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走进一片新天地

2022-08-04

第一篇:我走进一片新天地

“转”活一片新天地

——对我县农村土地流转的调查与思考

土地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和基础。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的产业结构、农民的就业结构和农村生产力水平与农村改革之初相比,已发生深刻变化。沿袭了三十多年的农业小规模分散经营体制的弊端和深层次矛盾日益显现,越来越难以适应农业市场化、规模化的要求,已成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的“绊脚石”,迫切需要加以破解。围绕这一课题,5月中下旬,县委农办与县政协环资委、县经管局组成联合调研组,先后深入到沙镇溪、两河口、杨林桥等10个乡镇,采取实地走访、会议座谈、问卷调查、典型解剖等形式,对我县农村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旨在进一步摸清我县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分析影响和制约农村土地流转的不利因素,探寻加快我县农村土地流转、推进农村土地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的对策措施,以充分激活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这池春水”。

一、我县农村土地流转的总体概况及特点

农村土地流转,是指在农村土地所有权归属和农业用地性质不变的情况下,将土地经营权从承包权中分离出来,转移给

- 1

两河口、杨林桥、水田坝等3个乡镇通过土地流转,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已分别达到3520亩、1710亩、1150亩,高于全县平均水平。特别是两河口镇2011年通过租赁和转包等方式流转农户土地,用于发展烤烟的面积达到3200亩,占全镇烤烟种植面积的30.48%。二是流转范围扩大。2007年以前,绝大部分的农村土地流转仅限于在村组、社区范围内进行,一些交通不便、生产条件较差、土地收益不高的高山、半高山地区土地流转比较容易,流转面较大,而生产条件相对较好、产业优势比较明显的低山地区,特别是柑橘产区,由于土地收益率较高,流转比较困难,流转比例很低。但近两年,农村土地流转无论是地域范围,还是产业覆盖面都有所扩大,不仅涉及到以“一果两叶”为主导的优势产业,还涉及到近年来蓬勃发展的蔬菜、中药材等新兴产业,逐步形成了高、中、低山整体联动,蔬菜、茶叶、柑橘等诸多产业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一批跨组、跨村甚至跨乡镇流转土地的经营主体不断涌现。如两河口镇民生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不仅引导带动本镇内薛家、月明山、太平、中心观等4个村的社员及周边农民发展高山蔬菜1500亩,而且在郭家坝镇大金坪、杨林桥凤凰岭等村租赁农户承包地近300亩发展蔬菜种植。三是经营规模扩大。据调查,目前全县农村土地适度规模在10-30亩的主体达到321个,经营面积9630亩,30-50亩的主体达到152个,经营面积7450亩,过百亩的经营

- 3

田坝乡严坪茶叶专业合作社,该社以租赁方式取得原乡办正存集体茶厂520亩茶园15年的经营权,通过连片开发整理和重新定植,加上合作社社员入股合作的茶园400多亩,其茶叶规模经营面积已过1000亩,带动周围群众纷纷拿出当家田发展茶叶。三是经营方式广。各地在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尤其是在适度规模经营上大胆创新,勇于实践,探索出了农业企业开发型、专业组织带动型、入股合作经营型、集体反租倒包型等多种有效经营方式,为推进今后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积累了一些很好的经验。在农村土地流转期限方面,流转双方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也表现出了较强的灵活性和合理性,最长的与农村土地二轮延包期限同步,最短则只有半年甚至一季。少数方在流转费用结算上也有所创新。县柑橘苗木繁育中心在与九畹溪镇九畹塘村、砚窝台村部分农户签订土地流转合同时,将流转费用结算方式从以传统固定标准为主改为分段计价、按比例上浮,较好地解决了因物价上涨等因素造成的流转费用“多年不变、农民吃亏”的问题。

(三)流转成效初步显现。通过流转逐渐“活”起来的土地要素,与多元化的社会资本有效对接,优化了农村生产资源配臵,有力助推了我县现代农业发展和特色农业大县建设,其作用和成效日益显现:一是“转”出了农民增收新出路。农村土地的合理流转,不仅为外出务工经商农民解决了后顾之忧,而

- 5

坪村组织本村种烟大户流转常年外出农户的承包地1000多亩,通过成立烟农专业合作社,组建育苗、机耕、植保、烘烤、运输等专业服务队,为社员及烟农提供烤烟种植一条龙服务,不仅大大提高了村内各项烟叶基础设施和各种小型农业机械的维护、利用效率,而且在减工降本、提质增效等方面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该村种烟大户中上等烟比例达到85%以上,亩均收益比传统种植户增加350元。峰丽土特产贸易有限公司积极与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技术合作,在茅坪镇乔家坪村租赁农户闲散地300亩,种植薇菜、木瓜等产品出口到日韩和港澳,正式投产后,亩平产值可达18800元,除去租赁费和生产投入,每亩净收益可达8000元以上,比流转前农户种植普通作物高出十几倍。三是“转”出了农村发展新气象。近年来,我县农村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进程的不断加快,为全县农业生产投入方式、组织模式和农村经济结构转型等方面带来了一系列可喜变化,涌现出了“大户带小户”、“合作社+基地+农户”、“农业企业+基地+农户”等多种经营模式,不仅为加快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增添了新活力、孕育了新希望,同时也为全县新农村建设开启了新思路。

二、当前影响我县农村土地流转的不利因素

虽然我县农村土地流转及适度规模经营正在迎来一个“小阳春”,但仍然没有超脱出农户间自发流转占主导地位、规模化

- 7

本做到全覆盖,从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依附在农村土地上的部分福利保障功能。但从实际情况看,还没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群众的后顾之忧。尤其是当前城镇生活的高房价、高消费,让很多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底气不足,他们认为,将来要是情形有变,自家承包地还是最后一块“保命田”。三是小农意识重。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多年之后,农民在大集体时期形成的组织体系和集体观念也随之分崩离析,原有的互助合作意识在“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等散漫思想和行为侵蚀下被不断消磨,部分农户生怕自己的土地转出后让他人得好处。“有利则合、无利则散”的小农意识在相当一部分农民个体中弥漫,这不仅成为农村土地流转的一大困扰,也成为掣肘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和农村公益事业发展的一道思想障碍。

(二)客观条件不够理想,制约着土地流转。一是受立地条件的限制。我县集山区县和库区县两种县情于一体,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境内山高坡陡,立地条件与东部平原县市相差较大,不便于实行大规模机械化作业、集约化管理。因此,我们谈到发展农业规模经营时,还要在前面加上“适度”二字,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当前我县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的一个窘境。在实际走访调查中,有六成以上经营业主反映,农村土地的地理位臵、土质状况、气候条件等自然因素直接影响了自己参与流转和加大投入的意愿。二是受土地资源总量的限制。

- 9

联的基础设施不配套、营运资金筹集渠道不畅通、农业经营风险规避措施不到位等问题。以两河口镇云台荒村为例,该村现有土地5000多亩,通过近年来的土地流转和产业结构调整,已成为全县乃至全市小有名气的蔬菜专业村,全村经营规模在50亩以上的业主达20多个。在蔬菜上市旺季,每天进出运输蔬菜的大货车多达200多台次。但对外交通一直是该村蔬菜产业发展的短板,每到雨季来临,道路便泥泞难行,蔬菜对外运输就被迫中断,给经营业主和当地农民带来很大损失。杨林桥镇三渡河村种植大户谭子奎反映,近几年,政府实施的一系列土地整理项目,没有与农村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结合起来,在工程完工后仍由农户个体分散经营,无法发挥项目实施后应有的规模效应。还有的经营业主反映,由于农业生产前期投入大,周期长,风险大,金融机构在投放资金时门槛设臵较高,营运资金筹集很困难。此外,我县在落实三农政策性保险时把对象锁定在农户个体,其他经营主体基本被排除在外,从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业主转入土地的积极性。二是缺乏对应的激励机制。主要体现在缺乏针对镇村两级推进土地流转的工作考核机制和缺乏对流转主体转入转出土地的激励机制两个方面。自2010年起,县委、县政府将土地流转工作纳入了县对乡镇年度综合目标考核,但由于存在考核权重过低、考核指标不够细化等原因,没有引起镇村两级的足够重视,考核的实际效果也不甚理想。

- 11

策咨询、信息提供、价格评估、合同签订指导、利益关系协调等方面的服务不够到位,也产生了流转手续不规范、信息渠道不畅通、流转价格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在当前农村土地流转中,农户自发流转所占比例很高,相当部分没有签订规范的承包合同,只有口头协议,自发性和随意性较大。还有一部分虽然签订了承包合同,但没有使用规范统一的合同文本,内容不够完整,合同条款、期限、标的不够具体,双方的权、责、利不够明确,没有违约补偿办法,较容易引发合同纠纷,进而为农村社会稳定埋下了隐患。部分受访者反映,因土地流转供求信息不能及时有效沟通,很多转出方难以找到属意的转入方,只好委托他人代耕或无偿倒贴转包,而新型经营主体一时又难以找到条件合适且有意向的转出方。另外,由于土地流转价格不像普通商品价格那样容易确定,且现阶段又没有完整的价格评估机制,目前我县的通行做法是“一次约定、多年不变”,没有充分考虑物价上涨等因素,不利于调动农民流转土地的积极性,不能充分保护农民的权益。

三、加快我县农村土地流转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对策建议

以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离”为主要特征的农村土地流转及适度规模经营,不仅是助推我县现代特色农业提档升级的现实路径,更是今后整个三农工作重点突破的关键所

- 13

制创新既是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的有效抓手,也是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内生动力。针对我县农村土地流转规模经营主体少、块头小、投入少的实际,建议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大力发展专业合作,壮大经营载体。在广大农村特别是难以引进外部资金和经营业主的地方,要大力发展以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为主导的新型农业经营组织,既要追求数量增长,更要注重质量提高,着力创建一批运行规范、规模较大、管理民主、成效明显的示范社,真正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逐步走活土地流转这盘棋。与此同时,要在二三产业比较发达、非农化程度较高、农村劳动力转移较多的地方,探索组建由村集体经济组织主导、农民以土地承包权入股的土地股份合作社、社区股份合作社等新型合作组织,走城乡一体、共同富裕的新路子。二是积极导入社会资本,完善投入机制。大力鼓励和支持农业企业、合作组织、专业大户、私营业主等新型主体参与土地流转,广泛吸纳各种社会资本投入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通过发展设施农业、观光农业、创意农业等高效经营模式,进一步彰显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综合效益。

(三)进一步明确政策扶持,激励土地流转。目前,已经有很多地方出台了一些针对性和操作性很强、含金量较强的激励土地流转的政策措施,其作用和效果都很明显,结合我县实际,建议尽快出台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推进适土地度规模经营的

- 15

作体系:一是健全的监管体系。充分利用和巩固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及监管代理工作成果,健全完善县、乡、村三位一体的农村土地承包及流转监管体系,进一步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工作制度、工作机制和工作规程,确保流转规范有序。二是完善的服务体系。以乡镇集体资产产权交易中心为依托,把农村土地承包情况、流转情况、劳动力情况等资料进行全面清理汇总,逐步实行微机化联网管理,建立全县农村土地流转交易信息平台,实行信息资源共享,以有效解决土地供需双方因不能及时沟通而使流转受阻的矛盾,搜集统计土地流转的供需和市场价格等信息资料,使流转双方能及时、准确获取相关信息,提高土地流转交易的成功率,降低流转交易成本。探索建立科学的农地评估体系,合理评价农村土地价值,保护农民土地流转的收益。三是高效的纠纷调解仲裁体系。深入贯彻实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健全完善“乡村调解、县级仲裁、司法保障”的农村土地纠纷调解体系,保证必要的人员和工作经费,及时高效地开展农村土地纠纷调解仲裁工作,在为农村土地合理有序流转保驾护航的同时,进一步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第二篇:我的一片新天地(作文)

我的一片新天地

初一(2)班 尹佳欣

文学若是百花草,若是江满月,若是花溅泪。在初中生活中,我开启了一片新天地,开启了文学的天地。在这片新天地里,我感受着如初经雨露的嫩叶般成长的快乐,眺望着曾经沧海难为水的伤感,亦惑是触摸着西北望射天狼那样宏壮的决心,开启了文学的天地后,忽有恍然如梦。

曾经,现在永远不一样的光彩,如约在课间拿着借书卡在书架旁徜徉,如约坐在没有改变的的窗户旁的位置上,翻开这本名叫《相思使觉海非深》的书,一种电击感触摸到了泛白的十指,眼泪不觉夺眶而出。

白乐天,白居易、元稹、湘灵.....重复着的名字,手指不断摸索着书页,这本记载着白乐天所有诗集的书,在那一刻触动着我的心灵。

白居易是我最喜欢的诗人,他的诗清丽脱俗,不妖不媚,行云流水间的诗句淌入人的心尖,好似一汪清泉,多少次想梦回大唐走他走过的路,探他诗句中的情和哀怨曲折的故事,他随风归去的昔日感情,化作枕边的一滴清泪,是否就如同那场恨歌中的汉皇那样悲哀。

还记得长恨歌中那几句诗句,哀怨曲折,让人同侧心扉。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挠头。六军不敢前进,要求处死杨贵妃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君王掩面救不得,会看血泪相和流。杨贵妃死了,死在汉黄面前,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

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在心间涌动,不禁想起了在这里的点点滴滴,双语,我们聚在一起九年了,九年回想起点点滴滴,那是你张开双臂迎接着我,这九年来,你教会我成长,把一个个勋章带上我的肩膀,让我能在梦想的路上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

终有一天双语,我也会离你而去,就像一叶不系之舟终将驶向大海,但我仍要感谢星辰和大地,让我能在这里,不再有亦得亦失的感觉,不再伤心的流下眼泪,只因为是你——双语!我的新天地!

评语:

讴歌母校伟大的文章已经车载斗量了,要写出感染力强的文章,就需要在构思上费番思量。文章巧思选材,扣住文学新世界,展现了双语的带给我全新 的感受。文章诗意的词风与作者的抒情水乳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结尾贴切的比喻,既提升了写作深度,又将那种热爱母校,为了母校又终将离开母校的复杂感情, 细细流淌出来,沁润着我们的心灵。

指导老师:尚春丽

第三篇:驻村帮扶帮出一片新天地

东凤镇西罟步村面积4.2 平方公里,下辖3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8792人。2005年前,该村年收入仅仅30余万元,就连村委会日常开支和“两委”人员的工资都要靠镇政府补贴,属于该镇远近闻名的贫困村之一。2005年开始,市委实施了“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深入推进“固本强基”工程后,在副市长韩泽生的强力推动以及驻村单位、有关部门和当地党委政府、村党支部的共同努力下,该村各项事业蓬勃发展,预计该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将首次突破200万元。

“固本强基”工程实施以来,究竟给该村带来了哪些变化?近日,记者来到西罟步村进行了实地采访。

潜心育人学校旧貌变新颜

“我们西罟小学,之所以能有今天一流的教学设施、办学规模和优美的环境,全校教职工和学生们都从内心感谢驻村帮扶单位和驻村干部们无微不至的关怀,没有他们的热心帮助,就不会有我们学校的今天。”该小学校长罗权鎏说。

据介绍,长期以来,由于该村经济发展缓慢,经济收入有限,无力把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用于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上来。

因此,该校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在电化教学设备和校园环境建设等方面,都远远落后于全镇的发展水平。

“自驻村单位开展帮扶以来,虽然驻村干部们换了一任又一任,但却终始把该校的发展和学生们的健康成长放在心上,并千方百计地协调市有关部门,广泛开展„手拉手、献爱心‟等助学帮扶活动,为我们西罟小学排忧解难,增添了新的活力。”苏其明如是说。

近年来,市劳动保障系统累计为西罟小学捐赠桌椅600多套,出资帮助该校建设多媒体教室15间,为教师捐赠办公电脑30多台,并为修缮学校安全防护栏和校园绿化美化等投入资金近20万元。

目前,该小学无论从教学设施和环境建设等方面,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并进入了全镇的先进行列。

与此同时,为帮助低保家庭学生完成学业,市劳动保障系统还建立了“互帮互助,结对帮扶,手拉手助学”机制,共资助从小学到大学各层次学生26名。变化6

村民有了自己的“农家书屋”

“有了好路走,有了路灯照亮,有了一定的经济收入,老百姓就有了精神文化需求。因此,我们坚持物质和文化两手抓,想方设法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郭棉锋如是说。今年初,市文明办在全市倡导每个村建立一所40平方米的农家书屋。在副市长韩泽生的指导和推动下,原本设在村委会三楼的农家书屋,为方便村民阅览书籍,特意又在村委会门口一侧腾出了一间约50多平方米的平房作为农家书屋。书屋规划藏书量2万册、报刊30多种、电子音像制品100种以上。

市劳动保障局得知这一消息后,又专门拨出7000元资金,用于购买各类书籍;副市长韩泽生还捐赠图书2000册、电脑2台,并邀请专业设计师为书屋进行设计。目前,该书屋已通过市镇两级相关部门的验收。

驻村干部成群众贴心人

据资料显示,近两来来,在驻村单位及驻村干部的协调下,市属有关单位用于西罟步村的各种帮扶资金累计达到615万元。

对于五年来的驻村帮扶工作,郭棉锋感受颇深。他说,驻村单位专门建立了每月互访制度,无论是副市长韩泽生, 还是前任、现任局领导,几乎每月都要深入到西罟步村听民声、 察

实情、办实事、解民忧,为村里经济发展支招献策,群众从心眼里欢迎他们。

据了解,五年来,驻村干部不仅为村里在争资金、跑项目,协调交通、农业、电力等部门帮助村里改善交通落后面貌等诸多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而且她们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为群众办实事、谋福祉的工作热情,深深地打动和感染了群众,广大群众也格外的信任她们,村里不少人都把她们称为“群众的贴心人”。

在谈到“固本强基”工程实施以来,驻村单位和村干部们为该村有何突出的贡献时,郭棉锋不加思索地告诉记者,“我认为,最为重要的有两点:一方面是她们给村民带来了全新的发展理念,打开了村民们多年来禁锢的思维,让村民们看到未来农村发展的广阔前景,从而极大调动了广大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在村里与各级政府职能部门之间架起了一道永恒的桥梁,使村里与政府职能部门之间,村民与村委会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和谐,对促进村里今后的长远发展必然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行路难不再成为困扰

日前,记者来到西罟步村第三村民小组,出现在眼前的一条长达近两公里的崭新村道显得格外引人瞩目,整洁干净的道路上各种农用车、摩托车和自行车穿梭不停 。 “眼前这条漂亮的村道是去年10月底才竣工的,四个月前这里还是一条坑坑洼洼的砂石路。要不是上级部门和驻村干部积极协调,并为其争项目、跑资金,这条路目前恐怕还是老样子。”村民潘光桦说。

提起村道建设,作为村路发展历史见证人的陈老伯深有感触。他说:过去村民常常用“大坑卧牛,小坑磕头”来形容这条路的现状一点也不夸张。建国60年来,村里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少人家都瓦房变砖房,平房变楼房,单车变摩托车了,可是唯独村里这条路仍旧是泥巴路。路不好走不光影响村民的出行,经济也发展不起来。“路难行不但人车不好走,媳妇也不好娶,钱更不好赚”,第三村民小组组长高志和的一番心里话更是一语中的。

去年10月28日,对于第三村民小组的村民们来说,真是一个难以忘怀的大喜日子。期盼已久的水泥路终于全线竣工,通到了家门口。道路竣工当天,村民小黄就率先抢了个“头彩”,选择当天结婚,在家里摆起了盛大婚宴。当不少亲朋好友前来他家道喜时,他激动地说 “我等的就是这一天”。村道的硬底化,不仅让该组村民得到了实惠,而且 “行路难”也从此不再成为困扰。

据统计,近年来,市交通局先后出资300 多万元用于西罟步村的二军东村、二军西村、二尾村和第

一、三村民小组等村道硬底化和村桥建设。变化1变化

2鱼塘租金实现翻一番

据介绍,长期以来,西罟步村作为国家农田保护区,发展工业经济受限,主要以养殖和种植业为主,出租鱼塘和土地自然成为该村的主要经济来源。前几年,由于交通不便,小车货车进不来,愿意来此承租土地的人屈指可数,因此,这里的土地出租价格一直上不去,租户们一年下来也赚不到几个钱,有地无价成为制约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拦路虎”。

“过去,村里干部也想改变这一现状,但由于村里经济基础薄弱,确实也拿不出钱来修路,常常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我们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村党支部书记郭棉锋告诉记者。“如果没有驻村单位领导和驻村干部的积极奔走和协调,没有市农业局的大力支持,我们村哪能有今天这么好的基耕路,我真是连想也不敢想。”站在刚刚竣工的基耕路上的村委会主任苏其明感慨万千。看到眼前能直接通到农田的水泥路,该村第一村民小组60多岁的农民老李更是笑逐言开,他激动地说,“我做农民几十年了,没想到现在做农民,连耕田都有水泥路走”。

近年来,市农业局用于西罟步村机耕路建设的资金已超过160万元,修路里数累计达6

公里。据粗略估算,随着该村基耕路的硬底化工程建设与产业结构良性循环,目前重新投标的鱼塘,租金从原来的每亩500至600元,提高到1200至1500元,实现了价格翻一番,仅这一项就能为村集体经济增加不少收入。变化

3漆黑村路成光明大道

东和路是西罟步村通往阜沙镇的路段之一,全长2.5公里,宽6米,途经5个村民小组,涉及30多户人家。由于以前没有路灯,村民晚上出门到处是一片漆黑,既不方便,也不安全,抢劫现象时有发生,不少村民和上晚自习回来的学生们走在此路上总是提心吊胆。出行不便,成了当地干部和群众的一块“心病”。

对此,在驻村单位领导和驻村干部的协调下,供电部门慷慨解囊。

今年七月份,市供电局在收到该村安装东和路路灯的申请后,就马上派东凤镇供电公司技术人员前来勘查,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设计了安装方案,并请来了市农村电力工程有限公司作为施工单位,免费为该村安装了64盏路灯,投入资金超过9万元。

开工那天村民们听说有人要来安装路灯了,纷纷跑到现场观看。看着供电安装人员汗流浃背,附近的村民就自觉地前来帮忙和送茶送水。如今,看着重现光明的村道,村民们个个心里乐开了怀。

为了感谢供电部门这一善举,西罟步村的村民们便自发制作了 “光明使者,照亮百姓”的锦旗,送给了市农村电力工程有限公司。变化

411户低保户将喜迁新居

“尊敬的叔叔阿姨们,谢谢你们为我家盖了漂亮的新房。以前我家住的房子因为矮小的原因,空气也不怎么流通,每到天气热的时候就好像进入了火炉一样难受。到下大雨的时候,由于房子年久失修,不但瓦顶漏水,还很危险。正当我家有困难的时候,你们伸出了关爱之手,帮我家盖了新房子。每当天气冷的时候,你们为我家送来了衣服和亲切的问候,你们虽然不是我们的亲人,但比亲人还要亲,我们全家都很感谢你们!”,这是12月3日,记者在低保户莫石连家中,亲眼看到她女儿写给村委会并委托交给驻村干部杨霞的一封感谢信。2009年4月,副市长韩泽生在市民政局领导的陪同下来到西罟步村调研时,要求村委会对每个困难家庭建立动态帮扶制度。该村及时成立了“西罟家庭调查小组”,对全村500多户低保、非低保困难家庭存在的子女读书、就业、房屋三大问题分别进行调查。

调查发现,全村有11户低保户至今仍然还住着建于上世纪70年代初的危房。于是,驻村干部便立即向东凤镇民政办和市民政局进行汇报,并积极进行沟通与协调。

最终,东凤镇民政办将这11户低保户的住房列入危房,由政府出资进行重建和修缮。与此同时,市民政局也下拨了20万元用于危房改造,从而确保了这一工作得以顺利展开。截至目前,这11户危房重建和修缮工作大部分已经完工,余下的也将于元旦前全部入住。

第四篇:热爱本职干事业,闯出一片新天地

乎,我觉得,一个共产党员在工作中甘于付出这是每一个党员应尽的责任,作为一个共产党员,绝不能在付出与索取之间去寻找等号。我心理是这样想的,工作中我也是这样做的,我参加工作以来,无论是过去10年所从事的统计工作,还是这5年的票据业务,都具有严格的时效性,因此加班加点是常事,家里人也习惯了我的没年没节。结婚登记只请了2小时假,干休假我一年都没歇过,结婚十年间,与爱人计划了多少次的两人旅行,始终未能成行。多少次对家人的集体出行承诺也未能兑现,为此我也有一份内疚,但我的家人给与我极大的支持。一天下来,同事看到的是精神百倍投入工作的我,而晚上家人看到的可能已经是身心疲惫的我,很多时候,工作中的压力、展业中承受的委屈也是要发泄的,还好我爱人也是中行的,对我的工作更多了一份理解和帮助。

最后我要说的是,我是一名只有2年党龄的新党员,但能有今天思想上的提高,政治上进步,工作上取得一点业绩,受益于多年来党组织的培养,受益于身边党员的带动。今天这个荣誉给了我,使我站到了这里,但我清楚的知道工作成绩不是我个人的,是领导关怀和同志们帮助的结果。面对荣誉,我会更加发愤图强,我愿意与我的同仁一起分担工作的压力,一起寻求发展的动力,一起分享业绩的荣耀,一起见证xx的现在和未来。

第五篇:让语文课教学走出一片新天地

——山西大学附中举办“语文节”的实践与探索

山西大学附中语文组卫晨霞

“语文节”是山大附中校园文化节之一,也是山大附中的教学特色之一。它创始于2004年5月,每年举办一次,每次为期一个月,它是在山大附中校内进行、以学生活动为主体、以语文为主题集文艺表演、文学创作、名作欣赏、专题讲座等语言教学与活动为一体的校园文化活动。至今已经成功地举办了三届。“语文节”的开展是我们在语文教学方面的一种探索、一种实践、一种创新,它的成功是我校语文同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一、“语文节”应时而生

课改的需要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在继续发展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有效地发挥作用,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 新课程标准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而且新课标对学生在学习中的参与意识以及同学之间互相合作、共同探究能力的培养有了明确的目标。在这种形势下,根据上述的目标和要求,如何让语文和语文教学,走出课堂,步入更加注重能力和素养的新高度,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

学校发展的要求附中发展到一定阶段,要争创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名校,全面发展势在必行。于是语文节适应附中发展的需要诞生了,可以说语文节是我们学校进行语文教学改革的大胆尝试。其指导思想是贯彻我校 “以人为本,持续发展”的办学思想和“科学与人文交融,厚德与博学并举”育人理念,实现“具有国际视野、厚德博学、文理兼长的创新拔尖人才后备军”的培养目标,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同时体现我校语文教学的优势,展现教学成果,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展现中国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

举办活动的目的我们试图通过这样的活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从而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形成探究性学习的良好风气,展示并培养学生的文学个性特长,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也是为了探索一种更好的语文学习方式,同时发现和培养有潜力的青年教师,展示我校教师的教学风采,形成我校语文教学的独特风格。

二、“语文节”是学生的节日

1、活动形式多样化、内容丰富多彩

活动形式多样化,专题讲座、文学沙龙、话剧表演、诗歌朗诵、演讲比赛、作文大赛、古诗文大赛等。话剧表演、诗歌朗诵的活动方式分为三个阶段:以班为单位进行选拔;以年级为单位进行会演;在全校进行比赛演出。

围绕语文,设置丰富多彩的内容。结合高二教材戏剧单元的学习,我们拓展探究,以话剧表演为龙头,充分带动语文节的活动。剧本的选择可以是课本上的,也可选择课本之外的,更提倡学生自己的创作。三年中我们演出的名家著名作品:《茶馆》(老舍)、《雷雨》(曹禺)、《威尼斯商人》(莎士比亚)、《日出》(曹禺)、《三块钱国币》(丁西林)、《悭吝人》、《立秋》(姚宝宣);学生自己改编的名著:《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梁山伯与祝英台》、《尊严》;学生自己创作的作品:《天堂办事处》、《戏说三国》等。

作为课本学习的延伸,高一年级则以口语表达为重点,有演讲比赛、诗歌朗诵、辩 1

论、小品、相声、故事大赛等等。

师生文学沙龙活动,充分展示我校师生的文学风采。先后有李国锋老师的《盛唐故事》,张煜老师的专题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选讲》;李昊宇同学的《江南风情》,路杨同学的《话剧欣赏》,梁建同学的《诗性红楼梦》,赵翼同学的《<红楼梦>人物——薛宝钗形象分析》,吴云飞同学的《<老人与海>欣赏》。内容涉及古今中外,引来大家的阵阵喝彩。

2、活动高品位

活动的开展不能仅仅流于形式,只有注重品位才能吸引学生的参与,才能充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专家的讲座让学生了解了文学的发展动态,从而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树立社会责任感

《山西文学》《黄河》杂志的副主编谢泳老师的《中学生与文学》的报告,著名作家、《山西文学》主编、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韩石山老师的《山西文学的传统、现状及其发展》的报告,山西大学文学院教授、著名话剧《立秋》的作者姚宝宣老师的“晋商文化”的主题报告,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报告内容与语文节主题相结合,突出山西本土色彩,达到了使学生“做山西人,知山西事”,传承与发展山西文化的目的。

专家点评,引领发展语文节的发展方向。山西省教科院文科组组长、语文学科高级教师张春莲老师,太原市教育学院院长、太原市名校长、名教师培训组主要领导者梁靖云老师,太原市教育科研中心曹俊老师等有关专家及兄弟学校的有关领导和语文老师参加了我们的活动,太原市教育局主管中学教学的马兆兴局长也参加了我们的活动,并高屋建瓴地给我们做了理论指导。他们对语文的深刻的阐释,对我们活动的肯定,给了我们信心,同时也指明了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3、全员参与性

“语文节”活动的一个口号是:“语文节”是每一个人的节日,活动的宗旨是:学生是活动的主体。也就是说,注重学生的全员参与,而且每一个学生都是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话剧表演中,导演、演员、剧本的选择、剧务等,诗歌朗诵中的诗歌的选择、配乐、领诵者、队形的设置等都是学生在课代表的带动下进行的。文学沙龙也是学生选择自己喜欢作品、角度加以总结、备课、展示的。

总之,这样的活动真正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主体性,老师只是活动的指导者、引领者。

三、“语文节”是一座桥梁,一根纽带,一个平台

“语文节”搭建了沟通课堂与社会的桥梁,连接学生与名家的纽带,展示学生才艺与教学成果的平台。

1、话剧表演:戏剧单元的学习本来在课堂教学中仅仅是一个分量不重的部分,我们将这个内容的教学放大、拓展,体现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和提升。

话剧表演给了学生一个舞台,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李昊宇同学,2005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数学学院。他平时酷爱文学,在文学方面有着深厚的基础,曾在我校语文节上主讲过《江南风情——金陵古都与杭城天堂》,也主导主演过《雷雨》片段,主编、主导、主演过《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在北大他找到了自由发展的空间,他经常听专家的报告和讲座。他说,孔庆东先生说:你们在中学都学过戏剧,可那只是剧本,顶多是分角色朗读就算表演了。真正学戏剧应有舞台、动作、服装。听到这些,感谢您,老师,让我们学到了真正的戏剧。

2、诗歌朗诵:注重审美体验,培养学生的读诗趣味,和审美情趣,陶冶学生心志,丰富学生情感。

诗歌鉴赏是一个很高雅的活动,我们让它平民化、大众化。

“语文节”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我们把语文口语训练作为活动重点之一。三

年来我们在演讲、诗歌朗诵、小品、讲故事等方面作了初步的尝试,让学生受益匪浅。尤其是今年高一年级的集体诗歌朗诵的开展,让我们收获颇丰。175班课代表苗媛媛同学参考了一些诗加以整合,组成《海峡那边》。诗的内容是反映思乡情感的,格调低沉、起伏,要让十五六岁的中学生读出离家思家的情感很难,于是课代表耐心指导,用音乐酝酿感情,让有朗诵基础的同学示范,反复练习,最后终于读出了诗的情感,读出了诗的艺术性,赢得了大家的称赞。

再有诗歌朗诵是一个综合素质的培养,它需要配乐,音乐的设置一定要与作品吻合。电脑水平较高的学生细细品读原作,充分发挥其优势剪辑恰当的音乐,这个过程就是体验、品味、感受美的过程,它本身就是对能力的一种要求和提高。

在对诗歌的朗读训练和朗读体味中尝试传达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感情倾向,从而提高了修养,涵养了心灵,培养了气质,养成高雅的艺术趣味。

今年的诗歌朗诵涌现出许多小诗人,很多作品是学生自己的创作,这也是我们没能预料的。

3、文学沙龙:既展示师生的文学风采,又体现师生关系的平等与和谐。目前的校园,甚至社会上,没有多少人在谈纯文学的东西,其实不是学生没有爱好,也不是他们不喜欢,而是高考的指挥棒让我们没有时间细细品味。文学沙龙的开展给爱好文学的人提供了一个空间,可以自由享受文学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也是我们学校提倡的“科学与人文交融,厚德与博学并举”办学思想的体现。

2004年第一届“语文节”文学沙龙中,高二年级138班的梁建同学讲了“诗性红楼梦”,提到了《红楼梦》的版本,之后图书馆的各种版本的《红楼梦》一借而空。这就是文学的魅力,它不是任何的说教而能为的!

4、专家讲座:姚宝宣老师的讲座《晋商文化》在校园里引起巨大反响,一时间校园里掀起了观看话剧《立秋》的热潮。听了他的报告,我们深深觉得:作为山西人我们没有理由不爱山西,没有理由不宣传山西的本土文化!去年我校50年校庆,同学们自导、自演了《立秋》片断,得到了中外来宾的一致好评。

5、阅读征文:山大附中语文学科组与学校图书馆合作制定了《山大附中学生阅读书目》,并且配合“读书节”,组织了以“读书与人生”为主题的征文比赛,有200余名同学获奖。各个部门的协作是我校的一个特点,也是共同为学校构建“书香校园”营造氛围,创造和谐环境做出贡献。

四、“语文节”需要辛勤培育

山大附中是一所有着优势资源的名校,各种可利用的空间和资源很多,如何进一步克服形式,使学生真正受益,走出语文教学的误区,是我们今后改进和努力的方向。回顾三年来的工作,觉得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得以改进;

1、在第一届语文节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完善并制定了《山西大学附中语文节章程》,对这项活动的主旨、组织、总结等各个环节作了相应的规定,使活动有章可循。更重要的,是学校把语文节作为一项传统的教学活动排上了教学日程,体现了学校对语文节活动和语文教学的高度重视。我们如何使它发扬光大,如何创新,让它以新的面貌出现。

2、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充分展示了学生的个性特长,极大地丰富了校园的文化生活,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如何通过活动将课堂教学的效果与活动更加有效,是我们应该改进的。

3、宣传方面,山西电视台、太原教育电视台、《山西晚报》等媒体对这一活动进行了新闻报道,但仅仅是从新闻角度的宣传,如何从过程、细节的角度进行系统的总结,充分发挥我校“语文学科基地校”的优势,在太原市起到一定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也是我们深思的问题。

4、在学校领导的支持、领导下成立了学生话剧社,而且制定了《话剧社章程》,但

似乎只是形式,下一步应该从“实”做起,真正引导学生做一些事情,进而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当然“语文节”的创设,只是我们对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探索,随着课改的进行,新的教学模式会不断涌现,我们相信有学校的大力支持,有太原市有关领导和部门的指导,我们会辛勤培育“语文节”这棵幼苗,让它茁壮成长。

(注:本文发表于太原市《并州课改》2006年

7、8期)

年6月2006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五子棋活动策划书下一篇:吴中商业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