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发展三年规划

2022-08-07

第一篇:学校发展三年规划

学校发展三年规划

白奎中学校发展三年规划

(2013—2015)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科学发展观,结合校情,科学论证,明确学校战略定位与选择,带领全体教职工大力开展教育创新,稳步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定持续提高,特制定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如下:

一、基本情况

华胥镇初级中学,始建于一九八七年,学校位于华胥镇油坊街。北依羲母陵,南眺白鹿塬,地处蓝田县通往西安市的咽喉要道,可谓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现有19个教学班,110名教职工,专任教师91名,876名学生。学校占地面积30949平方米,建筑面积8707平方米,人均占地面积32.01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9.94平方米。学校建有图书室、仪器室、会议室、卫生室、微机室、体育器材室、档案室、团队部等专用部室,达到义务教育段农村中学Ⅱ类标准。

近年来,学校领导班子以团结、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树立“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谋发展”的质量观; “追求创新、确保一流”的发展观;“注重发展、开发潜能”的育人观。大胆实施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开创学校工作新局面,迅速将学校打造成蓝田县一流中学。学校教学质量在短期内逐年快速攀升,学校中考成绩连年位居全县前列,每年都被县教育局评为“教学管理先进学校”、“教学成绩优异学校”。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肯定与赞扬。

1 存在问题:

1、学校硬件设施不足。部分材房急需改造,部室建设落后,主要表现为理化生实验室为危房,不能正常使用,图书仪器配备不足,学生用微机需及时更新,教师用机严重不足。

2、师资配备不合理,体、音、美、微机等科目教师急缺,影响教育教学质量提高。

3、学校周边环境复杂,为学生管理带来较多不便。

4、教师队伍素质有待提高。主要表现为学习氛围不够浓厚,科研意识不强。学习型、科研型教师缺乏,制约教师队伍良性发展。

二、总体目标

创建高质量、精内涵、有特色的一流名校。

三、分类目标

(一)学校管理目标

总目标:不断探索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有效管理模式

1.实现学校管理的“三化”,即:人文化、制度化、科学化。三者有机结合,相得益彰,有效运行。不断探索科学化管理的有效途径,遵循管理规律,切实推动学校各项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2.完善制度建设。在原有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工作中不断发现管理漏洞,逐一完善各项制度建设,以硬性的规章制度和软性的协调统筹相结合,有效提高各部门工作效益,为营造和谐校园提供保障。

3.实行分层管理。积极创新学校管理制度,建立“分级管理,分

2 部负责”的新型学校管理制度,实现学校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目标

总目标:以有利于学校发展为出发点,建设一支爱管理、懂管理、能管理、勤管理的干部队伍。

1、加强领导干部理论学习,不断更新管理理念,提高管理水平,创建学习型的管理队伍。

2、不断加强领导干部思想道德修养,提高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创建能力强、作风硬的管理队伍。

3、依法管理,正确行使管理干部的职责与权力。创建服从意识强、层级意识明、民主意识重、协作意识高的管理队伍。

(三)教育质量目标

总目标: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逐年稳步提高。

1、中考目标:中考全县位次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达成县教育局的质量指标要求。

2、学生总体发展目标: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新时代合格公民,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四)特色建设目标

总目标:创新教学管理特色,改进教育教学模式。

1、明确职责,实行分级管理责任制,切实发挥各级各部门作用,提高管理效益。

2、创新评价模式,日常教学过程监督评价与教学效果评估相结合,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

3、重视人才培养与选拔,继续推进“教育论坛”、“名师工程”运行,培养教学精英与学科带头人。

(五)教师培养目标

总目标:强化校本教研,促进教研与教学的有机统一,全面提高教师水平,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1.强化教师科研意识,不断加强教师校本研修,建设学习型教师团队,不断提高教师水平。

2.塑造良好师德形象。帮助每一位教师确立服务意识,倡导“爱心教育”,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努力成为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的教师。

3.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推进教学与教研的有机结合,组织教师课后及时进行反思、总结,形成自己独有的教学理念,达到教研与教学相互促进的目的。

(六)思想道德建设目标

总目标:与教育方针有机结合,培养独立自强、明礼诚信、道德优良、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合格中学生。

1.从日常生活入手,加强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教育学生文明守纪、尊重他人,养成一系列良好的行为习惯。

2.注重德育工作方式的创新,改善全体教师的德育理念,将课堂教学作为德育的主要载体,全面开展德育工作。

3.有目的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有特色地开展德育活动,将德育渗透到教育教学的点滴之中。同时注重其他德育载体的有效创建,

4 通过更多样化的形式和途径,达到育人的目的。

(七)后勤服务目标

总目标:全力为师生工作与学习创造优质环境,为全体师生提供人文关怀,为学校发展保驾护航。

1、不断增强后勤人员的服务意识,全身心为一线教学人员提供优质服务。

2、积极争取资金,确保综合楼建设项目尽快上马,解决紧缺的问题。

3、优化校园环境,为师生提供优雅的工作学习氛围。

4、科学管理和使用各类教学设备,及时进行各项维修工作,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八)大学区建设目标

总目标:切实发挥学区长学校统筹协调作用,科学整合和有效利用学区内教育资源,充分发挥成员学校之间的优势互补作用,促进共同发展。

1、有目的地开展学区内交流活动,提高大学区办学效益。

2、组织学区内教师培训与相互学习,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3、开展学区内联考联评活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具体措施

(一)注重科学管理,完善管理机制,推动学校持续发展

1.营造校园民主和谐的氛围,增强每一位师生的归属感。通过政治学习,教师代表大会,号召广大教职工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积

5 极为广大教职工参政议政搭建平台,以此来凝聚人心,增强战斗力。

2.完善教师代表大会制度,确保每学期一次的教师代表大会召开,广泛听取师生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并妥善处理。

3.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位教师的特长爱好,让他们在校园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发挥长处,体现价值。

(二)加强教师培训,营造进取氛围,打造学习型校园

1.积极培养校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坛新秀。在短期内各学科培养出市、县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不断为教学工作注入活力,广泛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2.拓展对外交流渠道,以大学区建设为契机,选送教师外出培训学习。与各兄弟学校建立长效交流机制,互相切磋沟通。每学期不定期邀请专家名师来校讲学,及时补充新的教学信息、接触新的教育理念。

3.注重教师自我规划。每一位教师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认真进行规划,自定奋斗目标,明确努力方向。

4.加强专业培训。利用校内资源,积极为教师提供各类培训,包括信息技术、专业技能、教育教学艺术等。

5.关注对口培养。根据每位教师特长,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使之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从而更好地为学生发展和学校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作出更大的贡献。

6、关注教师专业技能的提高,提供条件指导教师学习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操作技能,使90%以上的教师在三年内基本掌握现代化

6 教育技术,学会使用电子备课、多媒体上课和网络教研。

(三)细化德育工作,营造良好氛围,建设和谐文明校园

1.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以经验交流、教育论坛和主题班会评比为手段,组织班主任定期学习班级管理经验、交流班主任工作心得,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2.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德育活动主题化、系列化、常规化,让活动深入学生心田,让学生在活动中陶冶情操,提高素养。

3、重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形成良好的学风、班风、校风。

4、完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形成具有传统文化气息的校园氛围。

5、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完善社区、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6、完善留守儿童的管理工作,建立留守儿童之家,关爱留守儿童。

(四)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1、以学生素质、能力培养为目标,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加强质量监控,实施质量过程性管理,实现学科教学的最优化,重视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将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科能力展示情况、文体活动参与情况与学业评价相结合,切实把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性落到实处。

2、引入竞争激励机制,激发教师潜能。继续推行目标责任制,实行推门听、评课制度,开展学生评教活动,形成客观、公正、激励性强的教师评价机制。

3、继续改善教师电子备课的条件并建设学校课件库,鼓励教师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积极创造条件,提高多媒体教室的利用率。

4、突出办学特色,力争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能在各类竞赛中获奖。确保毕业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合格率稳中有升,重点中学录取率逐年提高,在全县内形成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五)加强教科研工作,营造研究氛围,打造智慧型校园

1.完善课题研究制度。定期召开课题例会,举办课题交流活动,努力营造科研氛围。

2.加强教师理论学习。扩大阅读量,吸收新鲜理论,丰厚理论底蕴。

3.加强学习反思。定期发送有价值的理论书籍,督促教师阅读学习。,记录思考所得。撰写反思随笔,定期汇编成册。

4、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为主题,依托教师个体的智慧和教研组的集体智慧,不断提升教师教学设计能力、课堂驾驭能力、总结反思能力。

5、开展以“构建高效课堂”为主题的教学研究,建立新的教学评价标准,营造师生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六)加强后勤管理,营造服务氛围,打造服务型校园

1.组织学习,强化后勤人员服务意识。加强团队建设,关心职工生活,构建和谐氛围,增强凝聚力,努力培养后勤人员的服务意识、效率意识和务实精神、奉献精神、创新精神。

2、继续抓好校产管理与维护工作,提升后勤工作的档次。进一步加大硬件投入,改善教育教学设施,改善教职工的工作生活环境。修缮西三楼楼顶及自行车车棚,对净水设备进行维护,在教学楼、教工宿舍楼安装应急灯,利用假期修缮教室桌凳、墙壁刷白,进一步改进校园广播及监控设施,争取资金对微机房电脑进行更新换代、新建争取综合楼、教工宿舍楼项目。

4、加强财务管理,坚持财务公开制度,为学校开源节流聚好财。

5、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努力打造书香校园。投入资金美化校园、更换宣传牌、争取对操场进行硬化。

五、工作保障

1.物质保障。争取县教育局的支持,确保学校设施不断完善。在资金和人力上确保学校发展过程中的需求,每年增加投入用于学校建设,把我校建成一所充满活力的现代化校园。

2.组织保障。切实加强行政班子建设、团支部建设,打造团结协作、敬业奉献、廉洁奉公、高效运作的管理团队,使之成为富有战斗力的师生表率队伍。

3.制度保障。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努力使制度成为一种文化,影响和约束师生的日常行为。建立合理的奖惩体系,做到“多劳多酬,优劳优酬”,使之成为促进教师努力工作的催化剂。

华胥镇初级中学

2013年8月

9

第二篇:学校发展三年规划

背景分析

一、基本数据

现有教学班5个(均为小班),学生127人。

在编教职工11人,任职资格达标率100%,学历达标率100%,其中专科以上学历占30%,在职教师平均年龄49岁。

二、办学基础

早在2005年,学校就提出了“把学校办成儿童求知长进的乐园”的办学宗旨及“乐学、能干、创新”的培养目标,并实施了学校第一轮教育教学整体改革,为今后的学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乐、能、创”目标的指引下,在“小班化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学校形成了良好的教风和学风,学生“爱学、会学、善学”,教师“爱教、会教、善教”。

三、存在不足

从学校发展的角度来看,学校在教育教学改革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同时,从客观上讲,也进入了一个高平台,要继续保持上升的强劲势头,必须要有新的突破。

从学校的领导核心角度来看,上三年,是完成新老交替的三年,是“巩固、发展与提高”的三年,可以说是尚处在又一个新的上升期的起始阶段。

学校发展目标

一、办学目标

以“适度超前,提升内涵,开发资源,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为宗旨,以“营造师生共同发展的乐园”为学校发展的目标,以“坚持小班化、凸现个性化、奔向现代化”为原则,以“关注个体差异,提供导学服务,促进‘小班化教育’内涵发展”实验项目为抓手,在全面实施“课改”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化发展 “乐学、能干、创新”的办学思想,争取三年时间,把我校初步建设成具有现代学校特征的“精、特、优”素质教育学校。

导学服务我们所说的“导学服务”,指的是从学生个体的不同实际出发,对其进行有一定针对性的学习指导、引导和诱导,并提供多种机会和条件,指导学生进行选择,促进其个体获得更充分、持续、稳定的发展的教育教学专业服务。

充分的教育服务学校将致力于全员、全程、全域、全方位地为学生创造和提供各种机会、资源和条件,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均能获得充分的提高。

优质的教育服务“优质”体现在拥有先进的办学理念、严谨的管理机制、优良的育人环境、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设施、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卓越的教育成果、良好的办学声誉等。

个性化的教育服务学校将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尊重学生人格发展的需要,为学生设计满足个性化发展的课程,并在学校管理、环境建设等各个方面建立相应的配套措施。

坚持“乐学、能干、创新”的办学思想,发挥“小班化教育”优势,在关注学生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逐步构建起一套较完整的、富有“小班化教育”特色的学校教育服务体系,最终使每一个学子能享受到充分、优质的、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二、培养目标:

1、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乐学、能干、创新”的小学生:

乐学乐于求知、乐于发现、乐于反思

能干善于实践、善于探究、善于合作

创新勇于创造、勇于追求、勇于挑战

培养“四种意识”、树立“三种精神”和强化“两种观念”:

四种意识劳动意识、创造意识、效率意识、环境意识

三种精神进取精神、科学精神、团队精神

两种观念法律观念、诚信观念

2、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本,建设能提供“导学”服务的优质教育团队 优质的指标在于:

懂得尊重平等地对待学生、热诚地相信学生、同事间相互信任,彼此合作

追求美好热爱生活、兴趣广泛、视野开阔、有积极健康的进取心、有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具有人格魅力

善于互动头脑中拥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行动上能切实为促进学生的发展提供适切的帮助

项目目标及实施策略

一、学校管理

目标:

遵循“法、德、情并举,近、中、远规划”的原则,加强学校制度建设,全面深化学校内部体制改革,逐步形成“自主管理、自主发展、自我约束、社会监督”的机制。

策略:

1、管理的全域化:把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结合起来,开放管理过程,实现普教与社教的资源统筹

2、管理的科学化:强化科学精神、科学知识、科学管理方法的学习,并使学习与工作处于信息化管理环境之中

3、管理的人文化:强调自主管理、自主发展、自我约束和社会监督有机结合,加强对学生与教师发展的人文关怀

4、管理的制度化:既要加强依法治教、依法执教的力度,又要充分坚持民主办学的原则

措施:

(1)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实行校长全面负责、教代会参与民主管理、考评小组和“家长委员会”实施监督的制度,建设“精简、高效”的学校管理机构和“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进一步完善校务公开制度。

(2)深化学校内部人事制度改革:

加强学校编制管理,科学设置学校机构和岗位;依照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合同管理、严格考核的原则,继续认真执行学校教职工聘任制和校首席教师及学科带头人聘任制。

(3)深化学校内部分配制度改革: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教学实绩,作为选聘教师、评定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和确定待遇的主要依据,并进一步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实行优秀教师和优秀教学成果奖励制度。

(4)加强教育管理的开放程度:

继续落实家长委员会例会制度,坚持“家长开放日”活动,积极推动学生及家长对学校管理的参与和监督,并通过“家校联”系统,构筑家校信息沟通的新平台。

二、队伍建设

目标:

以“师德与才干兼备、学识和能力并重、踏实勤奋、开拓创新、能不断适应教育发展形势需要的专业化人才”为培养目标,以“懂得尊重、追求美好、善于互动”为检测指标,以营造开放与灵活的发展环境为手段,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策略:

1、在继续坚持“教师自主、学校岗位自培、社会化进修”的教师教育原则的前提下,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与条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2、以“师德”育“师风”,以“科研”促“教研”,积极探索校本实施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模式。

措施:

1、着力培养高级职称教师,大力培养各类骨干,继续完善校内学科带头人制度,形成结构相对合理、骨干相对稳定的教师梯队。

2、积极推进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形成“校本管理、校本培训、校本研修”的模式。

三、教学改革

目标:

以“关注个体差异、提供‘导学’服务”教育内涵发展实验项目为抓手,带动教育与课程的全面改革,构建起富有“小班化教育”特色的较完整的学校教育服务体系,充分提高教学效益。

策略:

1、强化“两个理念”:教育服务理念和教育生态理念

2、形成“两种意识”:自我胜任意识和多元智能意识

3、深化“两项改革”:关注个体差异和提供“导学”服务

措施:

1、为每一个小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适切的课堂教学服务

——在课堂教学上,满足学生的多种需求

针对性地将教学内容、方法、技术等进行调节、筛选、补充、重组,有效地根据群体间的差异甚至个体间的差异进行分层或“个别化”辅导。

(1)设计开放的学习活动, 使学生经历学习过程

(2)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让学生展现个性特点

(3)整合学习的各个要素, 为学生创设互动环境

(4)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实现课堂教学四个“导”:

“导”以方法技能——学习方法可以自主选择

“导”以情感态度——情感表达尊重个人体验

“导”以实践过程——目标达成允许存在不同

“导”以价值观念——认识判断不必高度统一

2、为每一个小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适切的课程管理服务

——在课程管理上,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

(1)继续开发与建设富有小班特色的校本课程供选择

校本课程的功能构成:兴趣分类+能力分层+综合实践

校本课程的师资来源:特长教师+外聘名师+社区单位技师或退休特长教师

(2)不断探索与实践更为灵活机动的组织形式供参与

以班级授课制为主,实行课程组织形式的“三个打破”:

打破班级限制实施横向走班

打破年级限制实施纵向跑课

打破学科限制实施跨学科综合探究活动

3、为每一个小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适切的学业评价服务

——在学业评价上,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

(1)改变鉴定式判断,进行发展性评价

(2)展示学生成长的渐进过程,关注学生的动态发展和变化

以课题“小学生差异性发展性评价研究”的开展为龙头,逐步改革小班学生的学业评价方式。

4、为每一个小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适切的信息技术服务

(1)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开展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与策略的研究,为建立数字化教育平台奠定基础

(2)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包括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学校教育(包括心理健康教育等)的全面整合

四、德育工作

目标:

以主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首要任务,以“民族精神塑造”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线,以 “小庄小学小学生形象”建设为培养途径,加强与家庭、社会的互动,营造和谐、开放的人文环境,构建“大德育”格局。 策略:

1、“三风”引领,建设学生文化与教师文化和谐发展的校园教育生态环境。

2、坚持“三个结合”:德育与科研结合、德育与生活实践结合、德育与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实践能力结合。

3、在方法上,注重全员参与、体验、感悟、探究与实践;在途径上,拓宽德育渠道,发挥德育教育基地作用,丰富德育资源。

措施:

1、将历年来逐渐形成的富有校本特色、具备相对稳定内容、独特教育功能和良好教育效应的、形成一定影响的德育实践体验活动进行梳理、改造、设计,明确课程目标、丰富活动内容、细化活动评价,建设校本德育课程,为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和人格的形成服务。

2、进一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诚信教育,落实中小学德育大纲、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逐步完善相应的管理与评价制度,建设富有个性特色的班级文化。

3、发扬“乐学、能干、创新”的校风、“爱学、会学、善学”的学风和“爱教、会教、善教”的教风,加强学校的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营造安全、文明、健康、发展的教育生态环境。

4、继续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理想教育,大力加强遵纪守法和社会公德教育、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劳动技能实践、心理健康教育、生活实践,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健康的心理和高尚的情操。

5、加强研究“品德与社会”新课程的教学方法,促进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切实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和感染力。

第三篇: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东光德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2012年9月-2015年8月)

东光德学校是一所从小学全日制公办寄宿学校,创办于2007年。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通过东光德村委和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学校规模不断扩大,教学设施日臻完善,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已成为樊村镇及至河津市具有一定社会知名度的大型学校。为了增添学校发展后劲,促使学校持续、健康发展,在广泛征求教职员工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学校2011—2014学年发展规划:

一、学校现状分析:

(一)基本情况

1、地域环境:

学校地处河津市樊村镇,东临209国道,北靠铝东大道,西濒固李路。地理位臵优越,交通便利。

2、学校设施:

学校占地面积30余亩,建筑面积4320平方米,绿化面积3500平方米,绿地率35%。

学校规划合理,生活区、教学区、活动区安排井然有序,校园东侧为活动区;校园中间为教学区,拥有建筑面积达3500平方米的教学楼;校园西侧和南面为师生生活区,拥有建筑面积共1638平方米A、B二幢学生公寓,一幢建筑面积达1200平方米的食堂、餐厅,并拥有洗衣房、锅炉房生活配套设施。

学校教学设施齐全,配备了多媒体室;计算机教室;科学实验室,仪器室;图书馆,四个师生阅览室;美术室、美术书法室等等。实验器材已达到一类配备标准,图书馆藏书5000册,拥有10台计算机,全部教室都安装了校园广播、校园网络,安装了多媒体小平台。

3、办学规模:

学校现有12个教学班,共386名学生。

(二)办学优势

1、师资状况:

全校教职员工49人,其中专任教师30人,专任教师中女教师29人。学历全部达标,其中本科学历20人,专科学历9人;获中小学一级职称5人。获得县市级以上骨干教师、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共10人。

2、凸现德育的首要地位,形成“三自(自主管理,自主教育,自主发展)”、“三全(全员参与、全过程渗透、全方位展开)”德育工作新格局。其中有:(1)深化以学生为主体的自我教育运行机制,加强学生自主管理,基本构建了学生自

我教育、注重实践体验,实现自主发展的英华德育模式。(2)建立德育课程模块与主题教育系列,改革传统道德规范教育模式,切实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3)完善构建纵向贯通、家校同步的教育机制。

3、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取得优良成绩。学校始终以课程改革为契机,积极探索课程教学改革的新路,强化学科教育基础,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如数学、语文、英语、计算机、体育等学科都逐步形成了鲜明的特色。特别是数学、英语学科,成效显著,学校先后被评为“运城市示范学校”、“河津市标准化学校”、“硬笔书法教学实验基地校”。

(三)问题与困惑:

1、招聘教师时仅凭一份资料、一堂课、一张试券很难评定教师的实际的教学水平和能力;部分教师“雇佣”心态严重,主人翁精神不强,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需花大力气。

2、如何处理素质教育与升学率的关系一直是一些学校难解的问题,素质教育提出这么多年,由于各方面原因,没有引起社会的足够重视,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家长都深感素质教育重要,但在升学压力面前还是以“升学率”论英雄。

3、学生家长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忙于工作,不重视子女的教育,把教育学生的任务全部交给学校,学生教育很难形成合力。

(四)发展前景:

随着地区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面对社会上日益增强的知识需求,樊村人也理性地认识到不重视子女的教育,将会给自己带来沉重的教训。因此他们对子女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对学校的办学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家长固有的知识结构已不能满足子女健康成长的需要,再加上他们平时忙于企业发展,没有时间顾及子女的教育,因此更多的家长向学校寻求帮助,这就为寄宿制学校的发展提供又一次机遇。

二、发展目标:

(一)办学理念

坚持“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为学生的一生成长负责”的工作宗旨,努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大力增强广大教职工的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质量,实现教书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二)办学目标:

以”创河津名牌,办河东名校,争三晋一流”为发展理念,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出发点和归宿,力争到2014年把学校办成一所“质量保证、艺体见长”,在学生、家长及社会中认可度较高的教育特色学校。

校训:遵纪、勤奋、求实、创新。 校风:合作、奉献、务实。 教风:严谨、互助、创新。 学风:明礼、乐学、力行。

(三)培养目标:

把东光德学校的学生培养成为身心健康,基础扎实,并且能主动发展、全面发展、自我完善的一代新人。

三、具体目标、实施策略和推进计划:

(一)学校管理

1、具体目标

通过三年的努力,进一步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调动全体教职工共同参与学校的各方面管理的积极性,促进学校各部门的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人文化,形成一套完整的、有效的、适合我校特点的管理体系,全面提升我校师生的整体素质,努力把我校建设成为河津乃至运城市有影响力的品牌学校。

2、实施策略

(1) 实行民主与集中相结合的管理制度。根据公办学校的特点,我们实行在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的作用。通过教代会、教研组会等形式让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在事关教师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学校工会、各年级组、各教研组都将组织教师充分地讨论,聚全体老师之智慧,促实际问题之解决。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民主生活,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学生会和团组织的作用,积极倡导学生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坚决执行“校务公开”制度,不断推进学校的民主管理水平。

(2) 完善学期考评制度。制订切实可行的学校考评制度,并不断完善。加强学校对各处室、各年级组、各教研组的考评督查力度,通过督查、考核、评估、协调、奖惩,实现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

(3) 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作用,真正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定期召开家长委员会成员会议,鼓励他们提建议,参与学校管理。

(4) 增强服务意识。尊重、关怀、信赖和帮助每一位教师;尊重和重视每一个学生,全心全意地爱护学生、服务于学生,努力做好后勤服务工作;搞好食堂管理、生活管理;站在学生家长的角度思考对学生的教育问题,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5) 坚持“安全第

一、质量第

一、服务第一”的原则,狠抓安全工作,消除一切安全隐患;培养学生绿色环保思想,努力打造平安、卫生、文明的绿色校园。

(6)严肃各部门工作作风,凡事要做到细致深入、脚踏实地、开拓创新;凡事要恪守有令必行、有禁必止之规定。

3、推进计划

(1)2012年9月-2013年8月

构建依法治校,民主管理的和谐校园,进一步创新办学理念,规范办学行为、教学行为和管理行为。政教处、后勤部每月要对全校所有的设施进行一次彻底的检查,排除可能的安全隐患,巩固平安校园成果;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修订学校内部管理制度,拟定学校常规工作的固定流程,正本清源,践行“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管理目标,规范学校常规工作制度,建立一套完整的学校管理暨发展性评价制度。

(2)2013年9月-2014年8月

大力加强学生的卫生意识教育,使所有学生都改变不良的卫生习惯,告别卫生陋习,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大力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改进量化学生素质的考评方法;继续实践学校的精细化管理,逐步渗透人性化管理机制,形成团结、民主、和谐、互助的工作氛围;进一步加强德育教育、素质教育,力争教育有特色、出成果,实现德育教育达标校、艺术教育先进校的目标。

(3)2014年9月-2015年8月

加强学校教科和校本教材开发工作,狠抓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总结提升学校办学管理方法,查漏补缺,全面实现预定的管理目标,把我校打造成为河津乃至运城的品牌学校。

(二)德育工作

1、管理目标:

确立“以德治校,全员德育”的德育教育理念,坚持“学生文化素养和人格成长并重”的育人目标,通过强化德育环境、德育队伍、德育制度、德育科研等建设,形成管理顺畅、队伍精良、方法创新、途径广泛、资源优化的德育工作格局。努力打造安全校园、文明校园、绿色校园、书香校园,营造创新和谐的德育氛围,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2、实施策略:

(1)面对我校学生实际,点面结合,探索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可持续发展之路。

以行为规范教育为切入点,加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孝敬教育,培养助人为乐精神,强化养成教育。通过黑板报、国旗下演讲、晨(班)会课等多种途径,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营造学生自主教育、自我管理的网络体系。

以心理辅导室为窗口,努力探索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径,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于日常的教育教学之中,积累经验和成果。

以法制教育为导向,让法制教育生动化、普及化。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校外法制教育,同时把教师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结合起来。

以家长学校为平台,学校开放日为互动点,切实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沟通,形成德育教育的合力。

(2)强化少先队组织建设,发挥少先队组织的育人功能;积极开展适合中小学生成长、富有时代气息的德育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感悟、成长,营造浓厚的校园德育氛围。

(3)百花齐放,创建健康、安全、快乐、和谐的校园文化生活。创新传统的节日活动,保证活动的参与面、参与度、参与效果。在继承传统节日文化的同时,注重形式的创新、内涵的丰富和外延的发展,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精心组织,并及时调整和反思。

打造精品系列活动,形成“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科技节”四大经典节。在前几年的积累基础上,对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进行分析、提炼、再加工,使其成为精品。

(4)以德育小课题校本教研为载体,加强德育师资队伍建设,完善班主任考核制度和学生德育评价体系。

3、推进计划:

(1)2012年9月-2013年8月:以创建河津市“绿色学校”、 河津市素质教育示范学校、河津市德育达标学校为载体,进一步规范、完善德育管理体系。

(2)2013年9月-2014年8月:加强校园特色文化建设,探索德育创新途径,构建和谐育人环境,全面提升学生素养。强化少先队组织建设,积极开展适合中小学生成长、富有时代气息的德育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德育氛围。

(3)2014年9月-2015年8月:创建河津市德育特色学校,进一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三)教学管理

1、具体目标

以新课程理念为核心,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提高他们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质量测控模式,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让每一位学生获得理想发展。小学分校要求教师积极追求“书山有路巧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的教学理念,积极融入“新教育”活动。通过三年努力,教学品质整体得到提高,教学质量在樊村镇名列前茅。

2、实施策略:

(1)转变教育观念。培养教师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更新课堂学习方式,规范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效率,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创造“自主、探究、合作、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2)建立保障机制。建立和健全教学质量动态评价办法等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构建并实验符合新课标理念和中考评价制度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发挥评价的教育和引导功能。

(3)倡导校本研修。完善以“理论学习、集体备课、主题教研、反思交流”为主要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培养教师科研意识。倡导学科作业优化设计,形成团结协作、资源共享的备课组氛围。努力创建合作共赢的学习型教师群体。

(4)巩固“三线五环节”模式。在前几年探索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要求教师努力做到课堂教学的“

一、

二、

三、

四、五”,即坚持“一个还给”:把练的时间、讲的权利、问的机会、评的自由还给学生;“二个原则”:贯彻启发性原则、发展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未来,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学习能力;“三个为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反馈为主线;“四个带上”:把微笑、激励、趣味、竞争带进课堂;“六个标准”:目标明确、内容准确、方法得当、结构合理、节奏适度、效果明显。

(5)实施质量工程。小学低年级过好汉语拼音关和口算关,中高年级侧重写作能力的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及综合能力训练,确保小学毕业生以良好的素质进入初中学习。

(6)开发校本课程。开设丰富多彩的校本选修课,充分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提高。根据学校实际,在三年时间内,开发出符合本校学生实际的作业本、练习、单元、期中、期末复习资料以及学业考试复习系列资料。完善学生竞赛序列,重视特长生、尖子生的培养,提高学业竞赛获奖档次,增加获奖数量。

3、推进计划:

2012年9月-2013年8月:

1、完善学校教学常规,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

2、开展有实效性的校本教研活动,努力实践“减负增效”。

3、稳步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2013年9月-2014年8月:

1、加强教学过程的管理,组织教师开展全员赛课活动。

2、积极探索符合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制订教学质量动态评价办法,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4、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大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014年9月-2015年8月:

1、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2、构建并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3、汇编新课程教学优秀成果,推广优秀教师的有效教

学经验。

4、努力提升后20%学生的学习成绩,确保东光德学校各方面的能力在全市领先,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4、成功标志: 教师:

(1)教师专业化发展,有教改创新精神,有独特良好的教学风格。教学内容融入学生经验之中,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适时拓展。围绕教学目标创设灵活的、有助于师生对话、合作、沟通的情境,营造民主、平等、和谐、互动、开放的学习氛围。在各级教学业务比赛中有较多人次获奖;做到“四好”:备好一份教案、上好一堂课、出好一份试卷、写好一篇经验总结或教育教学论文。

(2)各科都有乐清市及以上的骨干教师。 (3)编写出符合学校实际的校本教材若干本。

(4)有一套完整实用的新课程课堂教学课件、作业本、试卷库。 (5)编印优秀课堂教学案例集、教师论文集。 学生:

(1)学习积极主动,学习习惯良好,学习基础扎实,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思考能力和方法。学生的学习品质全面提高,自主发展。

(2)每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得到相应的发展。 (3)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居全市前列。

(4)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人数多、获奖级别有所提高,名列全市前茅。

(四)教师管理

1、具体目标

通过三年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理念先进、业务精湛,既懂得团结协作,又能胜任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师资队伍。

2、实施策略:

(一)师德师风建设方面:

(1) 继续坚持“教师暑期师德学习培训”制度,要求所有老师积极参加学习培训,通过学习培训、自我提升,写出师德培训体会;

(2)要开展经常性的师德理论学习以及平时正常的教育工作;坚持每年一度的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的评选活动;

(3)制定学校教师师德考核办法,每年对所有教师进行一次师德考核,凡是师德考核不合格的教师,下一不予聘任。

(二)抓教师的专业发展

(1)开展教师专业发展工作,对教师专业发展基本情况进行调查摸底。每个教师开展自我分析,在自我分析的基础上,制定教师专业发展三年目标。积极

创造条件,定期派部分骨干教师外出观摩学习,铸成发散点;定期让部分骨干教师开出示范课或开展讲座,形成发散面,不断开拓教师的教育思维空间和教育理论视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成长。

(2) 积极采取措施,促进教师的迅速成长。每年至少1-2次邀请专家或者名师作教学专题讲座,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每年至少开展1次全员参与的赛课活动,提高教师实际的教学能力;完善学校教师培养与发展规划,并付诸实施。

(3)大力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努力提升我校校本教研的层次与品位;修订完善学校教科研工作奖励制度;强化校本研训和教育科研。建立健全校本教研制度,实施派出学习归来汇报课制度;对学区以上的公开课、展示课,各教研组要发挥集体的智慧,采用磨课制,力争培养出更多的教学骨干;积极创造条件,走出去,请进来,给教师提供更多更好的学习机会;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培养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

(4)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在学校教学工作中的堡垒作用,完善学校先进教研组评比办法,根据各教研组的工作情况和评比条件,每学期评出先进教研组2个,并给予一定的物质与精神奖励。

(5)根据学校管理灵活的特点,实行优胜劣汰制度。通过三年的努力,继续引进高素质的教师人才,淘汰个别不适应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教师,使学校的整体素质更上一层楼。

(6)加大教师培训的经费投入,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邀请全国或省内优秀教师来校上示范课;组织教师外出听课学习,开宽教师视野,提高教书育人本领,促进教师迅速成长。

(7)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落实培养措施。除校内采取师徒互帮互学外,为青年教师提供外出进修学习机会,搭建青年教师成长平台。

(8)健全和完善学校星级教师评定工作,在教师成长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激励机制,鼓励教师争当名师,力争上游。

(三)稳定教师队伍

(1)关心教职工的生活,努力为教职工解除后顾之忧。对在英华学校工作的老师,我们尽最大可能关心、爱护他们,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使他们安下心来做好教育教学工作;

(2)逐步提高教师的生活待遇、经济待遇。在村委的大力支持下,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拉开特别优秀教师与一般教师之间的收入差距,使优秀教师能进得来、留得住、教得好。

(3)学校工会要深入教师,了解教师的一些实际困难,共同解决教师的一

些实际问题;并积极创造条件,开展教职工课余活动,放松教职工的心情,促进教师之间的情感。

(4)适时邀请专家为全体教职工进行心理辅导。

3、推进计划

(1)2012年9月-2013年8月

通过学校全员赛课、星级教师的评比活动,使教师寻找自己的差距,提出努力的方向;争取30%以上的教师都可以上河津市级及以上公开课。

(2)2013年9月-2014年8月

继续重视、加强对骨干教师的培养,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特别是学校三星级教师的作用;采取以老带新的方法,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人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培养一批轻负担、高效率的教师队伍;50%以上的教师都可以上河津市级以上公开课。 (3)2014年9月-2015年8月

通过三年努力,进一步完善教师激励机制,形成团结互助的学习型团队;力争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师德高尚、爱生如子、教学风格独特、教学质量令人信服的骨干教师群体,使每一位教师都能胜任我校的教育教学管理;65%以上的教师都可以上河津市级及以上公开课。

4、成功标志:

(1)教师的教育理念进一步提升,教育思想紧跟时代步伐。 (2)教师的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学校三星级教师的数量明显增加。 (3)教师的师德修养、职业道德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学生及家长的满意度稳定在85%以上;涌现出一定数量的乐清市及以上级别的优秀教师。

(4)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参加上级有关论文、案例、命题、优质课评比、课题研究等获奖率大幅度提高。

(5)教师的本科学历、中高级职称的比例进一步得到提高,教师年龄结构进一步合理。

(6)教师队伍趋于稳定,幸福指数逐年攀升。

(五)教科研工作

1、具体目标

通过三年努力,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意识和教科研水平;推进教师的课题研究技能和研究方法,提高研究的成果,力争在上级教科研成果评比中,获取一定的名次。注重教科研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在教科研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一支工作热情高、科研能力强的教科研骨干队伍。通过各种形式的理论学习和科研活动,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2、实施策略

(1)明确教科研工作职责,加强对教育科研的领导。完善教科研工作管理机构建设和教育科学研究管理制度,为教育科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做好制度上的准备。

(2)学校把教育科研放在“工作计划”的突出位臵,领导好教育科研规划和实施,加强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教育工作效率。在一定的条件下,邀请有关专家学者,来学校对教师进行教科研工作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以提高教师的教科研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3)引导教师积极参加各种教育理论和教育科研方法的学习,及时了解教育科研的动态;指导教研组推进教学课题教学的探讨和研究,推动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4)横向联系,与其他兄弟学校共同开展调研工作。互通有无,交流信息,相互学习,相互取经,做到优势互补。

(5)深入课题组指导课题研究活动,不断提高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水平,努力使课题的研究切合学校的实际、学生的实际、新课改的需要;对已经申报的课题,指导有关课题组争取按时结题;同时指导教师有选择地争取申报新的课题。

(6)组建自主性学习课题领导小组和实验团队,外出学习取经、聘请专家引导,大胆尝试,力争“自主性学习”研究尽快出成果

(7) 建立和健全教育科研网络。形成学校教科室——教研组——研究者的教育科研网络。密切教育科研、教研、教学工作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8) 强化校本培训,实行研训一体化,建设一支校本培训骨干队伍,丰富校本培训的内容,努力提高校本培训的质量,提高校本培训的效果。

(9)加大经费投入,建立教育科研强有力的物质保障。

3、推进计划:

2012年9月-2013年8月:

进一步完善有关教科研工作制度,修改《东光德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奖励制度》和编制《优秀教研组评比制度》,邀请教育科研专家对全体教师进行教科研工作培训,提升教师的教科研意识;撰写《东光德学校教师教科研论文集》。积极探索课堂自主性学习模式,尝试自主性学习实验方案。

2013年9月-2014年8月:

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意识和学校的教科研氛围。争取每位教师每一学年读一本好书,写一篇读书笔记;组织好“教师读书随笔”征文活动;在学校开展一次全校性的教师教科研论文、案例等评比活动;刊出有一定质量的《教师优秀论文集》。做好自主性学习课题的方案设计、材料整理和申报工作,使自主性学

习研究有实质性进展。

2014年9月-2015年8月:

教师的科研意识更加浓厚,课题教学都能注重教学反思,争取有一定数量的教学论文在省、市级比赛中获奖;在参加上级有关优质课比赛、教学技能比赛中能取得好成绩;能有河津市级及以上的课题成果,并使课题研究成果应用到教育、教学,真正起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作用。

4、成功标志:

(1)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在现有基础上得到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教科研氛围浓厚;消除过去的教师在教科研工作上的“没有时间和精力搞科研”、“科研就是写写文章”等不正确的认识,教师的教科研理论水平进一步提升。

(2) 学校有一套完整而实用的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和比较实用的教师教科研评比、奖励办法,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

(3)每年有一本教科研方面的论文集。

(4)三年内有1个河津市级及以上的课题结题或获奖;自主性学习研究课题获得突破性进展,课题顺利结题,并在课堂教学中广泛应用。

(5)有一套符合学校学生实际的作业、练习、考试、复习的校本教材。 (6)参加河津市级的有关论文、案例评比,获奖率占全校教师总数的11%及以上,并且有3-5篇教育教学论文在温州市级及以上获奖或发表。

(六)后勤服务

1、具体目标:

增强后勤人员的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营造健康、温馨、文明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切实加强食品卫生,确保食品质量;健全后勤管理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后勤管理措施;加强学生公寓的各方面管理,创建平安、整洁的师生生活环境;提升校园软、硬环境的层次,保障学校日常工作,尤其是教学工作的高效健康运行。

2、实施策略:

(1)加强后勤内部管理,按照“分工负责,各尽其职,高效动作”的原则,完善后勤管理制度,为师生提供优质服务。

(2)加强校园环境建设。规范电线、网线安装,规范配电箱维护,及时维修教育教学设施,更新办公设备,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环境。

(3)完善教学装备,重视信息化建设。教师办公室电脑超过使用年限,已不能满足教学、办公需要的,要及时予以更新。建设校园局域网,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完成学校宣传载体的及时更新,改善校容校貌。

(4)加强对后勤人员、生活教师的培训工作,提高他们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推进计划:

2012年9月-2013年8月:完善教育教学及生活设施设备等资源配臵,完善后勤保障制度,落实对后勤人员、生活教师的安全培训措施,促使后勤人员、生活教师掌握消防器材使用方法,优化后勤服务品位,巩固平安校园成果,为实现我校各项工作正常提供有力保障。

2013年9月-2014年8月:进一步加强校园软硬环境建设,创建节能环保型绿色校园。

2014年9月-2015年8月:打造学校文化与教育内涵品质,努力建成“和谐景致型”校园,实现我校的可持续发展。

四、保障措施

1、思想保障

发动和组织全校教职工认真讨论《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统一认识,振奋精神,形成齐心协力、荣辱与共的局面。

2、组织保障

一是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政教处、教务处、教研组长为组员的“三年发展规划”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规划的制订、论证、实施、评估等。

二是党政工职权明确。党支部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行政中层职责分明、责任到人、分工合作;工会起好桥梁作用。

建立并健全校务公开,民主决策和民主评议制度,定期召开教代会。“三年发展规划”需经教代会通过。一经通过为,扎实落实,制订相应的实施方案和评估体系;每学期、每学年检测《规划》实施情况,针对实施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调控、修订。

3、资源保障

一是经费保障:学校要力争村委和中心校的支持,加大资金投入,保障教师培训、科研、课程改革及特色建设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是激励机制。完善教师的奖励制度,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三是后勤保障。加强后勤制度与机构建设,使学校的校产管理、财务管理更加规范、有序,为教师有效使用教育设施设备,推进教育改革创造条件。

二0一二年是我校进入发展的关键时期,学校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精神,面

对新的挑战和机遇,在村委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全校教职员工的不懈努力,立足学校实际,发扬创新精神,牢牢把握可持续发展的大方向,走内涵发展之路,以内涵发展带动学校的全面发展,以内涵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以内涵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为目标,脚踏实地,勤奋工作,苦干巧干,不断进取,把东光德学校办成“家长满意的学校,质量一流的学校”,共同谱写东光德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新篇章。

第四篇: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单位:桑梓镇中心小学

时间:2013年1月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2013年—2016年)

、基础与现状 1.教师结构状况

学校现有在岗教师19人。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的18人,占在岗教师的94.7%,本科8人,占42.1%;小学高级教师14人,占在岗教师的73.7%;近年来,学校通过多种途径强化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提升,教师整体素质结构得到改善。

2.学校管理状况

近年来,学校在围绕办学理念不断改善管理队伍结构,提升学校管理水平方面做了努力,学校的管理机制和效能与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在不断缩短差距。干部队伍在管理中有一定的开拓进取精神,并努力跟进学校发展目标。

3.发展优势

近年来学校在上级主管部门及地方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经过不断建设和发展。现已初步形成一所布局合理、环境整洁、教学质量稳定的学校。

我校领导班子成员团结协作,求真务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推行先进的教育理念,以让每位师生充分发展为办学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全校师生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良好氛围。

4.存在不足

(1)地处偏僻,信息相对闭塞,给学校发展带来不利。

(2)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需进一步提高,队伍建设任重道远。 从整体上看,我校教师能够克服各方面的压力,积极主动地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他们的各项工作得到了家长、学生的好评。但是,从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来看,教师的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没有彻底跳出应试观。名优教师的引进和培养任务还十分艰巨,专业引领作用需要不断增强。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有着全新教育理念与教学行为的学习型教师队伍作为支撑。我校学科骨干教师的核心辐射功能仍未能充分发挥。部分青年教师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个体素质较好,但进取心不强,努力目标不明确,还未充分展示应有的风采,服务意识有待加强。

(3)教育科研与新课改亟待整合。我校虽有教科研课题,但是因为缺乏专家和理论的引领,尚停留在“自我摸索”的层面,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不够强,缺少教育科研的热情,有待进一步强化良好的科研氛围。如何找准教育科研与新课改的有机结合点,真正形成科研课改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是我们当前需要努力的方向。

(4)学生行为习惯存在不足,通过搭建校园社会实践、美文诵读、兴趣爱好引领、体、艺特长培养等平台,提高学生创新意识、技能水平规范学生行为,从而培养学生良好地学习、生活习惯。

(5)家长素质与社会风气与城区相差甚远,祖辈的教育跟不上形势发展,家长素质平均水平低,无法达到教育、辅导子女的要求,给学校教育造成沉重压力。

二、发展理念

1.办学愿景:教师幸福,学生快乐,学校和畅。 2.办学目标:做健康教育,育国家良才。 3.办学理念:让每位师生健康发展。 4.校

训: 崇德尚美

健体笃学 5.校 风:诚信仁爱 规范进取 6.教

风:博爱敬业 博学善教 7.学

风:励志明理 乐学善思

三、三年总目标:

通过三年努力,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凸现学校特色,以人的发展为本,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打造一支素质过硬、业务精良、健康向上的教师队伍,营造一个学生健康发展、校园环境优美、人民群众满意的现代化农村小学。

四、重点发展项目

(一)学校管理 1.工作目标:

坚持人性化管理,发挥党支部、行政、教工大会、团队的凝聚力,全体教职员工做到分工明确,职责落实,互相协作,相互监督。努力达到规范化、民主化、精细化的管理目标。

2.工作措施:

(1) 各岗位明确职责。

(2) 根据部门职责,规范管理流程。

(3) 定期召开班子成员会议,汇报工作情况,商讨存在问题和整改措施。 (4) 完善各项制度,推行民主管理,提高监督力度。

(二)教师队伍发展 1.发展目标:

通过多方位培训和评价机制的作用,使全体教师的业务水平有明显提高,教育理念得到提升,形成“学高为师,品正为范”的专业队伍。通过各种活动促进教师身心健康发展,工作团结协作,青年教师三年出成绩,在县内各项业务比赛中获奖。三年内培养2~3名骨干教师。

2.具体措施: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政治思想工作,不断认真学习《师德规范》、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有关重要思想、文件,树立对学生的爱心和教育工作的责任心,做好教师思想工作,促使全体教师团结协作、和谐发展。

(2)加强校本培训。

(3)加强学历进修,到2014年8月争取本科率达63.2%,大专及以上学历达100%以上。

(三)德育工作 1.工作目标: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提倡幸福教育。培养学生做遵纪守法的小公民,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远大理想,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学习,让每位学生都得到爱,体验幸福的学习生活。

2.具体措施:

(1)每学期初以“行为规范与安全教育”活动为契机,对师生进行校纪校规教育和校训、学风教育。

(2)社会实践活动每学期2~3次。

(3)法制讲座。安全讲座、卫生讲座,每学期每项1~2次,并结合晨会、班队加强知识学习和实践管理等。

(4)防震逃生演练每学期4~5次,学会逃生方法。

(四)教学工作 1.工作目标: 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观,在高度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提倡幸福教学,主观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三年内力争教学质量达到全镇一流,全县上游。

2.具体措施: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认真落实教学常规

按国家规定开齐、开足、开好每一门基础课程,严格按课表上课,加强教学过程管理,防止课程挤占现象,优化课堂教学行为。

(2)重视教研组建设,加强教学研讨。充分发挥“创设情境、目标展示、自主研学、合作交流、成果汇报一课堂模式”研讨交流作用,提升课堂教学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打造高效课堂。

(3)加强古诗词积累,加大课外阅读量。

针对农村学生缺乏文化熏陶、阅读量不足的现状,要求各班制订古诗词积累内容,除利用课余时间,边角料时间进行积累外,学校专门安排固定时间进行阅读,增加阅读量,陶冶素养。

(4)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健康发展

教学质量是办学的生命线,而农村现状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不容乐观,因此学校和教师担当起主要责任,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突破:

第一,提高课堂效率,向四十分钟要质量。通过不断地学习、教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教学理念,提高备课质量,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功能切实有效地为课堂教学服务。争取每一堂课都能出色完成教学目标。

第二,关注每一位学生,加强辅导的力度,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抓两头,促中间,使每一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明显进步。

(5)坚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规范课外文体活动。 以篮球为学校活动课特色项目,每个活动小组按照学校和本组特色制订活动内容,开展好文体活动。

(五)教育科研工作 1.工作目标:

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提高教师科研意识,以科研促进学校办学水平、课堂效率的提高,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提升和学生的持续发展。课题研究、论文、案例撰写获奖人数、档次明显提高。青年教师教科研骨干教师队伍初步形成。县骨干教师承担的课题获得县级以上奖励。

2.具体措施:

(1)完善教育科研工作机制,使管理工作更为有效。重视课题的研究过程管理,阶段性进行成果展示活动,用校本培训引领、激励广大教师参与到教科研工作中来。强化科研成果推广的管理工作,加强对课题应用的评估和考核、奖励。

(2)完善教育科研的激励机制,每学期举行一次教育科研评比,并选出优秀论文(案例)参加县、市参评。把成果作为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

(3)加强科研经费投入,添置相关图书资料,做好科研探索资料管理,三年内出一本优秀论文集。

(4)落实科研经费,确保有课题在县、市立项并顺利结题。

(六)校园文化建设 1.工作目标:

营造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创设和谐的育人环境,提倡多方位学习,以课外阅读、阳光体育活动等为载体,陶冶学生情操,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感染作用,促进全体师生的健康成长和素质提升。

2.具体措施:

(1)重视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营造和谐的育人氛围,促进全体师生健康发展,以丰厚的人文底蕴净化和感染学生的心灵。

(2)创建校园专题文化和班级文化,让校园的每一角落都成为育人的环境,把黑板报、宣传窗、图书阅览、学校网站作为文化阵地,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3)大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搞好艺术节、“六一”儿童节等活动,展示校园文化和个人才华。

(4)创建特色文化品牌,以篮球运动和课外阅读为主要项目,同时发展合唱队、鼓号队等多元化项目,培养学生个性。

(七)学校后勤工作 1.工作目标:

树立“服务育人”思想,积极创设优雅的环境,开源节流,合理使用教育经费,进一步规范学校财物的管理制度。

2.具体措施:

(1)添置新图书,规范借阅制度。

(2)落实门卫、保安职责,强化安全保卫意识,责任意识,做好学校大门进出有序。

(3)强化财产管理,完善登记制度,做到帐物相符,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精打细算,节约开支。

(4)做好相应设备的维护、更新工作。

(5)落实各项安全制度,定期检查校园环境,确保师生安全。

五、保障措施

学校将组织管理层面、教师层面对进行规划学习,让规划深入人心。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做到职权明确,各科室科学配置,各司其责。学校将从效果出发,建立健全中层机构,职权清晰,责任到人。

(一)组织管理保障

1.成立学校内涵发展规划领导小组,统筹学校发展与规划工作。由校长赵进国任组长,王爱民、潘学江、王江涛、张福生为成员,对学校规划运作状态实行动态跟踪,及时反馈调控,调整规划发展中出现的偏差。

2.学校定期召开咨询会,不定期地组织各个层次的教师对学校的内涵发展提出意见、建议,这也是学校领导的智囊。充分发挥教职工大会的职能,提高学校重大决策的民主化程度,提高学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二)制度规范保障

学校要加强管理条例的建设,通过管理,提高运行效率。要牢固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意识,加强建章立制、规范管理等工作:

1.加强学校规章制度建设,依章治校。完善目标管理,充分发挥考核导向,探索考核工作的科学管理,完善教职工考核制度,建立竞争机制,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

2.完善教育管理的各项规定,保证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行。认真实施教学流程管理,切实加强对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考试、辅导五大环节的常规管理,将提高教学质量的着眼点放在提高40分钟课堂教学效益上。

第五篇: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朱集中心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2010年1月——2012年12月)

朱集中心学校

朱集中心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2010年1月——2012年12月)

第一部分: 学校办学现状分析

(一)基本状况:

朱集中心学校是一所规模型的农村小学。学校始创于1971年,至今已有近三十年的办学历史。学校占地 910平方米,绿化面积100 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学校建有2座教学楼、多媒体教学设备1套。

学校现有13个教学班,在读学生640人,在编教师38人,教师达到本科学历的13人,占总数的30%,高级教师18人,小学一级教师 24人,

(二)发展优势

1.学校过硬的教育质量产生广泛影响,牢固确立了朱集中心小学的领先地位。

2.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建成了一支比较优秀的师资队伍。学校为青年教师量身制定培养目标,推动个性化发展,以构建健康心态系列活动,加强教师精神家园建设,加快了青年教师成长的步伐,多年来,教师在学校行政领导的引领下,勤奋耕耘,不断探索,自觉学习,对自己的事业和前途充满希望和憧憬,奉献意识、敬业精神强,整体面貌积极向上。教师队伍年轻化,学历层次相对较高,领悟力、理解力相对较强,冲劲足。教师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较强,能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主动申报教科研课题,课题的数量较多,课题的质量较高。

3.重视课程改革,生态课堂构建呈现新气象。学校按照上级规定的课程标准开足、开齐所有课程,以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加强校本培训,转

2 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推动了教师课堂教学改革。并通过教研组、备课组的研讨活动,举办乡、县级活动的大型研讨活动,为教师搭建了展示平台,加快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步伐,学校教学质量在本市名列前茅。近年来,学校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以和谐促发展,以质量铸品牌,加快了发展步伐。学校多次承办了塘桥乡、县级的课堂教学研讨等大型活动,充分发挥了中心基地学校的作用,成为本乡进行课堂教学研讨的重要场所。

4.学校坚持实施素质教育,加快了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步伐。多年来,学校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全面发展、特长发展创造条件,搭建广阔舞台,校园文化艺术节、围棋、摄影、书法、绘画、写作、航模等学生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形成浓郁的氛围,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三)制约因素

1.由于多种因素,部分优质生源流失,制约了学校发展的空间。 2.从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来看,青年教师占绝大多数,因而教学经验相对不足。

3.青年教师个人的教育教学特色不明显,个人专长不突出,“模仿型”、“教学型”教师多,“科研型”、“专家型”教师少,为学校实现整体式跨越带来一定难度。

4.班主任的工作能力、管理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 5.学校的教育现代化设施设备有待于进一步优化。 第二部分: 学校的发展目标和思路

基本思路:以精细化管理为切入口,以青年教师培养为着力点,以生活化德育为新亮点,以生态课堂构建为增长点,以和谐促发展,以质量铸

3 品牌。

办学目标:进一步确立本校的教育质量优势,建成一所在具有广泛影响的农村小学。

师资培养目标:发挥校长的专业引领作用,扩大骨干教师队伍,抓好教师的学历提升工作,形成师德高尚、学识水平高、富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结构优化的新型教师队伍,

办学特色:以生活化德育教会学生做人,以优质的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教育。

培养目标:把朱集中心学校的学生培养成为身心健康,基础扎实,并且能主动发展、全面发展、特长发展、自我完善的小学毕业生。

第三部分:主要任务及措施

一、深入开展师德教育,塑造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

根据教育部通知精神和要求,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全体教师进一步加强自身修养,立足于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建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高度,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教书育人,身先示范,争作奉献。从小事入手,从小处着眼,推进教师精神家园建设,优化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家长关系,推进和谐校园建设,以和谐促发展,以质量铸品牌。引领全体教师严格依法治教、依法从教,规范职业行为。强化师德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与教师岗位竞聘等挂钩,加大对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处罚力度,对师德考核不合格者,在职称晋升、评优评先等方面实行“一票否决”。加强班主任队伍的专业培训,推进专业化建设,打造一流的班主任队伍。

二、切实抓好师资培训,全面提高师资质量

4 以精细化管理为切入点,规范学校各项工作的管理,努力培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新亮点。

1.认真抓好校本培训工作

在全校范围内营造良好氛围;要加大对教师工作情况的检查力度和密度,做到定期与随机督查相结合,细化检查过程,建立资料跟踪机制。继续开展教师“教育叙事研究”特色活动,推动教育反思走向深入,提升教师的教育智慧。为教师快速成长搭建广阔舞台。深入开展评优课、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切实抓好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努力推进生命课堂的构建,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

聘请教育局和兄弟学校的领导、专家、学者来校讲学,有计划地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开拓视野,每学期的专家来校讲学活动不少于四次;每学年聘请教育专家来校讲学,组织全体青年教师进行外出观摩活动,开展与兄弟学校及友好学校的协作交流活动,创造一切机会,让更多的教师走近名师。

3.加快学历进修、学历提高步伐

根据学校确定的到2012年本校教师本科以上学历达80﹪以上的目标,对教师量身定衣设定成长目标,通过报销费用、协调好课务、提供方便等途径,继续鼓励教师参加高一层次的学历进修,鼓励更多的教师攻读研究生,扩大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队伍。

4.推进生态课堂的构建工程

建立理论学习制度。采取定时与即时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

5 式,引导教师学习生态教育理论,不断增强生态课堂教学改革的意识和紧迫感,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

为生态课堂的实验、研究、交流活动搭建广阔舞台。通过开展“生态课堂研讨月”活动,举办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把全体青年教师推上展示的舞台,在不断实验、不断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课程开发和建设的能力,使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教师专业成长融为一体,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努力开创生态课堂新局面。

三、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打造优秀的管理团队

1.两位正副校长在理论学习、专业进步、依法办学、民主决策、廉洁自律、精细管理等方面作出榜样,要通过各种途径,进一步创设上下一心、和谐相处、团队合作、敬业奉献、勇挑重担、追求强大、不断进取的良好氛围;校长要努力成为学习型、学者型、事业型、研究型的校长,坚持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善于听取群众意见,实行民主化科学化决策,实行规范化管理,不断提升管理艺术,为全体行政班子成员带好头。

2.进一步加强学校中层干部队伍建设。通过行政例会,组织全体行政班子成员加强政策法规的学习与交流,提高全体行政的执法执策水平;建立行政阶段工作剖析机制,努力提高行政的办事能力,提升团队战斗力;建立行政工作提示机制,提高行政工作效率;建立行政蹲点机制,搭建行政工作新平台,加强与教师的交流与沟通,扩大行政的影响力。

3.进一步加快学校管理的法制化进程。努力探索和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增强法制观念,严格执行上级的各项规定,规范收费,深入推进校务公开,

6 完善教代会机制,改革优化教师人事、分配制度,优化校园氛围。

四、学校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思想保障

办学思想是学校一切工作的灵魂,只有将办学思想内化为教职工的共识,并成为教职工自觉的教育教学行为,才能真正在实践中得以落实。实施和管理本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将定期召开各级会议,积极学习本规划,以取得全体教工的共识,将本规划作为学校内部教育教学工作的行动纲领,在本职工作中加以贯彻执行。

(二)组织保障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规划管理领导小组,具体实施“三年规划”的全程管理,各分管领导、处室、教研组具体落实,全员参与,是完成规划的可靠保证。管理小组负责本规划的全程实施和管理,努力做到团结协作,分工明确,条块清晰。

(三)制度保障

1、畅通信息渠道,加强监督反馈。不断完善校内各项规章制度,健全民主管理制度,根据实际情况对本规划不断修订、完善、提高,并对实施过程进行调控和改进。建立立体、交叉、多维的信息网络,在规划的具体实施阶段,学校规划管理领导小组和各部门做好规划的咨询指导、检查控制和调节平衡工作,及时纠正偏差的管理行为,形成干部接受群众监督的工作机制,齐心协力,保障三年规划的顺利实施。

2、测评成效,利益挂钩。及时作好规划各阶段的检查测评工作。通过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标准,对各部门及个体的短期目标行为进行评估,将

7 行为绩效与实施奖惩结合,鼓励先进,激励全体,真正提高学校组织的整体效应。

(四)师资保障

加强学校行政班子的建设,各职能部门分工合作,形成“分工不分家,团结协作”的良好氛围。努力建设一支品德好、观念新、学历层次高、教科研能力强的师资队伍。

(五)后勤保障

合理配置资源,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为学校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物质保障。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学校个人工作报告下一篇:小学防溺水广播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