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湿地公园景观打造

2023-04-06

第一篇:生态湿地公园景观打造

湿地公园景观生态设计

湿地公园的生态景观设计--以苏州盛泽湖湿地公园为例

文章作者:邹锦;颜文

涛;张旭奎

来源:城市水景观建设和水环境治理国际研讨会

添加时间:2006-3-9 3:23:16

[字体:大 中 小] 阅读权限:游客身份 消耗会员点数:0

1湿地与湿地公园

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在防洪护岸、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促淤造陆、降解环境污染等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湿地还孕育了丰富的生物种类,其中包括数以万计的鱼类、鸟类、植物和浮游生物,是物种天然的基因库,可作为科普和科研基地。

除了生态与经济价值外,湿地还具有独特的景观美学价值:苍苍茫茫的芦苇丛、郁郁葱葱的各类水生植物,创造出一种闲散、野逸的自然景观(图1);芳草萋萋,鱼翔浅底,给人带来自然而宁静的美的感受。当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呆久了的人们身处湿地中,面对着那广袤无垠、生机盎然的湿地景观时,会从感官、心理、精神上都感受到轻松与愉悦。因此,近湿地作为休闲旅游、放松身心的理想之地,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越来越多的湿地景观正以多种多样的形式进入人们的生活,湿地公园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种。

公园是以湿地为对象的一种园林形式,是利用现代景观设计和生态学原理,对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重建和恢复,艺术地再现自然生态景观。湿地公园融自然景观与园林绿色空间为一体,为社会民众提供亲近、感受、体验自然的场所,具有生态、观赏、游憩、教育和传播文化等多种功能。

2生态化的景观设计

是一个运动着而非静止的生态系统,这个系统中包括了水文、生物地球化学、生态系统动态及物种适应等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生物过程。要建立一个具有自我组织、自我维持以及自我设计能力的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就必须要尊重湿地的生态过程。因此对湿地的景观设计必须是以生态为前提的。

而景观设计是一个人为的过程,生态主义的设计不能被理解为完全顺应自然过程不加任何干涉,而是将人看做自然系统中的一个因子,使人为的过程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对环境的破坏达到最小。

具体来说,生态化的景观设计就是在景观设计中遵循生态的原则,遵循生命的规律。如反映生物的区域性;顺应基址的自然条件;合理利用土壤、植被和其它自然资源;依靠可再生能源,充分利用日光、自然通风和降水;选用当地的材料,特别是注重乡土植物的运用;注重材料的循环使用并利用废弃的材料以减少对能源的消耗,减少维护的成本;注重生态系统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建立;发挥自然的自身能动性,建立和发展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体现自然元素和自然过程,减少人工的痕迹,等等。

这些表现形式是多方面的,但具体到每个设计,可能只体现了其中一个或几个方面。下面,笔者将以苏州盛泽湖湿地公园(图2)为例,谈一谈湿地公园的生态景观设计。

3湖湿地公园生态景观设计

3.1项目概况 3.1.1区位

盛泽湖位于苏州相城区东北,渭塘、太平、湘城三镇交界处,占地范围9.06平方公里,其中水面面积3.85平方公里,用地与相城区及苏州市区紧密相连,东北角接苏嘉杭高速公路入口,区位条件优越。

盛泽湖湿地公园的景观规划用地位于盛泽湖水域东南部,盛泽湖1#片区内,规划用地范围79.70公顷,包括公园、绿化带、湿地等全部公共绿化用地。 3.1.2目标定位

相城区城市建设的发展,盛泽湖片区的建设成为城市经济新的增长点。为此,市、区政府和规划管理部门提出了“盛泽湖片区的保护与发展规划,应在更有利于自然环境保护的前提下,结合用地自身区位,以湿地保护为主,适量的进行高质量、低强度的建设,带动周边地区的开发建设,提升土地使用价值”的方针。

湖1#片区在盛泽湖总体规划中以休闲度假和家居为基本功能,兼具有未来南片区服务中心的部分功能,规划以保护为主,开发为辅,大量的自然生态绿地被保留,成为城市绿地系统的一部分。

由于近年来经济发展导致的污废水排放和水产养殖业的发达,湿地公园规划用地内的原有湿地已严重退化,因此本公园的湿地生态景观以自然湿地的恢复与重建为主,兼顾用地性质及项目的其它设定目标,将本公园定位为以自然生态湿地的恢复与重建为主,展示湿地形态,提倡综合湿地管理为主题的集科普、教育、休闲功能为一体的湿地生态公园。 3.1.3基地分析

从现状来看,规划用地范围景观建设条件良好,除部分农村住宅外,其余均为农田或鱼塘,属易种植土质。用地四周景色开阔,特别是北面即将恢复的盛泽湖水面,是该片区最大的特色。另外,地块内有不少多年的树木和生长良好的本地物种,为植物的选择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是生态景观设计的手段之一。

但是,也必须看到存在的一些不利的因素:用地内虽现存部分水质较好的水道、湖面,但有大量的水产池塘散乱分布,河道也不甚通畅。水面恢复区目前由于砖场和取土的原因,地形比较复杂。 3.1.4景观规划目标

经过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本次景观规划的核心是实现环湖南路以北之湿地保护与重建,切实做到湿地的生态恢复;

(2)在环湖南路以南形成休闲生活公园和防护体系;

(3)湿地的类型面貌和水体保护是重点研究问题;

(4)本片区要成为盛泽湖和苏州城市绿化体系的一部分。 3.2生态化的景观设计思想

经过对项目的上述分析考察,在景观规划设计中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的生态景观设计思想: 3.2.1顺应地形、因势利导。尽量减少动土量,以降低施工所需能耗、切实贯彻生态化设计的原则顺应基址自然条件、减少施工能源消耗是生态化设计中相当重要的原则。本景观规划设计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在不改变基地大格局的情况下尽量增加了异质空间,以满足生物多样化的生境需求。水面处理除了现有池塘根据所处位置尽量保留外,对现有河道水池底部进行了有限的工程技术处理以保证游人的安全。用地内的少量构筑物如砖厂的一些设施等被保留下来,改造成一个展示有关湿地的文字、图片、历史的小型博物馆,砖厂的烟囱经改造后还可成为一个地域性的标志小品构件。另外由于片区内无大的地形起伏,所以根据设计需要通过加大水面面积所得到的土方量塑造景观地貌。

在岸线处理原则上,由于本用地内的湿地形式主要为与水面接近的地表面湿地和水线以下至水深2m处的水面湿地,且土壤以水成土和水分饱和为特征,所以湿地保护区内的岸线以恢复性建设自然湿地岸线为主,不存在非土壤基质的河滩、岩岸等性质的湖岸线。公园内的部分水面及滨水走廊等则可根据不同的景观要求,灵活应用硬质驳岸、抛石护岸、植物、自然式草坡护岸等形式组合(图3)。另外,还可通过沿岸木栈道、伸入水面的挑台、下沉式台阶提升市民的亲水性。

3.2.2整合场地、界定空间。明确分区以满足公园的各项功能,同时为多样化的湿地动植物提供适宜的生境

公园内根据现状地形、高程特点、现状用地的使用情况沿湖岸边设计了不同的三大湿地展示区,分别展示湿地的形态、湿地植物与湿地动物,以达到科普教育的目的。

为保护重建后的湿地生态系统,用防护林把公园围合起来,形成一个沿湖开阔而又相对孤立的空间,以展示湿地的特有形态、多样性的植物群、繁杂的动物生态链。湿地是较为敏感的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后的湿地则更为脆弱,所以需要一定的隔离与防护措施。防护林既可界定出公园的空间、保证用地的完整性,又能在一定程度上隔离噪声、污染等外界因素,且在城市道路两侧形成绿色廊道,丰富了城市道路的景观。

湿地植物的选择主要以本地现存湿地植物系统为蓝本进行建设,人工种植的其它花卉、树木等植被与公园四周的防护林相连,并且与湿地的植物之间保持8米以上的隔离带。通过树林与湿地植物的组合形成沿湖四季分明的湿地空间展示(图4)。湿地的动物体系可由湿地植物系统建立而自然形成,也可由人工加快进程,所选用动物种类以本地物种为主。 3.2.3人车分流、减少污染

公园主入口设在东边的湘太路,设停车场和自行车租赁处。入口广场一侧是方便市民到来的公交站。全园禁止机动车通行,只能采用无污染的自行车或者徒步方式。

公交车站与停车场的设置充分保证了公园的可达性,方便了游人。禁止机动车入园可以减少对湿地的污染,同时自行车和步行都是时下所倡导的健康旅游方式。公园的交通路线分为主园路、即步行与自行车混行道和专供观赏的1.5m宽的游人专用木栈道(图5)。主要道路从主入口自东向西延伸,串连起园内的不同功能区。公园的木栈道路线自然曲折,顺地势灵活穿插到各展区,使徒步的游人能深入到最近距离了解湿地的各种知识。

3.2.4立足乡土、就近取材

植物尽量选用本土品种,避免外来物种;园内的人工构筑物均使用原木、石材等乡土材料,施工简单且减少运输能耗。

其它地域的植物,可能难以适应异地环境,不易成活;在某些情况下又可能过度繁殖,占据其它植物的生存空间,以致造成本地植物在生态系统内的物种竞争中失败甚至灭绝,严重者成为生态灾难。维持本地种植物,就是维持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的成分,保持地域性的生态平衡。

乡土建材可以就近取得,不需长途运输,不仅减少能源消耗且更容易与当地的景物相协调。乡土材料还有施工方便简单的好处,基本不需要大型机械的参与,这就进一步降低了施工耗能,更为符合生态设计原则。

3.3分区设计要点详解

根据地形和服务、游赏、科普等功能的需要,把公园分为不同的功能区。除了用地最西端是相对独立的城市体育公园外,湿地公园分为五个区,各有特色和不同的侧重点。城市体育公园是为市民们提供的休闲康体的场地,与湿地距离较远,且有宽大水面隔离,不会影响到湿地生态系统。

园区东北角是湿地场景展示区。场地内原有几个大的水产养殖塘及砖厂的取土坑所形成的洼地,在设计中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有地形、减少动土量。池塘通过疏浚与连通和简单的地形塑造,形成东南高西北低的缓坡式水、陆过渡带,适宜水际及水生植物的生长,展示不同习性的湿地植物的生态演替过程。洼地保留并适当进行拓展与形态整理,引入湖水成为清水沼泽,适宜荷花、睡莲等植物的生长,同时由于标高较低的取土坑有利于形成相对稳定的动物生态生存环境,可在此建立一个湿地动物群落的展示区。北部濒湖水岸地较低,湖水季节性淹没这一区域,成为滩涂式湿地,芦苇、香蒲可在此繁茂生长,同时又给大量的底栖生物、浮游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境。

园区东南部是生态湿地塘床系统,把原有池塘的形态、大小进行调整后,配合净水工艺流程所需要的池底设计要求,把此区域设计为两个生态塘、两个生态床、一个生物监测用养鱼池,污水在通过整个塘床系统后变成了清洁的景观水,既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又是环保知识普及和科学研究的好样本(图6)。

用地最北端原本是个离岛,与场地间隔有一条不宽的水道,岛上也是满布池塘。设计中保留这一离岛的形式,并加宽隔离的水道,连通各个池塘,使岛内形成一个面积较大的泻湖,成为鸟类的栖息地。隔离水道的南水岸种植高大湿地乔木作为屏蔽,仅留出几个视线通廊。游人不能上岛,只能远距离观鸟。设计中充分考虑了鸟类的适宜生境,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它们自然的生息繁衍,成为本地鸟类及越冬候鸟的天堂。

园区中部连接湿地公园西大门的是游客服务中心,解决游客们的餐饮、娱乐等需要。游客服务中心以南是湿地植物展示区,通过严格管理与控制,分类分等级梯度性种植不同品种、不同类型的湿地所特有的植物、花卉,使人们在得到美的享受的同时,又增加了对湿地植物的了解与认识,达到了科普教育的目的。

4结语

要符合普遍的景观美学原则以外,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更必须注重生态这个大前提。这不仅是湿地公园、也是其它湿地景观设计的难点所在。

泽湖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中,设计师们以生态为前提,从大的规划角度入手,在设计中解决场地内的现状问题,营造场所、组织交通、完善公园的各项功能;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分区明确、形态设计优美自然,有效减少了工程量;选择适当的湿地动植物物种,以及对湿地进行的隔离、保护,有助于重建后湿地生态系统的形成与完善。这些设计中的重点所在,都是符合生态原则的。

本文中所举的盛泽湖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的案例虽然有着其个别性,但是它运用多样化的生态景观设计方法,探索了湿地景观构成要素的一些特殊要求,对其它湿地景观设计具有一定推广使用的意义。当然,在决定景观的最终形式时,除了对生态因素的考虑,另一些因素——例如社会、美学和功能需求仍然是相当重要的,缺乏美感或者无视社会和大众需求的唯生态的景观设计在实践中是难以实现的。因此,景观设计师应该在生态原则的指导下,追求景观品质在多方面的共同提升,做到美学与生态兼顾,使自然与人类生活环境有良好的结合点,使人与自然达到和谐。

(邹锦1 颜文涛2 张旭奎31.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2. 重庆大学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 3. 深圳市清华苑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地生态工程》 安树青.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年1月第一版

[2]问百年——西方景观建筑学的价值批判》唐军.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第1版 [3]地及其在园林中的应用》.米建华高红云 范定臣《河南林业科技》.2004年第6期,P17-P18 [4]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王向荣 林菁.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年

浅谈湿地公园的设计:可持续发展永续利用 生态与美的统一

2005-8-8 12:06:12

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自然界最富有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最高的生态系统,它为人类的生产、生活和休闲提供了多种资源,也是人类最重要的生态环境之一。

可持续发展 永续利用

上个世纪70年代初期,由于人口的迅速增长及人类对湿地认识的片面性,导致对湿地的破坏和不合理开发利用,使得湿地面积急剧萎缩,自然特性不断丧失,生态价值不断下降,其自然湿地的存在受到严重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人类把关注的目光投向湿地的保护上来,提出了“生态优先、最小干预、修旧如旧、注重文化、以民为本、可持续发展”六大保护原则。众所周知,仅仅靠建立自然保护区或其他传统的自然保育措施是远远不足以阻止湿地及其生态功能的退化,惟有在发挥湿地的环境功能过程中,对湿地的存在与自然演替施加积极主动的正面影响,才能遏制自然湿地的破坏与威胁。同时,除了对污、废水进行处理外,尚根据其原自然湿地恢复或重建的原理营造湿地,这样能有效地阻断能源污染向现有自然湿地的扩散,是湿地保护的有力措施。

对原有湿地的开发与利用,具有相当显著的生态环境效益。它一方面起到对污水、废水进行有效可靠的净化,另一方面可使原有湿地复活与可持续发展,净化空气,改良气候环境。一定规模的自然湿地可成为鸟类和其他湿地生物的栖息地。湿地的开发建造和运行要与景观设计、生态农业等相结合,能带来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效益。在国外,如英国伦敦的湿地中心,它由一系列大小不一的池塘和错落有致的植被组成生态组群,间设有若干步行小径贯穿全区,使湿地间既开放,又独立,以确保外来和本地物种的界限,成为未来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模式。如1988年重建的美国圣保罗市的安姆斯湖上湿地公园,将不远的PHALEN湖区与密西西比河联接起来,恢复野生动物的生物走廊,为当地居民提供一片无需远足就可领略大自然的胜地,是城市中营造人工湿地的一个成功例子。

在国内,如四川成都府南河边的活水公园,已成为我国人工湿地生态景观公园的榜样;浙江绍兴市55平方公里的景观湖泊纳入城市发展规划区;苏北的盛泽湖,当前已进入17.4平方公里湿地生态景区建设期等,可见我国城市湿地生态景观建设,正朝着可持续发展、永续利用这一方向发展。

美学与生态兼顾

湿地在选择上可选择原存湿地或就近具有湿地的区域进行湿地开发营造,这些地域可能存在着湿地基质,水文环境和生物种源。设计师应利用原有湿地景观因素进行设计,是保持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的一个重要手段。比如原有的水体、植被、地形、地貌等,都是构成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对原有湿地环境进行充分调研之后,才能在设计中保持原有自然系统的完整性,才会充分利用原有的自然生态创造经济效益。

在形态设计上,应按原自然系统的形状和生物系统的分布格局进行设计。自然湿地有凹岸、曲流、河心岛、浅滩、沙洲与深潭的交替,这种地形地貌和植被为各种生物繁衍创造了适宜的生境,可减低水流速度、蓄水涵水、削弱洪水的破坏力。设计时,应尽量保护自然弯曲形态,并随地形和功能而事实上,力求做到湿地区域收放有致,以符合美学法则中的统一和谐、自然均衡原则。纵断面的形态设计,对湿地的生态多样性至关重要,应根据需要设计一定量的异质空间,湿地内有常年不竭的水道及能够应付不同水位、水量的塘床系统,其底部要多孔质化,造出水体流动多样性,以利生物的多样性。总之,应做到设计形式与内部结构间的和谐,也要与环境功能间的和谐,实现生态与美学统一,达到整体和谐。

在植物配置上,应考虑到植物物种的多样性和因地制宜,尽量采用本地植物,它适应性强,成活率高。在物种搭配上要满足生态要求,做到对水体污染物处理的功能能够互相补充,又要注意主次分明,高低错落,其形态、叶色、花色等搭配协调,以取得优美的景观构图。根据水由深到浅,依次种植挺水植物、浮叶植物和沉水植物,既符合各种水生植物的特性,又满足审美的需要。沿岸边缘带一般选用姿态优美的耐水湿植物,如柳树、水杉、水松、木芙蓉、迎春等进行种植设计,以低矮的灌木和高大的乔木相搭配,用美学原则组织其色彩、线条、姿态等,创造出丰富的水岸之立面景色和水体空间景观构图效果,同时又能在水中产生一种动人的倒影美。

在水岸空间设计上,岸线若采用混凝土砌筑方法,它会破坏自然景观和生态基因及天然湿地对自然环境所起的过滤、渗透等作用。针对不同的岸边环境,应采取不同的水岸空间处理方式,用自然化的手段去对湿地的岸边环境进行生态造化,建立一个水与岸自然过渡区域,并在适宜的地方种植湿地植物。真正造化出湿地原本的自然野趣。

在环境艺术小品及构筑物中,应取材于原汁原味,线条要自然、流畅,与自然环境相融合。不宜于那种规则、死板的钢筋、混凝土及基桩营建构筑物。环境艺术小品及构筑物应能加强或完善空间细节,提升空间品质,体现出人性化的特性。

对湿地系统进行景观设计时,要十分尊重原湿地的地形地貌、生态系统和人文环境,始终把生态优先作为设计前提。设计师的责任是在于做到美学与生态兼顾,使人类生活与自然环境之间有良好的结合,最终让人与自然达到高度和谐。

(中国建设报2005-08-08 戚影)

第二篇:灞桥生态湿地公园

西安灞桥生态湿地公园免费开放 水面3000亩

2012年06月07日07:10西安晚报[微博]我要评论(4)

灞桥生态湿地公园集城市防洪、景观、旅游观光为一体。 记者 魏影 摄

昨日,灞桥生态湿地公园(一期)正式建成免费向市民开放。 记者 魏影 摄

自驾游路线图 本报讯 (记者 程慧) 昨日,我市灞桥生态湿地公园(一期)正式建成并免费向市民开放。市长董军宣布开园。人民日报社陕西分社社长杜峻晓、新华社陕西分社社长王丁,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金学锋、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启文、市政协副主席郭若为、市政府秘书长王德安等出席开园仪式。

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忠实,省文联副主席翟志荣,省文联副主席、省美协主席王西京,著名画家崔振宽为灞桥生态湿地公园开园纪念石揭幕。

灞桥生态湿地公园是我市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水利工程和生态治理工程。公园位于灞河城市段中游,北起东城大道华清桥,南至蓝田县界,毗邻西安世博园,规划全长15公里,总面积6.75平方公里,分两期建设。一期从华清桥到祥云桥约3.3公里,总面积达2.45平方公里,形成湿地面积1980亩,绿化面积1650亩。工程通过对灞河的综合治理及湿地景观的重建,彻底改变灞河流域建筑垃圾成堆、挖沙坑密布、杂草丛生、生态破坏严重的面貌,确保灞河百年安澜。

在灞桥生态湿地公园建设过程中,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项目进展,省委书记赵乐际、省长赵正永对项目建设提出明确要求,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孙清云,市长董军多次深入建设一线检查和指导工作,协调解决实际问题,有力推动了项目顺利建设。

灞桥生态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秉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以灞桥、灞柳、灞水为主题文化,使灞河的历史文化和乡土风情得以复苏和弘扬,成为集城市防洪、生态景观、人居休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景观长廊,有效改善了周边区域的人居环境和城市形象。

3000亩水面碧波荡漾 体验湿地旅游的乐趣

生态湿地公园 市民可免费游

本报讯 (记者 程慧) 3000亩水面碧波荡漾,鱼翔浅底,芦苇、香蒲、河柳等植物郁郁葱葱,白鹭悠然栖息,构成一幅美丽、灵动的湿地生态画图。昨日,西安生态建设的又一样板工程——灞桥生态湿地公园(一期)正式建成免费向市民开放,上万名市民来到这里,目睹令人向往的城市湿地公园的芳容,体验湿地旅游的乐趣。

生态治理

大美城市生态湿地现城东

“不敢想啊,以前这里河道都是大沙坑,现在风景竟然这样美。”十里流动水面、十里绿色长廊、十里绮丽花海。昨日,来自洪庆街办燎原村70多岁的唐大爷和同伴在公园里游览,灞河流域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他感慨万分。 灞桥生态湿地公园位于西安市灞河城市段中游,北起东城大道华清桥,南至蓝田县界,毗邻西安世博园。规划全长15公里,总面积6.75平方公里,分两期建设。2012年6月,投资近5亿元的一期工程完工。公园以灞桥、灞柳、灞水为主题文化,使灞河的历史文化和乡土风情得以复苏和发扬。

如今,在灞河华清桥至祥云桥约3.3公里、总面积约2.45平方公里区域内,3000亩水面碧波荡漾,鱼翔浅底,波摇石动,各种植物郁郁葱葱,野生水禽悠然栖息,徜徉在这样的天然氧吧里,真叫人心旷神怡。

美景怡人

市民尽享自然野趣时尚

碧波荡漾、水鸟飞翔,百花争艳、柳树依依。灞桥生态湿地公园一期形成湿地面积1980亩,绿化面积1650亩,最大限度保持灞河湿地、灌草、林木等独有的自然肌理和环境特征。景观结构包括一河两岸三段,一河是指灞河河道景观,两岸是指左右岸绿化景观,三段为指以花荡为主体的湿草景观区、以河心岛为主体的亲水体验区、以柳园飞雪、生态荷塘为主体的湿地景观区,从而形成一幅重塑灞柳风雪胜景的自然画卷。

昨日,前来游园的市民络绎不绝,堤顶路上修有自行车道,两边遍植柳树,不时有游客骑着自行车而过。漫步园中,小广场上、灞柳深处不时传来悠扬的音乐声,以及厚重的秦腔声,一湖清波,满目葱笼,无不散发着城市山水的诗意,处处呈现出优美和谐、天人合一的惬意景象。

公园看点颇多,园区由“原生态湿地公园”、“亲水休闲乐园”、“绿动灞水运动公园”、“灞桥柳河展示园”、“百花千树植物园”五大园组成。园内有植物213种,原生态鸟类33种,原生态柳树20000余株。

九大区域

打造绿色生态湿地长廊

记者获悉,公园二期目前已正式开工,工程从灞河祥云桥到蓝田界,全长11.8公里,规划面积约4.3平方公里。延续一期的设计理念,将建成休闲娱乐区、户外运动区、湿地体验区、田园风情景观区、湿地教育区、“桥”文化区、生态农家体验区、原生态自然景观区和“灞上人家”休闲度假区等九大区域,集河道防洪、生态保护、休闲游览于一体的绿色生态湿地长廊。

到2013年整个工程完工后,一个全长15公里,水清、岸绿、自然、野趣、时尚的灞桥生态湿地公园将完全展现在世人面前,并将成为既具有原生态魅力又具有历史人文魅力的独特“古城绿道”。

原生态湿地、“亲水线”乐园、百花千树植物园„„ 美哉 五大园 乐哉 亲水游

碧波荡漾、水鸟飞翔,百花争艳、柳树依依,昨日起免费向市民开放的灞桥生态湿地公园,到底有多“迷人”,只有亲身去体验一番,才能真正感受到它的绿、它的美„„

灞桥生态湿地公园看点颇多,园区由“原生态湿地公园”、“亲水休闲乐园”、“绿动灞水运动公园”、“灞桥柳河展示园”、“百花千树植物园”五大园组成,无论是欣赏原生态的自然景观,还是带小朋友来这里“亲水游”,或是在这个天然氧吧里打球、骑车,不同的园区让每个游客都能尽兴游览。

●原生态湿地公园

公园建设以原生态为基础,利用原有生态环境,以保护、治理为主,重构为辅,对环境进行科学保护和修整,形成了一个由2000亩湿地、33种鸟类、87种乔木、39种灌木、68种花卉、8种地被、11种水生植物、4478.5平方米芦苇荡组成的绿色原生态湿地公园。让游客避离城市喧嚣,畅游原生态大湿地。

●“灞桥柳河”文化展示园

自古以来,灞桥一直以“灞桥、灞柳、灞河”闻名,灞桥生态湿地公园体现自然乡土风情,集中展现桥文化、柳文化、河文化。这里融合了各种桥文化,有木桥、石桥,有平桥、拱桥;有早期已建成的桥,有已经规划准备修建的桥。这里有14种、近20000棵柳树将重现“灞柳风雪”的人文胜景。灞河,西安的母亲河,古称滋水,是滋养帝都长安的八条水脉之一。灞河公园段平均宽度为400米,最宽处达500米,颇为壮观。

●“亲水线”休闲娱乐园

灞桥生态湿地公园沿河有7公里的水岸线,可以近距离接触灞水、大湿地,观赏水生植物,与鱼儿私语,看水禽嬉戏,尽情呼吸久违的新鲜空气。漫步亲水石滩,卵石或高或低错落排布而成,行走其间感受别样风情。公园里还有20余处休闲娱乐设施,生态商业街、风土博物馆、民俗观演广场、儿童乐园,还有规划中的红酒庄、茶馆等项目。

● 绿动灞水运动公园

21公里的沿河小径、环河堤顶路是散步的绝佳之地,堤顶路两边遍植柳树,徐徐清风扑面而来。堤顶路上特别修建了自行车道。右岸的集中运动广场更是闲暇的好去处,可以打篮球、羽毛球。

●百花千树植物园 这里是花的海洋,植物的王国,这里有大片的池塘,生长着形形色色的水生植物。这里保留了原有乡土植物,增添了适合在灞河生长的植物,形成了1765亩的植物园。柳树、大叶女贞、青桐、连翘、德国鸢尾、玉簪、长春藤、风铃草„„ 87种乔木,39种灌木,68种花卉,8种地被,11种水生植物所组成的植物园让人目不暇接。

“开园活动周” 10项活动让您饱眼福

6月6日至6月10日将在灞桥生态湿地公园内举办“开园活动周”。 “开园活动周”包括举办生态影展、民俗展演、放流活动等10项系列活动。包括风土博物馆里的秦腔老腔表演、民间杂耍;亲水码头的放流活动;公园堤顶路的东城新一家运动会等,感兴趣的市民游客可以前来参观。

公交、自驾 怎么走? 7条公交线可到达

公园位于西安市灞桥区灞河华清桥至祥云桥(战略桥)之间,市民可乘坐

213、30

1、7

18、530、90

7、2

33、237路公交车至西安市第34中学站下车。 :

由北向南游 给您推荐这些景点 ●花 荡

花荡,从华清桥到西临高速,绿化面积10.7亩,水域面积约9000平方米,共由15个植物园组成,分别为:红枫园、常夏石竹园、红花继木园、大花金鸡菊园、隶棠园、天人菊园、黄金菊园、红王子锦带园、红帽子月季园、美女樱园、红叶石楠园、紫穗槐园、金叶女贞园、红叶石楠球园、海桐球园。置身花海之中,可以远离城市喧嚣,回归自然静地。

●湖心鸢尾岛

湖心鸢尾岛由两桥一亭组成,拱桥名为念柳桥,全长21.2米,宽3.3米;平桥名为紫鸢桥,长17.46米,宽5.5米;木质景观亭名为柳心亭。通过平桥和拱桥将河道内的岛屿连接,并配以木质景观亭和鸢尾绿植,小桥流水,亭影玲珑。婉转莺声常醉客,婆娑柳浪欲迷鸿。这一处水面从千年古城变迁而来,亲近的不仅仅是水,更是这块土地流淌的文化根脉。

●秀水廊桥 灞桥,因水得名,以桥闻名。秀水廊桥全长424米,桥面净宽3.5米,每跨长度为20米,桥面略呈拱形,采用塑胶铺设,并配有3个彩色钢构廊亭,方便游人来往灞河两岸,以最佳视觉观赏灞河湿地景色。

●柳园飞雪

早在明清时期,“灞柳风雪”便是“关中八景”之一。公园里共有14种柳树,分别为:垂柳、龙爪柳、馒头柳、桎柳、银芽柳、旱柳、金丝垂柳、水曲柳、绦柳、杠柳、大柳树、雪柳、杞柳、龙柳。柳园飞雪处面积约为7.7亩。近20000棵柳树将为您重新呈现“灞柳风雪”的壮景,重温古人折柳送别、十里相送的一抹温情。

●生态荷塘

生态荷塘总面积为46.2亩,共由10个园组成:分别为月季园、荷花园、睡莲园、香蒲园、菖蒲园、石榴园、石竹园、漏斗花园、金光菊园、火把莲园。欲滴莲花送月香,抚琴弄笛醉荷塘。10个花园荷塘百花齐放,争奇斗艳,集中体现了生态之美。

●亲水石滩

亲水石滩面积约为3.6亩,此处景观充分利用灞河卵石,以不规则的形状,对滩涂进行铺装,便于游人在枯水期直接进入河道,近距离观赏灞河湿地植物景观。千年的河水流觞,优越的地理位置,亲水石滩是改造滩涂的杰作,让游人近距离亲水,充分体验原生态之美。

西安灞桥生态湿地公园二期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2011年10月25日08:09西安晚报我要评论(0)

本报讯 (记者 史佳) 10月24日,西安生态建设的又一样板工程——灞桥生态湿地公园二期工程正式开工建设。整个工程完工后,一个全长15公里、水清、岸绿、自然、野趣、时尚的灞桥生态湿地公园将展现在世人面前,成为西安最令人向往的湿地公园。

灞桥生态湿地公园项目是灞桥区和西安市纺织城综合发展办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东部生态新城的重要举措。项目位于灞河城市段中游,北起东城大道华清桥,南至蓝田县界,全长15公里,规划面积6.75平方公里,分两期实施。灞桥生态湿地公园总体规划以灞桥、灞柳、灞水为主题文化,使灞河的历史文化和乡土风情得以复苏和发扬。

灞桥生态湿地公园一期项目于2008年11月正式启动,经过两年多的建设,目前公园一期从华清桥到祥云桥约3.3公里、总面积2.45平方公里已建成,形成湿地面积1980亩,绿化面积1650亩,并正式向市民免费开放。公园建设最大限度保持了灞河湿地、灌草、林木等独有的自然肌理和环境特征,彻底改变了灞河流域建筑垃圾成堆、挖沙坑密布、杂草丛生的生态破坏严重的面貌。初步实现了原生态湿地公园的景观效果,创造出一个拥有生态丰富,适于多种野生动物栖息的绿色河流廊道。

10月24日开工建设的公园二期工程,从灞河祥云桥到蓝田界,全长11.8公里,在灞河西路与灞河东路之间,规划面积约4.3平方公里,工程概算投资5.5亿元。公园二期延续一期的设计理念,将建成休闲娱乐区、户外运动区、湿地体验区、田园风情景观区、湿地教育区、“桥”文化区、生态农家体验区、原生态自然景观区和“灞上人家”休闲度假区等九大区域,集河道防洪、生态保护、休闲浏览于一体的绿色生态湿地长廊。

整个灞桥生态湿地公园建成后,一个全长15公里、水清、岸绿、自然、野趣、时尚的灞桥生态湿地公园将展现在世人面前,将再现“远眺白鹭飞翔,重温十里相送”的美景,并与周边用地区形成“一轴、两带、多节点”的景观结构布局,成为西安最令人向往的湿地公园。与此同时,灞桥生态湿地公园将把秦岭和渭河两大生态廊道连接起来,在古城西安的东、南、北形成一道连绵不断的巨大绿色生态屏障。

第三篇:溱湖国家湿地公园植物多样性及植物景观研究

1、研究背景及意义

湿地拥有巨大的生态功能和效益,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之一,国际上通常把它与森林和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公园在保持水源、抵御洪水、蓄洪防早、调节空气、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都有其他生态系统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因此也被称为“地球之肾”。在生态日益恶化的今天,城市湿地以其特有的功能在城市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城市湿地不仅具有维持区域水文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功能,提供野生物种的栖息地及娱乐、教育和美学欣赏场所。这些功能在城市这个鲜有自然栖息地的地方显得特别重要。通过保护和建设,城市湿地可以产生类似于的大自然的环境。城市湿地景观往往会成为城市中最让人流连忘返地方,让人有一种复得返自然的诗意和情趣。

随着人类科学技术和城市现代化的发展,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城市发展不断向外膨胀,侵吞周围的郊区、农田绿地等,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温室效应,海平面上升导致的一系列环境危机使人们在享受到来自经济发展,获得物质快感的同时,也越来越感受到周围生活环境的恶化。近年来人们保护地球的呼 声越来越高,希望生活环境改善,期盼绿色回归的愿望愈来愈强。“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环境”等词汇越来越多的成为人们交流的话题。在当今以生态和谐发展这个大的背景下,湿地作为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一环成为各国生态学家研究的焦点。湿地具有稳定环境、物种基因保护及资源利用功能,被誉为“自然之肾”、“生物基因库”和“人类摇篮”。在世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编制的世界自然保护大纲中,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列为全世界三大生态系统,淡水湿地被当作濒危野生生物的最后集结地。在保护湿地、利用湿地这样一个大的世界背景下,如何将湿地的生态,生产功能与湿地的景观功能相融合,已成为专家学者研究的对象。

我国湿地资源丰富,然而湿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的现状却不容乐观,现有30%的自然湿地面临着被开垦和改造的威胁,形势十分严峻,通过借鉴国内外湿地公园建设的成果与经验,结合我国湿地管理与发展的情况,以溱湖湿地公园为例,探索湿地公园的规划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以期为我国今后建设湿地公园的开发建设提供理论参考。本课题的研究对保护湿地、促进湿地公园更好的发展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2、湿地研究现状

在大自然长期的发展变化过程中,湿地本身已经具备了自我净化、自我完善的强大能力,使自然界得以持续而有序地运行。按自然界自身规律去恢复其本来面貌,强化其自身的自净能力去治理被污染水体,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合乎逻辑的治污思路,也是一条创新的技术路线。如今,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生存空间,开始意识到对水的珍惜和对水体的保护利用所带来的不仅是人们生理和心理上的满足,而且已经上升到一个对环境的协调、生态的平衡、生存环境维护的高度。在环境科学方面和景观规划方面,人工湿地的研究逐渐深入,也得到了应用与尝试。

2.1 国外研究现状

2.1.1 环境科学应用方面

人工湿地最早应用于环境科学领域。很久以前,许多国家就有将污水排入天然湿地中的做法,而有意识、有目的地利用湿地来处理污水则始于70年代。澳大利亚、荷兰、英国等都进行过这方面的尝试。美国、加拿大在 20 世纪中叶以后,相继展开人工湿地的调查、研究,提出了有关机理和一些设计规范和数据,标志着人工湿地处理系统作为一种独特的污水处理技术进入环境科学技术领域。

2.1.2 景观规划设计方面

美国景观师奥姆斯特德在波士顿带状公园体系的规划时,对查尔斯河流域进行了景观规划和改造,恢复了自由弯曲的河流体系,并按自然规律重新构造了滩地和湿地,成为早期对人工湿地景观利用的典范。随后,美国等发达国家对人工湿地的作用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发现湿地植被和土壤可以净化污水,从而探索将水域空间的治理、地下水蓄积等同城市公园结合起来的方法。例如,1998年美国圣保罗市对安姆斯湖的改造;2000 年英国伦敦向公众开放的湿地中心,被誉为“展示在未来的世纪里人类与自然如何和谐共处的一个理想模式”,是现今欧洲最大的人工湿地生态系统。 2.2 国内研究现状

2.2.1 环境科学应用方面

中国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的发展较晚,但近几年来取得了一定成效。1987 年,天津市环保所建成中国第一个占地 6hm2,处理规模为1400m3/d 的芦苇湿地工程;国家环保局华南环保所1990 年在深圳建立了白泥坑人工湿地示范工程,占地面积 12.6hm2,处理规模为 3100m3/d。实践表明,处理效果良好。目前,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净化废水的研究,已涉及到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湿地生态系统多个单元的组合、湿地生态系统中大型水生植物以及湿地生态系统的调控等等各个方面。孙华军以“巢湖水源地保护工程”为例,通过建立人工湿地,控制污染物输入量,解污染源问题,维护湖泊水质,促使富营养湖泊向草型湖泊转化的湖滨带湿地建设的工程可行性操作方法。人工湿地的营建有许多成功案例,深圳“洪湖公园”中兴建了一处“人工湿地”这是中国首次在城市绿地中应用“人工湿地”的尝试。之后,中国在成都兴建了“活水公园”,它展示了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污水新工艺的以水为主体的环境科学公园,并有许多学者对人工湿地做了理论与规划等方面的研究。

2.2.2 景观规划设计方面

中国在深圳“洪湖公园”中兴建了一处人工湿地,目的在于解决枯水期公园补水需要,这是中国首次在城市绿地中应用人工湿地。之后,中国在成都兴建“活水公园”,它是展示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污水新工艺的以水为主体的环境科学公园。俞孔坚、李迪华、孟亚凡于 2001 年以北京中关村生命高科技园区规划为例,介绍了湿地生态系统在高科技园区规划中的应用。随后,吴维芳以深圳“海上田园”为例,从生态、文化、经济方面分析了设计和施工中需要关注的问题。白晓平通过对汾河工程建设的研究,指出了城市中湿地的重要性。陆邵明、张慧姝以马鞍山采石河景观资源的开发与景观规划为例,指出要注重为城市创建一种全新的自然水岸空间,注重保育生态景观廊道,挖掘与发扬本土文化。潮洛蒙,韩炳越、李正平、张朗等应用景观生态学相关理论也对人工湿地进行了研究、规划。

3、湿地公园植物配置及景观营造

植物配置是指充分利用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进行构图,通过植物的季相及生命周期的变化达到预期的景观效果。合理的植物配置既要与环境和生态相适应,也应能体现植物个体与群体的形态美、色彩美和意境美。湿地公园中的植物配置,不仅要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维护湿地生态过程和生态服务功能,更重要的是应具备观赏功能,加强湿地公园植物配置的研究,积极推进科学种植,对于改善湿地的生态环境质量,提升湿地的功能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3.1 生态学角度

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建时,无论是人为改造还是营造一个全新的植物景观,都应从整个群落出发,不能单纯地从某个物种考虑。强调对群落中关键物种的保留,在引入非本地品种时也应慎重,以便营造一个既优美而又相对稳定的植物景观。在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造时,不仅要考虑植物景观与生态环境的相容性,还要考虑与周边景色的相容性,应以不损害原生境生态和景观为前提。城市湿地公 园的植物景观营造时要考虑过去、现在和将来,应以现有生态环境为基础,通过规划设计将三者联系起来,比如西溪湿地历史上有大片芦苇荡和梅林,以及众多人文历史胜迹,由于时过境迁,整个生态环境发生了改变,不可能全面恢复,否则必然与现有景色格格不入或造成既有生态环境的破坏,因此,需遵循适地造景的原则,在合适的区域适度恢复历史上的植物景观和人文历史胜迹。采用自然生态恢复的方式来营造湿地植物景观需要经历生物演替的过程,而这是一个缓慢的自然过程,即使采用人工干预的方式,能够适当缩短营建时间,但达到稳定的生态植物群落仍需要时间的雕琢。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建的最终效果应在生态植物群落稳定以后,但是在演替的过程中我们依然能看到变化的植物景观。 3.2 人性化角度

湿地公园并非城市湿地与公园的叠加,城市湿地公园的营造原则与其说与城市公园营造原则相近,不如说更接近于风景区营造原则,对原生境的保护利用更重于对原有生境的改造重建。风景区规划程序为:首先发现、挖掘风景,选定景 点、然后设计路径以吸引并引导游客方便、安全地接近或到达合适的地点、角度欣赏。设计建造路径时不仅要选择对原有生境破坏较少的方式和线路来进行,还要考虑到游客沿途可以欣赏到更多更美的风光。对一些比较经典的植物景观采取相应措施对游人进行引导,同时注意开辟透景线,并在路边适当种植一些趣味性植物,使游客在游玩的同时也接受科普教育。 3.3 美学角度

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营造应突出植物的群体美,强调远观,要成带状或大片栽植,形成一定规模,突出湿地的特色。尤其对于河港纵深景观的营造,不能只关注局部,而要首先从整体上来把握,突出整体美。在适当位置留出水面,不栽植水生或湿生植物。一般而言,水塘的浮水植物至少留出1/3以上的水面面积。此外,还应考虑水面与植物的分界线的形状,优美的曲线和阳光照耀下的水面往往能使看到的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活泼。应注意远、中、近景的搭配与协调,充分利用远山、水面、树木等各种处于不同空间层次的景观元素,营造出层次丰富的植物景观,避免过多的主体,有时只需一种或几种植物,便可形成优美的天际线,展现宜人的景色。

4、湿地植物多样性研究展望

湿地植物多样性的研究在我国开展较晚,目前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系统的理论。为加强学科建设,提高我国湿地植物多样性研究的整体水平,还应该加强以下几方面的研究。

4.1 湿地植物资源的调查和植物多样的动态变化

在过去考察的基础上,进一步查清我国湿地植物资源的分布、类型和特征,建立适合我国湿地特点的湿地植物资源数据库,对经济价值较大的湿地植物进行分布图的绘制。通过这些基础工作为更深化的研究提供基本数据。监测我国大型湿植物多样性的动态变化,以多年数据为基础构建模型预测植物多样性的变化规律。

4.2 高新科技在湿地植物多样性研究方面的应用

在湿地植物多样性的研究中,3S技术与湿地研究的结合不够紧密,加强3S技术在湿地植物多样性中的综合运用,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4.3 加强湿地植物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目前对湿地植物遗传多样性的研究不多,仅是红树植物和一些濒危物种。湿地植物群落中的建群种保障湿地生态系统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开展对这些建群种的遗传多样性研究,为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提供理论支持。

5、研究区域概况

溱湖国家湿地公园地域是江苏省著名的三大洼地之一,保护区面积 3.9万亩,其中核心区1.2万亩,缓冲区2.7万亩。溱湖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溱湖湿地生态集长江中下游淡水湿地的所有特征于一体,湿地内池塘沟洼纵横交错,洲滩塘垛自成方圆,是全国少见的淡水湿地。溱湖湿地森林公园被评为省级森林公园,自然资源优越,生物类型多样,主要有水生生物群落、湿地生物群落和陆生生物群落。以多半栖息在湿地环境的鸟类最为引人注目,成为保护区的另一道生物景观。在公园内还建有珍禽园,占地七千多平方米,里面生活着约二十多种,四百多只的珍禽。其中有国家一类保护动物丹顶鹤、麋鹿,国家二类保护动物白天鹅、白枕鹤、白鹇等等。溱湖地处暧温带地区,光照充足,降水充沛,气候条件优越,为溱湖区域的植物资源创造了良好条件。但总体来看,该公园尚处于修复期,区域内人工栽植多种植物,通过生物工程等措施,湿地生态系统逐步得到修复,野生动植物种群和数量呈逐步增多趋势,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基于上述背景,笔者确立了本课题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张述学.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2. [2] 李晶,于泽源,耿美云.人工湿地植物景观营造的研究[J].科技资讯.2005,(24):21-25. [3] 陈永华,吴晓芙,郝君,柳俊.人工湿地植物应用现状与问题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1,(31):59-63 [4] 程志,郭亮华,王东清,张玉峰.我国湿地植物多样性研究进展[J].湿地科学与管理.2010(02):34-36. [5] 严承高,张明祥. 中国湿地植被及其保护对策[J].湿地科学.2005,(03):79-81. [6] 王小芹,申小芹,韩梅红,章霞.溱湖国家湿地公园植物资源和配置之探讨[J].上海农业科技.2008:19-22. [7] 朱纯,潘永华,冯毅敏,梁玉钻. 澳门公园植物多样性调查研究[J].中国园林.2009,(03):106-109 [8] 赵越,金荷仙,林靖. 杭州滨水绿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J].中国园林.2010(12): 220-222 [9] 王禄路. 城市湿地公园植物群落构建分析[J].山东农业科学.2011,(10):96-98 [10] 范旭,葛琳,高侃. 谈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的意义[J].林业勘查设计.2012(04):132-134 [11] 盖静,尚文平,郭汉全. 人工湿地的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通报.2007(11):25-28 [12] 宋广莹. 武汉市城市湖泊湿地植物多样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 [13] 郭春喜. 城市湿地公园生态规划研究及实例应用[D].福建农林大学.2009 [14] 曹福荣. 溱湖湿地公园规划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1. [15] 俞青青. 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造研究[D].浙江大学.2006 [16] 何雨珂. 城市湿地植物景观研究[D].西安交通大学.2013 [17] 余知行. 武汉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 [18] 李林梅.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理论初探[D].北京林业大学.2007 [19] 骆林川. 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 [20] 安树青主编. 湿地生态工程[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第四篇:铁岭莲花湖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导游词

欢迎大家来到铁岭,接下来的行程将由我和大家一起走过,我叫XX,大家可以叫我XX。相信大家在走过了大连金石滩,穿越了本溪水洞,游历了沈阳故宫,体验了沈阳怪坡之后,对于这个辽宁的最北端——铁岭多少有些好奇,铁岭又会为大家带来什么样的不一样的感受呢?请大家跟我一起慢慢体会。不过在游走于铁岭的过程中,小琳要先和大家约法三章哦,首先大家手里面应该都有旅行社给大家的小袋子,小袋子是用来承装我们在行进中的生活垃圾的,同时在小袋子的右侧两个口袋,希望吸烟的朋友们可以把你们的烟火放到这两个口袋里面,小朋友们可要看着你们的爸爸哟!其次希望大家在接下来游览的过程中注意人身及财产的安全,注意一些景区所标注出来的标语!接下来我们即将达到我们在铁岭游的第一站——莲花湖湿地公园。

在车上的十几分钟内就简单的跟大家介绍一下莲花湖湿地公园吧。莲花湖位于凡河镇中部,凡河镇是铁岭近期建造的新城区,也是铁岭近期的旅游热门。素有铁岭新城八景,其诗曰:“梭塔凌空,凤冠笼翠,波临庭院,赋勒石铭,意洽琴台 ,舟行天水,荷塘逸趣,湿地幽情。”其后四句描绘的就是我们今天要前往的莲花湖湿地公园了。莲花湖湿地公园是辽河流经铁岭县境内形成的湿地,北至辽河南岸的鸭子湖,向南相连的是五角湖、鸳鸯湖,向西相连的是骆驼湖,十几个湖泊星罗密布,方圆面积几十公里。那莲花湖之胜,独得于水;莲花湖之景,在于观鸟;莲花湖之美,尽在于花。既然来到这美丽的地方,就请大家放下身心的烦恼,让我们一起观花,一起听鸟,一起来体会这次的自然之行吧!

为了营造一个心灵之旅,接下来我们将步行于游览区。首先我们将走过几座木桥,与莲花近距离接触。说到莲花,不得不想起周敦颐的《爱莲说》,有没有小朋友可以把《爱莲说》背诵下来?真棒!“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那就希望朋友们在与莲花亲近的过程中不打扰莲花的生活;同时在莲花湖内有许多鱼儿在水中游,但是它们每天都有特定的饭食,所以不要撑到我们可爱的鱼儿哦,它们父母会心疼的!

刚刚在于莲花近距离接触的过程中大家表现的都很好,特别是我们的小朋友们!不过可以看出来吸烟的朋友们有些蠢蠢欲动了,大家不要着急,100米后就有卫生间以及吸烟间,有需要的朋友们可以先去解决一下私人问题,我将在前面的凉亭下等待大家!

在休息的过程中,有位小朋友问我一个问题:莲花和荷花有没有什么分别?睡莲是不是莲花?不知道有没有游客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呢?

其实呀莲花为睡莲科莲属多年生草本水生球根花卉。又名荷花、芙蕖、溪客、碧环、玉环、鞭蓉、水芙蓉等。花单生于花梗顶端、高托水面之上,有单瓣、复瓣、重瓣及重台等花型;花色有白、粉、深红、淡紫色或间色等变化。而睡莲属于睡莲科睡莲属的多年生水生植物,叶丛生,具细长叶柄,漂浮于水面,花单生于细长的长梗顶端,多白色。所以呀莲花与荷花是同一种植物,而睡莲并不是莲花。

嘘!大家有没有听到鸟叫的声音?那为了更清楚的听到鸟叫的声音在接下来的行进过程中大家要保持低调哦!因为接下来我们就要进入莲花湖湿地公园内的五角湖了,在这儿有湿地上的精灵——在迁徙过程中在这儿流连忘返的水鸟!这些水鸟喜欢低调的孩子! 大家都知道许多鸟儿的都繁忙的,许多鸟儿都为了生活和繁殖都要经历迁徙。鸟类的迁徙是一个十分辛苦的过程,有些鸟儿要飞很远,湿地呢,就是它们在飞行过程中最佳的休憩场所!同时反过来,它们也是衡量湿地自然生态平衡和环境好坏的标尺。在莲花湖每年春夏秋三季,鹤舞莺飞,鸳湖泛月,有成千上万的鸟类在这里栖息繁衍。

而在观赏过程中我们最常看到的要数鸳鸯了!大家可能都知道“鸳鸯戏水”,那大家鸳鸯代表着什么么?没错!现在我们常把鸳鸯比作夫妻,但是大家知道吗?把鸳鸯比作夫妻最早其实是在唐代诗人卢照邻的诗中,“愿做鸳鸯不羡仙”。而在这之前其实是把鸳鸯比作兄弟的!

大家可以看到鸳鸯在水中的亲昵举动,那是大多数人对爱情的幸福理想。但是事实上,鸳鸯在生活中并不是“一夫一妻制”,同时也并非总是成对生活的,在鸳鸯的群体中,雌鸟也往往多于雄鸟。

接下来我们即将告别莲花湖湿地公园,让我们轻轻的与美丽的莲花湿地公园说再见吧,司机李师傅已经在前方等我们了!接下来我们要达到铁岭县城“傻子饺子馆”解决我们的晚饭了,在此为大家推荐一些铁岭的美食吧!现在最适合我们吃的,首推东北的驴肉蒸饺子了,可能大家都吃过饺子,但是吃过东北的驴肉饺子后才能真正体会到东北人为什么那么爱吃饺子! 二是锅包肉,有人说锅包肉与糖醋里脊一样,那是你没有吃到正宗的锅包肉,锅包肉之美味不仅仅在于其酸甜,更在于奇脆,所谓的女士最爱!三是雪绵豆沙,正宗的雪绵豆沙是要用荤油炸成。绵柔香甜营养,岂是棉花糖可比但是由于制作工艺复杂,很多饭店餐馆已经不再出售雪绵豆沙了,或者用大豆油炸制。不过大豆油炸制而成的雪绵豆沙有些腻口,不如荤油炸制的好吃。而傻子饺子馆的雪绵豆沙是用荤油炸制而成!四是五彩拉皮,胡萝卜、黄瓜、木耳、凉皮、干豆腐、鸡蛋、肉丝,是东北凉菜的头牌!五为茄子拌土豆,东北农家特色菜,自家发酵的大酱为最佳,不过不同人家配置大酱的配方不同,所以味道也是各有各的特色!当然在吃茄子拌土豆的时候不要排斥大葱,尤其是铁岭的大葱。在铁岭有句老话为:铁岭的葱,开原的蒜,西丰山楂一大片!铁岭种葱已经上百年的历史了,虽然有些辣,但是剥开外皮,剩下最嫩的芯却是甜甜的。五为乱炖,虽然现在并不是吃乱炖的最佳时节,但是却是来到东北不得不吃的美味,肉必须是五花肉,菜必须用手撕,才不失鲜美营养。冬天的时候,一个乱炖一杯白酒就可以顶上一大桌子的山珍美味。

特色小吃是每个地方都不可或缺的东西,大家可以在吃过晚饭,去站前广场体验下东北人的傍晚生活。扭一扭秧歌,打一打扑克,吹一吹晚风。然后可以品尝一下东北小吃:烤冷面、担担面、特色烤肉、美味的烧烤、冰糖葫芦等。不过不要吃得太多,明天早上将带大家到“丁记火勺”去吃铁岭正宗的火勺,别的地方绝对吃不到。不喜欢吃牛肉的朋友可以吃东北吊炉饼配上嫩嫩的鸡蛋羹;也可以吃高粱水饭配上茄子拌土豆或是小葱拌豆腐等等。

出来旅游一趟不带些特产走,就太不像话了。铁岭的特产有铁岭榛子,榛子不仅被人们食用的历史最悠久,营养物质的含量也最高,有着“坚果之王”的称号。而铁岭素有“中国榛子之都”美称,所以铁岭特产首推铁岭榛子,不过大家要注意尽管榛子具有降低胆固醇、防止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开胃、助消化和防治便秘、增强面部肌肉的咀嚼能力、提高视力等作用。但是胆功能严重不良者,平时应该少吃。其次铁岭可带走的特产还有铁岭野生蘑菇,主要是松蘑,它是目前极少数不能人工培植的野生菌之一松蘑主要产自山东泰山(泰山上有很多松树)和东北长白山等一些山地,外表红色。松蘑肉质肥厚,味道鲜美滑嫩。不但风味极佳、香味诱人,而且是营养丰富的食用菌,有“食用菌之王”的美称,不亚于猴头、灵芝。当然如果你爱上了铁岭的大葱,带回去一些也是无可厚非的!虽然还是要在铁岭停留一下,不过明天的行程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紧密的,而且不会在铁岭的市中心,所以想要买些特产回去的朋友们可以在今天出去看看。

现下即将到达“铁岭傻子饺子馆”,希望大家用餐愉快,细细的品尝铁岭的美味吧。明天将在8:00的时候再宾馆与大家见面!

第五篇:生态公园景观设计说明(定稿)

陆良县马街镇特色小镇(爨隆园)及生态公园景观设计说明

一、项目背景

马街镇位于陆良县城东南部,距县城15公里,地处陆良坝区,属陆良盆地拗陷带、龙海山断裂带,马街镇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终年温和如春,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暖干旱、秋凉湿润的特点。植物资源主要有云南松、华山松、桉树、侧柏等,具有丰富多彩文物古迹及文化遗产。

二、规划依据

国家和省市现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

1、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2007)

2、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

2、J185-2002)

3、《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

4、《居住区设计规范》《居住区设计导则》

5、《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83-99)

6、《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7、《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

8、《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9、《城市绿化工程及验收规范》(CJJ/T82-99)

三、规划主题、目标及定位

1、公园设计主题为:“碧水环绕·马街新韵” 小区景观设计主题:新马街、新思维、新商圈。

2、基本原则

1) 高起点,高要求 2) 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

3) 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三结合(功能、景观、生态三结合) 4) 突出生态、“以人为本”原则

3、指导思想 1) 整体性原则

2) 小区创造新都市城市景观,生态公园为自然的生态景观。

3) 营造交流氛围、满足市民的生活、消费、游憩的活动场所,改善城市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4) 景观的文化、审美意境 5) 植物的乡土性原则

四、具体设计设计

公园“湿地”作为一类特殊的生境,是介于陆地和水域之间的过渡生态系统。湿地公园的概念类似于小型保护区,但又不同于自然保护区和一般意义公园的概念。公园的最大特点在于主题性、自然性和生态性。其表现形式自然、原始、充满野趣,完成后达到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地景观效果。

景观通过自然生态湿地的表现形式,以水为主题发散衍生各种景观节点如水上折桥、水上亭、水岸广场、观鱼台、岸边栈道、湖心岛、水上木桥等等,展现从水文化和湿地公园自然之美。野趣而生态的湿地形式与城市生态公园文化的结合,形成其特有的文化氛围,为公园的一条主要设计思想。

整体设计上公园由三条大的轴和一条蜿蜒曲折的道路围合而成,构建出满足公园要求的整个道路系统,在构建出的道路系统后围绕公园的主题和要求设计了丰富的多种功能空间和环境享受空间,并应用了多种设计手法使得整个景观设计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些手法使得公园内部的景观层次丰富,景观呈现多样性,有广阔的草坪,有幽静的密林,有微风吹拂的栈道、水岸亭、长廊、有蜿蜒曲折变化晨练步道等。

入口设计以自然粗狂的圆木相结合,周围绿藤缠绕,植被丛生。当进入大门,便可感受到公园的大气,主入口设计正对大戏台,在整体上形成条中轴线,周边应用曲线型设计,使得入口充满活泼自然地气氛,加之古朴的木头使得公园体现出自然生态之气,同广场的结合又给人给人以旷远、古朴幽深之感,引人入境。

广场设计是根据现阶段城市的游玩和地方民族风俗而设计的,这样个大舞台和大广场足以满足各种舞蹈和表演的需求,同时也考虑平时广场的功能要求,公园是市民娱乐,交流的场所,而舞蹈,乐器等是交流的载体,故在整个广场的设计上在周边考虑了小型聚会的必要环境,在广场的周围种植几株大树,在大树周围设置树池式坐凳,这样设计不仅解决了小型聚会的需要,同时增加了广场景观的层次,为市民提供了一个可大可小的聚会游乐场所。

广场旁的停车设计为公园来往的人们提供了方便,现今不论的大城市还是乡镇汽车出行成为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避免了公园建成后公园区域成为城市拥堵地,正真成为人们理想之地。

整个公园的外围环道设计是一条晨练步道,为生活在城市的人们提供了一条通往健康的大道,长言说的好,健康是福,没有比健康更快乐幸福的事。在步道德周边设置了一些休息小站,为不同的人群提供了休息交流的空间,也为游览的人们提供了驻足的场所,极大地提高了公园的利用价值,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

公园的中心设计是本次设计的主题“湿地、生态之美”,设计时构建出几个无比优美的小岛,岛屿之间采用轻盈的小木桥链接,使得各个小岛既独立又联系,组成了整个公园的漂浮之岛。岛上设计有湿地之美的芦苇荡,菖蒲海,美丽的睡莲池等,在各小岛能享受不同的景观,达到一步一景的景观效果。总体设计上完美体现为漂浮的岛屿,其中设计各种景观平台为人们体验和感受绿肺之美的良好条件,采用经典的折桥,高低错落的长廊,体现出中国古代园林之美,加之古朴的材质等构建出一个美好的中国古典园林之美,很自然地同小区建筑,古戏台结合在一起。使得整个景观融入到城市之中。同时也是对当地建筑和发展的一个引导,使之成为一个独特的园林的景观环境。

次入口设计为市民提供了另外一个体验自然享受生活的另一个通道,也是让公园向外延伸,入口设计既简单又活泼,中间是一块自然石设计,加之密密的树木,使之一进公园就能感受到公园的生态之美正对面是

2 一组组自然石堆砌而成的景墙,自然而大方,采用陆良的层石构成,体现了陆良青石的自然之美,同时也是对外展示陆良自然资源为社会做出巨大的社会贡献,体现了人类贡献社会,创造美好幸福的伟大理想。一组一组的景石像水里的鱼儿自由自在,同时也是对人们心里情操的一种陶冶。

岸边的太极晨练小空间采用一个椭圆型设计,在椭圆内部设计有色彩斑斓的植物色带之美,特色植物之美,植物边缘设计一休闲亭,为驻足的人们提供良好的空间,喜好特色植物的人们可以在此尽情欣赏、拍照留念。

小区景观设计:设计独创性的街道环境,提高生活品质,创造全新的城市交流空间,打造马街新形象。 整体设计上设计形成纵横几大轴线,形成新的街道环境,采用地方特色的石材铺装,使之成为马街镇的步行街,打造马街独具特色的商业氛围,在景观设计上体现出步行商业系统独有的商业氛围,创造出一个全新的、整洁的、独具特色的新商圈。

在设计时,采用各色的铺装形成不同的商业景观小空间,提供适合步行商业的休憩,停留空间,独具特色的行道树种植方式,打破原有街道的两旁种植形式,形成左右前后,相互贯通的新商业格局。局部设置花箱、小品、雕塑、木凳、商业景观灯带等。打造出全新面貌的新商业形象。

街道植物种植方面采用分支点较高的乔木形成绿树成荫的步行商业街格局,植物品种注重常绿植物和落叶乔木的合理搭配,使之四季常绿,春意黯然。

五、植物设计

本次规划植物设计在总体环境景观构建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尤其在景观意境以及传统文化意韵的信息传递中有着独特的作用。严谨而虚实有致的形体结构是“形而下”与“形而上”交流的有效媒介,可以通过树影、声响、叶色等传递风、月、云、日、气、四季等自然的信息,植物素材丰富而独特的形体语言作为空间塑造的工具,具有其他材料所不能比拟的优势和魅力。植物材料的自然属性中蕴育着历史、文化和空间情结,在满足生态功能的基础上可以营造文化意境独特的空间情调。

配置丰富的植物群落,让整个湿地公园这块的植物群落主次清晰。选用种植一些乡土树种(例如滇朴、黄连木、滇桂花、拟单性木兰、华山松、油松、水竹等)。适当增加几片柿子林、杨梅林和桃树林、松树林、李树林。为了更好突出湿地公园这个主题,更好的表现整个湿地公园的植物丰富多样性,生态性,将对地被和灌木类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在灌木方面的组团配置以“野”为主,将宿根花卉和灌木配置营造丰富而轻盈自然的小景。灌木和宿根花卉的品种(金丝桃、地石榴、火把果、山茶花、蜘蛛抱蛋、花叶玉簪、萱草、鸢尾等)。

水生植物是水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当地优势挺水植物,突出生物多样性特色是提高人工湿地净化能力的关键措施。水生植物多样性的作用,一方面由于多种植物的根系交错具强有力的去污能力,另一方面使水边的水流及生境多样化,保持良好的水质净化效果。例如芦苇具有较强的输氧能力,茭白具有较强的吸收氮、磷的能力,芦苇和茭白混种是一种较好的植物种植方式。公园的湿地景区的挺水植物选择以芦苇、香蒲与野茭白为主,并通过片植建立人工群落,并形成极佳的水生景观效果。芦苇、香蒲与野茭 3 白群落集中布置于,水面开阔的区域。该群落植株高大繁盛,夏季生长势佳,建立了稳定的群落体系。同时,群落将乔灌木植物层自然地过渡到了水面,起到修饰水岸线与丰富植物景观层次的作用。为了与宽水面相协调,设计种植了以睡莲为主的浮叶植物群落。沉水植物群落,苦草与金鱼藻群落,形成了如水下草原般的景观。

植物设计遵循生态种植原则,注重水生植物的综合配置。水生植物多层次配置手法,大方简洁亦不乏细腻和雅致。植物组合主要有:香蒲+千屈菜+海寿花+睡莲组景;香蒲+茭白+芦苇+金鱼藻+苦草组景;再力花+水芋+石菖蒲+菹草组景;再力花+千屈菜+慈姑+睡莲组景;再力花+千屈菜+紫芋+石菖蒲组景;蒲苇+芦竹+睡莲组景;黄菖蒲+千屈菜+香菇草组景等,甚为丰富。其中,木栈道旁的香蒲+千屈菜+海寿花+睡莲组景,千屈菜将木栈道与园路的交界处很好地进行了遮挡。叶片油绿的海寿花与千屈菜高低错落,同时两者蓝紫色与粉红色的花序相互映衬,显得既活泼又雅致。

水生植物与园林小品完美融合,尽显乡土野趣。如一小水面一角,丛植睡莲安静地铺在水面上,为这小水景增添了一份静谧。岸边海寿花与千屈菜正开放着蓝紫色与粉红色的花序,顿时赋予了水景跳跃的元素。一圆木搭建而成的木栈道则邻水而设,睡莲叶片簇拥着栈道,两者结合得完美无暇,透露着原始朴素的乡野气息。另一大水面上则片植单一的睡莲,亦不时留出水面,增强水体的镜面效果。一木板搭建而成的多折形栈道穿过睡莲丛中而设,为人们近距离观赏水生植物及其景观提供了便利。另外,香蒲、野茭白等高大的挺水植物依水岸的木亭而种植,形成半抱合构景,为亭内休憩的人们带来了一份安全与神秘感。同时,也将人的活动真切地融入到景观环境当中去,给人返朴归真的感受。水生植物品种(慈姑、千屈菜、萍蓬草、花叶芦竹、水葱、茭白、泽泻、芦苇、细叶芒、海芋、海寿花、菱、水芹、雨久花、再力花、灯芯草、香蒲、梭鱼草、旱伞草、石菖蒲、玉带草、金鱼藻、斑茅、虎尾藻等)

六、道路交通规划

充分考虑游人的行为方式、感受和立体交通的需要,结合会展期间和会展期后不同的功能设置多用途、多级别游线,形成功能完备、分布合理陆地、滨水相结合的交通网络。

为便于绿地内的交通组织,游道设三级。主游路路宽3-3.5米,围绕着主游路适当设置休息广及设施,主游路材质采用石材、透水砖、青砖、卵石等,二级游路为2.0米,向公园各个景点延伸。三级游路为1.2米。

七、竖向规划

充分利用现有地形,对高差较大的地方采用台阶和坡道来处理地形,尽量避免对地形进行大的改造。利用现有起伏地形使景观层次更加丰富,形成功能合理、层次丰富的景观环境。

八、建筑景观小品

小品与建筑是重要的景观元素,通过对地域特征和历史文化的把握与提炼,赋予建筑小品和雕塑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使其在造型、立意等诸方面成为重要载体,映射出公园独特的个性和时空魅力。

规划中建筑景观小品包含:花架、景墙、树池、水池、雕塑、喷泉、木平台、木栈道、小桥、硬质铺装、

4 标识、指示牌、垃圾箱和庭院灯具等。这些景观小品不仅能满足功能上的要求,设计中还结合各个场地不同的属性氛围,在适当的地点设置小品,满足游人使用观赏的需求,赋予这些小品更多景观上的用途,使这些景观细节能更好的融入主题景观空间。

九、绿化规划

1、 绿化规划以自然生态绿化景观为基调形态,突出四季变化,春季赏花,夏季绿荫,秋季观叶,冬季葱郁,营造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自然生态树林景观。

2、 绿化规划注重展现植物的景观形态,从疏密、层次、色彩上形成特色,并结合功能景观区的要求,不同的片区形成不同的绿化景观特色。

3、 根据生物学特性和美学要求进行乔木、灌木、地被三者的合理配置,并有变化丰富的季相、色相、林缘线和林冠线。

4、 根据不同的景点特性使用不同的种植方式及树种,营造出不同的植物景观。

5、 在主要活动广场中,选用树型优美,分枝点高的常绿乔木,形成或是规整或是自然的林荫空间,为市民提供遮阳避暑的便利。规划用地主游路外围种植密度较高的树丛,便于遮挡外部环境对内部的视线及噪音干扰;主游路内侧以疏林草地为主,配以丰富的灌木地被和水生植物,使区域内特色鲜明、景色自然宜人,景观层次更加丰富。

6、 树种选择

1) 常绿树种为主,落叶树种为辅,乡土树种为主,外来树种为辅; 2) 经济实用,苗木选择最适宜的,而不是最贵的; 3) 苗源充足,可实施、可操作性强。

4) 适当栽种大树,使植物景观在短期内达到较好的观赏效果。 建议配置苗木:

常绿乔木:天竺桂、云南樟、清香木、水杉、桂花、池杉、落羽杉、缅桂、拟单性木兰、红花木莲、香樟、乐昌含笑、广玉兰、榕树、华山松、头状四照花、黄槐、扶桑等。

落叶乔木:云南樱花、栾树、银杏、滇朴、黄连木、玉兰类、枫香、红枫、山楂、鹅掌楸、紫薇、垂丝海棠、悬铃木、垂柳等。

常绿灌木:含笑、云南山茶、茶梅、红花檵木、毛鹃、金森女贞、假连翘、红叶石楠、花叶鸭脚木、栀子、迎春等。

落叶灌木:梅花、紫荆、蜡梅、紫薇、碧桃等。

地被:韭兰、花叶常春藤、凤尾蕨、肾蕨、大叶红草、八角金盘、紫花地丁、满天星、蜘蛛兰、地石榴等。

水生植物类:白睡莲、红睡莲、黄睡莲、鸢尾、水竹、水菖蒲、菖蒲、石菖蒲、马蹄莲、芦苇、慈姑、水葱,茭白等。

十、给排水规划

规划中采用树枝状管网和环状管网布置,管网干管尽可能靠近供水点和水量调节设施,干管应避开道路铺设,一般不超出绿化用地范围。

充分利用地形,采取拦、阻、蓄、分、导等方式进行有效排水,并考虑土壤对水分的吸收,注重保水保湿,利于植物生长。

排水设计考虑有组织排水与自然地形排水相结合的方式,停车场及广场区域采用有组织排水,绿地利用自然地形排水,最后汇入城市排水系统。

十一、夜景照明

夜景照明与景观相结合,能充分发挥其指示和引导作用,突出街道的夜景,烘托城市繁荣、热闹的氛围。按照重点突出,局部泛光的原则进行夜景照明设计,采用庭院灯、照树灯、泛光灯及水下灯等组合照明。 规划景观照明的目的主要有四个方面:

1、增强对物体的辨别性;

2、提高夜间出行的安全度;

3、保证游人晚间活动的正常开展;

4、营造环境氛围。

十二、建设实施建议

秉承可持续发展,从整体出发,做到规划考虑景观的长期性,公园可分步实施,本设计从近远期都做了详细的规划为公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地区下一篇:社团文化节节目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