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村治研究论文提纲

2022-08-02

论文题目:新村民融入乡村治理的路径研究 ——基于多案例比较分析

摘要: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过程中,乡村基础设施得到完善,文化、生态等多元价值得到挖掘,吸引了大量外来人才进入。有一类外来人才选择长期生活、工作在乡村,与其他下乡人才相比具有稳定性和长久性,被称为“新村民”。在田野观察中,这一群体出于获得经济资源、改变生活方式、实现个人价值等动机主动融入乡村,行为实质是满足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理性选择,但同时在客观上给乡村带去了综合效益,推进了乡村自主发展,实现了多元主体乡村治理有效性的发挥,其作用的大小取决于融入乡村的程度。因此对新村民融入乡村的模式研究就成为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议题。本论文以社会资本理论视角为切入点,认为新村民融入乡村的理论逻辑是新老村民在具有差序格局特点和金字塔结构的城乡社会网络中,通过工具性和情感性行动开展异质性互动,获取桥接型社会资本。即通过工具性行动获得经济回报、政治回报和声望,通过情感性行动保持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生活满意,进而形成身份认同,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行为适应等方面实现较高程度的融合。本研究选取我国南北方四川和山东两个省、共四个村庄作为典型案例代表进行实地调研,观察新村民对乡村的进入和融入。在准确区分出何为影响融入的因素基础之上,对比不同融入方式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总结将融入路径划分为关系型、要素型和制度型。并以社会融入理论的政治参与、经济整合、文化接纳、行为适应以及身份认同五维模型作为新村民融入乡村治理效果的描述框架。本研究认为在我国大政府情境下,新村民对乡村的融入都是政府主导下,制度、关系和要素三者动态互动、相互补充实现的,不过根据村情不同,不同因素所起的作用会各有侧重。经过对比分析和总结,本研究认为,目前新村民融入乡村治理还面临农村基础设施与城市相差较大,对新村民利益保护不当以及未能形成身份认同等问题。促进新村民对乡村的融入程度应从推动异质性互动的发生和培育桥接型社会资本两个方面进行。首先应通过缩小城乡生活水平的差距和保障新村民政治经济权益来降低新村民做出这一异质性互动的成本,其次应借助政府和社会力量,搭建新老村民互动平台,开展文化交流,建立文化认同,并进一步形成身份认同。

关键词:新村民;乡村治理;社会资本;社会融入

学科专业:公共管理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创新与不足之处

1.5.1 创新之处

1.5.2 不足之处

2 相关概念及理论依据

2.1 相关概念

2.1.1 新村民

2.1.2 乡村治理

2.2 相关理论

2.2.1 社会资本理论

2.2.2 社会融入理论

2.3 社会资本促进新村民融入乡村治理的理论依据

2.3.1 社会融入促进社会资本积累

2.3.2 社会资本获得加深社会融入程度

3 新村民融入乡村治理的典型案例

3.1 南栾宫村:“荣誉村民”制度引来新村民

3.1.1 村庄概况

3.1.2 进入:“荣誉村民”制度

3.1.3 融入:产学研结合的新老村民互动

3.1.4 融入效果及问题分析

3.2 明月村:土地国有化保障新村民定居

3.2.1 村庄概况

3.2.2 进入:政府主导下的资源整合

3.2.3 融入:乡创+文创打造新老村民互动平台

3.2.4 融入效果及问题分析

3.3 龙潭村:新村民成为专职村委副主任

3.3.1 村庄概况

3.3.2 进入:政府推动乡村振兴项目落地

3.3.3 融入:保障新村民政治权益

3.3.4 融入效果及问题分析

3.4 初家村:成为乡村振兴首席专家的新村民

3.4.1 村庄概况

3.4.2 进入:乡村振兴首席专家制度

3.4.3 融入:新村民情怀驱动和村民真诚接纳

3.4.4 融入效果及问题分析

4 新村民融入乡村治理的多案例对比分析

4.1 融入乡村治理的路径比较

4.1.1 要素型融入:以产业带动建立经济连接

4.1.2 关系型融入:以文化为纽带培育情感基础

4.1.3 制度型融入:以制度构建新老村民合作平台

4.2 融入乡村治理的效果比较

4.2.1 政治参与

4.2.2 经济整合

4.2.3 行为适应

4.2.4 文化接纳

4.2.5 身份认同

5 新村民融入乡村治理的阻碍因素及路径优化

5.1 新村民融入乡村治理的阻碍因素

5.1.1 城乡生活差距大阻碍新老村民的异质性互动

5.1.2 社会资本的匮乏造成新村民“双重边缘人”身份

5.1.3 情感基础的缺失使新老村民难以形成身份认同

5.2 路径优化措施

5.2.1 完善乡村基础设置,缩小城乡差距

5.2.2 保障新村民政治经济权益

5.2.3 搭建沟通互动平台,建立身份认同

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芜市雪野旅游区雪野镇南栾宫村荣誉村民授予办法

致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小学生课堂教学论文提纲下一篇:思政课教学理论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