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心理学教育思想论文提纲

2022-09-19

论文题目: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流行歌曲感染性研究

摘要: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灵魂,更是社会延绵发展的根基。流行歌曲作为重要的文艺形态和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将其融入生活、融入时代,充分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的正向感染性,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功能,是对新时代教育工作者和学术研究者提出的责任和使命。马克思在《经济学手稿·导言》中明确将“幻想”“想象”“形象化”概括为艺术掌握世界的特征。流行歌曲这一艺术形态是如何影响人,尤其是青少年的观念和态度,进而作用于社会、作用于时代;我们依据流行歌曲感染性的构建机制,何以、何能增强其对人的灵魂、对社会风气和时代精神的正向感染性,是本文试图解答的问题。本文借助多学科的理论工具和研究方法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流行歌曲感染性研究”这个命题,探讨如何借助文艺载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并从以文化人、以文培元和感染教育的视角研究文艺铸魂,以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激发新时代青年的正能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思想基础和精神力量。基于上述背景和目的,本文以流行歌曲为载体、以青年为研究对象,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流行歌曲感染性的可能与可行。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交叉、历史和现实相融合的视角出发,对流行歌曲感染性的理论依据、内在机理、运行机制、增强路径等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全文可归纳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对流行歌曲感染性的理论和方法作了探讨。流行歌曲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迅速风靡,有其美学、大众心理学、传播学等多个角度的原因;而“感染性”则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有意或无意、主动或非主动地受到一种行为、思想的渗透,从而对个人的观念和行为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在众多理论中,发源于接受美学的“接受理论”、来自教育学的“情感教育理论”、来自社会学的“场域理论”和“精神动力学”理论等是探索流行歌曲感染性的相关理论依据。第二部分梳理了新时期以来流行歌曲感染性的嬗变历程,并在历史流变中确认其正反两方面感染性之所在。本文通过对改革开放40年来流行歌曲嬗变历程的梳理,将流行歌曲大体分作港台流行歌曲、校园流行歌曲、“西北风”流行歌曲、新时期的“红歌”、网络流行歌曲、新时代主旋律流行歌曲等六个阶段,据此得出流行歌曲的正向感染性在于坚守理想信念、强化价值引导、增强精神引领、丰富审美体验等方面,而负向感染性则源于价值确立的消解、价值导向的偏差、价值引领的弱化等方面,从而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历史背景和基本前提。第三部分通过对“流行歌曲感染性”这一主题具体研讨目标的确立,通过歌唱者和美育工作者的个案,分析了流行歌曲感染性的构成主要包括情感、意境、时代性等几个要素;并通过2019年央视春晚个案分析和定量化实证分析等几个方面探讨“流行歌曲感染性”这一主题的内涵。对成功的歌唱家、作出杰出贡献的美育工作者的访谈,可以获得一些有别于局外人的经验和感受;透过成功的音乐产品,可以触摸到流行歌曲感染性的着力点;再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形式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可以大体厘清流行歌曲为什么可以流行、怎样流行、流行过程中如何陶冶人、感染人等问题。这几个不同的支撑点,共同构建了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流行歌曲感染性研究的实证性框架。第四部分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尝试构建流行歌曲感染性的机制与实践路径的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流行歌曲感染性的构建机制,大体可概括为主客体心灵共鸣、美学场域文化涵养和大众传媒助推、内循环要素创作机制等几个层次,而音乐受众与流行歌曲之间的审美共鸣是其内核。在增强其正向感染性的实践上,可以从流行歌曲的生产创作、校园“以美育人”教育理念的贯彻、主流媒体与网络媒体及自媒体的融合推进、“政府-市场-个体”协同打造良好的商业运行机制等几个方向上作出相应的尝试。流行歌曲是一代音乐人智慧的结晶,也是长期被忽视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能载体。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借助对于青年受众具有特殊感染性的流行歌曲,实现对以文育人、以文化人这一理念的推进,是本研究的美好愿望和最终归宿。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流行歌曲;感染性;文艺铸魂

学科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从中国社会的发展来看,社会思想共识亟需凝聚

(二)从教育工作的实践来看,思政载体尚需开拓创新

(三)从思政学科的发展来看,跨学科交叉研究有待深化

二、文献综述

(一)关于流行歌曲的研究

(二)关于感染性的研究

(三)关于流行歌曲感染性的研究

(四)研究述评

三、研究概况

(一)研究目标

(二)受访对象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一)研究重点

(二)研究难点

(三)创新点

第一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一、流行歌曲感染性相关概念的界定和分析

(一)流行歌曲的特征

(二)“感染性”简析

(三)不同载体感染性的比较

(四)流行歌曲感染性的主客体特征

二、流行歌曲感染性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理论与大众传媒理论

(二)接受理论

(三)情感教育理论

(四)场域理论

(五)精神动力学理论

第二章 流行歌曲感染性的历史嬗变及正负向感染性分析

一、流行歌曲感染性的嬗变过程

(一)钦羡港台:(改革开放初期)港台流行歌曲

(二)重返校园:(20 世纪70—80 年代)校园流行歌曲

(三)返璞归真:(20 世纪80—90 年代)“西北风”的流行

(四)激情燃烧:(20 世纪90—2000 年代)新时期的“红歌”

(五)精神快餐:(2000 年—21 世纪以来)网络流行歌曲

(六)开拓创新:(2012 年至今的“新时代”)主旋律流行歌曲

二、流行歌曲的正向感染性

(一)坚定理想信念

(二)强化价值引导

(三)增强精神引领

(四)丰富审美体验

三、流行歌曲的负向感染性

(一)价值确立的消解

(二)价值导向的偏差

(三)价值引领的弱化

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流行歌曲感染性的实证分析

一、流行歌曲感染性的个体性目标与社会性功效

(一)流行歌曲感染性的个体性目标:启迪梦想,丰富人生

(二)流行歌曲感染性的社会功效:构筑灵魂休憩的家园

二、构成流行歌曲感染性要素的个案分析

(一)流行歌曲感染性的本体要素:情感、意境、时代性

(二)流行歌曲感染性的实践要素:体验与创造

三、2019 年央视“春晚”流行歌曲感染性个案分析

(一)2019 年央视“春晚”流行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

(二)2019 年央视“春晚”流行歌曲的时代内涵

(三)2019 年央视“春晚”流行歌曲的时代价值

四、流行歌曲感染性的定量化实证分析

(一)问卷调查的样本结构:以90后青年为主体

(二)流行歌曲感染性的客观基础:时间投入多,受喜爱程度高

(三)流行歌曲感染性的情感储备:追求时代感和抒情化

(四)影响流行歌曲感染性的主要指标:旋律、歌词与主题

(五)流行歌曲感染性的优势条件:青年对优秀作品的强烈诉求

第四章 流行歌曲正向感染性的构建机制

一、主客体共鸣机制

(一)主客体的价值共鸣

(二)主客体的情感共鸣

(三)主客体的审美共鸣

二、美学场域文化涵养机制

(一)强化认知,深化情感

(二)坚定信念,增强意志

(三)塑造行为,端正态度

三、大众传媒助推机制

(一)主流媒体提升机制

(二)新媒体推动机制

(三)自媒体强化机制

四、内循环要素创作机制

(一)民族文化浸润机制

(二)以和为美韵律机制

(三)创作主体反射机制

第五章 增强流行歌曲正向感染性的路径选择

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融入流行歌曲生产创作

(一)以社会效益为基,推进流行歌曲创作健康发展

(二)以先进文化为先,遵循流行歌曲发展规律

(三)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坚守核心价值观阵地

二、强化校园美育,实现“以美育人”

(一)“以美育人”,让流行歌曲走进课堂

(二)“以美养德”,培育青年崇高理想

(三)“以美铸魂”,培育青年担当精神

三、媒体全面融合推进流行歌曲正向感染的传播

(一)主流媒体的选优推送

(二)网络传媒和自媒体的推广扩散

四、“政府-市场-个体”协同打造良好的商业运行机制

(一)政府:提升文化综合治理与服务水平

(二)市场:强化对流行歌曲正向感染的社会责任

(三)个体:培育德艺双馨的文艺工作者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流行歌曲感染性的访谈提纲

附录2: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流行歌曲感染性的访谈摘要

附录3: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流行歌曲感染性研究调查问卷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论文提纲下一篇:跨境融资与人民币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