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翻译心得体会论文

2022-05-16

本论文主题涵盖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英语翻译心得体会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1英语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目标中学生观察积极主动,但精确性不高,意义识记开始占优势,对具体材料识记的指标仍高于对抽象材料识记的指标。抽象思维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第一篇:英语翻译心得体会论文

浅谈提高技校生英语兴趣的心得体会

摘 要 本文针对中职学生成绩差,厌学情绪重,探讨了一套学习方法,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真正学好该门学科,为社会培养有用之才。

关键词 厌学 亲和力 互动 主体 多媒体

Talking about the Experience to Improve Technical

School Students' Interest in English

LIU Yajing

(Huludao Senior Technician School, Huludao, Liaoning 125001)

Key words weary; affinity; interactive; body; multimedia

大家都知道,技校学生的英语水平一般来说基础较差,底子薄弱,大部分学生想学,但又对英语存在恐惧心理,压力大,更是无从下手。大约60%的学生基础成绩差;30%的学生虽然有些基础,但对英语的学习没有多少兴趣,结果实际英语的成绩也不好;10%的学生虽然基础较好,但是受整体英语学习环境的影响,提高英语的读写能力也比较缓慢。我们学校的生源大部分是没有升入普通高中的初中毕业生,而且入学门槛很低,英语基础较差也就不奇怪了。 而且很多学生认为,技校就是学技术、当工人的学校,是否学习英语对于他们来说不重要,主观上已经对英语有了抗拒心理。从我授课的班级来看,很多学生在入校时对英语没有一个系统的概念,一些简单的初中英语的基础知识如音标、名词性物主代词和形容词性物主代词都区分不开。在课堂测试中竟然发现班里有学生不能完整地写出26个字母,更不用说单词的拼写以及句子的表达了,英语成绩为个位数的同学也有很多。初中英语知识的基础薄弱造成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厌学情绪也比较严重,上课经常出现睡觉、玩手机、打闹的现象,在课堂教学上和学生沟通困难,导致正常教学无法顺利进行。

技校学生之所以有这种厌学情绪,大致有以下原因,一是基础差,小学、初中的知识几乎为零;二是缺乏动力,认为与以后的工作脱节,没有必要学英语。三是缺乏兴趣,觉得学英语没意思。这些原因导致学生在学习中有厌烦、应付等情绪,进而产生与教师对立的情绪。综合以上因素后发现,要想提高技校生的英语水平,最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爱因斯坦曾经说过:Interest is the best teacher(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也就有了学习动力。那么,在技校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通过十几年的教学研究,我制定了一套有效的学习方法,付诸实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现在与大家做一分享:

首先,要有亲和力。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良好课堂气氛形成的基础,在讲授课程中,学生对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教学方法,世界观和价值观,甚至对某一问题的观点,都会不自觉地进行评价,做出“信任”还是“不信任”的判断,“亲近”还是“不亲近”的情感反应;甚至把对教师的好恶迁移到老师所讲授的课程上来。如果对老师没有好感,也可能会不爱学他教的课。如果老师只对名列前茅的学生感兴趣、对他们表现出厚爱,而冷落了成绩差的学生,就会造成那些成绩稍好的学生骄傲自满,而成绩差的学生灰心丧气,慢慢就会产生抵触情绪,对英语学习失去热情。一旦学生与老师产生了对立情绪,老师的教学就显得苍白无力了。在教学过程中,力求做到热爱每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爱护每个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不以他们的成绩好坏、性别、出身等的不同而产生亲疏。上课时,做到环视班上每名学生,不会让学生感到亲疏远近,也不会用异样眼光看后进生,而使他们感到不自在而产生紧张情绪。我力求做到了解班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志向要求, 并记住他们的姓名,这样每个学生都会感到对他们的爱护、关心和尊重,激发他们内心积极向上的情感,在课堂上变得生气勃勃,产生积极的学习动力,在和谐温暖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培养英语交际能力。

其次,从学生实际出发,采取适合技校学生的教学方法。刚开学上第一堂课时,我基本上采取全英教学,在讲台上讲得津津有味,同学们却表情茫然。下课以后找一些学生了解情况,才发现多数孩子因为英语不好,才到技校学习的。他们跟不上教学节奏,处于被动的接受位置,学生的积极性被抑制了。知道了学生的情况和我的问题所在,就调整了自己的教学方式,由自己一人讲,变成师生共同探讨,由原来的快说到慢说,让学生们慢慢去消化和理解所学知识。把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由阅读和理解句子,争取在组内消化,如果消化不了的记在本子上问我,这样我备课就有了依据。知道学生的问题所在,也知道其兴趣所在,在讲解中有了重点难点和知识点的突破,当学生听到自己的知识被讲解时,心中会备感喜悦,增加了他们的学习兴趣。然后又根据学生的特点,对教材的讲解与分析更加侧重英语交际性。英语口语交际的重要特点就是借助一定的语言情境进行互相交流。这种互动交际,一方面,体现了英语交际性的本质特点,在学生学习语言体验的基础上,提高他们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严密的语言表达思维,促进了他们知识和技能的内化生成。我认为,从学生的学习个体差异和发展需要出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交流,积极主动地表达。 我们在构建互动交流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明确互动交流的主体,即在英语教学中鼓励学生们积极地参与到交流过程中,让他们成为交流的主体;(2)老师在深入和学生们的互动中,帮助他们纠正在表达交流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给予正确的指导;(3)鼓励学生们和老师大胆地表达交流,让学生能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感受语言的使用,以此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创造一个语境,使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体验英语的文化氛围也是提高成绩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收集一些有关英语国家的物品和图片,了解他们的历史人物、艺术、雕刻 、建筑风格和风土人情。利用电影和电视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等各方面情况:各阶层人们的吃穿住行,与朋友交往的礼仪,以及在何时进行哪些娱乐活动,哪些节日对他们最重要,这些节日的来历,如何庆祝这些节日,还有他们谈话时常用的表情、习惯的手势等。在西方国家里,见面通常喜欢用拥抱甚至接吻的方式,而在大多数的东方国家里,人们通常是用握手的方式打招呼。这样富有情趣的对比观察,使学生体验和感受到英语国家的文化。除此以外,组织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晚会等娱乐性的活动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等方式,并注重语言的实用性。传统的用粉笔和黑板进行填鸭式的教学,既枯燥无味,收效又不大。针对这种状况及其现在的发展形势,我采用了多媒体的教学方式。把声音,图像及动画结合到学习中去,并把相关的习题在大屏幕上进行讲解,这样的直观醒目既增加了学习兴趣,又提高了英语的成绩。由于现行的教育制度,初高中英语学习多是为了考试,而职教的目的是培养技术型人才,所以在教学中侧重情景交际的能力。多练习口语,多练习听力,多读文章,多看比较经典的英语原版片子,比如 Sound of Music,里面有学生们熟悉的歌曲,又有趣味性较强的英语故事,在开心地看完片子同时,又学习了很多单词。除了多媒体,还鼓励学生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发掘英语的使用。比如雅戈尔西服就是younger的音译,即穿上以后让你更加年轻帅气;用的舒肤佳香皂就是safeguard的音译,即它是我们生活中的安全卫士;洗涤用品公司纳爱斯就是nice的音译,即是好的意思。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们感受到英语就在我们身边,在实际生活中是多么地实用,从而激发英语学习的兴趣,更加明确学习的目的。

作者:刘亚静

第二篇:英语教学心得

1 英语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中学生观察积极主动,但精确性不高,意义识记开始占优势,对具体材料识记的指标仍高于对抽象材料识记的指标。抽象思维开始占据主导地位。由于初步掌握了比较系统的科学知识,能够理解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中的一些比较复杂的关系和联系,他们开始用批判的观点看待周围事物,但还不成熟,容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根据这些特点,英语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应为:

1.1 增强公民意识与社会责任感。中学英语教学的内容涉及到中外的社会、科学、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在英语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学生通过实践、调查,更深刻地了解和体会科学对于自然、社会和人类进步的意义与价值,学会关注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从而增强其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1.2 养成科学态度和道德。在中学英语教学的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具有认真、踏实、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的观点与成果。基本确定“崇尚真理,尊重科学”的意识,基本形成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1.3 获得亲身参与探究活动的体验。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亲身实践,获得初步体验,激发起他们探究的兴趣和欲望,并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生活中质疑、探究、动手、求知的积极态度。初中英语教学的语言交际性的特点更强调的是学生这方面的培养。

1.4 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善于观察、发现问题的能力,提出解决问题思路的能力,收集资料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1.5 培养搜集、分析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开放性是研究性学习的一个特征,在开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学会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利用信息,促进学生思考和创造。

1.6 学会合作与分享。合作的意识与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有的基本素质。美国教育学者沃迈特认为,“合作学习是近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将努力创设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环境,让学生学会交流信息,分享大家的研究成果,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做人,这将为他们以后步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2 研究性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2.1 实施。对于中学英语教学来说,它与别的学科的最大不同就是它的交际性比较强,整个教学都围绕着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而展开的。根据其学科性质和学生的特点,中学英语教学中实施研究性教学适于采取以下组织形式:

2.1.1 小组合作学习。传统的英语教学只注重教给学生知识,给出学生问题的答案,结果是高分的英语成绩,却连一句简单的问候也用英语表达不出来,即“哑巴英语”。随着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培养学生熟练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已迫在眉睫。这样,英语教学就必须给学生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小班级的教学规模是英语教学最理想的模式。但是以班级授课制为基本形式的中国学校的班级人数远远超出标准人数的要求,因此,把班级分成小组就尤为重要。 (1)操作过程分组:依据学生的学业水平、个性特征、性别等按需要分成若干小组。布置任务:对各个小组布置相同的任务或不同的任务。如:词汇为共同的任务,课文理解布置给不同的小组等。交流与合作:学习小组经过独立学习和小组学习后,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进入角色,把小组的学习成果展示给全班。在这个学习成果的交流过程中,学生占有很大的主动权,占有大部分的课堂时间,从而锻炼了他们用英语听和说。这时教师的作用则是指导、帮助和评价。 (2)教学示例:AnAmericanBoy。知识目标:掌握重点语法项目;理解课文内容;能力目标:运用基本词汇、句型,理解课文大意,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德育目标:让学生体会生命价值,领悟人生的意义。 实施过程:1.课前准备:分好适当的小组并给小组布置相同的任务如词汇,布置不同的任务,如分别布置让学生查有关美国家庭经济情况的任务、把课文分成几段交给不同的小组让他们学习、把握其内容,并用英语表达出来。2.课堂活动:a.通过设置不同的英语会话情境,让学生掌握重点语法项目。b.以小组为单位进入小教师角色,通过小组和全班的交流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同时教师则要注意指导、帮助、点评。c.在学生完全理解课文以后,让学生把课文改编成对话,在小组合作中完成任务。

2.1.2 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运用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的形式,教师要根据课文的总体目標并结合教学内容,全班围绕一个共同的研究课题,在一定的时间内,让学生独自完成收集资料和信息的任务,届时与全班集体讨论,获得结论。下面以“中英饮食文化对比”为例说明。教学示例:中英饮食文化对比。知识目标:有关饮食方面的词汇和句型。能力目标:扩展学生的词汇,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语言知识,培养学生利用各种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德育目标:让学生了解中英两国饮食习惯的异同,培养学生文化包容意识。 实施过程:(1)课前布置任务:让学生独自收集相关资料和图片,并准备用英语表达。(2)在课堂上分男女两大组或者全班分左右两大组,分别代表中、英两国,让学生进行集体讨论。(3)全班汇总两国各自不同的饮食和饮料,并编写中英饮食文化异同一览表。这样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收集资料、独立钻研,他们的合作意识、探究精神加强了,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

2.2 师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角色。 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指出:要全面推进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传统的英语教学偏重知识的掌握,偏重于陈述性、外显性知识的传授。在这种模式下的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式的、静坐式的,教师的教主要是停留在学生的“记忆”和“理解”的水平上,从知识目标上,只是注重了行为性目标。这样就很难适应社会需求的素质教育。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体现素质教育思想和要求的学习方式,特别注重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完全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知识传播者的主动地位,由知识的垄断者、传播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建议者、资源开发者和指导者。同时,相应地学生不再作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去聆听教师一再重复的事实和理论,这就要求学生改变固有的接受型的认知模式和思维方式,由接受知识的容器转变为积极、主动的知识的探究者、发现者。师生关系转变为对话、合作,转变为在教师的指导下彼此讨论与学习。传统教育中“师道尊严”、“唯师是从”的师生观已成为历史,相互尊重、信任、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观逐步建立。结束语“教育既有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也有抑制创造精神的力量”,而作为教育的主要场所──学校来说,教师又是教育中具体工作的实施者,他们的工作是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关键。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下学生的学习方式或活动,它没有人们所熟悉的套路规范,没有现成的模式,也没有教参可供教师借鉴、参考,这对教师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探索,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它要求教师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从重视教师主动的“教”转变为重视学生主动的“学”;教学评价上,从传统的重视对学生的单向的、单方面的学科知识的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转向重视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的评价。同时教师还要具有一定的科研和指导能力,与时俱进,关注前沿科学知识和社会热点问题,以及具有良好的管理能力和沟通能力。另外,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校长也要确保研究性学习权力的下放。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或活动,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很好地运用对广大实践工作者来说基本上还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还需要不断的探索、实践。虽然这方面已经取得一些成功,但在目前的教育体制、教师本身水平局限下,也会在实施中受到一些局限。但是作为适应社会发展的新的教育理念,它经过长期探索,最终会取得预期的成功。

作者:苏晓云

第三篇:英语阅读能力的教学体会等

英语阅读能力的教学体会

一、阅读理解题目是每年中考必考题型之一,且分值比较重,每年阅读文段的数量和难度在加大

它主要考查理解文字信息的速度、准确度和深度。主要有以下题型:短文主旨题,文中细节、深层含义。猜测词义题。考题应要求具备五个方面的能力:(1)既能掌握主旨和大意,也能把握事实和细节;(2)既能理解具体事实,也能理解抽象概念;(3)既能理解字面意义,也能理解深层含义;(4)既能理解某句、某段意思,也能理解全篇的逻辑关系;(5)既能根据文段所含的信息去理解,也能根据常识去理解。

我二十五年带多届英语毕业教学班,阅读教学除了有针对性围绕以上阅读考查点,还将其详细作出以下归纳:(1)事实识别题;(2)计算题;(3)视图题;(4)逻辑推理题;(5)排序题。

二、克服“主观武断”的倾向和“以偏概全”的倾向

学生常常把自己的观点和其他常识强加给作者,造成错误判断,自以为对文章内容准确把握,同时又只抓住了主题的一个侧面,而变为这就是主题内容。要克服这两种倾向,必须严格要求学生咬准首尾两段和每段首尾两句中心句,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全面了解作者的意图。

三、必须掌握“三种巧”

1、搜寻技巧。即搜寻信息,力求“有的放矢”。学会简化句子法——只抓主谓。略过其他。

2、猜测词义。利用线索,利用各种关系,寻找解释,寻找同义词。利用并列句中转折关系,选择关系,因果关系,注意复合句中表示时间、地点、原因、目的、结果、条件、比较、让步的状语,猜测词义。

3、推断意图。在测试中,针对作者的意图,态度而设的问题。通常是不能直接在文章中找到答案的。这类问题包括找出文章的题目(title),找出主旨含义(main idea),找出结论(Con-clusion),找出目的(Purpose),找出暗指(imply),找出推测(infer)等。阅读理解中,灵活运用这三种阅读技巧,可提高阅读速度和准确率。

实践证明,我带几十年初三毕业班英语,采取以上方法教学生,学生阅读能力明显优于兄弟学校。难关攻破,英语总分自然高,而我所教毕业班级曾连续三年英语中考。名列永兴县第一。(许江进)

漫议中学化学实验的设计能力

张天华

一、理解与掌握基础化学实验知识

1、深刘理解化学基本理论的实验基础。化学学科中,任何理论(或假设)的提出、发展和完善,都有一定的实验事实作根据。许多类似的实例道出了以下规律:实验事实→理论的建立(或假设的提出)→再实验→理论的发展和完善。这是人类在自然科学中发现真理、认识真理的过程。要让学生明白化学家就是这样去认识化学世界的。

2、熟练掌握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实验事实以及单质、化合物的制备原理和方法。化学实验是证实某物质是否具有某种性质的唯一手段。中学阶段的大部分化学实验都是定性实验。这些实验虽然简单,但确实可以培养学生透过实验现象(或实验数据)看清反应实质。进而推断物质的微观组成、结构与实验结果的相互关系。物质的制备原理是以物质的性质为基础的,某一物质的制备方法不止一种。但教材上采用的方法则是实验室中最常见的最好方法。熟悉了这些实验,在设计实验时就能够灵活选择实验原理。

3、查阅、运用有关图表、数据和其他资料。

4、掌握中学化学常规实验手段,熟悉常见仪器的规格、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规实验手段是化学实验的基础。综合实验是常规实验的综合运用,即使那些高、精、尖的实验也离不开常规实验,因而教材中所有实验(包括教师的演示实验)都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在课内或课外一丝不苟地完成。通过动手。一方面达到对常规实验操作(加热、蒸发、过滤、分液、称量、滴定、仪器的组装等)的熟练掌握。同时熟悉常见仪器的应用范围和使用注意事项。

二、设计实验必须有化学实验总体观

任何一个化学实验都包含以下内容:(1)实验目的;(2)实验原理;(3)实验设计;(4)实验药品、仪器、装置;(5)实验操作及操作规程;(6)实验结果的处理。这六个方面的内容可称为化学实验的六要素。实验目的是核心;实验原理是达到实验目的的理论根据;实验程序是能否完成实验的关键。它的设计以实验原理为基础;药品、仪器、装置是物质保证。这些物质条件的选择是由实验原理和实验程序决定的,同时对实验程序也起着制约作用;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是实验得以顺利、安全进行的保证,它的制定要由实验程序和实验用品来决定;实验结果的处理是对实验是否达到预期目的所进行的检验,在解释实验现象、处理所测得的数据、分析实验误差等项工作中必须对各要素进行综合分析。

三、思维能力是化学实验设计的核心

学生的一切学习活动都离不开思维。化学实验的设计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探索、创造的过程。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层次较高。而中学生的思维活动还处于从经验型向抽象型过渡的阶段,这就要求教师设法加速这一转化。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尽快趋于成熟,尽早地具备辩证思维的能力,同时培养出较好的思维品质。

四、创造性是实验设计的灵魂

学生在设计时。首先是通过模仿、移植现有的实验方案。然后通过独立思考、探索逐渐在设计中体现自己的个性,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时,引导学生阅读、查找一些实验小窍门、实验药品及仪器的代用品、实验装置的改进等有关资料。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同时也应经常提出一些能激发学生创造欲望和创造兴趣的问题。尽量给学生一些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在手脑并用的活动中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中国工艺美术简史论文下一篇:大学本科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