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卫生工作调查报告

2023-03-11

报告具有汇报性、陈述性的特点,只有按照报告的格式,正确编写报告,报告才能发挥出它的作用。那么在写报告的时候,应该如何写才能突出的重要性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农村卫生工作调查报告》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一篇:农村卫生工作调查报告

农村卫生工作现状的调研报告与农村卫生工作自查报告

农村卫生工作现状的调研报告

按县卫生局安排,局领导组成两个调研组,对我县的农村卫生工作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先后听取了各乡镇卫生院的情况介绍,实地察看部分卫生院工作档案和部分村卫生室,并和卫生院负责人和职工进行了座谈,调研组对各乡镇农村卫生工作的发展予以充分的肯定,对农村卫生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发表了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了解的现状情况和建议分述如下:

**县农村卫生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 多年来,**县农村卫生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以较少的投入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护网络健全,农民就医得到极大便利,卫生服务功能发挥正常,医疗条件改善较快,医疗技术质量和水平基本适应群众的需求,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较低水平,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率明显下降,计划免疫工作不断加强,改水改厕工作成绩显著,农民健康意识得到初步提高,全县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全面提前达标。

一、积极创建初级卫生保健先进县。?**县自1993年初级卫生保健试工作正式启动以来,已经历了多个年头,现已全部达到初级卫生保健合格县的标准,通过了卫生部的审评,全部达到初保普及阶段合格标准的县城之一。

二、推进农村合作医疗建设。?合作医疗保健制度作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证农民获得基本医疗服务,落实预防保健工作,防止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具有重要作用。多年来,在各

第 1 页 共 10 页 级政府和干部群众的积极支持参与下,通过不断提高对办合格医疗的思想认识,本着“加强领导、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逐步完善”的原则,努力建立和完善了多种形式的合作医疗。通过积极探索,**县在开展合格医疗方面积累了一定的成功经验。?

三、强化农村三级医疗保健网络建设。?农村三级医疗预防网是实施初级卫生保健的重要支柱,**县非常重视对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在县财政、计划和卫生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乡镇卫生院的各项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大部分乡镇卫生院实现了房屋、设备、人员“三配套”,成为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和社会卫生于一体,功能较完善的综合性医疗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的人员结构逐步趋向合理、技术能力不断提高、服务功能有了一定转变、管理水平相应提高。村卫生室作为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的网底,承担着大量的初级卫生保健任务,各乡镇通过创建合格村卫生室活动,不断加强村卫生室的建设和管理,强化功能,充分发挥其在防治农村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和妇女儿童保健等方面的作用,改变了村卫生室房屋简陋、消毒不规范、常规设备不齐全、管理制度不落实的状况,使大量的预防保健任务在农村基层得到了较好的落实。XX年,以“夯实基础、牢筑网底”为目标,在继续完善71个“空白村”卫生室建设的基础上,争取中央投资新建卫生室20个,加上村集体场所改扩建建设的31个村卫生室,使全县新建村卫生室总数达到122个。全县共有10个乡镇,175个行政村。其中159个村拥有了卫生室或服务点(百人以下的村为服务点),共选聘村医264名。加上10个乡镇卫生院和6个乡镇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幅射带动,基本实现了村卫生室全覆

第 2 页 共 10 页 盖的目标。?

四、积极推进农村中医工作。?近年来,**县中医工作的重点是:以创建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为目标,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加强人才培养,稳定中医药队伍,努力提高中医药治疗率,构建中医药三级医疗保健网络。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廉、验”的特点和对老年性、功能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有较好疗效的优势,发展中医特色专科,促进中医业务发展。全县有中医院1所,县医院和各乡镇卫生院均设有中医科、中药房。

综上所述,**县政府及卫生主管部门在农村卫生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随着经济基础发生了变化,当前的农村卫生工作中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

1、政府对农村卫生事业的投入不足,面广量大的预防保健任务不能得到更进一步落实,农村卫生工作显得相对滞后,离群众的要求尚有距离。?

2、由于农村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卫生室赖以生存的集体资金投入不能到位,导致乡村医生对所承担的工作不积极,纷纷变相个体行医以弥补收入不足,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的网底建设受到很大冲击。?

3、乡镇卫生院由于建设规模小、医技水平不高、人员素质低下等不利因素,使目前设置的床位使用率降低,效率不高,业务收入呈下降趋势,地区差距日益明显。乡镇卫生院收入下降的同时,乡镇集体对卫生院的投入又普遍急剧减少,导致乡镇卫生院缺乏发展后劲。?

4、农村卫生监督体制不顺,执法力量薄弱,难以适应执法工作需要,

第 3 页 共 10 页 导致对传染病、食品卫生、非法行医、医药市场的监督管理难以更进一步落实。?

5、医务人员人口老龄化、疾病谱的改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防保经费的不足,资格准入制度等,导致现有体制及专业人员难以胜任繁重的防保任务。?

6、现有的合作医疗形式已无法适应农民现实的需要。首先是筹资不到位。传统的合作医疗模式是三个一点,即政府投一点、集体筹一点、个人付一点。而目前的状况农民自筹的一块资金由于合作医疗对农民吸引力弱,也很难筹集;各乡镇多以上级行政手段而由于村委会垫付;其次是受益不明显而报销手续繁琐。传统的合作医疗覆盖面相对较广,由于参保的药品价格的因素,农民通过医保报销后的金额未必体现比市场优惠,且在报销手续繁琐;二是受益力度大但受益面小,如大病风险医疗形式虽然报销金额较大,但其受益覆盖面所占比例小。从而导致当前农村农民的医疗保障抗风险能力低,覆盖面不广,因病致贫现象还较为突出。? 随着以县场经济为导向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改变了农村卫生事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环境和条件,给农村三级医疗卫生保健网络的建设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农村卫生工作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如何使农村卫生事业迸发新的活力,适应农民群众的医疗、预防、保健需求,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设想:?

一、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适应我国国情的农民医疗保障制度,是实现农村广大群众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有效途径,直接关系到农村全面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传统

第 4 页 共 10 页 合作医疗目标定位低,统筹能力弱,管理层次低,难以抗御大病风险,已明显不适应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群众的医疗保健需求,必须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根据**县的实际,全面推行合作医疗保险,本着民办公助和自愿参加的原则,积极探索家庭帐户与社会统筹相结合的新型模式,并最终向社会医疗保险过渡。积极研究制订实施合作医疗制度的地方性法规或规章,把合作医疗的性质与作用,形式与内涵,资金的筹集,合作与补偿比例等方面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保证和促进合作医疗制度稳定运行和持续发展。?

二、深化农村卫生改革,构建新的卫生服务体系。?卫生行政部门要转变职能,实行宏观管理、全行业管理、目标管理;要站在农民的立场上,以为农民服务为最终目标,注重研究农村卫生发展战略、规划、政策、规范;要运用经济管理和法制管理手段,实现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当前农村的乡镇卫生院要在诊疗人数和床位使用率不断下降的情况下,认清形势,转变陈旧的等病人上门的服务观念,建立以农民为对象,以家庭为单位,以预防为核心,结合开展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基本服务内容,充分利用现有的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努力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层次协调的农村卫生服务新体系。村卫生室要坚持集体办,管理上强调乡(镇)村一体化管理,始终将公共卫生工作作为工作重点,适当开展引进中医、针炙等费用低、疗效好、群众能承受的基本医疗服务。?

三、增加对农村预防保健经费的投入。?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卫生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的新时期卫生工作

第 5 页 共 10 页 方针,这充分体现了农村预防保健工作在农村卫生工作中的重要性,也说明了这项工作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当前进一步做好农村预防保健工作,是保护农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防止农民因病致贫,保证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充分认识防病治病工作的紧迫性,各级政府应把预防保健工作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保证预防保健经费的及时到位或适当增加。卫生行政部门,一方面要十分重视提高有限的防保经费使用的效率和效益,另一方面要考虑逐步提高预防保健经费在整个卫生事业经费中的比例。?

四、政府要加强对农村初保工作的协调。?实践证明,农村初保工作是关系到9亿农民的健康保障,符合我国国情、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一件大事。因此,各级党委、政府要把积极推行初保工作这项“民心工程”当作“一把手”工程来抓,努力为农民群众办实事。应由卫生部门负责初保工作的制定、实施和评价。在此基础上,政府要加强统一领导和做好各有关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尤其是财政、农业、计划、民政、卫生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切实加强对初保工作的领导。?

五、改革现行的农村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农村卫生监督体制,是由农村卫生工作面临的新形势与卫生监督现状不适应所决定的。

当前最主要的矛盾是农村卫生监督力量薄弱、分散,形不成合力,难以完成面广量大的卫生监督任务。建议加强乡镇卫生监督所(站)建设和投入,加强对农村各类卫生机构、个体诊所的监管,以及对卫生专业人员的执业许可和健康许可。将目前分散的多头的监管建成统一的卫生监督管体系。

第 6 页 共 10 页 二0一一年元月十七日 第 7 页 共 10 页 农村卫生工作自查报告范文

农村卫生工作进行了自查,现将农村卫生工作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二、认真贯彻两个《农村卫生决定》

县委、县人民政府能认真贯彻两个《农村卫生工作决定》,把我县农村卫生工作作为保护和增进广大农民健康、解决三农问题和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根据我县农村的实际情况,县委县政府及时制定了《中共蒙山县委、县人民政府贯彻〈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前面提高农民健康水平的决定〉实施意见》和《蒙山县农村初级卫生保健规划(XXXX年)》,提出了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目标、任务和改革措施。县人民政府每年都召开农村卫生工作会议,部署我县农村初级卫生保健阶段性工作,采取责任目标考核等方式,全面推出农村卫生工作。

三、初级卫生保健规划落实情况:

四、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情况

我县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在XX年开始,当时是县直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XX年我局以蒙卫[XX]6号文中确定了支援单位与受援单位。在第二周期和第三周期,除区卫生厅安排的支援单位外,我们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继续安排县内的对口支援工作,并且把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列入每年卫生工作综合管理目标的重要内容来考核。在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中,支援单位都成立了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制定了支援工作计划,支援与受援双方签订了支援协议,明确了各自的职责、任务和义务,通过三周期的对口支援工作,共开办医务人员培训办20期,培训医务人员94人次,安排人员进修9次,帮助开展适宜新技术2项,投入环境美化资金2.4万元,业务用房建设及维修资金45万元,赠送医疗设备总价值10.5万多元,赠送药品价值约5万元。县中医院在第二周期对口支援工作中投入资金40多万元,帮助西河镇卫生 第 8 页 共 10 页 院建设门诊大楼因工作成绩显著,荣获自治区对口支援工作一等奖,县人民医院和县妇幼保健院分别获自治区对口支援工作

二、三等奖的表彰。

五、乡镇卫生业务一体化工作

我县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工作开始于XX年,XX年县人民政府以蒙政办(XX)60号文下发了《蒙山县乡村卫生服务规范管理一体化试点实施方案》,全县7个乡镇成立于我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村级卫生村实行四统一管理,即:统一人员管理、统一药品采购、统一财务管理、统一人员调配,开展了以乡村巡诊、入户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宣传卫生保健知识等社区卫生服务、建起农民健康档案9.5万份,家庭健康档案9000份。

六、提高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能力建设项目实施情况。

我县9个乡镇卫生院,除长坪卫生院由于人员极少,不能派出人员进行传染病主治医师培训外,余下8个乡镇卫生院都派出人员完成了基础理论的集中培训、临床培训,培训单位是县人民医院,县医院能按照市卫生局要求,成立有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培训工作有计划和实施方案。村级卫生人员传染病基本知识培训工作已完成,培训74人,培训率100,培训合格率100。

七、村卫生所(点)管理情况

县卫生局能认真贯彻《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乡镇卫生院能加强对村级卫生机构和乡村医生的监管,已全部完成乡村医生的注册工作,注册村医216人,严格《乡村医生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加强乡村医生的管理,把住乡村医生准入关。全县81个行政村中 ,甲级卫生所51间,占村卫生所的43.75,县卫生局每年应对乡村医生进行不少于5天的业务培训。

我县从事公共卫生服务的乡村医生补助经费。XX年已列入县财政预算,县人民政府以蒙政函[XX]84号对我县乡村医生以及公共卫生工作的村医进行量化考核和发放补助进行了批复,批准我县按乡村医生按完成工作 第 9 页 共 10 页 的考核的等级情况分别给予每月30元、25元、20元的补助。

八、存在问题:

1、乡镇卫生院负债过重。

2、乡镇卫生院缺编严重

3、乡镇卫生院职工住宿条件差,走读现象较多。

虽然各卫生院每年对基础设施建设都进行了投入,但投入的都是业务用房。由于卫生院大部分宿舍均为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建的砖瓦结构房屋(很多还是泥砖),现已成为危房,加上一些卫生院的迁址,没有建造宿舍,无法使职工安心下来工作与生活,据统计除汉豪、黄村镇两卫生院有宿舍外,其余7家卫生院均没有职工宿舍,这些卫生院仅能安排业务用房用作部分住房,大部分医务人员均为走读上班,既挤占了业务用房,也不利于医院的工作安排,影响到卫生院正常工作的开展。

4、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知识层次低,素质不高,中级以上职务及全科医生缺乏。

5、村级卫生所房屋简陋,甲级卫生所比例不高。

据统计,我县甲级卫生所仅35间,占村卫生所的43.75,大大低于梧州市甲级卫生所的比例(54.44)。村卫生所人员学历以中专为主,取得执业医师的比例很低。在35所甲级卫生所中,绝大多数的业务用房还是利用私人房屋开展工作。卫生所的村医多数兼有其他职业,村医收入低,许多出现转行或停业,不能使我县乡村医生队伍稳定,容易使县、乡、村三级卫生预防保健网网底出现破溃现象,阻碍了我县农村卫生的发展。

第二篇:关于农村卫生工作的调查报告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07年工作要点,按照主任会议的安排和要求,为进一步掌握我市农村卫生工作的基本情况,推动我市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市人大常委会城教工委组成农村卫生工作调查组,由副主任赵昌银带队,于5月16日至5月18日,先后深入到三镇一乡和市卫生行政管理部门,通过实地察看、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开展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农村卫生工作的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市政府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省和遵义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意见》,制定了我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和农村卫生工作的意见》,农村卫生事业有了较好发展。全市现有医疗卫生机构68个,有乡镇办卫生院(所)17个,有村卫生室146个。常见病、传染病和地方病的筛查防治、儿童计划免疫防治接种、妇幼保健等工作都能正常开展。农村缺医少药的状况得到很大改善,农民健康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一是建立了市、乡、村三级保健网络。市建立疾控中心、计妇保健中心,乡镇设置专职防疫人员,村卫生室乡村医生兼任村防疫工作。全市防疫经费每年按20万元列入市财政预算。二是积极争取国债项目和扶贫项目资金378.9万元,自筹资金114.8万元,新建和改造了乡镇卫生院,改善了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环境。争取国债资金30余万元,完成中心血库设备设施建设;争取国债资金96万元,自筹资金25万元,建成市医院传染病区并投入使用,不断提高医疗救治能力。三是加强了传染病、地方病预防控制,强化了计划免疫预防接种工作,接种率达90%和保持无脊灰状态目标,基本治理了疟疾、碘缺乏病。四是建立健全了覆盖全市的卫生执法监督体系,有效地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五是认真积极稳妥结合实际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把新农合试点工作作为缓解和消除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惠及全市农民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来抓。六是开展了卫生集镇、卫生示范村创建活动。以改厕改水为重点,不断提高农村饮水和卫生厕所的普及率。七是开展健康教育,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群众保健意识。通过这些卓有成效的工作,使全市农村卫生工作得到了加强。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总体看,近几年来,我市的农村卫生事业得到了较好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

(一)乡村医疗技术人员匮乏、医疗设备简陋、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医疗急救体系建立不完善是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面临的主要困难。使农村卫生事业发展仍处于困境中,不能满足广大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看病难看病贵仍然存在,与“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镇”的要求差距很大。全市应编618人,实有508人,缺编110人,其中,17个乡镇办卫生院总编制数为302人,有15个机构缺编,目前实有212人,缺编90人,占29.8%,其中缺编人数在20%以上的有11个。而在编人员还存在专业结构不合理,现有在职职工中卫生技术人员191人,占全市的26%,本科学历1人,专科学历65人,中专学历102人,高中及以下学历23人;执业(助理)医师79人,占全市总量的20%,中医技术人员37人。全市有11个乡镇卫生院不能开展B超、心电图、X光、检验、助产接生及部分下腹手术业务,仅靠“老三件”勉强支撑基本医疗服务,其余6个乡镇卫生院拥有的大件设备多为80年代、90年代初配置,现已陈旧。医务人员工资财政差额预算,保障职工工资发放与配置药品器械扩大业务成为难以调和的矛盾,导致卫生院业务运行只能维持现状,发展受到限制,虽有较好的业务用房,但综合服务能力严重不足,乡镇网络中枢的主导作用不能正常发挥。长期镇卫生院主要还是靠租凭市医院房屋和设备运转。全市乡村防疫防保工作薄弱,村防疫工作经费和防疫人员合理的报酬无保障。146个村卫生室,均为乡村医生个人举办或联办,基本医疗设备非常简陋,服务功能低下,大多数的药房、诊断室、注射室没有分开,挤在一间房屋里;全市现有村级卫生人员385人,其中,中专学历44人,中专水平证书136个,从业20年以上人员120人,卫生员85人。其中具有执业(助理)资格15人,获得乡村医生证的285人,有卫生员证85人。村卫生室逐渐在向集镇、公路沿线、人员集中地汇集,分布极不合理,且管理不规范也无有效措施进行管理。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面临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宣传引导、动员群众参合集资工作还不够深入细致,部分基层干部、医务人员、农民群众对具体报销的程序和比例还不完全清楚,门诊和住院直接报销服务不到位。二是对建立实施新农合制度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认识不足,重制度、强服务的主动性和自学性还需进一步增强,部分从业人员的生、冷、硬态度和部分卫生机构管理不规范,群众实惠感多数不明显,使部分群众不满意和失去信心,

影响了群众参合积极性。三是农村贫困医疗救助制度与新农合制度的衔接需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四是对新农合的运行操作培训不够,全市操作标准不统一。

(三)农村医药监管力度不够。一是行医准入标准、药品市场管理等方面的监管工作在农村的执法相对薄弱,部分乡镇所在地个体行医办证不科学和合理,无证非法行医的现象依然常见。农村群众的饮用水监管不到位,饮水卫生安全无有效保障。二是药品监管工作量大面宽,农村诊所等小型医疗机构分布零散,尤其是偏远农村缺少药品供应点,与城镇相比药品价格偏高,农村药品市场监管难度大。三是农村药品从业人员素质低,多数农村涉药单位没有专业的药品从业人员,从事药品管理的人员没有经过正规的学习培训,缺乏药品管理知识,药品质量意识差,无法保证正确购进、验收、储存、调配和使用药品,一些制售假劣药的不法人员游走于农村,药品质量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严重威胁着群众的安全用药。

三、对今后我市农村卫生工作的建议

根据我市农村卫生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市人民政府要进一步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把农村卫生事业纳入社会发展计划,并同计划生育、农村义务教育工作一样放在重要位置。要按照赤党发〔2003〕22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和农村卫生工作的意见》和赤府办发〔2007〕19号文件《赤水市乡镇卫生院管理暂行规定》,尽快解决我市农村卫生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推进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激活用人机制,培养有较高专业素质的农村卫生服务队伍,妥善解决目前队伍中一些特定人员的实际问题。加强乡镇卫生院管理,加强队伍建设和医生职业道德教育,建立医德医风建设的长效机制。积极争取项目,加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要着力解决人员匮乏、技术力量薄弱、医疗设备短缺等农村卫生投入不足,欠帐太多的问题。加大农村医疗卫生保障经费投入,切实保障卫生监督、疾病控制、医疗急救、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公共卫生、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建设资金,兑现乡村防疫保健人员的报酬,促进全市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2、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加强监督管理,做好培训工作,确保规范运行。要针对试点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及时修订完善我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方案、实施细则及各项工作制度,进一步规范其运行。特别是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报销程序复杂,报销公平和保证农民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等问题要高度重视。要通过各种

有效形式,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加办法、参加人的权利和义务、受益期限以及报销和管理办法等宣传到千家万户;切实加强基金监管,及时调配资金,建立健全和认真落实报销直补、基金收支情况公示、大额补偿报销公示等制度;结合实际确定慢性病种的医疗报销,提高参合农民受益面,减轻农民的医疗费用负担;切实加强用药和药品、医疗费用的监管,有效的降低医疗费用;加强对合医工作人员的教育和业务培训,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规范和统一报销标准。进一步完善农村贫困医疗救助制度,解决农民群众看不起病的问题。

3、加大医药卫生执法力度,依法加强农村卫生监督管理。依法实行医疗卫生全行业管理,整顿农村医疗市场,严格农村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医疗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准入审批和监管,依法取缔非法行医违法行为,合理布局乡村卫生室,解决群众就近就医难问题。加强对村民饮用水源的卫生监管。建立健全农村药品供应和监督网络,加强农村药品监管,严厉查处、依法打击制售假冒伪劣药品的违法人员。通过开展农村药品直接配送,增加药品供应网点;规范村卫生室药品管理,规范用药行为;加强药品价格监督,规范收费标准,降低药品价格,努力净化农村医药环境,保证农民群众用药安全。

第三篇:农村卫生工作调研报告

这是一篇关于调研报告的范文,可以提供大家借鉴!

为了全面掌握我县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情况,不断促进我县农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全县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按照县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5月下旬至6月中旬,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学彪带领县人大教工委、常委会部分委员和卫生局相关同志深入许家坝、大坝场、兴隆、合朋溪、邵家桥、杨家坳、三道水、宽坪、亭子-坝9个乡镇卫生院,12个村卫生室和1家民营医院,采取听汇报、实地查看、走访群众、翻阅资料、召开座谈会等方式,了解我县农村卫生工作情况,并征求乡村医生、村干部、人大代表等对我县农村卫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还组织乡镇人大开展调研,广泛收集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 对我县农村卫生工作的基本估价

近年来,我县农村卫生事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的工作方针,以建立覆盖全县人民医疗卫生基本制度为目标,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为着力点,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府责任,坚持城乡统筹,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进我县农村卫生事业协调发展。

(一)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服务条件有了较大改善。近年来,县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不断加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着力改善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就医需求。一是服务网络基本实现了全覆盖。我县有县级医院2家,乡镇卫生院27家,民营医院3家,村(社区)卫生室531个(已建成规范化卫生室255所),个体诊所12家,药品零售企业270多家,县乡公立医院有病床718张。县乡两级医疗机构有在编人员896人(其中乡镇卫生院405人),有卫生技术人员768人(其中乡镇387人)。医务人员中大学本科137人,专科419人,中专220人;获高级职称的21人,中级职称180人,初级职称428人。基本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乡镇卫生院为主体,村级卫生室为基础,民营诊所为补充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极大地方便和满足了广大群众的就医需求,基本解决了农村群众看病难的问题。二是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初步统计,近年来各级争取中央、省、地专项资金8000多万元,用于改善业务用房、新增设备、建设标准化村卫生室、农村改厕、配置急救车等。县乡村医疗卫生条件得到了不断改善。

(二)不断强化内部管理,医技水平和服务质量有了较大提高。一是全面加强医疗卫生人员业务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通过采取开展“医院管理年”等活动,采用在岗培训、选送进修和开展乡村医生培训等措施,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对职工进行了业务水平提升和医德医风教育。二是全面加强了医疗质量管理。全县医疗机构不断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落实了各项质控措施,制定了医疗服务考评标准,并将服务质量与个人工资挂钩,严格实行考核奖惩,确保了医疗安全,促进了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三是实施了乡镇卫生院医疗制度改革,全面推行了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2010年,制定下发了《思南县医疗机构绩效工资考核办法》,乡镇卫生院院长实行聘任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职工实行全员聘用制,人员工资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由于强化内部管理,提高医技水平和服务质量,就诊人员不断增加,业务收入不断提升。据初步统计,全县27个乡镇医院中,中心集镇卫生院年营业额超100万元的,约占乡镇总数的二分之一。

(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顺利推进,医疗保障能力不断提高。新农合工作自2007年开始在我县推行以来,县人民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坚持以解决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为着力点,制定了《思南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细则》,相继成立了县合医局和乡镇合医站。工作中强化宣传动员,创新工作机制,完善监督体系,促进了我县新农合工作扎实稳步推进。全县新农合参合率逐年稳步提高,补偿方案不断优化,补偿标准稳步提升,农民群众受益面持续扩大,保障能力显著增强。5年来,农村参合率由77%逐年提高到95%,累计筹资33988余万元(其中个人筹资4989余万元)。累计就诊134.43万人次,其中住院统筹14万人次,医疗费用31874.23万元(截止2011年5月),总报补金额达17919.15万元,报补率达56%以上。大病住院补偿封顶线由原来的4万元调整为6万元,实行了个人账户过渡到门诊报补,建立了新农合与民政医疗救助制度的无缝衔接机制,完善了农民大病医疗 救助制度,使参合农民重大疾病补助总额得到不断提高,极大地解决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使民生工程得到进一步落实,合作医疗的优越性得到了进一步体现,社会和谐得到进一步促进。

(四)公共卫生工作扎实推进,基本卫生服务均等化成效显著。县政府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坚持预防

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方针,认真履行公共卫生职责,加强卫生健康宣传教育,构建了县、乡、村三级防疫网络。一是建立了疫情报告制度。各医疗机构对发现的法定乙类传染病病例(如对麻诊、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等)及时报告。二是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县乡(镇)医院分别开设了肠道专科门诊,加强对外环境的监测,对报告的麻疹病人进行了个案调查。认真开展以“甲流”为重点的传染病防控工作,各乡镇卫生院按照“甲流”防控预案的整体要求设立了隔热门诊室,购置了相应的仪器设备及医疗消毒药液,有效地防止了传染病的传播。三是计划免疫工作得到强化。县人民政府认真部署,强化责任,规范接种门诊建设,免疫工作有序推进。四是妇幼保健工作稳步推进。结合农村“降消”项目的实施,县乡卫生院把孕产妇和儿童保健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不放松,切实开展产前健康检查和妇科病普查普治工作,建立了妇幼保健和孕产妇管理系统,为妇幼保健工作科学、规范、有序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五是强化职业病防治工作。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知识的宣传,重点对水泥、砖瓦、化工等重点企业负责人进行职业卫生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培训,督促用人单位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制定和落实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开展对企业职业卫生的专项监督检查和整治。如今年已经开展了全县洁具行业生产企业职业卫生专项整治,加大对造成职业中毒的有关责任单位和个人的处罚。六是开展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加强对精神病及慢性病人的救治和管理。各乡镇卫生院对辖区内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健康体检服务,并对精神病及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筛查,建立了“一病一卡一上报”制度,适时开展家庭随访。

(五)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农村食药市场得到有效净化。在食品卫生安全方面,一是加强对从事食品行业从业人员的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业务素质。二是加强对食品市场的检查,开展食品卫生专项整治。近3年来,开展食品卫生专项整治7000户次,罚款1万余元。此外,通过聘请药品协管员、信息员和加大对遍布全县农村的药店、村卫生室规范化药房的建设,并依法打击游医、药贩。近3年来立案查处各类非法行医案件4起,取缔非法行医场所2个、人员4人,没收医疗器械120件、药品780盒,罚款1.5万元。通过一系列的监督检查,有效地净化了农村的食品、药品市场,促进了农村食品、药品的安全。

(六)医药购销体系和乡村医疗机构管理不断创新,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得以体现。为了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县人民政府及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积极落实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有关政策,严格按照《贵州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药物目录(2006年版)》,将国家规定的307种和省里增加的110种药品品种作为我县卫生机构使用的基本药品。从今年3月10起,县乡镇卫生院药品统一实行网上采购和零差率销售,构建了有效的农村医疗基本药物供应保障体系,降低了患者的医疗成本。药品供应制度的改革,保证了药品质量,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药品采供中间环节,降低了药品价格。据测算,药品实行网上采购和零差率销售后,使药品价格较以前下降了15%左右。为了进一步彰显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建立和完善了政府补偿机制,保证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乡镇卫生院的正常运转,各级财政对乡镇卫生院按照药品价额的15%予以补助。

(七)强化环境治理,农村爱卫工作蓬勃开展。一是加强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重点以学校、托幼机构、村寨为重点,采取上卫生知识课、专题会议、发放宣传资料、广播电视、黑板橱窗等形式对传染病的预防进行广泛宣传,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和疾病防控能力。二是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各乡镇结合新农村建设,把改厕和环境卫生整治作为重点来抓。自2007年以来,共改厕6000余户,各乡镇集镇所在地和县乡新农村示范点都聘请了清洁员,建立了卫生保洁制度,实行了垃圾集中处理,有效地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农村卫生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我县农村卫生队伍,呈现出青黄不接的现象。一是学历、职称偏低,年龄老化。目前我县405名乡镇医务人员中,还有中专及以下学历132人,中级职称只有49人,初级还占199人,489名村医中50岁以上的有178人,县妇幼中心44人中48岁以上就有28人。二是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有待提高。调研中我们了解到,绝大部分乡镇都因为人手紧缺,经费紧张,无力安排医务人员外出培训学习,造成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难以提高。个别医务人员,特别是村医职业道德不高,乱开药方、使用过期药品、套取合作医疗资金的现象时有发生。三是缺编严重。按2003年全县编制总数1069人,都还差173人,永远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目前有杨家坳乡、长坝乡、香坝乡、板桥乡、兴隆乡、亭子坝乡、思林乡、东华乡、枫芸乡等乡镇医务人员现有人员不足10人。县卫生监督所缺编缺员10余个。正常工作难以开展。据统计,县两家医院自聘人员225人,目前乡镇自聘人员有154人,如果按照现在的标准1.4‰的比例计算,乡镇卫生院目前缺编缺员在400人左右。由于人手不够,一些医务人员一兼多岗,部分医院的有关科室无法运行,设备闲置。群众“看病难”的问题还客观存在。

(二)宣传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随着农村医疗体制的改革,政府出台了很多惠民政策,如不加大宣传力度,群众难以知晓,结果“惠民”就“会不到民”。调研中了解到,部分边远山区群众对新农合政策还不够了解,只知道乡村干部在收钱,医院药品实行零差额、妇女住院分娩实行全免费、医院药物实行基本药物制度、网上采购,群众知晓率就更低了,这些都影响着民心工程的落实,更影响了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

(三)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经费筹集难。一是相当部分农民认为自己身体很健康,没有生病,缴了也是打水漂,有的认为自己已参加企业的保险或学生保险或其他商业保险,所以不愿参加合作医疗。二是有的干部工作方法简单,工作不扎实,缺乏与农户沟通。有的没有主动上门,而是等待群众上门缴纳,不注意协调合作医疗服务、管理与农民的利益关系。三是由于宣传不到位,大部分群众对从个人账户过渡到门诊统筹理解不够,加之每年的缴费都有所增加,有种不信任感。

(四)财政投入还相对不足。我县对卫生事业的投入虽然逐年增加,但与周边县市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公共卫生、医疗机构及其他方面的事业经费基数偏低,增加缓慢。一是乡镇医务人员同时承担着农村预防和保健等日常公共卫生管理职能,工作任务繁重,由于乡镇卫生院空编缺员现象严重,大部分乡镇卫生院不得不自己出资临聘人员,负荷较重。二是县合医报补监督面大,全县有540个医疗报补单位(其中村卫生室489个),还加对外地住院报补的核查,行政成本的增加,导致经费紧张。县卫生监督所负责全县5000余个食品生产经营单位、1000余个公共经营场所和50多所寄宿制学校的监管任务,经费尤显不足。三是部分医疗单位因基础设施建设经费欠账大,如文家店、三道水、县人民医院等。

(五)村级卫生室的监管工作需进一步加强。由于村医素质的参差不齐,乡镇合管站管理能力跟不上(大部分属“门外汉”,非专业人士),加上“天高皇帝远”,他们在从事医疗卫生工作中难免出现这样那样问题。调研中发现,存在过期药品、合医报补缺乏真实性、缺乏基本医疗急救措施等。

三、建议意见

(一)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一是加大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相关政策和制度的宣传,进一步加强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宣传,加强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药物网上采购和零差率政策的宣传,加强大病救助政策的宣传。加强“降消”项目政策的宣传。二是加大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切实加强《食品安全法》、《传染病防治法》等的宣传。三是加强健康教育的宣传。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政策法律的知晓度,不断增强广大经营者遵章守法的自觉性,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

(二)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针对全县医疗机构严重缺编缺员实际,特别是边远乡镇卫生院,一是重新核定编制,要按照现在的标准,以1.4‰的比例把编制核定到各乡镇卫生院和县城医院。二是引进人才,到大专院校招录大中专毕业生到我县各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三是深化医疗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绩效工资制,制定优惠政策,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使人才引进留得住。四是加大技术培训,提升医务人员业务能力。

(三)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一是加大食品药品安全检查力度,确保食品药品安全。二是加大新农合资金报补监管力度,避免新农合资金的流失。三是加大基本药物制度和零差率销售的监管工作。

(四)重视和加强中医药事业和民营医院的发展。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在与疾病长期斗争过程中积累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类健康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长期以来,我县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得到上级主管部门肯定和认可,2009年被评为全国中医工作示范县。我们要举全县之力,给予重视和扶持。民营医院是公立医院的补充,是医疗体制改革的内容之一,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必然,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从政策和资金上给予大力扶持,让民营医院健康发展。

(五)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近年来,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国家对民生工程的重视,不断加大医疗卫生的投入,县人民政府及主管部门,要加大向上项目争取力度,不断改善我县医疗卫生条件,化解已建项目债务。同时,县财政也要加大公共卫生经费投入,不断推进我县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真正满足人民群众的就医需求,提高广大人民的健康水平。

以下有农村相关的调研报告,资源如下:

农村经济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农业农村经济调研报告 农村农业产业化建设调研报告

第四篇:农村卫生工作调研报告

为了全面掌握我县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情况,不断促进我县农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全县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按照县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安排,5月下旬至6月中旬,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学彪带领县人大教工委、常委会部分委员和卫生局相关同志深入许家坝、大坝尝兴垄合朋溪、邵家桥、杨家坳、三道水、宽坪、亭子坝9个乡镇卫生院,12个村卫生室和1家民营医院,采取听汇报、实地查看、走访群众、翻阅资料、召开座谈会等方式,了解我县农村卫生工作情况,并征求乡村医生、村干部、人大代表等对我县农村卫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还组织乡镇人大开展调研,广泛收集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对我县农村卫生工作的基本估价

近年来,我县农村卫生事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的工作方针,以建立覆盖全县人民医疗卫生基本制度为目标,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为着力点,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府责任,坚持城乡统筹,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进我县农村卫生事业协调发展。

(一)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服务条件有了较大改善。近年来,县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不断加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着力改善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就医需求。一是服务网络基本实现了全覆盖。我县有县级医院2家,乡镇卫生院27家,民营医院3家,村(社区)卫生室531个(已建成规范化卫生室255所),个体诊所12家,药品零售企业270多家,县乡公立医院有病床718张。县乡两级医疗机构有在编人员896人(其中乡镇卫生院405人),有卫生技术人员768人(其中乡镇387人)。医务人员中大学本科137人,专科419人,中专220人;获高级职称的21人,中级职称180人,初级职称428人。基本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乡镇卫生院为主体,村级卫生室为基础,民营诊所为补充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极大地方便和满足了广大群众的就医需求,基本解决了农村群众看病难的问题。二是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初步统计,近年来各级争取中央、盛地专项资金8000多万元,用于改善业务用房、新增设备、建设标准化村卫生室、农村改厕、配置急救车等。县乡村医疗卫生条件得到了不断改善。

(二)不断强化内部管理,医技水平和服务质量有了较大提高。一是全面加强医疗卫生人员业务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通过采取开展“医院管理年”等活动,采用在岗培训、选送进修和开展乡村医生培训等措施,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对职工进行了业务水平提升和医德医风教育。二是全面加强了医疗质量管理。全县医疗机构不断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落实了各项质控措施,制定了医疗服务考评标准,并将服务质量与个人工资挂钩,严格实行考核奖惩,确保了医疗安全,促进了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三是实施了乡镇卫生院医疗制度改革,全面推行了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xx年,制定下发了(XX县医疗机构绩效工资考核办法),乡镇卫生院院长实行聘任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职工实行全员聘用制,人员工资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由于强化内部管理,提高医技水平和服务质量,就诊人员不断增加,业务收入不断提升。据初步统计,全县27个乡镇医院中,中心集镇卫生院年营业额超100万元的,约占乡镇总数的二分之一。

(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顺利推进,医疗保障能力不断提高。新农合工作自xx年开始在我县推行以来,县人民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坚持以解决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为着力点,制定了(XX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细则),相继成立了县合医局和乡镇合医站。工作中强化宣传动员,创新工作机制,完善监督体系,促进了我县新农合工作扎实稳步推进。全县新农合参合率逐年稳步提高,补偿方案不断优化,补偿标准稳步提升,农民群众受益面持续扩大,保障能力显著增强。5年来,农村参合率由77%逐年提高到95%,累计筹资33988余万元(其中个人筹资4989余万元)。累计就诊134.43万人次,其中住院统筹14万人次,医疗费用31874.23万元(截止xx年5月),总报补金额达17919.15万元,报补率达56%以上。大病住院补偿封顶线由原来的4万元调整为6万元,实行了个人账户过渡到门诊报补,建立了新农合与民政医疗救助制度的无缝衔接机制,完善了农民大病医疗救助制度,使参合农民重大疾病补助总额得到不断提高,极大地解决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使民生工程得到进一步落实,合作医疗的优越性得到了进一步体现,社会和谐得到进一步促进。

(四)公共卫生工作扎实推进,基本卫生服务均等化成效显著。县政府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坚持预防为主、防

为了全面掌握我县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情况,不断促进我县农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全县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按照县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安排,5月下旬至6月中旬,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学彪带领县人大教工委、常委会部分委员和卫生局相关同志深入许家坝、大坝尝兴垄合朋溪、邵家桥、杨家坳、三道水、宽坪、亭子坝9个乡镇卫生院,12个村卫生室和1家民营医院,采取听汇报、实地查看、走访群众、翻阅资料、召开座谈会等方式,了解我县农村卫生工作情况,并征求乡村医生、村干部、人大代表等对我县农村卫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还组织乡镇人大开展调研,广泛收集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对我县农村卫生工作的基本估价

近年来,我县农村卫生事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的工作方针,以建立覆盖全县人民医疗卫生基本制度为目标,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为着力点,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府责任,坚持城乡统筹,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进我县农村卫生事业协调发展。 (一)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服务条件有了较大改善。近年来,县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不断加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着力改善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就医需求。一是服务网络基本实现了全覆盖。我县有县级医院2家,乡镇卫生院27家,民营医院3家,村(社区)卫生室531个(已建成规范化卫生室255所),个体诊所12家,药品零售企业270多家,县乡公立医院有病床718张。县乡两级医疗机构有在编人员896人(其中乡镇卫生院405人),有卫生技术人员768人(其中乡镇387人)。医务人员中大学本科137人,专科419人,中专220人;获高级职称的21人,中级职称180人,初级职称428人。基本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乡镇卫生院为主体,村级卫生室为基础,民营诊所为补充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极大地方便和满足了广大群众的就医需求,基本解决了农村群众看病难的问题。二是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初步统计,近年来各级争取中央、盛地专项资金8000多万元,用于改善业务用房、新增设备、建设标准化村卫生室、农村改厕、配置急救车等。县乡村医疗卫生条件得到了不断改善。

(二)不断强化内部管理,医技水平和服务质量有了较大提高。一是全面加强医疗卫生人员业务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通过采取开展“医院管理年”等活动,采用在岗培训、选送进修和开展乡村医生培训等措施,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对职工进行了业务水平提升和医德医风教育。二是全面加强了医疗质量管理。全县医疗机构不断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落实了各项质控措施,制定了医疗服务考评标准,并将服务质量与个人工资挂钩,严格实行考核奖惩,确保了医疗安全,促进了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三是实施了乡镇卫生院医疗制度改革,全面推行了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xx年,制定下发了(XX县医疗机构绩效工资考核办法),乡镇卫生院院长实行聘任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职工实行全员聘用制,人员工资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由于强化内部管理,提高医技水平和服务质量,就诊人员不断增加,业务收入不断提升。据初步统计,全县27个乡镇医院中,中心集镇卫生院年营业额超100万元的,约占乡镇总数的二分之一。

(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顺利推进,医疗保障能力不断提高。新农合工作自xx年开始在我县推行以来,县人民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坚持以解决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为着力点,制定了(XX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细则),相继成立了县合医局和乡镇合医站。工作中强化宣传动员,创新工作机制,完善监督体系,促进了我县新农合工作扎实稳步推进。全县新农合参合率逐年稳步提高,补偿方案不断优化,补偿标准稳步提升,农民群众受益面持续扩大,保障能力显著增强。5年来,农村参合率由77%逐年提高到95%,累计筹资33988余万元(其中个人筹资4989余万元)。累计就诊134.43万人次,其中住院统筹14万人次,医疗费用31874.23万元(截止xx年5月),总报补金额达17919.15万元,报补率达56%以上。大病住院补偿封顶线由原来的4万元调整为6万元,实行了个人账户过渡到门诊报补,建立了新农合与民政医疗救助制度的无缝衔接机制,完善了农民大病医疗救助制度,使参合农民重大疾病补助总额得到不断提高,极大地解决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使民生工程得到进一步落实,合作医疗的优越性得到了进一步体现,社会和谐得到进一步促进。

(四)公共卫生工作扎实推进,基本卫生服务均等化成效显著。县政府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坚持预防为主、防

治结合的工作方针,认真履行公共卫生职责,加强卫生健康宣传教育,构建了县、乡、村三级防疫网络。一是建立了疫情报告制度。各医疗机构对发现的法定乙类传染病病例(如对麻诊、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等)及时报告。二是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县乡(镇)医院分别开设了肠道专科门诊,加强对外环境的监测,对报告的麻疹病人进行了个案调查。认真开展以“甲流”为重点的传染病防控工作,各乡镇卫生院按照“甲流”防控预案的整体要求设立了隔热门诊室,购置了相应的仪器设备及医疗消毒药液,有效地防止了传染病的传播。三是计划免疫工作得到强化。县人民政府认真部署,强化责任,规范接种门诊建设,免疫工作有序推进。四是妇幼保健工作稳步推进。结合农村“降消”项目的实施,县乡卫生院把孕产妇和儿童保健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不放松,切实开展产前健康检查和妇科病普查普治工作,建立了妇幼保健和孕产妇管理系统,为妇幼保健工作科学、规范、有序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矗五是强化职业病防治工作。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知识的宣传,重点对水泥、砖瓦、化工等重点企业负责人进行职业卫生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培训,督促用人单位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制定和落实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开展对企业职业卫生的专项监督检查和整治。如今年已经开展了全县洁具行业生产企业职业卫生专项整治,加大对造成职业中毒的有关责任单位和个人的处罚。六是开展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加强对精神病及慢性病人的救治和管理。各乡镇卫生院对辖区内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健康体检服务,并对精神病及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筛查,建立了“一病一卡一上报”制度,适时开展家庭随访。

(五)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农村食药市场得到有效净化。在食品卫生安全方面,一是加强对从事食品行业从业人员的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业务素质。二是加强对食品市场的检查,开展食品卫生专项整治。近3年来,开展食品卫生专项整治7000户次,罚款1万余元。此外,通过聘请药品协管员、信息员和加大对遍布全县农村的药店、村卫生室规范化药房的建设,并依法打击游医、药贩。近3年来立案查处各类非法行医案件4起,取缔非法行医场所2个、人员4人,没收医疗器械120件、药品780盒,罚款1.5万元。通过一系列的监督检查,有效地净化了农村的食品、药品市场,促进了农村食品、药品的安全。

(六)医药购销体系和乡村医疗机构管理不断创新,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得以体现。为了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县人民政府及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积极落实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有关政策,严格按照(贵州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药物目录(xx年版)),将国家规定的307种和省里增加的110种药品品种作为我县卫生机构使用的基本药品。从今年3月10起,县乡镇卫生院药品统一实行网上采购和零差率销售,构建了有效的农村医疗基本药物供应保障体系,降低了患者的医疗成本。药品供应制度的改革,保证了药品质量,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药品采供中间环节,降低了药品价格。据测算,药品实行网上采购和零差率销售后,使药品价格较以前下降了15%左右。为了进一步彰显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建立和完善了政府补偿机制,保证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乡镇卫生院的正常运转,各级财政对乡镇卫生院按照药品价额的15%予以补助。

(七)强化环境治理,农村爱卫工作蓬勃开展。一是加强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重点以学校、托幼机构、村寨为重点,采取上卫生知识课、专题会议、发放宣传资料、广播电视、黑板橱窗等形式对传染病的预防进行广泛宣传,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和疾病防控能力。二是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各乡镇结合新农村建设,把改厕和环境卫生整治作为重点来抓。自xx年以来,共改厕6000余户,各乡镇集镇所在地XX县乡新农村示范点都聘请了清洁员,建立了卫生保洁制度,实行了垃圾集中处理,有效地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农村卫生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我县农村卫生队伍,呈现出青黄不接的现象。一是学历、职称偏低,年龄老化。目前我县405名乡镇医务人员中,还有中专及以下学历132人,中级职称只有49人,初级还占199人,489名村医中50岁以上的有178人,县妇幼中心44人中48岁以上就有28人。二是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有待提高。调研中我们了解到,绝大部分乡镇都因为人手紧缺,经费紧张,无力安排医务人员外出培训学习,造成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难以提高。个别医务人员,特别是村医职业道德不高,乱开药方、使用过期药品、套取合作医疗资金的现象时有发生。三是缺编严重。按xx年全县编制总数1069人,都还差173人,永远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目前有杨家坳乡、长坝乡、香坝乡、板桥乡、兴隆

乡、亭子坝乡、思林乡、东华乡、枫芸乡等乡镇医务人员现有人员不足10人。县卫生监督所缺编缺员10余个。正常工作难以开展。据统计,县两家医院自聘人员225人,目前乡镇自聘人员有154人,如果按照现在的标准1.4‰的比例计算,乡镇卫生院目前缺编缺员在400人左右。由于人手不够,一些医务人员一兼多岗,部分医院的有关科室无法运行,设备闲置。群众“看病难”的问题还客观存在。

(二)宣传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随着农村医疗体制的改革,政府出台了很多惠民政策,如不加大宣传力度,群众难以知晓,结果“惠民”就“会不到民”。调研中了解到,部分边远山区群众对新农合政策还不够了解,只知道乡村干部在收钱,医院药品实行零差额、妇女住院分娩实行全免费、医院药物实行基本药物制度、网上采购,群众知晓率就更低了,这些都影响着民心工程的落实,更影响了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 (三)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经费筹集难。一是相当部分农民认为自己身体很健康,没有生病,缴了也是打水漂,有的认为自己已参加企业的保险或学生保险或其他商业保险,所以不愿参加合作医疗。二是有的干部工作方法简单,工作不扎实,缺乏与农户沟通。有的没有主动上门,而是等待群众上门缴纳,不注意协调合作医疗服务、管理与农民的利益关系。三是由于宣传不到位,大部分群众对从个人账户过渡到门诊统筹理解不够,加之每年的缴费都有所增加,有种不信任感。 (四)财政投入还相对不足。我县对卫生事业的投入虽然逐年增加,但与周边县市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公共卫生、医疗机构及其他方面的事业经费基数偏低,增加缓慢。一是乡镇医务人员同时承担着农村预防和保健等日常公共卫生管理职能,工作任务繁重,由于乡镇卫生院空编缺员现象严重,大部分乡镇卫生院不得不自己出资临聘人员,负荷较重。二是县合医报补监督面大,全县有540个医疗报补单位(其中村卫生室489个),还加对外地住院报补的核查,行政成本的增加,导致经费紧张。县卫生监督所负责全县5000余个食品生产经营单位、1000余个公共经营场所和50多所寄宿制学校的监管任务,经费尤显不足。三是部分医疗单位因基础设施建设经费欠账大,如文家店、三道水、县人民医院等。

(五)村级卫生室的监管工作需进一步加强。由于村医素质的参差不齐,乡镇合管站管理能力跟不上(大部分属“门外汉”,非专业人士),加上“天高皇帝远”,他们在从事医疗卫生工作中难免出现这样那样问题。调研中发现,存在过期药品、合医报补缺乏真实性、缺乏基本医疗急救措施等。

三、建议意见

(一)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一是加大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相关政策和制度的宣传,进一步加强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宣传,加强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药物网上采购和零差率政策的宣传,加强大病救助政策的宣传。加强“降消”项目政策的宣传。二是加大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切实加强(食品安全法)、(传染病防治法)等的宣传。三是加强健康教育的宣传。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政策法律的知晓度,不断增强广大经营者遵章守法的自觉性,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

(二)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针对全县医疗机构严重缺编缺员实际,特别是边远乡镇卫生院,一是重新核定编制,要按照现在的标准,以1.4‰的比例把编制核定到各乡镇卫生院XX县城医院。二是引进人才,到大专院校招录大中专毕业生到我县各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三是深化医疗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绩效工资制,制定优惠政策,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使人才引进留得祝四是加大技术培训,提升医务人员业务能力。 (三)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一是加大食品药品安全检查力度,确保食品药品安全。二是加大新农合资金报补监管力度,避免新农合资金的流失。三是加大基本药物制度和零差率销售的监管工作。

(四)重视和加强中医药事业和民营医院的发展。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在与疾病长期斗争过程中积累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类健康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长期以来,我县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得到上级主管部门肯定和认可,xx年被评为全国中医工作示XX县。我们要举全县之力,给予重视和扶持。民营医院是公立医院的补充,是医疗体制改革的内容之一,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必然,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从政策和资金上给予大力扶持,让民营医院健康发展。

(五)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近年来,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国家对民生工程的重视,不断加大医疗卫生的投入,县人民政府及主管部门,要加大向上项目争取力度,不断改善我县医疗卫生条件,化解已建项目债务。同时,县财政也要加大公共卫生经费投入,不断推进我县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真正满足人民群众的就医需求,提高广 大人民的健康水平。

第五篇:农村卫生工作调研报告

为了全面掌握我县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情况,不断促进我县农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全县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按照县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安排,采取听汇报、实地查看、走访群众、翻阅资料、召开座谈会等方式,了解我县农村卫生工作情况,并征求乡村医生、村干部、人大代表等对我县农村卫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还组织乡镇人大开展调研,广泛收集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 对我县农村卫生工作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县农村卫生事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的工作方针,以建立覆盖全县人民医疗卫生基本制度为目标,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为着力点,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府责任,坚持城乡统筹,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进我县农村卫生事业协调发展。

(一)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服务条件有了较大改善。近年来,县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不断加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着力改善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就医需求。一是服务网络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基本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乡镇卫生院为主体,村级卫生室为基础,民营诊所为补充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极大地方便和满足了广大群众的就医需求,基本解决了农村群众看病难的问题。二是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初步统计,近年来各级争取中央、省、地专项资金****万元,用于改善业务用房、新增设备、建设标准化村卫生室、农村改厕、配置急救车等。县乡村医疗卫生条件得到了不断改善。

(二)不断强化内部管理,医技水平和服务质量有了较大提高。一是全面加强医疗卫生人员业务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通过采取开展“医院管理年”等活动,采用在岗培训、选送进修和开展乡村医生培训等措施,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对职工进行了业务水平提升和医德医风教育。二是全面加强了医疗质量管理。全县医疗机构不断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落实了各项质控措施,制定了医疗服务考评标准,并将服务质量与个人工资挂钩,严格实行考核奖惩,确保了医疗安全,促进了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三是实施了乡镇卫生院医疗制度改革,全面推行了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年,制定下发了《思南县医疗机构绩效工资考核办法》,乡镇卫生院院长实行聘任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职工实行全员聘用制,人员工资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由于强化内部管理,提高医技水平和服务质量,就诊人员不断增加,业务收入不断提升。

(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顺利推进,医疗保障能力不断提高。新农合工作自2007年开始在我县推行以来,县人民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坚持以解决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为着力点,制定了《思南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细则》,相继成立了县合医局和乡镇合医站。工作中强化宣传动员,创新工作机制,完善监督体系,促进了我县新农合工作扎实稳步推进。全县新农合参合率逐年稳步提高,补偿方案不断优化,补偿标准稳步提升,农民群众受益面持续扩大,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四)公共卫生工作扎实推进,基本卫生服务均等化成效显著。县政府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方针,认真履行公共卫生职责,加强卫生健康宣传教育,构建了县、乡、村三级防疫网络。一是建立了疫情报告制度。各医疗机构对发现的法定乙类传染病病例(如对麻诊、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等)及时报告。二是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县乡(镇)医院分别开设了肠道专科门诊,加强对外环境的监测,对报告的麻疹病人进行了个案调查。认真开展以“甲流”为重点的传染病防控工作,各乡镇卫生院按照“甲流”防控预案的整体要求设立了隔热门诊室,购置了相应的仪器设备及医疗消毒药液,有效地防止了传染病的传播。三是计划免疫工作得到强化。县人民政府认真部署,强化责任,规范接种门诊建设,免疫工作有序推进。四是妇幼保健工作稳步推进。结合农村“降消”项目的实施,县乡卫生院把孕产妇和儿童保健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不放松,切实开展产前健康检查和妇科病普查普治工作,建立了妇幼保健和孕产妇管理系统,为妇幼保健工作科学、规范、有序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五是强化职业病防治工作。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知识的宣传,重点对水泥、砖瓦、化工等重点企业负责人进行职业卫生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培训,督促用人单位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制定和落实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开展对企业职业卫生的专项监督检查和整治。如今年已经开展了全县洁具行业生产企业职业卫生专项整治,加大对造成职业中毒的有关责任单位和个人的处罚。六是开展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加强对精神病及慢性病人的救治和管理。各乡镇卫生院对辖区内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健康体检服务,并对精神病及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筛查,建立了“一病一卡一上报”制度,适时开展家庭随访。

(五)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农村食药市场得到有效净化。在食品卫生安全方面,一是加强对从事食品行业从业人员的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业务素质。二是加强对食品市场的检查,开展食品卫生专项整治。近3年来,开展食品卫生专项整治7000户次,罚款1万余元。

(六)医药购销体系和乡村医疗机构管理不断创新,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得以体现。为了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县人民政府及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积极落实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有关政策,县乡镇卫生院药品统一实行网上采购和零差率销售,构建了有效的农村医疗基本药物供应保障体系,降低了患者的医疗成本。药品供应制度的改革,保证了药品质量,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药品采供中间环节,降低了药品价格。据测算,药品实行网上采购和零差率销售后,使药品价格较以前下降了15%左右。

(七)强化环境治理,农村爱卫工作蓬勃开展。一是加强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重点以学校、托幼机构、村寨为重点,采取上卫生知识课、专题会议、发放宣传资料、广播电视、黑板橱窗等形式对传染病的预防进行广泛宣传,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和疾病防控能力。二是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各乡镇结合新农村建设,把改厕和环境卫生整治作为重点来抓。各乡镇集镇所在地和县乡新农村示范点都聘请了清洁员,建立了卫生保洁制度,实行了垃圾集中处理,有效地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农村卫生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我县农村卫生队伍,呈现出青黄不接的现象。一是学历、职称偏低,年龄老化。二是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有待提高。调研中我们了解到,绝大部分乡镇都因为人手紧缺,经费紧张,无力安排医务人员外出培训学习,造成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难以提高。个别医务人员,特别是村医职业道德不高,乱开药方、使用过期药品、套取合作医疗资金的现象时有发生。三是缺编严重。由于人手不够,一些医务人员一兼多岗,部分医院的有关科室无法运行,设备闲置。群众“看病难”的问题还客观存在。

(二)宣传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随着农村医疗体制的改革,政府出台了很多惠民政策,如不加大宣传力度,群众难以知晓,结果“惠民”就“会不到民”。调研中了解到,部分边远山区群众对新农合政策还不够了解,只知道乡村干部在收钱,医院药品实行零差额、妇女住院分娩实行全免费、医院药物实行基本药物制度、网上采购,群众知晓率就更低了,这些都影响着民心工程的落实,更影响了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

(三)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经费筹集难。一是相当部分农民认为自己身体很健康,没有生病,缴了也是打水漂,有的认为自己已参加企业的保险或学生保险或其他商业保险,所以不愿参加合作医疗。二是有的干部工作方法简单,工作不扎实,缺乏与农户沟通。有的没有主动上门,而是等待群众上门缴纳,不注意协调合作医疗服务、管理与农民的利益关系。三是由于宣传不到位,大部分群众对从个人账户过渡到门诊统筹理解不够,加之每年的缴费都有所增加,有种不信任感。

(四)财政投入还相对不足。我县对卫生事业的投入虽然逐年增加,但与周边县市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公共卫生、医疗机构及其他方面的事业经费基数偏低,增加缓慢。一是乡镇医务人员同时承担着农村预防和保健等日常公共卫生管理职能,工作任务繁重,由于乡镇卫生院空编缺员现象严重,大部分乡镇卫生院不得不自己出资临聘人员,负荷较重。二是县合医报补监督面大。三是部分医疗单位因基础设施建设经费欠账大。

三、建议意见

(一)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一是加大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相关政策和制度的宣传,进一步加强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宣传,加强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药物网上采购和零差率政策的宣传,加强大病救助政策的宣传。加强“降消”项目政策的宣传。二是加大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切实加强《食品安全法》、《传染病防治法》等的宣传。三是加强健康教育的宣传。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政策法律的知晓度,不断增强广大经营者遵章守法的自觉性,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

(二)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针对全县医疗机构严重缺编缺员实际,特别是边远乡镇卫生院,一是重新核定编制,要按照现在的标准,以1.4‰的比例把编制核定到各乡镇卫生院和县城医院。二是引进人才,到大专院校招录大中专毕业生到我县各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三是深化医疗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绩效工资制,制定优惠政策,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使人才引进留得住。四是加大技术培训,提升医务人员业务能力。

(三)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一是加大食品药品安全检查力度,确保食品药品安全。二是加大新农合资金报补监管力度,避免新农合资金的流失。三是加大基本药物制度和零差率销售的监管工作。

(四)重视和加强中医药事业和民营医院的发展。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在与疾病长期斗争过程中积累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类健康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民营医院是公立医院的补充,是医疗体制改革的内容之一,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必然,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从政策和资金上给予大力扶持,让民营医院健康发展。

(五)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近年来,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国家对民生工程的重视,不断加大医疗卫生的投入,县人民政府及主管部门,要加大向上项目争取力度,不断改善我县医疗卫生条件,化解已建项目债务。同时,县财政也要加大公共卫生经费投入,不断推进我县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真正满足人民群众的就医需求,提高广大人民的健康水平。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农村卫生人员培训方案下一篇:农村食品安全培训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