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化学教学发挥主体能动作用论文

2023-01-11

在高等农业教育大众化进程中, 为培养面向贫困乡镇的实用型农技人才我校试招了农业综合技术专业。首届试验班降分录取的29名学生, 来自平江、桑植等5个贫困县, 为参加了几年生产实践的回乡知识青年。入学摸底考试化学成绩为:最高71, 最低11, 人平50.7分, 比对照的普通班人平低了28.9分之多。大学一年级基础化学能否顺利过关成为该课题组领导担心试验班能否成功的关键。笔者受命教授该班的《无机及分析化学》基础化学课。试上两次课后, 学生多数叫难, 令笔者颇费思量。

在这样起点的班如何完成教学任务呢?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如果使学生习惯于简单的接受……任何方法都是坏的, 如果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任何方法都是好的。”[1]因为“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 又是教育的主体”[2], 教育是一种“直接以塑造和建构主体自身为对象”的“培育和发展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的社会实践活动[3]。如果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发挥学生的主体认知潜能, 基本达到普通班的教学要求, 还是可能的。因此, 笔者决定在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上做文章。

1 激发主体的情商潜能

从心理学基础看[4], 学习的基本因素是由智力因素 (认知系统) 与非智力因素 (情意系统) 构成的。而学业的成功, 智商占20%, 情商占80%。因此, 要完成与普通班基本相同的教学任务, 首先就必须重视占80%的情意因素的作用, 即“必须注重激励、唤醒与鼓舞学生尽可能挖掘自己的内在潜力”, 激发强劲的“学习动机”, “让学生以其自身发展的主动意识参与全过程”, 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该班多数同学的中学化学基础水平较低, 且个体之间高低悬殊, 完成教学任务的难度大, 显而易见;但大家都参加了一段社会实践, 经历了生活的艰辛, 更能为长远目标艰苦奋斗, 主体自觉性比普通班的强, 又是他们的长处。因此, 笔者首先注意激发大家的情商。

1.1 认清客体对象的基本特征

大学化学内容是学生需要认识的客体对象。与中学阶段相比, 大学化学在知识容量上有了数倍的扩张, 在知识深度上有了质的飞跃。在教材处理方式上, 中学可以逐段逐句讲解, 大学只能按知识要点讲, 有的内容还需自己看;在内容要求上, 有的不仅要理解而且要会用, 有的可以只略知一二。需要把握大学化学学习的这些特征, 调整中学阶段形成的思维方式与学习策略。

1.2 明确主体地位, 激发情商潜能

其一, 引导认识:要完成课程学习任务, 老师教好固然重要, 但外因还须“通过学生身心的内部因素起作用”, 归根到底, 自己才是认知化学世界的主体, 应该紧紧把握学习的主动权。其二, 引导认识:降分录取的机遇来之不易, 要改变贫穷境况, 就必须提高自己;只有学好专业技术, 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社会价值。目标既定, 迈入学校, 已无退路, 只能向前。其三, 引导认识:基础低压力大的处境确实艰难, 但只要下定决心, 背水一战, 加倍努力, 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又是能够达到的。

通过引导教育, 同学们认清了面临的形势、任务与责任, 下了死决心, 激发了高昂的斗志, 形成了强劲的学习动力。

2 在课堂理论教学中发挥主体能动作用

认识论之能动的反应论认为[5], 认识过程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建构而非直观反应, 这个过程用三维图式来表示就是“自在客体-主体-观念客体”的作用模式, 即自在客体经由主体的能动建构而成为人脑观念把握的客体。

课堂教学是课程教学的主环节, 为了使作为自在客体的化学规律最有效地转化为学生大脑中的观念客体, 笔者着力促进认识主体对于观念客体实施“能动建构”。

2.1 在原有的认知结构上建构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建构是“以自己内化了的概念结构、思维模式来把握世界的, 总是把世界纳入自己的理解和解释系统之中”[5]。显然, 新的概念与业已内化了的概念联系愈紧密, 主体建构观念客体的能动性就愈强, 建构效率就愈高。因此, 笔者尝试了: (1) 衍生建构。如在复习中学的物质的量浓度 (mol·L-1) 概念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将对单位溶液体积 (L) 换成单位溶剂质量 (kg) 就得到质量摩尔浓度 (mol·kg-1) , 即只改变原中学概念的一个侧面, 就实现了在原有概念上的衍生建构。 (2) 类比迁移建构。如从海平面高程为零基准定海拔高程正负值, 冰-水体系温度为零基准定摄氏温度正负值等已经习惯的思维模式出发, 引导学生类比迁移, 认知以标准氢电极电位为零基准定标准电极电位正负值, 实现在已经内化了的定性思维模式上的能动建构。 (3) 逻辑推算建构。如在学了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并掌握有关计算方法后, 让学生自己计算分别向 (1) 纯水, (2) HAc-NaAc溶液中加入少量强酸强碱引起的pH变化, 进而判断出 (1) 无, (2) 有缓冲作用, 从而实现在已经内化了的定量思维模式上的能动建构。

2.2 强化视觉感知, 促进能动建构

教育心理学的认知学习观把学习视为S (stimulation, 刺激) -O (opinion, 评判) -R (reaction, 反应) 式能动信息加工过程[6]。笔者尽量强化这一进程的能动性。如在渗透内容教学中, 通过扩散前两侧液面等高而扩散后糖水侧液面高于纯水侧液面的直观现象 (感性刺激S) , 引导学生进行半透膜两侧水分子扩散速率的差异分析 (理性评判O) , 至导出宏观上水分子由纯水侧向溶液侧扩散, 进而导出水分子还应由低渗液侧向高渗液侧扩散 (建构/反应R) 的认识。在四大平衡教学中, 注意运用颜色变化、沉淀出没等演示实验;在原子分子结构教学中, 展示几何模型;在滴定分析教学中, 采用挂图和显示滴定终点颜色变化的演示实验;尽力促进能动认知建构。

2.3 在建构-运用-建构往复中深化建构

如在电化学一章中, Nernst方程是重点, 在初步建构其基本方程并做了一次书面练习之后, 再在课堂上给出若干典型习题, 让大家当堂演算, 并请若干代表上黑板演算, 再引导大家当场修正答案, 在反复运用中对初步建构的观念客体进行补充校正, 在往复循环认知中深化建构。

3 在实验教学中发挥主体能动作用

无论是杜威的“从做中学”的时证学习范式还是布鲁姆的探索发现学习范式, 都旨在现实学习主体的自主建构。实践既是认识的来源, 又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通过实验, 让学生直接面对更生动更丰富的化学世界, 操作、观察、分析、评判, 是让学生探索学习, 实现自主建构的最好途径。实验内容按照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由定性到定量的程序设计安排。

3.1 对于简单实验

一是循着操作-现象-解释 (结论) 即感性-理性途径实现归纳式建构, 如, 向因加入酚酞而显红色的稀氨水中加入固体氯化銨, 观察红色的深/浅变化, 并用平衡原理解释;二是循着推算-操作-现象验证即理性-感性-理性途径实现演绎式建构, 如, 设置两种级别浓度的阴阳离子溶液, 让学生自己计算其等体积混和后的离子积并根据容度积规则判断是否会出现沉淀;再作取液混和操作, 观察沉淀有无, 从而做出结论。

3.2 对于综合实验

让学生做实验看现象再自找理论依据做出解释结论即通过对感知现象与理性概念进行编码—整合的逻辑思维过程, 实现更深层次的自主建构。

3.3 定量测定实验

设计若干典型实验, 按操作-现象与数据-计算-结果方式进行自主建构, 不仅掌握一般原理与方法, 而且解决相关一类物质的实际测定问题, 实现认识由定性到定量层次由被动验证到能动应用层次的飞跃。

4 在课外学习中发挥主体的能动作用

课外自学也是一个重要环节。“授人以鱼, 不若授人以渔”, 说明培养自学能力甚至比传授知识本身更重要。为了培养自学能力与提高自学效率, 笔者也注意在课外自习中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4.1 校内自学指导

笔者的作法是: (1) 给学生提出课前预习与课后温习、阶段小结、课终复习的要求, 指导学生适当安排课外时间, 学会写总结提纲。 (2) 要求认真按时独立完成书面作业。 (3) 训练学生运用演绎、归纳两种基本逻辑范式对知识进行编码-整合, 提高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如批阅作业时, 在问题旁边, 不直写正确答案, 而是给出提示, 要求自己更正;回答学生的疑问时, 也不简答“是”或“否”, 而是依次反问几个为什么, 让学生逐步展开自己的逻辑思路, 达到最终的结论。

4.2 假期自学指导

贯彻因材施教原则, 根据主体个性差异采用不同的指导方法。该课的无机与分析内容教学分排在一年一、二期, 中间隔着一个寒假。无机部分教完后, 举行了段考, 29人中有24人通过;未过的5人中, 有4人在40~60分之间, 另1人 (特招生) 则完全不能解题。根据这些个性差异, 将学生分为三组, 前24人为第1组, 要求寒假根据自身情况, 针对薄弱环节进行复习巩固;中4人为第2组, 提出复习内容要点, 安排具体学习任务, 要求寒假自学完成;后1人为第3组, 拟作重点辅导, 该生则自动要求寒假留校补习。笔者安排先补直接相关的中学基础, 后补无机内容。补习中, 每章都由老师提示学习要点, 学生自己看书、作习题, 老师再检查与答疑。寒假中, 3个组的同学均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了各自的学习任务。第二期开学初对段考未过之5人再作无机内容考核, 终于全部通过。在夯实无机基础之后再来讲分析化学, 从那几张曾经紧绷了半年的脸上, 笔者终于看到了自信的笑容。

由于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同学们在本课程学习中始终精神饱满, 刻苦勤奋, 在课内外各个教学环节中的行为均与老师的指导要求非常协调。通过课程教学, 大家的自主学习能力明显增强, 理论素养与动手能力显著提高, 课程的理论与实验教学任务圆满完成。实验操作考核全部通过, 其中优良 (操作规范且比较熟练) 以上24人, 占83%。从题库抽题进行课终笔试, 最低63, 最高94, 其中入学化学摸底仅得11分的那位劳模特招生, 亦获得86分的好成绩。全班人平74.5分, 比对照的平行普通班还高1.3分。至此, 有关领导为该班的基础化学拦路虎而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笔者在该班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的教学方略实现了预期目标。

摘要:在大学一年级试点班的基础化学《无机及分析》课程教学实践中, 在激发主体情商的基础上, 在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与课外自学中进行发挥学生主体能动作用的研究与实践, 取得了满意效果, 解决了可能影响该班培养进程的一个关键问题。

关键词:基础化学,化学教学,学生主体,能动性

参考文献

[1] 张天宝, 姜秀梅.试论学生的主体性特征及其教育[J].中国冶金教育, 2007, 6:20~22.

[2] 武思敏.主体教育的理论与实践[J].教育研究, 2000, 5:50~54.

[3] 张天宝.试论主体性教育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 2000, 8:13~18.

[4] 潘景峰.主动发展教育[J].教育研究, 2000, 1:27~32.

[5] 陈佑清.略谈学生学习过程的发现性质[J].教育研究, 2000, 5:60~68.

[6] 张爱卿.20世纪心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教育研究, 2000, 2:47~51.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变压器制造中模具冲裁间隙的选取与判别下一篇: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撤机困难的影响因素及护理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