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全命题作文

2022-11-30

第一篇:中考作文全命题作文

2014年中考全命题作文预测

2014年中考全命题作文预测:题目带着那声叮嘱出发

1.请以“带着那声叮嘱出发”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②字迹工整,卷面整洁。③600字以上。

【点拨】

这一声叮嘱,自然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是谁的叮嘱呢?可能是你的父亲,可能是你的老师,甚至可能是历史上某位人物的一句话。也就是说,几乎所有人物都可以成为切入的对象。不过,为了写出感情,写出新意,大家一定要力争让这些叮嘱的人物与众不同。为了写出这一叮嘱的美好,得学会运用铺垫与渲染。只有细腻地刻画,反复地出现,叮嘱才会显得美好。

温暖荡漾在心头这个标题看似寻常,写作时却是有些讲究。虽是以“温暖”为写作重点,一定要表达出其“荡漾在心头”的幸福之感。温暖来自哪里呢?可能是你失败时老师那鼓励的眼神,可能是你失落时父母那轻轻的问候,也可能是你无助之时在阳光下的瞬间感悟。由此可知,刻画细腻逼真是基础,这样情感才会真切动人;融入景物描写显新意,这样文字才会情景交融。

幸福在心底发芽这是一个与“幸福”有关的命题,但并非简单地要求我们写幸福。“幸福在发芽”这一命题告诉我们,也许我们一直觉得自己并不幸福,甚至生出了许多埋怨与责备。但在某一时刻,一件不期而遇的事件,却让你深深地感受到了这种美妙的感受。这样构思,才算得上准确理解了命题者的意图。由此看来,审题对命题作文而言,非常关键。

题目:热情,让青春灿烂

第二篇:2010年中考全命题作文写作指导

【命题特点分析】

“全命题作文”是指命题具有周延性和唯一性的作文。周延性是指所给题目不需补题,不能增删文字;唯一性是指只能照所给的题目做,不能像话题作文那样另起炉灶,自拟题目。

“全命题作文”的语言标志一般为“请以‘XXX’为题写一篇文章”,有的题目前有提示语,有的则直接给题。前者如:惬意,是满意,是舒服,是一种愉悦的感受。一道难题的破解,一次意外的表扬,一份期待已久的礼物,一个小小的发现……都会让你欣喜。一丝惬意心中来,心情好了,花会格外的艳,草会格外的绿,水会格外的清,阳光也会特别的温暖……请以“一丝惬意心中来”为题,写一篇文章。(2009年苏州市题)后者如:请以“在学海里游泳”为题写一篇文章。(2009年上海市题)

2009年中考作文全命题的用语百花齐放,凸显个性。从语句类型看,有独词命题的,例如福州题“分享”;有用较长的单句的,例如深圳题“刹那间,我发现了自我”;更有用复句(如丽水题“谢谢你,为我助跑”)、感叹句、倒装句的。从语言色彩上看,有的朴实明白,一看就懂,例如恩施题“我为爸爸妈妈做家务”;有的比较含蓄,富有哲理意味,例如鄂州题“生活就在手中”、嘉兴题“不走寻常路”等。据笔者统计,2009年中考,标题作文约占命题的81?,其中全命题作文占命题的49?。面对占 “半壁江山”的全命题作文,考生当然要高度重视。

【写作指导】

1. 逐字扫描,仔细审题。

① 逐字扫描,虚词也不放过。例如宁波题“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个人”中的“最”,长沙题“一步一步再一步”中的“再”等副词,都是命题者设置的“小陷阱”,如不留神,就会“看走了眼”。例如有的宁波考生写了两个人,有的长沙考生只写重要的一步,都被判为跑题。

② 抓住“题眼”。例如潍坊题“伸出自己的手”中的“伸出”就是“题眼”――是主动向别人“伸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别人的“伸手”,如果写一件受到别人关爱的事,那就偏题了。

③ 表时间、地点或场景的词语,也不能轻易放过。例如深圳题“刹那间,我发现了自我”中的“刹那间”是表示时间极短暂的词语,它使得“发现”有一点“顿悟”的意味,这就限定了你的发现必须具有突然性,“发现”之前的记叙要有足够的铺垫。

2. 研究题意,确定文体。

如果题目没有限定写一种文体,必须细察题意并根据自己的素材积累,迅速确定适合自己的体裁。例如兰州题“那一刻,我迈上了新台阶”和三明题“我们初中生的故事”都隐含着写记人记叙文或记事记叙文的隐性要求;又如桂林题“感悟节日”,如果你在某一个节日有感人的经历和独特的感悟,那就可以写记叙文,如果你对节日文化有所关注和思考,那就不妨写成议论文或议论性散文。

3. 巧选角度,亮出个性。方法是: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化虚为实,虚实结合;切入口要小,挖掘点要深。例如“在学海里游泳”(上海题),整个题目就是一个比喻,考生“游泳”的空间很大――“学海”不仅在教育机构,更在整个社会,社会才是中学生增长知识、才干的大学堂;“游泳”可有多种姿势,学习游泳的过程也因人而异,所以写校园学习的内容很容易“撞车”,如果写学校以外的“游泳”,写出别具一格的“泳姿”,也许更容易出彩。

【名师出题】

文题一:请以“家乡一景”或“家乡一宝”为题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点拨:所写必须是“家乡”的;“景”或“宝”,只能写一处(个),不能分散笔墨写多处(个);“景”或“宝”要有地域特色、乡土气息;文体一般取散文或说明文,散文要融入抒情成分,说明文要有文化内涵。

文题二:请以“凡人小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写亲身经历,写出真情实感。

点拨:以第一人称“我”来写,体现“亲身经历”,不能虚构;所写应是“凡人”――生活在你周围的普通人,要写出“凡人”之“不凡”,“小事”之“不小”,立意要新。

文题三:请以“累并美丽着”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点拨:“累”与“美丽”这两个概念有时会显得矛盾,怎样把两者巧妙地结合起来是写作成功的关键。写记叙文,必须由外而内,从累人之事中悟出其美;写议论文,必须选取不同类型的“累”,阐述“累”中之“美”的多种含义。

文题四:在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上,夺冠者的风采固然令人为之倾倒,未得金牌的运动员的精神同样值得喝彩。欣赏他们,我们有太多的激情,太多的祝福,太多的回味,太多的思考……在现实生活中,同样有着不是金牌的“金牌”在闪光。请以“这也是‘金牌’”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点拨:“也”字暗示题目中的“金牌”并不是指“金镶玉”一类的物质奖牌,而是取其比喻意义――可贵的精神、品格等。所写人物可以是未得金牌的运动员,也可以是现实生活中虽然没有“金牌”等“光环”但是闪烁着精神光彩的普通人;写记叙文,要有感人的事迹作为“金牌”的支撑。

文题五:“微尘”起初是青岛一位数次捐款不留姓名的普通市民,后来发展成一个爱心群体,再后来扩展成为一个关爱他人的爱心符号。走进青岛的大街小巷,以“微尘”命名的募捐箱、徽章,成为青岛市一个体现爱心的公益符号。“微尘”被评为“2006感动中国人物”,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请以“我身边的‘微尘’”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点拨:构思须注意3点:可集中写一个人,也可写几个人或一个群体;精选事例,“微”中见大;运用多种表达手法,既见事又见人。

文题六:请以“窗里窗外”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点拨:题中有具体的物(“窗”)和处所(“里”“外”),既有所限制又有发挥空间;“窗”可实可虚,为善于虚实结合的同学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文题七:有色镜、望远镜、显微镜、放大镜、潜望镜、衣冠镜、哈哈镜……这形形色色的“镜”有着不同的构造和功能。说到这些“镜”,肯定会引起你的联想和感悟,触发你的回忆。请以“镜”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点拨:由“镜”的多种分类及功能可引发各种联想,思维的发散空间广阔;社会生活很多方面都能与“镜”挂钩,题目覆盖面较广;以虚立意能反映思想的深度和见解的新颖,容易写出个性;有一定阅读积累的同学可以把“镜”与文学作品联系起来,倾吐独特的情愫……

文题八:请以“那次,我把握了自己”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点拨:“把握”是“题眼”――“把握”前要有铺垫;“把握”要有过程,要自然可信;“把握”后要有适当的议论抒情,力求做到结构有波澜,立意有新意。

文题九:什么是潇洒?历史老师说:“潇洒就是谭嗣同英勇就义前‘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壮志豪情;潇洒就是董存瑞舍身炸碉堡时‘为了新中国,前进’的吼声;潇洒就是周总理在万隆会议上的滔滔辩才和矫健身姿。”政治老师说:“某些官员为了‘潇洒’就贪污受贿,是因为他们没有认清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你是怎样理解潇洒的?请以“潇洒走一回”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点拨:可以根据自己的一次经历演绎对潇洒的理解,写成以记事为主的记叙文;也可以选取校园中的三四个镜头,以身边发生的事彰显潇洒的内涵,写成叙事性散文;可以写小小说,讽刺现实社会中庸俗低劣的潇洒观;还可以写哲理性议论文,运用对比手法,亮出“潇洒不是扭捏作态,而是真情流露;潇洒不是搔首弄姿,而是庄重严肃;潇洒不是空具好皮囊,而是秀外慧中……”等鲜明的观点。

文题十:请以“说说我的缺点”或“说说我的弱点”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散文。

点拨:这是一道引导考生反思的题目。不论是写“缺点”还是写“弱点”,都应该集中于一点来写,不要面面俱到;“说说”中要有反思和觉醒,体现积极向上的基调。

【例文精选】

【例文一】

凡人小事

佚名

一辆破旧的小三轮车,上面铺着木板,架一个炉子,支一顶遮阳伞,下面放一个煤气罐――这就是卖萝卜饼的小摊。摊主是位瘦小的老婆婆,很利索的样子,眼睛里闪着老年人少有的光芒。

老婆婆正在与别人闲聊,生意似乎有些淡。

“三个萝卜饼。”我说道。老婆婆在围裙上擦擦手,笑道:“好,马上就好。”她伏下身,拿起一段白萝卜,用刨子刨了一大把萝卜丝,接着拧干水,撒上蒜末,然后舀一勺和好的面糊,倒在萝卜丝上,一个萝卜丝饼就初步成型了。

不一会儿,三个萝卜饼全做好了,放进油锅,哧啦一声,涌出一大串金黄色的泡泡,锅里霎时热闹开了。扁圆可爱的萝卜饼在油浪间翻滚嬉戏,颜色渐渐由白转黄,等到变成诱人的金黄色,就被一个个捞出,搁在锅沿上沥着油,那香味惹得我一个劲儿吞口水。

我赶紧把钱给了老婆婆,她把饼装在袋子里递给我,还不忘叮嘱一声:“敞开袋子,别让热气烫着。”我哦了一声,小心翼翼地提着袋子,仿佛它不是食物而是一件艺术品。

“喂――”身后传来喊声,我刚咬了一口,还没有来得及品尝,便被人拉住了。我一愣,原来是卖萝卜饼的老婆婆。“细伢儿,还没找你钱就跑啦!”老婆婆像是在责怪,又像在提醒,样子很亲切。

“不是5毛钱一个吗?”“今年萝卜收得多,便宜了,这饼就降价啦!”老婆婆朝我微微一笑。那天的萝卜饼,我感觉格外的香!

【点评】

“凡人”―― 一位普通的以卖萝卜丝饼为生的老婆婆;“小事”――“我”在老婆婆处买了三个萝卜饼,取材完全符合题目要求。“凡人”不“凡”,“小事”不“小”,作者在赞美老婆婆的优秀品质――勤劳善良、真诚待人、富有爱心;文章以小见大,富有生活气息。

【例文二】

家乡一宝

佚名

走进江苏省如东县县城掘港,沿人民路南行至影剧院,蓦然间,广场中央一个椭圆巨柱劈面闯入眼帘,一座青铜牛雕稳立其上,环角宽背,厚臀圆蹄,头南尾北,好一副“不待扬鞭自奋蹄”的模样。这便是如东县城标志性雕塑――海子牛。

海子牛因海而姓。其奇特之处不仅在于体形健硕,背部平直,肩部隆起,双角圆张,四肢粗壮,四蹄宽大,更在于唯有如东海子牛能遨游于江河湖海,自由来往,而其它水牛只能在江河湖畔生息。

为什么如东人称海子牛为“一宝”呢?首先,海子牛是渔民的好帮手,是胜于人工的强劳力。《两淮盐法志》细细勾勒了清代嘉庆年间海子牛水中拖船运盐的情景,还刊有两牛并挽一车爬坡的图画,足见海子牛役用历史之久。近海渔民用海子牛接港运货,看重的是其力气之大。一牛车的鱼货两三千斤,一头牛便能拉走。在丫漕密布的潮间带,潮涨潮落,上滩下滩,稍有不慎,便会车翻货倾,而海子牛爬坡身子前倾,轭架深陷,“力拔山兮气盖世”;下滩则厚臀抵车,四蹄平稳,风刀雨剑心不惊。其次,海子牛老“牛”识途,赶海人尽管放心自说自话,自娱自乐,任它在滩涂上稳稳当当地把其送到目的地。再次,海子牛还有一奇,就是嗅觉灵敏,能为人“探宝”。在如东滩涂开发初期,为了寻找淡水,人们将其四散放开,凡是牛饮之处,其下必有淡水,俗称“甜水塘”。

历代文人吟咏如东之诗篇甚多,清人杨廷专写恬淡闲适之情的《海上乘牛车口占》:“微醉登牛车,云容忽晴晦。海滩不见人,夕阳上牛背。”通篇纯用白描,海子牛与牛车之情状历历在目。这通了人性的海子牛,称其为“宝”,真是实至名归了。读着这样的古诗,人们会自然地联想到县城海子牛的雕塑,从而悟出:海子牛被称为“宝”,最恰当的解释是因为它折射出如东人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

【点评】

这篇说明文扣住题目中的“宝”字展开,由海子牛的外形特点、特殊用处、生活习性说到其内在精神,内容丰富,散而有序,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浓厚的海洋文化气息;将牛雕、咏牛诗、古籍记载结合着写,使文章具有较强的人文性、趣味性和可读性。

【例文三】

说说我的缺点

佚 名

我的最大缺点就是没记性。

滴滴滴……讨厌的闹钟把我从美妙的梦中扯了出来,我懒洋洋地瞥了它一眼,“啊呀,糟了,六点半了!”我猛地从床上跳起来,飞一般地穿上了衣服,手忙脚乱中扣错了纽扣――不管啦!

我冲出房门,跑到楼下,抓起梳子,唰唰几下便梳完了头发,然后随手将它一扔,心里嘀咕着:早上起来,为什么有这么多事?我拿起袜子,咦,怎么只有一只?真没记性,一定掉在楼上了!匆忙跑上楼,正想冲进房去,却一头撞在房门上。啊,房门被锁上了。不是我锁的吗?真没记性,我在口袋里乱掏乱摸,钥匙呢?唉,我又飞奔下楼――钥匙果然在桌上,我抓起钥匙三步并作一步地跑上楼去,打开门,正想进屋,我突然一愣:我要干什么来着?真没记性!对了,找袜子。我在柜里乱翻一通,没找着,正想下楼找,脚踩到一个软绵绵的东西,正是它!我如获至宝,拾起袜子就穿,刚准备关门上学去,又是一愣――书包还在房里!你看我这没记性的脑子,害得我跑上跑下,像夸父一样,但我不是去追那金色的太阳,而是在“没记性”的导演下演出可笑的一幕……

我正想骑车上路,却发现脚上穿的是拖鞋,只好再回屋内换鞋。熟睡的妈妈,被我稀里哗啦的声音吵醒,从门缝里探出头来疑惑地看着我问:“星期天还上学呀?”

望着她惺忪的睡眼,我扑通一声跌坐在椅子上,一声长叹:王睿呀王睿,你不能再因姓“王”(“忘”的谐音)而原谅自己啦,否则,再“睿智”的脑子也没用啊!

【点评】

本文做到了三个结合:

一、表现稚趣与优化立意相结合。让缺点成为成长过程中的插曲,写作时注入审视和内省意识,既表现了童趣,又给人以启示,结尾的“一声长叹”就起到了这样的作用;

二、叙述事件与议论点化相结合;

三、幽默与意蕴相结合。语言活泼灵动、幽默诙谐,符合少年特点。

第三篇:聚焦中考陕西地区2017中考语文总复习第5部分作文第一讲全命题作文

第一讲 全命题作文

纵观我省近五年的中考作文题目,不难看出:近五年来,我省对作文的考查均以命题作文的形式出现,命题形式有直接命题和“材料+命题”两种形式,且两种形式间隔出现。

直接命题从字面上看限制较少,选材广泛,但审题有一定难度。尤其面对看似浅显明了或熟悉直观的题目时,要多加注意。比如2015年的作文题目“我的老师”,考生在面对这样略显俗气的题目时,一定会长舒一口气。其实越是这样看似平淡的题目越是不容易出彩,“我的老师”不单单指给自己上课的教师,也可以是能教给我们知识、启迪我们感悟、引导我们成长的所有事物,甚至生活中凡是能对“我”有启迪意义的所有现象、情境、场景等,都可以理解为“我的老师”。

“材料+命题”,或在文题出现之前写有一段文字,或在文题出现之后写有一段文字,它们有着撩拨写作情感、引导作者思考方向、提示作者选材方向的作用,同样有较大的开放性和自由度。如:人生就像是一条路,漫长而曲折。走过平坦的大道,能感受到一路顺风的畅快;走过崎岖的小路,能感受跋山涉水的艰难,虽有苦有甜,但我们毕竟走过。请以“我毕竟走过”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特别注意的是此类作文不是话题作文,不能把“为题”理解成了“为话题”。“为题”“为话题”,一字之差,要求相差甚远:前者为题目固定,不可更改;后者是一个范围,题目需要另拟。

,

技法荟萃) 命题作文的审题技巧: 1.扩或缩,明方向。

就是将字数较少的题目加上适当的限制性的语言,使之变得具体易写;将字数较多的作文题目压缩,抽出主干或中心词。

如2016年湖州市中考作文题“欣赏”,字数少,但内涵丰富,显得宽泛,考生往往不知如何下笔。如果在“欣赏”前后加上一些限制性的语言,能化大为小,变宽泛为具体,就容易下笔了。比如欣赏某处风景、欣赏某首音乐、欣赏表现真情的画面、欣赏某首诗歌„„这样就将“欣赏”与真情、成长、美德等话题结合起来了。

如2016淄博中考作文题“下次,你会做得更好”,字数较多,限制相对较多,但如牢牢抓住了“做得更好”,再加上是“下次”,发生在“你”身上就好了。

又如2016年荆门中考作文题“原来春天就在我身边”,字数较多,如果抽出主干着力去写“春天在身边”,这样理解就容易动笔写作了,也不会跑题。

2.寻题眼,明重点

就是寻找作文题的“题眼”,即题目中的关键字眼。命题作文文题中一般都有关键词,这些词就是所谓的“题眼”。把握住题眼,也就抓住了文章要突出的重点,了解了写作要避免的误区。如襄阳“我真的很不错”中的“不错”;安顺“成长路上的阳光”中的“阳光”等。

我们以作文题“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为例分析: “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有三处“重点”,一是“那一刻”,有的学生十分困惑,既然是“那一刻”,时间那么短,文章又如何写成600字?还有的学生写成了半天、一天,甚至更长时间,而不是“一刻”了。这里的“那一刻”是最绚烂的一瞬间,而这一瞬间的情感和心理的变化是一段时间酝酿的,只是在这一刻爆发。第二处“重点”是“我的世界”,如果写成记叙文,文章的叙述主人公一定是“我”,要“我手写我心”,如果写成另一个,比如大人的世界发生的故事,即使叙述主人公是“我”,也是不切题的。第三处“重点”,也 1 是最大的一处“重点”——“春暖花开”,这是一个比喻,它的本体是快乐、感动、温暖、自豪、成就、幸福„„

如此有审题“重点”的命题,若不懂得寻题眼,抓住重点,发生失误可想而知。我们可用“拆句审题法”,首先拆出第一个短语“春暖花开”,并对其本体进行分析;再拆出“我的世界春暖花开”,强调的是“我的世界”;第三,“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限定了是在“那一刻”发生的;最后,跟原题进行比较,得出三个关键词:“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这样“拆句”分析,确保审准文题。

作文题如果是偏正结构的题目,题眼大多在偏的部分,如“难忘的一天”,“难忘”是题眼;“这里有属于我的世界”,“属于我”是题眼等等。如果是一个句子的题目,谓语多为题眼,如“阅读,曾让我感动”,“感动”是题眼;“享受这过程,OK!”“享受”就是题眼等等。如果用独词作题目,或用具有象征意义、比喻意义的词语作题目,它的表意重心往往在这个词所代表的事物的本质特点上,抓住它的本质特点,可写出它的象征意义,或写出它的比喻意义,或写出它的引申意义,这“特点”即为题眼。如“走在路上”中的“路”。

“最”“也”“还”“再”“更”“其实”等副词出现在题目中,都不是可有无可的点缀,而往往是考生极易误入的陷阱。如“我最好的朋友”中的“最”就规定了你笔下作为主角的朋友只能有一个;“这里也有乐趣”中的“也”就规定了你所写的内容不能是平平常常的某一地方或方面。

3.辨标志,明文体

就是通过辨识题目中标示文体的词语来明确作文的体裁。

如果题目中标有“记”“回忆”等字样或标明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景物的,应写成记叙文。如:“那一段美好的时光”(时间)、“这里也有乐趣”(地点)、“有你在我身后”(人物)等。

文题中出现“谈、说、议、辩、评、析、读、感、启迪、启示、体会、感想”等字眼的,一般要写成议论文。如“说说我自己”“谈理想”等。

文题中有“介绍、使用、构造、形成”等字眼的,一般要写成说明文。

若文题中有象征性、形象性、抒情性意味的词语,多写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的散文。如“青春的味道”“感动”“解开缚心的绳索”等等。尤其要注意题目中的修饰词语、限制词语和补充词语,因为这些词语对写作范围起着约束限制的作用,是文章特殊要求的标志。

4.知关联,明详略

就是要把握文字较长或句式复杂的题目的内在关系。这类题目往往有着因果、条件等内在联系,审题时必须辨别清楚,从题目中审出详略安排方面的要求。

如“我拥有,我快乐”,“拥有”是“快乐”的前提和原因,“快乐”是“拥有”后产生的一种心理情感反应,两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有的考生忽略了这一点,因果意识不强,下笔时只写“拥有”,不见“快乐”,缺少必要的抒情、议论;有的则只见“快乐”,少见“拥有”,缺少作为“快乐”支撑的叙述和描写。

如2016南京中考作文题“让我想一想”,作文的重点应是“想一想”,具体写在作出某种决定前的思维过程。可是有的考生在写作时用大半篇幅写决定前的事,对于“我”想一想只一笔带过,这样详略失当,显然偏离题目要求。

第四篇:全命题作文

如何写好全命题作文2课时

作文,作为语文考试的“半边天”,历来受到考生与教师的重视。其命题形式、写作内容、表达要求等等,一直是作文教与学关注的焦点。

就命题形式而言,近十年来,全命题作文一直是上海市中考作文命题的“主打”形式(2006年作文命题首次进行了半命题作文的尝试),从上海市学业考试稳中有变的趋向来看,全命题作文的训练依然是师生不容忽视的重点。下面就“如何写好全命题作文”的话题,谈几点看法。

一、全命题作文的特点

1.从命题内容上来看,近年来全命题作文的命题内容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倾向:或贴近考生生活关注个体成长,或启迪考生思考人生哲理,或引导考生聚焦社会热点„„丰富多样的命题,给考生作文的选材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2.从形式上来看,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单纯以“命题”出现,前后没有提示或导语,这种形式,从字面上看限制较少,审题上没有障碍,让考生有相当宽泛的选材范围。如2004年中考作文命题“我的视线”,一切人、事、物,只要是目之所及,均可纳入写作范围,让每个考生都有写作的空间。二是以“提示语+命题”的形式出现,通过导语或提示语,为考生在审题和选材上作出了一定的引导,同样有较大的开放性和自由度。如2005年中考作文命题“充满活力的岁月”,在题目之前,加上了一段导语:“在成长的愉悦中,在探求的欣喜中,我们每一个人都积极进取,充满活力;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我们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和谐温馨的家庭,洋溢欢乐,充满活力;日新月异的社区、家乡、祖国„„蒸蒸日上,充满活力。”这段话对写作材料的选择、对“活力”的判断有着明显的暗示作用。

二、全命题作文写作的注意点

1.抓题眼,把握表意重心。

文章表意的重心就是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关键性词语,只有抓住了关键性词语,才能体现文章的特色,写出更好的作文。一般来说,偏正短语结构重在修饰语部分,如:《有意义的生活》,其表意的重心在“有意义”三个字上,审题时紧扣“有意义”三个字思考就可以了。再如:《充满活力的岁月》,其表意的重心在“充满活力”四个字,考生需要思考的是怎样通过具体的人、事、物,来诠释一个中学生对“活力”的理解与界定。

2.明限制,确定选材范围。

限制的内容大致有时间、地点、对象、内容、数量等,审题时要弄清楚,作文时则不能越“雷池”半步。没有限制的内容,题目上没写,需要自己去想。因为只有想到没有限制的内容,才能找到选材的广阔天地,扩大选材的范围。

如:《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趣事》,题目限制了对象——我,内容——趣事,数量——一件,范围——身边,没有限制时间、地点。这样,写作时就可以不去考虑时间、地点因素,选材的范围大多了。《美丽的谎言》,明确规定了事情的属性——本身是带有欺骗性的,但其实质必须是善意的、美丽的;没有限制的有:对象——任何人,具体内容——欺骗的具体内容和经过,数量——N个谎言,范围——过去现在,身边远方等等,这些都可以作为写作的内容。

再如:《我想唱首歌》,题目虽规定了主题——褒扬、赞美生活,但没有限制赞美的对象、赞美的原因。如此,我们既可以为自己,也可以为他人唱首歌;既可以为个人,也可以为集体、为社会唱首歌;既可以写事,也可以写人„„只要对生活有着欣赏与感激,对得失成败有自己的体验与思考,就能切中题意。又如:《充满活力的岁月》,虽要思考活力的表现,也要兼顾对“岁月”一词的理解,但对写作的主体——“谁充满活力”则完全没作限定。

3.展联想,深入挖掘主旨。

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以题目为载体,向深层次挖掘,使自己的作文有深度,这也是得高分的重要一环。

如《妈妈,我长大了》这个文题,其关键在于对“长大”的理解。如果认为“长大”的含义只是生理、身体的变化,或是学会了某种生活技能,能够照顾自己,胆子变大了,能对付别人的欺负等等,那么这种理解就比较肤浅。而如果能够寓理于事,从不同的角度写正处于花季年龄的初中生成长中的追求、向往、烦恼和困惑,以及对人生的初步认识,写人生中的各种各样的责任感已经在心中出现,那么,这样的思考就准确而较深刻地把握了文题的含义。

4.巧构思,化抽象为具体。

“一粒沙里见世界,一瓣花上说人情”。选材若太宽太泛,会给人“空”或“浮”的感觉。要解决这一问题,不妨采取“化大为小”、“化虚为实”或“化宽为窄”的方式,从细微处,具体生动地展现对生活的感悟。

5.炼语言,注重个性化表达。

语言是作文最外在最鲜活的东西,无论是平实朴素的,还是充满文学韵味的,锤炼语言,使表情达意确切、形象、简约而意韵丰富,应是不懈的追求。

6.几点友情提示。

(1)有些题目,命题者故意藏头去尾,使题目带有迷惑性,增加审题难度,用以考查考生思维的深刻性和敏捷性。如《心愿》这个题目,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审题有难度。对于这类题目,我们可以采用在原题的前面加上“我”、“妈妈”、“班主任”等因素,使题目成为《我的心愿》《妈妈的心愿》《班主任的心愿》等,这样,题目的意思就明确了,文章体裁也就很容易确定了。

(2)另一些带有比喻或象征性的题目,如《暖流》《春风》等,则应注意其本体与喻体之间的关系,挖掘出这些题目背后的象征意义。

(3)对于一些抽象性的题目,如《责任》《追求》《宽容》《合作》《友善》等,写成记叙文,你可以构思成“通过一个我看到(听到,读到)的有关×××人(负或不负)责任、(宽容或不)宽容、(友善或不)友善„„的故事,告诉大家生活需要„„”,这时,题目“责任(宽容„„)”就是你的记叙文的中心思想所在。

如果你熟读古今中外书籍,拥有大量事例史实,擅长写议论文,你当然可以把它写成议论文或夹叙夹议式的散文。

第五篇:全命题作文

能力解读

1、 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2、 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3、 多角度的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4、 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

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5、 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材料,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

6、 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语法和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

7、 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命题趋势

全命题作文是指给定明确的作文题目,要求学生根据题目选择材料,组织材料,确立中心进行写作。全命题作文是作文考试中最基本、最常见也是最传统的形式。其特点是题目和写作要求明确而完整,利于学生通过审题——立意——构思——选材等步骤,迅速构思行文。这其中对审题的要求较高,特别是要审清题目中的隐含内容。只有审清了题意,才能根据自己的写作特长或生活积累情况,明确问题,确立写作内容。

纵观近几年来的命题作文我们可以将其大致分为五种类型: 1.直接式全命题作文:直接运思,以大化小

题干由题目加要求组成,题意明确,要求所记的事、所写的人、所说的理、所状的物一目了然。在直接型全命题作文里,学生往往已经知晓了作文的基本内容。对于这类作文题,可以通过“直接运思,以大化小”的方法进行构思。

比如2010年浙江湖州市中考作文题:请以“多想告诉你”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多想告诉你”可以小到“多想告诉同龄朋友,童年时对一朵花许的愿竟然实现了,而藏在路边小石头的秘密却没了影踪,那样的感觉渐行渐远”;也可以小到“多想告诉文友,自己怎样喜欢读曹文轩的《草房子》《青铜葵花》《红瓦黑瓦》,文中人物真诚淳朴的精神力量怎样丰盈充实自己成长的心灵”;还可以小到“多想告诉妈妈,我偶尔的叛逆与反抗不是为了跟你抬杠,而是我真的有了和你不同的想法”。

2.含蓄式全命题作文:凭借转换,化虚为实

此类文题语意含蓄,往往包含引申、比喻或象征等意义。如果误将该类文题当作直接型全命题作文,就可能导致立意肤浅,视野狭窄,不合题旨。该类作文题写作时需要将它转换成直接型全命题作文题,即把题目中含蓄而富有哲理的文字转换成简明直白的语句,概括出蕴涵其中的内涵后再运思行文。

比如2010年浙江金华市中考作文题一:“灯”。

如果作文时只是简单地介绍生活中各种灯的特点、用途等,文意肯定会非常肤浅,思路也难以展开。“灯”这个文题只有一个字,内涵却非常丰富,需要同学们展开联想想象的翅膀,拓展作

文的立意范畴,挖掘出“灯”的引申、比喻、象征意义来:指引自己人生前进方向的灯,给困境中的人们带来温暖希望的灯,丰盈自己精神力量的灯,等等。这样,就将含蓄式全命题作文转换成了直接型全命题作文,自然就能挖掘到题旨了。具体到写作中,应化虚为实,可实写自己主持一次主题班会时感受到融入班级大家庭的快乐;可实写自己任性或犯错误时,长辈循循善诱的开导点亮了自己的心灯;也可实写自己在周末夜晚灯光下的阅读,与作者以及书中人物的精神对话,并由此展开的一场心灵遨游。

3.材料式全命题作文:审读材料,立意选材

此类文题由“导语+题目+要求”或“题目+要求+提示语”组成,导语或提示语指引学生消除审题障碍,打开行文思路,拓展写作范围,从而准确把握题旨。材料的作用为解说文意、渲染气氛,或是唤醒考生阅读和情感的积累。在审读文题时,千万不可忽略对材料的审读,一定要读出隐含在其中的限制要求。当所给材料只有一个中心时,可直接将其提炼出来作为作文的主旨;当同时有多个要点时,则须首先选择一点作为写作中心,然后再化大为小或化虚为实地立意选材、谋篇布局。

比如2010年浙江杭州市中考作文题:宋濂少时家贫嗜学,历尽艰辛,终于学业有成;安徒生笔下的丑小鸭在被排挤、嘲笑、打击中不绝望不沉沦,最后变成了美丽的天鹅;海伦·凯勒,一个在无光、无声的黑暗世界里摸索的少女,以惊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创造了生命的奇迹。正由于生命历程中有困境,我们变得更坚强;正由于成长道路上无捷径,我们走得更坚实。请以“成长路上无捷径”为题目,写一篇600字至800字的文章。

4、观点式全命题作文

此类文题已经提供了观点,学生不能自作主张另说一套,而只能就这个观点进行论述。比如2009江苏连云港“让自己奔跑起来”。

5、散文式全命题作文

题目优美,富有诗意,极易引发人的感怀或牵动人的思绪,如2009湖南长沙“春风吹又生”;2009湖北宜昌“送你一轮明月”等。这些题目给人以灵动之美,极易出发学生写作的灵感和激情,从而写出文质兼美的佳作。

审题方法

作文题目是作文的“眼睛”。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是作文素材和主题的浓缩和概括。写好全命题作文的第一步是审好题,这是一篇作文能够成功的先决条件。审题,就是分析研究命题的意义要求,审读作文题目各个部分的文字,力求正确理解。只有神准了作文题目,作文才会切题,选材也才有了导向,主题也就随之确立了,否则作文就容易偏题、离题,具体做法如下:

1、 审清作文题目中的限制语。 限制的内容大致有时间、地点、对象、内容、数量等,审题时要弄清楚。没有限制的内容,虽然题目上没写,但需要自己去想。因为只有想到没有限制的内容,才能找到选材的广阔天地,扩大选材范围。例如:作文“我眼中的色彩”,题目限制了对象——我,内容——色彩,范围——眼中的;作文“我心中的风景”,同样题目限制了表达的对象——我,内容——风景,范围——心中的。写作时可在“色彩”、“风景”之类的限制词语上做文章,透过表层抓深层含义。总之,写作时必须在框定的范围内构思行文。

2、 审清作文题目中的关键词。

弄清题目中表意的重心十分重要。文章表意重心是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关键性词语,只有抓住了关键性词语,才能把握写作方向,写出出色佳作。例如:2009浙江义乌“那次,我和他(她)都是好样的”,题目的关键词是“好样的”,首先要弄清“好样”表现在那些方面,然后思考一次具体的活动或事件中“我”和“他”的表现,紧紧扣住“我们”在事件中的出色表现就可以了。

3、 审清提示语。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作文题目,出题者会在题目的前面写上几句提示语。它对题目或作解释说明,或作补充介绍,或作延伸扩展,具有暗示性和方向性,可以帮助我们轻松地理解题目,有效地打开思路,从而写出切合题意的作文来。

全命题作文的凤头和豹尾

(一) 写出凤头

文章的开头十分重要,开头简洁、有文采,使人一看就又读下去的欲望。引用诗词、歌词、名言等开头,环境描写等开头都能为文章增色,令人眼前一亮,起到先生夺人的效果。

1、开门见山法

此法有可称“直接点题法”。这种方法是起笔入题,或说明写作缘由,或直接进入故事情景。如2010福建厦门一考生《打开一扇窗》的作文开头是:“„„如果现在的我依旧保持一颗纯真的心,那么忧伤可以得到化解,孤独可以被有意点亮,我依旧是一个幸福、无忧无虑的孩子。”作者摒弃宏大而空洞的转述,从自身的感受出发,开门见山地点出内容,简洁地导入了正题。如果在作文开头的时候有困难,直入正题也许是一种最佳的选择。

2、写景抒情法

文章融进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开头描绘自然景色或环境,或直接、间接的抒发胸臆,这就是写景抒情法。例如《自由的天空》一文的开头这样写道:“暖风习习,夕阳挂在地平线上,闪射着温柔的橘红色的光,炊烟袅袅,徐徐轻舞,小草和女孩坐在山头上,欣赏着这人间美景,女孩的眉间隐藏着渴望与无奈。”这一开头如一幅色彩绚丽的油画,明丽的画面中流淌着一丝淡淡

忧郁,把人带到文章所设置的美妙氛围里,使下文的叙述更加动人心弦。

3、引用法

名言精炼,歌词抢眼,俗语喜闻乐见,自然有一种吸引人的魅力。在文章开头引用古今中外哲人和名家的箴言、睿语或古代诗人的佳词丽句作为全文的总领,这样的开头能增强感染力。请看下面的开头:“有位哲人说得好,如果你不能做一棵大树,那就做一棵小草;如果你不能成为太阳,那就做一颗星星。经过了几番起伏,我终于理解了这一句话的内涵。”这个开头,引用形象而富有哲理的名言,让读者品味到睿智和深刻,使人急于知道下文的内容。

豹尾

文章的结尾如同开头一样,是因文而异的,不能强求一律,完美的结尾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1、呼应开头,总结全文

即有意与开头呼应,使文章首位衔接,结构显得严谨;并对全文内容进行概括,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如《把梦想带给花季》一文的开头是:“都说生活的船不能没有理想的帆,都说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而理想的生活中最快的时光,便是梦想的花季。”结尾为:“花季中,我希望自己能永远记住先哲的那句良训:生活的船不能没有理想的帆,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这篇文章的首尾呼应,以优美的诗一般的语言突现了文章的主旨——理想的生活中最快的时光,便是梦想的花季。结尾与开头遥相呼应,但又不简单机械的重复,而是一种深化和升华。

2、委婉含蓄,余味无穷

即结尾藏而不漏,含有深刻的意义,读后令人掩卷遐想,余味无穷。例如《同欢荷韵》中描绘了湖里亭亭玉立的荷叶、姿态各异的荷花,不由自主的流露出对荷花的热爱之情。结尾句:“虽然没有将这朵美丽荷花摘到手上,但这满湖的荷韵却在我心中快乐的流淌起来。”这样收束,真正到了“情境交融物我两忘的境界。蕴意丰富深刻,耐人深思。

3、饱含哲理,发人省醒

即结尾寓意深刻富有哲理,读后可以使人得到启示。例如《又到丹桂飘香时》一文,前面细致描写了丹桂之态、之香,自然过渡到初秋季节的匆匆流逝,结尾则升华到人生哲理的阐发:“人生亦如此!一个匆匆的过程,或许有许多事、许多人在你生命中只是一道短暂却美丽风景,但他们又的的确确发生过,出现过,曾给你带了难忘的体会,一段不一般的人生插曲。”这个结尾意味深长地留下了一个富有哲理意味的问题,蕴含了自己真切深微的感慨,让读者自己去揣摩思索。练兵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200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英国剧作家哈罗德·品特少年时立志成为萧伯纳那样的优秀剧作家,一有空闲就读书和练习写作,心醉神痴。做裁缝的父亲知道后问品特:“你快乐吗?”品特回答:“我非常快乐,而且还在享受读书和写作的过程。”父亲说:“这说明你已经成功了。享受过程本身就是幸福,就是成功。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裁缝,但每当给别人做衣服时,就非常快乐。”

请以“享受过程”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除诗歌外)。在文中不得出现真实校名、人名等。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治疗室感染管理制度下一篇:中考运动和力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