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西柏坡范文

2022-05-26

第一篇:走出西柏坡范文

观《走出西柏坡》有感

坚持与发展相统一是我们的态度———观《走出西柏坡》有感

大二这一学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学习已基本告一段落,说实话,从内心深处来说,自己感触很深。我们从中学到了很多,比如,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还有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详尽的分析等,但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马克思所提到的我们对待科学应有的态度,就是坚持与发展相统一,因此,我观看了大家所熟悉的主旋律影片—《走出西柏坡》,从中感悟到了最真实的马克思主义。

影片讲的是毛主席身边的警卫员耿涛在全国解放前夕,被派往天津参加城市接管工作,遇到了自己的救命恩人马宝山,并和他一起共事。马宝山是一位老战斗英雄,虽然曾经在长期的战斗生涯中屡建奇功,但是在进入令人眼花缭乱的大城市之后,在“糖衣炮弹”面前,忘记了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作风,被美色和假象所欺骗,最终付出了血的代价。而耿涛尽管是来自中央领导身边的人,但他牢记毛主席的叮嘱,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和顽强进取、百折不挠的战斗作风,终于在城市建设中克服重重困难,赢得了大家的理解、支持和信任,圆满完成了任务。

由苦入甜信念不能变

我们在课上都学过,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

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由此我想到了影片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两个人,耿涛和马宝山,他们都曾驰骋疆场,也都曾是战火硝烟中的勇士,但是他们两个人,一个能够牢记“两个务必”,而另一个却居功自傲,一正一反两个典型不得不让人深思。古人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个人、一个团体、或是一个国家,无不如此。毛泽东所提出的“两个务必”,既是我们党总结中国历代政权“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的深刻反思,也是我们党在长期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孕育、发展形成的光荣传统。它是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的有机传承,凝结着深刻的历史经验,体现了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展示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作为新时代的革命军人,我们应该对“两个务必”牢记在心。因为它不但是执政兴国的法宝,更是对正处在奋斗中的青年人成就事业的金玉良言。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在新的历史时期,艰苦奋斗精神已不单指物质上的节约,更重要的是它包含一种团结进取、勇于拼搏的深刻蕴意。无数事实证明,牢记艰苦奋斗可以使我们在逆境中获得勇气和力量,最终走向成功之路。牢记谦虚谨慎可以使我们在获得成功之后保持清醒头脑,不骄、不躁,从而应对生活中的一切考验,在前进的路上走得更稳、更远。影片中正反两个人物的对比也恰恰证明了这点。

在观看影片的同时,我也反复对照了自己,随着环境的改变和

生活条件的改善,自己反而逐渐变得有些懒散了。为什么生活条件改善了,奉献精神反而少了,图享受、想待遇的事反而多了?为什么学习中刚刚取得了一点成绩就忘记了艰苦奋斗,开始贪图舒适安逸了?想想千千万万革命先辈和共产党人,他们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呕心沥血,甚至牺牲了宝贵的生命的事迹。再想想自己,享用着先辈用生命换来的果实,却不知道珍惜,真让人脸红。

坚持与发展才是根本

马克思在书中曾强调过,坚持与发展是我们对待科学应有的态度。

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关于“两个务必”的重要论述,我以前学习过多次,但理解不深。结合观看《走出西柏坡》这部影片再次进行了学习,从而对“两个务必”的精神实质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重温这部影片,我深深认识到这几年自己虽然取得了一些进步,但这不是自己有多大的能耐,而是在党组织和领导的教育培养之下才取得的。因此,我没有权力骄傲自满,也没有资格贪图安逸,应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认认真真地 学习,认认真真地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为党的事业多做贡献。

西柏坡时期作为一段历史,一去不复返了,但是西柏坡精神,作为一种珍贵的精神财富却是永远的。看过影片之后,我给自己重新制定了学习计划,在工作上要求自己向更高的标准迈进。无论是今天还是明天,也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要始终保持着谦虚谨慎、不骄

不躁、艰苦奋斗的作风。

第二篇:《走出西柏坡》观后感

电影《走出西柏坡》刻画的是七届二中全会前后革命战场上的情景。走进西柏坡,我们看到当时河北天津烽火连天的血腥场面,那是农村转向城市时战士们与敌人顽强的对峙抗衡,那是我党在新中国成立前夕面临抉择考验的辛劳过程。共产党就是在一场又一场残酷的战争中奋力拼搏夺取胜利的果实,走近历史,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当时革命前辈们的昂扬斗志,战略智慧,更多的是前车之鉴后事之师,我们从中学到血的教训,领略了颇多处事道理,对党的认识也更加深刻了。

从电影里面我们可以看到毛主席身边的警卫员耿涛在全国解放前夕,被派往天津参加城市接管工作,遇到了自己的救命恩人马宝山,并和他一起共事解决城市的接管工作。影片通过描述以耿涛为代表的基层共产党人坚决贯彻党中央指示,克服重重困难,团结广大群众恢复生产并和党内出现的居功自傲和腐败现象进行针锋相对斗争的故事,给人以深刻的警示:作为一个革命者,一个共产党人,在革命的转折时期,必须要时时保持清醒的头脑。而马保山被资产阶级“糖衣炮弹”打中的残酷事实,联系毛泽东在西柏坡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谆谆教导和关于全党要警惕“糖衣炮弹”攻击的及时告诫,不能不引起人们强烈的震撼和深深的思考。耿涛和马保山一正一反的事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在告诫我们不要被一时的胜利所蒙蔽变得骄傲自大。

在电影的结尾,毛泽东说道,我们进北京是去赶考的,希望我们都能考试及格,不要学李自成一样做个考试不及格的学生。因此,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关于“两个务必”的重要论述,教导我们全党同志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不要像马宝山一样被糖衣裹着的炮弹击中。

一个人应该清醒的懂得,树立崇高的理想是正确的,为理想而忘我奋斗会得到鲜花和掌声。就如马宝山一样,人们并不恨他,只是惋惜他,惋惜他钢铁打不穿的胸膛被糖衣炮弹击碎了,战场上坚不可摧的意志脆弱地倒在了石榴裙下。理想是美好的,道路是曲折的,通往理想王国的道路上充满了艰辛和坎坷,这一切困难需要我们努力拼搏,艰苦奋斗地去面对。“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在新的历史时期,艰苦奋斗精神已不单指物质上的节约,更重要的是它包含一种团结进取、勇于拼搏的深刻蕴意。无数事实证明,牢记艰苦奋斗可以使我们在逆境中获得勇气和力量,最终走向成功之路。牢记谦虚谨慎可以使我们在获得成功之后保持清醒头脑,不骄、不躁,从而应对生活中的一切考验,在前进的路上走得更稳、更远,影片中正反两个人物的对比也恰恰证明了这点。

我们中国经过全国人民几十年的努力,终于人民总体生活水平达到小康,正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努力着。这个时候正是我国发展的

关键时刻,我们党更应该谨记保持不骄不躁的作风,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在新的世纪创造新的奇迹。

虽然那是一段已经逝去的历史,但是却没有被人遗忘掉,而是在时刻的提醒我们后辈子弟要保持不骄不躁的作风,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我们都应该学习老一辈革命家的伟大精神,肩负起我们祖国的未来。万里长征只是走完了前一半,这前面一半由老一辈的革命家完整成功地的走完,接下来的一半得由我们年轻一辈接起老一辈的接力棒,继续坚持不懈地往前冲,为完成富强民主和谐的共产主义国家的任务而奋斗。

第三篇:《走出西柏坡》观后感

在上次的课堂上,我们一起在阶梯教室观看了《走出西柏坡》这部电影。这部电影讲述的是,在全国解放战争前夕,解放军完成了天津市的解放,毛主席身边的警卫员耿涛同志被派往天津参加城市接管工作,在途中遇到了自己曾经的救命恩人马宝山,和战友小兰子,并和他们一起建设天津市的故事。

影片通过对天津市恢复经济建设工作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深化了主人公耿涛、马宝山的性格特点。一个是智勇双全,心思缜密的警卫员,一个是奋勇杀敌,屡立战功的老战士,两人在面对天津市资本主义改造,恢复生产时,表现出了不同的处事方式。影片中老战士马宝山的人物形象刻画的非常鲜活,在影片刚开始时,马宝山带领士兵抢粮,接着故事情节一转,马宝山接着率领战士立刻搬运军火,一面是不顾违反军纪抢粮,一面是冒着生命危险转移军火。充分表现出了马宝山的勇敢,不怕危险,为了解放事业甘愿牺牲的精神,但一方面又表现出该人物做事鲁莽,有勇无谋的性格特点,这也为后篇未能抵制“糖衣炮弹”诱惑埋下了伏笔。耿涛同志来自中央领导的身边,但他依然不卑不亢,牢记毛主席的叮嘱,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和顽强进取的实的工作作风,在城市建设中克服重重困难,赢得了工人、资本家的理解、支持和信任,圆满完成了经济建设的任务。影片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大资本家、民生煤矿的老板宋学仁对自己何去何从举棋不定,消极怠工并和各大资本家商量如何远离天津奔赴香港时,耿涛同志提出了为了恢复生产可以向银行申请贷款的主张,老板宋学仁热泪盈眶,双手赞成。毛主席听说耿涛的境遇作出的回复是,不仅要学会吃鸡,要学会吃鸡蛋。这句话言简意赅,更加坚定了耿涛同志努力工作的信心。

当然,影片中也刻画了一些反面的人物,诸如宋学智、张淑芬等形象,他们是我们建设新中国进程中的绊脚石,他们生活腐化,作风不良,只顾一己之私,最终只能沦为人民的敌人。影片的最后,是耿涛同志完成任务,重回西柏坡村。当时,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中共中央决定迁址北平,迎着春天的蓬勃,沐浴着朝阳,毛主席从西柏坡村中的小巷子里走出来,身后的战友、父老乡亲、一群活泼可爱的娃娃„„片名走出西柏坡的涵义大概就是,我们翻身做主人,从此开启了建设城市的新路程。

西柏坡时期作为一段历史,深刻的印在我们的心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善于破坏旧世界,善于建设新世界的科学精神;坚持依靠群众,坚持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务必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创业精神等等这些弥足珍贵的西柏坡精神,在我们当下是必不可少的。“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回顾历史是让我们铭记先辈们的不易,更好的面对现在。在观影的过程中,我联想到现在我们很多的领导干部工作拖沓,

贪图享乐,远离人民,不思进取,在敌人的“糖衣炮弹”面前败下战来,忘记了党和国家的嘱托。同时,也参照了自身,作为一名准备入党的积极分子,在大一大二期间认真学习,艰苦朴素,不断的完善自我,但自从进入大三以来却不思进取,浮躁懒散,在课余时间未能更好的学习新的知识。于是就反问自己,为什么随着时间的流逝却越来越贪图安逸,为什么取得一点点的进步就骄傲自满。为什么认识到缺点之后还不及时改正。

回到宿舍重温这部影片,让我更加客观的认识到自己,作为一名准备入党的积极分子,重要的是用知识武装自己,提升自己,而不是取得一丝的成绩就止步不前。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在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更应该学以致用,将理论知识贯穿到实践中去,用实践丰富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无数仁人志士的艰苦奋斗,英勇拼搏才有了今天的新生活,我们应该珍惜今天这来之不易的生活。戒骄戒躁,求真务实,艰苦朴素,奋进拼搏,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对党忠诚,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努力工作,保持积极进取的良好精神状态;和大家一起团结奋斗、发挥优势,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进一步走向成熟。

吴逸兴 物流132 20131339

第四篇:《走出西柏坡》观后感作业

在观看了<<走出西柏坡>>这部经典的红色电影后,我被电影中的情节深深的打动了,这是一部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的一部电影,从电影中的几个情节可以看出,具体的内容我们从下面开始讲起. 故事主要讲的是毛主席的警卫员耿涛在革命即将胜利的时候被派完天津参加革命胜利后的城市建设工作见到了当年的救命恩人马宝山及失散多年的恋人.故事主要就从耿涛和马宝山两人讲起.马宝山是一位老战斗英雄,在长期的解放战斗生涯中屡建奇功,不怕流血牺牲,英勇无匹,但在解放天津后,他被留下来和耿涛一起搞城市建设,在进入令人眼花缭乱的大城市后他禁不住诱惑,在敌人的”糖衣炮弹”面前,忘记了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战斗作风,忘记了革命的指导纲领,被美色和假象所诱惑,不听劝告,一意孤行,一心想要立功,最后还害死了他身边的警卫员,付出了血的

而在剧情中几个剧情很好的诠释了我们中国共产党员的不怕苦、不怕累、艰苦奋斗、顽强进取、百折不挠、无私奉献的精神。

第一点是我们英勇的耿涛同志为了恢复生产,在冰天雪地的情况下,凿开十多厘米厚的冰层,不顾严寒,奋不顾身的跳到河里去寻找厂房开工所需要的必要的机器设备零件。他的英勇无畏,奋不顾身,深深的感动了身边的人,最后又有几位人也跳下冰层去寻找设备零件,虽然冰层下面危机重重,很可能下去就上不来了,但他们还是奋不顾身的跳下去了,最后把零件都给捞上来了,而我们英勇的耿涛同志差点就牺牲了。最后在他的努力下成功的恢复了生产、这不仅体现了党对人民的无私奉献精神,更把中国共产党处处为民的形象诠释的很完美,更体现了耿涛同志为民,不怕苦,不怕牺牲的精神。

第二点是:马宝山同志对于美色及骗局假象的诱惑,他没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安逸的环境下忘记了党的一贯艰苦奋斗的作风,最后铸成了大错,枉送了一位战友的生命。最后,他总算清醒了过来,用自己的行动去弥补过错,把骗局的头目绳之于法。最后,在于耿涛同志分别时,他说了一句话,他说他在党前进的路上掉队了,但他会赶上去﹗这也能看到中国共产党的精神,知错能改的精神,从哪跌倒就从哪爬起。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面临着种种诱惑,怎么样才能抵制诱惑,这是我们这些没有多少社会经验的大学生应该时刻警醒的问题。可能当我们面对像马宝山同志所受的那么大诱惑时,我们也会重蹈他的覆辙,因为我们的眼光还没有历练得那么深锐,所以我们对待马宝山同志并没有一味的批评,更多了一份警醒。但作为一个党员,坚持自己的理念立场是非常重要的,希望我们的同学也能在以后的生活中一如既往的保持清醒的头脑。

第三点是:当资本家头头乘船逃跑时,马宝山与耿涛同志发生了立场上的碰撞,谁也不让谁,在真理与友情面前,我们的耿涛同志选择了真理。

第四点在耿涛完成任务回到西柏坡的时候我们的领导人正在召开七届二中全会,谈论建国后我们该怎么办,怎么建设好一个国家,而这时候耿涛同志刚好赶回了西柏坡,当他听到毛主席讲到对于一些革命战士虽然他们在打仗的时候是英雄,但当他们在胜利后就忘记了党的纪律,这些人要给予严惩,当耿涛听到这些的时候,心里被深深的撼动,本来他决定回到西柏坡后为马宝山向毛主席求情的,但当他听到毛主席的言论后他放弃了这个念头,这也深深的体现了我们的共产党员遵守纪律,遵纪守法,不用关系去破坏纪律.体现了我们耿涛同志在面临法与人情的时候他毅然决然的选择了法,不能因为他一人而破坏了纪律, 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在面对压迫时仍能坚持自己的原则,坚信真理。剧中其实情节的发展都是围绕社会主义改造的这一路线来展开的,特别是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其改造方法有:第一,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第二,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国度形式;第三,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通过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成功改造,让我们认识到了中国共产党的指导道路是正确的,更让我们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会过得更好,全国最后真的能达到共同富裕,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会国

家。 两个绝然相反的形象,一个冲动,一个稳重;一个对的,一个错的。

反观我们的生活,现实生活中没有谁会一直时刻提醒自己哪里做错了,哪里不好,所以我们要有自我检讨的能力。在我的学习生涯中,我也面临了许多的问题与挫折,难免会犯错。缺乏有用的信息交流时很容易做出错误的抉择的,容易妄自夸大,飘飘然的结果就是丧失人、财、物力,马宝山同志的错误就是我们最好的警钟。所以,我们必须时刻牢记党的精神,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然后不断前进.学习耿涛同志的精神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忘记自己的初衷,坚持就是胜利,遵纪守法、时刻准备着为祖国奉献自己的一生。

第五篇: ——电影《走出西柏坡》观后感

从哪里跌倒,再从哪里爬起来。

这是来自电影《走出西柏坡》中主人公耿涛告诫犯了错误的朋友马宝山的,应该说是很富有哲理的。但是我听后觉得不以为然。

记得一位伟人说过:“一个人不能同时跳进同一条河里”。其实生活就是这样,也许你跌倒的时候与你爬起来的时候早已是时过境迁了,这就是所谓的历史。

电影《走出西柏坡》主要展现了新中国成立前夕,我党开始从农村转向城市、从战争转向建设的紧要关头与重大历史转折时期,所面临新的严峻考验和抉择。其中最主要是再现了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前后天津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段历史。而毛泽东同志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意味深长地说的那句话“我们的许多同志在枪林弹雨中走了过来,却被敌人的用糖衣裹着的炮弹击倒了”,正是该影片的主题和点睛之笔。其教育作用是巨大的,影响是深远的,作为新时期爱国主义影片和反腐倡廉的好教材是当之无愧的。

一个有价值的人,应该有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追求。这样人生的境界才会开阔,对物质的追求才会有正确的方向,也才能创造出具有丰富内涵的人生。

电影《走出西柏坡》中塑造的人物形象鲜明生动,特别是最后马宝山因一时糊涂而差点给党和国家造成巨大损失,并受到了严惩。通过观看这部影片,可以使我们在深思中反醒。如果说影片中的“他”——马宝山是在完全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给党和国家造成巨大损失的话,那么王宝森、陈熙同、胡长清之流却硬是与国家和人民为敌,做出了“上对不起天地良心、下对不起衣食父母”的伤天害理之举,则更让我们对此有清醒的认识。

前不久读了关于赖昌星建“红楼”腐蚀党员干部以及湛江特大走私案的报道后,更使人咬牙切齿、深恶痛绝,欲先除之而后快。当然在我们痛恨赖昌星之流的时候,我们也要进一步对那些被腐蚀的党员干部深刻的剖析,在敌人的“糖衣炮弹”面前,他们为什么会那么脆弱,那么不堪一击。这个问题值得我们的党员干部深思,深思作为党员干部应如何永葆共产党人的本色,过好“权力关、金钱关、人情关”。如果今天我们再对他们说“从哪里跌倒,再从哪里爬起来”的话,那么我们也将会成为历史的罪人。因为他们的所作所为是没有再爬起来的理由了,他们将会成为历史的反面教材。

看完影片《走出西柏坡》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毛泽东同志的那句话在我耳边时时回响。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不但要防止“糖衣炮弹”的攻击,还要将“三个代表”的旗帜高扬。库尔勒市委书记孙建新同志曾在他的述职报告中说过一句话,“我是党的干部,时刻不能忘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理所当然的要为党的事业、为库尔勒市父老乡亲掏心窝、使真劲、干真事”。一个活生生的人,一番话贴心窝子的话,我不能不感动,因为这一切都是最有说服力的,这才是共产党人的风采。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诸城公交车范文下一篇:真诚祝福语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