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融资难论文

2022-05-16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民营企业融资难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但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处于社会经济体制改革时期,为确保中小企业稳步发展,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为中小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对我国经济稳步发展有着深远影响。本文从我国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从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入手,探讨其融资难的原因,进而寻找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第一篇:民营企业融资难论文

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透析

摘 要: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体制缺陷,中小民营企业在发展中自身的局限性、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和融资渠道单一、政府管理职能不到位、扶持力度不够等方面的影响,融资困难、筹资渠道不畅一直是中小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瓶颈”。文章着力探析中小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深层次原因,采取多种措施解决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

关键词:中小民营企业 融资 现状 成因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小民营企业在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独特功能,如充当经济增长引擎、创造就业机会以及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等等为中国各界所认可。而中小型民营企业作为民营经济的主要表现形式,其发展面临着许多企业自身难以克服的经济、制度以及法律等方面的矛盾和问题。在这些难题中,作为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融资问题更是首当其冲。快速发展的中小民营企业融资困难,融资难已成为制约中小民营企业发展,抑制其活力的瓶颈。我国的中小民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更有作为,就必须解决好融资问题。

一、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近几年来,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中小民营企业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的政策,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分中小民营企业目前融资难问题。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中小民营企业融资仍受到诸多限制,其融资难的问题并未得到解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直接融资方面:资本市场为中小民营企业提供的融资渠道有限,门槛过高。中国资本市场结构尚存在—定的缺陷,证券市场门槛高,创业投资体制不健全,加上民营企业规模小,承担不起股票发行的费用,也不易取得公开发行上市的资格等自身弱点,不利于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中小企业板固然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一条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的途径,但并不会成为上千万家中小企业最主要的融资渠道。至于发行债券,目前发行的重点建设债券和地方企业债券,利率固定,期限较长,主要用于进行资本密集型大规模项目的投资,带有政府主导垄断的推动型色彩,一般民营企业难以进入,况且并不适合作为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手段。中小企业难以通过资本市场公开筹集资金。当前,我国金融市场已形成股票类、贷款类、债券类、项目融资类、财政支持类六大融资方式,但这些对中小民营企业的开放程度很低,除少量信贷资金外,民营企业很难通过债权和股权融资的渠道获取资金。由于国内资本市场准入的门槛高,加上管理日趋规范,中小民营企业已很难像资本市场建立初期那样靠虚虚实实的“捆绑上市”获得上市资格,中小民营企业更被政策性地排斥在资本市场之外,无法到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二板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只是风声大、雨点小,多数高科技型中小民营企业仍难以筹措发展所需的资金。而可为广大中小型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地方证券交易市场和风险资本市场则尚未列上议事日程,这类小型资本市场的缺失,使中小民营企业失去了直接融资的主要渠道。绝大多数民营企业的中长期投资,主要靠民间借贷市场、私募股本、企业互保加债转股等非正规、小范围的集资或股权融资取得,此类融资规模小、成本高、风险大,使投资缺乏稳定性与可持续性,有的企业甚至全部靠拖欠贷款来周转资金。

2.间接融资方面:商业银行为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支持力度有限,流资偏多。因贷款交易和监控成本高等原因,银行不愿对中小企业放贷。部分商业银行对中小民营企业信贷管理的要求高于国有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对不发达地区的信贷管理的条件更高。能符合这些条件、具有合格资信等级的中小民营企业为数很少,这实际上将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排除在支持对象之外,同时也限制了基层银行支持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积极性。同时,中小企业因信用等级低,缺乏抵押资产,融资成本高等原因,难以得到银行资金支持。中央银行已经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商业银行增加对民营企业的贷款,但各商业银行为了资金安全往往集中力量抓大客户而不愿向民营中小企业放贷。即使商业银行愿意向民营企业发放固定资产贷款,但由于投资项目审批制度不健全,加上银行担心长期贷款带来的风险,不愿意向民营企业开放基建和技改项目贷款,因而民营企业最多也只能获得一年之内的流动资金贷款,很难获得长期的资金贷款。为了满足长期资金周转的需要,一些民营企业不得不采取短期贷款多次周转的办法,从而增加了企业负担和融资成本。由此可见,现有间接融资渠道很难满足中小民营企业资金需求。

3.非正式金融: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风险较大。(1)自身融资。利用企业经营利润来积累发展资金,或者以内部职工筹资的方式筹集资金。(2)民间借贷。从亲戚或各种“地下钱庄”以较高的利率获得借款。(3)相互担保。中小民营企业之间互相担保,申请贷款。几年前民营企业之间的相互担保比较盛行,但是由于风险很大,绩优企业已经不愿意为他人承担连带责任。目前,在实践中互保出现了债转股形式,即被担保方将企业的股权抵押给担保方,一旦担保方为其承担经济责任时,所承担的款额便作为出资额,从而将对被担保方的债权转变为股权。若短期内急需资金,中小民营企业之间会以相拆借的方式解决。

二、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成因分析

从中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融资难”已经成了制约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严重“瓶颈”之一。而这种状况的形成主要是中小企业自身与金融体系特点相冲突和源自中国体制转规时期经济与金融发展不相适应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造成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小民营企业自身的原因。(1)整体素质不高失去了融资的吸引力。主要表现在:一是技术装备落后。中小民营企业主要是靠自筹资金建立,资金的有限性导致企业在购买设备时趋向于科技含量低的生产设备,甚至是大型企业技术换代淘汰的设备,因而生产效率低,经济效益不佳,不能给资金持有者以强烈的融资信心。二是创新能力不足。中小民营企业很少有自己的科研开发部门,缺乏必要的研究人员,不注重科技的创新,又不能与地方院校或科研院所建立起紧密的联系,致使产品科技含量低,款式陈旧落后,失去了融资的吸引力。三是经营管理水平不高。中小民营企业多是作坊式和家族式管理,很难留得住高水平的管理人才,因缺乏高水平的管理层和决策层,可能导致决策的随意性,必然使银行害怕因企业管理不善导致资金流失而不予贷款。(2)财务管理不规范降低了融资的资信度。由于中小民营企业用人上的“任人唯亲”,管理上虽制定了各种财务制度,但大多数是用来约束企业其他人,老板不受约束,财务上往往是两本账:一本是企业内部的实账,一本是针对工商税务的虚账,结果是财务报表未能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成果。这样银行对企业信息的掌握就处于被动的不对称地位,因此,银行对企业的贷款项目谨小慎微。(3)中小民营企业高比例歇业或倒闭使金融机构放贷风险加大。中小民营企业的不稳定性及高歇业率或倒闭率,加之在市场变动和经济波动中表现出的脆弱性,是金融机构惜贷的主要原因之一。有关权威部门统计,我国有近30%的中小民营企业在两年之内就退出市场,近60%在4~5年内消失,如此高的倒闭率和歇业比率,使得金融机构放贷时慎之又慎,加上放贷信息收集和分析成本较高,自然导致金融机构不愿给中小民营企业放贷。

2.政府职能管理不到位,机构不健全;政府扶持力度不够。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为了一定程度上缓和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的状况,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旨在促进、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安排。这些政策的实施虽取得了一定效果,但由于到目前为止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和资金扶持政策尚处于起步阶段,加之我国常见的政策多变且政出多门所导致融资渠道和政策体系建设完整性和系统性的缺乏以及政府扶持政策的作用对象针对性或重点的模糊,中小企业的融资“瓶颈”问题依旧非常严重。

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从县以下领域退出,即使是县城和县以上的城市,由于国有商业银行资金实行统一运筹的策略,资金重点投向发达地区和优势行业,以致欠发达地区和一般行业的民营企业难以得到贷款。同时缺乏有效的信贷担保机构,中小企业担保难、抵押难,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不够完善,存在融资资信不对称、担保机构资本结构单一、市场化运作程度不高、规模不大、业务品种贫乏、专业化水平低、担保面窄、为中小企业担保比重不大、缺少规范管理和专业人才等较多问题,难以满足中小企业不断增加的融资需求。另外商业银行加强风险管理以后,在信贷管理中推行的授权授信制度,以及资信评估制度主要是针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而制定的,使信贷资金流向国有企业和其他大中型企业的意愿得以强化。同时,由于中小企业贷款具有金额小、频率高、时间急等特点,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管理成本相对较高,这就影响了银行的贷款积极性。

3.金融机构方面存在的问题。(1)金融机构向中小民营企业放贷的经营成本较高。金融机构向中小民营企业放贷所涉及的经营成本大大高于大型企业。由于金融机构贷款的发放程序、经办环节等大致相同,而每户中小民营企业平均获得的贷款大大低于大企业,因而中小民营企业每笔贷款的经营成本对金融机构来说相对较高。据世界银行1978年在菲律宾的调查,大额贷款的运作费用为贷款总额的0.3%~0.5%,而向民营中小企业的贷款尽管金额较少,运作费用却高达2.6%-2.7%。(2)金融机构“亲大远小”倾向突出,所有制偏见仍很严重。金融机构的信贷投向主要是面对大城市、大企业、大项目,因为对其放贷风险相对较小,安全可靠,利润也丰厚;而中小民营企业因其经营规模小,资信状况差等原因,难以像大企业那样与金融机构建立传统联系。由于金融机构向中小民营企业放贷获得的收益相对较低,而承担的风险相对较高,使其收益与放贷所承担的风险不相称,导致“亲大远小”倾向突出,这是中小民营企业不能与国有企业、中外合资企业享受平等待遇的突出表现。金融机构现行的融资体制主要是为了适应国有企业外源融资的需要建立起来的,由于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所有制的不同,所以很难通过这种融资体制来实现融资。另外,金融机构在思想上仍然不能改变传统的信贷观念,存在严重的政策性歧视。金融部门只看体制、不看效益,将饱受资金困扰的中小民营企业拒之门外。(3)金融机构内部缺乏竞争机制。由于政府对金融机构向中小民营企业贷款缺乏相应的鼓励措施,导致金融机构向中小民营企业放贷缺乏积极性。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内部缺乏竞争,贷方市场占主导地位。如果金融机构之间存在竞争,企业就能以自己的条件来选择金融机构。按照经济学原理,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只要接受市场价格(利率)的人都可以得到贷款;但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金融机构不是提高利率,而是减少放贷,不管企业愿意付出多高代价,也不向你发放贷款,这就是所谓的“信贷配给”,从而导致符合信贷条件的中小民营企业贷款受阻。

参考文献:

1.叶林.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分析.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3(1)

2.雷仕风.化解民营经济融资难五策[J].企业政策与管理,2004(10)

3.易国庆.中小企业政府管理与政策支持体系研究[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0

4.盛立军.中小民营企业私募融资[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5.赵琛.我国民营企业的融资现状及对策分析[J].集团经济研究,2004(8)

6.贾丽虹.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探析.经济体制改革,2003(1)

(作者单位:长江师范学院 重庆涪陵 400800)

(责编:吕尚)

作者:杜茂华 田应华

第二篇: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摘要: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但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处于社会经济体制改革时期,为确保中小企业稳步发展,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为中小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对我国经济稳步发展有着深远影响。本文从我国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从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入手,探讨其融资难的原因,进而寻找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原因;对策

一、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壮大,中小企业也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中小企业总全部企业总数的99%以上,对GDP的貢献超过60%,对税收的贡献超过50%,提供了近70%的进出口贸易额,为社会创造了80%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但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因全球经济气候问题,融资难的问题成为制约我国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我国现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阶段,如何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为中小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对我国经济稳步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已成为制约企业持续发展,抑制其活力的瓶颈,概括起来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主要原因集中在企业自身、融资机构、政府三个方面:

(一)企业自身原因。我国中小企业是从个体工商户、乡镇企业等逐步发展而来的,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当中因自身内部管理模式、财务制度不完善等问题较为突出,对于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积极性不足。更为重要的是,我国一些中小企业管理层缺乏现代企业意识,特别是信用意识薄弱,法律意识淡薄,经营目光短浅,决策随意更改,对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及方式认识不足,缺少主动和积极适应银行信贷条件的观念,主观意识或多或少存在恶意逃避银行债务的思想等问题。

(二)融资机构方面的原因。一是国有银行的融资条件比较苛刻,对于贷款条件相同的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并没有因两者的差别而有所区分,而且因担心中小企业的还款能力还针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设定诸多条件。二是金融机构内部缺乏竞争机制,国有银行作为主要的金融机构,享受国家制订的各项金融政策,垄断了国内的贷款业务,使得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地位不平等,企业不能主动的选择金融机构。

(三)政府方面的原因。虽然中小企业已逐渐成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解决地方就业问题的支柱力量,但政府对它们的支持和服务却相对不足,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政府机构。而且因中小企业利税少等原因,某些政府部门对于中小企业的服务意识淡薄,在工作中存在不规范、不透明的情况,甚至于还存在找借口来搪塞企业,从而影响企业办理贷款的事宜,对企业申请贷款带来不必要的影响。

三、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一)健全中小企业融资政策支持体系

1、为加强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制度安排,法律法规的建设至关重要。一是进一步完善金融方面的法律法规;二是中小金融机构作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主渠道,应以政策文件的形式予以确认,并在金融体制改革时,加快转变信用合作社的体制,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三是结合中小企业实际情况,制定适当的贷款条件以及审批流程。

2、中小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货币政策工具的支持。通过再融资、再贴现增加贷款,贷款利率可以适当给予优惠,并增强利率弹性。对于法律规定中小企业贷款利率可以上浮30%的规定,必须严格予以落实,并扩大利率浮动空间;与此同时,商业银行应将贷款权限下放提上议事日程,制定完善的信贷奖惩机制,提高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及能力,加快市场的开发力度。

(二)创新融资手段,增加企业融资渠道

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形势下,中小企业应充分考虑国家财政、信用、金融等情况,并结合自身实际,充分利用各种路径,发挥各方优势,创新融资手段。

1、票据贴现融资。票据所有者将商业票据转给银行,获得扣除贴息后的资金。在我国,有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两种。票据贴现融资的优点是银行会根据市场情况(销售合同)来贷款,而不仅依据企业规模来放款。

2、发展融资租赁。融资租赁是企业资金短缺又需要增添设备时,由出租人代其购买或租赁所需设备,再将设备出租出承租人使用的租赁方式。作为融资渠道,中小企业融资租赁的成本高于银行贷款。

3、吸收创业投资。国外的经验表明,作为中小企业重要的直接投资方式,创业投资答合中小企业管理和分阶段投资的特点,这种融资方式不仅适合中小企业,而且在管理和技术上也可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4、保险公司融资。中小企业通过银行融资时,一般都会提供经济实力强的大企业作为担保方,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担保市场的逐步成长,风险控制已成为大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大企业为中小企业作担保的情况逐步减少。贷款方不能依时还款时,担保企业赔偿金额较少,而且担保企业自身也承受风险,这在一定程度上对银行资金加收存在影响,而保险公司开展融资业务可以分担银行风险,加强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信心。

(三)不断提高中小企业的自身素质

1、加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中小企业应主动借鉴和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经验,逐步建立适合自身情况、适应市场的组织架构;促进企业管理制度建设,使企业决策科学化、民主化逐步形成;推动中小企业公司化,建立适应市场竞争的公司管理结构;遵守我国有关会计方面的法律法规,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强化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的信用管理系统。

2、培育和提升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

中小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产品结构,充分利用自段优势,如本地资源、技术、市场等,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注重人才的培养,引时先进技术并加以吸收消化,进一步提升企业产品的技术含量,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参考文献:

[1]张水英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对策研究[D]湖南:长沙理工大学金融系,2004.

[2]徐中丽 中小企业贷款难的主要原因及对策[J]经济师,2005,(1).

[3]杜长义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症结及解决对策[J]中国中小企业,2002,(8).

[4]张萍,喻晓飞 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J]财会月刊,2004,(11B).

[5]张朝元、梁雨 中小企业融资渠道[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版

[6]胡娟、程树武 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及对策[J]人民论坛,2010年第23期.

作者:王淋

第三篇:县域民营企业融资难变化新趋势

部分骨干民营企业出现融资难变化新趋势问题,体现在质押、保证类信贷产品市场退出加快、骨干民营企业合格抵质押物增长相对缓慢。信贷融资相对更难更贵,是当前骨干民营企业信贷融资新常态。这既有国家宏观政策变化、银行信贷政策调整带来的阵痛问题,又有民营企业发展战略、市场经营策略带来转型适应难等问题。

骨干民营企业融资难变化新趋势

新常态下,较过去小微企业和三农等相对弱势群体长期存在融资难、融资贵不同的是,2014年来,部分骨干民营企业融资发生了新的变化,反映出新的趋势,出现了较大面积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主要变化趋势是:

新增信贷总量、新增存贷比创新高背景下,部分骨干民营企业信贷增幅趋缓或呈下降态势

从总量情况看,孝感市信贷总量继续保持了较高增长态势。至2014年,孝感市各项贷款余额785.56亿元,比年初增加126.47亿元,增长19.19%。新增信贷总量达到126.5亿元,增量存贷比60.39%,存量存贷比48.69%,均创出近5年来最好水平。

从信贷客户结构看,骨干民营企业信贷增幅趋缓,或呈下降趋势,与信贷总量增加较多、增幅较高的态势不相匹配。2014年末,孝感市企业贷款余额476.58亿元,比年初增加64.47亿元,增长15.64%。其中:骨干民营企业贷款增长停滞或下降,如大型企业余额98.59亿元,仅增加0.58亿元,增长0.6%;中型企业余额153.91亿元,较年初减少3.13亿元,下降2%。同期,小微企业信贷快速增长。小型企业信贷余额198.07亿元,增加52.58亿元,增长35.7%;微型企业贷款余额26亿元,增加14.34亿元,增长123%。

部分骨干民营企业过去融资相对容易、现在变得相对较难

长期来,孝感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营销的重点一直集中在骨干企业上,占企业总量10%左右的大中企业,信贷份额维持在80%以上,占企业总量的90%左右的小微企业,信贷份额长期徘徊在15%左右。随着各级政府和金融系统政策倾斜的调整,如近年来国务院、省市政府出台政策中,涉及到融资难问题中,关注的重点是小微企业和三农等相对弱势群体。同时,相当数量在市场竞争中胜出的小微民营企业,逐步获得银行信贷倾斜,动摇了骨干民营企业的比较优势,导致融资变得相对较难。从银行信贷客户分析,至2014年末,与银行有信贷往来企业客户2756户,比年初增加528户,增长23.7%,同比多增42户。所支持的民营企业户数2554户,比年初增加458户,增长21.9%;其中,小微企业授信户数809户,比年初增加399户,增长97.3%,小微企业客户是银行信贷营销和支持的重点。

部分骨干民营企业过去融资成本相对低廉,现在变得相对较高

伴随部分信贷创新产品风险的累积与显现,相关银行逐步退出费用相对低廉的保理融资、联保贷款等业务,转而回归到固定资产抵质押传统信贷品种,加上部分骨干民营企业因银行融资较难较多运用民间借贷、小贷公司融资、融资性担保公司融资,导致部分资金需求量大的民营企业融资成本上升较显著。据调查,商业银行对骨干民营企业贷款多执行基准利率,或上否10~20%,少数上浮30%,利率一般为6.5~8.5%,若办理保理融资、联保贷款,一般另加1~1.2%的费用,融资综合成本一般为7.5~9.5%。而用房地产等进行质押融资,一般只能按照评估值的30~50%进行融资,企业需按照贷款额2~3%支付评估费、登记费、保险费或者担保费等费用,综合融资成本一般在8.5~12%。

此外,民间借贷、小贷公司借贷、融资性担保公司融资,其利率一般在15~30%,少数达到40%,这与企业毛利率一般为15~20%相比,民营企业显然是不能承受的。

原因分析

骨干民营企业融资难出现了新变化、新趋势,是与我国经济步入“三期叠加”新常态光联度较高。

国家政策调整变化,部分骨干民营企业短期内不能适应

国家根据不同时期行业、产业发展整体情况,适时作出政策調整,而被政策调整所涉及到的民营企业,同样是银行信贷退出的优先方向,这部分骨干民营企业出现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是不可避免的政策现象、经济现象。从宏观上看,采矿业以及制造业中的纺织、造纸、化纤、非金属制品、钢铁、通用设备、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及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等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产能过剩“比较严重”或“非常严重”的企业超过八成;而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及制造业中的电子设备、仪器仪表等行业则相对较好。

从孝感中支组织的专题调查情况看,常规稻粮食加工企业、粮食机械制造、普通电器制造业、钢贸、煤贸等骨干民营企业或产能过剩较为严重,或产品市场竞争力下降,或经营困难,贷款逾期风险加大,银行自然逐步从这类企业信贷退出,导致这部分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相关银行改革定位尚不明确,部分行业信贷退出速度较快,导致部分骨干民营企业融资难

相关银行改革定位尚不明确,从部分行业和领域选择市场退出。如农发行改革期间,对过去一直大力发展的商业性信贷选择的逐步退出的战略,2014年,孝感农发行民营企业客户51户,贷款21.1亿元,较2013年减少14户,贷款下降1.95亿元,下降幅度分别为21.5%、8.7%。从孝感市部分骨干反映较为强烈的情况分析,涉及农发行贷款客户较为集中、较为突出。一组具体数据可以看得更为清楚。至2014年末,该行政策指导性贷款中,政策指导性粮油贷款客户数24家,贷款余额1.34亿元,较2013年底客户减少10家,贷款余额下降1.87亿元;政策指导性棉花贷款客户数4家,贷款余额8239万元,较2013年底客减少1家,贷款余额下降4883万元。商业性贷款客户数16家,贷款余额5.67亿元,较2013年底客户减少2家(其中新增1家,减少3家),贷款余额上升5650万元。商业性中长期贷款客户数6家,贷款余额1.01亿元,较2013年底客户数持平,贷款余额下降1311万元。农业企业贷款客户数4家,贷款余额1700万元,较2013年底客户数减少1家(其中新增1家,减少2家),贷款余额下降200万元。汇总分析发现,信贷退出客户过去均为当地规模以上民营企业,是农发行重点支持对象。

从农商行情况看,是小微民营企业信贷投入增幅高于骨干民营企业。至2014年末,孝感农商行共支持民营企业853户,贷款余额104.87亿元,比年初增加24.5亿元,增幅30.48%。其中,中型企业197户,贷款余额27.33亿元,比年初增加4.93亿元,增幅22.04%。小微型企业646户,贷款余额75.92亿元,比年初增加19.16亿元,增幅33.75%。

过去重要金融创新产品因风险积累和显现,银行信贷退出,导致部分骨干民营企业融资难

信贷创新产品经过一段时间运行检验,在经济运行正常平稳期,可能是安全的,在经济运行下行期,其自身风险控制缺陷就逐步显现,相关银行就会减少或置换这类信贷创新产品。如保理融资、企业联保贷款等信贷创新产品,首先是在各地大中型、行业龙头民营企业中推行的,2014年,这两类信贷创新产品均呈信贷高危态势,辖内5户失联企业、近5亿元贷款出现风险,相关银行在没有更好风险防范化解措施前,均大规模选择信贷退出。如孝感市建设银行是全国最早尝试保理融资的机构,保理融资规模高峰时达到12亿元,现仅为0.8亿元,到期后也将完全退出。从该行具体信贷结构分析看,与2013年相比,贷款户数减少26户,贷款余额减少4.04亿元,其中:大中型客户减少4户,贷款减少3.51亿元,小企业客户减少22户,贷款余额减少5283万元。客户减少、贷款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保理产品风险暴露后的结构调整,一年来,保理业务从年初的8.18亿元下降为8196.8万元, 净压缩幅度达7.36亿元,其中大中型客户下降4.68亿元,小企业下降2.68亿元。主要方式一是压缩;二是产品置换。

部分企业快速扩张,抵质押物跟不上、资金链持续偏紧导致融资难

部分优质民营企业在前期发展中,自身加快发展意愿强烈,加之政府、银行以及相关部门支持力度大,呈现快速扩张态势,资金需求量大,一旦个别环节出现问题,资金链很容易断裂,出现融资难问题。如湖北永祥粮机有限公司,是当地30多户粮机企业中的龙头,发展较为稳健。在发展工业园区政策激励下,征地600~700亩建设粮机产业园,加上筹备上市资金占用较多,导致资金需求量倍增,但合格抵质押物没有成倍增加,出现了银行融资困难,现要求提高固定资产抵质押比例,短期内难以实现。同时,民营企业信贷风险风险补偿机制并不健全,制约了银行的信贷投入力度和速度。

应收账款账期变长数量加大加剧融资难

应收账款总量加大导致小微企业贷款需求量加大。因应收账款总量加大,账期变长,民营企业为维护正常生产经营,所需资金总量较上年同期提高近3成,贷款综合费用大幅上升。如工行32户企业中,应收账款总量17.5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5.33亿元,增长43.44%,这些企业贷款需求较上年同期增加6.24亿元,增长55.04%,累计增加评估、登记、担保、利息等综合费用3860.33万元,同比增加60.4%。

资金周转所需导致“过桥”贷款需求上升。部分企业因周转资金不足、贷款未及时发放、转贷等因素,需先从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或民间借贷中获得“过桥”贷款,期限一般在30天左右,较上年增加10~15天,利率一般为24%以上,较上年同期提高5~6%。据调查,2014年,获得银行新增贷款13.7亿元的367户企业中,有126户企业“过桥”贷款3.21亿元,平均利率25.62%,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31.25%、38.91%和5.7%。

部分银行将民营企业“有民间融资(小贷公司贷款)”作为贷款投放或续贷的排他性条款。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加大了民营企业资金压力。此外,信贷风险加大,银行信贷投放更为审慎,门槛把握更严,审贷周期加长

经营不确定性因素多,导致部分骨干民营企业续贷难

从本次专题调查对36户民营问卷调查情况统计看,影响企业经营发展不确定因素、企业选择比重高的依次是:“人工成本上升”(94.4%)、“社保、税费负担过重”(52.8%)、“整个行业产能过剩”(47.2%)、“企业利润率太低”(55.6%)、“资金紧张”(50.0 %)、“企业招工困难”(50%)、“缺乏人才”(38.9%)、“国内需求不足”(33.3%)。调查发现,近年来成本上升(包括“人工成本上升”和“社保、税费负担过重”)一直是企业发展面临的最主要困难,并且比重呈现上升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整个行业产能过剩”带来了企业竞争加剧、价格下跌进而导致“企业利润率太低”。因此,综合来看,产能过剩问题是近年来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并且2014年以来有所加重。

因此,在企业经营发展不确定性因素加多的背景下,银行对各类民营融资,均采取较谨慎策略。如湖北银行孝感分行对民营企业续贷管理是坚持现金流充沛,第一还款来源明确,抵押担保有效,风险防范措施全覆盖。其对应城骏腾发自动焊接装备有限公司的1500万元贷款到期续贷管理,充分体现了对企业不确定性因素考量,贷审会审议该笔贷款的结果为否决。否决原因:一是该公司扩张过快,存在投资风险,短期内在应城、深圳、沈阳、无锡新增设4家子公司;二负债增长过快,存在过度授信风险。2014年为5350万元,较年初增加1670万元,增幅为45%;三是担保方式偏弱,第二还款来源存在不确定性风险。担保方式为存货、设备、专利权质押,认定存货不易监管,設备功能性贬值快,专利权为无形资产价值难以确定等。

相关建议

加强针对性调研和分析,对于主动、超前把握经济金融运行大局,针对性地做好金融工作,意义重大。

新常态下,对骨干民营企业要尽量多增贷、少抽贷、不压贷

各级人民银行应根据民营企业融资难新变化、新趋势,加强相关政策影响监测和分析,加强相关贷款风险的监测和分析,加强相关应对措施的制定和执行,引导好银行机构的信贷投入。各银行机构要根据民营企业融资新变化、新趋势,适时调整信贷管理政策和具体操作流程,开发更多切合新常态的信贷创新产品,对受新常态影响暂时有资金周转困难但发展前景较好的骨干民营企业,要多增贷、少抽贷、不压贷。

新常态下,对骨干民营企业要尽量给政策、优环境、促发展

通过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完善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各级政府要积极推进改革,特别是在公平竞争、诚信体系建设和完善行政执法体制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步伐,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和行政审批事项,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的作用,进一步激发企业活力和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为企业转型和结构调整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新常态下,对骨干民营企业要尽量扩基金、强担保、优平台

质押、保证类信贷产品市场退出加快、民营企业合格抵质押物增长相对缓慢,信贷融资相对更难更贵,是当前骨干民营企业信贷融资新常态,要加快发展政府性担保基金和担保公司。孝感市推出的“政银集合贷”、“助保贷”等两种政府性担保基金,较好缓解了130多户民营企业融资担保难题,贷款总额达7.32亿元。但总体上看,基金规模较小,仅为1.5亿元,最多发大到10亿元;受益企业群体较小,至多只能覆盖200余户企业,与孝感市近2万户民营企业总量相比,覆盖面太小。因此,各级政府要加快发展政府性担保基金和担保公司发展,资金来源可从各级政府的企业发展基金中归集,条件较好的县市,可专门安排财政预算资金。通过政府性资金的杠杆作用,帮助孝感市民营克服经济运行“三期叠加”影响,加快适应银行信贷管理转型。

新常态下,骨干民营企业要尽量提能力、应挑战、谋发展

调查表明,新常态下“三期叠加”对企业经营的影响短期内不会消失。面对“新常态”下企业发展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企业经营者要过提升管理水平应对日益上升的成本压力,加快产业升级和进入新行业的步伐,积极引进人才和更新设备,加大研发投入,主动应对挑战,以较强较好的应对能力,获得银行更多更及时的信贷支持。要主动适应银行信贷政策与管理新变化,骨干民营企业要加强合格抵质押物管理,扩大融资范围和品种,扩大股权、债券等直接融资份额,丰富融资品种。

课题组成员:胡赵华 赵劲松 朱敬忠 殷成国 李智勇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孝感市中心支行)

作者:中国人民银行孝感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情境教学法毕业论文下一篇:北斗卫星导航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