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松山区发展设施农业论文

2022-04-11

本文一共涵盖3篇精选的论文范文,关于《赤峰市松山区发展设施农业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这里曾经是一片广种薄收的土地,百姓对发家致富充满渴望;这里曾经是一个因乱而闻名的村庄,一年四季群众上访事件接连不断。然而,当你今天再走进赤峰市松山区穆家营子镇北洼子村,看到的却是一片富足殷实的景象;几千栋日光温室鳞次栉比,一台台自动卷帘机有序升降。群众说,改变北洼子村面貌的是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的村党总支。

赤峰市松山区发展设施农业论文 篇1:

强化技术创新推动设施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2010年12月21日。全区设施农业新技术成果推介会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召开。推介会展示了全区各盟市以及北京、武汉、湖南等省市的先进设施农业成果和典型案例。

“十一五”以来,内蒙古自治区设施农业以每年平均10万亩(约6666.7公顷)的速度增长。截至2009年,全区共建日光温室近3万公顷,塑料大棚近2.5万公顷,逐步形成了以日光温室、塑料大中小棚为主体的保护地蔬菜栽培设施体系;种植品种和模式逐步向多元化发展,由过去单一的蔬菜种植发展为果树、西甜瓜、花卉等多元种植,种植茬口实现了由季节性生产供应到全年生产供应的跨越。另外,全区在设施农业的研发、利用和示范推广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赤峰市是内蒙古自治区的农牧业大市。近年来,赤峰市委、市政府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强力推进设施农业建设,使本市的设施农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到2010年为止,全市设施农业基地面积达到4.4万公顷,占自治区设施农业总面积的50%以上。年总产蔬菜350万吨、食用菌6万吨、瓜果2.4万吨。总产值达到65亿元,总增加值40亿元。全市农牧民人均从设施农业中获得收入1100元,约占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3.5%,项目区农牧民人均从设施农业中获得收入2600元,设施农业产业已真正成为农牧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来源。全市科技系统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强力推进设施农业这一中心任务,大力开展技术创新和技术服务,为本市设施农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主要做法是:

加大设施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研发和推广力度,大力提升设施农业的科技含量

随着赤峰市设施农业建设的快速发展,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滞后与设施农业发展的矛盾日益显现。针对这一问题,我们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引进研发推广了一批符合本市生产需求的新技术和新成果。一是在科研攻关方面,重点围绕优良品种培育、工厂化育苗、机建厚墙体、日光温室与沼气配套应用、节水灌溉、病虫害防治、蔬菜保鲜加工等项目的开展,开发引进和试验示范新品种300多个,新技术20多项。二是在设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方面,近年来,争取科技部支持经费310万元,组织实施了《高产优质耐贮辣椒“赤研1号”新单交种示范开发》、《硬果型番茄新杂交种“红桔”的中试示范》、《异质复合新型农牧业用保温覆盖材料生产技术中试》、《丘陵区半地下双拱日光温室建造技术中试示范》、《蔬菜育苗基质标准化生产技术中试示范》等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5项,示范面积达到了0.67万公顷以上,大部分项目已进入推广阶段。三是“十一五”期间,围绕设施农业生产组织实施各级各类星火计划项目30多项,包括国家星火计划《绿色品牌蔬菜生产综合技术开发》、《北方寒冷地区设施蔬菜高新技术集成与示范》两项,争取科技部支持经费80万元,项目完成后实现新增产值近亿元。开展日光温室与沼气配套应用面积达到0.67万公顷,发展设施农业节水灌溉3万公顷,占总面积的80%以上。四是借助于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项目的实施,引进黄瓜、番茄、辣椒三大类110个品种,在试验、示范推广过程中,集成了46项日光温室作物栽培操作规程,其中14项操作规程被技术监督部门认定为地方标准,使农户在生产中有章可循。五是主推了优良品种、培育壮苗、大垄高畦膜下暗灌、滴灌和微灌、双膜双网、多层覆盖保温、电动卷帘机和滑轮放风、水肥一体化、保花保果和疏花疏果、茬口的合理安排和无公害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等10多项集成配套技术,使全市设施农业栽培的新品种应用率达98%以上,新技术应用率达80%以上,蔬菜标准化生产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

培育科技型龙头企业和中介服务组织,带动设施农业产业迅猛发展

赤峰市紧紧依靠设施农业科技型龙头企业的带动做大做强蔬菜主导产业。截至到目前,全市培育农牧业产业化科技型龙头企业20余家,蔬菜经济合作组织57个,蔬菜经纪人达到6000人,经纪人大户2000个。建设蔬菜加工厂17处,年加工蔬菜、食用菌等17万吨。建设蔬菜保鲜库15座,年处理蔬菜瓜果7.5万吨。建工厂化育苗厂8处,年向种植户提供优质苗木4000万株以上。形成了以和润公司、新新杰果菜保鲜公司、楚东现代农业园区等企业为龙头,以设施农业种植为主导产业,以种植户为服务对象,以技术为保障的“公司+农户+科技”、“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模式。如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蔬菜研究所的科技人员,经常深入到种植户和种植基地,开展设施农业技术指导,向农户统一提供良种、统一技术方案、统一技术指导,实现了科研所与农户“双赢”的目标。元宝山区五家镇食用菌技术协会,通过向种植户传授食用菌栽培技术,建示范基地,抓技术服务,使1000多农户受益。赤峰新新杰果莱保鲜公司是赤峰市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目前已发展高标准设施农业种植基地0.33万公顷,年完成销售收入达8400万元,使3万农户受益。松山区楚东现代农业园区是集有机蔬菜种植、养殖、观光、农产品深加工、仓储保鲜、配送销售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区,占地面积近190公顷,2009年通过有机蔬菜权威部门的认证,产品已销往北京等地。赤峰市设施农业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以每年近10多万亩的速度发展,计划到2013年将达到6.7公顷的规模,使赤峰成为北方重要的蔬菜基地。

打造设施农业技术创新平台,为设施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全力建设好内蒙古赤峰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内蒙古寒冷地区蔬菜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努力打造设施农业技术创新平台。一是拟调整内蒙古赤峰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总体规划,新规划拟以设施农业为主导产业,以元宝山区现代农业科技园区为核心区,充分发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在全市设施农业发展中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园区核心区已建成高标准日光温室6.5公顷、大中拱棚1.5公顷,引进试验示范新品种、新技术160多个,确定主栽品种16个,实现年向社会提供商品蔬菜优质种苗4500万株的生产能力,计划到2015年,建成智能连栋温室达到10公顷,实现年向社会提供优质苗2亿株,满足2万公顷设施农业的种植需求。使之成为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应用、科技成果试验示范推广、农民科技培训的基地。二是组建了内蒙古寒冷地区蔬菜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将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等14家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和企事业单位的技术、人才、资源等优势条件与我市的资源、基础、行政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在设施农业病虫害防治、工厂化育苗技术等方面开展联合科研攻关,实现产、学、研的高效结合,着力解决产业发展中的技术瓶颈问题,为全市蔬菜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加快设施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为推动设施农业产业发展提供高效服务

为进一步推动设施农业的健康发展,我们健全了科技服务体系。一是赤峰市科技局专门成立了“赤峰市设施农业科技创新指导中心”,该中心以科研院校、农技推广组织为依托,以赤峰科技信息网、行业协会、经济合作组织、技术创新联盟、科技特派员等技术服务组织为平台,为设施农业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二是强化“赤峰市星火科技12396服务平台”建设,实现年完成系统自动应答、座席专家应答、专家上门服务4000次以上,发放查询指南手册5000余册,为种植户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服务。三是全面实施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选派100多名科技特派员,分赴到设施农业种植基地、种植户,开展技术服务取得了显著成效。四是经过多年的培养,全市现有设施农业技术员871名,农民技术员3500名,科技示范户860户,能够比较熟练掌握设施农业建设和生产技术的农民达5万多人。初步形成全面覆盖科技推广和示范服务网络。

开展灵活多样的科技培训,为推动设施农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设施农业生产中遇到的一些技术难点和重点,创新科技培训方式方法,努力提升农民的种植水平。一是赤峰市科技局会同有关部门,每年聘请市内外20多名高级专家,举办形式多样的设施农业技术讲座和技术培训班10余期,培训师资1000多人,为全市开展设施农业技术培训提供了师资保障。二是在全市范围内选择适宜推广的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通过广播电视、图书、展览、报刊等媒介,向广大农民传播先进适用的技术知识。三是通过组织科技人员开展送科技下乡服务,选派科技特派员,组织科技讲师团,深入蔬菜种植基地、农户,采取集中讲课,发放技术资料和观看录像等方式,开展技术培训。四是组织广大农户参加“内蒙古农博会”,直接获取蔬菜新品种、新技术。五是利用国家和自治区批准的13所星火技术培训学校,年完成设施农业种植技术培训3000多人次。六是强化新产品、新技术和新材料推广应用的试验示范培训,保证品种、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通过举办科技培训班、技术讲座、现场技术指导、派遣科技特派员、发放技术资料等形式多样的科技培训,有效地促进了农民产业科技素质的提高,为推动设施农业产业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强化技术创新和技术服务,推动本市设施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作者:内蒙古赤峰市科学技术局

赤峰市松山区发展设施农业论文 篇2:

为民解忧的“坚强保垒”

这里曾经是一片广种薄收的土地,百姓对发家致富充满渴望;这里曾经是一个因乱而闻名的村庄,一年四季群众上访事件接连不断。然而,当你今天再走进赤峰市松山区穆家营子镇北洼子村,看到的却是一片富足殷实的景象;几千栋日光温室鳞次栉比,一台台自动卷帘机有序升降。群众说,改变北洼子村面貌的是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的村党总支。

北洼子村有6个村民组,980户、4000口人,2001年以前村集体负债高达50多万元,村小学校舍陷入“年年改造年年危”的尴尬境地,干群关系十分紧张,村班子工作一度陷入瘫痪状态。

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2001年村里选举产生了新一届村党总支,新班子成立后,首先从化解村级债务、消除干群矛盾、维护全村稳定抓起。为尽快恢复村级组织的正常工作,村党总支东奔西跑借了10万元款,兑现了村集体开支人员的部分工资,让3年没有拿到钱的人高高兴兴回家过了一个年。紧接着阳光操作,建起了一栋570平方米的2层教学楼。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营造健康稳定的发展环境,村党总支盘活了集体空闲的236亩土地,帮助农民缴纳了75万元的“三提五统”款,投资60多万元规划建设了养殖小区。村党总支在群众中的威信重新树立起来,全村上访事件开始逐年下降。

北洼子村人均2.5亩耕地,水浇地仅占10%,虽然地处赤峰市近郊,但农民“抱着金碗要饭吃”,始终找不到致富的途径。2004年,北洼子村党总支决定利用地处近郊的优势大力发展设施农业。

设施农业项目投入大、风险高,一开始多数群众持等待观望态度,甚至有的人出来阻拦。为尽快转变党员群众的思想观念,开阔群众视野,村党总支组织村干部、村民组长、党员和村民代表到辽宁凌源、赤峰市宁城县等地考察学习设施农业技术,通过实地参观、效益对比,大家看到了高效农业的魅力,对发展设施农业有了新的认识。回村以后,村党总支号召党员和村干部率先建棚试种,通过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激发了群众发展设施农业的热情。当年,北洼子村发展设施农业800多亩,取得了较好的收益。

发展设施农业应该培育自己的主打品牌,北洼子村引进以色列种植技术,建设了10个占地30亩的生态高标准展示棚、20个新科技示范棚,解决了全村种植品种单一、新品种推广力度不大的问题。借助国家新能源沼气项目在园区内建设了400多个集种植、养殖、沼气、厕所为一体的高标准“四位一体”日光温室,推动了设施农业产业的进一步提档升级。

经过宣传发动、艰难起步、发展壮大、转型升级四个阶段,北洼子村设施农业规模逐年扩大,效益连年递增。目前,全村设施农业面积达1.1万亩,每个日光温室年收入3万多元,参与设施农业种植的农户达到8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8450元。北洼子村告别了贫穷落后面貌。

群众富裕了,村集体的家底厚实了,怎样兴办民生事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北洼子村党总支思考的又一个问题。

过去,北洼子村喝水要到几公里外的地方肩担、车拉,既费时又费力。由于长期服用高氟水,不少村民患有黄斑牙病,年纪大些的还出现了脚疼、骨质疏松等病症,严重的甚至丧失了劳动能力,能痛痛快快喝上一口清凉干净的自来水,是北洼子村农民多年来梦寐以求的事情。2006年,村党总支从水利部门争取到防氟改水项目,将自来水引进了村。村民们手捧着清洌的自来水,喜极而泣,敲锣打鼓把锦旗送到村党总支。

北洼子村里的路年久失修,坑洼遍布。每逢雨季,泥泞难行,外来的车辆开不进来,村里的农副产品运不出去。2005年,村党总支四处奔走筹措资金15万元,将村里5公里长的村路整修拓宽,对村路沿线的厕所和粪坑进行了全面清理,改善了村里的交通状况。村容村貌变好了,交通条件改善了,村党总支又找到市公交公司,协调将公交车线路延伸到北洼子村和设施农业园区。

2010年,北洼子村组建了设施农业园区合作社,依托松山区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和农业信息网建立村信息服务中心,为种植户提供农业信息服务;依托农村各类乡土人才建技术服务中心,推广普及设施农业种植技术;依托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村经纪人建立销售服务中心,在北京、广东、沈阳、满洲里等地建立了农产品销售网络;依托园区建立生产生活服务中心,增强了基地服务功能。全村初步探索出了一条以产业合作社和信息服务中心、技术服务中心、销售服务中心、生产生活服务中心为主要内容的“一合作社四中心”专业村社区化管理模式。

北洼子村被评为赤峰市“设施农业无公害蔬菜专项推进工作先进村”,还被命名为农村干部党员学习实践基地。

(作者单位:赤峰市松山区委组织部)

作者:庞亚峰

赤峰市松山区发展设施农业论文 篇3:

赤峰市将新增设施农业面积10万亩

按照“围城沿路 线片结合、以线为主”的发展思路,2013年,赤峰市设施农业建设在扩大原有园区的基础上重点向坡耕地、旱平地发展。据了解,这项工程建成后,将为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年产西红柿能达到4000 吨,产值能达到1500 万元,人们纯收入能够增加450 元。这个园区建成后,宁城县大城子镇下五家设施农业园区将达到万亩园区的标准,像这个园区一样,2013年赤峰市通过扩建,有六个园区达到万亩园区标准,24 个园区达到333 公顷以上。在园区向规模化方向发展的同时,赤峰市还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品”的思路,调整种植品种,以规模化开拓市场,提升效益。松山区全家梁设施农业园区是赤峰市面积较大的园区之一,目前已经达到800 公顷,种植品种主要是西红柿。棚户梁金枝告诉记者,由于园区面积大,这里的西红柿全国有名,不但不愁销路,而且价格也要比其他地区高。目前,包括全家梁设施农业园区在内,赤峰市已经形成了大城子番茄、一肯中尖椒、初头朗设施葡萄、安庆设施甜瓜等1000多个具有地域品牌特色的基地,在基地内注册品牌达200多个,这些蔬菜产品销往北京、天津、上海、广东等16 个省市,以及韩国、俄罗斯、蒙古等国。。

来源:赤峰市人民政府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小组合作学习物理课堂教学论文下一篇: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