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英语社会化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初探

2022-09-11

英语从10%,30%,50%,70%,到1983年100%列入高考成绩,成为高考科目,已三十余年。直到2013年教育部颁布文件,弱化英语科目在高考中的权重, 并逐步实现英语高考的社会化。教育部2013年1号文件《教育部2013年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意见》提出“2013年将研究提出高考英语科目一年多次考试办法”。12月7日教育部网站发布消息,外语科目实现社会化一年多考,外语考试不在高考时进行,由学生自主选择考试时间和次数,增加学生选择权,使外语考试、成绩表达和使用更加趋于科学合理。继教育部颁布此文件,各省纷纷出台高考英语改革方案: 北京市教育考试院发布的2014年高考方案中,英语科目变化最大,分值将由150分降至120分,并逐步向一年两次社会化过渡,考试将侧重对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查;江苏省规定,英语一年两考,成绩以等级形式计入 高考成绩,高校在录取时对英语等级提出要求;山东省提出2014年高考英语科目中的听力考试暂不纳入夏季高考统一考试内容,英语听力成绩取考试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英语科目听力成绩最好的一次,单独计入考生电子档案。其他省份虽未明确表态,也都在酝酿并积极拟定高考外语科目的改革方案。

这场全社会高度关注的、关于高考英语科目改革的讨论虽暂无定论,但英语考试社会化的趋势已明了,社会对于英语科目的仰视将在学生拥有更多选择机会时回归正常。高考作为中国教育体系中连接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重要节点,无论是考试形式还是考试内容发生变化都无疑会深刻影响中小学阶段学生的基础学习,而生源英语知识结构的变化就要求大学英语教学及时作出必要的调整。

近年来,高考自主命题省份逐步增加,到2014年已增加至16个 ,包括北京、上海 、天津、重庆 、辽宁、江苏 、浙江、安徽 、福建、江西、山东、湖北、湖南、广东、四川、陕西。从总量上看自主命题省份已占全国的50%。自主命题意味着各省考核重点不同,题型设计各异。北京市2016年高考英语科目听力将占总成绩的50%; 上海市高考英语科目考试中增加了英汉翻译题;山东省取消了高考英语科目中的听力测试。在高考英语逐步社会化的过程中,各省制定出的改革方案将在一段时间内具有稳定性,势必会对中小学学生英语学习起到指挥棒的作用,因此各省向全国高校输送的生源在英语语言水平和技能方面存在差异就不可避免了。加之,我国英语基础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偏远落后地区英语教育的缺失会使高校生源的英语掌握情况复杂多样。

大学英语教学适应高考英语科目社会化改革应从课程设置和考核模式两个方面进行调整。

按照教育部1999年批准执行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大学英语教学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分层次、分进度进行教学。分层次、分进度教学即为学生提供不同难度、不同内容的课程,并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适时调整教学进度,使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都能选到适合自己的课程, 在课程学习中显著地提高语言水平,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文化素养,适应日后工作中对英语技能的要求。因此,对于刚入学的大一新生进行必要的大学英语课程说明, 允许学生在了解课程设置及特点的前提下自主选择和设计大学英语四个学期的学习计划。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基础、学习态度和可以投入的学习时间帮助学生进行调整。课程设置可分为初、中、高三个级别:初级即预备级,是针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帮助其通过1-2学期的学习,培养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方法,补充进入下个级别英语学习所需要的词句和语法知识; 中级是针对大多数具有基本英语语言能力,达到高考英语要求的词汇量,基本能够使用英语交流信息的学生,通过1-3学期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其听、说、读、写、译五项语言技能,使学生能够通过英语获取更多专业知识,进行业务交流;高级是针对基础夯实,语言技能纯熟的学生或者经过预备级和中级学习达到此程度的学生,继续拓展学生听和读的范围,开展多样性的语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欣赏能力,不同文化适应能力和通过外语在各自专业领域的交流能力。

从高考英语科目改革中, 不难看到教育主管部门正在弱化英语作为考核、选拔工具的功能,转而强调其作为语言的使用功能。因此,中级和高级课程应增加英语国家原文影视资料的收听收看,增加英文原版报刊杂志的阅读,增减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讲解,加大听力和口语实践课的比重,使大学英语课程由语言知识的教授转变为培养语言学习习惯,增强语言能力。

大学英语课程分级设置赋予了学生更多自主选择权, 丰富的课程内容和阶梯式的分级都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确保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将英语学习延伸至英语课堂以外。然而,学生自主选课对于课堂管理、班型控制和成绩评定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考试不仅具有选拔和导向的功能,还有反馈的作用。对学生进行全面考评既能反馈学生的学习成果, 又能揭示存在于教和学过程中的问题,有助于教学机制的改进。因此,课程设置的改变紧迫要求考试模式与之相呼应。

首先,考试内容应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加大口语和听力在整个考核中的比重,逐步实现考核重心的转变。考查内容应包括学生对语言知识掌握的程度, 学生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即对学生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技能的考核;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和发展。其次,考试形式应多样化,避免“一卷定音”。针对不同级别的课程,鼓励教师研发不同的测试题型。总评成绩应涵盖平时成绩、阶段测试成绩和期末测试成绩。增加平时成绩在总评成绩中的比重,平时课程中应使用具有时代感的视听材料,灵活运用网络多媒体技术,组织英语演讲、英语辩论、话剧表演等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意愿,并将学生在平时活动中的表现计入总评成绩, 使语言学习的点滴进步融入到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在学习中能体会到进步的喜悦。阶段测试,考教并进,可根据教学进程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分时分项考试可以有效地分散学生的畏难情绪,能帮助学生分段、分批的理解和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适当运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完成阶段性测试任务。口语测试可分如下三种形式:个人演讲、分组讨论和个人面试。听力测试既要考查整体理解,又要注重细节信息的捕捉,可要求学生根据听过的内容速写内容大纲。阅读测试应更加着重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要求学生快速找出主题思想,理解文章结构。写作测试中要求学生能够心怀全局地组织篇章结构, 运用规范的文字熟练地完成不同类型短文的写作。期末测试可将卷面测试和语言技能测试相结合,进行综合考查。再次,应确保考试评定的公平性。因考试中主观题比重加大, 主观题评阅的去主观化就成了考试模式改革的关键。对于笔试试卷,建议改变封闭阅卷,而组成3-5人阅卷组,每人批阅试卷的不同部分,在遇到个别答案不确定时,可以小组商榷分析,再作出判断。而对于口语考试,则应组成出题组,成员共同商定评分细则,并在考试之前确保学生了解评分细则。成绩评定时也应由2-3名教师根据评分细则共同评分。集体阅卷和评定成绩的过程不仅可以增加考试的公平性, 还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心理状态,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充分发挥考试的反拨作用,推动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衡量大学英语教学成果的标准应该是受过大学英语教育的人在社会工作中能否够满足本行业和本专业对于使用英语交流的需要,能否辅助其完善专业结构,获取专业信息。在高考英语科目改革推进之时, 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着生源变化和时代需要变化的双重考验,本文积极探索了有效的应对策略,其效应有待后续实践和研究的检验。

摘要:2013年教育部发布消息:高考外语科目实行社会化一年多考。作为与高中英语教育紧密连接的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高考社会化必然引起生源对英语科目的重视程度发生变化,英语知识结构发生变化,掌握程度也各不相同,为实现大学英语教学与高中阶段的顺利衔接,大学英语的课程设置和考试模式应进行相应调整,分级教学和注重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贯穿学期始终的阶段性考试将更好地发挥学与考的相互促进作用。

关键词:高考英语社会化,课程设置,考试模式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浅谈业财融合在企业中的运用研究下一篇:分层压裂气井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