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怀古诗集锦范文

2022-06-29

第一篇:咏史怀古诗集锦范文

咏史怀古诗

咏史怀古诗: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

人是变化的,自然是不变的 作品名称 咏史怀古诗 代表人物

刘禹锡,杜牧,苏轼,辛弃疾 等 分类

听语音

咏史与怀古都是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等,发表议论、或抒发感慨,或者借古以讽今,或者发思古之幽情。大都各有侧重,咏史诗多针对具体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而怀古诗多是登临旧地,游览古迹时有感而发之作。

怀古诗 怀古诗

古,是指一种古迹,“怀古”是指登临游览,触景生情,由于历史遗迹的诱发,而抒发感慨。怀古词多是由作者身临旧地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因此,怀古又往往跟登临主体结合在一起。在艺术表现上,往往要写景,写这个古迹的地理环境、景物景观,长于情景交融。

咏史诗 咏史诗

“咏史”就是翻阅古书,拾点旧说,针对特定的人或事,可能是针对一个历史事件,可能是针对一个历史人物,借此抒发作者的思考、态度,情怀或讽刺时政,从而抒发自己的独到见地。咏古诗长于议论精辟,不一定要写景,不表现现在的时空场景。

人文环境

听语音

1、金陵:石头城、台城、六朝旧事、后唐遗事、乌衣巷、朱雀桥、西塞山。

历史名城南京,在漫长的岁月中曾经有过很多名称,其中最响亮的名字莫过于“金陵”了。时至今日,金陵仍是南京最雅致的别称。南京早在我国唐宋以前就称“六朝古都”。所谓“六朝”是指:①三国吴。孙权称王,定都建业(今南京)。②东晋。公元317年,逃亡江南的西晋皇族司马睿被拥戴在建康(今南京)当皇帝,建立东晋政权。③南北朝时期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均定都建康(今南京)。故南京史称“六朝古都”。至于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应天(今南京)、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今南京)等都不算在此六朝之中。

(1)石头城: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置金陵邑于此,筑城石头山。东汉建安十七年(212),孙权改秣陵为建业,在金陵邑故址石头山上修筑石头城,内设石头仓、石头库,以存储军械、粮食等物资。石头城南建烽火台,为军事重镇。东晋义熙年间,以砖筑城,建"入汉楼",仍为军事重镇。唐末再修石头城,依山筑城,因江为池,形势险要,古有"石城虎踞"之称。明洪武十九年(1386)筑南京古城将其围在城内,今城垣尚存,烽火台、征虏亭遗迹尚可寻。唐代以后江水日渐西移,自唐武德八年(625年)后,石头城便开始废弃,故中唐诗人刘禹锡作《石头城》一诗云:“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诗人笔下的石头城,已是一座荒芜寂寞的“空城”了。

(2)台城,古城名,本来是三国时吴国的后苑城,东晋时改建,遂成为南朝台省和宫殿所在地,所以叫台城。故址在今江苏南京鸡鸣寺南。

1 (3)“玉树”,指《玉树后庭花》曲,为南朝最末一个帝王陈后主(陈叔宝)为其爱妃张丽华所制,一向被当作六朝荒淫的一个标志。

(4)南唐在中主李景的后期就面临周、宋的威胁,国势日弱,终至委靡不振。这些没落小王朝的君臣,既不能励精图治,振作有为,即使还强欢作乐,苟且偷安。李煜南唐形势更岌岌可危。他在对宋委曲求全中过了十几年苟且偷安的生活,还纵情声色,侈陈游宴。南唐为宋所灭后,他被俘到汴京,过了二年多的囚徒生活,终于在九七八年的七夕,被宋太宗派人毒死。

(5)隋宫,隋炀帝杨广建造的行宫。《舆地纪胜》:“淮南东路,扬州江都宫,炀帝于江都郡置宫,号江都宫。”《嘉庆一统志》:“江苏省扬州府古迹:临江宫在江都县南二十里,隋大业七年,炀帝升钓台临扬子津,大燕百僚,寻建临江宫于此。显福宫在甘泉县东北,隋城外离宫。„„江都宫在甘泉县西七里,故广陵城内。中有成象殿,水精殿及流珠堂,皆隋炀帝建。„„十宫在甘泉县北五里,隋炀帝建。《寰宇记》:十宫在江都县北五里,长阜苑内,依林傍涧,高跨冈阜,随城形置焉。曰归雁、回流、九里、松林、枫林、大雷、小雷、春草、九华、光汾。”

2、垂杨:《开河记》:“诏民间有柳一株赏一缣,百姓争献之。又令亲种,帝自种一株,群臣次第种栽毕,帝御笔写赐垂杨柳姓杨,曰杨柳也。”这句说隋亡后,隋堤上只有杨柳依旧,暮鸦哀鸣。

《隋宫》 1 李商隐

乘兴南游不戒严,九重谁省谏书函? 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

此诗讽咏隋炀帝奢侈嬉游之事。首二句写炀帝任兴恣游,肆行无忌,且滥杀忠谏之士,遂伏下杀身之祸。次二句取裁锦一事写其耗费之巨,将一人与举国、宫锦与障泥和船帆对比,突出炀帝之骄奢淫逸。然而全诗无一议论之语,于风华流美的叙述之中,暗寓深沉之虑,令人鉴古事而思兴亡。

《隋宫》 2 李商隐

紫泉宫殿锁烟霞①,欲取芜城作帝家②。 玉玺不缘归日角③,锦帆应是到天涯④。 于今腐草无萤火⑤,终古垂杨有暮鸦⑥。 地下若逢陈后主⑦,岂宜重问《后庭花》⑧? 【全部注释】①紫泉:即紫渊,因唐高祖名李渊,为避讳而改。司马相如《上林赋》描写皇帝的上林苑“丹水亘其南,紫渊径其北。”此用紫泉宫殿代指隋朝京都长安的宫殿。锁烟霞:空有烟云缭绕。

②芜城:即广陵(今扬州)。鲍照有《芜城赋》写广陵。二句意谓隋炀帝将长安的宫殿闲置起来,又到扬州大建行宫。《隋书·炀帝纪》:“大业元年三月,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八月,上御龙舟幸江都。”

③喻指帝王。 ④锦帆:《开河记》:“帝自洛阳迁驾大梁,诏江淮诸州造大船五百只,„„龙舟既成,泛江沿淮而下,„„时舳舻相继,连接千里,自大梁至淮口,联绵不绝。锦帆过处,香闻百里。”何焯评此句云:“著此一联,直说出狂王抵死不悟,方见江都之祸,非偶然不幸,后半讽刺更有力。”这两句说,如果不是李渊夺取了隋朝的政权,杨广的船大概会游到天边去了吧。

⑤腐草无萤火:《礼记·月令》:腐草为萤。古人以为萤火虫是腐草变化出来的。《隋书·炀纪》:“大业十二年,上于景华宫征求萤火,得数斛,夜出游山放之,光遍岩谷。”这句采取夸张的手法,说炀帝已把萤火虫搜光了。

《隋 宫》3 陈 恭 尹

谷洛通淮日夜流,渚荷宫树不曾秋。 十年士女河边骨,一笑君王镜里头。 月下虹霓生水殿,天中丝管在迷楼。 繁华往事邗沟外,风起杨花无那愁。 【作者简介】 陈恭尹(1631—1700),字元孝,号半峰,晚号独漉,顺德(今属广东)人。清初诗人、书法家。幼时其父陈邦彦抗清牺牲,他以逃匿得免。以父荫,南明桂王授为锦衣卫指挥佥事。桂王失败后,避迹隐居。其诗多有颂扬抗清人物之作。与屈大均、梁佩兰

2 并称为“岭南三大家”。有《独漉堂集》。

【注释】 谷洛通淮:隋炀帝曾从河南洛阳引谷水、洛水达于黄河,又自板渚(河南汜水南)引黄河水通淮河。

“以十年”、“一笑”两句:首句意谓炀帝在位十多年,因开运河,造龙舟东巡,使无数百姓为服役死于非命;次句言隋炀帝曾揽镜自照,对萧后说:“好头颈,谁当所之?”喻炀帝死期不远。

“月下”、“天中”两句:首句言灯影如虹霓起自龙舟(即水殿);次句言如在天上奏乐的弦管出于迷楼。

无那:无奈,无可奈何。 ⑥乌衣巷、朱雀桥:

乌衣巷在今南京秦淮河南岸夫子庙文德桥边,是一条幽静狭小的巷子。乌衣巷得名于三国时吴曾在此扎营,吴兵皆穿乌衣。六朝时,成为东晋名相王导、谢安的宅院所在地。其弟子都穿乌衣,因此得名。

朱雀桥为东晋时建在内秦淮河上的一座浮桥,在乌衣巷附近,是六朝时代都城正南门(朱雀门)外的大桥,是当时的交通要道。

⑦西塞山 〔古战场〕由于西塞山崖陡水急,易守难攻,并由绵延起伏的黄荆山作依托,成为扼守长江中游的战略要地。历史上在此出战事一百多次。

3、赤壁:“赤壁”二字位于赤壁矶头临江悬岩,南距市区138公里。《湖北通志》载:赤壁山临江矶头有‘赤壁’二字,乃周瑜所书。 相传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冬月十三日,孙、刘联军借助风势,动用火攻,大火一炬,葬送了曹操二十六万兵马,东吴和刘备的军队乘胜追击,直到南郡,曹操率残部北归邺城。周瑜大军高奏凯歌,回军赤壁,在那大帅部楼船上举行得胜宴会,把酒庆功,酒醉之余,拔剑起舞,边舞边歌曰:临赤壁兮,败曹公,安汉室兮,定江东,此山水兮,千古颂,刻二字兮,纪战功。歌罢,提剑在悬崖上深深刻下了“赤壁”二字,这一剑刻过万重山,据说江西庐山有反写“赤壁”字样。虽确切地点不可循,但历代有多位文人留下相关诗篇。

《赤壁》(作者: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源流历史

听语音 形成源流

咏史怀古诗的产生源远流长。诗骚中已见一些关于咏史怀古的内容,但与真正的咏史怀古诗还有差别。

A、班固的《咏史》,被认为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真正意义上的咏史诗。此诗写的是汉文帝时期缇萦舍身救父的故事,在写法上,“隐括本传,不加藻饰”,以叙述本事为主,末二句是作者的议论,整首诗写得“质木无文”。

B、左思《咏史》八首,真正实现了“诗”与“史”的结合,使得史事的叙述和咏怀较好地结合在一起,使咏史诗体格一新。

发展历史

唐代咏史怀古诗论析:

3 ⑴、初唐咏史怀古诗:以史为鉴,咏写故去朝代的兴亡,以告诫当世君主,成为初唐咏史怀古诗的一个重要主题。此类诗作多隐括史事,兴寄的成分较少。初唐四杰及盛唐诸名家都写了不少咏史诗篇,题材也很广泛,上自春秋吴越旧事,下到隋炀帝荒淫无道,都成了诗人们吟咏的对象。

此外,借史来抒发建功立业的怀抱,也是初唐咏史诗的一大主题。最具代表的是陈子昂《蓟丘览古》七首中的《燕昭王》和《登幽州台歌》。

⑵、盛唐咏史怀古诗:盛唐咏史怀古诗寄托了诗人们对功名的热望,表现他们积极进取的热切心态。如王维《西施咏》《夷门歌》,李白《古风》其

十、《登金陵凤凰台》,即此类。杜甫的咏史诗借咏史抒发自己对社会的感慨。如《蜀相》《八阵图》等。

⑶、中晚唐咏史怀古诗:咏史诗辉煌的顶峰是中晚唐。随着唐帝国迅速由盛转衰,安史之乱的现实和六朝朝兴夕败,隋帝国短暂的辉煌等旧事,犹如巨大的阴影时时笼罩在诗人们头上,给他们的咏史怀古留下了更宽阔的天地。诗人们通过怀古,或警策当朝统治者(借古鉴今),或感叹唐帝国江河日下(借古伤今),或抒发自身在覆巢之下的忧畏之情(借古抒怀)。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怀咏,或对历史古迹的凭吊,针砭时弊,寄托怀抱。刘禹锡是此时咏史诗人之冠。《乌衣巷》《金塞山怀古》都堪称传世名作。其他,《长恨歌》(白居易)、《连昌宫词》(元稹)、《金铜仙人辞汉歌》(李贺)、《塞下曲》(李益)、《过华清宫三绝句》、《过乌江亭》(杜牧)、《隋宫》、《贾生》、《马嵬》(李商隐)等咏史佳作,它们都成为中国诗歌中的上品。

在中晚唐怀古诗人中,最突出的当数李商隐和杜牧。晚唐,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国势衰微,生活在这个时代,诗人往往选取历史上突出的亡国乱政的皇帝(甚至包括本朝的唐玄宗)以托讽,对他们的贪欲、无视历史教训终于自亡其国的事实加以讽刺揭露,借史实以警世人,他们堪称中国咏史怀古诗人中的圣手。

宋代咏史怀古词论析: (1)、咏史怀古也是宋词中的重要内容。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感慨于六朝兴衰,并转入对现实的忧虑。苏轼《念奴娇o赤壁怀古》借咏怀周瑜来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慨。贺铸《将近酒》(城下路)讽刺名利之徒,寓托胸臆。周邦彦《西河o金陵怀古》蕴涵着浓郁的历史沧桑感,在写作上善于化用前人诗句。北宋百年间虽然出现了《明妃曲》、《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题李愬画像》(惠洪)、《绝句·生当做人杰》(李清照)等名篇,但更多的咏史之作已少见唐人咏史诗精辟的见解、深刻的嘲讽。

(2)、南宋咏史怀古词多借古说今,抒发北伐抗金的志向,风格慷慨悲壮。如辛弃疾《南乡子o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永遇乐o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o过南剑双溪桥》等词作将咏史与抒怀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刘过的《六州歌头》(镇长淮)以扬州的兴衰痛陈金兵的罪行与南宋统治者偏安思想。陆游和辛弃疾生活的时代,正值宋金对峙最激烈之时,北宋亡覆不久,创痛仍在,南宋仍有收复失地之心。值此际,辛、陆二人登高临远,怀古感今之作便应运而生,其中《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念奴娇·我来吊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读史》、《龙兴寺吊少陵先生寓居》、《入翟塘登白帝庙》、《游诸葛武侯书台》(陆游)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咏史佳作。

南宋灭亡前后,咏史诗坛上还有一次冲击波,汪元量、文天祥、刘辰翁、张炎诸人,或为挽狂澜于既倒而尽最后之力,或面对破碎山河、异族横行而默洒遗民之泪。他们的咏史之作,虽也不乏壮志难酬的愤慨,但更多的却是国破家亡的忧伤与无奈,给中国咏史怀古诗添加了一道清冷与悲怆的哀光。

辽、金咏史怀古诗论析:

与两宋同时的辽、金诗坛,诗作本是不多,咏史诗更少,其中元好问的《过晋阳故城书事》《西园》《赤壁图》及移刺霖的《马丽山有感》等可称佳品。

元代咏史怀古诗论析:

元诗成就虽显逊色,但元代诗坛却热闹非凡,仅诗就留下三万多首,还有大量的词、曲。

4 元代诗歌(包括词、曲)是独特的。 为了限制汉人参政,从元太宗九年(1237)起,废除科举近80年,使得想以科举进身的读书人失去了希望,地位也直线下降;另外,元代前期诗人大多由宋、金入元,有浓重的遗民色彩。因此,元代咏史诗一方面时时流露出故国之思、沧桑之感;另一方面(主要表现在元曲上),感叹世道无常、叹世刺时、弃世归隐的作品明显增多,语言调侃,表露出作者看破红尘、消极灰暗的心态。前者以耶律楚材的《过沁园有感》、方回的《宋理宗书宫扇》、《白沟》,赵孟頫的《岳鄂王墓》等为代表;后者以马致远的《双调·拨不断》(子房鞋,买臣柴)、贯云石的《双调·殿前欢》(楚怀王,忠臣跳入汨罗江)、张养浩的《中吕·普无乐》(楚离骚,谁能解)等为代表,在历代咏史诗中独树一帜。

明代咏史怀古诗论析:

明代咏史诗作前接宋元、后启清朝,诗歌大家中不乏咏史高手。明初的刘基、高启,中期的李梦阳、王世贞、何景明,晚期的陈子龙、顾炎武、屈大均等,都写了不少咏史名篇。明代咏史诗题材更加广泛,从先秦到宋元都是吟咏的对像,其中明末诸家之诗,感情忧为深沉。

清代咏史怀古诗论析:

清代是继晚唐之后的咏史诗的又一高峰。清初一度屈节仕清的大诗人钱谦益、吴伟业等,由于特殊的遭际,其咏史怀古之作曲折地反映了对故国的思念和内心的痛楚。而鸦片战争前后的林则徐、龚自珍和清末变法维新时期的黄遵宪、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咏史之作更是借历史而发忧国之思与强国之愿。像吴伟业的《过淮阳有感》、黄景仁的《秦淮》、龚自珍的《咏史》、黄遵宪的《田横岛》、《京师》、康有为的《秋登越王台》等,都是很有影响的咏史诗力作。

基本特点

听语音 历史评说

"怀古者,见古迹,思古人。其事无他 ,兴亡贤愚而已。” 形式标志

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写作结构

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诗词内容

诗歌的内容一般为:描写此地眼前的衰败、荒凉、萧条,或描写欢快的事物来衬托内心的悲伤,或描述历史事件的经过,抒发感慨。

思想感情

多感慨个人命运,抨击社会实质。 具体为:国家——国运衰微,国土沦丧(多为宋朝) 统治者——昏庸腐朽, 骄奢淫逸 古地——昔盛今衰,人事沧桑 古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

艺术手法 (1)“诗”与“史”的结合:用典,双关 (2)“咏史”与“言志”的结合:借古讽今,借景抒情

(3)“古”与“今”的结合:虚实结合,对比,反衬 语言风格

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思想大多沉重,感情基调苍劲悲凉。 主题归纳

听语音

怀古诗常触及诗人心灵的最深处,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近年来高考也常涉及此类诗歌。而怀古诗的结构一般是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临古地——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

第二篇:咏史怀古诗

五、咏史怀古诗

一、导入

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古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抒发感慨的咏史怀古之诗作称为咏史怀古诗。

二、鉴赏方法

这类诗多写古人古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表面虽在“历史事件”或“往古人事”,其旨意却在借古讽今,所谓借古人之酒杯,浇自家之块垒(土疙瘩,比喻心中郁结不平)。

我们鉴赏时,必须掌握这几把“钥匙”。

(一)首先,要弄清史实。

要想理解咏史怀古诗,必须首先弄清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事实(史实)、有关人物和用典(对于典故不仅要了解典故本身的内容,更要明确作者用典的目的)。

1、平时:这就要求我们要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了解一些典故,积累得越多越好。

2、考场上,一定要读好注解,这也是读懂材料的一把钥匙。

2、若在考场上,一定要读好注解,这也是读懂材料的一把钥匙。

(二)其次,要体会意图。

1、关注媒介。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存在一个触发感慨的媒介。 如苏轼被贬黄州,到过当地一处叫作赤鼻矶的地方——传闻就是当年三国的古战场赤壁——凭吊,这赤鼻矶就是触发诗人感想的媒介了。

又如辛弃疾登上京口北固亭(江苏镇江东北的北固山上),从历史上孙权、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坚持抗击北方劲敌,联想到南宋小朝廷在风雨飘摇中苟且偷安,这京口北固亭就是触发诗人感想的媒介。

2、寻原因,找连接点。问题是这古迹古人为什么会成为触发诗人感慨的媒介呢?这其中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作者自身的原因。因此这就不仅需要我们知人明世,也就是了解作者的简历,创作该篇时的背景,还需要我们在弄清史实的前提下,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与时局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

(1)

A、从相似点出发来找连接点。

如杜甫有《咏怀古迹(其三)》,而王昭君与杜甫的连接点究竟在哪里呢?

一是王昭君的出塞与杜甫的“飘泊西南天地间”颇为相似,二是在王昭君美冠后宫而不得恩宠与杜甫“古来材大难为用”的悲剧命运极其相似。杜甫正是立足于此而创作出历史上最杰出的昭君诗,全诗借咏昭君村、怀念王昭君,寄托了自己“飘泊西南天地间”,因远离故乡而思乡的心情,同时寄寓着有才不能见用的深沉感慨。

B、还可以从相反点出发来找连接点,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辛弃疾登上京口北固亭,为什么会有感慨呢?我们注意到辛弃疾生活在南宋,这是一个偏安一隅、中原沦丧的朝代,辛弃疾本人又是一个立志恢复中原、收复失地,希望有建功立业机会,希望南宋朝廷不要苟且偷安的爱国诗人、英雄豪杰,因此登上京口北固亭,登上这历史上孙权、刘裕以此为基地坚持抗击北方劲敌的地方,怎会不联想到南宋朝廷在风雨飘摇中不积极抗金、自己不能像孙权等人建立一番伟业呢?

又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周瑜在“小乔初嫁”时就立下了令敌“樯橹灰飞烟灭”之大功;而自己人到中年,却功业无成,“早生华发”,与周瑜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正是有感于此,苏轼才创作出历史上最杰出的赤壁怀古词。

(2)当然,也有一种可能,就是站在局外,对曾经的人和事进行理性的分析、评价。

(三)要领悟感情。诗家怀古咏史,大致上有这么两种情况

咏史怀古诗 第1页共 10页

(1)就史评史、慨叹盛衰式

即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能体现诗人对历史、人生的理解,揭示的是历史的大规律,寄寓的是大感慨。或喟叹朝代兴亡的变化,或感慨岁月的倏忽变幻。

常用词语:盛衰无常、物是人非、今非昔比、昔盛今衰、时事变迁、时移事易、岁月倏忽、人生短暂、沧海桑田、功名富贵,过眼云烟、世事无常。

例一:李白的《越中览古》和《苏台览古》这两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慨? 明确要点:对人事变化、盛衰无常的感慨,对功名富贵的否定。 例二:乌衣巷【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析:

一、二句写南京城内乌衣巷的一些景色,当年乌衣巷、朱雀桥繁盛热闹的景色不见了,只剩下桥边的野花荒草,巷口的夕阳残照。诗人从野草、夕阳这些意象来象征人世沧海桑田的巨大变化,人们从中可以领悟到豪门权贵的炙手可热,无非是历史上一瞬的现象。

例三: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东风”是成功的要素。用假设的写法,如果没有“东风”,胜败双方就要易位,历史形势将完全改观。

例四: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鞭挞统治者骄奢淫逸的生活,揭露皇帝为讨宠妃欢心无所不为的荒唐(类似例子:烽火台周幽王博美人一笑,导致国破家亡。)

例五: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yū,旋绕,弯曲),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抒发的是对历史的大彻大悟。

当然,文人“感极而悲者矣”,由于各自的身世、地位、处境、个性、风格的差异,对同一件史实认识也不同,如杜牧和王安石同写项羽的两首绝句。

题乌江亭 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杜牧以诗人的眼光,从败不馁的角度立意,说明大丈夫男子汉要经得起失败、挫折的考验,要有包羞忍耻的顽强毅力,为项羽自刎而惋惜;王安石以政治家的眼光,从当时形势的角度立意,指出项羽已失去人心,不会再有成功的希望,意识到项羽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

补充提问:谁的诗更高一筹?

(2)抨击现实、慨叹身世(遭遇)式 借他人酒杯,浇心中块垒。这种情况往往把史实与现实扭结在一起,或是抨击社会现实,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两者兼具。

抨击社会现实:讽刺当政者的荒淫无耻、昏庸无能、醉生梦死„„ 感慨个人遭遇:志士之悲,君国之忧。

志士之悲: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壮志难(未)酬、生不逢时„„(表怀才不遇的寂寞,报国无门的激愤,壮志难酬的悲愤„„)

君国之忧:为时事、时局担忧,总结历史教训,讽喻当朝天子。

咏史怀古诗 第2页共 10页

例1: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就此诗而言,得失可置之不论,但项羽的生为人杰、死为鬼雄的豪壮气魄是令人感动的。举出项羽的不肯南渡,正是对怯懦畏葸、只顾逃命苟安的南宋君臣的辛辣讽刺。此诗不仅是抒发了个人的悲愤,又是广大百姓的心声。

2、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此诗讽刺官僚贵族在这衰世之年,不以国事为怀,反用亡国之音来寻欢作乐,整日过着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是晚唐现实生活的写照。借陈后主之尸,鞭笞权贵的荒淫,深刻犀利。

3、《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怀古伤今,指向历朝的统治者,更指向当时的元朝统治者。

4、杜甫的《咏怀古迹

(三)》

5、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6、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móu头盔),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8、陈人杰《沁园春》(抚剑悲歌)

抚剑悲歌,纵有杜康,可能解忧?为修名不立,此身易老;古心自许,与世多尤。平子诗中,庾生赋里,满目江山无限愁。关情处,是闻鸡半夜,击楫中流。

淡烟衰草连秋,听鸣鴂声声相应酬。叹霸才重耳,泥涂在楚;雄心玄德,岁月依刘。梦落莼(chún)边,神游菊外,已分他年专一丘。长安道,且身如王粲,时复登楼。

还有一种情况是只抓住历史的一些影子,故意借题发挥,如李商隐的《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析:在鉴赏时首先要懂得怀古诗词与史书和史论之间的区别。一是不要把怀古诗词看成是历史,由于篇幅的限制,诗人们对历史的处理往往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甚至不讲究百分之百地忠于史实。李商隐的《贾生》,与史实就颇有出入,其实,汉文帝还不算昏庸,也不是不想重用贾谊,贾谊之不被重用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遭到周勃等元老大臣的反对。诗人只是抓住“问鬼神”与晚唐许多皇帝佞佛媚道以及自己和贾谊都最终不被重用这两个相似点,借此发挥,以抒发自己“辜负凌云万丈才”的无尽感慨。概而言之:讽汉文帝实刺唐帝,怜贾生实亦自怜。二是不要把怀古诗词看成是史论,在二十个字到百把个字的一首诗或词中,绝对无法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做出全面的评价,做出结论,只是抒发某种感慨。例如课本中历史学家翦伯赞的《内蒙访古》对王昭君的评说则明显带有史论的性质,得出和亲政策比战争好这一结论,这对搞好民族团结颇有意义;而杜甫的《咏怀古迹

(三)》只是借写昭君的怨恨来抒发自己一生颠沛流离,遭逢**,功业无成等身世家国之情,而对王昭君斯人则只是表达了自己的同情,不做任何结论,其间有霄壤之别。

特别提醒:对同一史实,同一历史人物,诗人可以是就史论史、慨叹盛衰式,也可以是抨击现实、慨叹遭遇式。

对项羽,杜牧和王安石为就史论史,谈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为第一种情况,而李清照的《夏日绝句》则为第二种情况。

(四)最后,要分析写法。即学会评析咏史怀古的创作技巧、方法。

1、整体创意:借古抒怀、借(吊)古讽(喻、伤)今

2、局部创意

咏史怀古诗 第3页共 10页

①古今对比 如李白的《越中览古》,唐刘禹锡《金陵五题·台城》: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②以景衬情(衬托) 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③欲抑先扬:如李白的《越中览古》

④直接议论抒情: 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最后两句。 清人刘献庭的“六奇已出陈平计,五饵曾闻贾谊言。取惜妾身归异国,汉家长策在和番”(《王昭君》)对汉元帝统治的无能作了辛辣的讽刺。 刘献庭的另一首《王昭君》诗则替毛延寿喊冤:“汉主曾闻杀画师,画师何足定妍媸?宫中多少如花女,不嫁单于君不知!”就是说,画师怎么能够评判出一个宫女的美丑?后宫里的美女不知还有多少,只是因为昭君要远嫁匈奴,元帝才发现她的美。

⑤用典抒情(化用典故):

用典,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

用典的好处:使表意凝练典雅、含蓄深刻;增添文句意蕴,加深文章意境,丰富文章内容,富有启发性,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增强文章趣味性、生动性,增加文化含量,使文章富有文学色彩。——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另外,化用前人的诗文歌赋,也是用典的一种。如王勃的《滕王阁序》中几乎句句用典,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

用典的例诗:

人月圆 金•吴激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三、特征(意象):古迹、古人。 常见意象:

一、六朝和金陵

1、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 咏六朝朝代纷纷代谢:李商隐《咏史》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李商隐《齐宫词》P1179 永寿兵来夜不扃,金莲无复印中庭。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

2、金陵:总○六朝古都

又名石头城。如刘禹锡的《石头城》P847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以金陵为题的作品

诗:唐·司空曙《金陵怀古》P650 唐·刘禹锡《金陵怀古》P819 唐·许浑《金陵怀古》P1049 宋·王安石《金陵怀古四首》 宋·张耒《怀金陵三首》P701 清·纳兰性德《秣陵怀古》P1089 词:宋·欧阳炯《江城子》(晚日金陵岸草平)P250 宋·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P513 宋·周邦彦《西河·金陵》P1036(本词隐括刘禹锡的《石头城》《乌衣巷》) 分○

咏史怀古诗 第4页共 10页

①凤凰台: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相传南朝刘宋永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乃筑台。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P328(凤凰来游象征王朝的兴盛。)

②吴宫: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李商隐《吴宫》P1213 ③乌衣巷:刘禹锡《乌衣巷》P847 ④台城:六朝帝王起居临政之处 刘禹锡《台城》P849 韦庄《台城》P1298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⑤秦淮河:杜牧《泊秦淮》P1086

二、吴越之争/勾贱与夫差/西施

越中:今浙江绍兴。李白《越中览古》P340 苏台:姑苏台,春秋时代吴王夫差游乐之处,故址在今江苏苏州市。李白《苏台览古》 西施:①唐·罗隐《西施》P1275 ②唐·崔道融《西施滩》P1321 ③宋·董颖《薄媚西子词》P1289

三、昭君和蕃

昭君:又名明妃,为汉元帝时宫女,远嫁匈奴。

1、戎昱(yù)《咏史》P381“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

2、杜牧《题木兰庙》有“拂云堆上祝明妃”句P1092

3、最著名的为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 补充:姜夔《疏影》:“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珮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4、王安石《明妃曲二首》 明妃曲(其一)P230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未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明妃曲(其二)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含情欲说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四、唐明皇与杨贵妃 白居易有《长恨歌》,但非怀古诗。P869

1、勤政楼:唐玄宗用来处理朝政、举行国家重大典礼的地方,因要“勤政为本”而名。 杜牧《过勤政楼》P1060

2、骊山

①华清宫: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年)修建的行宫,唐玄宗与杨贵妃曾在那里寻欢作乐。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P1063 崔橹《华清宫三首》P1260 ②集灵台:天宝元年(742)造,又名长生殿。在骊山之上,为祀神之所。又名汉宫,汉武帝曾长久守侯在此等待青鸟佳音。 李商隐《汉宫词》P1182 张祜(hù)《集灵台二首》(其二讽刺虢国夫人:贵妃之姐)P975 ③阿房宫

3、马嵬(wéi):杨贵妃缢死之地。 A李商隐《马嵬》(其二见P1184)

咏史怀古诗 第5页共 10页

B郑畋(tián)《马嵬坡》P1266 C袁枚《马嵬》P1198

五、桃花夫人(息夫人、息妫〈guī〉)

桃花夫人:春秋时息国君王的妻子。公元前680年,楚王灭了息国,将她据为己有。她在楚国里虽生了两个孩子,但始终默默无言,不跟楚王说一句话。“吾一妇人而侍二夫,纵弗能死,其又奚言?”其不幸的遭遇,无言的抗议成为诗家吟咏的主题。

王维《息夫人》:“莫以今时宠,能忘旧日恩。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杜牧《题桃花夫人庙》P1089:“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几度春。至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至竟:到底)

六、金谷园与绿珠

金谷园:西晋门阀豪富石崇的别庐,为名园之一。

绿珠:石崇名妓。权贵孙秀因向石崇求绿珠不得,矫诏收崇下狱。石崇临捕时对绿珠叹道:“我今为尔得罪。”绿珠含泪答:“当效死于君前。”遂坠楼而死。其死反映对权贵的反抗。

洛桥:洛桥与金谷园同在河南县,是贵达士女云集游春之地。在安史之乱后,已非往日胜况。李益《洛桥》P706 杜牧《金谷园》P1100 杜牧《题桃花夫人庙》(见上)

七、梁园

梁园,又名梁苑、兔园、睢园、修竹园,俗名竹园,为西汉梁孝王刘武所营建的游赏廷宾之所,故址位于今河南省商丘县(古为睢阳县)东,开封城东南。

西汉初年,汉文帝封其子刘武于大梁,梁孝王在汴梁东南古吹台一带大兴土木,建造了规模宏大、富丽堂皇的梁园。又在园内建造了许多亭台楼阁以及百灵山、落猿岩、栖龙岫、雁池、鹤洲、凫渚等景观,种植了松柏、梧桐、青竹等奇木佳树。建成后的梁园周围三百多里,宫观相连,奇果佳树,错杂其间,珍禽异兽,出没其中,使这里成了景色秀丽的人间天堂。

梁孝王刘武喜好招揽文人谋士,西汉时期的大文学家司马相如,辞赋家枚乘等都经常跟梁孝王一起吟诗作赋,吹弹歌舞。刘武曾在园中设宴,司马相如、枚乘等都应召而至,成为竹荫蔽日的梁园宾客,并为之吟咏。后代的很多辞赋均提及了这一盛况。例如:“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唐·岑参《山房春事》)“歌扬郢路谁同听,声洒梁园客共闻。”(唐·齐己《贺雪》)“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唐·李商隐《寄令狐郎中》)“月明剡水回舟夜,岁暮梁园作赋时。”(南宋·裘万顷《大雪用前韵五首》)“沟壑皆平,乾坤如画,更吐冰轮洁。梁园燕客,夜明不怕灯灭。”(南宋·朱淑真《念奴娇二首·催雪》)

此外,天宝三载(公元744年)春,李白离长安,开始漫游。在洛阳,遇见了已经33岁,却仍蹭蹬未仕的杜甫,二人同游。同年秋,李、杜、高适三人会于梁园(开封),并同游孟诸(山东单县)、齐州(济南)等地,在梁园时,李白曾题写过一首著名的《梁园吟》。

高适有《古大梁行》。 因有此典,就有了这种说法:“梁园虽好,却非久恋之地”“梁园虽好,不是久恋之家”。 王勃《滕王阁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尊;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八、陈圆圆 吴伟业《圆圆曲》P810

九、梁鸿与妻子孟光

《后汉书·逸民传·梁鸿》载:梁鸿,字伯鸾,有高节,久不娶,同县孟氏有女,状肥丑而黑,力举石臼,择对不嫁,至年三十。父母问其故,女曰:“欲得贤如梁伯鸾者。”鸿闻而聘之。及嫁,始盛装,鸿不答。乃更为椎髻,着布衣,操作而前。鸿大喜,曰:“此真梁鸿妻也。”与妻隐居霸陵(陕西西安东,汉文帝葬于此。李白《忆秦娥》“秦楼月。年

咏史怀古诗 第6页共 10页

年柳色,霸陵伤别。”)山中,以耕织为业。后避祸去吴,居人庑下,为人舂米,归家,孟光为之备食,举案齐眉。 梁鸿曾作《五噫歌》,迅速流传,并获罪。

王勃《滕王阁序》:“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十、司马相如与《凤求凰》/卓文君与《白头吟》

相传西汉武帝年间,临邛首富卓王孙有一个才貌双全的女儿卓文君。可怜天妒红颜,年纪轻轻便守寡。每日弹琴吟诗赋忧忧度日。而此时,司马相如在家乡正不得意,相如归蜀,路过临邛,就结识寡女卓文君。被其美貌和才气所吸引,顿生爱慕。他早得知“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而且“好音”,“故相如缪与令相重”。于是,在参加临邛四川邛崃富豪卓王孙的宴会上,司马相如弹琴,故意弹出《凤求凰》曲子,以示爱慕。卓文君从窗缝中窥探,看到他仪容潇洒,不由的爱上了他。最后,她不顾家庭社会的重重压力和阻挠,和司马相如私奔至成都,后又转回到了临邛的一个小镇上,由于贫困,当垆(酒店里安放酒瓮的土台子)卖酒。两人相濡以共,日子虽清苦却也甜美。

意义:反抗世俗礼法,追求美好生活。 然而天意又一次捉弄这绝代佳人。《文君复书》说的是司马相如赴长安赶考,对送行的妻子卓文君发誓:“不高车驷马,不复此过。”聪慧多情的文君听此却深为忧虑,于是婉约而劝:“男儿功名固然很重要,但也切勿为功名所缠,作茧自缚。”此后一别,一等就是五年,五年时光毫无音讯,文君日日思君,暗暗垂泪。谁知后来,司马相如因为一篇《子虚赋》轰动文坛,做了皇帝的侍郎客。一日突然收到司马相如的信。卓文君接过信又惊又喜,拆开信一看,寥寥数语:“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百、千、万。”聪明的卓文君瞧见在“万”字之后,少了一个“亿”字,卓文君一下子明白了,当了新贵的丈夫,已有弃她之意,当下心如刀割、泪眼婆娑。因为“无亿”即“无意”也,是丈夫对自己已然“无意”的暗示!有句俗话:饱暖思淫欲。没想到连名满天下的大才子也不例外,司马日见卓文君年老色衰,就想另娶茂陵为妾,文君知道伤心欲绝,提写了《白头吟》四首。

皑如山上雪,蛟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徙徙。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随诗附文曰:“春华竞芳,五色凌素,琴尚在御,而新声代故!锦水有鸳,汉宫有水,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于淫而不悟!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写完之后只觉悲凉,时代对女子终是不公平的。前尘种种既已看破,不如归去。于是弃笔离去,不再回首。

司马相如读后十分羞愧、内疚,良心受到了谴责,遂忆起当年恩爱,他越想越对不起这位才华出众、多情多义的妻子,遂决娶妾之念。后来他终于用高车驷马,亲自登门接走“糟糠”之妻卓文君。

如:唐·骆宾王在《在狱咏蝉》的颔联中就用了此典。(“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杜甫《琴台》P525 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七)(又涉及东方朔)P1011 十

一、陈阿娇与长门 刘禹锡《阿娇怨》(闺怨诗)P835 王安石《明妃曲二首》(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十

二、木兰与木兰庙 杜牧《题木兰庙》P1092 十

三、湘妃与斑竹(湘妃竹)、湘妃祠(黄陵庙) 如:李群玉《黄陵庙》P1234 十

四、东都洛阳:东汉、曹魏、西晋、北魏曾建都于此,后唐改建新城,成为唐代的东都。

许浑《登洛阳故城》P1051

咏史怀古诗 第7页共 10页

五、扬州:姜夔《扬州慢》

十六、西塞山:今湖北大冶东面的长江边上。山锁洪流,形势险峻,是六朝著名的军事要塞。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P824 十

七、京口(江苏镇江)与北固亭

辛弃疾《南乡子·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十

八、大禹与大禹庙 杜甫《禹庙》 十

九、燕昭王与黄金台(燕台)

燕昭王,战国燕王。公元前312年执政,招贤振兴燕国。曾筑碣石宫(馆)亲师事之梁人邹衍;曾置金于台上,在此延请天下奇士:郭隗(kuí)、剧辛、邹衍、乐毅„„其中乐毅(原事魏未有奇功)麾军伐齐,连克齐城70余座,使齐几乎灭亡,使原来国势衰败的燕国骤然强盛。燕昭王成为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的明主的代名词。

1、陈子昂《燕昭王》

2、李白《古风》(其十五)[五言古诗] 燕昭延郭隗①,遂筑黄金台②。剧辛方赵至③,邹衍复齐来④。奈何青云士⑤,弃我如尘埃。珠玉买歌笑⑥,糟糠养贤才。方知黄鹤举⑦,千里独徘徊。

这首诗用借喻手法,通过燕昭王筑台尊礼郭隗、招聘贤士的历史故事,反应当时统治者的昏庸腐朽:为了享乐,他们不惜珠玉买笑;对待贤士却是弃之如尘埃,养之以糟糠。结处以黄鹤为喻,坦率地表露了自己的愤激心情。

【①燕昭,即燕昭王。延,聘请。郭隗,战国时燕国人。据《史记·燕昭公世家》记载:战国时,燕昭王欲报齐国侵占国土之耻,屈身厚币招纳天下贤士。郭隗说:“要想招致四方贤士,不如先从我开始,这样贤于我的人就会不远千里前来归附。”于是昭王修筑宫室给郭隗居住,像对待老师一样尊重他。后来乐毅、邹衍、剧辛等都相继来到燕国。当邹衍到燕国时,昭王亲自拿着扫帚,屈着身子在前扫除路上灰尘,恭敬相迎。后任乐毅为上将军。乐毅为燕国攻下齐国七十余城。②黄金台,故址在今河北易县东南。相传燕昭王筑高台,置千金于台上,延请天下有才能的人。③剧辛,战国时燕将,原为赵国人,燕昭王招徕天下贤士时,由赵入燕。④邹衍,亦作驺衍,战国时著名的哲学家,齐国人。⑤奈何,怎么。青云士,指身居高位的人,即当权者。⑥买歌笑,指寻欢作乐。⑦举,高飞。黄鹤举,相传春秋时鲁国人田饶因鲁哀公昏庸不明,自比为“一举千里”的黄鹄(古书中“鹄”、“鹤”常常通用),用“黄鹄举矣”,表示要离开鲁国。】 二

十、屈原

戴叔伦《三闾庙》 李涉《鹧鸪词》P705 李商隐《楚宫》P1201 元缜“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文有贾谊的《吊屈原赋》

二十一、宋玉:楚国著名辞赋作家。其《高唐神女赋》写楚襄王和巫山神女梦中欢会故事,因而传为巫山佳话。宋玉既是词人,更是志士。政治上失志不遇。

杜甫《咏怀古迹》(其二)P575:“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李商隐《楚吟》P1191 二十

二、(1)秦始皇/焚书坑儒/阿房宫(见前面第四项)

李白《古风》(其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P201 李贺《秦王饮酒》P1006 许浑《途经秦始皇墓》P1058 章碣《焚书坑》P1315 (2)荆柯刺秦王 骆宾王《易水送别》: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二十三、项羽与乌江亭 杜牧《题乌江亭》王安石《题乌江亭》李清照《夏日绝句》 二十

四、贾谊:汉文帝时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因被权贵(周勃等)中伤,出为长沙王

咏史怀古诗 第8页共 10页

太傅三年。后虽被召回京城,但不得大用,抑郁而死。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李商隐《安定城楼》P1204(颔联又及王粲) 李商隐《贾生》P1221 二十

五、蔡邕(中郎):东汉末年著名文人。作品:温庭筠《蔡中郎坟》P1113 二十

六、苏武与苏武牧羊 作品:温庭筠《苏武庙》P1123 二十

七、建安七子

①建安七子之陈琳:温庭筠《过陈琳墓》P1109 ②建安七子之曹植(陈思王):王勃《滕王阁序》:“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③建安七子之王粲:王粲有《登楼赋》

李商隐《安定城楼》P1204(颔联涉及王粲)陈人杰《沁园春》中最末两句用王粲典。 二十

八、刘备 刘禹锡《蜀先主庙》P818 杜甫《咏怀古迹》 二十

九、诸葛亮

杜甫《蜀相》 杜甫《八阵图》 杜甫《咏怀古迹》(其五) 温庭筠《经五丈原》(五丈原乃诸葛亮病死之处)P1111 三

十、赤壁与周瑜

名作:杜牧《赤壁》P1084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他作:苏轼《赤壁》P620(是一首诗) 赵翼《赤壁》P1259 戴复古《满江红·赤壁怀古》P1798 三十

一、孙权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涉及曹操、刘备) 三十

二、魏晋南北朝

1、祖逖(tì)、刘琨:闻鸡起舞、击楫中流。

2、庾信 A杜甫《咏怀古迹》(其一) B杜甫《春日忆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C司空曙《金陵怀古》

3、竹林七贤之阮籍:青白眼、穷途之哭。 王勃《滕王阁序》:“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竹林七贤之嵇康:嵇康与广陵散晋子《春桃赋》:“晋子无名空笛赋,广陵一响成绝音。” 竹林七贤之向秀:向秀有《思旧赋》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运用了《晋书向秀传》中向秀作《思旧赋》、《述异志》中王质入山两个典故。

竹林七贤之刘伶:

三十

三、汴河、隋宫与隋炀帝

1、汴河:唐人习称隋炀帝所开的通济渠的东段,即运河从板渚(今河南荥阳北到盱眙【xūyí在江苏】入淮的一段)。汴河沿岸堤上种植柳树,称隋堤。汴河是隋炀帝穷奢极欲、耗尽民膏、最终自取灭亡的历史见证。李益《汴河曲》P707 许浑《汴河怀古》P1288

2、汴河亭:汴河之滨筑的行宫。许浑《汴河亭》P1054

3、隋宫:隋炀帝在江都(今扬州)的行宫。隋炀帝曾三下扬州游玩,隋宫是隋炀帝专制、腐败、迷于声色的象征。 李益《隋宫燕》P717 李商隐《隋宫》P1167 刘沧《经炀帝行宫》P1244 三十

四、太平公主(武则天爱女) 韩愈《游太平公主山庄》P803

四、课堂巩固练习:

咏史怀古诗 第9页共 10页

1、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苏台览古 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1)请从两个方面谈谈这两首诗共同的特点。(2分)

(2)请谈谈这两首诗艺术手法的主要不同之处。(6分)

(3)这两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慨?写一段文字,做简要分析。(2分)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1分)

酹江月 驿中言别友人 文天祥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

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正为鸥盟留醉眼,细看涛生云灭。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

【注】文天祥战败被俘,在押往大都途中路过金陵,与友人邓郯(抗金之士)相别而填此词。

(1)试分析上阕中“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这两句景物描写的作用。

(2)词中的“睨柱吞嬴”,指的是( )

A.唐睢在秦廷胁迫秦王就范的故事

B.贾谊奋笔著文批评秦皇嬴政的故事 C.蔺相如在秦廷怒斥秦王的故事

D.荆轲行刺嬴政掷匕于柱的故事 (3)作者引用“睨柱吞嬴”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词中还运用了其他典故,请你再举出一例。

咏史怀古诗 第10页共 10页

第三篇:咏史怀古诗鉴赏

黄桥中学高三语文组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掌握怀古诗的解题方法、技巧与思想内容;

(二)能力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准确鉴赏怀古诗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目标

感受诗歌的魅力,接受文学艺术的熏陶,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教学课时】1 【教学设想】多媒体演示、学生共同参与探讨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题

余秋雨先生说: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为什么?因为怀古诗常触及诗人心灵的最深处,用苍劲悲凉的情感来吟咏,所以怀古诗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感受它的魅力。)

二、解决预习题

概括分类 咏史怀古诗从思想内容上分有三类:

1、怀人伤己

对比失落型:古人展抱负,建功业,得遂心愿,自己却因为某种原因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从而有了郁郁寡欢乃至消极遁世之心。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同病相怜型: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追思古人更体现自己的不得意。

如: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2、怀古伤(讽)今

古盛今衰,繁华远去,只留荒芜,物换星移,世事沧桑;

物是人非,风景依旧,朱颜已改。物是人非,讽今伤今 如:刘禹锡《乌衣巷》

杜牧《泊秦淮》

3、析史明理

1 作者身置其外,站在历史的高度,表达独特观点,启迪世人。

如:杜牧《题乌江亭》

王安石《乌江亭》

三、课堂练习

阅读下面三首唐诗,比较其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上的异同。

越 中 览 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 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金 陵 怀 古

司空曙 辇路江枫暗,宫庭野草春。 伤心庾开府,老作北朝臣。

【注】司空曙,晚唐诗人。庾开府即庾信,南朝梁著名诗人,早年在金陵做官,深受梁武帝赏识,庾信出使北朝西魏期间,梁为西魏所亡,遂被强留长安。北周代魏后,他又被迫仕于周,一直留在北朝。

金 陵 怀 古

刘禹锡 潮满冶城渚, 日斜征虏亭。 蔡洲新草绿, 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 山川空地形。 后庭花一曲, 幽怨不堪听。

【注】宝历二年(826)冬,刘禹锡由和州返回洛阳,途经金陵。 【答案】

一、思想内容:

A、 相同点:都写昔盛今衰

B、 不同点:李诗表达昔盛今衰、物是人非、人事变迁的感慨

司诗既表达昔盛今衰、物是人非、人事变迁的感慨,又借以寄寓对唐朝国势衰微的感叹,更含有自己的故园之思

刘诗既表达昔盛今衰、物是人非、人事变迁的感慨,又表达国家兴亡取决于人事的观点,告诫统治者不要沉迷声色,贪图享乐,步六朝后尘

二、艺术手法

A、相同点:都运用今昔对比

B、不同点:司诗用典,刘诗用典,借古讽今

四、小结(表格 投影)

五、课后作业

金 陵 怀 古 司空曙

辇路江枫暗,宫庭野草春。 伤心庾开府,老作北朝臣。

【赏析】

金陵(今江苏南京)从三国吴起,先后为六朝国都,是历代诗人咏史的重要题材。司空曙的这首《金陵怀古》,选材典型,用事精工,别具匠心。

前两句写实。作者就眼前所见,选择两件典型的景物加以描绘,着墨不多,而能把古都金陵衰败荒凉的景象,表现得很具体,很鲜明。辇路即皇帝乘车经过的道路。想当年,皇帝出游,旌旗如林,鼓乐喧天,前呼后拥,该是何等威风!如今这景象已不复存在,只有道旁那饱览人世沧桑的江枫,长得又高又大,遮天蔽日,投下浓密的阴影,使荒芜的辇路更显得幽暗阴森。“江枫暗”的“暗”字,既是写实,又透露出此刻作者心情的沉重。沿着这条路走去,就可看到残存的一些六朝宫苑建筑了。“台城六代竞豪华”,昔日的宫庭,珠光宝气,金碧辉煌,一派显赫繁华,更不用说到了飞红点翠、莺歌燕舞的春天。现在这里却一片凄清冷落,只有那野草到处滋生,长得蓬蓬勃勃,好象整个宫庭都成了它们的世界。“野草春”,这“春”字既点时令,又着意表示,点缀春光的唯有这萋萋野草而已。这两句对偶整齐,辇路、宫庭与江枫、野草形成强烈对照,启发读者将它的现状与历史作比较,其盛衰兴亡之感自然寄寓于其中。

接下去,笔锋一转,运实入虚,别出心裁地用典故抒发情怀。典故用得自然、恰当,蕴含丰富,耐人寻味。

先说自然。庾开府即庾信,因曾官开府仪同三司,故称。庾信是梁朝著名诗人,早年在金陵做官,和父亲庾肩吾一起,深受梁武帝赏识,所谓“父子东宫,出入禁闼,恩礼莫与比隆”。诗人从辇路、宫庭着笔来怀古,当然很容易联想到庾信,它与作者的眼前情景相接相合,所以是自然的。

再说恰当。庾信出使北朝西魏期间,梁为西魏所亡,遂被强留长安。北周代魏后,他又被迫仕于周,一直留在北朝,最后死于隋文帝开皇元年。他经历了北朝几次政权的交替,又目睹南朝最后两个王朝的覆灭,其身世是最能反映那个时代的**变化的。再说他长期羁旅北地,常常想念故国和家乡,其诗赋多有“乡关之思”,著名的《哀江南赋》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诗人的身世和庾信有某些相似之处。他经历过“安史之乱”,亲眼看到大唐帝国从繁荣的顶峰上跌落下来。安史乱时,他曾远离家乡,避难南方,乱平后一时还未能回到长安,思乡之情甚切。所以,诗人用庾信的典故,既感伤历史上六朝的兴亡变化,又借以寄寓对唐朝衰微的感叹,更包含有他自己的故园之思、身世之感在内,确是贴切工稳,含蕴丰富。“伤心”二字,下得沉重,值得玩味。庾信曾作《伤心赋》一篇,伤子死,悼国亡,哀婉动人,自云:“既伤即事,追悼前亡,惟觉伤心……”以“伤心”冠其名上,自然贴切,而这不仅概括了庾信的生平遭际,也寄托了作者对这位前辈诗人的深厚同情,更是他此时此地悲凉心情的自白。

这首诗寥寥二十字,包蕴丰富,感慨深沉,情与景、古与今、物与我浑然一体,不失为咏史诗的佳作。

金陵怀古 刘禹锡

潮满冶城渚, 日斜征虏亭。 蔡洲新草绿, 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 山川空地形。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宝历二年(826)冬,刘禹锡由和州返回洛阳,途经金陵。从诗中的写景看来,这诗可能写于次年初春。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首联写的是晨景和晚景。诗人为寻访东吴当年冶铸之地——冶城的遗迹来到江边,正逢早潮上涨,水天空阔,满川风涛。冶城这一以冶制吴刀、吴钩著名的古迹究竟在哪儿呢?诗人徘徊寻觅,却四顾茫然。只有那江涛的拍岸声和江边一片荒凉的景象。它仿佛告诉人们:冶城和吴国的雄图霸业一样,早已在时间的长河中消逝得无影无踪了。傍晚时分,征虏亭寂寞地矗立在斜晖之中,伴随着它的不过是投在地上的长长的黑影而已,那东晋王谢贵族之家曾在这里饯行送别的热闹排场,也早已销声匿迹。尽管亭子与夕阳依旧,但人事却已全非。诗在开头两句巧妙地把盛衰对比从景语中道出,使诗歌一落笔就紧扣题意,自然流露出吊古伤今之情。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颔联两句虽然仍是写景,但此处写的景,则不仅是对历史陈迹的凭吊,而且以雄伟美丽的山川为见证以抒怀,借以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对某一历史问题的识见。看哪,时序虽在春寒料峭之中,那江心不沉的战船——蔡洲却已长出一片嫩绿的新草;那向称金陵门户的幕府山正雄视大江,山顶上升起袅袅青烟,光景依然如旧。面对着滔滔江流,诗人想起了东晋军阀苏峻曾一度袭破金陵,企图凭借险阻,建立霸业。不久陶侃、温峤起兵在此伐叛,舟师四万次于蔡洲。一时舳舻相望,旌旗蔽空,激战累日,终于击败苏峻,使晋室转危为安。他还想起幕府山正是由于丞相王导曾在此建立幕府屯兵驻守而得名。但曾几何时,东晋仍然被刘宋所代替,衡阳王刘义季出任南兖州刺史,此山从此又成为刘宋新贵们祖饯之处。山川风物在变幻的历史长河中有没有变异呢?没有,诗人看到的仍是:春草年年绿,旧烟岁岁青。这一联熔古今事与眼前景为一体,“新草绿”、“旧烟青”六字下得醒豁鲜明,情景交融,并为下文的感慨作铺垫。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颈联承上两联转入议论。诗人以极其精炼的语言揭示了六朝兴亡的秘密,并示警当世。六朝的繁华哪里去了?当时的权贵而今安在?险要的山川形势并没有为他们的长治久安提供保障;国家兴亡,原当取决于人事!在这一联里,诗人思接千里,自铸伟词,提出了社稷之存“在德不在险”的卓越见解。后来王安石《金陵怀古》四首其二:“天兵南下此桥江,敌国当时指顾降。山水雄豪空复在,君王神武自无双。”即由此化出。足见议论之高,识见之卓。

尾联“《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六朝帝王凭恃天险、纵情享乐而国亡,历史的教训有没有被后世记取呢?诗人以《玉树后庭花》尚在流行暗示当今唐代的统治者依托关中百二山河之险,沉溺在声色享乐之中,正步着六朝的后尘,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课 后 练 习

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华清宫

吴融

过华清宫

李约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注:华清宫为唐明皇杨贵妃纵乐的地方。

《霓裳》《羽衣》为舞曲名。

4

(1)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各有什么作用?简要说明。

【分析】(1)第一首诗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

第二首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 (2)两首诗都应用了对比手法。

第一首:宫内与宫外对比(或横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成阴,温暖如春。突出了对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的不满。

第二首今昔对比(或纵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突出统治者荒淫误国的主旨。

2、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汴河曲

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汴河怀古

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1)两首诗都以“汴河”为题材,但所写的重点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2)这两首诗的表达方式各有侧重,请分别加以分析。

【分析】

1、李诗(怀古伤今):叙写汴河春色和隋宫的荒废,抒发了昔盛今衰的伤感。

皮诗(借古讽今):看似为汴河“罪名”,实则巧妙的对荒淫误国之君进行了强烈的斥责。 2、李诗:以描写为主,汴水悠悠东流,堤上碧柳成阴,杨花随风飞舞,见无边春色触景生愁情:春色常在、豪华不存,昔盛今衰。

皮诗:以议论为主。 “至今千里赖通波,共禹论功不较多”似在高度赞扬炀帝修河的功绩,一个“若无水殿龙舟事”又对此进行了否定。欲夺故予,角度独特。

第四篇:咏史怀古诗(1)

教材中的咏史怀古诗分析

(一)“咏史怀古诗”的价值

余秋雨先生说:“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

我国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江山胜迹,人物风流。尽管历史如大浪淘沙,但无数前人在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留下多少辉煌业绩,令人钦佩仰慕;留下多少经验教训,让人唏嘘感慨。于是以历史故事、古人事迹为题材的怀古咏史之作便出现了。

自古以来,历代文人志士所写的咏史怀古诗,以“文学的语言,史论的笔法;感人的形象,动人的议论;富于情韵的艺术境界,耐人寻味的哲理意绪”,深受人们的喜爱,成为我国古典诗歌宝库中不可或缺的内容,近年来的高考中也多有涉及。

从写作目的上看,咏史怀古诗不以咏写历史本事为主,更多的是以古证今,借史言志,书写情志。即诗人的写作目的不是咏史,也不是怀古,而是咏怀,咏古 人而见己情,咏古事而刺现世,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搏击社会现实,在咏史怀古中,蕴含着诗人“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无穷感慨。借咏史怀古伤 己、感时、刺世、论史,“咏史”与“言志”的结合,体现了世人对现实政治的强烈关注。

从艺术价值上看,“诗”与“史”相结合,文学性和历史性达到了高度统一。 从艺术手法上看,“古”与“今”相结合,多维时空组合。所以手法多样,如虚实结合、对比、用典等,由于常常是临古迹吊古事,所以触景生情更是常常用到。 可见,咏史怀古诗既触及诗人心灵的最深处,又给人以历史的深邃感和凝重感,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在咏史怀古诗中诗人们对历史的处理往往是“攻其一 点,不及其余”,使诗作文短意长、含蓄蕴藉,能在简短中给我们无限的哲思,认真研究对写作和认识都有极大的指导意义,所以有必要深入探究。

另外,咏史怀古诗既然是以历史为情感的载体,起点在古,而落点在今,那么我们也可以通过解读咏史怀古诗来了解诗人、走近诗人、解读诗人。

(二)教材中的咏史怀古诗分析

人教版和苏教版必修、选修教材及读本近年来都收录了很多咏史怀古诗词。如刘禹锡的《石头城》、《乌衣巷》、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杜甫《咏怀古迹》、《蜀相》,李商隐的《马嵬》、江夔《扬州慢》、杜牧《泊秦淮》、《过华清宫》等。

教材主要选录了咏史怀古诗达到鼎盛时的唐、宋时期的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有诗有词,或抒发感慨、或寄托哀思、或借古讽今、或发兴亡之叹,选材比较全 面,但也比较庞杂,在体例编排上较随意零乱,缺乏系统性,没有形成咏史怀古诗有效的鉴赏体系,不论是教师教,还是学生学,都较为困难。基于此,很有必要重 新对咏史怀古诗重新梳理。

(三)历年高考涉及的咏史怀古诗分析

恢复高考后的1985年,“诗歌”以知识型客观题的形式正式进入全国语文试卷,1990年“诗歌”则以能力型客观选择题的命题方式出现,2002年高考诗歌鉴赏题开始以主观表述的形式来考察学生的鉴赏能力,从识记到理解到鉴赏,诗歌鉴赏的难度在不断增加。

在历届高考中,咏史怀古诗虽然不如“写景抒情”诗出现的频率高,但时间上跨度大,唐、宋、元、清时期的作品都有,体裁上涉及诗、词、曲,有代表作家的作 品,也有普通作家的作品,内容上伤己、感时、刺世、论史也各有侧重,作为古典诗歌作品中的一类诗歌,咏史怀古诗自有它的个性特征和规律,如不对其进行梳理 归纳,学生很难辨识,更不要说是鉴赏。而且一旦与其他类型的诗歌相混淆,鉴赏就会失去思路、方向和要领,更不得法。

四.“咏史怀古诗”专题教学思路

第一步咏史怀古诗知识储备

(一)了解咏史怀古诗的源流发展:

咏史怀古诗的产生源远流长。诗骚中已见一些关于咏史怀古的内容,但与真正的咏史怀古诗还有差别。咏史之作,东汉的班固首开其端,但止于叙述史实,平 实无华。班固的《咏史》,被认为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真正意义上的咏史诗。(此诗写的是汉文帝时期缇萦舍身救父的故事,在写法上,“隐括本传,不加藻 饰”,以叙述本事为主,末二句是作者的议论,整首诗写得“质木无文”。这首诗不仅开启了中国诗歌史上咏史一体的先河,是后世咏史之作的滥觞;而且是现存最 早的一首文人五言诗.)至晋朝左思《咏史》、陶渊明《咏荆轲》之类,始借题发挥,寄寓怀抱。西晋左思的《咏史八首》组诗,借咏史来反映寒门知识分子和世族 门阀之间的矛盾。这种叙述历史与抒发情怀的结合,真正实现了“诗”与“史”的结合,使得史事的叙述和咏怀较好地结合在一起,成为咏史怀古诗词的传统,被后 世诗人传承沿袭。唐代诗人,如杜甫、刘禹锡等人,则多把咏史与咏怀古迹结合起来,扩大了诗的境界。李商隐继承了屈原、李贺的浪漫主义传统,又学习了杜甫的 现实主义手法,故其咏史诗中咏史与抒情相结合,对后世咏史诗影响很大,《贾生》、《马嵬》诗中有充分体现,其咏史诗往往以眼光的敏锐、思考的深入历来备受 推崇。另,章碣的《焚书坑》、杜牧的《题乌江亭》、温庭筠的《经五文原》等,均为名篇。

要了解历代咏诗怀古诗各个时期具体的源流发展(从魏晋南北朝——唐——宋——明清)及其艺术特征。具体内容可以参见“相关资源”)。

(二)了解咏史怀古诗的内涵和特征

怀古是身临旧地古迹而抒情言志,而咏史则不必亲到历史遗址,在书房中就可以写作。所以,咏史诗就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或历史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 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一般是先叙事后议论,也有一些只叙述对比而不加议论,让读者思考的;怀古诗则是由作者身临旧地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 而抒发情怀抱负的诗歌。

二者的共同特征:都以古人、古物、古事、古地等为描写对象,即都是以历史为诗人感情的载体,史情紧密结合;这类诗都是怀古惜今,“有感而发”,往往 是诗人处于某种背景之下,回顾古人的业绩或遭遇,前往瞻仰或凭吊历史古迹,自己内心产生共鸣,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以往朝代的兴衰等或发表 评论,或抒发感慨、或寄托哀思、或借古讽今、或发兴亡之叹。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古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因此,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诗人们对 历史的处理往往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使诗作文短意长、含蓄蕴藉,令人回味再三。

怀古诗如杜甫的《蜀相》、刘禹锡的《乌衣巷》、《石头城》、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等等,都遗响千古。 总之,咏史怀古诗词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或怀古以 伤己,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讽今之作。即凡是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以及古迹进行叙述、评价、凭吊或借国家兴亡寄托个人怀抱的诗歌,都可以称做咏史怀古 诗。因为诗涉历史,所以在鉴赏时难度较大。对于中学生而言,不掌握一定的鉴赏诀窍,回答起问题来肯定会搔首踟蹰,不知从何说起,怎样落笔。 第二步咏史怀古诗的鉴赏

(一)以教材中涉及的咏史怀古诗切入,初步认识其思想和艺术上的特征 1.读背课本中咏史怀古诗,熟读成诵

人教版、苏教版必修和选修中涉及的咏史怀古诗很多,前面已提到。略 2.复习归纳课本中咏史怀古诗思想内容及艺术表现手法,初步感知其特征 篇目 主题

《念奴娇·赤壁怀感壮志难酬 古》

发不遇之恨(伤己) 《登幽州台歌》 感壮志难酬

形象 写人为主

手法

触景生情、联想、虚实相生、对比、用典 直抒胸臆

写事为主

发不遇之恨(伤己) 《过华清宫二首》 批判奢侈淫逸(刺世) 写事为主 虚实相生、联想、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扬州慢》 《咏怀古迹》 《蜀相》 《泊秦淮》

《桂枝香》 《石头城》 《乌衣巷》 《马嵬》

感壮志难酬 写人为主

触景生情、用典、借古讽今

发不遇之恨(伤己) 昔盛今衰、黍离之悲

写事为主

触景生情、联想、虚实相生、对比、用典、感时伤乱、伤今怀古 拟人、抑扬

(感时) 感壮志难酬 写人为主 对比、拟人、炼字

发不遇之恨(伤己) 感壮志难酬

写人为主 以乐景衬哀情 发不遇之恨(伤己)

炼字

由南朝统治者的醉生梦死,写事为主 触景生情、用典

联想到晚唐统治者的纸醉金迷。

吊古讽今(刺世)

借六朝皆以荒淫而相继亡写事为主 触景生情、用典 覆的史实,希望当权者引以为戒。

借古讽今(刺世) 借古讽今,写兴亡之叹。(刺写事为主 触景生情、拟人 世)

虚实相生、对比

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感伤。(伤时) 昔盛今衰、世态沧桑变化 写事为主 对比、用典

(伤时) (警世)(论史)

写人、论史 对比、倒叙、用典 观察表格,让学生初步归纳咏史怀古诗的出现时期、体裁、主题、手法的规律,并能从表格中发现一些咏史怀古诗的特点。

如,思想感情上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感叹世态沧桑,或是搏击社会现实,或是评论历史,即伤己、感时、刺世、论史

如,怀古诗也常常有一个核心意象,尤其是伤时类诗歌通常都有一个永恒的意象(“永恒物”),以“见证人”的自然物来对比映衬人事的变幻沧桑。如《石头城》中的月、《乌衣巷》中的燕子

如,古今对接。读懂咏史怀古诗就是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与时局和诗人自己身世际遇之间的连接点。正是有了这个连接点、相似点,作者与古人,今事与古事才有机地对接起来,进而生发出作者的很多感慨。

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幽州台”是一个对接点,它是个典故,讲的是燕昭王延引人才的故事。它连着重用人才而筑黄金台的燕昭王和多次进谏而不被采用的陈子昂,这个对接点让我们体会到作者空怀抱国为民之心不得施展的呐喊。 如杜甫的《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人物 角度 时代 才情 诸葛亮

杜甫

战争频仍动荡不安 两表酬三顾, 一对足千秋。

匡扶汉室,一统天下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统一大业未成

内心壮志未酬

收二川,摆八阵,七擒六出取西蜀, 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

战争不断安史之乱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许身稷契,志在匡国 拼尽全力,不遗余力 仕途坎坷终遭贬谪 志向未就壮志未酬 仕途屡遭贬谪, 失意难耐。 理想 付出 结果

不同

诸葛亮生前的才智和业绩无人比拟,胸怀壮志而未酬,死后墓地荒凉冷清、无人关怀与杜甫遭遇乱世,胸怀报国之志却无力回天的身世机遇对接,借歌颂诸葛 亮的丰功伟绩以及对其壮志未酬的叹惋,抒发了诗人自己功业未就的感慨和壮志未酬的痛苦心情。在对比中流露出失落,在同病相怜中感受共鸣。 可见,在咏史怀古诗中,抓住了对接点就鉴赏咏史怀古诗的本质。

第五篇:高考咏史怀古诗教案

高考咏史怀古诗复习公开课教案

【授课时间】: 2012-10-31星期三上午第__节 【授课地点】:210教室 【授课班级】:高三210 【授课教师】:王妙坤

【教学目标】:

1、掌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学习咏史怀古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教学难点】:掌握咏史怀古诗常见思想情感和表现手法,提高对咏史怀古诗的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品读、自读、探究、归纳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前五分钟复习背诵内容,提问,检查。引入怀古诗话题。 二.立足文本 温故知新

1.《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借周瑜感慨壮志难酬 对比 2.《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抒发爱国情怀,感叹对自己报国无门的失望,用典(五个典故:孙仲谋、寄奴、元嘉草草,封狼居胥、佛狸祠、廉颇)解读咏史怀古诗 三. 归纳课内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1. 概念:凡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的诗歌都可以称做咏史怀古诗 。 2.代表人物:刘禹锡、杜牧等。

3.怀古诗的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 “览古”、“咏怀”等。

4. 常见地名:金陵、姑苏(吴宫)、汴京、马嵬、赤壁、乌衣巷、华清宫、幽州台等。 5. 常见思想感情:缅怀前贤表达敬仰;昔盛今衰感慨盛衰无常;类比对比感慨壮志难酬、怀才不遇; 借古讽今感慨国运衰微;抒发爱国情怀;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奢侈淫逸。 6.情感类型

1)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诗人自己不置身其中。《题乌江亭》(杜牧)《乌江亭》(王安石)、《乌 江》(李清照)

2)把史实和现实扭和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京口北固亭怀古》。

3)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故意借题发挥。《贾生》

7. 常用的表现手法及诗歌举例: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拟人;借古讽今;虚实相生;对比;直抒胸臆;用典等。1)借古讽(伤)今 (李商隐《贾生》、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2)今昔对比 (刘禹锡《乌衣巷》、李白《越中览古》、刘禹锡《西塞山怀古》)3)以景衬情(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4)用典(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5)议论(李商隐的《贾生》)6)侧面烘托(刘禹锡的《石头城》 四. 直击高考 真题演练 【真题1】(08年江苏卷)

古诗鉴赏(8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1)概括这首诗的颔联、颈联的内容,并说出作者在这两联中寄寓着怎样的感慨?(4分) 参考答案: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解析】颔联“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抓住关键词“吴宫、晋代”,可知写的是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时的情况。颈联“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抓住关键词“山、青天、水、白鹭洲”可知写的是南京的自然景色。前一句是昔,后一句是今,目的显而易见,古今对比,抒发作者古今兴亡盛衰之感。 (2)“总为浮云能蔽日”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指出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参考答案: 比喻。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解析】结合作者经历及诗歌内容,可以推知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浮云比成那些蒙蔽君王的奸邪小人,遮住了自己望长安,自己不得见长安,自然不会被统治者所重用。 【真题2】(09年重庆卷)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6分)

【折桂令】问秦淮 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1)“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分)

(解析) 借代、反问。 (2)“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解析)通过“百鸟”“绿水”“嫩黄花”“新红叶”等描绘了初秋景色。又通过“飘飘”“滔滔”“有些蝶飞”“无个人瞧”等表达了因昔盛今衰引发的冷寂落寞之情。 【真题3】(2011课表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题

春日秦国怀古 诗人: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 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8、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9、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

答案:8. 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经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9. 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 ③写哀景抒哀情。 五.技巧点拨

鉴赏咏史诗四步曲:

1.懂:即写什么? 弄清史实,了解作者,找准连接点 (主旨)。 2.审:即审明题目要求,善于运用试题中的有效信息。

3.书:即书写答案。题目怎么问就怎么答, 规范作答。要依据诗歌的具体内容,恰当地运用相关术语表达。

4.查:即检查要点全不全,语言通不通。

六.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台 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释】韦庄(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1) 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

(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①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 答出“六朝如梦鸟空啼”,而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这种物是人非的对比关系,表述流畅连即可。) ②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 答出诗人怀古伤今的晚唐情结,表述流畅连贯即可。) 七.课堂小结

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慨的媒介。苏轼被贬黄洲,到过当地一处叫赤鼻矶的地方——传闻就是当年三国时的古战场赤壁——凭吊,这赤鼻矶也可以说是触发诗人感想的媒介。诗人站在浩浩古战场、滚滚长江边,抒发了对历史、人生的深沉感慨。时光不再,英雄易逝,而那潇洒儒雅、指挥若定的周郎,更激起诗人双鬓染霜而功业未就的伤己之情。辛弃疾登上京口北固亭,从历史上的孙权、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坚持抗击北方劲敌,联想到南宋小朝廷在风雨飘摇中苟且偷安,这京口北固亭是触发诗人感想的媒介。南宋小朝廷的苟且偷安,自己报国无门,是诗人引发诗情的现实原因。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他的《石头城》,寄托的是国运衰微的感慨。

总之, 诗人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咏叹,一般融进了诗人独到的见识,借古伤今、讽今、伤己,抑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 八. 布置作业

查阅积累怀古诗常见地名的典故及诗歌:金陵、姑苏(吴宫)、汴京、马嵬、赤壁、乌衣巷、华清宫、幽州台。

(祝同学们学习愉快!)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以人为本的原则范文下一篇:颜色搭配的秘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