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2023-03-16

第一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在新世纪新阶段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提出的宏伟奋斗目标。再经过一二十年的努力,要使我国的“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也就是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在“全面”两字上下功夫,这就是要在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等各个领域深入进行改革,这将是一次深刻的社会变革过程。下面讲二个问题:

一、要正确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

“小康”是人民生活安康之意。小康水平是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的一个生活发展阶段。

我国2000年达到人均800美元的小康社会,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有四项:

㈠经济:①到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平均年增长率要达7.2%以上,人均由800美元达到3000美元以上,相当于当时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②综合国力由现在世界第6位跃升到第3位,在今后50年居世界第2位;③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④城镇人口的比重超过50%;⑤工农、城乡、地区等三大差别的趋势逐步扭转;

⑥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⑦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㈡政治: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法制更加完备。报告把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写入报告中:①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②干部民主直选;③干部任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任前公示”、“试用期制”、“票决制”所替代。要做到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校务公开、医务公开等。

㈢文化:全民族的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扫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大家知道,老年教育属成人教育范畴,是终身教育的最后阶段,是老教工作、老干部工作、老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年大学(学校)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是传播先进文化、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场所,是培育和提高老年人“三个素质”的基地,也是实现健康老龄化的一条途径,我们应该与时俱进,大力推进老年教育事业的改革创新和繁荣发展,溶入全国老年教育的第二个春天。

㈣注意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控制污染物排放,资源利用好,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不能牺牲环境搞建设,请听一首《家园变迁》的顺口溜:“60年代淘米洗菜;70年代游泳灌溉;80年代鱼虾绝代;

90年代臭不可耐。敢叫浊水变清流,喜看鱼虾又回来。”这就是人民的心声。

据联合国教科组织汇编资料指出:目前中国健康水平名列世界第81位,向我们敲起了警钟。

预计10—20年后:①我国环境保护投入将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2—3%左右;②自然保护区总数、面积也将进一步扩大;③森林覆盖率将在25%以上;④城市各项污染物排放基本达标,水质和空气质量将得到明显改善;⑤农村生产环境、卫生条件将大大好转,水土流失与沙漠化治理将见成效,全国农村自然村均有医疗网点、安全卫生饮用水;⑥职工人人享受社会保障,城镇社区服务设施健全,农村社会保障服务网络覆盖全国各地农村;⑦社会道德风尚进一步提高,全国将形成讲礼貌讲道德的文明健康的小康社会。

总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个10年中,应当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全面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十项指标:

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00元;③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④恩格尔系数(指食品支出)低于40%;⑤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

米;⑥城镇化率超过50%;⑦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⑧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学入学率20%以上;⑨每千人医生数2.8人以上,⑩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

(以上材料详见中共中央宣传部主办的《时事报告》2002年第十二期第15页)

二、泉州市委和惠安县委的工作部署

㈠泉州市委2003年2月19日召开泉州市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全市要在2005年基本实现宽裕型小康。2002年底,已有晋江、石狮两个市和32个乡镇(其中有惠安崇武镇)基本实现宽裕型小康。

会议提出:泉州市要在2005年基本实现宽裕型小康。 其中:

鲤城区和丰泽区于2003年;惠安于2004年;南安、洛江、泉港、永春于2005年;安溪、德化于2007年基本实现宽裕型小康。

会议提出今年泉州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农业总产值增长3%,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6%。

泉州市委、市府提出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3年规划:从2003年起,用3年时间,投资35亿元,通过实施“碧水”、“蓝天”、“安静”、“青山绿地”、“污染防治”和“细胞优化”六大工程,使各项指标达到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标准,2005年上半年完成各项创建工作,下半年

通过国家考核验收,并用2年时间予以巩固提高。

㈡惠安县委的工作部署

惠安县委九届九次会议于2002年12月19日,对全县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作了全面部署,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是:

2003年,在崇武镇基本实现宽裕型小康的基础上,螺城、螺阳、洛阳、东园、百崎等5个乡镇基本实现宽裕型小康,35.9%的村(居)达到宽裕型小康;

2004年,东岭、东桥、净峰、山霞、涂寨、黄塘、张坂、辋川等8个乡镇基本实现宽裕型小康,82.7%的村(居)达到宽裕型小康;

200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要达到2.37万元(折合近3000美元),小乍、紫山镇基本实现宽裕型小康,97.3%的村(居)达到宽裕型小康,全县基本实现宽裕型小康,其中螺城、崇武、螺阳、洛阳、东园、百崎等6个乡镇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要达到3.97万元(折合近5000美元),大部分乡镇基本实现现代化;

2013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全省提早4年、比全市提前2年实现翻两番目标;

2020年即建党100年时,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基本达到当时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2050年,即建国100年时达到当时上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把惠安县建设成为农业兴旺、工贸发达、科教先进、城乡一体的具有闽南侨乡特色的滨海工业城市而努力奋斗。

泉州市委、市府于2003年2月6日根据“班子坚强、经济发达、设施齐全、环境优美、风气良好”的总体目标,公布泉州第二批宽裕型文明村名单,其中惠安县有12个,即:

惠安县螺城镇北关居委会、霞张居委会、南洲村、上坂村、霞光村;

惠安县洛阳镇云庄村;

惠安县崇武镇潮洛村、前安村、港村、西华村、靖江村、莲西村等。

第二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一、教材梳理:

(一)知识结构:总体小康的成就

全面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总体小康的特点

建设全面小康的目标

小康

社会的经

济指方面的目标

标经济建设的目标工业和经济体制目标

缩小三大差别目标

人民生命方面的目标

(二)知识要点:

1、我国到20世纪末,人民生活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从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的、明显提高。千百年来始终困扰中国人的从此得到解决。人们的消费结构,已经从消费,过渡到消费,部分向比较迈进。从宏观上看,国家的整体大大增强。我国终于告别了的时代,多少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愿望变为现实。

2、虽然我国人民生活已经在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还是的、的、发展的小康。实现全面小康需要长期的。

(三)、解疑释难:

(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1、“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第一步,是实现国民生活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人均800美元)。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2、到20世纪末,人民生活基本上达到小康水平

从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从宏观上看,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3、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实现全面小康需要长期的艰苦奋斗。

(二)经济建设的目标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的主要目标

(1)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

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2)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

(3)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4)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2、小康社会和建设进程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二、问题探究:

探究1:2006年2月11日,苏州市委书记王荣自豪的向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汇报:“对照江苏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去年年底苏州已经基本完成各项考核任务。”苏州由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做法是,在目标定位上,“快中求好,好中求优”;在路径选择上,“扬长避短,整体推进”;在工作方法上,“以点带面,典型示范”;在组织保障上,“全市一盘棋,凝成一股劲”。

到2005年底,苏州人均GDP按常住人口计算已经达到54143元,比省均目标高1.3倍。城市化水平达到65%,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比省均目标值低1.7%;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达到16276元,比省均目标值高27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393元,比省目标值高11%;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达到92.5%,比省目标值高2.5%.

(1)总体小康的特征和表现是什么?

特征: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

表现:从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的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从宏观上看,国家的整体实力大大增强。

(2)全面小康的目标是怎么样的?

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3)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区别是什么?

三大区别:(1)总体小康是低水平的小康,全面小康是一个较高标准的小康。

(2)总体小康是一个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而全面小康,除了注重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外,还特别注重人们的精神生活,所享受的民主权利,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善等。

(3)总体小康是一个发展不平衡的小康的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缩小地区、城乡、各阶层的差距。

三、联系实际: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16项指标

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及其目标确定的原则,建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包括经济、社会、环境和制度四个方面的16项指标,经济方面4项指标。

到2020年,城市化率从现在的36%提高到55%以上,城市容量7亿到7.5亿人口,信息化程度和国际竞争力提高到全球前15名行列,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占有面积不得超过国土总面积的2%,恩格尔系数不超过35%,基尼系数35%-40%,人文发展指数不

低于80%,城乡二元结构指数1.80以下.人均预期寿命76岁,人均受教育年限超过10年,科技创新能力指数平均达到25%,科技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贡献率达到65%以上.

四、检测反馈:

《诗经.大雅.民劳》中曰:“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其意是讲,老百姓终日劳作不止,最大的希望就是过上小康的生活。据此回答1-2题。

1、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社会状况是()

A、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B、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

C、已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D、殷实的小康社会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是()

①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②人民生活同步富裕③我国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④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3、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区别有()

①总体小康是一个低标准的小康,全面小康社会,将使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宽裕 ②总体小康是一个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而全面小康社会,追求的是物质、政治、精神和生态文明的共同发展③总体小康是一个发展不平衡的小康,全面小康社会将缩小地区、城乡、各阶层的差距 ④总体小康是我们的近期目标,而全面小康则是我们的最终奋斗目标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A、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B、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C、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D、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5、“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目标中的重要内容。这一目标的提出

①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②是由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所决定

③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④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相一致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6、(不定项)全面小康的标志之一是恩格尔系数低于40%。2005年,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6.7%,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5.5%.2000年全国恩格尔系数为46%,预计到2010年下降到40%,2020年前后下降到35%左右.上述材料说明

A、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有下降趋势

B、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趋于合理化

C、城乡居民的消费以享受性消费为主

D、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

7、简答题:

简述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区别。

(答案略)

辨析: 我国已达到小康水平。

参考答案:

① 小康水平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② 我国目前达到的是总体小康水平,是我国发展史上的伟大成就,但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刚刚迈进小康社会门槛,是一个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水平

③ 在本世纪头20年,我们将实现更高水平、更加全面、更加均衡的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④ 笼统地谈我国已达到小康水平是不准确的

第三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必修1 第十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_____

【课堂学习目标】

1、知道我国总体小康的发展历程;

2、了解总体小康成就的微观宏观表现及总体小康存在的不足及具体进程的不平衡性;

3、知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建设方面的新要求。

【课前预习】

(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1、总体小康 (1)总体小康的发展历程:。

(2)总体小康成就的表现:①从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人们的消费已经从过渡到,部分向迈进。

②从宏观上看。

(3)总体小康的特点、、的小康。

2、我国已经达到小康,还是、、的小康。

(二)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1、增强。

2、全面。

3、,基本形成和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课堂探究活动】

(1)阅读教材,中山人生活的巨大变化说明了什么?请和你的家人交流一下家乡的变化?

(2)小康社会的历史渊源?我国小康社会的发展过程?

【知识点归纳】

1、我国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的意义;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建设方面的新要求。

【课后作业】

1、二十世纪末,我国基本实现了小康,但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我国要实现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是

①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②本世纪头二十年要实现的奋斗目标

③我国所有制改革的必然要求④实现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第三步目标的重要步骤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下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认识错误的是

A.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历程B.必须保持各地区的平衡发展不允许出现贫富不均

C.支持部分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D.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段

【课后反思】

第四篇: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而奋斗

新闻学院新闻学二班

沈闰州

21521045

胡锦涛同志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系统概括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成果,科学预测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趋势,规划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宏伟蓝图和一整套发展战略。”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十六大提出我们要紧紧抓住本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指明了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前进的方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令人振奋又十分艰巨。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要为实现这个宏伟目标而奋斗。

(一)正确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根据我国总体发展战略和现阶段发展水准确定的。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就从中国实际出发,提出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经过20多年的奋斗,现在第一步、第二步战略目标已经胜利实现。根据邓小平同志关于分阶段、有步骤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战略思想和十五大关于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展望,十六大对第三步战略部署开始这20年,做出了科学的、全面的规划,提出要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经过这个阶段的建设,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内涵很丰富,既包括实现经济总量的增长,也包括经济体制的完善;既着眼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准和生活品质,也着眼于促进人的素质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既涉及物质文明的发展,也涉及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发展;既强调社会的和谐与全面进步,也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不断增强。这个新的奋斗目标,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大局观,坚持保证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执政观,坚持速度、结构、品质和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发展观,以及坚持为国家谋富强、为人民谋幸福的价值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这里最关键的,是用大体20年时间,使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人均达到3000美元。经有关部门测算,实现到2020年翻两番,我国经济需要年均增长7.18%。如果分阶段来看,到2010年翻一番,这一目标可以达到或有所超过。而到2020年再翻一番,则有一定难度,但只要前10年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明显进展,从2010年到2020年全国有条件保持7%的增长速度。到时候,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4.3万亿美元,人口大约在14亿多一点,人均可以超过3000美元。这个预测表明,把本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符合我国实际的。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有利于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二)正确认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障碍,实事求是把握中国国情

现在,我们已经初步进入了小康社会,但是,我们的小康社会生产力水平仍然相对较低,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仍然存在着不少障碍。

江泽民总书记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工作中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农民和城镇部分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失业人员增多,有些群众的生活还很困难;收入分配关系尚未理顺;市场经济秩序有待继续整顿和规范;有些地方社会治安状况不好;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和弄虚作假、铺张浪费行为相当严重,有些腐败现象仍然突出;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有的党组织软弱涣散。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存在的问题,继续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我国生产力和科技、教育还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改变,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贫困人口还为数不少;人口总量继续增加,老龄人口比重上升,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我们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经济体制和其他方面的管理体制还不完善;民主法制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

中国GDP总量突破万亿美元大关,居世界第6位,但仅占世界GDP总量的3.6%,美国占32.6%;中国人均GDP不到900美元,不到全球人均GDP的1/5。据世界经济论坛的报告,在世界75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竞争力排名中,中国居第39名,美国居第2名。

中国进出口总额达5098亿美元,为世界第7贸易大国。但在世界贸易总额中出口占

5.4%,进口占3.2%。

中国靠占世界耕地总面积7%的土地养活了占世界l/6的人口,解决了13亿人民的温饱。但是,现在农村还有3000多万人处于绝对贫困状态。如果按照联合国的人均每天消费1美元的贫困标准,农村贫困人口则要多得多。在城镇,已经出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人数众多的贫困阶层,包括600多万下岗职工、600多万失业人口,还有不能按时足额领到退休金和工资的退休职工和乡村教师。

中国是5千年的文明古国,它曾以辉煌文化和科学成就在人类历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然而,现在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状况却不能不令人发忧。我国公共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是世界上最低国家之一,甚至低于最不发达国家。国家虽然实行了9年义务教育制度,农村教育却还要靠“希望工程”支撑,政府财政用于教育事业的拨款仍未达到《教育法》规定的标准。高中毕业生的升学率仅为50%。25岁以上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比重仅为

2.1%,文盲高达8507万人。中国人力资源丰富,但劳动力的总体素质低下。

我国是农民占人口绝对多数的农业大国。农业至今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劳动生产率低下,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只相当于印度的75%,美国和法国的5%。2/3的劳动力困在人均1.5亩耕地上,由于农业现代化步履艰难,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每年造成的损失达数千亿元。

国际上认为,一个国家人均GDP跨越1000美元的阶段,是一个国家社会最动荡、危机最明显的阶段。当前我国正处于这样一个阶段的入口,很多问题已经暴露出来。我们对于前进中的障碍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能高估形势,盲目乐观,更不能失去信心,悲观失望。

(三)与时俱进,正确制订对策: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需要进行艰苦的努力,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这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和改革提出的总要求。面对新世纪新阶段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新问题,必须在加快发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方面,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新的发展观、新的战略举措,开创新的局面。

发展要有新思路,核心是进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要依靠结构调整促进发展,在发展中加快结构调整,在结构调整上要走出一条解决深层次矛盾的路子。一要通过发展和结构调整,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新的产业格局;二要通过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提高城镇化水准,调整城乡结构,加强农业基础,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调整农业、农村经济结构,使“三农”问题逐步得到解决;三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改造提高传统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四要通过推进西部大开发,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推进东中西部经济交流与合作,优化地区经济结构。

改革要有新突破,十六大提出的这个重要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我们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和深化改革,全面落实十六大确定的各项改革任务。对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对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对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探索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进一步健全市场体系,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进一步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开放要有新局面,这是与改革要有新突破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下,我们既面临着大好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我们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和坚实的步伐,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要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发展空间,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要进一步扩大商品和服务贸易,进一步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提高利用外资的品质和水准。同时又要坚定不移地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

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关键是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如果不从具体工作的创新做起,依然按部就班、因循守旧,那么新思路、新突破、新局面也就无从谈起,也难取得实效。

(四)紧紧抓住本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本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是党中央在全面科学地分析新世纪之初国内外形势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着眼于加快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而作出的战略判断,是我们党确定用本世纪头20年时间集中力量发展自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依据。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很关键的是能不能真正抓住这20年的

重要战略机遇期。对于我们这样的大国来说,发展的机遇不是很多的。一旦出现,必须紧紧抓住、大有作为,绝不能坐失良机、无所作为。当然,各个地方虽然都面临着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但因条件不同,环境不同,呈现的发展可能性也有差别。要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就必须在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从各自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求得自身的快速发展。

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要抓住机会,现在就是好机会。我就担心丧失机会。不抓呀,看到的机会就丢掉了,时间一晃就过去了。”他说:“我国的经济发展,总要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10多年过去了,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没有丧失机遇,我国经济迈上了一个大台阶。如今,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展现在面前,十六大审时度势,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国人民必将用行动书写更加精彩的答卷。

第五篇:11.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第十一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全章概述

我国于1997年提前三年使人民生活在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目前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的重要保证。本课主要学习全面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问题。

本课分为2个框题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二、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

新课标基本要求

描绘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目标,阐明科学发展观的含义,说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新课程学习

11.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总体小康的建设成就在宏观和微观上的表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

2、理解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以及小康社会建设进程是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3、运用所学知识,初步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由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培养学生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展示小康社会的目标和经济建设的成就,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充分体会 1

社会主义优越性。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理解和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教学方法

教师讲解为主,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怎样提出的?“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是怎么回事?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引导:多媒体展示并讲解下列材料

材料一: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提出:“我国经济建设的部署大体分三步走。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个任务基本实现。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材料二:1987年4月30日,邓小平在会见西班牙副首相格拉时,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他说:我们的目标是,第一步在80年代翻一番,以1980年为基数,当时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只有250美元,翻一番达到500美元。第二步是到本世纪末,再翻一番,人均达到1000美元。实现这个目标意味着我们进入小康社会,把贫困的中国变成小康的中国。我们制定的目标更重要的还是第三步,在下世纪用30年到50年再翻两番,大体上达到人均4000美元。做到这一步,中国就达到中等发达的水平。

材料三:经过全国人民的努力,2000年我国已经胜利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为实现第三步战略部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我国现在还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还不到1000美元,刚刚进入中等偏下收入国家的行列,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

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材料四:1997年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展望新的世纪,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全国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下个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实际上提出了到下个世纪中叶,跨度达50年的新的“三步走”发展战略。

新的“三步走”发展战略是对大“三步走”发展战略的进一步展开,是原第三步发展战略的具体化。按照新的“三步走”战略规划,进入小康生活后的战略规划,将分2010年、2020年和2050年三个阶段,逐步达到现代化的目标。这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邓小平现代化发展战略思想的新发展。

下面我们就学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问题。

(二)进行新课

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00-101页内容,并联系上面四则材料思考现阶段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处于什么状态?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积极思考

教师点拨:到20世纪末,我国实现“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1、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实现由贫困到温饱,再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2、总体小康的表现

(1)微观上: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温饱问题得到解决。消费结构从温饱型消费过渡到小康型消费,部分向富裕型服务类消费迈进。

(2)宏观上: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告别了商品短缺时代,国民生产总值和主要工农业产品总量居世界前列。

3、现在的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01页虚框内材料,思考这些数字说明什么?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讨论发言。

教师总结:说明我国只是从总体上说达到小康,不同地区经济、生活发展不平衡,还有不少地方没有达到小康水平,甚至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因此,本世纪初20年,要集中力量,全面建设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二、全面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

1、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教师活动: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请同学们看教材101页“名词点击”。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思考讨论

教师总结:国内生产总值又称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增长水平的基本指标。表示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的总和。

世界银行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国家分为四组:756美元以下为低收入国家,756――2995美元为下中等收入国家,2997――9265美元为上中等收入国家,9265美元以上为高收入国家。请大家想一想:2000年的小康和2020年的小康,在经济实力上有什么区别?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思考讨论

教师总结:2000年属于下中等收入国家,是低标准小康;2020年达到中等国家收入水平,国家的综合国力、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是高标准的小康。

2、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

教师活动:衡量工业化水平主要看农业、工业、第三产业(主要是指服务业)产值所占比重和三大产业的就业比重两个指标。2002年工业产值达到51.5%,初步实现现代化。2000年三大产业的就业比重是:50%、22.5%、27.5%。2020年三大产业的产值比重达到5%、55%、40%,就业比重则达到20%以下、40%、40%以上,这时我国将基本实现工业化。

从经济体制和经济体系来看,现在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旧体制的弊端尚未完全清除,还存在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到2020年,将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

3、城镇人口的比重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请同学们阅读下面材料,结合刚才列举的实例,思考它说明什么问题?

2000年我国农村小康总体实现程度在93%左右,城乡收入差距在3:1以上。1999年西部地区小康实现程度为84.18%,中部和东部地区为93.18%、97.86%,人均GDP最高的上海市突破4000美元,最低的贵州省只有300多美元。

4、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提高,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02页虚框内材料,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讨论发言。

教师总结:说明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但是城镇居民保障水平较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还比较低。这与我国的国情是不相适应的,因此,本世纪初20年,要不断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集中力量发展经济,降低失业率,提高城乡居民文化教育娱乐等消费比例,让人民的吃穿住行达到更高水平的小康。

三、小康社会的建设特点和要求

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一个不平衡的发展过程,不能搞一刀切。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的快一点,率先实现现代化;相对落后的地区要奋起直追,加快发展。

(三)课堂总结、点评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小康社会的有关知识,知道了我国小康社会的现状和发展的前景与目标,通过学习明确了总体小康是一个低标准的小康,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一个发展不平衡的小康;全面小康则是一个较高标准的小康,更注重精神、文化、环境质量等全面的小康,一个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大为所小的小康。

(四)实例探究

[例1]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为我们勾画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到20世纪末,我们实现了战略部署的第二步,即()

A. 解决温饱问题B. 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C.进入全面小康社会D.基本实现现代化

答案:B

[例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有 ()

(1)GDP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2)基本实现现代化 (3)城乡差别、工农差别、地区差别逐步扭转 (4)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

A.(1)(2)(4)B.(2)(3)(4)C.(1)(2)(3) D.(1)(3)(4)

答案:D

[例3] 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最根本的是()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B、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D、加强、改进党的建设答案 A

★课余作业

思考讨论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主要区别与内在联系。

★教学体会

本节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在学习中应该多引导学生联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和人民生活发生的重大变化,从实践中理解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事实,展望全面小康社会的美好前景。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到底下一篇:全面从严治党一岗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