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激励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

2022-10-15

1 教学激励与教学互动的意义

激励机制在教学中能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对提升教学效果有明显效果。依据教育教学原理,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中可使用不同的教学手段, 加强素质教育。教学激励, 就是教师通过设定一定条件, 通过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精神, 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高职院校学生在校园学习中强调的是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融“教、学、做”为一体, 尽可能适应“能力为本”为主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突现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教师的指导能力。教师可在学生的学习中模拟实际工作的情景, 利用激励原理,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扮演销售、技术、人事、文秘等角色, 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 通过学习并完成所有的创设项目, 使学生具备获取知识信息、应用等能力, 培养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综合能力, 从而达到21世纪人才培养的目标。

2 激励对学生心理行为的影响

德国著名的教育家斯蒂多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教学过程中, 激励的方法和作用是多方面的, 由激励产生的效应也是明显的。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引入激励机制, 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起组织和引导作用,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激励的功效, 做到激其趣、励其志, 引导学生自觉学习知识技能, 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性手段。古人说:“水不激不跃, 人不激不奋。”激励是一种引起需要、激发动机、指导行为、有效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 以大学生为主体对象, 对其思想、心理、行为进行鼓励和导引, 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作为高校教师, 就要懂得激励理论, 并在教学实践中灵活地加以运用, 对增强学生信心和勇气, 实现学生自我价值和激发潜能, 提高学习热情和教学实效是十分有效的。下面是能影响学生心理几种激励机制。

一是满足友爱和归属的需要。渴望得到他人及社会的支持和友爱, 并有所归属, 得到承认。所以, 在教学过程中, 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就不能简单地就教而教, 而要搞好师生关系、生生关系, 应以感情交流激励, 帮助学生处理学习和人际交往中的认知障碍, 解决大学生心理的不适应。

二是满足学生受尊重的需要。大学生随着自我意识的逐渐增强, 在各方面都努力体现其独立人格, 追求交往中的平等关系, 注重精神领域的交流。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采用多种激励因素, 多安排有挑战性且难易程度适中的学习任务, 提高学生对学习的认识, 使学生享受学习成就感和小小理想实现的快乐。

三是满足学生的自我实现需要。自我实现需要是一种使人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并完成某项工作的欲望。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 通过多种激励方式唤醒学生的潜能, 这样既按计划完成了教学目标, 又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因发挥主观能动性, 培养了学生综合处理能力及对前途的憧憬。

3 利用教学评价发挥激励的功能

教学评价的激励功能, 是指通过教学评价手段对教学活动进行某种刺激, 使教学活动自始至终处于一种积极活跃的最佳状态之中, 教学评价以一种外力的形式对教学活动起作用, 创设一种向上的心理氛围, 并通过评价标准的导向功能, 充分激励教师和学生努力奋进, 争取教学取得最佳效果。教学评价结果可以给教师和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 这种压力能转变为动力, 促使他们认真工作, 努力学习;教学评价可以肯定师生的工作和学习成绩, 从而激发出更大的创新热情;教学评价可以帮助师生发现自身工作和学习的差距, 从而产生对自己教学状态的不满和要求进一步改进教学的愿望。根据弗洛姆的期望理论, 教师可根据教学评价结果在允许的范围内因人而异地制定一些激励措施,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了发挥每位学生的学习潜能, 在教学中应为每位学生确立不同的期望值, 尽可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 适合高校的激励教学方法

4.1 目标激励

教学目标不能局限于知识目标, 它应该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心理学研究表明, 目标作为一种激励, 可以激发人的需要, 也是需要转化为动机的基本条件。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帮助他们树立适当的目标, 此来激发和唤醒学生的潜能, 鼓励学生超越自我。

4.2 榜样激励

在教学中, 教师应多向学生宣传优秀学生的事迹, 为其树立学习的典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以具体生动的形象作为榜样, 使学生受到激励。作为教师, 还要在平常中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 以言传身教来感召学生、激励学生。

4.3 暗示教学法

教师通过各种暗示手段, 将学生的逻辑思维与情感倾向结合起来, 充分调动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 提高其学生兴趣和自信心, 使其在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学习, 形成最佳的学习状态, 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 提高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

4.4 赏识成功教育法

教师重视学生的某个方面, 认可并赏识, 进行激励式的评价, 促使其成功, 就是赏识成功教育的体现。教师要在平时教学中善于发现和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对学生的好思想、好习惯及时用不同形式加以肯定和表杨, 能收成事半功倍的效果。

4.5 现代教学媒体的运用

选择教学媒体的目的是为了教学中加要运用, 从教学效果上来看, 媒体的运用比媒体的选择更为重要,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发展是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改变了学习者学习的方式, 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 通过声音、文字、图像、视频等方式展现教学信息,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多视角接受信息, 对实现自我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形成都具有重要意义。

5 结语

激励理论是调动人的情感和积极性的艺术, 用激励式语言、行动去触动心灵的心理教育, 教学与其说是“传道、授业、解惑”, 不如说它是一门管理科学艺术, 其宗旨是以“情”为主体, 感化或促进提高, 变“被动”为“主动”, 让学生有主动获取知识技能的愿望, 愿意担负起创业的重任。成功的激励手段必须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在高职教学实践中, 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 而是真正的具有丰富实际业务能力的职业引导人, 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探索, 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方式, 调动学生潜在积极性, 引导学生奋发向上, 使其按国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精神进行培养, 从而培养出适合高职院校教学特色和社会需求的综合型、实用型的人才。

摘要: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的重要要素, 在当前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中, 将激励机制巧妙地安排在教学方法和过程之中, 使教学设计更加有助于教学任务的实现,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激励理论,素质教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汤永杰.高校管理中激励理论应用探析[J].高等农业教育, 2004 (11) .

[2] 章黛丽.高校激励机制的构建[J].天津商学院学报, 1994 (3) .

[3] 谭斌, 宋传刚.人本管理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J].枣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4 (4)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高职院校加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对策研究下一篇:构造柱和圈梁在砌体结构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