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历史第一次月考

2022-09-22

第一篇:九上历史第一次月考

川版九上历史教案 第1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最终版)

第1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工业革命首先开始的国家、时间;记住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进蒸汽机,富尔敦建造第一艘汽船,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的基本史实;认识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和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理解工业革命的概念和英国首先发生了业革命的原因以及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影响。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对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和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工业革命中一系列工作机相互作用以及各部门间相互促进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比较、判断、联系、推理分析历史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工业革命中的一系列发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和科学态度;通过工业革命中一系列国家的科学家在发明创造中相互促进的学习,让学生树立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开放性观点;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为祖国建设而学习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发展需要技术革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重点难点

一、重点:英国最早进行丁业革命的原因;工业革命的发明和影响。

二、难点:工业革命中各环节的相互促进和工业革命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谜语:“远看像道墙,近看一排房,走时快如飞,脚下雷声响。”(打一交通工具)(学生可能猜到是火车)

点引:对!是火车!今天,当一列列火车风驰电掣般地从我们面前呼啸而过,迅速地从视野消失驶向远方时,我们禁不住会发出由衷的赞叹,发明火车的人真伟大,为后人留下这种既快又方便、舒适的交通工具。

其实不仅是火车,还有蒸汽机、轮船等,它们的诞生将人类社会推进到一个工业文明的新时代!今天我们将一同来学习这段历史——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 1 页 点拨:什么是工业革命?

所谓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阶段到工厂大机器生产阶段的一个飞跃。

二、学习新课

(一)纺织机的发明和蒸汽机的改良 阅读:P107-109,勾画批注

1.分析工业革命在英国率先进行的原因。 (1)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2)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

(3)工场手工业生产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引导:除了教材提到是原因外,还有哪些原因?

资料:17世纪中叶以后,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起来,它的建立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政治前提。

18世纪中叶,英国积极进行殖民扩张,先后打败荷兰、法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国内外市场随之扩大,商品的需要量随之增加。而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的需求,技术革新就成为紧迫的要求,这是工业革命进行的必要条件。

同时大规模的圈地运动,使大量农民失去土地,成为庞大的无产者队伍,从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生产所必须的大量的雇佣劳动力。

16—18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如英国科学家牛顿的力学,机械学理论等的出现,为发明机器提供了条件。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大量的生产技术知识,分工更为精细,这都为机器生产提供了可能。因为当时没有其他任何一个国家具备以上条件,所以工业革命于18世纪60年代首先在英国发生。

点拨:政治前提: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市场条件:18世纪中叶,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国内外市场随之扩大。工场手工业生产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技术革新成为紧迫的要求。

劳动力:圈地运动提供了大生产所必需的大量的雇佣劳动力。

科技条件:16世纪至18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为发明机器提供了条件。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大量的生产技术知识,这为机器生产提供了可能。

资本条件:英国通过殖民掠夺和贩卖黑奴,赚取大量钱财。

点引:因为当时没有其他任何一个国家具备以上条件,所以工业革命于18世纪60

第 2 页 年代首先在英国发生。那么,英国工业革命,最先发生于什么行业呢?为什么?

2.工业革命为什么最先发生于新兴的棉纺织业?

由于棉纺织业是当时新兴的工业,对于新方法的采用较为容易,加之棉纺织业比较集中,也比较容易改变为机器化的大生产。

点拨:棉纺织品销路好,赢利快。此外英国为了与印度进衍棉纺织业的竞争,亟待提高产量和质量,这一切,促使了棉纺织业的技术革新。在棉纺织业的技术革新中,纺纱和织布各个环节相互促进。1733年,纺织师凯伊发明了飞梭,织布速度大大加快,棉纱供不应求。1765年,人类历史上第一台手摇纺纱机“珍妮纺纱机”发明,大大提高了纺纱效率。所以18世纪60年代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是英国工业革命的起点。

3.工业革命中的发明创造。

发明了飞梭、珍妮纺织机、骡机、水力织布机和改良了蒸汽机。 图片:珍妮纺织机

看图回答:①该机器的名称是什么?其功能是什么?它用什么作动力? 名称:珍妮纺织机

功能:能同时纺织16-18支棉纱 动力:人力(手摇)

②该机器的发明者是哪国人?它有什么优点?它的发明有什么深远的影响? 发明者:哈格里夫斯 优点: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影响:这是棉纺织业中第一项有深远影响的发明。人们把此项发明视为工业革命的起点

点拨:哈格里夫斯用女儿的名字称呼这架机器。此后从珍妮机到水力纺纱机、骡机,纺纱机的不断更新又使织布业落后了。纺纱业的进步促进了织布业的发展,就这样,水力织布机应运而生。

引导:机器诞生的价值是更大限度地创造社会财富,推动时代进步,其关键是机器能转起来,是什么力量驱动这些机器的转动呢?

人力、水力、畜力、风力等。

点拨:人们最初只能用自己的双手,后来用风力、水力、畜力等自然力代替人力,当然是一种进步。但这些动力又各有利弊。

第 3 页 风力本身不需要成本,但不稳定,难以控制,不能广泛应用;水力易于驾驭,但受地医和季节的限制,有时甚至枯竭;马主要用于交通运输以及矿井排水,但太昂贵,又麻烦。因此,一种新的动力机器产生了,这就是蒸汽机。

4.想想:工业革命中,各项新技术之间怎样相互推动?

从纺织业中,织布速度加快,引导纺织机器的改良,促进了织布机的发明; 机器的使用促进动力问题的解决,从而出现了改良的蒸汽机;

动力的解决,促进了机器的制造、冶金、采矿等一系列工业部门的技术革命。 5.思考:工业革命扩展的过程及其意义。

在英国工业革命的推动下,19世纪初到70年代,资本主义发展较快的法国、美国、德国等国家也相继进行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扩展,使应用机器生产的大工厂建立起来,真正的工业时代到来了,人类进入到了“蒸汽时代”。

图片:瓦特改良蒸汽机(P108)

看图回答:①图中人物是谁?他的突出成果是什么? 瓦特,制成了性能比较优良的新一代蒸汽机——瓦特蒸汽机。 ②蒸汽机可用于哪些领域?

首先是纺织部门,然后广泛地应用于机器制造、冶金、采矿等等。

点引:蒸汽机的广泛应用,给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呢?让我们进入第二目的学习。

(二)轮船和火车的出现 阅读:P109-110,勾画批注

1.轮船、火车出现的必要性及可能性。

由于大机器生产扩大了生产规模,需要大量的原料,并运走大量的产品。原来的交通运输已不能满足机器生产的需要,这就需要对交通运输进行变革。于是以蒸汽机为动力的轮船、火车就发明出来了。

2.火车和轮船的发明者、国籍、时间,并口述他们的发明经历。

1807年,美国人富尔敦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汽船“克莱蒙号”。1814年美国工程师史蒂芬孙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火车。

3. 火车和轮船的发明的意义。

轮船和火车的发明促进了陆上运输业和水上运输业的飞跃发展,使世界交通运输进入了“汽轮时代”和“铁路时代”。

第 4 页 4.工业革命的重大影响。

工业革命是生产技术上划时代的变革,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直接导致了工厂企业形式的出现,促进了城市的兴盛和城市人口的增长。英、法、美等主婴资本主义}司家在工业革命后成了强大的工业国。

三、学习总结

①第一次工业革命从以纺织机械为内容的工作机革命,以蒸汽机为内容的动力机革命,到以汽船和火车为内容的运输革命构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整乐章。

②工业革命中,有许多感人的故事,让我们通过阅读史料来了解。

★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他是一个夏季当木工、冬季当织工的工匠。

★瓦特的父亲是一个熟练的造船装配工人,由于家庭贫穷,瓦特身体也不好,在受完初等教育后就辍学了。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漫长历程,终于实现了蒸汽机的彻底革命。

★祖籍爱尔兰的美国发明家、艺术家富尔顿,出身农民家庭,曾做首饰店学徒。后开始对有关船舶推进的新发明产生兴趣。发明了“克莱蒙”号,这是第一艘正式使用的蒸汽船。

★英国铁路机车主要发明家史蒂芬孙,出身矿工家庭,没受过学校教育,他工作之余参加夜校学习并坚持自学。1814年,研制了一台蒸汽机车,被尊为“火车之父”。

思考:你从以上的资料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伟大的发明创造来源于亲身实验、刻苦钻研、勤奋学习、大胆探索和不懈努力。

四、课堂检测

(一)课后测评

(二)练习册

第 5 页

第二篇: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

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中国&世界古代史

一、 单选题

1.元朝人曾作《木棉歌》》:“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指作机中布。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材料最能表明元朝()

A.棉花开始在中国种植

B.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 C.农民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D.家庭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解析:“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指作机中布。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从这句诗中可以看出,棉花种植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家人的穿衣需要,材料中的“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就是明证,这体现的是自己自足的特点。

2.清代,除以景德镇为中心的官窑外,各地民窑都极为昌盛兴隆,其数量和规模逐渐超过官窑,出现了官府委托民窑代烧瓷器的现象。这表明这一时期()

A.官府力图控制民窑生产 B.生产技术提高,商品经济发展 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较快 D.官窑生产完全被民窑生产取代

3.《春秋繁露》记载:“„„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这体现了哪一思想()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君权神授”,强化君主专制 C.“天人感应”,约束君主行为 D.“春秋大一统”,加强中央集权

解析:本题考查董仲舒思想。《春秋繁露》是董仲舒的著作,题干中认为皇帝治理国家需要与天意相符,如果与天意不同那么天下就会打乱,所以作为统治者,必须与天意相同,这体现了董仲舒“天人感应”思想,对皇帝行为具有一定的束缚作用。其余三项均与题干意思不变。

4.希腊古典人文主义是在对人性的探究与思索中逐渐形成的,其内在的本质是对人的灵魂的塑造和对理性精神的培养,倡导一种在善之普遍性原则指导下的生活。这说明希腊人文精神的核心是() A.强调人的价值和人的决定作用 B.尊崇理性,批判传统,强调道德的作用 C.提倡怀疑精神,强调人的价值和人的地位 D.提倡人性,反对神性,肯定人的作用

二、解答题

1.中国是官僚政治体制发育最为完备的国家,君臣关系成为理解中国政治制度的关键。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魏晋以来,中书、尚书之官始真为宰相,而三公遂为具员,其何故也?盖汉之典事尚书、中书者,号为天子之私人,及叔季之世,则奸雄之谋篡夺者,亦以其私人居是官。”

——马端临《文献通考·职官三》

(1)秦朝汉初,“三公”具体指的是哪些职官?据材料一,指出魏晋以来“三公”地位的变化并说明影响其地位变化的制度原因。概括宰相制度的演变特点。

解析:秦朝三公是指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从材料“中书、尚书之官始真为宰相,而三公遂为具员”可以看出三公权力逐渐的被剥夺,原因即在于皇权不断地加强,重用身边文职人员以限制相权。我国封建社会君权和相权的变化趋势是相权不断地削弱而皇权不断的加强。 三公:丞相、御史大夫、太尉。 变化:“三公”的权力由实变虚。

原因:宰相权力不断转移到皇帝的近臣手中,宫内官发展为正式的朝官(皇帝起用中书、尚书等近臣担任宰相)

演变特点:君权不断加强,相权逐渐削弱。

材料二 中国过去的政治,不能说皇权相权绝不分别,一切全由皇帝专制。我们纵要说它是专制,也不能不认为还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开明的专制。它也自有制度,自有法律,并不全由皇帝一人的意志来决定一切的。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秦王政创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树立了绝对皇权,巩固了统一。秦王政的这些活动,把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2)指出材料

二、三的观点并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解析:从材料二“中国过去的政治,不能说皇权相权绝不分别,一切全由皇帝专制”可以看出作者不认同中国古代的皇权绝对的专制,举例子可以举唐代三省六部制说明相权对皇权的制约。从材料三“秦王政创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树立了绝对皇权”可以看出皇权至高无上。可以举例清代的军机处等加以说明。

材料二观点是中国古代政治不是君主绝对专制。

例如:秦朝实行廷议制度;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制度对皇权有一定制约;“天人感应”思想对君主的制约。

材料三观点是中国古代政治是绝对君主专制。

例如:汉武帝设内朝取代外朝;明朝设内阁制度,加强皇权;清朝设置军机处,皇权达到顶峰。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战国时期富商大贾„„成为社会上最活跃的一种人。孟子主张对工商业什一而税,去关市之征。他的主张没有一个国君采用„„大商贾所使用的人,一种是伙计,如洛阳贫民到富商家学商业,替富商贸易走遍天下,各都市更多的一种是大商贾凭借财势压迫穷人做奴隶,从事商业、农业、手工业劳动„„吕不韦为秦国相国,封河南洛阳十万户„„并不满足于十万户的封建性地租,他占有奴隶一万人,驱使他们从事各种劳动,垄断洛阳的工商业。

(1)据材料一,指出大商人采用的生产方式特点和反映的时代特征。

特点:以使用伙计为代表的较自由的生产方式与以奴隶劳动为基础的野蛮的生产方式并存。 特征:反映了当时社会正处于新旧社会形态交替时期,新旧生产方式并存。

材料二 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大有增加,计共设户关26个,工关5个„„各关税吏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由,没收财货„„在这样的苛税下“商贾望见关津,如赴汤蹈火之苦”。

——彭雨新《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

材料三 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中国全史·商贾史》 (2)材料二揭示了什么社会现象?指出材料二与材料三之间的逻辑关系。

现象:清政府广设关卡,不法官吏巧立名目,对商人征收重税。关系:因果关系。

(3)材料三提出了商业发展产生的影响,指出这一观点,并归纳出其论证的依据。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造成这一社会现象的原因

观点: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依据:商人财富主要用来买田置地、科举入仕,没有转化为用于扩大再生产的工商业资本。

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儒家思想、科举入仕的深远影响。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梭伦掌权后通过一系列措施让“人民”获得自由,此外他制定了被称为“减负令”的法律,这些举措都对民主社会“人民”的产生和形成起到了奠基作用。而他“唯财是举”即以财产评估结果划分等级和抽签选官,虽然只是实现了财权政治,但对世袭的贵族政体无疑是巨大的打击,为“人民”地位的上升搭好了阶梯。

——程志敏《从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看雅典民主的诞生》 (1)材料一中的“人民”主要指什么人?为什么说“唯财是举”为“人民”地位的上升搭好了阶梯? 成年男性公民。

“唯财是举”即按照财产多寡来划分公民等级,打破了世袭贵族垄断政权的局面,有利于“人民”中的新兴工商业奴隶主等参与政权,有利于推进民主政治。

材料二 著名希腊史学家汉森认为:“雅典的民主政治和现代民主政治一样,具有民主、自由和平等三个基石。”这一结论是很难让人信服的。„„雅典的民主带有相当强烈的不宽容性。中国学者对此进行的剖析可谓是入木三分:“这种专政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度,可以调动一切能够调动的力量,在需要的时候,它以绝对真理的面目向少数派和少数意见呼啸着压过去,轰然一声,连呻吟都一并埋在尘土之中。”

——倪学勇《雅典民主的多元解读》 (2)材料二中,作者对汉森的说法持怎样的态度?结合史实说明理由。 作者认为汉森的说法是错误的。

理由:汉森认为雅典的民主政治和现代民主政治一样,两者都是建立在民主、自由和平等的基础上的。实际上,雅典的民主制并不具备现代民主包含的民主、自由、平等。①雅典民主仅限于占城邦人口小部分的男性公民,妇女、外邦人和广大奴隶是没有民主权利的。②雅典民主容易造成集体暴政。③雅典的民主是一种直接民主,而现代民主主要实行间接民主。

材料三 我们只需把它们与任何其他古代政体比较一下,便会毫不踌躇地宣称它们具有无可怀疑的优点。

——19世纪上半期英国希腊史专家格罗特 (3)材料

二、三对雅典的民主制度的看法有何不同?为何会形成这种差异?

材料一认为:雅典的民主带有强烈的不宽容性,容易形成集体暴政,着眼于其局限性。 材料二认为:雅典的民主具有不可怀疑的优点。

形成差异的原因:评价的立足点不一样。材料一把雅典民主制度与现代民主制度相比较,前者的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19世纪上半期,英国人需要推进议会改革,扩大资产阶级统治的基础,这使得英国的古典史研究打上了为雅典民主辩护的烙印。格罗特将雅典民主制度与古代其他地区政体横向比较,得出肯定的评价。

第三篇:九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第一次月考九年级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内。) 1阿育王是古印度孔雀王朝的国王。按种姓制度划分,阿育王应该属于( )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2、在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过程中,实行的政策不包括...( ) A.建立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制度

B.把一切土地收归国有 C.国家把土地卖给农民耕种 D.农民必须向国家交纳赋税

3、当你参观卢浮宫时,解说员指着一黑色的石柱(如右图)说:“这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完备的成文法典。”请你判断,该法典应该是用哪种文字刻写的?( ) A.象形文字 B.拉丁字母

C.楔形文字

D.甲骨文

4、一本历史书中对某帝国有以下描述:“这帝国盛行伊斯兰教,商人拥有能在逆风中航行的商船,从非洲运来黑奴,从印度输入米、棉及蔗糖,从唐帝国进口丝绸,首都巴格达因此成为当时世界重要的大都会。”此帝国最可能是( )

A.拜占庭帝国 B.阿拉伯帝国 C.神圣罗马帝国 D.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5、小勇放假后想去探寻西方文明之源,西方文明之源主要是指欧洲哪个国家?( ) A.意大利 B.英国

C.希腊

D.西班牙

6、罗马共和国同迦太基在100多年的时间里进行了三次战争,被称为“布匿战争”。布匿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

A.称霸意大利半岛 B.称霸欧洲

C.维护民主制度

D.争夺地中海霸权

7、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改变了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现有条件的土地分封。这场改革给西欧带来的影响是( ) A.日耳曼民族的大量入侵

B.罗马教廷权力至高无上 C.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形成

D.拜占庭帝国被外族所灭

8、一部游记,内容宏富,妙趣横生,被誉为“世界奇观之书”。哥伦布就是读了这部书,才对黄金遍地的东方大国产生了由衷的向往。该书是( )

A.《天方夜谭》 B.《荷马史诗》 C.《马可·波罗行纪》 D.《大唐西域记》

9、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它们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各自都形成了严格的宗教教规,以下对宗教活动的描述符合教规的是( ) A.佛寺中供奉着释迦牟尼的塑像 B.伊斯兰教徒在寺庙里拜佛 C.基督教徒在教堂里诵读《古兰经》 D.伊斯兰教的清真寺里供奉着耶稣像

10、莎士比亚说过:“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他宣扬的核心思想是( ) A.理性主义 B.启蒙运动 C.人文主义 D.民主共和

11、有学者认为,“实际上,严格的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直到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进行远航探险时才开始。”对“远航探险”的正确理解是( ) A.打破了人类长期以来相对隔绝的状态 B.此前从未出现大规模的远航活动 C.宣扬了罗马教廷的声威

D.巩固了西欧的封建制度

12、2011年5月24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出访英国,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白金汉宫以国宴宴请,但国家的最高权力却掌握在国会而不是女王手中,这种政治制度源于哪一法律文件( )

A.《宅地法》 B.《权利法案》 C.《人权宣言》 D.《独立宣言》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3题8分,第14题8分,第15题10分,共26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 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等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恩格斯

(1) 材料中提到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指的是什么?这一变革的性质是什么?(4分)

(2) 请至少举出材料中所指的两位“巨人”。(2分)

(3) 谈一谈你从这一变革时期的文化名人身上学到了什么?(2分)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哥伦布说:“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了黄金,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有的一切。”

材料二

图一:位于西班牙的哥伦布纪念碑,上有“光荣属于哥伦布”“向哥伦布致敬”两行大字。图二:2007年10月拉美各地印第安人游行示威,要求将“哥伦布日”改为“土著人民抵抗日”,他们把哥伦布塑像披上塑料外套,要求世界重新评价哥伦布。

图一 图二

(1)依据相关知识回答,在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中,哥伦布做出了什么贡献?材料一表明,哥伦布航海的动机是什么?(4分)

(2)材料二表明,在如何评价哥伦布的问题上,欧洲人和美洲印第安人持不同的观点。试依据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谈谈导致不同观点的原因。(4分)

15、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政治制度不是从我们邻人的制度中模仿而来的,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我们的制度之所以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

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

——伯里克利

材料二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1)材料一中“我们的政治制度”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请据材料一指出这一制度民主性的表现。(2分)

(2)材料二的内容出自哪部文献?(2分)其核心思想是什么?(2分)

(3)上述文献的颁布使该国的政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4)西方民主政治从产生起就存在局限性,请举例说明。(2分)

第一次月考九年级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B

2、C

3、C

4、B

5、C

6、D

7、C

8、C

9、A

10、C

11、A

12、D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3题8分,第14题8分,第15题10分,共26分。)

13、(1)、文艺复兴,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4分)

(2)、但丁、达·芬奇 (2分)

(3)、不畏强暴,勇于探索的精神;追求真理,为科学献身精神。(2分)

14、(1)发现美洲大陆。追求黄金(发财致富)。(4分)

(2)欧洲: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体,促进了各民族间的交流;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2分) 美洲: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侵略亚非拉地区,给这些地区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2分)

15、(1)表现:政权掌握在全体公民手中;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分)

(2)文献:《权利法案》。 (2分)

核心思想:限制王权(或议会高于王权)(2分)

变化:由君主专制到君主立宪制转变。(只答到“君主立宪”得1分;完整答出变化过程得2分。)

(3)古代:希腊雅典的政治权力只掌握在少数公民手中,奴隶和妇女没有政治权力。

近代:英国保留了封建君主(任一例得2分)

第四篇:七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中学七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

历 史 试 卷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请将答案序号直接填入题后括号内。) 1.右图是我国商周时期在西南地区盛行的——种青铜文化的代表,它出现于( ) A.长江三角洲 B.成都平原 C.珠江三角洲 D.华北平原 2.有人说:“‘封邦建国’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这主要评价 ( ) A.世袭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分封制

3.我国考古学家利用“碳14断代法”测定山一种远古人类,距今约50万年左右的时间,并在其生活的洞穴里发现有厚达6米的灰烬,请你判断下列说法属于这种远古人类的是 ( ) A.已经会人工取火 B.过着群居生活 C.种植粟 D.会制造陶器

4、右图是什么人头部复原像(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5.活动中,老师让刘欣欣同学做组长,她却让能力比较强,大家都信服的朱娟做组长,同学们深有感叹:这是______的再现啊 ( ) A.战争 B.禅让 C.世袭 D.暴力

6.2006年7月,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了中国安阳殷墟人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殷墟”为我们研究哪一朝代的历史提供了依据 (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7、右图所示装饰品采用的是磨光和钻孔技术,它出土于(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山顶洞人遗址

D.河姆人遗址

8、“有的墓随葬品多达百余件,有的墓却一无所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始人类是(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人

D.大汶口人

9.“民以食为天。”我们的先民最早种植和食用的两种粮食作物是( ) A.水稻和玉米 B.水稻和小麦 C.粟和小麦 D.粟和水稻

10.孙中山“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中的“轩辕”指的是( ) A.蚩尤

B.黄帝

C.女娲

D.大禹 11.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在( ) A.尧时期

B.舜时期

C.禹时期

D.黄帝时期

12、.北京人学会了把石块打制成简易的工具。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考古学上称( ) A.“新石器时代” B.“旧石器时代 C.“青铜时代” D.“金石并用时代” 13.西周的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 A.农业

B.玉器加工业 C.青铜器制造业 D.制瓷业

1 14.造型雄奇、工艺高超、名闻中外的青铜器精品,是商朝的( ) A.象尊

B.四羊方尊

C.司母戊鼎

D.犀尊

15.我们常用“五谷丰登”来形容丰收,后代称为“五谷”的农作物,我国什么时候已经齐备(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商周

16.古代人们常以“钟鸣鼎食”来形容贵族之家的豪奢生活,由此可见,鼎的主要用途除了祭祀外,还有( )

A.乐器 B.食器 C.盛水器皿 D.装饰品 17.东周开始于( )

A.公元前2070年 B.公元前1600年C.公元前771年 D.公元前770年 18. “夏商周断代工程”是“九五”期间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总目标是制订有科学依据的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年表。目前我们的课本即采用了这一成果。据此,请你推算一下,夏商周三代各自统治的时间为( )

A.470年 554年 275年

B.407年 550年 260年 C.450年 554年 275年

D.470年 550年 275年 19.右图是把人当作坐骑的暴君,他是( ) A.纣

B.启

C.幽王

D.桀

20.能够较典型的反映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是( )

①北京人 ②山顶洞人 ③河姆渡聚落 ④半坡聚落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二、配伍选择。请将相应内容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 )舜 A.会用骨针缝制衣服 ( )半坡原始居民 B.生活简朴,克己爱民 ( )尧 C.宽厚待人,以身作则 ( )山顶洞人 D.能制造色彩鲜丽的彩陶

( )禹 E.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 )河姆渡原始居民 F.领导人民治水,与群众同甘共苦

三、判断辨析。下列说法是正确的请打“ 1.会不会使用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 )

2、北京人使用和保管天然火增强生存能力。 ( )

3、从人种起源看,不同人种并没有优劣之分。 ( )

4.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生动地展现了黄河流域原始农耕的图景。( ) 5.半坡原始居民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说明他们已过着定居生活。 ( ) 6.从黄帝开始,推举部落联盟首领是按“禅让”的办法进行。 ( )

7、舜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 ( ) 8.大汶口原始居民已经能制造黑陶和白陶。 ( )

四、识图题

(一)读右图回答 (5分)

(1)图中是哪个古人类的头部复原像。(1分)

(2)他是在哪里被发现的?他生活在距今多少年前?(2分)

(3)他使用的石器是怎样制造出来的?使用这种石器的时代被称作什么时代?(2分)

(二)、(1)右图青铜器的名称和制造朝代各是什么?(2分)

(2)它在青铜铸造史上有什么地位?(2分)

(3)请你想一想,它是用来做什么用的?(2分)

(4)请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有什么特点?(2分)

(三)读图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1)图

一、图二分别是哪一原始居民修建的何种类型的房屋?(4分)

(2)除了建筑的房屋不同,两种原始居民的生产和生活还有什么主要的不同点?(2分)

五、材料解析题

(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罢兵西归……封诸侯,班赐宗彝……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今山东境内),曰齐。 材料二

见下图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尚父”指的是谁?他建立了哪一个诸侯国?(4分)

(2)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可看出构成诸侯的是哪些人?他们从天子那里得到什么?对周天子有哪些义务?(8分)

(3)两则材料反应出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周天子为什么要实行这样的制度?(4分)

(4)西周实行这种制度,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

(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 ──〈礼记·礼运篇〉 请回答:

1、这种“天下为家”的局面是因为谁而开始?(1分)

2、他破坏了禅让制,而采取了什么制度? (1分)

3、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是什么王朝?(1分)

4、从此我国从原始社会进入到什么社会的发展阶段?这种社会制度包括了哪些朝代? (2分)

5、面对各个朝代的兴亡,你有什么启示?(2分)

一、选择题 共20分,每小题1分。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1 B 11 C 2 D

3 B

4 B 14 B

5 B

6 B

7 C

8 D 18 A

9 D 19 D

10 B 20 D 12 13 B

A

15 16 17 B

B

D

二、配伍选择 (12分) C D B A F E

三、判断辨析 (8分)

1、×

2、√

3、√

4、×

5、√

6、×

7、×

8、√

四、识图题 (20分)

(一)、(1)北京人 ( 1分)

(2)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70—20万年前 (2分) (3)使用打制的粗糙石器;旧时器时代(2分)

(二)、(1)司母戊鼎,商朝;(2分) (2)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2分)

(3)鼎是烧煮或盛放鱼肉的器具,大量用于祭祀。(3分) (4)工艺高超,品种繁多,应用普遍,分布广泛。(2分)

(三)、(1)图一:河姆渡遗址的干栏式房屋;图二:半坡遗址的半地穴式房屋(4分)

(2)河姆渡人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半坡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粟(2分)

五、材料解析题(20分)

(一)、(1)“人祭”和“人殉”。 (2分) (2)奴隶(1分)

(3)夏、商、西周时期,奴隶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命运十分悲惨。(3分)

(二)、(1)半坡原始居民。(1分) (2)半坡人面鱼纹盆。(2分) (3)粟。(1分)

(4)没有发现中国古老的文字。(2分)

(三)

1、启;(1分)

2、世袭制;(2分)

3、夏朝;(1分)

4、奴隶社会,夏、商、周(4分)

第五篇:九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分析

九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及考情分析 科目:历史 分析人:邓迎平

一、 试题情况

1、考查的知识点及内容

本次月考试题的范围是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第1---5单元内容,所涉及世界古代史和世界近代史两个部分。古代史内容分布在选择和填空题部分,重点考查的还是近代史部分.

2、考查类型及方向

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种题型。非选择题有简答题、材料题、分析说明题,活动探究题。题量适中,难易程度适中,所用时间适中,符合历史科考试标准,与中考题型基本相符;命题思想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双基能力,强调学以致用,理解、运用层次的题目也较多。非选择题多以专题形式出现依照新课标的要求对学生进行了考察,重在世界历史进程中发生的大事件。选择题从题型种类上看,有图文型、材料解析型、概念型、否定型、比较型选择题,组合型、图表型、最佳型选择题;其中情境性型选择题,注意题干的情境性,有

7、

8、

11、

13、

14、15题使用了图片材料或文字材料,营造历史的氛围,注重对考生获取信息和解读信息能力的考查,较好地体现了历史学习以能力立意的目的。

二、学生答卷情况分析

(一)、学生对试题答案的理解、解决及概括的准确度

三分之一的学生,重点主干知识掌握较为扎实,说明历史教师在教学与复习中比较到位,学生经过认真复习能从容作答。例如选择题15小题30分,大部分学生得分率均在70%以上,辨析题、材料题、及问答题的基础部分得分率均较高。

(二)、学生对答题方法掌握的程度

四分之一的学生掌握了正确的解题方法,基本上能依托已知知识和借助课本知识进行解题并按质按量完成考试任务。从试题的得分率可以看出,学生在历史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和比较方面的能力均有相当大提高。开始注重历史与社会,历史与个人生活的联系,特别是在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综合。学生的知识视野比较开阔,能关心社会生活,关注社会现实,因而答案既多元又开放,说明了新课程实施以来,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三)存在问题和不足之处

1、错别字较多 致错案例:《马可.波罗行纪》写成《马可.波罗行记》、《权利法案》写成《权力法案》、史蒂芬孙写成史蒂分孙、君主立宪制写成君主立县制等等。致错原因:从学生的试卷来看,一般是粗心大意和笔误以及答题完毕后不做进一步检查等造成的失误……再有就是对历史学科根本不入门,一字不落一分不得的。

2、基础知识不扎实。

张冠李戴,答题不准确,有答非所问、问少答多、问多答少等现象。 历史信息的整合、提炼能力欠缺,题与教材结合不起来,不能随心所欲驾御教材中的相关知识来按题意完成题目;对教材不熟悉知识点、得分点把握不住,乱抄书现象严重。

3、审题不清。

不能认真仔细地阅读,知识的概括、迁移能力尚待训练。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更有待提高。

4、部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低下,语言表述能力不强。

在材料解析

18、19题和问题探究题20中表现尤为突出。在作答中,语言表述不准确,逻辑较混乱,回答不规范,回答不得要领。如此这些反映出学生思维和表达能力的欠缺,需要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加以训练和指导。

4、学生对有的历史概念模糊。

如探究题20题,资本主义制度和治本主义的政治体制学生混淆了,这样失去了本不应该失去的分数,因为学生是记得这些基础知识的,只是历史概念上的混淆罢了。

6、解题思路不清楚,解题方法不正确。

比如材料题存在这样的问题:①在阅读时没有根据题意抓住关键词语,不能提取有效信息,排除无效信息。②是不能联系教材及相关历史知识,进行知识迁移。学生读不懂材料后,更找不准切入点,将材料反映的内容同相关知识进行不能有机的结合,知识转化不能准确、到位、客观。③是对材料来源及作者不进行分析,不能根据材料来源及作者分析其对材料反映的史实的态度。

7、关于材料型、否定型选择题,出错较多。

学生不能根据材料创设新情境和材料设置备选,对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整理能力,没有最大限度地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不善于通过材料揭示历史本质,洞察历史发展规律。有的是忽略了“不”的限定语。

三、采取措施

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面对明年的毕业考试,我们作为应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注重对知识进行巩固、整合,形成知识体系,着重训练学生的答题技巧和方法,应做到以下几点: 1.夯实基础知识。回归课本 重视历史基础知识的学习,切实提高对于历史基础知识“掌握”的质量。平时教学要坚持左图右书,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加强知识的迁移或重组能力,以便应对新的问题。 2.提高综合能力

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要进一步提高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的转换、组合,应训练学生读图、识图、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训练学生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从而起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的目的。 3.加强专题复习

近年来的中考试题往往以专题的形式出现,这在非选择题中尤为明显,这就要求教师在复习时注重对知识的归纳总结,注重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串联历史知识,加强专题复习,突出历史的整体性。按照历史复习总的安排,现阶段历史复习的重点是对学生进行专题复习,从而构建历史学科知识体系。 4.精心筛选试题

现阶段教师的手头资料较多,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紧扣课标,必须适时精选与中考历史试题类似的优质练习题,根据新课改形势下中考历史试题注重“材料性和情境性”的特点,教师应适当选择一些材料精炼、图文并茂的习题以强化训练,切实起到对学生的训练、提高作用,一定避免题海战,让学生做无用功,从而浪费时间,收效不大。

5、加强审题训练,提高答题技巧,注重学生的学法指导。

加强审题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认真审题、关键是找好关键词,对基础知识掌握到位,对题干和选项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而不是浅尝辄止,对审题要高度重视,告诉学生审题——审题——再审题,避免出现答错题。加强答题规范性的训练,使答题书写端正清楚,有条理分点答题的习惯,答题时间的把握等,要在平时教学中多次强调考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形成良好的答题习惯。加强学科语言组织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按题目的要求取舍和重新整合知;识。在学法指导方面,平时抓常规的训练,比如多请学生到黑板上写一些容易出错的字词,或者要求学生在草稿本上写写易错的字词;学生多动,代替老师多讲,请学生绘制表格梳理知识点,或者请学生设计问题训练他们思维能力,或者请学生讲讲课,或者请学生自己找找知识的相似点、不同点等等,学生动起来了,我们的课堂也就轻松了。 总之在落实好基础知识的同时,要学生多想,想知识主干,想思维方法,想命题意图,想时政热点联系,想审题解题思路,想规范答题;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江苏苏州沧浪亭介绍下一篇:技术培训班领导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