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

2022-11-22

第一篇: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上语文《语文园地七》优质课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七

【教材分析】

本园地有五项训练内容,“识字加油站”是从识字中,了解家人的称呼。“我的发现”知道“日”字旁的字是和时间有关的,“女”字旁的字都和女性有关。“字词句运用”一是归类复习汉字基本笔画名称。二是练习看图写句子。“日积月累”要求学生记住这些8个字的成语,并初步了解它们的意思。“和大人一起读”了解猴子捞月亮的故事。

【学前准备】

1.教学课件、生字卡片、田字格贴片。(教师)

2.生字卡片。(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环节】

第一课时(识字加油站、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学习目标】

1.知道如何介绍家人。

2.不同的偏旁所表示的不同意思。

3.复习汉字基本笔画,练习看图写话。

【学习重点】

1.知道如何介绍家人。

2.怎样说一句通顺、完整的话。

【学前准备】

1.生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师)

2.生字卡。(学生)

识字加油站

一、谈话导入。

1.孩子们,你们称呼我为什么呀?(生:老师)在家里,那些长辈们或者年龄比我们稍大的人又怎样称呼呢?

2.课件展示一家人的图片。

二、新授、识词。

1.指课件,让生分别认识家里人。

2.生边说师边贴生词卡片。

长辈:爷爷

奶奶

伯伯

叔叔

爸爸

妈妈

同辈:哥哥

姐姐

弟弟

妹妹

3.学生分组试读这些词语,生找到带音节的字宝宝。

4.组内开展读字,读词比赛。

5.全班交流识字情况。

三、拓展。

1.有勇敢的小朋友吗,上台来介绍一下你家里有哪些人?

2.全班交流,师作总结。

我的发现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都是幸福的孩子,有这么多爱自己的家人。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游戏。

二、新授课:找偏旁相同的字。

1.师讲解击鼓传花游戏规则。

2.全班进行击鼓传花游戏。

3.指名上台将两个篮子里的花朵贴在黑板上。

4.看看两排花,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5.全班交流。

师总结:

第一排花含有“日”字旁,原来这些字宝宝都和时间有关,你能给它们口头组词吗?

6.开火车组词。

7.同法总结“女”字旁。

三、拓展,交流其它同偏旁的字。

日积月累

一、复习旧知。

1.同学们,我们在第四单元学习了两组表示珍惜时间的成语,谁记得呢?

2.指名说课件出示。

3.指名读,全班齐读,师相机讲解成语的教育意义。

二、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些成语,你们想知道吗?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日积月累”部分,并圈出不会读的字。

3.组内试读,不会读的字相互帮忙。

4.全班交流读。

三、读成语,并背诵。

1.课件出示4组成语。

2.生字卡片抽读不会认的字。

3.指名试读。

4.师范读,生跟读,指名教读。

5.师稍作讲解成语意思,生倾听。

6.试背,全班交流背。

四、总结,并布置作业。

1.收集带“木”旁的字,写下来。

2.把四组成语背给同桌听。

【教学反思】

本节课进行了三个内容的教授。每个内容的教学,同学们的参与度都很高,都想展示自己的实力,特别是“趣味识字”部分,孩子们都想向别人表现自己的幸福,这一点让我倍感欣慰,希望每个孩子每天都能快乐生活,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第二课时(字词句运用、和大人一起读)

【教学目标】

1.在田字格里能书写规范工整的汉字。

2.通过字词练句,训练学生说完整的话。

【学习重点】

1.认真练习汉字基本笔画,写规范字。

2.连词成句,训练学生说完整的话。

【学前准备】

1.词语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师)

2.田字格贴片。(学生)

【教学环节】

字词句运用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日积月累”成语,指名读,指名背,全班背。

2.引入新课。

二、比一比,写一写。

1.读生字卡“了、才、长、山、儿、四、我、心”。

2.师范写生字:了、才。

3.火眼金睛,观察课件上两个字的第二笔相同点和不同点。

4.指名说,师总结:

相同:起笔都在竖中线上。

不同:“了”第二笔是“弯钩”,“才”第二笔是竖钩。

5.师范写两个生字,生书空,并各练写一个。

6.展示优秀作品,并奖励一面红旗。

7.词法指导“长——山”中“”和

“”,“儿——四”中“”和“”的区别以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8.学生练字,师相机指导,并作及时有效评价。

三、总结提示。

小朋友们,很多汉字都有相似的笔画,我们在书字时要睁大小眼睛看清楚,多一笔少一笔,就会变成其它的字;书写不规范,汉字就变成丑八怪了,所以,今后写每一个汉字,都要认认真真,不能马马虎虎哦!

四、听故事,导入新课。

1.课件:一(1)班的孩子们去远足。第二天,他们来到了一个山坡上,瞧,美不美呀!

2.指名说:这是什么地方?天上有什么?山上有什么?山下有什么?(师强调观察顺序,要说完整的话)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师板书:小鸟、小朋友、小花、青草、小牛、小羊……

5.指导学生把看到的景物写在书上田字格里,师巡视,并作及时鼓励性评价。

6.小组内读词。

7.全班交流读词。

五、练说完整的话。

1.举例练习说话:小鸟在哪里:它在干什么?你能用一句话说说吗?

2.小组练习说一句完整的话,同学帮忙。

3.全班汇报交流,师相机指导并评价。(避免说同样的句子)

4.词法指导学生练说句子。

六、拓展深入。

1.能把刚才说的句子连起来说一小段话吗?

2.师范例说话,学生认真倾听。

3.组内练习,全班交流。

七、总结,布置作业。

小朋友们刚才一个比一个能干,老师为你们点个赞!(竖大拇指)。回家呀,把我们这节课说的句子说给家长听,再和家长一起读《猴子捞月亮》,比赛看,谁读得好,也让家长为你点赞!

【教学反思】

这节课,孩子们的书写比以前进步了不少,这可能是这几个月来练习的缘故,看图写词语,练习写写部分,虽然孩子兴致盎然,但孩子们由于观察习惯不好,总关注画面某一部分,不能照顾全面,因而,写出的词语不是很多。另外,由于孩子们的年龄特点,一个句子先说什么,再说什么,这还是较有难度的,老师要多些引导,反复练习,我想,孩子们写词说句子的能力一定会提高很快的。

第二篇:【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语文园地 八》优质课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八

课题

语文园地

课型

语文园地

授课

时间

1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会找自己喜欢的课外书,养成读课外书的习惯。

2.学会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介绍书。

3.积累古诗词。

教学

重点

1.学会把比喻的修辞方法用到句子中。

2.增加积累。

教学

难点

学会找自己喜欢的课外书,养成读课外书的习惯。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语文园地里面包含着丰富的知识。现在就让我们进入语文园地,去汲取里面丰富的营养吧。

板书:语文园地八

【设计意图:通过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交流平台。

我们都喜欢读课外书,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读到有趣的课外书呢?谁来介绍一下,你是怎样找到课外书的?

板书:找课外书

生总结,汇报

①找和课文有关的课外书,读了一个故事,找整本书来读。如学了《美丽的鹿角》,就可以找《伊索寓言》等。

②读了整本书,找同类书来读。如读了法布尔的《昆虫记》,还可以读布封的《动物素描》。

③别人推荐的书。比如,同桌向我推荐《安徒生童话》。

师总结:多读书,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对我们来说会受益匪浅。

板书:由一个故事到整本书

由一本书到一类书

读别人推荐的书

5.词句段运用。

(1)读一读,你还可以把书比喻成什么?照样子说一说。

①大声朗读书中的句子。

②思考,这几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③这种修辞方法的作用是什么?

板书:比喻修辞方法的作用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环节,能让学生在认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概括内容,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通过让学生朗读句子,理解句子的意思,从而体会比喻这种修辞方法的作用,加深对修辞方法的理解。】

生总结,汇报。

师:这三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第一句话把书比喻成“长生果”;第二句话把书比喻成“营养品”;第三句话把书比喻成“朋友”。这三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体现出书的重要性,引导我们去读书,爱读书。

示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是我的精神食粮。

书是我最好的伙伴。

(2)想一想:下面的句子主要讲了什么?把他们排成一段意思连贯的话,读一读,再抄写下来。

①读句子,弄清楚每句话的意思。

②根据意思排列这几句话的顺序,使之形成一段完整、连贯的话。

生读句子,排列句子

阅读是什么?是吸收。好像每天吃饭吸收营养一样,阅读就是吸收精神上的营养。写作是什么?是表达。把脑子里的东西拿出来,让人家知道,或者用嘴说,或者用笔写。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

师:我们认真读这段话可以发现,这段话介绍了阅读和写作的关系。一个是由外到内,一个是由内到外。它告诉我们,只有先吸取营养,脑子里的东西才会变得有价值。

6.书写提示。

书写指导:我们在写字的时候,用笔要刚劲有力,学习欧阳询在点的起、收及转折处一丝不苟,尽量把字写得平整端庄。

……

7.日积月累

学习《观书有感》两首诗。

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1)朗读这两首诗。

(2)简介作者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

(3)板书:说说诗句的意思。

其一: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清澈明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

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其二:昨天夜晚江边的春水大涨,那艘庞大的战船就像一根羽毛一样轻。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朗读,初步把握诗歌的意思,并在老师讲解的基础上把握内容,这样循序渐进,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思。】

以往花费许多力量也不能推动它,今天在水中间却能自在地移动。

(4)学生读读背背。

(5)当堂测试背诵。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分钟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明白了怎样找到自己喜欢的书来读,知道了比喻这种修辞方法的作用,还进行了写字指导,积累了古诗,可以说受益匪浅。

板书

内容

由一个故事到整本书

找课外书

由一本书到一类书

语文园地八

读别人推荐的书

比喻修辞方法的作用

说说诗句的意思

课堂作业新设计

背诵古诗《观书有感》其一、其二,并说说这两首诗的意思。

其一: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清澈明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其二:昨天夜晚江边的春水大涨,那艘庞大的战船就像一根羽毛一样轻。以往花费许多力量也不能推动它,今天在水中间却能自在地移动。

教学反思

1.在“交流平台”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我以交流内容为基础,引导同学们概括并拓展,让他们在自学的基础上达到对知识的梳理,从而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2.在“词句段运用”和“日积月累”这两个环节的教学中,我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把握句子的内容,加深对句子的理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美中不足的是,教学中,在书写提示这个环节中,我没有设置“书写”的环节,没有当堂检验学生书写的成果。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让自己的教学有较大幅度提高。

备课素材

古诗相关资料

《观书有感》这两首诗都是朱熹的脍炙人口的名篇。《其一》实写的是明丽清新的田园风光,实际上是借此现象告诉读者一个道理:一个人,哪怕已经学到了不少的知识,但如果不读书,原有的知识会慢慢枯竭、老化,思想会僵化。只有不断学习,知识学问、思想观念才会不断更新。这首诗既是学生学习古代文化的经典之作,又是一篇针对学生进行热爱学习

教育的好教材。

《其二》本诗借助形象喻理。它以泛舟为例,让读者去体会与学习有关的道理。往日舟大水浅,众人使劲推船,也是白费力气,而此时春水猛涨,巨舰却自由自在地漂行在水流中。诗中突出春水的重要,所蕴含的客观意义是强调艺术灵感的勃发,足以使得艺术创作流畅自如;也可以理解为创作艺术若基本功夫到家,则熟能生巧,驾驭自如。这首诗很可能是作者苦思某个问题,经过学习忽然有了心得后写下来的。

第三篇:【新统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语文园地 七》优质课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学会在阅读中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2.学会根据一个情景写出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3.感悟烘托、渲染在表达上的特点。

4.积累记背古诗《乡村四月》。

▶教学重难点

1.学会在阅读中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2.学会根据一个情景写出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3.感悟烘托、渲染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策略

1.交流平台

回顾本单元的课文,讨论交流作者是如何体现出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的。引导学生总结出“阅读中,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能使我们更好地感受景物独特的魅力”的结论。

2.词句段运用

(1)通过对例句的朗读和思考,感悟写出景物的动、静之美的方法。引导学生选择一个情景,照样子写一写。

(2)通过对例句的朗读和感悟,体会出三段话分别描写了怎样的情景,体会它们在表达上的特点。

3.日积月累

引导学生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并运用学古诗的方法自学古诗《乡村四月》。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在阅读中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2.学会根据一个情景写出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3.感悟烘托、渲染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回顾课文,讨论交流

1.谈话导入。

本单元的课文呈现了世界各地丰富多彩的美丽画卷,让我们感受到了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2.体会《威尼斯的小艇》中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1)快速浏览课文《威尼斯的小艇》,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作者是怎样体现出威尼斯的静态美和动态美的?(小组自由交流)

(2)全班交流汇报。(指名学生说)

课件出示

《威尼斯的小艇》一文,描写了小艇在水面上灵活穿梭的样子,体现了威尼斯的动态美;还描写了夜晚戏院散场后的静寂,表现了威尼斯的静态美。

3.体会《牧场之国》中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1)快速浏览课文《牧场之国》,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作者是怎样体现出荷兰牧场的静态美和动态美的?(小组自由交流)

(2)全班交流汇报。(指名学生说)

课件出示

《牧场之国》一文,描写了荷兰牧场风光的宁静和悠闲,也描写了人们给奶牛挤奶、满载牛奶的车船不停地开往城市的繁忙,把荷兰牧场的动、静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4.教师小结:阅读中,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能使我们更好地感受景物独特的魅力。

【设计意图】回顾本单元的课文,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作者是如何体现出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的,学习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的方法。

板块二

语言运用,训练表达

1.下面的句子分别写出了景物的动、静之美,选择一个情景照样子写一写。

课件出示

l

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l

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

(1)指名学生读,再全班齐读。

(2)这两段话是如何表现出景物的动态美和静态美的?(学生自由交流)

(3)教师小结:第一段话是《威尼斯的小艇》一文中的句子,通过描写半夜戏院散场后瞬间的喧哗来体现威尼斯的动态美。第二段话是《牧场之国》一文中的句子,通过描写晚上荷兰牧场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来体现荷兰牧场风光的静态美。

2.在这三种情景中,选择一个情景,照样子写一写。

课件出示

①放学后的校园

②群鸟飞过湖面

③火车进站

(1)这三种情景中,该怎样写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呢?(学生自由交流)

(2)教师小结:第一种情景“放学后的校园”,先描写出学生放学时喧闹的情景表现出校园的动态美,再描写出放学后校园的安静来表现校园的静态美。第二种情景“群鸟飞过湖面”,先描写出群鸟飞过湖面时,水面上的各种变化来表现出湖面的动态美,再描写出群鸟飞过湖面后,水面慢慢恢复平静来表现湖面的静态美。第三种情景“火车进站”,先描写出火车进站后,人们嘈杂的喧闹声来表现火车站的动态美,再描写出火车站的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来表现火车站的静态美。

(3)小组讨论交流:第一种情景“放学后的校园”的动、静之美怎样写?(学生自由讨论)

(4)全班交流汇报。(学生畅所欲言)

课件出示

随着清脆的下课铃声响起,整个校园仿佛也被这铃声所唤醒,校园变得喧闹起来,快乐与轻松充满了每个角落。噼里啪啦的收拾书本声,为了庆祝放学的欢呼声,同学之间的招呼声,又结束了一天的学业的如释重负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部放学交响乐。默默地,校园在夕阳红色的余晖中吐出最后一群归去的孩子们的喧哗,热闹了一天的校园终于宁静下来。寂静的校园被充满生命力的绿色包围着,那是一大片绿茵茵的草地。草儿的绿色和夕阳的红色渐渐变暗、变淡,向无言袭来的暮色过渡着,整个校园和着暮色也渐渐地入睡了。

3.请同学们按照描写第一种情景的方法,描写出其他两种情景。(学生独立在语文练习本上完成练习)

4.四人小组内交换读一读各自写的句子,互相提出修改建议。

5.根据同学的建议修改自己写的句子。

6.全班交流汇报。(写得好的同学上台朗读自己写的句子)

【设计意图】通过对例句的朗读和思考,感悟写出景物的动、静之美的方法。引导学生选择一个情景,照样子写一写。

板块三

语言运用,体会表达

1.读一读,说说下面的句子分别描写了怎样的情景,体会它们在表达上的特点。

课件出示

在金色的夕阳下,金色的田野,金色的沙漠,连尼罗河的河水也泛着金光,而那古老的金字塔啊,简直像是用纯金铸成的。

(1)指名学生读,再全班齐读。

(2)说一说这句话描写了怎样的情景?(指名学生说)

(3)教师小结:这是《金字塔夕照》中的一句话,描写了埃及金字塔在夕阳的照耀下金光闪闪、熠熠发光之美,作者穆青只描写了一种金色就表达出对埃及金字塔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2.这是季羡林写的《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中的一段话。

课件出示

站在白色大理石铺的地上,眼里看到的是纯白的大理石,脚下踩的是纯白的大理石。你被裹在一片纯白的光辉中,仿佛给这个白色的奇迹压住了,给这纯白的光辉网牢了。

(1)指名学生读,再全班齐读。

(2)说一说这段话描写了怎样的情景。(指名学生说)

(3)教师小结:这是《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中的一段话,描写了印度的泰姬陵纯白的奇迹之美,作者季羡林只描写了一种纯白色就表达出对印度泰姬陵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3.这是朱自清写的《绿》中的一段话。(课件出示《绿》中的一段话: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那醉人的绿呀!)

(1)指名学生读,再全班齐读。

(2)说一说这段话描写了怎样的情景?(指名学生说)

(3)教师小结:这是《绿》中的一段话,描写了温州梅雨潭的绿明暗适度、浓淡相宜,绿得恰到好处的特点。作者朱自清只描写了一种奇异的绿色,运用对比衬托法就表达出对温州梅雨潭的绿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4.这三段话共同的表达特点是什么?(指名学生说)

5.教师总结:这三段话都是通过烘托、渲染的方法来表达作者对景物的赞美和喜爱之情。在今后的习作中,我们也要试着运用烘托、渲染的表达方法来描写景物的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对例句的朗读和感悟,体会出三段话分别描写的情景,引导学生总结它们在表达上的特点。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积累记背古诗《乡村四月》。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图片欣赏,体验乡村美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去过乡村吧,你觉得乡村美吗?(美)今天,老师请你们看一组图片,看看你有什么感受?(课件出示不同的乡村美景图)

2.欣赏了这几组乡村画面,你有怎样的感受?(学生畅所欲言)

3.教师小结:蓝天白云、青山碧水、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金黄的油菜花,还有那小桥流水人家,真是令人陶醉!从古到今,多少文人写下了描写乡村美景的不朽诗文,这节课,让我们来学习一篇名为《乡村四月》的古诗。板书诗的题目,齐读诗的题目。(板书:乡村四月)

4.四月是什么季节?(农历四月是春末夏初的季节,正是农忙季节)

5.了解诗人。(课件出示作者简介)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乡村美景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引导学生知诗人、解诗题,为学习古诗打下坚实的基础。

板块二

初读古诗,感悟诗韵

1.学生自由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课件出示《乡村四月》这首诗)

2.听老师范读,同桌互相讨论交流:要读出怎样的节奏?(学生自由讨论)

3.全班交流汇报。(先指名学生读,再课件出示《乡村四月》及节奏划分)

指名学生读,学生评价,再指名学生读,齐读。

4.教师小结:诵读古诗,就要读出古诗的节奏和韵味。

5.回顾一下学习古诗的方法有哪些?(知诗人、解诗题、读诗文、明诗意、入诗境、悟诗情)

6.我们可以运用哪些方法来理解诗意?(查工具书、请教老师和同学、借助文中的插图帮助理解)

7.学生根据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学古诗,理解古诗的诗意。(学生独立学习)

8.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这首古诗的诗意。(学生自由讨论)

9.全班交流汇报。(指名学生说出古诗的意思)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多种形式来朗读古诗,读出古诗的节奏和韵味。让学生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并运用学古诗的方法自学古诗,理解古诗的诗意。

板块三

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1.整体把握,感知古诗。

(1)虽然反反复复读了这么多遍古诗,但好诗不厌百回读。请同学们把你看到的颜色,听到的声音,在诗中圈出来。(学生边读边圈画)

(2)谁来说一说你圈了哪些词?(绿、白、子规声)

(3)你看到的是乡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置身这样的环境中你有什么感受?(乡村的景色很美,村里的人很忙)(相机板书:景美人忙)

2.学习一、二句,感受“景美”。

(1)播放背景音乐,老师深情朗读:“闭上眼睛,我们仿佛走出了家门,看着自己美丽的乡村,这里有绿油油的山原,白茫茫的水田,清风细雨在抚摸你的脸颊,软绵绵的,凉丝丝的。侧耳听,天空中传来了熟悉的歌声‘布谷,布谷’……这是布谷鸟在歌唱,声音是那样清脆,是那样悦耳,在无垠的田野上久久回荡……我们屏住呼吸,继续听,我们听到了无数的声音从四面八方传来:草丛中,池塘边,小溪旁,树林里,田野里……慢慢睁开眼睛……”

(2)从这两句诗中,你能体会出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吗?(表达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和欣赏之情)

(3)教师小结:绿色山野,白色平地,如烟的细雨中,响起杜鹃鸟的歌声,这真是一幅有声有色、意境优美的乡村画卷。这哪里是乡村,这简直就是人间仙境啊!生活在这里的人家,此时他们又在干些什么呢?

(4)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这两句诗。

3.朗读三、四句,感受“人忙”。

(1)学生齐读三、四句古诗。

(2)“蚕桑”和“插田”是干什么?(“蚕桑”是采桑叶养蚕;“插田”是在田里插秧)

(3)教师引导:清晨农民要挑着箩筐去桑园采摘新鲜的桑叶,采叶回家后要把它们擦干净,一片一片放在蚕筐上,每天至少喂养四次:清早、中午、下午、半夜。家家养蚕,户户忙蚕,蚕儿要上架了,从吐丝、结茧到销售,农民们忙得不亦乐乎。养蚕要做这么多工作,你们有什么感受吗?(很辛苦)农民插秧的时候,天空下着细雨,农民头戴斗笠,身披蓑衣,雨水流进脖子里,脚踩进烂泥田里,整日弯着腰插着秧苗,你们又有什么感受呢?(非常辛苦)那就请你们时常记住这句话。

课件出示

每一食,便念稼穑之艰难;每一衣,则思纺织之辛苦。

4.抓“才”和“又”字,体会“人忙”。

(1)在这样的乡村四月,人们忙着蚕桑、插田,如此繁忙的两个场景,诗人竟用了非常传神的两个字就串联了起来,是哪两个字?(“才”和“又”)

(2)乡村四月里,真是一片忙碌的景象啊!这两行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这两行诗重在写人,“才”“又”这两个看似平实的词,充分说明了农民劳动的繁忙紧张,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赞美之情。)

(3)请用一个感叹句来赞美一下辛勤劳动的农民们。(指名学生说)

(4)四月农忙季节,除了忙蚕桑、插田,还要忙些什么?用“才……又……”仿写诗句。(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耘田又种瓜)

(5)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这两句诗。

5.学生自由背诵古诗《乡村四月》,积累记背古诗《乡村四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赏析诗句来入诗境、悟诗情,感受古诗中景美和人忙的情境。指导学生熟读成诵,达到积累记背古诗的目的。

▶教学反思

1.引导学生通过交流讨论,了解本单元的课文所呈现的世界各地丰富多彩的美丽画卷,让我们感受到了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通过回顾本单元课文,学习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的方法。指导学生总结出“阅读中,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能使我们更好地感受景物独特的魅力”的结论。

2.把握“词句段运用”的特点,挖掘课本资源,让学生在诵读、品味、讨论、探究和仿写多个环节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的描写方法,并选择一个情景,照样子写一写。感悟三位作家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他们在表达上的共同特点,引导学生发现这三段话都是通过描写一种颜色来表达作者对景物的赞美和喜爱之情的。

3.“日积月累”重在朗读指导,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把这首古诗读出节奏、读出韵味。熟练地朗读、背诵古诗,积累记背古诗,体会诗意,引导学生体会“景美”“人忙”的情境,领悟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喜爱之情。

第四篇: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语文园地 二》优质课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

1.学习在阅读中开动脑筋,积极提出问题。

2.引导学生养成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习惯。

3.通过观察“识字加油站”中的生字,发现其中的规律。

4.体会不同表达方式的作用,初步掌握设问句。

5.积累有关做学问的名言。

重点

1.引导学生养成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习惯。

2.通过观察“识字加油站”中的生字,发现其中的规律。

3.体会不同表达方式的作用,初步掌握设问句。

4.积累有关做学问的名言。

重难点

学习在阅读中开动脑筋,积极提出问题。

1.交流平台

质疑是学生学习的优秀品质。在阅读过程中,要学会质疑。读“交流平台”中的内容,明确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让自己的思考更加全面和深入,同时要养成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习惯。

2.识字加油站

通过观察“识字加油站”中的字,发现其中的规律。

3.词句段运用

了解“词句段运用”中排比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并体会其表达效果。了解设问句。

4.日积月累

积累有关做学问的名句。通过查阅工具书或互联网了解每句名言的意思,了解每句名言的出处,并有所启发。

1.预习提纲

(1)识记“驻、钞、培”等12个生字。

(2)借助工具书了解排比的修辞手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3)借助互联网,查“日积月累”中的名句的意思。搜集有关做学问的名言。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在阅读中开动脑筋,积极提出问题。

2.通过观察“识字加油站”中的生字,发现其中的规律。

3.了解排比的修辞手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语文园地”的内容既丰富,又精彩,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语文园地”去看看吧。

二、自主学习

1.交流平台。

师:在阅读时,我们要开动脑筋思考,积极提出问题。在这个单元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对“学会质疑”进行了训练。谁来交流一下,学习了这一单元,你有什么收获?

生根据本单元的学习总结收获。

师引导:在阅读时,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我们可以从文章内容方面提出问题,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可以从结构的角度提出问题,从而指导自己的写作,还可以从其他方面进行质疑,即使是对理解课文内容作用不大,也可以。

结合学过的文章进行质疑,引导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习惯。

2.识字加油站。

(1)课件出示“识字加油站”中的前6组生字。

课件出示:

注——驻zhù

抄——钞chāo

赔——培péi

堵——赌dǔ

煤——媒méi

芬——氛fēn

①请同学们读一读这6组生字,认真观察,看看这些字在字形和读音上有什么特点。

生读生字,并认真观察字音和字形。师引导学生观察。

师:我们可以发现每组生字的读音相同;字形方面,每组字中,字都有相同的部分,只是偏旁不同。

②师生共同总结这些字在字音和字形方面的特点。

课件出示:

这些字都是形声字,由形旁和声旁组成。形旁表意义,声旁表读音。

(2)课件出示“识字加油站”中的后3组生字。

课件出示:

账zhànɡ

贺hè

樟zhānɡ

杠gànɡ

狡jiǎo

猾huá

①生读这3组生字,观察这3组生字有什么特点。

②师生共同总结:这3组生字中,每组的两个生字偏旁相同,并且字的意思与偏旁有关。

(3)课件出示“识字加油站”中要求会认的字。

课件出示:

①学生自由认读生字。

②同桌间互相认读生字,教师指名认读,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3.词句段运用。

(1)课件出示“词句段运用”的第一题。

课件出示:

◇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那时没有电灯、电视、收音机和汽车。

◇那条狗高兴的时候叫,紧张的时候叫,发怒的时候也叫。

◇那条狗高兴、紧张、发怒的时候都叫。

(2)观察这两组句子,大家有什么发现呢?

学生读句子,体会两组句子表达上的不同,与同桌互相说一说。

(3)师指名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所得。

预设:这两组句子的第一句话都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表达上更加有气势一些。

(4)师对生的回答及时进行鼓励性的评价,并引导学生观察体会每组句子在表达上的不同之处。

(5)谁能说一组这样的句子?勇敢尝试一下。

预设:他很喜欢看书,下课时看书,吃饭时看书,连上厕所时都在看书。

他很喜欢看书,下课时、吃饭时、上厕所时都在看书。

设计意图:

通过让学生自己观察两组句子,比较两组句子表达上的不同之处,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另外,让学生自主练习说这样的句子,能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这两种句子表达上的不同。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体会不同表达方式的作用,初步掌握设问句。

2.积累有关做学问的名言。

一、激趣导入

问题导入: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课件出示“?”这个标点符号。生说出标点符号的名称)

师:对,这是问号,一般是用来表示疑问的。那么,你们知道这个符号还有什么作用吗?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设计意图:

由标点符号引入本课的学习,引起学生的兴趣,进入下文的学习。

二、自主学习

1.课件出示“词句段运用”中的三组句子。

课件出示: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是怎么做到安全飞行的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1)同学们,请读一读这三个句子,说说句子主要用了哪两种标点符号。

生读句子,回答问题。

师:对,这三个句子主要用了问号和句号。

(2)课件出示另一组句子,引导学生比较这组句子和上一组句子有什么不同。

课件出示:

这些作业你做完了吗?

你喜欢这些花吗?

生读句子,将这些句子进行比较。发现问题,并提出疑问。

(3)师引导学生区别疑问句和设问句。明确:书中的三个句子是设问句,其特点是自问自答。

师:看来,“?”不单单只是表示疑问,还有另一种作用,那就是“设问”。谁能给我们举一个设问的例子?

生举例子,师及时进行鼓励性的评价。通过认真观察问句,并和教师出示的问句进行对比,发现问句的不同类型,从而引导学生掌握设问的用法。

2.日积月累。

(1)课件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名言,提出学习要求。

课件出示: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尚书》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王充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韩愈

(2)学生先大声朗读这些名言,读出节奏。

(3)教师引导学生结合预习成果默读,初步了解名言的意思。

(4)指名学生展示预习成果,并说说这些名言的意思。生交流名言的意思,师进行指导。

师:做学问要边学边问,这样才能有进步。请同学们再次读名言,希望这些名言对我们的学习有所启发。

(5)谁还知道哪些有关做学问的中外名言?和大家交流一下。

生交流自己搜集的名言。师进行鼓励性的评价。

(6)老师也搜集了一些名言,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读一读,并从中有所收获。

课件出示:

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明]陈献章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设计意图:

在把握名言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背诵,能提高学习的效率;查阅有关做学问的名言,有利于增加学生的积累。

一、激发自主性,培养兴趣学习。

教学过程中,我们一方面教授学生知识,另一方面也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问题引导学习,让学生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产生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识字加油站”的教学中,通过读音、字形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提示,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发现规律,从而达到识字的目的。在这个环节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了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积累。

积累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积累生字,积累名言。积累不单纯是背诵,我引导学生在充分了解生字的字形以及字义的基础上进行积累。对于名言的积累,我也是采用这样的方式。让学生首先弄懂名言的意思,并在此基础上达到背诵的目的。

三、重视感受。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产生成就感,如果老师运用鼓励性的语言进行评价,那么,学生的这种成就感就会上升为幸福感。在本单元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性的评价,让学生获得幸福感,从而对语文学习更感兴趣。

第五篇:新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语文园地 七》优质课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

1.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回顾与整理,并能就自己喜欢的段落入情入境地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本单元课文描写的景物美,语言更美,指导学生品味积累。

3.学习设计海报,布局版面,书写有特色。

4.理解《渔歌子》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并能熟读成诵。

5.尝试根据课本给出的句子,产生丰富的想象,把描写的画面写具体、生动。

l

重点

1.本单元课文描写的景物美,语言更美,指导学生品味积累。

2.理解《渔歌子》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并能熟读成诵。

l

难点

尝试根据课本给出的句子,产生丰富的想象,把描写的画面写具体、生动。

1.交流平台。

依据“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这一原则,在“交流平台”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平时在课内外注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生动的语句,学习作者认真观察并抓住事物特点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

2.词句段运用。

(1)“语文即生活。”联系生活实际,指导学生为元旦联欢会设计一个海报,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2)把握教材特点,挖掘课本资源,让学生在诵读、品味、讨论、探究和仿写等多个环节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体会作者是如何把一个画面写具体的。

3.日积月累。

“日积月累”重在朗读指导,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读出《渔歌子》这首词的节奏和韵味,然后背诵,体会词意,感受作者笔下描绘的景物的美丽和要表达的悠然自得的心情。

l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张志和的资料。

l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本单元课文景美,语言更美,指导学生品味积累,并让他们互相交流。

2.学习设计海报,布局版面,书写有特色。

3.尝试根据给的句子,产生丰富的想象,把内容写具体、生动。

一、交流平台。

(一)交流感受。

1.同学们,我们学完了本单元课文,透过生动优美的文字,更显文章的生动,请你认真朗读课文,把你认为优美的语句摘抄下来,并品味积累。

2.学生读文,交流自己认为优美的语句。

3.在读本单元课文时,你有哪些发现?有哪些独特的感受?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4.全班交流汇报,说说自己的独特发现与体会。

师小结:要把这种独特的感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学生再读优美的语句。

(二)交流读书方法。

1.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上老师的总结,读一读这两篇文章,把握住情感。

2.以小组为单位朗读。

3.教师巡视交流。

有感情地朗读首先要读正确、读通顺;深入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读的时候脑海中要呈现出课文描写的景象;把自己融入美丽的“风景画”中,或者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读出来,深深地体会作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二、词句段运用。

1.指名读题目要求,明确题目要求:为即将到来的元旦设计一个联欢会海报。

(1)小组交流,设计思路。

(2)指名全班交流。

(3)评选出优秀设计者。

2.根据例句的意思仿写句子。

(1)明确此题的要求。

(2)出示例句,比较例句中的两个句子的异同。

夕阳西下,乌鸦归巢。

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

(3)比较异同,交流汇报。

第一句是直接对景物的描写,语言简洁,意思明确。

第二句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让笔下的景物更鲜活,更有灵气,语句更生动具体。

(4)学生练习仿写,教师巡视。

(5)指名学生全班交流。

师小结:指名学生全班交流,评价写得生动的地方。

完成本题的教学工作,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寻找读写结合点,根据语言的不同特点,来帮助学生理解、积累词语,发现字词和生活之间的联系,巧妙地渗透写话的基础知识。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诵读《渔歌子》,读出词的节奏、韵味,能有感情地背诵。

2.体会诗词所表现的内容,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词的意境,对这首词所表达的情感能说出自己的见解。

3.了解学习诗词的方法,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

一、激趣设境,理解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在这个万物复苏、莺歌燕舞的季节里,大家都能看到什么美丽的景物呢?(学生自由说春天的景物。)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词《渔歌子》。拿出你的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板书:渔歌子)

2.“渔歌子”是这首词的什么?(词牌名)

3.词牌名规定了这首词每一行的字数,还限定了词的类型、种类,也限定了这首词的每一句的字数。我们先前还学到过哪些词牌名?(忆江南)

4.词和诗不一样,它的句子有的长,有的短,所以,词还有一个名字叫——长短句。

对“词牌”的教学,不仅让学生理解了它在一首词中的意义,更将先前学过或课外看到过的词牌也在课堂上做了交流,使学生对“词牌”的理解更真实贴切了。

二、初读诗词,把握节奏。

1.读一读这首词。读三遍:一遍读准字音,二遍读通顺,三遍读出词的韵味。大家听明白了吗?好,开始吧。

2.想展示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吗?先请同学来读一读这些词语:西塞山白鹭鳜鱼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1)先由个别学生读,再由男生齐读,女生齐读。

(2)这首词中有两个词不太常见,你读得很准。一个是——(箬笠)请你把这个词带到句子中领着同学们读一遍。

3.知道“箬笠”是什么吗?(竹叶编的笠帽)你很会观察。这两个字和“竹子”有关,是竹子编成的。

4.还有一个词,大家读得也很准——(蓑衣)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

5.读会了这些词语,再来读这首词,就容易多了。请同学来展示一下。(指名读、齐读)

6.大家把词读通顺了,古人读词还讲求节奏和韵味。怎么读呢?遇到第一声、第二声字的时候,我们把声音拉长一些,在遇到第三声、第四声字的时候,我们把声音——(生接)缩短一些。现在试试看。

7.“不——须——归——”字音拉长一些。谁愿意来试一试?

(生读)

8.师:把掌声送给他。一起来一遍,好不好?(生齐读)真好,词的节奏和韵味就这样被我们读出来了。

三遍诗词的朗读,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了不尽相同的训练要求,大家可以择其所需而做到。词语的朗读教学,是理解一首词的基础。每一首词都有属于自己的意境,这些意境正是由这一个个事物所构成的。读词语,便是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了解这些事物,为接下来对诗词的理解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读下面的句子,想象在你的成长中有没有类似的“第一次”,试着写一写。

1.同学们,一首诗有一首诗的诗眼,一首词有一首词的词眼。你能找出这首词中一个关键的词吗?(板书:不须归)

2.“不须归”是什么意思?(不必回去,不愿意回去。)

3.张志和为什么不愿意回去?

4.拿出你的笔,找一找这首词中写了哪些景物,把它圈出来。圈了哪些景物?(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箬笠、蓑衣、斜风、细雨)

5.一共是九种景物。景物很美,你觉得哪个画面最美?

6.你有没有看到这画里的人?画中是他的背影,想象一下此时他会是怎样的神情呢?

7.还有谁能发现这首词中优美的东西?(各种颜色)

8.是呀,作者给我们展示的是多么清淡悠闲的画面呀!

9.走进一首词,你会看到什么,还会听到什么,闻到什么呢?用心去听一听、闻一闻。(能听到白鹭的叫声,能闻到桃花的淡淡清香)

10.(出示渔翁垂钓图)这幅图送给同学们。简单的27个字、9个景物被同学们读成了这样一幅美丽的画卷。你能用一个词形容这幅画吗?(如诗如画、诗情画意、栩栩如生)请同学们在稿子上写下你所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一切。

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词教学模式,摒弃逐字逐词逐句分析的做法,以自读自悟、全班汇报交流的方式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利,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达到自悟自得的效果。适时提出练笔的要求,让学生有话可写,有情可抒,既练习了写作,又将诗词的理解梳理清楚了。

四、丰富资料,品味诗情。

1.要学好一首词,不光要理解词的意思,还要了解作者写这首词的背景,这样有助于我们正确地理解诗词的情感。课前有没有收集关于张志和的资料?结合他的生平说一说。

2.这位同学说了,他的诗多描写隐居生活,他为什么要隐居呢?(张志和当过官,后来被朝廷贬官了。他无心朝政,也不贪图名利,一心一意只想做一个普通老百姓,在太湖边隐居。)

3.从他的生平中,我们又读出了一个淡泊名利的张志和。

4.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词,感受词中渔翁的形象。

5.反复读了很多遍,同学们能背诵了吗?师生共同配乐背诵。

通过交流学生课前查阅资料的情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了解该词的写作背景,品读出“不须归”所蕴含的情感。

在本次语文园地第一部分交流平台的教学中,我重点指导学生对自己认为美的语句与同学进行交流,主要是想帮学生创造交流机会。这样做也确实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教学古诗词时,我给学生讲了“词”的相关知识。丰富了学生的见闻,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业务员个人工作总结下一篇:银行贷款逾期通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