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产业发展战略规划

2023-04-13

第一篇:体育产业发展战略规划

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前言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也是加快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时期。为统筹“十三五”期间体育产业的各项工作,充分发挥体育产业在建设健康中国、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体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挖掘和释放消费潜力、增强经济增长新动能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部署和“十三五”时期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制定本规划。

一、“十三五”体育产业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取得较大成绩的五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体育产业发展乘势而上,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全民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产业规模逐步扩大。2014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1.35万亿元,实现增加值4041亿元,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0.64%,2011-2014年体育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为12.74%,凸显出成为国民经济新兴产业的巨大潜力。二是产业体系日益健全。体育产业初步形成了以竞赛表演和健身休闲为驱动,体育用品为支撑,体育场馆、体育培训、体育中

1 介、体育传媒等业态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体育与科技、文化、传媒、健康、养老、旅游等相关行业日益融合。三是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体育用品业稳定增长,体育服务业比重逐步提升,体育产业呈现出多种经济成分并存,非公有制经济占据主体的格局。四是产业政策取得重大突破。2014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 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体育产业的地位,指明了发展方向。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意见》取得积极进展,为体育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五是体育产业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改革创新取得突破,体育产业统计工作稳步推进,体育市场监管体系初步建立。体育产业“十二五”规划的目标基本实现,我国体育产业总体实力、产业覆盖面、社会参与度、市场认可度又上了一个大台阶。

总体上看,目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水平还不高,结构不尽合理;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不强,产品有效供给不足,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亟待推进;公民体育健身意识不强,大众体育消费激发不够;市场在体育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尚未充分发挥;政策体系还不完善,体育产业公共服务水平有待加强,

2 体育产业距离国民经济转型升级重要力量还有明显差距。

“十三五”时期,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不断发展和“健康中国”战略的逐步实施,我国体育需求将从低水平、单一化向多层次、多元化扩展,体育消费方式将从实物型消费向参与型和观赏型消费扩展,体育产业将从追求规模向提高质量和竞争力扩展,体育产业必将迎来重大战略机遇。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增进人民福祉、提高健康水平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优化体育产业结构为重点,推动体育产业全面健康持续发展,不断满足大众多层次多样化的体育需求,提升幸福感和获得感,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扩大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转变发展方式提供有力支撑和持续动力。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引领。强化改革对体育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大力推动政府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加强规划、政策、标准引导,着力破解社会资本投资体育产业的各种障碍。

坚持市场主导。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快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体育市场体系。

坚持创新驱动。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引导各类主体在组织管理、建设运营、研发生产等环节创新理念和模式,提高服务质量,更好满足消费升级的需要。

坚持协调发展。积极推动体育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促进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协调发展、体育服务业与体育用品业全面发展,推动东、中、西部体育产业良性互动发展、区域体育产业协同发展。

(三)发展目标

“十三五”期间,全面落实《意见》有关要求,为完成《意见》的目标打下坚实基础。初步构建结构合理、布局均衡、功能完善、门类齐全的体育产业体

4 系,基本形成各种经济成份竞相参与、共同兴办体育产业的发展格局。体育供给更加丰富,体育消费不断扩大,体育产业保持快速增长,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产业总量进一步增长。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3万亿,从业人员数超过600万人。体育产业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率明显提升,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1.0%。

——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体育产业各门类协同融合发展,产业组织形态更加丰富,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充足,层次多样。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超过30%。

——市场主体进一步壮大。涌现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和大批富有创新活力的中小企业、社会组织,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和知名品牌。建设50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100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单位,100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项目。

——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体育场地设施供给明显增加,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超过1.8平方米。居民参加体育健身意识和科学健身素养普遍增强,体育消费额占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例超过2.5%。

5 ——产业环境进一步优化。体制机制活力进一步增强,体育产业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备,标准体系科学完善,监管机制规范高效,市场主体诚信自律。

三、主要任务

(一)优化市场环境

完善市场体系。建立全国统

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体育市场,采取有效措施,切实破除行政垄断、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着力清除体育产业中妨碍形成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实施体育产业标准化建设工程,制定体育服务规范和质量标准,提高设施建设、服务提供、技能培训、人员资质、活动管理、器材装备等方面标准化水平,推动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体育市场规则。

激发市场活力。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大幅度削减体育活动相关审批事项,实施负面清单管理,促进空域水域开放。结合行政体制改革、体育行业协会改革,进一步开放体育资源,激发市场活力,推动产业融合,不断调动体育社会组织、行业协会商会和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向社会提供丰富多彩的体育产品和服务。

打造服务平台。着力打造体育用品、体育旅游和体育文化等展示平台。建立全国体育产业投资项目库,

6 加强对体育产业项目的招商推介工作。加快全国性体育资源交易平台建设,推进赛事举办权、场馆经营权、无形资产开发权等资源公平、公正、公开流转。完善政府在体育产业领域的管理服务职能,积极为各类体育活动举办提供“一站式”服务。进一步完善体育政务发布平台和信息交互平台,加强事中事后监督。

(二)培育多元主体

培育骨干企业。着力扶持、培育一批有自主品牌、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的骨干体育企业。深化体育类国有企业改革,提升体育产业领域中国有资产的价值。引导有实力的体育企业实行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上市。鼓励体育优势企业、优势品牌和优势项目“走出去”。积极支持体育产业的海外并购,鼓励吸引国际性的体育组织、体育企业或体育学校落户中国。

扶持中小微企业。全面落实国家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通过政府采购、信贷支持、加强服务等多种形式扶持中小微体育企业发展,形成富有活力的中小微企业群体。鼓励各类中小微体育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强化特色经营、特色产品和特色服务。鼓励成立各类体育产业孵化平台,为体育领域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良好环境。

7 培育体育社会组织。推进政社分开、管办分离,支持体育社会组织实体化运作,探索建立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健全政府向体育社会组织购买体育服务的体制机制,鼓励各类体育社会组织承接公共体育服务。引导各级运动项目协会积极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完善产业组织,提高运动项目产业化发展水平。

(三)提升产业能级

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体育服务业、体育用品业及相关产业结构,实施体育服务业精品工程、用品业升级工程和体育产业融合发展工程。支持打造一批优秀体育俱乐部、示范场馆和品牌赛事,着力提升体育服务业比重。提升体育用品业发展层次,引导体育用品企业向服务业延伸发展,形成全产业链优势。加快体育产业要素结构升级,培育专业人才、品牌、知识产权等高级要素。以足球、冰雪等重点运动项目为带动,通过制定发展专项规划、开展青少年技能培养、完善职业联赛等手段,探索运动项目的产业化发展道路。

完善产业布局。围绕“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国家战略,合理规划布局全国体育产业发展。积极推进区域体育产业协同发展,加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以及海峡西岸等体育产业

8 圈建设。充分挖掘冰雪、森林、湖泊、江河、湿地、山地、草原、沙漠、滨海等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传统体育人文资源,研制出台冰雪运动、山地户外运动、水上运动、航空运动等产业发展规划,重点打造冰雪运动、山地运动、户外休闲运动、水上运动、汽摩运动、航空运动、武术运动等各具特色的体育产业集聚区和产业带。

加强示范引领。完善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管理方式,提升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管理和服务水平,建成一批具有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的体育产业基地。加强对体育产业联系点城市和单位的政策指导,督促相关地区和单位切实做好联系点组织实施工作,加快出台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政策创新成果,为全国体育产业发展提供引导经验。拓宽体育服务贸易领域,在自由贸易试验区探索开展体育产业政策创新试点,培育一批体育服务贸易示范区。

促进融合发展。促进体育与文化、养老、教育、健康、农业、林业、水利、通航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体育旅游,制定体育旅游发展纲要,实施体育旅游精品示范工程,编制国家体育旅游重点项目名录。支持和引导有条件的旅游景区拓展体育旅游项目,鼓励国内旅行社结合体育赛事活动设计开发旅游项目

9 和路线。推动体医结合,积极推广覆盖全生命周期的运动健康服务,发挥中医药在运动康复等方面的特色作用,发展运动医学和康复医学。

(四)扩大社会供给

加强场地设施建设。统筹体育设施建设规划和合理利用,适当增加体育设施用地和配套设施配建比例。充分利用公园绿地、城市空置场所、建筑物屋顶、地下室等区域,重点建设一批便民利民的健身场地设施,形成城市15分钟健身圈。结合智慧城市、绿色出行,规划建设城市慢行体系。充分挖掘水、陆、空资源,重点建设山地户外营地、徒步骑行服务站、自驾车房车营地、运动船艇码头、航空飞行营地等健身休闲设施。

丰富体育产品市场。以足球、路跑、骑行、棋牌等为切入点,加快发展普及性广、关注度高、市场空间大的运动项目;以冰雪、山地户外、水上、汽摩、航空、电竞等运动项目为重点,引导具有消费引领性的健身休闲项目发展;以武术、龙舟、舞龙舞狮等传统体育项目为引领,大力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

积极推动“互联网+体育”。鼓励开发以移动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体育服务,提升场馆预定、健身指导、

10 交流互动、赛事参与、器材装备定制等综合服务水平。积极推动在线体育平台企业发展壮大,整合上下游企业资源,形成体育产业新生态圈。

(五)引导体育消费

深挖消费潜力。大力开展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合理编排职业联赛的赛程,丰富节假日体育赛事活动供给,发挥体育明星和运动达人的示范作用,激发居民健身休闲消费需求。积极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业余运动等级以及业余赛事等级标准,增强项目消费黏性,提升健身休闲消费水平。加强体育市场需求和消费趋势预测研究,引导体育企业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体育产品和服务。以各类体育赛事活动为平台,加强资源营销,丰富体育消费文化内涵。

完善消费政策。支持各地建立体育消费个人或家庭奖励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面向特定人群或在特定时间发放体育消费券。加强与金融企业合作,创新体育消费支付产品,试点发行“全民健身休闲卡”,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实施特惠商户折扣。引导保险公司根据体育运动特点和不同年龄段人群,开放场地责任保险、运动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健全学校体育活动责任保险制度。

四、重点行业

(一)竞赛表演业

加强体育赛事评估,优化体育赛事结构,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体育赛事体系。鼓励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学校等单位广泛举办各类体育比赛。探索完善赛事市场开发和运作模式,实施品牌战略,打造一批国际性、区域性品牌赛事。积极推进职业体育发展,鼓励有条件的运动项目走职业发展道路,努力培育和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职业体育明星。加强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职业联赛建设,全面提高职业联赛水平。

(二)健身休闲业

制定健身休闲重点运动项目目录,以户外运动为重点,研制配套系列规划,引导具有消费引领性的健身休闲项目健康发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社会各种资本进入健身休闲业。贯彻落实《意见》关于新建居住区和社区配套建设体育健身设施的有关规定。支持体育健身企业开展社区健身设施的品牌经营和连锁经营。

(三)场馆服务业

积极推动体育场馆做好体育专业技术服务,开展场地开放、健身服务、体育培训、竞赛表演、运动指导、健康管理等体育经营服务。充分盘活体育场馆资源,

12 采用多种方式促进无形资产开发,扩大无形资产价值和经营效益。支持大型体育场馆发展体育商贸、体育会展、康体休闲、文化演艺、体育旅游等多元业态,打造体育服务综合体。推进体育场馆通过连锁等模式扩大品牌输出、管理输出和资本输出,提升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运营水平。

(四)体育中介业

重视体育中介市场的培育和发展,积极开展赛事推广、体育咨询、运动员经纪、体育保险等多种中介服务,充分发挥体育中介机构在沟通市场需求、促进资源流通等方面的作用。优化体育中介机构的组织结构体系,逐步建立公司制、合作制、合伙制等多种经营形式并存的格局,培育以专业体育中介公司和兼业体育中介公司为主的市场竞争主体。

(五)体育培训业

大力发展各类运动项目的培训市场,培育一批专业体育培训机构。鼓励和引导各地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创办一批高水平的国际体育学校。鼓励学校与专业体育培训机构合作,加强青少年体育爱好和运动技能的培养,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健身活动。加强不同运动项目培训标准的制定与实施,提高体育培训市场的专业化水平。

(六)体育传媒业

大力开发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传媒产品,鼓励开发以体育为主、融合文化、健康等综合内容的组合产品,积极支持形式多样的体育题材文艺创作。鼓励发展多媒体广播电视、网络广播电视、手机APP等体育传媒新业态。鼓励利用各类体育社交平台,促进消费者互动交流,提升消费体验。创新体育赛事版权交易模式,加强版权的开发与保护,鼓励和支持各类新兴媒体参与国内赛事转播权的市场竞争。

(七)体育用品业

结合传统制造业去产能,引导体育用品制造企业转型升级,鼓励企业通过海外并购、合资合作、联合开发等方式,提升冰雪运动、水上运动、汽摩运动、航空运动等高端器材装备的本土化水平。支持企业利用互联网采集技术对接体育健身个性化需求,鼓励新型体育器材装备、可穿戴式运动设备、虚拟现实运动装备等的研发。支持体育类企业积极参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提高关键技术和产品的自主创新能力,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体育用品知名品牌。

(八)体育彩票

加快建立健全与彩票管理体制匹配的运营机制。加快体育彩票创新步伐,积极研究推进发行以中国足

14 球职业联赛为竞猜对象的足球彩票。适应发展趋势,完善销售渠道,稳步扩大市场规模。加强公益金的使用管理绩效评价,不断提升体育彩票的社会形象。

五、主要措施

(一)深化体制改革,增强发展活力

稳步推进体育场馆运营、单项体育协会和职业体育等领域改革。对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所属的体育场馆,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和现代公司化运营机制等,推广“所有权属于国有,经营权属于公司”的分离改革模式。落实《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总体方案》,做好单项体育协会改革试点工作。制定和完善职业体育专项政策,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运动项目探索职业化发展道路。鼓励发展职业联盟,逐步提高职业体育的成熟度和规范化水平。

(二)强化政策落地,完善政策体系

切实落实现行国家支持体育产业发展的税费价格、规划布局与土地政策,加大对政策执行的跟踪分析与监督检查。进一步与有关部门合作,研究推进体育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完善体育产业政策体系。推动社会广泛关注的赛事转播、安保服务、场馆开放和产业统计等政策创新。加强对竞赛表演、健身休闲等市场的引导以及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的监管。

(三)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吸引社会投资 鼓励有条件的省市设立体育产业引导资金,优化资金使用方向、创新资金使用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设立由政府引导、社会资本筹资的体育产业投资基金,鼓励各地政府引导设立地方体育产业投资基金。创新中央转移支付资金支持方向、优化资金支持项目,充分发挥转移支付资金的杠杆作用。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支持社会力量进入体育产业领域。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作用,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券,鼓励金融机构拓宽对体育企业贷款的抵质押品种类和范围。

(四)注重人才培养,强化智力支撑

继续落实《全国体育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鼓励校企合作,培养各类体育经营策划、运营管理、技能操作等专业应用型人才。开展“体育产业创新创业教育服务平台”建设,帮助企业、高校、金融机构进一步有效对接。加强从业人员职业培训,提高体育健身场所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和专业技能。完善体育人才培养开发、流动配置、激励保障机制,支持退役运动员、教练员投身体育产业。加强体育产业人才培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体育产业理论研

16 究,建立国家体育产业智库体系。

(五)加强行业管理,推进基础工作

完善体育产业相关法律法规,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修订,完善其中体育产业的内容。加强体育产业行业协会建设,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体育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加强体育产业统计工作,建立评价与监测机制,定期发布体育产业及体育消费数据。大力推进体育产业标准化工作,提高体育产业标准化水平。进一步完善体育行政部门的体育产业宏观管理职能,充实产业工作力量。加强体育行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优化体育产业环境。

(六)加强组织领导,保障规划实施

建立体育、发展改革、财政等多部门合作的体育产业发展工作协调机制,及时分析解决体育产业发展的情况和问题,落实文化、旅游等相关政策惠及体育产业。各地要把体育产业纳入各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将体育产业工作作为衡量体育工作绩效的重要内容。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要结合本地区实际,进一步明确“十三五”期间本地区体育产业发展的基本任务、工作目标和保障措施,准确把握工作重点,明确职责分工,做好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要健全规划实施的督查落实机制,采

17 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本地区体育产业规划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监督,确保“十三五”体育产业规划的顺利实施。

第二篇:体育事业发展规划

“十一五”时期,是党中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我县体育事业承前启后、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体育事业的决定》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新时期全市体育事业发展的意见》精神,适应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和新的挑战,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为了指导全县体育工作,加快体育事业发展的步伐,为全县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服务,结合实际,现制定我县体育事业“十一五”规划。

一、指导思想及发展思路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为基本依据,牢牢把握体育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提高全民的身体素质服务。坚持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的基本方针,以“突出群众体育,提高竞技体育水平,搞活体育产业,改善体育设施,深化体育改革”,全面实施《体育法》,努力实现体育与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同步协调发展为思路,深化体育改革,扩大开放,立足实际,尽力加快我县体育事业发展步伐,全面提升榆中体育工作的整体水平,为全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奋斗目标

“十五”期间,由于各种原因的制约,体育事业发展较为缓慢。特别是体育产业和体育基础设施变化不大,城市和农村群众从事体育健身锻炼的场地少,体育人口增长较慢,群众体育开展不够广泛,人们坚持从事锻炼的意识还不够强,业余训练有所滑波,竞技水平不高。

(一)在“十一五”时期,要以全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把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整体素质为根本任务,把群众体育放到突出位置,大力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二期工程和《榆中县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发展规划》。构建群众性的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通过健康向上的体育文化、体育精神、体育理念、体育活动去影响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为全县人民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创造条件,保障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基本体育服务。认真抓好“三个环节”,即:建设群众健身场地,健全群众体育活动组织,举办经常性群众体育活动。突出“三个重点”,即:青少年体育以学校为重点,农村体育以乡镇为重点,城市体育以社区为重点。经过几年的共同努力,使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活动更加普及,全县国民身体素质明显提高。全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30%以上。其中,城镇人口达到50%。竞技体育实力稳步提高,形成注重效益与后备人才培养的竞技体育的发展格

局。体育基础设施有一个较大的改善,在“十一五”期间,下大气力,努力完成“榆中县体育健身训练中心”的配套设施和“榆中县体育馆”工程、“榆中县游泳馆”工程、全县建成“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全民健身工程”和“全民健身路径”等基础性项目10个以上,在积极争取国家项目投资的基础上,以体育彩票公益金扶持资金为引导,多方投资,加快体育设施建设,使全县体育基础设施有一个根本性的变化,基本适应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和体育训练比赛的需求,缩小与全市兄弟县区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差距。

(二)加强体育法制和道德建设,促进体育事业健康发展。努力提高依法行政、依法治体水平,加快体育社会化、产业化进程,使体育自我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育体制,符合我县实际的体育管理运行新机制,使体育真正成为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积极引导体育工作者树立远大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扬事业为已任,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荣誉感和责任感。

(三)在“十一五”时期,全县群众性体育活动更加广泛开展,人人享有体育权利,国民体质普遍增强。竞技体育成绩有明显的提高,在全市乃至全省体坛上有较高的竞争力。积极发现和培养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为国家的体育事业做出较大贡献。努力开发扩大体育产业,增强体育事业发展的后劲,使全县体育事业发展的综合实力得到全面提高。努力实现体育工作的科学化、社会化、生活化、普遍化、产业化、法制化,实现体育与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推进体育事业全面进步。

三、任务与指标

(一)群众体育

全面认真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二期工程。坚持以青少年为实施为重点,通过更加广泛、多层次、多形式地宣传体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调动广大群众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经常性的从事科学的健身锻炼。大力促进体育消费,普及体育科学知识,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体育的良好氛围。建立起符合榆中实际,政府调控组织,依托社会、服务群众、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群众体育工作新格局,在全县形成崇尚健身,参与健身的良好风气,使全县国民体质状况有明显提高。

1.体育人口在“十一五”时期,达到全县人口的30%以上,国民体质合格人数增长15%;到2010年达到全县人口的40%以上,国民体质普遍增强。

2.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更加认真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积极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努力培养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掌握2—3种科学锻炼身体的技能。全县中、小学施标率100%,达标率保持在95%以上。按照《学校体育场地器配备目录》逐步

配齐体育器材,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每天参加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学校每年举办1次以上田径项目为主的全校性运动会,有条件的学校组建2支以上不同项目的运动队,搞好课余体育训练。根据条件积极创办九年义务教育体育班。

3.积极促进农村体育活动的开展。要以乡镇和经济条件好的村为重点,积极开展以场地设施、健身指导和科普知识为内容的“体育三下乡”活动。有条件的乡镇至少每4年举行1次全乡镇性的农民运动会,每年举办1次以上体育健身活动和单项体育竞赛。要充分利用农闲和传统节假日的有利时机,因地制宜组织开展一些农民喜闻乐见、易于参与的体育比赛和文体表演。有条件的乡镇硬化篮球场1块并配备器材、各村民委员会要建有简易篮球场或文化体育活动室1处以上。

4.加快县城体育发展步伐。社区要构建起日常、双休日和长假三个体育生活圈。建立健全体育组织机构,积极争取政策性扶持资金,每个社区开辟建设1块群众健身场地,组织开展各类健身竞赛活动。要引导群众更新观念,积极倡导“健身就是素质,健身就是品位,健身就是发展机遇,健身就是生活质量”的新理念,向“小康体育”迈进。每年要利用“全民健身月”活动和节假日,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体育活动。各社区每年举办1次以上的健身竞赛活动,县上每年举行1次社区运动会。同时要认真组织开展以工间操为主的小型多样的体育活动,努力做到全面普及,积极开展争创“体育先进社区”活动。

(二)竞技体育及业余训练

要以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为契机,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发挥优势,集中力量,巩固提高”的思路,以全市运动会为目标,切实加强运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竞技体育的多元功能与作用,以发现和培养输送体育优秀后备人才为重点,尽力提高全县竞技运动水平。

1.运动项目保持在3—5个,其中参加市级竞赛的重点优势项目2—3个,参加全市运动会所设竞赛小项,力争达到三分之二以上。

2.竞赛成绩:力争每年坚持参加全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团体总分名次在“十一五”期间争取排列前四名,中学生篮球保持全市前三名、全省前四名的位次,参加全市运动会,金牌数和团体总分名次在“十一五”期间争取达到中上等水平。

3.在业余体育训练工作中,要坚持“选好苗子,着眼未来,打好基础,系统训练,不断提高”的工作思路,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少年儿童体育训练和后备人才培养。

4.县级体育、教育主管部门要紧密配合,继续抓好体育传统项目训练点(学校)的业余训练工作,走好体教结合的路子,力争有条件的县属中、小学校和初级中学都能开展1—2个特色业余训练项目。要积极恢复县业余体校,开展业余训练,抓好1—2个传统优势项目的训练。

5.要积极拓宽业余训练渠道,抓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建设,鼓励和支持社会及个人自办或资助兴办业余训练。要充分发挥体育竞赛的杠杆作用,形成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竞赛训练休系。

6.“十一五”时期,坚持每年举办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中学生篮球比赛的基础上,再新增加1—2个重点项目的少儿比赛。恢复全县综合性运动会的举行,并形成每四年一届的竞赛制度。

(三)体育产业

1.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发挥体育多功能带动作用。要认真研究新形势下体育产业的发展模式,制定体育产业发展规划,把体育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纳入到全县经济建设上来。

2.要按照“以体为本,多业助体,全面发展”的方针,依靠体育特有的潜力和优势,发展以体育健身、竞赛表演、培训咨询、技术服务、体育旅游等为主要内容的体育产业。

3.做好体育彩票的销售工作。要继续抓好宣传、网点建设,电脑体彩销售在目前7个点的基础上,再扩点3个,在目前每年销售电脑体育彩票额度70多万元增长到100万元以上。正确树立体育彩票品牌,不断壮大体育彩民队伍,为建设全民健身工程积极筹集资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四)体育设施建设

1.在“十一五”时期,要按照“合理布局,功能完善,设计新颖,建造精美,一次规划,分期实施”的思路,尽快的完善“体育健身训练中心”的配套设施,在2008年以前建成“体育馆”和“健身训练房”,到2010年完成田径场观礼台及看台的建设工程和“游泳馆”工程。

2.要按照国家对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用地定额指标的规定,按照全县统筹规划、区域均衡布局、合理配置资源的原则,切实把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纳入城市规划之中,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建设并大力协助协调规划、建设等部门,在新建居民小区必须配套建设相应的体育活动场地和设施。在“十一五”时期,力争在县城4个社区各开辟一块群众健身活动场地,并配置健身路径1条。

3.积极指导企事业单位,机关、农村、学校体育场地建设的规划和建设,使体育资源得到有效配置和合理利用。到2006年争取每个乡镇有一块硬化的篮球场和建有一处文体活动室,条件好的小城镇建设1条健身路径;全县50%以上的村委会建有乒乓球活动室;企事业单位、机关有条件的建修硬化篮球场或乒乓球室;学校普遍有田径运动场、篮球场、乒乓球台等体育场地及器材。

四、对策与保障措施

发展新时期体育事业,是我县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需要,关系到全县人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需要广大体育工作者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预期的目标和任务。

(一)要切实加强对体育工作的领导。把大力发展群众体育,增强国民身体素质作为体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抓紧抓好。作为体育主管部门,充分运用体育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积极主动的取得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真正把体育事业的发展与其他各项社会事业统筹安排,合理规划,一并落实。发改、财政、人事、教育、规划等部门,也要结合各自的实际,在制定有关政策、措施和规划时,根据体育事业发展规划,充分考虑我县体育事业发展的客观需求,对体育事业给予政策倾斜和大力支持。

(二)要主动会同工会、妇联、共青团等人民团体,加强联系、密切配合,结合各自的优势做好群众体育的组织和指导工作。同时要通过新闻媒体的特殊功能,加大对我县体育事业的宣传力度,努力为体育事业快速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在全社会形成热爱体育、支持体育、参与体育的良好氛围。

(三)要切实增加对体育事业经费的投入。《体育法》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体育事业经费,体育基本建设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和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增加对体育事业的投入”。各级政府确实严格执行法律规定,落实体育事业经费的增加和投入。

(四)坚决杜绝任意削减和挤占体育经费的现象。同时要管理使用好体育彩票公益金和体育专项资金,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要适应市场经济和体育社会化的客观要求,研究制定有关方面的优惠政策,多渠道筹措资金,发挥社会兴办体育的积极性,逐步建立起体育事业发展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五)以学校体育为重点,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切实工作。从青少年是21世纪建设人才的战略出发,抓住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之机,确立体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狠抓落实,进一步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六)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转变观念,求真务实,切实改进思想作用和工作作风,牢固树立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衡量全县体育工作的标准。凡是有利于榆中体育发展的大事,有利于提高榆中体育整体实力的事,有利于提高和改善全县人民健身活动的事情都要敢于拍板,敢于冒险,敢于创新。

(七)努力提高体育队伍素质。体育工作要不断培养造就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硬的体育管理人才队伍,要加强对体育工作者的法制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纪律作风教育、

职业道德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培养造就一支思想过硬、作风顽强、热心群众健身、乐于奉献的体育工作队伍,以崭新的面貌和饱满的热情,努力完成“十一五”规划制定的各项奋斗目标和任务,为榆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第三篇:体育教师个人发展规划

个 人 发 展 规 划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

首先感谢王校长能够给我与您进一步沟通的机会,我不仅仅将这次发展计划看作是计划,更看作是与您交流和学习的方式,并且寄希望能够长期的与您沟通学习,不断纠正自己,不断提高自己,使我能够像你一样勤勤恳恳的工作在教育事业当中。

一、个人工作剖析

1、社会与家庭责任

自工作以来,一直热爱着自己的体育教育工作,并充满着工作的激情,但是作为一名男性,在家庭中要承担着更多的家庭责任,在社会又被赋予了更多的责任与期望,然而一名小学体育教师又能够被多少人所重视与尊重。因此,曾今对自己的事业失望、灰心、烦恼,但是在朋友、父母的鼓励和支持下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思想状态,重新积极投入到工作中。

2、学校工作的困难

我校工作已有两年,看到我校在社会中所受到的关注与重视,看到我校老师被广大教育同行所尊重,内心充满无限的光荣与自豪。因此,更是在各种时机宣传我校、宣传校长,通过自己的努力提升学校。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各种困

难也曾今埋怨、抱怨。因为,在相对简单的教学工作中并没有困难,然而,在与女性同事的工作交往种往往被女性特点所困扰,导致在很多的工作中无法真真实现自己的报复,当然这也与自己不够成熟有着重要联系。

二、个人发展计划

1、体育专业发展规划

通过对自己的总结,发现在教学工作中主要表现在思想浮躁、缺乏耐心。而小学体育教育有着自己的特点,曾经的专业学习与实际教学有着较大的差距,因此,应该不断加强针对小学生体育教学知识的学习,使能够更好的完成教学工作。同时,进一步扩大兴趣班的推广,使更多的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

希望学校能够提供更多的学习交流机会,与外界多一些交流学习。同时,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提高我校体育工作影响。我的目标就是成为我校体育教师中的骨干。

2、个人学习计划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文化素养一直是个人发展的软肋,因此,应不断加强自身的文化理论修养,加强学习。通过自学、继续教育不断提高自己。

曾今有过继续深造的想法,但因为家庭生活中的一些困难所停止。希望通过自己努力,尽早解决家庭生活中的困难,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学校做出更

多的贡献。

以上是我的个人发展计划,内容也许片面,但全部是发自肺腑,因为我是全心全意想提高自己,想为我校做出贡献,想得到王校长的指导,在思想抛锚时,能够及时被纠正,在进步缓慢时能够得到帮助。再此,感谢王校长给我们提供的这次机会,同时希望能够长期与您进行学习与思想交流,不断提高自己。

第四篇:体育教师个人发展规划

个人发展规划

一、现状分析

在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中,作为体育教师要转变的应该是课程教学的思想理念、教学方法和行为。不管课程理念如何更新,不管课程教学的目标、功能和价值如何拓展,不管体育教学内容和方法如何改革,向学生传授体育与健康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指导学生从事科学的体育锻炼,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仍然是体育课程的根本任务。

二、指导思想

为了积极投身新课程改革活动,并通过参与活动,努力更新教育理念,进一步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运动队的管理水平。为社会培养一批又一批的高素质的合格和优秀人才,本人特制定个人发展规划。

三、发展总目标

做一名有思想、有见地的教师;做一名师德高尚、行为规范、具有一定的开拓创新精神、被学生和社会称道的教师;做一名有一定理论功底、科研能力、专业技能的教师。

(一)成为一名真正的学习型教师,成为合格的青年教师

1、努力学习新课程理论,认真上好体育课,把新课程理论运用到实际教学中。

2、认真准备一节公开课,先在本教研组出示,然后争取在全校、市出示。

3、晋升为中学一级教师。

(二)各项工作更上一层楼,做一名体育骨干教师。

1、积极参加教研组活动,虚心听取其他老师的课堂教学,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坚持每月听课4节,并认真反思,取长补短。

2、积极投身教育科研的改革与实践,上课的教学质量达到校级优秀的水平。

3、苦练个人基本功,学习篮球裁判法和足球裁判法,并写出心得体会。

四、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1、仔细的反思本规划,对于不足的及时进行补充和修订,对于不合当时情况的及时进行修订,针对现实情况进行完善,做到有计划,同时有变化。

2、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乐观、积极地面对工作中出现的困难。

3、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的进行纠正,在目标上与原来的一致。从而不偏失方向。

总之,我要在教育教学中不断的锻炼自己,实践中积累知识提高能力,挖掘潜能,塑造一个全新的的自我,以上就是我在未来三年中的奋斗目标!

个人发展规划

2014-3-20

第五篇:体育教师专业发展规划

一、小我根基情形姓名吴敏性别男出生年月结业院校湖州师范学院最后学历湖州师范学院政治面容团员职称小教一级职务教师教龄3是否班主任是班主任年限1任教学科体育

二、专业成长的现状剖析 从2016年8月至今,踏上教师岗位有整2年的我较顺遂的完成了社会脚色的转换,从一名师范生到一名及格的小学体育教师。其中,有幸介入了多次市级、县级及黉舍组织的教研、不美观课、评课等勾当,并在黉舍和体育组等层面开了3堂展示课,获得了良多教师的指导和辅佐,从而使我的课堂教学有了跨越

式的成长,理论连系现实的能力增强了,脱手能力增强了、课堂掌控性增强了、课堂有用性的意识前进了、科研意识也有所增强。现在,将继续担任低中段的教学工作,要将自己的脚色定位从新教师向经验型青年教师转换。 优势剖析: 教学工作 1.两年的低年级从教经验,使自己理论联系现实的能力增强了不少,脱手能力也有很年夜的前进。能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主体,培育学生对体育课的快乐喜爱并积极介入。 2.积极介入各类教育教学学术勾当,坦荡视野。长于思虑,注重反思,能在教学过程中以理论连系实践,从而前进课堂教学下场,完美和晋升自身教学能力。

3.积极自学能力。余暇时会阅读黉舍购置和举荐的教育名著、案例和反思等等;以培育的学生的立异能力为前提,能在课中考试考试运用新型教育体例和手段,丰硕课堂教学形式。 其他方面 1.职业心态安然安祥,严于律己,长于和他人合作,能正确的措置与率领、同事和学生的关系。 2.日常平常能阅读一些体育教学方面书报杂志和站资料。 3.爱岗敬业,遵守中小学教师行为规范。乐于体味学生们的身心特点和已有的常识、经验。 不足分解:

1.有待前进的因地制宜能力。对小学各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体味度还不够,若何能正确并实时措置课堂突发事务,并将事务带来的影响和后果水平降低到最小,对课堂的整体性把握有待前进。 2.小我教学气概不较着,需培育全新的教学理念,以拥有较强的、自力的教学能力。在继续优良传统的基本下,在学科教学中还需丢弃模拟和惰性,发扬自身利益,寻找体育教学中的立异。 3.对于教科研方面缺乏切磋、研究的积极性,教科研能力不是很好。专业理论常识的进修还需不竭堆集,与实践相连系的教学能力也有待增强。

三、小我专业成长三年的总方针 向经验型青年教师转型 1.继续继续优良体育教育教学品质,衣

着合适教师规范,以通俗话教学,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拖堂、不提前下课。并在教育实践中不竭堆集经验,树立怪异的小我教学气概,向营业水平高的“经验型”青年教师转型。 2.继续体育专业理论连系专业手艺的进修。熟知《教育学》《黉舍体育学》等有关著作,更新小我专业常识、熟悉教材,做到因材施教;能科学合理地设计每一学期的教学方针,并与单元打算相配套;在主干教师、优异教师的展示实践课中,开发教育资本,从而追求自身教育教学体例、手段、教学设计上有所打破。 3.坚持每周1-2小时的阅读,除教育教学类书籍,增添案例、课例的阅读参考,追求在理论研究上有建树,不竭前进自身理论研究的能力,并连系实践有成效。

四、小我专业成长的年段方针〖1〗〖2〗

〖3〗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听薛法根老师的课有感下一篇:听魏书生讲座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