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指导”到“生涯辅导”的演变对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启示

2022-11-24

1 职业指导、生涯辅导、大学生就业指导三者的辨析

1.1 三者的概念定义

职业指导最早出现在美国的波士顿,从职业指导到生涯辅导的演变历经几十年时间,为了让读者更好的了解演变的过程,笔者先对概念进行辨析。对职业指导的涵义有不同的理解,中国农业大学朱启臻教授的《职业指导理论与方法》这本书中将“职业指导”定义为:职业指导是培养人的职业意识、职业品德和职业能力的教育过程,是帮助个人根据国家需要、职业要求和自身特点选择职业并适应职业的活动。

国内外学者很早对生涯进行研究,对生涯的定义随着时间的延续而发展,不同的年代赋予了不同的含义,大部分“生涯”与终身从事的职业或活动有关。1978麦克丹尼尔斯对生涯辅导的定义为:依据一套有系统的辅导计划,通过辅导人员的协助,引导个人探究、评判并整合运用与有关的知识、经验而开展的活动。

笔者总结学者的相关研究将大学生就业指导定义为:对在校期间的大学生采取一系列的就业措施,使大学生具备选择职业、准备就业以及在职业中求发展的知识、经验和技能。

1.2 三者之间的概念辨析

生涯辅导的概念比职业指导概念要宽广、职业指导概念比大学生就业指导概念要宽广。生涯辅导以自我了解、自我接受及自我发展为重点,职业指导则以职业选择、准备、就业及适应为重点。生涯辅导是长期的,个人一生发展都面临的问题,职业指导是短期的,局限于个人面临职业选择,或是个人遇到求职困难或就业后发生适应性问题进行。生涯辅导以发展为主,而职业指导以解决问题为主。

我国现在的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功能、内容及方法等并没有超出职业指导的范围。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目的是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内容主要是对就业形势的介绍、就业政策的解释、就业技巧的传授;就业指导的形式是召开毕业生动员大会、就业指导课程、就业指导讲座等。大学生就业指导仍然停留在简单的职业指导阶段,仅仅是解决具体的事情或问题而已。

然而大学生就业指导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指导。与社会上的再就业指导有所不同,大学生处于职业生涯的准备阶段,一方面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职业兴趣、职业决策能力还不成熟,社会阅历少,实际工作经验不足,对自己认识不够清晰客观,需要专业人士的指导帮助;另一方面,大学生的可塑性很强,发展潜力很大,有效的指导对他们以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良好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会对大学生今后的发展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2 职业指导到生涯辅导的演变过程

职业指导是在职业的高度分化和失业者的大量存在的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职业指导最早出现在美国,1908年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弗兰克·帕森斯为了帮助失业人口有效就业,在波士顿市政府附近的一个社交场所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职业指导机构——波士顿地方就业局,从事职业咨询工作,从此职业指导风靡全国,在全世界范围发展起来。

职业指导到生涯辅导的演变实质是随着理论的不断深化,思想和观念不断革新,职业指导的内容和机构也是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从职业指导到生涯辅导的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

2.1 职业指导的产生阶段

1908年帕森斯在《职业的选择》一书里面提到“职业指导”,理论基础是特性——职业因素匹配理论。该理论是依据人格特性及能力特点等条件,寻找与之对应职业的职业选择与指导理论。该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帕森斯、威廉姆斯及霍兰德。该理论分人格特性-职业因素匹配和人格类型-职业类型匹配。前者是注重人格特性与职业因素的接近和吻合,人格特性理论具有代表性的是阿尔波特的理论和卡特尔的人格理论;后者是人格类型与职业类型匹配,理论基础是霍兰德的职业选择理论。

这一阶段就业指导工作,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就业问题,对就业指导有促进作用,但同时存在不足:(1)静态的就业指导,一方面认为人的职业选择是一次完成了,这不符合现在的客观实际情况,此外过分强调了职业信息作用,忽视了求职者内在的心理需要;(2)过于强调指导者的作用,不利于被指导者的成长,且职业指导的效果不高。

2.2 职业指导到职业辅导的转变

20世纪40年代,罗杰斯的来访者为中心疗法,强调了人们普遍具有自我发现的潜能、自我抉择的能力,要尊重人的自由发展的权利,改变了过去强调以测量工具为依托,对职业特征和人的特质作理性分析,进行人职匹配的方式。随着1951年罗杰斯的《来访者中心疗法》出版,标志着人本主义理论流派走向成熟。同时职业指导的重点从开发职业素质测试的技术向职业咨询的方法和技术转变,职业指导观念向职业辅导观念转变。

此阶段的职业指导特点是:(1)用发展的职业观取代了静止的职业观,由注重早期的职业发展向注重终生职业发展过渡,适应了职业多次选择的特点;(2)更加注重人自身的发展需要,内心的发展状况;(3)改进了职业指导的技术和方法,更多是采用咨询的方法对来访者进行深入的指导。但是关于职业生涯与生活的关系、成人阶段的职业适应性和发展有何特点等关注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研究还不深入。

2.3 职业指导到生涯辅导的转变

20世纪70年代萨帕最终把职业选择纳入职业生涯的发展中。萨帕把金兹伯格的职业发展理论扩展到整个人生,把职业生涯从三个层面去考虑,时间层面:成长阶段、探索阶段、确立阶段、维持阶段、衰退阶段。领域层面指一个人一生所扮演的不同的角色。深度层面指一个人在扮演每个角色时所投入的程度。再到美国管理学家埃德加·施恩的职业锚理论,研究一个人进入成年期后,把某种职业作为终身职业归宿的思想原因。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1)职业生涯的辅导扩展到人一生的发展;(2)生涯辅导与生活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考虑家庭、生活、休闲等方面。总之自此,职业指导完成了到生涯辅导的转变。

从职业指导到生涯辅导的演变得出:职业指导观从静态的一次性就业观到动态的就业发展观,直至到人的生活、休闲、工作融于一体的整个人生的发展。而职业指导的内容和方式也随着观念的革新不断的变化与发展。

3 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启示

笔者结合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现状,提出以下建议:大学生就业指导整个过程要贯穿生涯辅导的理念,同时要采用生涯辅导的技巧及方式。

3.1 大学生就业指导观到就业辅导观转变

职业指导最初就是以“指导者”的形象出现,更多是告诉来访者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没有考虑来访者自身的具体情况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观受大学毕业生分配制度的影响,仍停留在灌输传授阶段。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依赖性还比较强,世界观、生活观都不成熟。大学生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更加重要的是明白自己学习是为了什么,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自己想要什么等等所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者应该把生涯辅导的理念贯穿到工作中,即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目的不是安排学生学习什么、了解什么、实践什么,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学会了解自己,根据自己和外界的情况做出行动的计划和安排,自身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出可行的计划。就业指导者工作的内容、工作方式等都是为这个目的服务的。

3.2 大学生就业指导内容注重个性化

就业指导仅仅关注群体就业的观念与生涯辅导理念是相违背的,生涯辅导注重个性化的发展,发掘自身的潜力。片面地将大学生就业视为一个群体的就业而非个体的就业,具有狭隘性。就业指导工作应该以学生个性发展和生涯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发展与完善。

首先,就业指导要帮助低年级的学生了解专业特征,所学课程及就业前景,每个学生的就业与自身所学的专业有很大的联系。如果学生对所学的专业知之甚少,对专业的起源、发展及应用前景没有明晰的认识,那么学习这个专业的就是很盲目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择业、就业能力的提高,都是以专业为基础的,生涯辅导的前提就是对职业本身的了解。

其次,可以借助心理测量等工具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性格、能力特征。每个人的生长环境、经历都不一样,个性特征也千差万别,只有通过个性的辅导,帮助他们更加清楚的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等,才能在此基础上谈择业、就业能力的培养。生涯辅导的理论提倡人本主义,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使他们能够自我发展、自我培养,增强自身在就业竞争中的竞争力,是就业指导的目标,与生涯辅导的目标是吻合的。

3.3 大学生就业指导结果评价的多元化

以前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结果的评价主要以一次性就业率作为标准。于是使大学生就业指导重视结果不注重过程。强调对大四学生进行面试技巧的指导,忽视了大学整个过程的辅导。这种培养方式不适合社会的发展要求。现代社会终生从事一项职业的可能性很小。大学生毕业后,在社会上会面临多次的职业选择,就业观念在不断的改变。职业生涯是不断探索、发展、成熟的过程,不是一次性完成,需要时间和经验的摸索。从这点出发,就业指导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应强调发展性、持续性,不能仅强调就业率,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和择业能力。

所以笔者认为对就业指导效果的评价应该过程化,要由多个指标,多个侧面来对此进行评价。由于毕业生进入社会后很难进行跟踪调查,而毕业生成果的显现有一定的周期性,延时性,因此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评价体系可以尝试采用给学生记录档案的方式,对大学生四年的表现进行全程考核。评价体系的变化会促进就业指导方式的变革,从而使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发挥更大的作用,纳入生涯规划的进程中来。

摘要:本文在对“职业指导”、“生涯辅导”及“大学生就业指导”三者概念辨析的基础上,分析职业指导到职业辅导、职业指导到生涯辅导的概念演变过程,从中发现职业指导发展演变的规律,得到启示,在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现状基础上提出:大学生就业指导观要向就业辅导观转变,就业指导内容要注重个性化,就业指导结果的评价体系要多元化的建议。

关键词:职业指导,生涯辅导,大学生就业指导

参考文献

[1] 朱启臻.职业指导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2] 沈之菲.生涯心理辅导[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3] 牟海萍.从职业指导到生涯辅导的历史嬗变[J].现在教育科学,2005(4).

[4] 付永昌.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8).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优势研究下一篇:龙门吊油改电工程对环境的正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