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世纪之交管理论文

2022-04-28

本文一共涵盖3篇精选的论文范文,关于《语文世纪之交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我们这里说的“昨天的故事”,是指在世纪之交的语文教育大讨论中受到人们猛烈抨击和强烈反对的语文标准化考试,主要表现在:语文测试惟教参、命题者拟定的标准答案是从,如:“雪化了是”,只能填“水”或“水蒸气”,填“春天”就不行。

语文世纪之交管理论文 篇1: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逐渐认识到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因此要让学生充当教学活动中的主角,努力营造充满个性色彩的课堂环境,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组织语言的能力等得到提高。可是,由于受长期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及对新课改认识的偏差,现今高中语文教学方式仍然呈机械化、固定化和程式化。即便是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但一些语文老师没有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方面教学,高中语文教学仍然存在问题,需要加以解决。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 现状 发展趋势

人们普遍认为语文就是阅读、写作和字词的组合体,新课程的语文教学目标更注重学生优良品质的形成、综合素养的培养、立足于人的长远发展[1]。为了落实新课改要求,需要对高中语文教学现状进行分析,采用相应的整改措施。

一、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

1.单一的灌输式教学。

灌输式的语文教学虽然被人们口头上拍拆在合理的教学法的行列,可是在实际语文教学中这种被拍拆在外的教学法反而是应用最广泛的教学方法。即便是在新课改要求下应用的教学方法,只是停留在让学生能够表达感情和思维的充当工具的状态,也就是语文的工具性上。语文课堂气氛显得压抑,机械式的教学方法使得原本应该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语文课堂变成了书本知识的复读机。

2.与实际生活相去甚远,形式主义严重。

语文是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语文脱离了实际,就失去了滋养的源泉。可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语文与实际生活相去甚远。比如,在写作上,由于时间限制,学生写的作文往往不切实际,开头结尾很美好,中间乱写一团,或者是借鉴一些古语,显示豪迈的气势,实则内容空洞,缺乏真情实感。

3.知识的系统性不强。

这是与高考的关系分不开的,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是对于高考中冷点的知识可以忽略不学,比如,大部分高中语文教师几乎不对高三语文课进行讲解,要讲也是走马观花式的。常用的教学方法是根据高考的题型分类强化记忆琐碎的字词音、错别字、文言文或诗歌中著名的语句等,高中语文课堂是为了高考而服务的[2],导致学生高分低能,语文素养低。

二、高中语文教学的发展趋势

1.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高中语文课堂应上升到具有人文性的高度,这顺应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教学目标[3]。要提高语文素养,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就要根据具体的课文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创设情境,具体的有表演情境、问题情境、生活情境或几种情境综合等方式开拓学生的思维,比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就可以采用几种情境综合的教学方法。

2.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艺术来源于对生活的积累,语文亦是如此。因此,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文中出现的与实际生活有关的章节进行分析说明,并引导学生自己观察,留下深刻的影响[4]。比如,写作时,不要写得大和空,而是要有真情实感,一件小小的事情也会有感触;养成记录自己点滴生活的好习惯,这样不仅能锻炼写作能力,还能为以后的写作积累素材,来源于生活就是从此处开始。阅读课文时,要联系当时的写作背景,从为什么要这样写的问题中设身处地地感受作者的意图,以便建立读者与作者之间情感的桥梁。

3.建立系统性的知识。

知识没有多余的,即便有些章节是教师不讲的,学生也不能放弃对学习的严格要求,可以利用空余时间对琐碎的知识进行整合。其实,对知识的整合过程也是对知识的二次认识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会加强对知识的记忆。假如不顾知识的系统性,而机械式地灌输,学生就失去了对问题考量的权利,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成了学习的奴隶。这无疑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会产生消极影响。

三、结语

由于受高考的影响,高中语文教学在一定时间内是很难改变的,但是学生不能放弃自主学习。因为自主学习是高中生必备的学习方法,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还能查缺补漏,及时完善知识体系。总之,不管高中语文教学现状如何,高中生都应该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大的环境改变不了,就先从自身做起,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王随仁.世纪之交语文教育大讨论的发展历程评述(四)[J].科技信息,2012(05).

[2]李猛.高考背景下中学语文教育的困境与突围[J].教育教学论坛,2012(01).

[3]钟立群.语文教育困境策略[J].时代教育,2007(24).

[4]张爱华.语文教师的责任[J].新课程(中学版),2009(06).

作者:赵丽丽

语文世纪之交管理论文 篇2:

语文测评:为何重复昨天的故事

我们这里说的“昨天的故事”,是指在世纪之交的语文教育大讨论中受到人们猛烈抨击和强烈反对的语文标准化考试,主要表现在:语文测试惟教参、命题者拟定的标准答案是从,如:“雪化了是 ”,只能填“水”或“水蒸气”,填“春天”就不行。根据句子“思想一致,共同努力”“刻画描摹得非常逼真”的意思写成语,只能写“同心协力”和“惟妙惟肖”,若写成“齐心协力”和“栩栩如生”就只能判错。“进”的反义词只能是“出”,而不能是“退”。又如作文命题学生根本不用思想,只需编造一个故事或找一些论据来证明命题者的思想就行了。写《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或《战胜脆弱》,只有编造父母双亡,父母下岗或自己身残志坚的故事,才能得一个好分数。写《春天》,只能跟着古往今来的文人们赞美春天好,若说春天不好,老师就指责你胡思乱想、动错了脑筋。从理论上说,在语文教育大讨论距今已十个年头,《语文课程标准》已颁布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向纵深推进的今天,我们所列举的这些,应早已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但是,这些不该发生的故事,在今年11月的某市小学二年级语文考试中,居然堂而皇之地又走进了语文试卷。其中有一道题是这样的:

把相关联的词语用线连起来:

凉爽的 蓝天 认真地 点头

高远的 花香 使劲地 叫喊

淡淡的 空气 紧紧地 观察

清清的 阳光 慌张地 拉住

金黄的 河水 微微地 推开

试卷发下后,同事领着他的孩子找到我,说孩子不服,理由是老师判错了,扣了他的分。我仔细看了试卷,其中,孩子是这样连接相关联的词语的:

淡淡的河水清清的花香使劲地叫喊慌张地推开

我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反复推敲,实在找不出孩子这样连接何错之有。评卷教师、也是课任教师一定判错了。为慎重起见,我让孩子说说他的理由,他说:“可以造句呀!”“说来听听”,我鼓励他道。

“小明被绑架了,他使劲地叫喊。”

“狗在追小红,小红慌张地推开门。”

对这些需要连接的词语,学生懂了,会用了,也就足够了。对于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我们还要苛求他们什么呢?我不能找不是理由的理由让孩子与命题者、与教师的想法一致;出于成人世故,我不敢鼓励学生去找老师讨回公道。因为我实在不敢想像学生这样做的后果。

据调查,这份试卷不是出现在一所小学,而是该市所辖的所有小学。这样说来,应该是全市小学的统一语文考试。

两年前的夏天,某县一小学期末考试,其中五年级的语文试卷有这样一道习作题:

夏天有什么特点?你喜欢夏天吗?为什么喜欢?请你仔细观察夏天的人、景、物等有什么变化,把它写下来,题目自拟。

客观地说,这道习作题贴近学生实际,能让学生有话可写。因为考试之时正是夏天,学生只要看看室内,望望窗外,回忆刚刚过去的春天,联想即将到来的秋天,都能十分轻易写出夏天人、景、物等的变化。但是就是那刺眼的“为什么喜欢”一句话,给人以被强迫思想的感觉。我不知道命题者为什么要强迫所有的学生都喜欢夏天,而且要说出喜欢的理由。那不喜欢夏天的学生又写什么,如何写呢?惟一的办法只能是为了得到一个好分数,言不由衷地说谎。据了解,这套试卷是用于全州小学语文统一考试,涉及面颇宽的。这与2002年5月31日《中国青年报》第五版披露的武汉市荆州区某小学老师强迫学生都写“春天好”如出一辙。其实,在作文中,喜欢或不喜欢夏天,与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无多大关联。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学生喜欢或不喜欢夏天,都有他们各自特殊的缘故,命题者和教师应尊重和保护学生的情感自由。《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写作教学中,要“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要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可以说,无论是要求学生赞美春天好,还是强制学生喜欢夏天,都背离了《语文课程标准》,剥夺了学生言说的自由,扼杀了学生的言语生命,严重违反了语文教育的规律。

为什么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的今天,语文测评还重复昨天的故事,发生不该发生的严重教育事故,这很值得我们每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每一个关心语文教育的人深入探究。

是应试教育的压力吗?不是!这些年,不少人把语文教育的低效简单地归罪于应试教育,这可以说是大错特错。因为在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已基本普及的今天,小学阶段的教育基本不存在升学考试的压力,完全可以按照语文学科的特点和语文教育的规律,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开展正常的语文教学活动,让学生愿学、乐学。

是语文教材质量有问题吗?也不是!在世纪之交的语文教育大讨论中,语文教材也曾是屡遭诟病的对象,且言之凿凿,但当我们打开新世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教材,可谓“新”风拂面。如教材编者把像《雪化了是什么》《事物的正确答案上不止一个》等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文章编人语文教材,并没有要求我们教师和学生都赞美春天好或都喜欢夏天呀!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标准实验教材《语文》一年级上册有一篇叫《四季》的课文:

草芽尖尖,他对小鸟说:“我是春天。”

荷叶圆圆,他对青蛙说:“我是夏天。”

谷穗弯弯,他鞠着躬说:“我是秋天。”

雪人大肚子一挺,他顽皮地说:“我就是冬天。”

课文后面还有一道很有意思的《说说画画》的练习:“你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把你喜欢的季节画一画。”

在这里,课文并没有说哪个季节美或哪个季节不美,而是四季都美,四季都可爱。课文后面的练习只是问“你喜欢哪个季节?”并没有硬性规定学生喜欢或不喜欢哪个季节。这才是正确、全面、健康的语文教育,尊重学生独特感受体验的个性教育。如果说是语文教材让我们命题者和评卷教师这样做的,那语文教材何罪之有。只能说语文命题者、评卷教师的语文教育观念还停留在语文标准化考试时代,他们对《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新教材的教育理念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

是语文教学参考书吗?更沾不上边。顾名思义,语文教参,仅供参考,并没有让命题者和教师照抄照搬。叶圣陶先生说,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更何况是语文教学参考书呢。

语文测评重复昨天的故事,既不能归因于应试教育,也不能怪罪语文教材,更非语文教参。那原因又是什么呢?在我看来,一是命题者缺乏编制语文试题的资质和考试管理部门缺乏一套严格科学的管理程序。命题者只要略有一点语文常识,略知语文教育规律,决不会犯在今

天看来已是最低级的常识错误。连小学二年级学生都知道“使劲地叫喊”“慌张地推开”可以造句,命题者的智商总不至于不如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吧。而作为考试管理部门,倘若认真审查命题者的资质,并对其编制试题,聘请真正的语文教育专家予以审查,这样的低级错误完全是可以避免的。须知,在考试“指挥棒”功能仍显著的今天,违反语文学科特点和语文教育的考试,对语文教学的误导是显而易见的。现今,我们中小学生作文仍充斥假话、空话、套话,选材雷同、立意趋同,词汇贫乏,语言表现乏力,缺乏个性,作为语文教学“指挥棒”的语文测评,难辞其咎!

二是语文教师自身的素质。长期以来,不少语文教师形成了这样一种思维定势:凡语文教材、语文教参、语文试题及标准答案,一切都照单全收,缺乏基于语文学科和语文教育立场的自我分析和判断能力。我所在城市的所有小学,都要求学生购买某出版社编写的语文习题集——《英才考评》和《英才教程》,且老师都要求学生按部就班、一题不漏地完成。像抗日战争是哪一年爆发的?范仲淹是哪个朝代的诗人?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只有求助家长才能完成教师交给的光荣任务。不少语文教师之所以形成惟教材、教参、标准答案是从,照单全收的思维定势,其深层原因是缺乏从事语文教学的基本语文素养和语文教学素质。近些年,为提高中小学教师学历,一些地方高校与当地各县市联合举办了各种形式的学历提高班。我曾先后为近千名语文老师面授过写作课。在授课结束考试时,我先将一道题为《伞》的儿歌改成散文排列形式:“公路边的大树,是小喜鹊的伞。水塘里的大荷叶,是小青蛙的伞。山坡上的大蘑菇,是小蚂蚁的伞。下雨了,大家都有一把伞”。然后编了两道小题,要求学员从作者写作意图的角度分析归纳这节文字的主题。指出这节文字属于什么文体。结果,有超过半数以上的学员不能分析归纳主题,多数学员说这节文字是记叙文,说明文或议论文。我实在不敢想像,这些每教学一篇课文都要分析归纳中心思想的老师,自己竟然不能独立分析归纳中心思想,连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不知为何物的语文教师,居然去教语文。因而,省事而保险的做法,只能照搬教参和标准答案。或许,这样的推测有些以偏概全,然数百人竟是这样一种状况,又能“偏”到哪里去,岂不让人怵目惊心。

但是,若把语文教学低效的“板子”完全打在语文教师身上,也是不公平的。为了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各地教育部门每个假期都要举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新课程培训班;为了提高小学教师学历,各地教育部门和高校联合举办了各种形式的学历提高班,小学教师大专化的目标已基本实现。作为教育行政部门和相关的培训机构,包括曾对中小学语文教师进行职前教育的各级各类师范院校是否也应该反思一下,自己是否也有一份责任,也该挨一点“板子”呢?

在世纪之交的语文教育大讨论中,有不少学者曾不无偏激地说语文教育“误尽苍生”“人神共愤”。某大学中文系教授说得更具体:在完成识字教学后,哪怕所有语文课都让学生自己读书,也要比现在强。

看来,这样的声音在今天仍然没有完全消逝,还不时在我们耳边回响。

(作者单位:贵州省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中文系)

责任编辑 彭建德

校 对 蒋丽萍

作者:陈寿江

语文世纪之交管理论文 篇3:

浅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摘要:德育工作一直被列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的各学科教学也应该紧紧围绕德育工作来展开。语文学科在这方面有明显的优势,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科学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及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渐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 教学;渗透;德育

一、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在精神文明建设中被放在了首要地位,是学校德育的主旨。初中语文学科蕴含着生动、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许多课文包含爱国主义热情,众多个角度诠释了什么是爱国主义。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注意结合实际,巧妙地利用教材,去引导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思想,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如在学习《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时,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生命的进程,中华民族的史路,体会作者革命的乐观主义情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还有《最后一课》、《黄河颂》、《土地的誓言黄河》、《黄河,母亲河》等篇章,都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优秀题材。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它们,结合学生实际,在课堂中巧妙地引导学生走进一个个爱国主义教育的殿堂。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的爱国影片,激发他们的热情。

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集体主义精神教育

现代青少年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农村有许多是留守儿童,优越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使他们有聪慧能干等优点,但同时也滋生着个性强、突出自我和娇纵任性、孤避等缺点,尤以自我为中心表现特别严重。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懂得个人服从集体的协作关系,要有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集体主义观念。在学习《斑羚飞渡》这篇文章时,先让他们整体感知内容:一群斑羚被逼上伤心崖,陷入进退维谷的绝境,老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心甘情愿的选择死亡,让年轻斑羚获得新生。借此,启发学生: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需不需要这种集体主义精神呢?让学生与之相比较,谈认识,从而让学生明白我们的生活的确缺少不了这种团队合作、自我牺牲和集体主义精神。此外,应充分利用课外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集体的力量和融入集体生活的乐趣,关心留守儿章的成长。

三、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教育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环保已经成为与人类息息相关的热门话题。实践表明,搞好环境保护既要靠管理,靠科学技术,更要靠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环保意识。而学校教育首当其冲要承担起培养下一代人环保意识的任务。初中语文有许多篇课文就与环保有关,如《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喂——出来》、《敬畏自然》等优秀篇章,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如在学习《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时,让学生了解沙漠对人类的危害,并借题发挥,总结当今社会对环保的重视及采取的措施。引导学生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环保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意识教育

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仅有一次,是来之不易的。针对我们的一些学生有小珍惜生命的现象,在授《紫藤萝瀑布》一文时,教育学生要热爱生命,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困难。教育学生只有尊重生命,才会爱惜自己,进而爱惜他人。在学习《爸爸的花儿落了》时,让学生了解到生活中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灾难,要勇于面对,不要轻易放弃。我们的一些中学生由于缺乏对生命的认识,不尊重自己的生命,把自己的生命当作儿戏,吸毒、泡网吧、轻生、群殴致伤致死等这些不光彩的事不乏发生。初中语文有关热爱生命的篇章较多,我们要充分引导学生认识到作为世纪之交的中学生,应该去尊重生命,热爱生命,那么就会发现我们的生活处处有爱心。

五、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个人品行修养教育

阅读好文章,就是和大师对话,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社会阅历有限,不能很好地理解文章的言外之意,这就要求老师要引导学生体会蕴含在文中的深层含义,如《论语<十则>》中的内容有许多待人接物的道理,对学生很有腑发意义,但要教师加以引导,并拓展开去,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除了引导学生领悟课文,还应注意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如《钢铁是怎样练成的》,对学生形成坚强的个性很有作用。

总之,教育贵在以人为本,语文学科是集知识性、科学性、思想性于一体的综合学科,作为语文教师,应认学生在快乐创造中学习语文,更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德育教育,这样才能在新形势的大语文背景下谱写崭新的一页。

参考资料: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国家教育部制订,北京师大出版社2001年7月.

2、《教育心理学》邵瑞珍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作者:王艳芳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高中数学学习研究论文下一篇:数学教学用语试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