕户均为农民, 文化水平不高, 且政府对其培训并不到位, 只是盲目种蚕、养蚕。第三, 蚕桑基地桑树的栽植形式单一, 多为“四边桑”, 桑树株数少, 管理差, 养蚕规模小, 增加了生产成本。第四, 政府对蚕桑养殖基地土地测试科学性不足, 导致养蚕户在栽种蚕桑树以及养育蚕茧的过程中出现许多问题。第五, 渝东南片区蚕桑技术人才缺乏。政府在各蚕桑重点乡镇设立的“专人”养蚕专业技术知识水平并不过硬。第六, 政府对于养蚕户的培训并不到位, 未实现全方位化。养蚕户只是在养蚕初期参加政府组织的极少数的统一培训 (很多地区只进行唯一的一次培训) 且培训力度不够。第七, 蚕桑实用技术进展缓慢。蚕业科研、教育与生产脱节, 实用性强的蚕、桑新品种、新技术研发滞后, 蚕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 蚕桑生产机械化水平低, 生产效率低。第八, 技术员工作深入不够。技术员的工作如消毒、防病等工作开展并没有达到充分主动及有效的效果。技术员开展工作的时间均是在养蚕户有技术需要时到达养蚕基地进行简单指导, 指导面窄、深入不够的现象严重。

2.2 蚕桑业附加值较低, 农户养蚕积极性不够

以黔江区为例, 区政府虽创新探索了“桑园套作、桑下种植、桑枝育菇”等“桑+X”综合利用模式, 但只针对于大型养蚕基地, 由于散户太多, 生产经营依然是传统的小规模家庭经营, 基础条件和技术装备较原始落后, 劳动强度大, 劳动效率低。蚕种生产与经营存在着产能过剩、区域分割、科研与生产脱节、经营规模小、民营化程度低、体制机制落后等一系列问题, 导致养蚕户在养蚕方面的纯收入较低。

据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相关数据表明, 黔江区2013年桑蚕茧平均单产35.3公斤;春茧收购级茧均价29.50元/公斤, 较去年同期每公斤增加3.5元, 加上黔江区出台的价外补助, 每公斤级茧均价达到35.5元, 养蚕户春茧收入达3755.18万元, 较去年同期增长30%。但在多数地区养蚕户每一亩的收益仅为750元左右。由于蚕桑业处于全人工化操作带来过高的物化成本及人工费, 养蚕利润几乎所剩无几。其次, 片区蚕桑业附加值较低, 养蚕户依靠蚕桑收入无法全力保证家庭经济开支。这一系列问题均导致了养蚕户积极性不够, 加之养蚕户没有形成市场经济意识与本身对于蚕桑业认识不够, 总体上对于该行业的投入积极性、主动性不够。

2.3 桑园劳动力缺乏, 桑蚕管理不到位

蚕桑树的栽培以及蚕茧的养育过程都需要充足的劳动力资源, 但是近年各个乡镇大量年轻劳动力纷纷南下打工, 滞留大量老弱妇女劳动力。片区出现了大量桑树资源被闲置以及在养蚕重点时期——结茧时期出现劳动力严重缺乏现象。据悉, 黔江地区86%的养蚕农民年龄在40岁以上。

渝东南地区本身经济发展速度相对不够, 农民经济收入渠道单一, 水平不高。该区大量的劳动力外出务工使片区劳动力缺乏, 直接导致无法全方位管理桑蚕, 直接地增加了养蚕户的管理成本, 缩减了养蚕利润。

2.4 蚕桑产业结构单一, 产业链较短

渝东南地区的蚕桑业结构大多是单一的传统模式, 导致产业链短, 养蚕户收入空间狭小;蚕类产品大多被单一或少数企业收购, 竞争性不强, 市场经济不完整, 利润空间低且地区产业链条短暂。

自2010年开始, 黔江区区政府已创新探索出“桑+X”综合利用模式;依托重庆科瑞南海制药公司, 在桑树下大力发展虎杖、青蒿等中药材种植。但如出一辙, 同类产品差别经营状态大致相同, 利润空间仍然不大。

3 渝东南地区蚕桑业发展对策

3.1 政府层面对策选择

3.1.1 为蚕桑业企业和养殖户搭建对接的平台

建议政府加大引进龙头企业的力度, 与企业切实落实生产模式, 使企业与养蚕户对接, 即丝绸厂与养蚕户对接, 进而可以实施技术上的指导, 并且在蚕茧利润上由政府出面做好调控与分配, 真正意义上做到利益均沾。政府引导, 养蚕户执行, 实现地区蚕桑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3.1.2 为养蚕户提供切实可行的培训

建议政府对养蚕户全方位、定期普及养蚕知识, 定期收集养蚕户对于养蚕知识的问题并及时反馈, 由镇乡蚕桑站定期组织人员视察养蚕户对于桑蚕树的栽培, 指导养蚕户对蚕桑树及时施肥, 营养搭配, 提高肥效。在蚕桑树害虫防治、蚕病爆发等方面实现有效控制, 提高桑树叶的质量;由镇乡蚕桑站和村级技术员对养蚕大棚定期全方位消毒、防病, 同时向养蚕户培训相关消毒防病技术, 从根本上杀灭病原物, 切断病原的传播途径, 真正意义上落实到每一个点。

3.1.3 为蚕桑业提供政策支撑

首先, 政府建立健全服务体系。在生产数量多、质量高的蚕茧基础上, 兼顾生产优质桑葚。发展果桑产业, 延伸产业链, 提高蚕桑业的附加值。

选择引进果桑产业, 首先是在地区选择宜栽品种。政府提供技术支持与投入, 选择适宜的品种。例如, 可以选择“无核大十”“嘉陵30号”“台湾果桑72C002”等在四川省丘陵地区获得良好效果的果桑品种。在保证蚕桑叶质量的同时, 将渝东南地区正在使用的“8字号”“洞庭X碧波”品种适量结合。

其次, 政府出台回乡就业鼓励政策, 吸引大量的劳动力, 全面改善桑蚕业劳动力缺乏的现状。由政府引导养蚕户对桑蚕进行管理, 做到彻底到位、规范与科学, 进而保证高质高量的产出与收入。

最后, 对于蚕桑重点乡镇, 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实现基础设施的改善, 保证养蚕大棚的专业化、技术化与长期化。全面改善蚕桑基地的基础交通设施, 真正意义上做到有效, 使养蚕基地逐步摆脱人工化操作, 提升养蚕纯利润。政府逐步退出, 由企业按照市场规律运作, 尊重市场经济, 完善市场机制, 引导养蚕户形成市场经济意识。争取逐步使整个蚕桑业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3.2 企业层面对策选择

3.2.1 延伸产业链, 提升利润空间

在现有的依托前提下, 建议相关企业如浙江宏锋经纬编有限公司等应将自身的有利资源与养蚕户充分有效结合, 改变存在的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短以及产业附加值低等问题, 从而延伸产业链, 提升利润空间。

在渝东南地区试行“2m×1.33m”的单行栽植形式, 推行果桑快速养型技术, 实现嫁接当年或次年定干, 进而第2年实现投产, 第三年实现生产的目标。实现果桑园的规模化、专业化, 可以利用不同季节开展“桑+菜”种植。据了解, 渝东南地区气候与土地都很适合种植马铃薯, 因此“桑+菜”模式可大规模应用。在企业与养蚕户的有效配合下, 全面提升桑蚕业产业的附加值, 提升利润空间。

3.2.2 积极开发新产品, 组织建设新项目

由企业提供科研技术支持, 针对地区现有蚕类产品进行新产品的研究开发, 例如开发蚕丝被、桑葚酒等新产品。企业倡议, 与政府共同组织建设新项目, 从多种角度、从根本上提升地区桑蚕产业的利润空间, 增加养蚕户的收入, 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水平。

3.2.3 企业大担当, 承担社会责任

首先, 企业应该承担并履行好经济责任, 为最大程度上提升地区农民的生活质量水平, 尽可能扩大销售, 降低成本, 正确决策, 全力保证养蚕户的合法权益。

其次, 企业在蚕桑产业的生产活动中要承担对环境的责任, 倡导并监督养蚕户保护环境。例如, 对于蚕沙做到无害化处理等。

最后, 企业应充分发挥资本优势, 为地区养蚕户提供经济与技术资助, 保障养蚕户在蚕茧的生产过程中的利益最大化;支援地区蚕桑产业建设等项目, 例如养蚕大棚的改善等。

3.3 养蚕户层面对策选择

3.3.1 全力配合政府, 全面配合企业

养蚕户作为蚕桑产业中的执行者, 在政府组织相关技术培训、出台相关政策以及在政府对于地区桑蚕产业生产进行指导时, 应该全力配合政府相关工作的开展。例如, 端正态度, 认真学习养蚕技术以及全方位了解养蚕知识等。

养蚕户在对企业的配合上一定要做到全面。企业作为养蚕户的直接利益联系者, 养蚕户应多了解企业对于蚕类产品质量、数量等的要求, 保证完全配合。

3.3.2 发挥主观能动性, 建立养蚕合作社

养蚕户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自主建立养蚕合作社, 满足全体养蚕户共同的利益需求。通过建立养蚕合作社, 健全相关制度,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坚持政府引导;鼓励养蚕户出资建设地区蚕桑产业项目, 积极对养蚕户开展“手拉手”帮助工程, 在整体上提高地区养蚕户及农民的收入水平;引进竞争机制, 充分调动全体养蚕户的生产积极性, 使地区蚕桑产业做大做强。

摘要:蚕桑业作为拉动渝东南农村地区经济重要的抓手之一, 对渝东南农村地区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渝东南地区蚕桑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入手, 结合渝东南地区蚕桑业特点和典型地区的区位优势给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渝东南,蚕桑业,发展对策

参考文献

[1] 百度文库.蚕桑产业简报[EB/OL].

[2] 百科名片.渝东南[EB/OL].

[3] 中国行业研究网.重庆黔江区蚕桑产业发展情况分析[EB/OL].

[4] 方旭东, 张建华, 许冠钧.论蚕桑产业发展趋势及对策[J].科技和产业, 2011, 5 (11) :4-9.

[5] 万方数据库.四川果桑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EB/OL].

[6] 重庆市政府网.黔江区大力发展桑下中药材种植[EB/OL].

[7]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重庆市黔江区蚕茧收购价创新高[EB/OL].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火力发电厂脱硫废水处理方式的改进与探讨下一篇:环境评价中公众参与的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