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科技文章写作

2022-07-26

第一篇:浅谈科技文章写作

科技文章写作访谈记录

有感而发 vs 为发而赶

 写作心态直接影响到论文效果 ——满怀激情地研究:心静如镜地写作  正确地定位你要介绍的成果及你的文章 ——不要过分自信,不要轻易宣称获得突破 ——不要隐藏事实,不要自作聪明

——生活中的自嘲不会减少魅力:论文中坦言不足反而增加可信度  要有准备大幅修改,甚至另起炉灶重新仿真

 越好的研究成果,论文越应该反复修改,期间最好充分搁置,甚至忘却原来的写作提纲  出版前尽量征求不用背景人员的评论

我对科技论文写作的体会

 摘要应通俗地说清楚为什么你的文章值得看  引言要客观地承前启后  本体要由浅入深

 核心部分有人看不懂也很正常

 结尾既令人看得懂,又有醍醐灌顶之力

 各章节之间、各段落之间、各句之间,以及同句内都应该从读者熟悉或刚提过的信息开始,平滑过渡到新的信息

 一句话只描述一个信息过渡;一个段落只讲一个观点;一个章节只反映一个命题  除了思考如何正确介绍自己熟悉的研究成果,还必须同时设想自己是一个完全不了解该成果的读者,看看能否顺利看懂文中的每个词和句子  要始终遵循这个非常简单的规则,却并非易事  成果的理论往往逻辑严密、协调与简洁  成功的论文也是一样

 不管你如何舍不得,但必须坚决删除可有可无的词、句、段、章 ——特别是那些有拔高之嫌的形容词和副词

——真正重要的研究成果并不需要任何空洞的修饰,你只要把它讲明白就可以了  注意每句话、各段、各章的内部均衡性  避免过长的主语配上过短的宾语

我构思文章结构的经验

 摘要和结论一起写 ——摘要反映整体基本结论 ——结论反映深层次的亮点

 在写完引言后再次修改摘要和结论,全文写完后重新整理摘要、引言和结论  处理成一个迭代的过程

科技论文的结构

 表面格式要符合共识

——题目-署名-摘要-关键词-引言(why)-理论分析(how)-仿真实验-(讨论)-结论-致谢-文献

 具体结构要针对研究成果的内容和两点,仔细研究 ——就像建筑与结构要为建筑物的功能服务一样

1 ——语法错误易改,结构问题则使人无从下手  尽量按照可接受度递减的顺序安排内容

——开篇必须易懂,并符合人们常识,避免立即被抛弃 ——中篇逐渐加深,后1/3内容可深些,甚至难懂

——在引入假设前给出所有的高可信度材料,并予以明示 ——最后的内容即使已不符合人们常识了,但必须易懂  前后连贯,逻辑严密

“摘要”环节

 是论文的高度浓缩,应该能独立存在

——要使别人不看你的文章,也能大致了解该项研究 ——真实反映工作的进展  重要性

——审稿人一般先看摘要,若印象不好,就会建议退稿

——如果他不太有把握,就会去看结论和引言。若摘要与引言及结论的内容基本重复,必然加大退稿的可能性

——如果印象不坏,才会去看全文

——只有读者对摘要有兴趣,才会查找全文

——只读摘要的读者要比读全文的多得多(具体数据)  用概括而清晰的语言,突出关键的创新点和意义 ——言简意赅,一般200~300字 ——用第三人称,中性词汇

——可以建立一个适合自己需要的句型库  英文摘要

 不应该包含的内容 ——打段叙述研究意义 ——众所周知的内容 ——别人的贡献

——正文中没有涉及的研究内容 ——自我评价

“引言”环节

 引言过于笼统,缺乏实质性描述

 不介绍已有成果,以低水平出发的低水平论文  不介绍同行工作,违背科学道德  缺乏原创,得出的是别人的结果  参考文献太少,反映作者视野局限性  缺乏重要环节的完整信息,影响可信度  要素

——科学问题的提出及其背景

——前人的成果及其解决问题的程度,注意针对性、代表性 ——本文与自己以前工作的关系,要解决的问题 ——解决的思路及要点 ——不含公式或图表

2 ——继承性和创造性,指出学术价值,但切忌重复摘要中的叙述  不是文摘,而是新视角出发的归纳,引导到你的研究  由大到小,由浅入深

——第一句与文章标题关联,引入你的研究的意义 ——引起读者的兴趣

——使读者不必阅读有关文献,就能评价新的成果

 分析文献,归纳目标问题的要素,梳理其规律;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设想 ——正确的设想是获得新知识的前提 ——错误的设想也可能导致意外的发现

 根据具体任务,将各种研究方法取长补短 ——移植时要结合本课题的特点,不能生搬硬套  新意的体现:观察视角、研究思路、论证方式  常见问题

——一般性叙述太多,浪费篇幅且消费了读者耐性 ——相同观点文献引用太多,排斥甚至曲解不同观点 ——缺少对同行工作的评价或评价不当

——未说明研究的原创性、先进性和学术价值 ——与摘要或结论中的内容雷同

“正文(理论、分析及分析)”环节

 用逻辑的、合理的方式充分反映独到处和新颖处 ——推导新的理论,或描述新的方法或算法 ——分析数据的特点及规律性 ——尽量不使用“obviously”、“probably”、“certainly”、“undoubtedly”等可信度很低的词汇  多级标题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同级标题的词语结构不均衡,意义不相关 ——相邻两级标题字面重复 ——与自然首句或要点混淆

 实事求是(说来容易,做到很难)

“仿真—实验”环节

 对测试系统、参数及场景要有合理性说明

——给出的测试条件越有代表性,越广泛,就越有说服力  绝对不要弄虚作假

——不然复现的结果不但会毁掉你的论文,甚至会毁掉你的学术生命  对发现的新现象,必须充分证明它不是假象 ——自成体系,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 尽量从不同角度来分析实验结果,充分提取深层次知识  放弃与中心命题无关的数据  善于应用

——赏心悦目的图表,画龙点睛的插图,不可忽视的图例,清晰准确的表格  容易出现的问题

——实验/仿真方案欠合理,太简单,样品太少 ——数据太离散,又未分析可靠性

3 ——结果与讨论不协调 ——以偏概全,无中生有

“结论”环节

是文章的闪光点高度归纳和升华 ——要与引用呼应,但不要大量重复 ——准确可靠,令人信服

——文字简短、精炼,避免假、大、空 结果的内涵、局限性、应用前景

本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以坦诚换取信任  容易出现的问题

——拷贝前文中已说过的话 ——在假设条件下推论

——出现正文中根本未涉及的问题

“参考文献”环节

 是科技论文的重要组分

——继承型引用:直接或间接引用其成果

——阅读型引用:帮助阐述背景,缩短正文篇幅,提供文献线索 ——有助于科技情报研究和文献计量学研究  选用哪些文献,反映了 ——论文的起点和深度

——作者的科学态度和声誉,以及论文的可信度  要有近年的文献,避免伪引、漏引或错引 ——每一篇都必须亲自读过

 在正确的地方引用正确的文献,同一处不引多篇文献  越是和自己相近文献,越要作为重要的参考

 区分作者与他人成果,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尊重  参考文献的选择反映了作者的文风  避免知而不引,引而不确,来源不实

 字引要符合研究的关联性和继承性,避免不当自引

 1900年不同国家的三位生物学家独立地发现了豌豆杂交的组合法则,在查找文献时都发现孟德尔在30多年前就发现了该规律,但几乎没有引起注意。他们各自在论文中将该规律称作孟德尔定律。否则其后果将十分遗憾  容易出现的偏差

——不核对就转引二手文献

——只引自己的论文,或只引早期的相关他文 ——近期文献比例太小

第二篇:科技素养文章

提高青少年科技素养之我见

摘 要: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希望。科学素养则是当前时代最需要的基本素质之一,对青少年的科技素养培育是我国当前素质教育中的重中之重。通过对当前青少年的科技素养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初步弄清了其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办法。

现代社会是一个民主化社会,每个人的命运和整个人类社会、整个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每个公民都有一定的社会责任和权利,不能被排除于社会事务之外。而现代社会更是一个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社会,无论是公民的个人生活还是社会生活,都离不开科学技术,这就要求公民必须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使个体能把握自己的命运,过上负责任的幸福生活,同时在涉及到人类社会和国家命运时,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并采取合乎理性的行动。因此,中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把目标定位于“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上。科学素养最早是由美国学者赫德(P.D.Hurd)在1958年提出的,表示个人所具备的对科学的基本理解。

青少年的发展关乎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能否正确的引导其发展和培育良好的科学素养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养是开发科技人力资源、提高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任务,也是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我们要通过具体生动、切实有效的科学素养教育,在青少年中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使他们成为与时俱进、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一代新人。

1.青少年科技素养现状调查与分析

上海市科教团工委就上海市青少年科学素养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并且公布了《当代上海市青少年科学素养调查报告》。这份报告耐人寻味。调查之一:报告显示,21.99%的被调查青少年完全相信网络算命,12.38%的被调查对象经常阅读算命、占卜等书籍和杂志。 调查之二:报告显示,青少年学生中对与科学技术有关的报道、话题不太感兴趣的近 40%,比表示很感兴趣的受访者多 3%左右。

调查之三:报告显示,仅有 37.46%的被调查者去过各类科普场馆 1 次,并且多数是以集体组织的形式前往。

调查之四:报告显示,青少年在回答过去两年中没有去过科普场馆的原因时,有 49.31%的人表示是因为学校或单位没有组织,有 48.99%的人回答是因为没有时间。

调查之五:报告显示,当代上海青少年对科学知识的重要性较为认同,有 45%左右的青少年认为科学很有用,64.35%的人认为科学可以让他知道更多知识。这一点是最令人感到欣慰的。 2.现状分析

我们的科普教育中存在以下个五方面的问题。

(1) 对科普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发展还很不平衡。

(2) 科普投入不足。早在 1996 年,全国科普工作会议就提出:到 2000 年人均科普工作经费能达到 0.5 元。但是,到现在实现这个目标的地方还很少,许多地方的人均科普工作经费只有几分钱。

(3) 科普宣传的方式方法尚有差距。科普以往比较重视对科学知识的宣传,而对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宣传不够。如何以学生易于理解、喜闻乐见的方式,通过适当的载体

让学生接受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4) 科技馆等科普设施的建设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科技馆等科普设施是科普工作的主要阵地,当前科普设施数量少,质量也需要进一步地提高。 (5) 科普工作教师队伍建设还有待加强。

3.相应措施

3.1 破除心理障碍,引导青少年走近科学的大门科学给很多人的感觉就是高深莫测的,是只有专业人士才可以接触、钻研的事物。因此,很多人是谈“科学”色变。这种心理障碍肯定对提高大众科学素质不利。因此,为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养,我们必须先从其心里障碍开始,只要破除这块坚冰,就可以正确地引导青少年走进科学的大门。 3.2精心挖掘教材,着力培养青少年的科学兴趣

科学兴趣是激励人们孜孜不倦地进行学习和科学研究的重要推动力。培养科学素质首先要培养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和观察能力。在“全息音响”的展馆中,青少年单凭耳机就感受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声音,这使得他们有了身临其境的奇妙感受。在亲身经历之后,我们不失时机地谈了声音的传播以及声音传播的 3 个物理量。并由听觉效果谈到了声音的录制,再引申到当前计算机领域的环绕音响,以及家庭影院的 DTS 解码等。在谈到全息音响应用的时候,学生的热情一下子高涨起来了,一个个开始幻想着自己未来使用全息音响的情景。 3.3养成自学习惯,提高青少年探求科学的主动性

有了科学兴趣之后,青少年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可在日常生活中,教师不可能时时刻刻地跟在学生身边。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随着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和广泛应用,本着“自由、平等、共享”的精神,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在网络上互相交换信息,甚至共享资源。这为科学技术知识的传播提供了极好的历史机遇,同时为青少年科学素养的提升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信息,为自己答疑解惑,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 3.4提倡动手实践,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科学来不得半点的虚假。我们在运用现代科学知识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做到严谨细致、一丝不苟。 3.5通过有效互动,培养青少年的创新能力 在开展科技活动中,应该让青少年尽量接触更广阔的知识领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发展智能,还要把课外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他们去培养创新能力,去大胆探索科学的奥秘。 我们在给青少年介绍现代科学技术时,他们的思路十分活跃,常常提出很多设想,很多看法。我们必须注意保护这种寻求创造性劳动的积极性,大力鼓励学生有所创造,有所发明。我们甚至列举其他省市的青少年发明创造的例子来勉励参加活动的青少年,让他们明白,一些发明创造者也跟他们一样,只是一名普通的学生,青少年同样也能做出成功的发明创造。

总之,青少年科学素养的提高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仅需要耐心,更需要方法。

参考文献:

[1]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2006. [2] 杨西博.浅谈如何更好地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J].科技视界,2011,8:5-6. [3] 杨广. 立足青少年科技教育管理全面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J].引进与咨询,1999,4:41-42. [4] 余翔.试论青少年科学素养及其培养.[J].科技广场,2004,7:123-126. [5] 梁莉. 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方法初探[J].海峡科学,2009,7:88-89. [6] 张能鹏,王国生,丁连玉. 对青少年科普教育的思考[J].人才与教育,2008,1.

作者简介:孙晓燕(1983-),女,山东青岛人,学士,青岛开发区珠江路小学任教,主要研究方向为素质教育的培养。

第三篇:写作文章

昆明治疗骨性关节炎哪家医院好?云南产后妈妈怎么预防腰椎病云南颈椎病都有哪些类型?昆明哪家医院治疗骨质增生最好云南股骨头坏死的治疗误区云南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哪家医院好风湿类风湿病能否引起心脏病?腰椎病有哪些危害?安徽常见的关节炎有哪些?安徽专业治疗颈椎病医院哪家好安徽股骨头坏死的治疗原则安徽骨质增生的症状分类云南强直性脊柱炎的危害与治疗上海专业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医院是哪家上海小腿静脉曲张怎么治?上海冬季如何预防老烂腿

上海静脉炎怎样进行恢复保健上海脉管炎的临床症状有哪些

第四篇:文章写作手法

什么是表现手法?表现手法是什么意思?

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

首先是字词、语句上的修辞技巧,种类很多,包括比喻、象征、夸张、排比、对偶、烘托、拟人、用典等等;从作品的整体上来把握它的表现手法时,就要注意不同文体的作品,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手法;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小说的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表现手法的分析是一种很泛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完整地理解题目的答题要求,要简洁准确地答题,对有些题目如欣赏写作技巧的题,应结合上下文语境、文章题材与体裁风格等来准确把握,选取其中最主要的一种回答即可,不必面面俱到,如小说塑造人物的种种手法,如散文抒发情感的种种手法等,尽量抓到得分点。 表现手法包括:托物言志、寓情于景、寓情于事、写景抒情、直抒胸臆;对比、衬托、象征、想象、联想、反衬、烘托、托物起兴、乐景哀情、渲染;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抑扬结合;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等。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例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

什么是象征手法?它和比喻手法有什么区别?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的艺术手法。只用于表示有关人类品质或人类组织的性质,一般适用于抒情作品。

比喻可以用于表示任何事物的性质,一般的比喻,其喻体分散在全篇文章中

什么是以小见大的方法

就是采用小的事情来表现大的主题的写作方法,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比方说,要你写一个以生命为话题的文章,如果你总是谈什么生命的意义之类的,这就很难去写好.而采用以小见大的方法却可以绕过这些说教,给人以更生动可感的形象,如写与病魔作斗争的中学生,如写时时刻刻给予你关心的父母,如写下岗工人的努力等等,你可以借助具体的形象来给生命着色,象语文课文《敬畏生命》,就是以柳絮这样细小的生物;《白蝴喋之恋》就是以一只小小的蝴蝶来对生命进行探讨。采用这种以小见大的办法,这样在你的笔下,就会有五彩的生命了.再比方写爱国,你可以写一个小学生对红旗的爱护,看到别人对红旗不尊重就要加以指正等等. 那一般在什么情况下采用这种方法呢?一般是些很抽象的概念的话题时就可以采用(就是当你感觉到你要写的观点和你政治书上的观 同),如"人生观""价值"等等啊. 采用这种办法应注意的是:一是要注意你所选择的小的材料和你的大的观点有相似性,能统一起来.二是要注意运用小的材料的过程中注意不要动不动就跑出来发议论.三是要注意运用的材料具有典型性。 什么是联想和想象?

联想就是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种有关的事物,或有眼前的事物回忆起以前的有关事物。例如冬天的早晨,看见玻璃上的霜花,就会想起美丽的孔雀开屏;看见老花镜,就会想起奶奶给自己缝制布娃娃的情景;看见卷面上鲜红的墨水迹,就想起老师为同学们补课批改作业的情景;看见昔日的照片,就想起游山玩水的快乐时光;看见一本旧书,就想起与同学相处的一件往事„„这些现象,在生活中是非常自然的。我们把这些内容写进作文里,就会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再说想象。想象与联想就像一对亲兄弟,它们相似却不相同。它们的相似点都是想,联想是想起关联的事,而想象则是重新组合编排头脑中的形象、材料,创造出新的内容来。 什么是渲染?什么是烘托?

渲染是指用水墨或颜色烘染物象,分出阴阳向背,增加质感和立体感,加强艺术效果,亦可作“设色”解。清代恽寿平谓:“俗人论画,皆以设色为易,岂知渲染极难,画至著色,加入炉篝,重加锻炼,火候稍差,前功尽弃。”烘托是用水墨或淡彩在物象的外轮廓渲染衬托,使其明显突出。如烘云托月,以及画雪景、雨景、雾景、晨昏、流水、白色的花鸟和白描人物等,一般采用外罩、围染的烘托方法。

类比是一种推理的方法,是根据两种事物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作出他们在其他特征上也可能相似的结论。这是《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说法,并举例说:“如光和影都是直线传播,有反射、折射、和干扰现象等,由于声呈波动状态,因而推出光也呈波动状态。”我认为这一说法是正确的。实际运用过程中却有很多人(包括教材)误以为类比就是同类相比,其不谬哉!“同类相比”是什么?请看《现代汉语词典》关于“比较”的解释:“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同类事务辨别异同或高下。”原来如此! 什么是讽刺? “用讥刺和嘲讽笔法描写敌对的或落后的事物,有时用夸张的手法加以暴露,以达到贬斥、否定的效果。”这种表现手法,即为讽刺。用讽刺和嘲讽的笔法针对敌人或者落后、错误的、不合理的事物,有时用夸张的手法加以暴露,以达到贬斥、否定和批判的目的。 掌握托物言志的写法。

两篇文章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方法。前者借“陋室”抒发作者的情怀,借物突出志向。文章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陋室”,引出文章主旨“惟吾德馨”,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然后描写陋室环境景色幽雅,交往人的高雅,主人的生活情趣闲适,展示了陋室主人的精神风貌,表现作者怡然自得的心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既突出主人“德馨”,又表明“陋室”不陋。最后以诸葛庐、子云亭类比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陋室主人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引用孔子的话结尾,隐含以君子自居之意,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突出“惟吾德馨”“陋室不陋”。 《爱莲说》中作者以莲花自况,借对莲花形象的描绘,寄寓作者自己的情感,从生长环境,写她“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质朴;从体态、香气方面,写她“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写她“香远益清”的芳香;从风度方面,写她“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清高。这种描写,是将莲人格化,是把她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赞美她是“花之君子”。作者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思想感情。

“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如于谦的《石灰吟》,诗人借物咏怀,通过开采石头烧成石灰的过程及结果,抒发了自己不畏艰难困苦的坚贞情操和清正磊落的高洁思想。又如《白杨礼赞》《松树的风格》《病梅馆记》等都是出色运用托物言志手法的例子。

“借景抒情”是指借助于描绘景物而抒发感情,感情寓于写景之中。如鲁迅《故乡》开头一段,作者并没有直接抒发“我”的悲凉心情,而是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来表达“我”当时的心境:压抑、窒闷、悲凉。借景抒情的例子数不胜数,如《风景谈》《荷塘月色》等。 二者有相同点。师生,都是间接抒情,不同于直抒胸臆。他们借助于叙述、描写、和议论的方式来抒情,使抽象的感情客观化、具体化、形象化,易于被人理解接受。其次,它们都可以使用象征、变形等艺术手法和比喻、排比、夸张、拟人等修辞方法,以增强艺术感染力。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第

一、“托物言志”是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这些“物”不是“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是借助写景来抒情,或景中含情,时时流露;或情寓景中,蕴而不露。这里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第

二、“托物言志”中的“志”,含义很广,可以指感情、志向、情趣、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中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鞭挞、快乐、悲伤等感情。第

三、“托物言志”不内容产生意境,作者的某种感情、志向通过与之相关的实物传达出来,即达到写作目的,可以叙述和议论。“借景抒情”要求达到思与境谐,情与景会,寓情于景,情景相生,内容形成情景交融、形神结合的有立体感的审美意境.??“托物言志”和“托物寓意”有什么区别?答:“托物言志”是把自己的志趣、志向寄托在对某种物的记叙、描写之中。比如“爱莲说”。“托物寓意”是把一个深刻的道理通过对某一物的记叙、描写、议论等表达出来。比如“白杨礼赞”和一些寓言故事。二者的区别在于一个是表达自己的看法,个人的情趣,一个是讲一个公认的道理。

白描,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廖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白描用于写人,只需三言两语即可勾画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白描用于写景,只需几笔就可勾勒出一幅鲜明的图画,使人如临其境。白描用于写事,也只要几笔就可使事态毕现,生动形象。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

⑴、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⑵、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 表达方式: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我们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

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等。 ⑶、篇章结构: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第五篇:文章写作常见表达方式和写作方式

精品文档

文章常见的表达方式: 1.描写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形态、动作或景物的状态等具体特征描绘出来。一般分为人物描写或景物描写。作用是能画龙点睛,有点及面启发读者去体味生活的底蕴。

2.议论

通过讲事实、说道理等方法对人物或事情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通常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 它往往点明所描写的人物、事件的意义,深化文章的主题思想,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3.记叙

把人物的经历、行为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用文字表达出来。 4.说明

用简洁的文字把事物的特征、形状、性质、用途等情况解说清楚,表达明白。说明的语言一般要求准确、浅显易懂。能够使人或物更加的清晰准确。 5.抒情

用饱含情感的语言文字抒发对人或对事的各种感情。作用在于使文章中的事物或人物的形象更鲜明,突出文章的主题。 文章常见的修辞手法:

1.比喻: 将甲事物比作乙事物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本体、喻体、比喻词

(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做最好的自己

精品文档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2.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4.排比: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5.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6.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句子。

作用:反复的修辞手法主要运用在诗文中,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的情感的作用。同时,反复的修辞手法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

做最好的自己

精品文档

7.设问:为了此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8.反问(激问、反诘、诘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9.引用:引用现成的话(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

作用: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分为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

10.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11.反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作用:反语具有冷嘲热讽的作用

12.对比: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做最好的自己

精品文档

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

作用:使人或物的性质状态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描写方法:

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吧描写分成不同的类别。

从技术角度分为:白描和细描。白描是指不用修辞,着重用简朴的语

言描绘对象的方法。细描则是用细腻的色彩浓郁的笔法对对象进行描摹的方法,语言色彩艳丽,常用多种修辞手法。

从对象上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从方式上又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直接描写、间接描写、静态

描写和动态描写。

说明方法:

1.举例子 使文章更加具体,更有说服力,更客观的说明了事物。 2.作比较 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3.下定义 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做最好的自己

精品文档

4.画图表 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还可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有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

5.作诠释 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这种方法叫诠释法。

6.打比方 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说明文中的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同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不同的是,比喻修辞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说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则不宜使用。

7.摹状貌 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可以进行状貌摹写,这种说明方法叫摹状貌。(和描写要区分开,两者虽一样,不过是在不同的文体中的。)

8.引资料 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资料说明。引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

9.分类别 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

10.列数字 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据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

写作手法:

做最好的自己

精品文档

写作手法属于艺术表现手法(即: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手法(技巧)),常见的有:夸张,对比,比喻,拟人,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表达方式就是常见的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其实也属于艺术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就是常见的比喻、对比、比拟、对偶、借代、夸张、互文、双关、反问、设问、反复、反语、引用等。 论证手法:

举例论证(例证法)比喻论证(喻证法)对比论证(对比法)引用论证(引证法)道理论证 立论:树立自己的观点 驳论:驳斥错误观点。

记叙顺序: 记叙的顺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四种。

顺叙是写记叙文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一般是指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叙述。采用这种方法,能使文章的层次同事件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容易把事件记叙得有头有尾,脉络清晰。顺叙的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种:一是完全按时间顺序记叙。如《老山界》一文,就是按照时间(当天下午——天黑——当天夜里——第二天黎明——第二天下午两点——两点以后)的推移,做最好的自己

精品文档

记叙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过程;二是以地点的转换为顺序来叙述事件,如《藤野先生》一文,就是从作者到东京开始写起,再写到仙台后与藤野先生相处中的几件事,最后写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与崇敬;三是以事情的内在逻辑联系为序来叙述事件。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中,作者用三个事例,从三个方面歌颂了志愿军的高贵品质。第一个事例重在表现志愿军战士对敌人的无比仇恨,第二个事例表现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热爱,第三个事例则展示了志愿军崇高的精神境界。这三个事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告诉读者,志愿军是最可爱的人。在叙述一个事例时,由于时间变化与空间地点的转换顺序往往是一致的,所以在一篇文章中常常是几种顺叙的方法兼而有之。

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倒叙能造成悬念,增强文章的吸引力,使文章引人入胜。我们读过不少倒叙的文章,如《一件珍贵的衬衫》、《一件小事》、《回忆我的母亲》、《记一辆纺车》等。使用倒叙方法应注意的是:文章开头交代了事件的结局后,要转回到事件的开头,从起因写起;在叙述完事件的经过后,还要回到结局上来,这样才能首尾相合、结构完整。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鲁迅的《故乡》中有两处插叙。一做最好的自己

精品文档

处是当“我”的母亲谈到闰土时,作者用“这时候,我的脑海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引出对少年闰土形象的插叙。另一处是对杨二嫂形象的回忆。这两处插叙使闰土、杨二嫂过去与现在的不同形象及不同生活境况形成鲜明对比,充实了文章内容,深入开掘了主题思想。插叙的内容应能对中心内容起补充、解释或衬托作用,根据中心内容的需要可长可短,但不能超越表现中心思想的范围,否则会喧宾夺主、繁琐累赘。使用插叙时,要安排好与中心内容的衔接,使过渡自然,内容贯通一气。

补叙,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补叙通常是中心事件的有机组成部分,文章的关键之处。没有补叙,故事情节上就会出现漏洞,令人不解。如《水浒传》第十六回《智取生辰纲》一节,叙述在黄泥岗松林内七个贩枣的客商劫走了生辰纲。看到这里,读者自然生疑:同一桶酒,贩枣客商喝得,为什么杨志等人就喝不得?这时,作者不慌不忙地交代了吴用、晁盖等七人的姓名,并介绍了使用障眼法、当面吃酒以瓢下药的经过。这样,通过补叙使得事件真相大白。由此可见,补叙实际上是在叙述时,故意“藏”去若干片断,到后面适当的地方再把这些片断“亮”出来,使读者恍然大悟。通过这一“藏”一“亮”,造成叙事的波澜。

说明的顺序

说明顺序一般有三种,即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

做最好的自己

精品文档

阅读文章或语段时要注意从这三个方面去把握。

①时间顺序:即以时间的先后为说明顺序。一般用于介绍人物的生平、记录科学家研究历程、说明事情的发生及发展或讲解制作步骤等。

②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的形式,以a、前后左右b、上下高低c、东西南北d、从整体到局部等为顺序,一般用来说明事物的构造或形态。

③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a因果关系、b层递关系、c主次关系、d总分关系、e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的过程则指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概括等。事理说明文一般以逻辑顺序为主要的说明顺序。

如何判断文章的说明顺序呢?

一般地说,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都有表明顺序的语言标志,如方位词、时间词等。理清逻辑顺序,要先概括每段的说明内容,再分析句与句之间或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从中理清说明顺序。 有些说明文,可以综合运用几种说明顺序,使说明的内容更加条理化。如《苏州园林》一文,先从整体上说明苏州园林处处入画,后从各部分介绍如何处处入画;先概括写"四个讲究",后具体介绍这"四个讲究";先说的这"四个讲究"是主要的,然后再说花墙廊子等次要的。因此这篇文章综合运用了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从主要到次要几种说明顺序,极有条理地说明了苏州园林具有图画美这一特征。做最好的自己

精品文档

健康文档 放心下载 放心阅读

做最好的自己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墙体粉刷抗裂措施下一篇:前台接待工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