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示教学法论文范文

2022-05-13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暗示教学法论文范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暗示激励是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合理地运用激励性语言和表情对学生学习、接受、表现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从教育学、心理学、行为学的角度来分析,“暗示激励”是如何影响学生的上课效果的,并提出教师如何合理地运用“暗示激励”,使得学生产生一种良性反映。

第一篇:暗示教学法论文范文

暗示教学法研究评述

【摘 要】在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今天,更好更快地促进学生学习已成为教育研究的重要话题。而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势必要有所改变,以便快速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使学生获得大量知识和技能。以快速提高学习效率而著名的暗示教学法,或许能在更好更快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方面给我们提供一些启示。我国学者对暗示教学法进行了翔实的研究,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暗示教学法的本土化更需要注意多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暗示教学法 潜力 整体性原理 暗示 中国化

暗示教学法是以生理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的有关理论为基础,从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个体这一角度出发,把认知与情感,有意识和无意识结合起来,通过各种暗示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心理潜力,从而大幅度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是由保加利亚生理和心理学家格奥尔基·洛扎诺夫发明的。最初,它是成年人学习外语的速成教学法,后来推广到各种教学中。自1969年推广以来,暗示教学法很快得到世界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还专门成立有关研究机构进行研究和实验。暗示教学法已成为20世纪后期出现的教学流派中不可忽视的一支。

一 暗示教学法在我国的研究和发展及其特点

暗示教学法最早是由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的洪丕熙教授和外语教学专家吴棠教授率先引入我国的。在当时便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一些大学教授开始研究暗示教学法的理论原理和技术,一些中学英语和语文教师也开始在日常教学中实践这种教学方法,有人还在物理、珠算、算术等学科领域进行了尝试,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我国学者对暗示教学法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我国学者对暗示教学法的理论原理和方法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比如,石林老师提出了暗示教学的三个基本原则“愉快而不紧张原则”“有意识和无意识相统一的原则”“暗示相互作用的原则”;潘海燕老师则在《论暗示教学法的理论价值》中系统地阐述了暗示教学法中所体现的新的理念以及对我国当时教学改革的启发;王章雄老师在《论暗示教学法的启发式内核》中详细地论述了暗示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的区别和联系;廖坤老师在《洛扎诺夫暗示教学法的技术特点分析》中对洛扎诺夫在实践中所总结的六种有利于学生无意识心理活动产生的技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王敏勤老师通过具体的教学实验研究论述了暗示教学法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中的重要位置。

2.在其他学科的应用研究

鉴于暗示教学法在外语教学中的显著效果,部分研究者开始尝试在其他学科教学中运用暗示教学法的理论原理和方法技术。例如,王敏勤老师曾做过在数学课中运用暗示教学法来进行教学的实验,主要借用暗示教学法中的暗示技巧和音乐的作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启发学生的思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王学义老师倡导在德育中运用暗示有关的原则、条件和方法。此外,还有研究者尝试在体育、音乐等课程内运用暗示教学法。

3.注重暗示教學法的中国化问题

对音乐的选择和教室的布局等一些学习条件的设置,研究者针对东西方文化思维差异的因素,对暗示教学法加以改进,以便更好地适合国内学生。

4.暗示教学法实证研究极少

尽管国内学者对此研究也不少,但多数研究为介绍理论和谈授课时运用暗示教学法中的部分方法技术时的感受,进行实证研究的很少,所以研究不及国外细致,取得的效果也不及国外那么显著。

二 暗示教学法的本土化研究

综观暗示教学法在我国的发展,有一种高开低合的趋势,由刚开始的得到广泛关注,到后来的逐渐离开人们的视线,再到最后的几乎无人问津。究其原因,暗示教学法当时之所以受到广泛的关注,是由于其在实验室内所得到的显著效果,是“它能使人一个月学会外语”,但由于暗示教学法本身对教师水平以及各种外界学习条件的要求过于苛刻,而当时国内课堂教学的条件远远达不到其要求,因而限制了这一教学法的推广和普及。另外,暗示教学法建立在生理学、心理学以及脑科学的理论基础上,而国内在这些领域起步较晚,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所以国内研究者在引进这种教学法时并不能完全领会它的原理、模式、操作注意事项以及本土化问题,再加上国内中小学教育一直受困于应试教育,导致教育单一化、机械化,暗示教学法就失去了得以繁衍的土壤。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要使学生快乐地学习,高效地学习,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得很累,并且效果不佳,而暗示教学法中许多理论和实践的精华值得我们再次研究和借鉴。

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对暗示教学法作深入细致的分析、简化,进行中国化改造,配合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相信会创造出切合我国实际的、高效的外语教学法。要解决暗示教学法的中国化问题,笔者认为首先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转变对暗示教学法的传统认识

要转变对暗示教学法的认识,暗示教学法不是一种简单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一个教学体系。暗示教学法是暗示理论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应用。它不是一种单纯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谈话法、练习法等),它有一系列的理论基础、教学原则和教学程序,甚至对教材的编写也有一定要求,是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以往许多教学研究者在对暗示教学法进行研究时,仅仅对暗示教学的一种或几种方法进行移植运用,在达不到预想效果后就归咎于方法本身的不当,放弃对暗示教学法的研究和运用。究其原因,就在于许多研究者对暗示教学法的研究仅仅是由于受到其高效性的吸引,而实质对暗示教学法的原理和技术没能完全理解,不能深刻体会到它的科学性和操作的严格性。运用暗示教学法教学,一定要深刻理解暗示教学法的理论基础,灵活使用暗示教学的各种方法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不能只进行简单模仿。

2.对暗示因素的元分析和再分析

在影响暗示教学法的诸多因素中,有些因素是主要的,如暗示性教师行为、音乐背景、双层面交流、放松练习、词语联想、双语课文、角色扮演等,我们可以改造并加以利用;而有些因素是我们难以把握或次要的,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到时灵活采用,如呼吸技术、身体语言学习、注意的主动态与放松态交替等。因此,教师应透彻知道每个因素的作用,以便依照不同目标、对象、内容、课型、条件和活动采用不同的暗示手法。同时,对于暗示因素的划分我们可以从其他不同的角度进行,在这方面,我们可以从传统文化中汲取一定的营养,如关于放松练习、呼吸技术等可以借鉴太极拳的练习。

3.对课程与教材进行重新安排

因为暗示教学法具有“高速度、高难度而又要面对全体学生”的特点,考虑到如何使学生容易理解、记住而又能够运用,课程的安排不可能随便设置,而要根据学生的记忆规律和教学活动的需要;教材也是如此,对已有课文要重新编排,特别是按照学生认知和瞬时记忆特点编写。这一点在过去是阻碍教师运用暗示教学法的重要因素。而如今,由于我国近年来在认知心理学和脑科学的迅速发展,相应的研究成果为课程与教材的编排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技术保障。

4.对授课教师进行全方位的培训

在国外,暗示教学老师的培训课程有一半以上的内容涉及理论研讨,因为观念、理论学习不到家,很难领悟暗示教学的精髓,在具体的教学中也难以灵活应用。所以,我们对实验老师或授课老师的培训应该在传授方法技术的同时,更注重其包含的思想、理论和原则的解释,使他们逐渐具备教学的理论思维与工程思维。

5.制定一套新的教学效果评价标准

暗示教学重视终结性评价,但更重视形成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因此评价的次数不能太频繁,但反馈要多样化,要重进步,讲效率,“抓大放小”,高密度输入,低难度输出,特别注意能力的形成而不是零碎的知识记忆,注意学生掌握的词汇、语言的应用能力,如说话的流畅性和得体性、听力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阅读的速度和写作的质与量等。

6.注意弥补暗示教学法的局限性

暗示教学法对发展学生语言的精确性可能有一定的局限性,必要时也要采取其他方法配合暗示教学法,使语言习得与语言学习相得益彰。同时,并非每节课都得重复使用暗示教学法完整的程序,而是视目标、条件、情境和学习者的情况而定。

参考文献

[1]石林.暗示教学及其对我国教学改革的启发[J].当代教育科学,1988(1)

[2]潘海燕.论暗示教学法的理论价值[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0(2)

[3]王章雄.论暗示教学法的启发式内核[J].教育科学,1992(3)

[4]廖坤.洛扎诺夫暗示教学法的技术特点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3(6)

[5]王敏勤.暗示教学法基本原理刍议[J].当代教育科学,1990(2)

[6]王敏勤.暗示教学法在数学课中的应用与探索[J].当代教育科学,1988(1)

[7]王学义.德育中运用暗示的原则、条件及其方法[J].教育科学研究,1987(4)

[8]李志厚.暗示教学法研究:历史、现状与启示[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

〔责任编辑:庞远燕〕

作者:徐万晓

第二篇:体育教学中合理运用“暗示激励”

【摘 要】暗示激励是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合理地运用激励性语言和表情对学生学习、接受、表现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从教育学、心理学、行为学的角度来分析,“暗示激励”是如何影响学生的上课效果的,并提出教师如何合理地运用“暗示激励”,使得学生产生一种良性反映。

【关键词】暗示激励 体育教学 合理运用

1 前言

在体育新课程的实践中,我们广大体育教师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为已任,以调动每个学生主动发展的内部动机为目的,开展了新一轮的体育教学改革。在体育教学的互动中,师生是面对而立。所以,师生双方的表情直接展现在对方面前。又由于教师为人师表的特性,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指导者、引导者和决策者,所以教师不同的面部表情与形体表现都会对学生产生不同的影响。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以浙江省宁海中学高二篮球班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质料法:阅读国家教委、体委、心理学、行为学等有关书籍。

2.2.2现场调查法:对浙江省宁海中学高二篮球班进行实地观察。

2.2.3数据统计法:对观察统计的数据,运用EXCEL软件进行处理。

3 结果分析

3.1暗示激励

“激励”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激发和鼓励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表情激励”就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面部的表情动作去激励启发学生,以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行为表现。它属于教师体态语言的范畴,具体表现有期望、希望、鼓励、高兴、喜悦、默契、赞许、信任、会意的微笑、自信的眼光、严厉的制止,等等。教师运用表情激励实际是向学生传递一种信息,用这种信息引起师生情感上的共鸣,直接引导学生在心理和行为上向积极方面发展,从而建立起最佳的教学氛围,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3.1.1融通式的暗示激励

学生是有感情需要的,从上第一堂课开始,他们就需要从教师那里得到尊重、友爱、温暖、情谊和教诲。当这种情感得到满足后,他们便会以极大的热情上好体育课。所以,当教师以柔和的目光和和蔼的笑容出现在学生面前时,会给学生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就会迅速拉近师生之间的情感。

案例一:一次在高二年级的篮球行进间单手低手上篮的教学练习中,有一位胖男生不但没做出起跳的腾空动作,还因为重心不稳差点摔倒,此时,我正想指出他的动作缺点时,他却转身面对笔者,一脸自责的样子,似乎期待责骂。我就索性没有讲话,朝他使了一个眼色,示意她到队伍的后面去。在他等待练习的间隙,我不经意看了他几眼,发现他在认真观察其他同学的上篮起跳动作,并且在旁边不停地揣摩。在接下来的一次练习中,他不但做出了腾空动作(虽然不够优美),而且较好地做出了落地动作,我朝他会心一笑,他欢快地回到队伍中。

3.1.2勉励式的暗示激励

现代行为心理学研究的结果表明,以勉励的神情激励孩子,可以充分利用人的自尊心和荣誉感,使其潜在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我们都知道,冰冷的面孔,冷漠的眼神,一开始就会让学生产生畏惧感与压抑感。在紧张的环境中,学生活动热情会大大降低,主动性与创造性更无从谈起。

案例二:高三年级学生在一次学习篮球四角传球时,经过多次示范讲解与画图学习,有几个学生总出错。在我口干舌燥地讲解后,实际问题仍没有解决。此时,我感到自己的脸在逐渐得拉长,眼光逐步变得严厉,声调逐步升高。但在集体练习时,我发现,竟然有大部分学生也不会做了,动作变得僵硬,表情变得呆滞,全班哑口无声。在我意识到我的失误之后,在另一个班的教学中,采用和他们一起找原因、勉励他们向优秀学生学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结果学生掌握的效果要好得多。

3.1.3期望式暗示激励

在体育教学中,表现好的学生,最大的期望就是得到教师恰如其分的评价和鼓励;而有些有过失的学生,最害怕受到教师和同学的挖苦和冷嘲。遇到这些情况,正确的做法是:该表扬的,就实事求是地表扬,鼓励他向新的目标迈进;有过失的,要用严厉的目光或表情去制止他,激发他补缺过失的动机和行为。

案例三:在一次讲解跳高技术动作时,我发现两个学生在“窃窃私语”,并引起了周围学生的反感。这时,我降慢语速,双眉微蹙,用严厉的眼光看着他们。在抬头与笔者眼光相遇后,他俩的脸一下子变得通红,在相互碰了一下手后,自觉地停止了交谈。

3.1.4宽容式暗示激励

在课堂上,师生之间意见不统一或产生矛盾是常有的现象。遇到这种情况,教师要容人之短,不怀成见,更不能以势压人,打击报复。即使学生错了,教师要大度地一笑,显得有师德与风度。如果教师错了,不妨向学生真诚地道歉。这样,更衬托出教师的涵养与礼貌,更会赢得学生的尊重与信任。

案例四:有一次体育理论课上,有个学生向我提问:蹦床是不是奥运会比赛项目,我当时就回答说不是。结果那个学生当场就和我争执起来,有些语言还相当“激烈”。在查阅资料后,我发现自己错了。在下一次课上,我当众对那个学生说:“你是正确的,我向你道歉”。结果,我发现那个学生眼中立刻有了晶莹的东西。他拉着我的手说:老师,对不起,我说话不该那样。从那以后,我们成了好朋友。

3.2表情激励的依据

3.2.1马斯洛的需要论

马斯洛在人的需求层级图中指出:在社交和团体活动中,每个人都有获得别人尊重的需要。一旦这种需要得到满足,他就会在行动上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教师运用表情激励就是要创造一种平等、民主的氛围。在这个氛围中,师生地位是平等的,是朋友式的关系。

3.2.2皮革马力翁效应

它通过教师的重视、赞扬和暗示的形式表露出来,对学生充满信任与期待。这种“暗含期待的效应”(皮革马力翁效应),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引导学生做出积极的响应。在教学中,教师适时运用期待的眼神、关注的表情等,都能产生类似的效果。

3.2.3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观

所谓暗示,是指在无对抗态度条件下,用含蓄、间接的方法,对人的心理与行为产生影响的过程。其根本特点是通过各种暗示手段,充分利用和调动人的无意识心理活动的积极性。第一个原则是愉快而不紧张的原则,洛扎诺夫认为,愉快而不紧张的学习气氛是利用无意识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只有消除了心理和生理上的紧张情况,人的思维活动才会更活跃。第二个原则是师生互相暗示的原则,这一原则要求师生之间建立一种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的关系。这种关系不但能把握学生的情感,而且能使之与理智趋于一致,使学生通过有意识与无意识两种心理活动渠道去更多、更快地接受知识。

3.3暗示激励的作用

3.3.1适当的暗示激励有利于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保持愉快的情绪可以获得最佳的活动效果。人在愉快的情绪中,思维敏捷,反应迅速,有利于动作技能的掌握。反之,不愉快的情绪给人以消极影响,产生许多负面效果。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表情激励去激励学生,营造一种愉快的心理氛围,让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中学习。例如,亲切和蔼、公正无私、通情达理、愉快有趣、热情饱满,面带微笑等。

3.3.2适当的暗示激励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我们时常有这样的体会:在我们受到领导与同事的重视与关注时,工作参与热情会极大提高,对事物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就强。对孩子也是如此,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我们常会发现,孩子会异常地“兴奋”,其各种各样的“想法”常会令我们叹为观止!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调整自己的心态,始终保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从而感染学生。例如,关注的目光、学生成功时高兴的心情、与学生分享喜悦等。

3.3.3适当的暗示激励有利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体育教学中,有时学生会出现违纪行为,教师采用“表情”暗示可以先于规则和纪律做出无声的惩罚,并且这样传递的信息快速、简洁,一般不间断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对于违纪的学生来说,言语批评往往会把他们的行为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这对于那些平时个性内向、又很少犯错误的学生来说,易使他们产生羞辱感,极易伤害他们的自尊心,甚至导致师生感情的对立。如果教师用眼神、表情提醒,以无声的责备告诫他们,会为其保留一份尊严和提供改正的机会。

3.3.4暗示激励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精神

体育新课改的精神之一就是关注到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及时运用表情激励可以促使学生增强自信,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特别是学生在遇到困难、泄气、想放弃时,如果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重视,会更积极、努力地投入到学习和练习中,克服困难,提高信心。

3.3.5适当的表情激励有利于融洽师生之间的关系

师生关系融洽,有利于课堂气氛的形成,也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和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在体育课上,教师以积极、健康、融洽的情感投入到教学中,会使学生产生安全感、责任感,并使其产生积极向上的行为。在课堂教学中,既要对学生严格要求,也要做到严中有爱,严中有理,让学生时时体会到教师的关怀。让学生感到教师可亲可敬,可信可近。

3.4表情激励产生的效果

3.4.1亲其师,方能信其道

激励正是拉近了师生之间的情感,给学生创造了宽松的学习与练习环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自信心有了较大的提高。通过调查问卷发现:100%的学生希望自己在练习与学习中,遇到困难时能得到教师的鼓励和帮助,出现错误时能得到教师的宽容与谅解;而最喜欢看到的是老师的笑脸。通过高二单班篮球B班实验班和高二双班篮球B班对照班的比较发现,无论在学习的态度与行为、克服困难的情意表现、交往与合作精神方面,单班班都优于双班。

3.4.2激励始终给学生以鼓励

学生不用担心在练习与学习中出现错误会受到教师的批评,从而没有了后顾之忧。学生大胆积极地参与练习与学习,其效率和创造性都有了极大提高。从2007年9月实验开始到2007年底,在原地跳起单手肩上投篮、立定跳远,两班的比较如下表所示。

表情激励实验效果对照表

从上表中可看出,实验班各项数据优于对照班。

4 结论

4.1暗示激励的时机

暗示激励无处不在,它最大优点就是“无声胜有声”,它动之于中,形之于外,传之于声。如能抓住有利时机,更能发挥它的作用。

──当给学生第一次上课时;

──当学生在学习或练习中遇到困难产生畏惧或泄气时;

──当学生取得点滴进步时;

──当学生取得成功,分享喜悦时;

──当学生注意力分散时;

──当教师与学生一起交流时;

──当学生心情不好时。

4.2暗示激励应注意的问题

凡事都有“度”,一旦超越这个“度”,会产生适得相反的结果。运用暗示激励也是如此。

第一,运用表情激励时,面部表情要适度,不要过于夸张,更不能出现蔑视、鄙视的神情;语言激励时,不要太刻意地运用激励性、表扬性语言,用语也不要太夸张,点到为止。

第二,运用表情激励时要真诚,要建立在“爱”的基础上。

第三,运用暗示激励时,结合教师的语言、行为、动作等,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健等.中学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理论构建.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7):923.

[2]秦婕.普通高校体育选项课发展现状的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6):816.

[3]韩凤之等.大学生人格特征与体育参与程度的关系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5):624.

[4]颜雪珍等.如何构建有特色的体育专业课程体系.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0):1398.

[5]汪素霞.高校体育教师主导行为对普通大学生心理适应性的影响.

[6]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心理卫生评定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

作者:应洪波

第三篇:小学英语中妙用暗示教学法的措施探析

摘 要:新课改提出小学英语教学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而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是当今小学英语教师面临的重要教学任务。

关键词:新课改;暗示教学法;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措施

暗示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指的是小学英语教师通过创设各种各样的课堂环境应用音乐暗示、心理暗示、体态暗示、情境暗示等方法,利用小学生无意识的心理倾向来激发他们的潜力,从而创造出强烈的学习动机,提高小学生的记忆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运用英语语言,促进学生实现自我发展。而暗示教学法的巧妙应用是值得小学英语教师深入分析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小学英语与暗示教学法之间的联系

1.小学生的身心特征适合应用暗示教学法

小学生的年龄范围一般是6~12岁,低年级学生的思维通常处于形式运算阶段,他们的想象具备直观、具体、模仿、简单再现等特点,而到了中高年级,小学生对具体形象的依赖会越来越少,其想象力、创造力开始发展。但他们更容易接受感性的知识,而暗示教学法就强调无意识和有意识之间的结合,适合小学生的身心特征。暗示教学法通过利用英语课堂教学环境把小学生的潜意识激发出来,从而帮助学生从外界获取更多信号,把他们的智慧启迪出来,促使学生充分发挥潜能。

2.英语课堂实践性有利于应用暗示教学法

新课改下的小学英语课堂越来越丰富多彩,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通过英语实践活动,不仅小学生的学习热情被调动,还能使他们亲身体验语言知识的实践性,从而更好地理解知识、应用知识。而暗示教学法指出,暗示是个人跟环境进行的经常性的交流活动之一,如果人跟环境能实现共振,那么通过不断的交流就能达到和谐境界,有利于引导小学生对英语语言知识进行感知,并慢慢培养自己的语感。

3.暗示教学法能帮助培养小学生的主动性

对大多数学生来说,他们在理智上、主观上是愿意学习的,但由于意志力薄弱,很难抵挡英语学习的乏味、枯燥,所以只能强迫自己学习,显意识与潜意识也在不断抵抗。而暗示教学法重视结合显意识、潜意识来促进学生习得知识,所以通过开发学生的潜意识,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把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促使他们在享受英语学习乐趣的基础上提高学习效率,最终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标。

二、小学英语中妙用暗示教学法的措施

1.音乐暗示,引导学生朗读课文

贝多芬说过:“音乐是一种智慧,是对一切哲学的更高启示,它所表达的艺术是能令人激动的。”美好的音乐暗示能促使人在心灵上产生共振,从而促使小学生放松身心融入课堂教学;欢快的音符能促使学生心中的千层浪激荡起来,让他们徜徉于英语知识的海洋。且英语与音乐本身存在内在联系,英语语音语调的变化与音乐的节奏感相互呼应,通过音乐暗示能净化学生心灵、启迪学生智慧,对学生朗读英语课文、培养语感有很大帮助。

例如,在讲解Unit 8 Happy New Year!一課时,教师在讲解之前先播放了歌曲Happy New Year!让学生在轻松欢快的音乐中放松身心,并通过音乐暗示把学生引入课文内容。接下来,教师让学生把课本打开,并配上音乐对课文进行朗读。优美的音乐、精致的插图及愉快的氛围使学生兴趣盎然,对新年、新年礼物充满期待。当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后,教师再让学生再一次配合音乐朗读课文,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2.心理暗示,促进学生感悟情感

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有一定的特点,以具体形象向抽象逻辑过渡为主。学生在整个小学阶段的思维活动具备很突出的直观形象性,即便到了高年级,他们理解教材、推理、判断时也需要感性材料提供支持。所以小学是学生有意发展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在学习中的情绪性相对明显,并受到教师言语表情的影响。所以,教师应尽可能在英语课堂上找寻学生感兴趣的点,采取声音、图片、视频、实物展示等方式为学生传授英语知识,不仅要使课堂生动有趣,还要把学生变成课堂主体,把学生的注意力抓住,促进学生感悟情感,最终加强传授英语知识,使课堂有效、高效。

例如,当教师在为学生讲解与水果相关的单词时,主要有apple,pear,banana,orange等。在讲解之前,教师可先准备苹果、梨子、香蕉、橘子等实物,并将其摆放在讲台上,并为学生播放与水果相关的动画片的视频、图片等,如《水果城》《蔬果村的故事》等,从而使学生能身临其境,逐渐形成对水果的心理暗示,不仅觉得教师不再像平常那么严厉,还加深对单词的记忆和对水果动画片中情感的感悟。实际上,这些单词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被不断重复和强化,心理暗示也越来越强烈,不仅顺利实现了课堂教学目标,还使师生关系更加活跃,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

3.体态暗示,激发学生主动思考

体态暗示指的是教师通过眼神、表情、手势、动作等非语言行为去暗示学生的一种方法。在小学英语课堂上,教师语言交际的体态暗示具备较强的适用性、实用性,能起到传递信息、感染学生、调控课堂、启发学生思考等作用。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态度、方式、眼神等将对教育教学效果产生较大影响。一个微笑暗示、一个和蔼的眼神暗示都能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缩短,促进师生之间构建和谐关系。教师同时应善于使用鼓励的眼神,为学生留下深刻印象,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坚持不懈、努力进取。

例如,当教师讲解短语open the door时,可采取动作暗示的方式,一边读短语一边做打开门的动作,也可邀请学生做打开门的动作,让学生明白该短语的意思就是开门。又如,当教师在讲解短语put away时,在对乱七八糟的东西进行收拾和整理的同时可向学生说道:Now do it like me,put your things away.这样一来,学生很快在教师动作的暗示下明白put away的含义是收拾、整理。体态暗示能对学生起到直观的启发作用,能加深学生对英语单词、短语等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4.情境暗示,帮助学生拓宽理解

教师在课堂上也可利用语言描述,并配合神态、动作等,把学生带入自己描绘的场景,从而加深体验和感悟,加快学习英语、应用英语。对情境暗示而言,角色表演是比较常用的方法。在小学英语课堂进行角色扮演不仅与小学生年龄特征相符,还与他们的学习能力、语言理解和应用水平相适应,并体现出小学英语教材内容的活动特点。角色扮演中对话教学的应用是最普遍的,使学生通过情境暗示接触英语语言的风格、结构等,从而帮助学生拓宽对英语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语言的能力。

在教学实际中,小学英语教师应学会应用、妙用暗示教学法,通过含蓄、间接的手段使学生主动接受英语教学信息,把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充分调动起来,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从而有效培养小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编辑 谢尾合

作者:石金花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听说教学法论文范文下一篇:制造成本法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