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目标检测答案

2022-11-22

第一篇:语文新目标检测答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检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1、课程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第一学段(1——2年级)

阅读目标:

1、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

2、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3、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优美。 第二学段(3——4年级)

阅读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5、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第三学段(5——6年级)

阅读目标: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速度,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体会表达效果。

4、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

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5、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第二篇: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目标

(八年级上册)

本册总目标:

语法

1.学会正确选用关联词语,并能根据语境正确使用; 2.掌握词的组合的基本类型,学会准确运用; 3.学习常用介词、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搭配; 4.妥贴排列词的顺序,掌握基本规律。

语言运用

了解反语和双关的修辞方法,能根据它们的不同特点进行辨认,并能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现代文阅读

1.加强朗读,养成默读的习惯,并有一定的阅读速度。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学会根据要求筛选信息。注意领会科技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和科学思想,并学会抓住特征,理清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

3.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

4.初步学会从内容、形象、情感、语言、写法等角度鉴赏文学作品,对作品的内容和表达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尝试探讨,注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创造性理解。

5.学习正确的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文言文阅读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浅易的文言文,背诵积累相关的优秀篇章。

2.学习在朗读的基础上,借助注释与工具书以及自身文言字词的积累,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3.继续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省略句、倒装句;学习翻译文言 文中的重要语句(关涉文章主旨、传达作者情感的语句或一些句式特殊的句子)。

4. 能熟练使用工具书;掌握联系语境理解字、词意思的方法。

5.初步学习结合自己的知识、经历与体验对文中感人的形象、情景以及作者的思想观 点,说出自己的体验,简单地作出自己的评价。

写作

重点: 掌握记叙、描写、抒情与说明,学会多角度地观察,多种形式地表达。 1.客观反映生活,讲究表达技巧——借景抒情和平中见奇等技巧的专项训练。 2.学会从同一个素材中提炼出不同的主题,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立意。 3.学会采访与学写新闻。

4.学会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把说明对象的特征表述明白、清楚。

5.能根据第六单元文章的内容和自己的合理想象,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6.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1 附:

八上作文训练的几个内容:

(1)写一则新闻。 (2)关注身边的弱势群体,叙写小故事。 (3)介绍一件工艺品或一处风景名胜。 (4)改写一篇文言文或一首古诗词。

口语交际

1.听通知时,要集中注意力,迅速地筛选出与时间、地点、事件、人物有关的信息。 2.传达通知时,要口齿清楚,重点突出,尽可能转述得全面、完整。

3.进一步养成良好的听话态度与习惯:听人讲话要诚恳而谦虚,一般不打断别人的话或中途插话;听话要忠实于说话人的原意,不曲解;听话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把握讲话的要点。

4.说话要有中心。说话要连贯。

5.参加辩论时,搜集资料,思维活跃,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不同意见的撞击中,闪烁出智慧的火花。

综合性学习

1.开阔文化视野,积累有关战争、桥文化、莲文化等的历史、人文知识和文学知识。 2.继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3.培养学生善于与人相处、与人共事、与人合作的精神。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5.使学生养成借助网络和图书来查找资料的习惯,掌握做知识卡片、小档案和写描述性说明性文字的方法。

课外阅读

(阶段阅读目标)

1.形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能自觉阅读并能有计划地课外阅读。

2.能用批注法阅读作品,对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3.有写读后感的习惯和能力。

(推荐书目)

1.《骆驼祥子》:旧北京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

老舍著. 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理想主义的旗帜与人生的教科书

(前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著;

3.《朝花夕拾》: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

鲁迅著 4.《福尔摩斯探案》:推理侦破的典范 (英)柯南道尔著; 5.《中国科学院院士自述(青少年版)》:叙述不平凡的经历

6.格兰特船长的女儿

(法)凡尔纳著

2

第一单元

1.把握叙事性作品中人物和事件,学会在初读过程中迅速抓住记叙六要素,培养能概括新闻内容、了解新闻结构、给新闻拟题的能力。

2.用心感受、体验、理解、比较、思考,学会探究含义丰富、深刻的句子和词语。懂得人物形象欣赏的方法,有感受、评价人物形象的能力。

3.懂得服饰描写、环境描写等多种描写手法的作用,能读懂讽刺性语言,能从语言中感受人物的思想感情。

4.综合运用默读的各种方法,培养默读技能,提高默读速度和质量。

1.《新闻两则》

1.掌握新闻常识,能写作简单的新闻。

2.品味重点语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 3.了解解放战争概况,感受解放战争中我军的英勇气势。

2.《芦花荡》

1.积累“尖利、能耐、悠闲、寒噤、阴惨、仄歪、央告、转弯抹角、月明风清、张皇失措”等词语,掌握字音、字形和词义。

2.把握故事情节,体味这个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掌握解读叙事性作品的方法、思路。

3. 揣摩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赏析文中“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把握其英雄性格。

4. 从文中智勇双全的“老头子”,投身革命的大菱、二菱,苇塘里坚持抗战的队伍身上,学习他们不怕艰险、豪迈乐观、斗志昂扬的英雄品格,我们有理由相信:英勇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3.《蜡 烛》

1.透过人物行为,领悟人性的本质。 2.品味、体会本文真挚感人的语言。

3.让学生体会追求和平的人民的深厚的感情,感受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

3 血肉凝成的情谊。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1.有感情地朗读,体味精彩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味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

3.了解英法联军侵华战争史实。利用书信和作者对话,培养热爱人类文化成果的情感。

5.《亲爱的爸爸妈妈》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结构,把握文章主题。 2.体会重点语句,领会深层含义,增强语感。 3.了解历史,铭记历史,反对战争,热爱和平。

第二单元

1.学习散文的特点及散文的选材(要讲解这一问题使初一学生明白要费很大气力,可以以放风筝为例,深入浅出地说明“形散而神不散”的问题。选材喻为风筝,中心喻为线。)。

2.熟读课文,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通过对事件的概括和语言的探究来揭示人物性格和情感。

3.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能感受不同的语言特色和写作手法,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学习在朴素的基础上融进典雅书面语言。 4.感受人物崇高的道德情操,有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指导学生学习做读书摘要。

6.《阿长与〈山海经〉》

1.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2.了解课文的记叙线索;

3.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7.《背 影》

1.学习抓住某一感情的聚焦点展示人物心灵的写作方法;

2. 通过指导学生朗读,体会文中寓蕴的思想感情,感受真挚的父爱; 3.体会本文选取独特角度,围绕“背影”布局谋篇,突现父爱主体的写法。

8.《台 阶》

1.学会梳理小说故事情节,把握内容,说出故事梗概; 2.学会赏析小说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作出恰当的评价; 3.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体会领悟父亲的情感与性格;

4.让学生从文章中联系实际感悟去中的真情,教育学生去关心父母,仔细聆听他们内心的声音。

9.《老 王》

1.把握文章主体内容和线索,体会文章组材有序、杂而不乱的特点; 2.品味作者平淡简捷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学习通过几个生活片断表现人物的方法,揭示其内在性格,感受人物美好的品质;

4.学习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并以平等和人道主义的精神关注他们的疾苦。

10.《信 客》

1.了解作家余秋雨的有关情况;

2.感悟文中的人物形象,学习人物的优秀品质;

3.品味文章的语言,理解其质朴典雅、精辟畅达的语言特点。

第三单元

1.了解我国传统的建筑、园林所取得的光辉成就,激发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

2.了解什么是说明文,比较记叙类文章与说明类文章的异同,初步认识说明文的特点,以及读写说明文应注意的问题。

3.认识到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征,要理清说明文的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4.体会说明文语言特征,注意其平实、简要、准确的特点,强调其科学性、客观性。

5.学习本单元后,要学生学习写作说明文。

11.《中国石拱桥》

1.引导学生抓住中国石拱桥的特点,领会文章的内容;

2.感受说明文的语言风格、文体特点,了解说明文的一般方法及有关知识;

3.理清全文的说明顺序,正确划分段落层次,简要概括各部分内容;

4.感受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了解中国石拱桥的杰出成就。

12.《桥 之 美》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因; 2.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 3.学习从某一角度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

13.《苏州园林》

1.了解苏州园林在设计和建造上的独特创造,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和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2.学习本文总说和分说的结构; 3.理解课文说明语言多样性。

14.《故宫博物院》

1.学习本文突出重点、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方法,体会课文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群的作用;

2.了解故宫各部分主要建筑的方位、特征、用途,理解故宫在建筑设计上处处反映以封建帝王为中心的特点;

3.学习方位词在空间顺序说明文中的运用,并体会方位词语的准确性;

4.了解故宫博物院建筑群宏伟壮丽的特点,感受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建筑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15.《说

屏》

1.查字典,看注释,掌握重点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有关知识;

3.体味本文生动的语言,弄明白话文中古诗句的含义; 4.以屏风为媒介,激发学生审美情趣,体会作者的感情。

第四单元

1.了解事理说明文都是按照逻辑顺序来写的,说明事理层次分明,步步深入。

2.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在文章中,适当运用了作阐释、作比较、打比方、列数据等说明方法,体会运用说明方法的作用。

3.体会简明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的娴熟运用,大大增强了说明的效果。 4.培养筛选信息的能力,学习和培养运用资料阐明自己观点的能力。培养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和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想问题的思维方法。

16.《大自然的语言》

1.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练习概括要点,逐步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4.激发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17.《奇妙的克隆》

1.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2.增强说明文阅读能力,培养概括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筛选资料、利用资料的学习能力; 4.认识科学与伦理道德问题并进行思考,感受科学研究中严谨的科学探索精神。

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1.了解“板块构造”“大灭绝”“撞击说”“火山说”“斯石英”等科学概念;

2.比较分析两文的说明对象和说明角度,把握两文所介绍的科学知识,体会作者思维的开放性与周密性;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简明精练、逻辑性强、幽默风趣的特点; 4.学习作者运用丰富的科学知识、敏锐的科学眼光深入探索未知的精神,激发努力学习,不囿于成说,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向科学的未知领域进军。

19.《生物入侵者》

1.了解文中介绍的生态环境知识,了解生物入侵者的有关情况; 2.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3.分析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4.了解生物“污染”,增强防范意识,为建设家园、保护家园而努力。

20.《你一定会听见的》

1.了解我们生活的奇妙无穷的声音世界,用心感受其丰富多彩;认识声音对我们成长的意义,学会倾听声音;

2.整体感知文意,把握内容要点,学习筛选和概括主要信息; 3.欣赏本文别具一格的写作风格,初步培养对美文的解读和鉴赏能力; 4通过课堂游戏,听想结合,听写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5.对声音和生活关系的探讨,激发关注声音世界,用心倾听,从而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感官灵敏、感受丰富的人,让自己生活得更健康、更快乐、更充实。

第五单元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浅易的文言文,背诵积累相关的优秀篇章。 2.自主地用探究的方式学习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领会文章丰富的内涵,培养文言文语感;

3.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省略句、倒装句。 4.学习翻译文言文中的重要语句(关涉文章主旨、传达作者情感的语句或一些句式特殊的句子)。

5.初步学习结合自己的知识、经历与体验,对文中感人的形象、情景以及作者的思想观点,说出自己的体验,简单地作出自己的评价。

21.《桃花源记》

1.朗读、背诵课文,把握文章线索,理解文章故事曲折回环,悬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

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3.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22.《短文两篇》

1.积累文言词句,扩大词汇量,增强文言文阅读能力;

8 2.学会翻译文言文,感受作者高雅的生活情趣和超尘绝俗的胸襟; 3.了解“说”和“铭”这两种文体;

4.理解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衬托的写作手法。

23.《核舟记》

1.了解我国古代艺人高超的雕刻技艺; 2.学习掌握本文运用说明和描绘相结合的笔法; 3.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探明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

4.文章生动介绍了明末雕刻艺人王叔远高超的雕刻技艺和独特的才华,热情颂扬了我国古代民间艺人的艺术成就。学习它,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感情。

24.《大道之行也》

1.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2.重视诵读,提高朗读和背诵能力,力求读得好,诵得快,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4.积累一些重要的词语;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 5.联系实际,探求未知,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25.《杜甫诗三首》

1.了解诗人生平,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 2.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3.理解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4.通过诵读诗歌增强语感,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第六单元

1.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诗文的能力;积累文言词语,掌握读音和意义。

2.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深入品味诗文中的优美意境,学习借景抒 情的写作方法。

3.理解课文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感知写景类文章中作者思 想感情的能力。

4.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练及布局的匠心所在,提高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26.《三 峡》

9 1.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2.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3.展开想象,体味文章意境。

27.《短文两篇》

1.了解两篇短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了解两篇短文的思想内容; 2.知人论世,便于理解作者丰富微妙的思想感情;

3.重视诵读,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4.学习《答谢中书书》,感受作品中大自然的纯净美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5.学习《记承天寺夜游》,感受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情怀,学习他面对逆境达观处世的从容心态。

28.《观 潮》

1.积累词语,包括生字和一些常用词,如“方、倏尔、略、逝、文、溯迎、溢目、江干”等词语;

2.了解我国南宋时期钱塘江潮的盛景和观潮的盛况;

3.反复诵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独立翻译课文,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4.提供同题材的不同体裁的作品,引导学生比较阅读,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

5.教给学生改写的方法,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多种形式的改写; 6.本文描写了钱塘江潮的奇伟壮丽,展示了自然的不凡魅力;通过描写弄潮的民俗,展示了弄潮儿的不凡风采。学习它,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赞美自然的豪情,争做时代弄潮儿。

29.《湖心亭看雪》

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了解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2.揣摩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作者的语言风格;

3.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赏析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

4.本文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但又流露出消极避世的意绪,应引导学生批判地对待,历史地分析。

30.《诗四首》

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四首诗;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第三篇:小学语文新课标作文教学目标解读

作文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从教以来,对于作文教学的目的,作文教学的内容及方法至今还是很模糊的。近日重新翻开了新课标,认真研读了作文教学目标,有了点新的认识。

《课程标准》总目标第8条关于作文的表述为: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第一学段写话标准:

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第二学段习作标准: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原第3条)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原: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流。

4.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6.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原8条,现6条)

第三学段习作标准: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常见应用文。(删:学写读书笔记)

4.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5.习作要有一定速度。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调整:不提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原7条,现5条)范、整洁。

从以上引述的新课标中关于作文目标的说明中,我们大致可以归纳出以下特点。

1.注重写作兴趣、习惯的培养。

作文教学中首先遇到的是写作兴趣的问题,中学生语文学习中有“三怕”一说:一怕周树人;二怕文言文;三怕写作文。在小学阶段,学生何尝不是“谈作文而色变”的呢?正是意识到作文教学的现状,新课程标准在作文目标中将作文的兴趣培养放在了第一位。从第一学段的“对写话有兴趣”,到第二学段的“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再到第三学段的“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学生的作文兴趣从起初的兴趣到自信,到为生活中自我表达和人际交流的需要,根据年段和心理的特点提出了不同层次的要求。其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树立作文“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人际交流的需要。这种作文是有别于课堂作文的,它将学生的作文引向了生活这个源头,以超越了一时的兴趣,必将影响学生终身的写作态度。

相对于兴趣,作文习惯的养成也是新课标的一个焦点。具体而言,重视培养这样几个习惯:一是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有意识地丰富见闻、珍视个人独特感受以积累习作素材的习惯;二是在作文中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好词佳句的习惯;三是在作文中主动修改以及与人交流的习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知“写什么”是目前学生作文中遇到的一大难题。怎样来解决这个难题?新课标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给我们的启示是,作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作文指导中应将学生的取材引向生活,“发现自我、发现自然、发现社会”。学生不是没有内容可写,而是缺少观察的训练。

第二个习惯以及主动修改的习惯其指向是作文语言的表达,重视生活积累与作文,特别是阅读与作文的关系。

第三个作文习惯:主动与人交流,其实也是在兴趣培养中最终极的目标:完成作文的交际需要的功能。

以上三个习惯的培养,个个针对作文的关键,作文前的准备,作文中的修改,作文后的交流,是对作文过程的揭示。

2.注重作文的生活化、交际性 ,文体的多样化。

作文按其不同的作用也具有了不同的目的,考试时作文的目的在于取得高分,作文课上作文为的是完成教师的作业,走向社会写自我鉴定为的是能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作家写作是为了表达思想、发表的需要。作文最终的目的在于为生活的需要,为交际的需要。注重作文的生活化和交际性,在作文内容上就是上面所说的将学生作文引向生活,在作文的目的上就是实现“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在体裁上表现为文体的多样化。在文体的多样化上,统计主要有以下几种:根据实际需要的常见应用文,如书信便条;简单的写实作文(主要是记叙文体);简单的想象作文;读书笔记。最终达到“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3.注重在习作中语文知识的运用。

语文教学“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新课程标准中将知识教学融于写作过程之中: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常见的标点符号;在修改中达到语句通顺,没有明显错误的词语;根据表达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从新课程标准看,主要有以下几个语文知识:

一、常见的标点符号: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冒号、引号。

二、语法,虽然没有明确的指出掌握什么语法知识,但在表述中不难看出主要有词及句式两方面。

三、书写的规范: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新课程标准的以上说明,其实质就是强调这些语文知识在作文中的实际运用,最终实现表达的准确性和规范性,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新课程标准中关于作文教学新理念的阐述,为我们进行作文教学指明了方向,但具体操作上我们还是感到不知从何入手。主要表现为,我们的语文教材是以主题编排的,而不是依据语言表达,年段作文目标不是很清晰,需要我们教师在实践中不断丰富,这似乎已超越教师的能力。所以导致的后果是,能教好作文的只有那些少数的特级教师和名师。

第四篇: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各学段写作的阶段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写话:

①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②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③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第二学段3-4年级习作:

①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②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③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④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⑤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⑥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⑦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⑧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第三学段5-6年级习作:

①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②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③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④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⑤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⑥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⑦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3、习作教学建议: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1~4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

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

写作知识的教学务必精要有用。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第五篇: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一、填空。(40分,每空2分)

1、语文是最重要的(

)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

)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课程目标根据(

)(

)(

)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

)的整体提高。各个年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3、小语新课标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认识汉字(

)个,其中(

)个要求会写;第二学段要求累计认识常用汉字(

)个左右,其中(

)个左右会写;第三学段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

)个左右,其中 (

)个左右会写。

4、一至二年级要求学生对写话有兴趣,写(

)的话,写(

)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

)和(

)。

5、 3至4年级学生要能不拘形式地写下(

)、(

)和(

),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二.选择(20分,每小题2分)

1、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

(

) A、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B、关注学生在群体中的位置 C、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D、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2.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

(

)

A.计划阶段——问题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B.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C.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解释阶段

D.计划阶段——问题阶段——解释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 3.教育的中心和灵魂在

(

)

A.学生

B.学校

C.教师

D.校长

4、(

)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点,也是我们本次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

(1) 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2)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自主意识和探究精神;(4)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5、创新型课堂教学应是(

)。

A、营造人人参与的氛围,激发学生的灵气; B、注重人人参与的过程,张扬学生的个性; C、给予人人参与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6、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精神是 (

) A自主、合作、创新 B自主、合作、探究 C主动、合作、改革 D提高、发展、创新

7、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生观是(

)

①学生是发展的人 ②学生是独特的人 ③学生是单纯抽象的学习者 ④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课程评价按评价的主体可分为(

)。

A、定量评价法与定性评价法 B、目标评价法和目标游离法 C、自评与他评

9、关于教学策略的认识正确的是 (

) A教学策略即教学方法

B制定教学策略就是做好教学计划。

C能够找到统一的适用于所有的教学的教学策略 D教学策略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典型的灵活性

10、阅读教学过程是:(

)

A、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B、学生与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 C、教师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D、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三、判断题(在你认为正确或错误的说法后面的括号内打√或打×,20分)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

2、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

3、语文教学的特点一是人文性,二是实践性,三是民族性。(

)

4、语文实践的基本方式是说、唱、读、写。(

)

5、语文课程目标在初中阶段识字与字的要求是熟练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累计认识常用汉字40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

)

6、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角色作用在于传授知识、解答问题。(

)

7、教学应注重思维结果、淡化思维过程。(

)

8、课改的本身不是目的,不能为了课改而课改,课改是为实施素质教育服务的。( )

9、新课程使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支配的因素少了。( )

10、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

四、简答(20分,每小题5分)

1、汉语拼音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什么地位?

2、三维目标的整合有哪些策略?

3、你认为,当前课堂上的合作学习存在哪些问题?

4、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有什么意义?

 

语文新课程标准试卷答案

一、

1、交际

工具性

人文性

2、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语文素养

3、1600

800

2500 1600

3000

2500

4、自己想说的

想象中的

认 识

感 想

5、见闻

感受

想象

二、C 、 B 、 B 、2 、D、 A 、 D、 C 、D、 D

三、√√√××× ×√×

×

四、

1、答:(1)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识字(2)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 (3)汉语拼音帮助学生阅读总之,汉语拼音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了基础,它也必将陪伴学生不断地学习生活

2、答:1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1)明确导向的重点是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2)要重视熏陶感染潜移默化,避免贴标签式的教育(3) 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2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1)多给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机会(2) 善于将课内学习引向课外,将课外学习引入课内,有计划,有意识地做出安排,做好引导(3)课内的拓展活动和课外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都要注意量的问题

3、答:当前新课程起始阶段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不同程度存在花架子和假繁荣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活动安排不充分,学生能做的事没让学生做第二,视小组学习为小组交流,只讲不写.第三,小组内学习时间太少,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被大量剥夺第四,不该分工的分了工第五,团团围坐成摆设,小组学习有名无实第六,角色轮换周期长,优生独舞唱主角第七,离开课文讲迁移,舍本逐末,漫无边际,学生预习失去依托,有的甚至上成了政治课第八,座位设置老一套,不运用小组学习的学习方式,我行我素,雷打不动

4、答: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受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银行办理信用卡程序下一篇:业务员转正自我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