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器乐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22-09-14

1 问题提出

音乐教学模式是指遵循音乐教学规律, 在音乐教育思想与理论指导下, 以现代学习理论为, 为完成特定的音乐教学目标, 导向特定学习结果而构建的具体可操作和相定的教学行为范型[1]。现在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中小学的器乐教学, 将之视为培养青少年儿童音乐素质的手段之一。www.fAnwEnyAngBen.com在我国, 随着音乐改革深入发展, 器乐教学已逐渐普及, 并被国家教委正式列入九年义务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 成为中小学音乐的重要内容。但是, 当下我国的小学器乐教学模式还是处在摸索阶段, 存在诸多问题。首先, 器乐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够明确。改革开放以来, 小学器乐教学虽整体发展较快, 但多数小学音乐教师未能将器乐与其它音乐教学领域平等看待, 大多数小学音乐教师是为了迎接检查或参加某种形式的演出或比赛才进行器乐教学, 这种工作方式直接影响了小学器乐教学的健康发展。其次, 小学器乐学习、练习及展演活动未能遵循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三结合 (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和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的原则[2]。而器乐教学对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音乐感知力、表现力、创造力和养成乐于亲近音乐的态度、乐于终身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和习惯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3]。可是现有的教学模式没有办法达到这样的效果, 因此小学器乐教学模式的探索是非常必要的。

2 我国器乐教学模式的概况

我国中小学音乐课正式设立于1909年, 起初主要是梨园式教学模式。建国以后, 我国把凯洛夫的教学模式引入了音乐课。随着国外音乐教学法的传入, 我国的音乐教学在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教学环境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目前, 我国音乐教育领域比较有影响的分类方式有3种:一是根据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 将音乐教学模式分为情感模式、行为模式和认知模式三类[4]。二是根据学习理论将教学模式分为自主吸收式、开放生成式、讨论交互式、发现探究式、合作共进式;三是把音乐教学模式分为被动接受式和主动探索两类[5]。这些模式比较适合大学的专业教育, 而运用在小学生的音乐教学中, 其效果不是很好。

3 新器乐教学模式的涵义与探索过程

3.1 新器乐教学模式的涵义

“自主、能动、创造”小学器乐课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是主体性发展的三维结构。主体参与就是在器乐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实践。“自主”即学生的主体参与, 在器乐学习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给学生充分的民主和信任, 使学生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能动”是指对现实的选择、对外界适应的主动性亦即指在有目的、有意识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理性活动中, 不是被动地适应合应对客观世界, 而是积极、主动地行动实践。“创造”指学生在获取器乐学习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后, 将所学知识与自己的生活实际, 与客观世界相联系, 使知识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 在生活中, 在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中活起来。

3.2 探索过程

在新教学模式的探索中, 我们实施以班带级、以级带校、以校创特的试验方案。

首先, 从点带面, 开展“实验班”的探索。2002学年开始, 我们在二至五级各抽出一个班作为“实验班”, 开展竖笛教学。在班际实施竖笛教学时, 我们以尊重学生为学习的主体, 通过情境创设、技巧表现等手段来引导学生感知、想象音乐, 激起学生对乐器产生好感。例如:在八孔竖笛的首次教学中, 我们会先给学生介绍竖笛的结构, 告诉他们笛子由三个部分组成, 如何去安装它;然后告诉它的名字叫八孔竖笛, 接着让孩子们跟着老师一起数它是否有八个孔;紧接着教师再用美妙的乐音吹奏出学生比较熟悉或感兴趣的乐曲, 让这种乐音敲击开每个纯洁的心灵。在创设了一定的氛围和学生初步掌握八孔笛的指法后, 教师才开始教C调各音的指法, 先在黑板上出示左手的各音指法, 然后让学生先按出5音的指法。并进行逐个检查, 看看是否还有按错的或是孔没按紧。最后, 示范吹奏单音的音色。通过一个学年的实践, 我们发现“实验班”不仅在视奏、视唱、识谱等方面的优势明显, 在体验和感知音乐中的审美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其次, 以面带全, 开展“实验级”“全校性”的探索。在2003学年开始, 我们在原有四个“实验班”基础上, 增开了二至四年级整个年级的竖笛教学课。我们注重的是学生兴趣的激发, 调动他们在器乐教学中的“六动”, 即:动眼、动耳、动口、动手、动脑和动心。到了2005学年开始, 在我校竖笛教学的初步成熟下, 进行了全校性的竖笛普及教学。在全校性普及器乐教学时, 我们更注重了器乐合奏的教学。在每节器乐教学课堂上我们都把枯燥乏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用各种途径将它趣味化、游戏化。教师要因势利导, 进行积极评价, 使学生进入兴奋状态, 让学生体验每一次成功的喜悦。

第三, 以全创特, 开展“合奏队”的探索。经过三年不断实践摸索, 2005学年在“全校性”器乐教学全面铺开时, 我校课题组开始创建校际“器乐合奏队”。在合奏队实践活动中, 学生直接进入音乐之中, 使学生再现音乐作品的能力得到提高, 也促进了学生知识的迁移, 加深了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 提高了学生视奏、视唱、识谱等合作能力。使他们理解到在合作中要做到在旋律、节奏、音色、速度、力度上的配合一致, 要集体团结的高度纪律性和默契, 才能达到对音乐的了解和情感的投入。经过我们的强化训练, 我们的竖笛队多次在校内、外活动中展示, 同年, 获区级比赛一等奖。并在2007年白云区首届中小学生教材歌曲演唱比赛中荣获特等奖;代表白云区广州“花城—柏斯杯”教材歌曲演唱比赛荣获二等奖;2008年参加白云区首届中小学生“南腔粤调”歌曲演唱比赛荣获一等奖。

4 展望

我校在根据器乐教学理论和在历时五年的器乐教学课堂实验研究中, 以“自主、能动、创造”小学器乐课教学模式为总指导理念, 创设出了我校器乐教学实验研究方法, 并达到预期的目标。在今后的器乐教学中我们还将会秉承学校的课题不懈努力继续实践探索。具体来讲, 一是优化原有的“竖笛合奏队”;二是组建“合唱、竖笛合奏队”;三是组建大型民乐团。

摘要:器乐教学是培养青少年儿童音乐素质的手段之一, 它对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及其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和习惯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文章阐述了小学器乐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概况以及新教学模式的涵义, 并对“自主、能动、创造”小学器乐课教学模式进行了实践评价。

关键词:小学生,器乐教学,模式,探索,实践

参考文献

[1] (美) BruceJoyce等著, 荆建华等译.教学模式[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2, 5.

[2] 马达.20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 12.

[3] 金亚文.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7.

[4] 曹理, 等.音乐学科教育学[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12.

[5] 戴定澄.音乐教育展望[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12.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关于国企党建与企业文化的共同创新作用探讨下一篇:平面广告设计中的视觉张力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