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心灵心理范文

2022-06-04

第一篇:美丽心灵心理范文

从心理学分析《美丽心灵》

电影《美丽心灵》是讲述的是患有精神分裂症,却在博弈论领域取得重大研究成果并因此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数学家约翰·纳什的故事。影片还原了一个天才在过分偏执、出现妄想时用毅力战胜精神病症的艰苦过程。

纳什是典型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他有着思维障碍(严重的妄想)、情感障碍(一开始无法理解并在抑制和排斥)、意志行为障碍(紧紧拽着皮包、走路急促不稳)、感知觉障碍(幻听和幻象)和一些其他的异常表现。他的听觉幻觉声音清晰,包括指令和鼓励;视觉幻觉出现时,纳什并不完全是旁观者,大多时候他都参加到了幻觉的场面;触觉幻觉包括国土安全局工作人员给纳什手臂植入信号器时他所感到的触电感和疼痛感。

本片的纳什主要描述了三个阶段:大学阶段、在惠勒研究室工作阶段、康复阶段。在每个阶段他生活中的幻象都折射了他的心境、心理诉求。他一直拥有完整的情感,只不过康复之前,他都刻意隐藏、压抑了一些情感。

一、大学阶段

影片一开始纳什就表现出了他对数学、逻辑的痴迷和推崇和对自己的高度自信。他曾开玩笑能用数学证明别人的领带有多么难看。在酒吧中,他用数学模型来刻画男女交往的最优选择。任何事情他都联想到用数学解释。也是这种过度偏执让他拒绝接受不能用数理解释的东西。他表达所有这些感情的时候都是微笑着的,外在显示了他的自信。即使在与汉森下棋时他被汉森的问题弄得心慌意乱,他还是不愿意承认,走的时候还打翻了棋盘,在众人的嗤笑下落荒而逃。

与之对比的是他对人际关系的处理,他总是独自一人,和同学在一起时也并不愉快。他的言辞让人听起来高傲、难以接受,丝毫不会顾及他人感受。甚至当他被怂恿去追一个女孩子时,他还是直截了当,丝毫不考虑顾及女性的颜面,可以说是一个蔑视感情的人。

他渴望成功,希望出人头地,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的人,所以一直苦苦研究他的原创理论——博弈论。尤其是当他在餐厅中看到大家都为一个教授献上自己的钢笔(尊敬)时,他眼里流露出失望、羡慕的情绪。

然而这一切他都能与一个人分享,那就是他的室友——第一个臆想出的人物。他显得沉闷,却臆想出了一个浪子室友,说明他内心是矛盾的,更是渴望与人交往的。一方面他通过浪子室友否认数学就是一切,另一方面他又渴望用数学证明自己。他与室友的一切活动都是他的自我想象,他想象有一个人可以理解他、肯定他,他认为自己的人际关系薄弱,但是有非凡的智慧。每一次他与室友的聊天都是他内心的独白,他渴望有所突破,成为一个有所贡献的人。想象一个这样的他,一个人又打又闹推翻桌子打破窗户(暗示他打破研究的禁锢)吓到过路的同学。在他被告知可以去惠勒研究室工作时,室友的狂喜正是他内心情感的表达。

二、惠勒研究室工作阶段

此时,另一个臆想人物出现了——所谓的老大帕彻。这个角色的出现表现了他不满于仅仅做几个实验,不甘于一些平凡的工作,他把自己想象成一个救世主,一个从事高级机密、拥有极高破译解码能力的人(他密切关注着国际形势)。

他一直是很高傲的,认为上课不过是浪费时间,坚信自己的方法是正确的,这一点可以从他教书的方式看出来。他每天衣着严整,忙得无处停歇。他渴望做出成就,显示他存在价值的成就。他想象自己从事高度机密的工作。他把自己的任务设想为实现自己最擅长的——解码。并假想了一个信号器,为了每次投信的密码。从此以后,他便陷入了无休止的无意义的解码中。

但是在这阶段,出现了一个变数——他的妻子,艾丽西亚。虽然一开始纳什也是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面对她,但艾西利亚用坚持和执着吸引了他。当他压抑感情到无法逃避时,他表现出一种对不确定性的焦虑(出现了一系列的手势动作,直到话说完才能与其直视)。即使在最浪漫的爱情面前,纳什也一直想用东西去解释、去证明。与艾丽西亚的关系确立也是不转弯抹角的。所以有人说艾丽西亚对他的感情像是一种母性包含的爱。不管是什么,艾丽西亚一直在改变着他是毋庸置疑的。从最开始纳什接受艾丽西亚的理解方式到艾丽西亚与他走进婚姻的殿堂。他接受了不能用严谨思维描述的东西——爱情。

从一些根本不可能存在密码信息的杂志中各种拼凑整合也是他幻想能力极强的表现之一。当他去交信件时,密码、电门、信箱都一一对应。但此时这种臆想的场景已经让他感觉到疲倦了。他的幻想症愈来愈严重,他的情绪非常不平稳,也让他身边的人渐渐意识到不对劲。幻想和现实的交织让纳什每天承受着痛苦,他变得多疑,影响到了正常生活。

同时他幻想出父母早逝的小女孩玛希。这一段很可能影射了纳什的童年——幼小时受到关爱较少,孤僻,渴望长大与被关心呵护,与家庭成员关系不够亲密等。而生活上的种种不顺也刺激了纳什争强好胜的心,让他不得不去幻象中寻找自我价值。

三、治疗康复

这时,罗素医生出现了,纳什开始了他第一次的对抗幻觉的斗争。在医院里,他仍执着的想要摆脱他所以为“真实”的虚假的一切。纳什不敢相信他的记忆全是虚构的,眼神一直飘忽不定,他仍活在那些幻想生活中。纳什第一反应是证明,为此他不惜伤害自己去找出所谓的信号器。于是他只能通过胰岛素治疗和药物治疗。他的幻象消失了,但也因此变得麻木、迟钝。他为了工作,为了能够正常生活,悄悄的停止了服药。然而幻象也在慢慢侵蚀着他的现实生活。然而在幻象与现实的博弈之间,他突然意识到室友、老大、小女孩都不是真实存在的。

纳什的自我真正被激发起来时,就真正感受到了有效的理性情感的力量,他便得以逐渐能摆脱非理性情结的控制。因为此时,情感在纳什的意识中并不再是一片空白,它能够被意识所接受和理解,并成为自我的动力。

有了艾丽西亚的鼓励,纳什尝试重返校园。尽管幻象仍折磨着他,但他只能慢慢的选择去忽视他们。很多次他不被理解,被学生嘲笑,被当成一个疯子。但爱一直支撑着他。渐渐地他能够不再理会看到的幻象。直到那天他听闻自己被提名为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他又一次局促、不安起来,走进餐厅。大家依次为纳什献上自己的钢笔,纳什还是微笑着,带着感动。正如纳什后来发表获奖感言的时候讲的,是他的妻子艾丽西亚的爱让他成为今天的他。

影片告诉我们,只有当我们正确认识这些脑中的幻象的时候,我们才不会因现实与幻想的冲突迷失子自我。这些无意识的原始意象就像心理上的器官,只不过是隐藏起来的人格,维持着心理代谢的平衡。只有正确释放自己才能活的真实、活出一种饱满的人格。

第二篇:呵护美丽心灵 关注心理健康

呵护心灵 健康成长

本有一种关怀,它常使我们泪流满面;有一种力量,它能让我们精神抖擞;这种关怀,从你我的眼里轻轻释放;这力量,在你我的指尖悄悄流动。那就是-爱心。,是一个真诚的微笑,是一次对陌生老人热心的搀扶,省下几包烟钱对困难家庭的帮助……这些对许多人来讲都是一些举手之劳的小事,却能使他人感到这个社会的温情,使周围的人受到教育和影响,从而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以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爱心永恒“行动,决不只是停留在物质上的扶贫济困,更重要的是倡导一种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和和谐的人际关系。 珍爱生命

生命总有悲欢离合,也有喜怒哀乐。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什么又有很多人不珍爱生命?是因为生活中的挫折和痛苦吗?生命和生活是紧密相关的,没有生命就没有生活,没有生命就没有快乐,想要成功就必须珍爱生命,做到快乐成长。

生命可以给人很多东西。但要看自己的意识如何,自己对生命的态度如何,生活中的挫折和痛苦不能消灭我们对生命的意识与态度。只要我们在有限生命里不断地努力、拼搏。就无须诅咒自己的生命,成功与失败只是一念之差。失败了我们从头再来。成功也无须骄傲,成功代表我们的付出得到了最好的收获,失败了也无须气馁,失败至少给了我们经验。失败了,但终有一天会成功的。 关注健康

心理是行为的花朵,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前提和支柱。

我们知道,种子萌芽生长,必须经过黑暗中的挣扎才会有破土而出时的第一缕光亮;蛹破茧而出,必须经过苦苦挣扎才会有彩蝶的翅膀美丽如画。21世纪的青少年,必须排除人生道路上的种种困惑,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才能在学习、工作与生活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未来社会也日益要求个人在社会中具有健康的自我和主动发展的意识与能力。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而且这种竞争也被移植到学校。刚结束一天紧张的学校生活,学生们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还没来得及吃饭就开始伏案做作业了。周末,悠闲的大人们在家中看电视,学生们却在忙碌着大人为他们准备的各种补习。他们只能透过窗户凝视着蔚蓝的天空,数着天空飘过的白云,看电视更成了他们遥不可及的奢望。在这种紧张的学习生活里,那些幼小的心灵渐渐承受不住,表现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时下,青少年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受人关注,心理健康教育也随之受到了重视。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1、智力正常。

2、情绪稳定、意志正常。

3、适应良好。

4、良好的自我意识。

5、良好的人际关系。

6、有良好的人格。

第三篇:心理作业 电影 美丽心灵 观后感

电影《美丽心灵》观后感

班级:资源勘查工程111班 学号:08010511111 姓名:程斌

仿佛从古到今就是有那么一种聪明绝顶的家伙,他们的特点就是不会生活。他们有的人只会煮手表,有的人放荡酒嗣终死于江心,有的人生活过于不检点导致英年早逝,有的人喜欢把好好的美女虐待的生不若死。。。另一方面这个社会对待这种天才的态度也是各种各样。我们看到最多的往往是那些主要表达对其才智的仰慕之情,比如“阿玛迪斯”中对莫扎特的盛赞以及“鹅毛笔”中对撒德伯爵的标榜。但“美丽心灵”并不是这样一部电影,它甚至可以看成导演对那些只有“大脑”没有“心灵”的天才的摒弃。

不妨对比一下John Nash的曾经和后来。曾经的Nash争强好胜,性格内向却总是有强烈的表现欲,在学术上他总以为自己是天才,甚至要求老板请爱因斯坦来倾听自己的学术观点,对大部分人瞧不起,讲课潦草,为了显示自己多牛还把教科书扔到了垃圾筒里。。。后来的Nash勤勤恳恳踏踏实实,不再胡思乱想,乖乖的在图书馆看书,老老实实的为同学们讲课。。。这个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只有勤奋塌实的人才能有所成就吗?差远了,这个不是孔子讲的故事,恰恰相反,其实John Nash的学术颠峰正是他一生中最最轻狂的时候——让他拿到诺贝尔奖的不是其后来踏踏实实的工作,而是他20岁左右处于极端自负的时候在博弈论上的成果。因此,最后Nash获得学术各界认可的那一段非常值得我们思索。从电影的表现手法来看,导演也巧妙的借用大众对Nash头脑的肯定来肯定Nash的心灵,来赞美他学会了生活。

因此“美丽心灵”不是“阿玛迪斯”那样充斥着对天才称颂的赞歌,仅仅是讲述一个和有关生活的故事——一个真正的天才在他天分没有涉及到的领域缓慢的成长。

也许大部分人非常同情Nash夫人,说她可怜,说她为Nash付出了太多,从而认为“美丽心灵”这四个字其实说得是Nash夫人,这个虽然说不上是一派胡言,但却也是对此电影一知半解之下得到的较为浅层次的结论。大多数人没有看出来John Nash自己付出了的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他拒绝承认曾经最最亲密的朋友,他放弃了自己的狂傲,他放弃了自己某些生理功能。。。但这些都不是对他来说最宝贵的东西,其实作为一个科学家,Nash放弃的东西当中最最宝贵的是自己的研究兴趣:细心的人们都注意到了Princeton玻璃上原本一个个白色的几何图案已经变成了一个个代数方程。。。那到底Nash后来在Princeton的图书馆中做什么呢?就我个人理解,他是用一些垃圾塞满自己贪婪的大脑,从而让那些幻觉无隙可乘。(这一点从那个叫Toby的学生最最起初的口吻当中可以看出来)。

也许当Nash第一次在大厅里看到那位桌子上放满水笔的科学家的时候他已经知道自己达到了他的水平,不过虽然Nash的头脑达到了,他的心灵却不值得受到如此的赞誉。因此虽然很难讲John如果不改变自己的生活作风他会取得更高的学术成就(因为已经发疯了),但是我相信导演也非常承认用完美的大脑换取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非常值得的。从这一点上来说,“美丽心灵”和“心灵捕手”倒有几分相似,只不过后者中的Damon放弃了虚荣去寻找自己的最爱而前者放弃了自己的最爱开始了平凡的生活。

“先做人,后做学术。”这句话说的很好,但是总有人曲解它的意思,例如“品行不端就做不好学术”等等,这种解释岂不是完全否定了马奎斯撒德和莫扎特在他们各自领域中取得的成就吗?因此它不是对孔子学说中迂腐部分的继承就是对天才的妒忌。正确的解释应该是这样的:你首先是一个人,其次才是一个天才,所以不要让你的艺术和哲学遮掩住你的人性。

因此,如果你也是个天才,你也在20岁的时候惊喜的发现自己已经登上了科学的颠峰,但是没有人去欣赏你的理论反而都认为你在发疯,那么你应该怎么办呢?去倒杯热茶,写篇影评,浇浇花,灌灌水,然后一边继续从事研究一边默默得等待几十年后你的天分得到学术界得认可。

这就是生活„„

第四篇:美丽心灵观后感 大学生心理

《美丽心灵》观后感

在片中,纳什说:“See if I derive an equilibrium where prevalence is a non-singular event where nobody loses, can you imagine the effect that would have on conflict scenarios, arm negotiations.”(想想看,如果流行是非退化活动并且那儿没有人会输,我把其中的平衡拿掉,你能想象结果将导致斗争场景、武装谈判。)其实在心理上也是这样,仿佛从古到今就是有那么一种聪明绝顶的家伙,他们的特点就是不会生活和调节自己。他们有的人只会煮手表,有的人割下了自己的耳朵,也有想纳什这样的人患上了精神分裂症。我们无法否认主人公纳什的聪明,无法无视他敢想敢做的精神,但是也不得不正视他不善于社交这一缺点。纳什是个疯子,无论是敢于推翻亚当·斯密的理论方面还是在他的精神方面,但他后来是个充满魅力的人,他可以为了家庭承担巨大压力,可以为了学术回到大学沉溺在巨大的图书馆中,学会了和学生们侃侃而谈,最终赢得了摆满桌子的钢笔。

最让我感动且感触的是当艾丽莎颤抖地拿起纳什的手贴在他的脸上,再贴在自己的脸上,说“你知道什么是真的,这个这个”,然后把纳什的手放在自己的心口,“还有这个,他们都是真实的”时,艾丽莎凝视着他的眼睛,把他的手放在他的心口,说:“也许是这里,我相信有些强大的力量是完全有可能的。”是艾丽莎给了纳什如此之大的动力,也是他们之间的爱支撑纳什无视臆想出来的人,支撑纳什最终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有人说艾丽莎是不幸的,其实我并不这么

1

觉得,虽然他们有过无助,有过疯狂,有过悲伤,有过争吵,但他们没有放弃的念头,他们也笑过、爱过、为婚姻期待且幸福过。另一个就是片头和片尾纳什和马克下围棋的情景,在融入了社交之后才会发现没有谁是不可能输的,也并不是所有人都不喜欢自己。在内心认可自己——这种认可不是前半部分那种自负式的认可——才能真正认识自己认识身边的环境。

主人公纳什上的大学麻省理工人才云集,而主人公将自己看做是人才中的天才,不善社交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在我看来,大学期间的我们应该重视心理方面的健康,了解心理疾病,大学时期对人际关系问题的关注超过了往期的任何一个阶段,甚至超过了对学习的关注程度。能较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具有健全的人格、具有与年龄相符合的心理年龄等都是十分重要的。而做到这些我们先要做到“认识自己”,如苏格拉底所说人之所以能认识自己是因为理性,自知者明,我们自己最容易了解自己但也最难以完全弄清自己的内心。在大学阶段,心理承受能力有限的我们因为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而更容易心理负荷沉重以至于得心理疾病。而所谓心理疾病,就是指一个人因为精神上的各方面的干扰,思维、情感和行为上发生了偏离社会生活规范轨道的现象,正确认识心理疾病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十分必要的,心理疾病会影响到个人自身的生活,但它也是疾病的一种,也是可以经过各方面治疗转好的,因此不能因为有心理疾病就放弃自己、歧视他人。往往患有心理疾病的更不能发现自己的症状,所以我们要及时了解自己内心的结

2

症并给予最及时的解决,还可以寻求老师、家长、心理咨询师和其他人的帮忙,解决心理问题是朝着正确道路前进的基础,也是成功完成学业的必需。

3

第五篇:##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营造美丽的心灵家园

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营造美丽的心灵家园

——##县城关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县城关中学,85个教学班,5600多名学生,240名教职工,市级示范中学,本地区较大的完全中学之一。近年来,我校先后获得了全国读书育人特色学校、省绿色学校、省家教名校、市文明单位、市科普示范校、市语言文字规范化学校、市安全文明校园、市平安校园、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等四十多项荣誉称号。今年是我校建校二十周年,学校以此为契机,以“丰富内涵,提升层次,和谐发展”为主题,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创造条件。。每学期学校都布置本学期教师自学任务,纳入校本培训考核中。目前,我校孙华玢老师“抗挫折心理研究”,罗家平的“留守学生心理问题及矫正”,两个课题已进入结题阶段。

心理健康的校本培训,提高了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使广大教师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来完成。

三、狠抓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建设和课堂渗透

教育教学活动是心育的主阵地。

我校利用班会课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班主任为任课老师,每学期不少于8次课,教材为师大姚本先主编的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生人手一本。政教处负责考课,并对学生进行考核。

我们同时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把课堂教学作为心理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要求学科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心育内容,教学目标中应有心育的目标。在教学设计中注意尊重学生学习心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心理表现,及时发现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对教师的课堂行为,也作了具体规范:教师进课堂要微笑,创设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课堂要有启发性、创造性,学生愉快地离开课堂;作业批改要有感情、鼓励性文字。

四、开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

2、校园广播站开设“心海导航”专栏。每周五的学校广播站专门为学生设置心理教育专栏,用问答形式解答学生的心理问题,深受好评。

3、校报设置了心理教育栏目。每期校报的第三版学生版上都安排一篇心理教育文章。选题结合学生实际,可读性强。

4、校园网站上开辟学生交流平台。我们在校园网站专门开辟学生频道,倾听学生心声,排解困惑,提供帮助。版主整理好学生的意见、心声、困惑,反馈给有关管理人员,再予以回复。这种倾诉的平台吸引了不少同学,成了不少同学心灵的家园。

5、利用学校橱窗开办心理宣传专刊。要求各年级认真收集资料,认真筛选同学们关心的话题,有针对性地主办一期心理专刊。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明日之星领域范文下一篇:木门挑选攻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