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班级管理策略

2023-03-10

第一篇:农村小学班级管理策略

中小学班级管理策略研究

在新形势下,要想成为一位“专家”就必须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充分认识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新内涵,充分认识到自己所承担的历史重任,转变传统的工作方式,从管理者到指导者,以班主任专业化为转变方向,转换自己的角色,以自己的魅力和人格去管理和教育学生。

中小学班级管理;策略;以身施教;民主化

班级管理与学生教育工作是一个长期而又复杂的过程。作为一个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在这个工作岗位上,会遇到不少的困难和挫折;但同时也不乏值得回忆的快乐与成就,那是一种成功的喜悦及甘为人师的幸福。既然站在这个平凡而又神圣的岗位,就应该倾心扮演好这个角色。孩子们是祖国的未来,作为他们的领航者,不仅要有为人师表的责任感,还要有让整个班级向良好健康方向发展的使命感。正是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驱使我在日常的工作不断的总结和思考,下面以自己的工作经历浅述对中小学班级管理的几点想法。

一、以身施教,教学生为人处世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教师把学生造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该当是这种人。”班主任的表率作用,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身上。在班级工作中,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孔子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以身作则,时常会收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高尚的品格,是一种无形的感召力量,只有具备高尚品质,才会使学生感到可敬可信.愿意听从其教诲,陶行知曾说过“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作为班主任.应该给学生以表率作用.让学生信服你,信赖你,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只有这样我们在班级管理中才能走的更远,才能有所突破。

二、发挥班委的作用以此建立良好的班风

俗话说“军无主帅兵欲乱,鸟无头来不能飞。”在班级工作中,班委发挥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因为他们与同学朝夕相处,对班级的情况更加了解,他们对同学的帮助在某些场合可能比班主任更有效果。一支能力强,以身作则的班委队伍不仅能树立榜样作用,带动全班同学积极向上,还能起到班主任与同学之间的桥梁作用,他们是班主任管理好班级的得力助手。因此,在日常的观察和教学中我会用心去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和需要约束的行为,以此来建立一支优秀的班委队伍,赋予拥有不同优点的学生不同的责任,任命他们为不同职责的班委。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发挥了他们的优点,也会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更为重要的是让班委去约束一些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往往会收到奇效。因为中小学生之间相互的“指责”,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良性的竞争,学生都会互相的比较谁做的更好。如果作为班主任直面赤裸的去批评某个学生,势必会跟这位学生带来心理上的阴影。在一般情况下班长会全面负责班级各项工作的开展和维护;学习委员专项负责组织每天和双休日后作业的收发;文体委员负责班级各项文体活动的进行;生活委员坚持每周的生活;组长管好本组的事。在班上发生问题,先要让班委能够主动的去解决纠纷,化解矛盾。再者班主任要悉心开导这些学生,让他们明白冰释前嫌的快乐。在后期的学习和生活中,大家都能够相互理解和帮助。每天让不同的班委轮流填写班务日志,班委在每周的周一开班务会,对上个周班级中出现的情况进行总结,或者提出自己对班级管理的方法和困惑。然而班主任要在这些日志中找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值得表扬的行为,对出现的问题在班委接下来的工作中进行安排布署;对于值得表扬的行为要在班上公开的褒奖给予肯定。

三、班级管理气候民主化

在当前班级教育中,许多班主任并没有真正将“民主”落到实处。独断专制的教育管理方式时有发生,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受到过分的压制而妄自菲薄,有时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导致学生或明或暗的抵抗,使班主任工作难于落到实处。事实上,班级生活对中小学生的影响总会有意无意地融入到其经验世界中。班级作为未来社会公民的摇篮,是学生适应理性化、契约化公共生活的实验室。每个学生都要通过班级生活学会公共生活的规则,形成民主思想。新课程理念要求班主任开展民主教育,实施民主管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班级管理的民主性,体现在班级制度、班级气氛及师生交往具体过程中,从而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师生共同制定班级制度,开展民主教育与管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参与自治活动,这些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有效实践,学生在思想教育、实践能力、学习水平等方面都有了明显改善。班级建设走向民主化既是大势所趋,也是班主任的必然选择。

四、学生个体发展独立化

新课程理念要求班主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发展为主,尊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信息时代,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拓宽了,加上年龄的特点,他们对多种事物感兴趣并且都有自己的认识和见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班主任如果还仅仅固守原有的一点知识,不拓宽知识面,任由学生自流,不加以引导,则师生之间的契合点将大大减少,教育的针对性也会大大减弱,与学生间的代沟会逐渐扩大。班级教育管理的终极目标是学生人格的完善,这也就是要求形成学生独立的精神本体,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的自我精神和健全人格。同时,要给每个学生独立选择自由发展的空间和业余时间的权利,让他们的个性自由而充分地发展。所以,班主任应以热爱生命、善待生命的胸怀,平等地对待学生,用真诚换取真诚,用宽容换取宽容,铸就生命间自由交往的桥梁。实践表明,只有在人本管理中引入柔性管理,把学生看成是发展中的人,把学生看成独立发展的人,创设自由、向上的管理气氛,才能使学生个性的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得到有效的培养和健全的发展。

总之,打造一个积极向上、民主平等、充满活力的班级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而一个这样的班级将影响着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因此,班主任对于班级管理探索与研究的步伐仍在继续,而且任重而道远。这就要求班主任要能够用客观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各种问题,不可以急于求成。只有通过长期的不断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最终才能把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解决好。

[1] 顾见广《浅议新课程理念下班级管理工作的四个新特点》,《中小学教师培训》,2018年第11期,第60-61页.

第二篇: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分析

【摘要】小学班级管理工作是小学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基础,但是现在的小学班级管理模式已经远远滞后于教育的发展了。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班级管理方式单

一、对于班级管理工作缺乏经验、班级管理内容繁琐等都会给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制约。就这些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策略,希望能给从事班主任工作的教师有所借鉴。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 问题 策略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引导者,而班主任是班级管理活动的引导者,通过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能够促进小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良好基础的形成,让他们获得更加全面地发展。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对于良好班级管理模式的构建也需要借助于规章制度,但是却不能局限于规章制度。传统的班级管理过于依赖规章制度,难免会有弊端,因此,我们要发现小学班级管理中的问题并积极地探索新的解决途径。

一、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班级管理方式单一

对于刚步入学校的低年级小学生而言,班主任采取的管理方式都是比较有效的,都能取得不错的成效,但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加,对于学校要求和老师的班级管理有了一定的了解,就会有所违背,这样看来,班级管理的方式就过于单一了。单一的班级管理方式容易引起学生管理的散漫,也不利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因此,教师和学校应当集思广益,共同致力于拓展班级管理方式,不让班级管理工作成为教育道路上的绊脚石。

2.班级管理经验缺乏,工作压力大

班级管理工作的主导是班主任,然而对于班主任这一工作岗位,却很少有教师愿意选择,现实情况就是,学校选择刚刚入职的年轻教师从事班主任这一工作岗位。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虽然对工作热情满满,认真负责,对小学生也有充分的耐心,愿意投身到这份事业中去,但是和老教师相比较而言,年轻的教师在班级管理工作上缺乏经验,再加上刚入职各方面的压力,更加难以让班级管理工作开展的井井有条。

3.班级管理内容繁琐

班级管理工作并不是我们通常所认为的简单的纪律管理,这项工作实际上是非常繁琐和复杂的。首先,班级管理工作要与各个学科教师的教学工作相结合,教育教学活动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班级管理应当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良好的分为和环境,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其次,班级管理工作和德育教育也是相辅相成的,通过班级管理活动的开展,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学生进行的德育教育,一举两得;再者,班级管理工作还包括班级的体育卫生、课外活动的管理;最后,班级管理工作还要注重对班级生活的指导。

二、小学班级管理中问题的解决策略

1.严控班级规模,减轻教师压力

虽然我国已经着手解决大班额的问题,但是现在很多地方的适龄儿童仍然过多,导致教育资源分配极其不均,这在无形之中增加了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负担,一般情况下,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同时还要兼顾授课,这给他们带来的压力无疑是巨大的,正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做好教学工作就会忽视班级管理,影响班级管理的效率。所以,我们必须要把控制班级规模提到日程上来,确保班级管理效率达到最优水平。

2.加强对教师班级管理工作培训

对于从事班主任工作的教师来说,班级管理管理是其工作的重点内容,在对待班级管理工作上,虽然离不开自身的努力,但是也需要得到学校的重视。学校应当加强对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培训,让班主任可以学习到先进的管理方法,同时,也要积极组织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让有经验的教师分享自己对于班级管理的经验,除此以外,学校应当鼓励教师创新班级管理的方式方法,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3.促进多方共同参与班级管理

对于小学班级管理工作而言,单靠班主任一人的力量是很难开展的,这就对班级管理工作的多方参与提出了要求。作为班级的引导者,班主任所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虽然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主导,但是班主任一人之力毕竟微薄,想要取得良好的班级管理成效,还离不开多方共同参与、共同努力。在班级中,班主任可以通过民主选拔班干部,让班干部协助自己来完成班级管理工作,同时,在提倡家校联合的当代,班主任也不能忽视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可以鼓励家长也积极的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大家共同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三、结语

小学班级的管理工作虽然复杂、繁琐,但是却要系统、有序的开展,作为班级管理的主导,班主任应当不断学习,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不?嗍导?,强化自身的能力提升,不断反思,提升自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通过对教育管理理念的不断更新来慢慢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为学生营造更加有利的班级氛围,创造更加和谐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蒋春辉.当前小学班级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6,(20):52.

[2]张昌龄.网络环境下小学班级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08):29.

[3]朱景荣.论如何抓好小学班级管理工作[J].教育现代化,2016,(32).

第三篇:农村小学校长的管理策略浅谈

新郑市新村镇逸夫完全小学

韩金星 2013年10月

农村小学校长的管理策略浅谈

摘要:一个农村校长要想把自己的学校管理得有声有色,想花较少的精力做出更多的事,“经营”出师生认可、组织认可、社会认可的好学校,即想事半功倍地“经营”自己的学校,应从几个方面做好:一是教学制度管理;二是教师管理;三是校长自我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农村、小学校长、管理

农村小学校长的管理策略浅谈

管理从思想上来说是哲学的,从理论上来说是科学的,从操作上来说是艺术的。当今现代社会,学校管理活动已经从经验走向科学继而走向科学与人文的整合。这就要求现代学校管理者要有一个进步的管理思想氛围,如民主、人本、效率等富含现代管理意蕴的思想,这与现代教育的使命是密切相关的。教育管理的发展轨迹,是从以“事”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从经验主义走向科学主义、人文主义继而走向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整合的发展过程。因此,小学校长应当顺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有效地实施学校管理工作。

1 教学制度管理

1.1 以先进的理念带动学校发展在办学理念的定位上校长应当有全面的思路

即于校、于教、于生、于社会。学校只有在办学理念上立足本校的发展,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服务于社会才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理念。同时,在这一理念下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学体系,才能引领学校的全方位发展。教学工作是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基本途径。教学管理是整个学校管理的重要环节。作为管理者,尤其是校长。其管理工作的重心无疑应定位在教学管理,把它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中心。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教学管理:

(1)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建立正常的教学程序。(2)制定教学工作常规。包括制定教师教的常规和学生学的常规。(3)加强教学计划的管理。学校领导要指导教

师进行教学计划的制定。并根据学校实际条件对制定教学计划提出要求。(4)做好教学程序的管理。要按照教学工作的规律,对教学工作进行科学的管理,它能提高教学管理的目的性、计划性、科学性和有效性,也有助于推动民主化教学管理,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有效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5)加强课外教学管理。包括建立课外教学管理体系、健全课外教学辅导员队伍和加强对课外教学活动的考核。在教学管理中,管理者还必须把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提高教学效率有机结合起来。如果只抓教学质量的提高,不顾及提高教学效率,教学任务就很难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倘若只抓教学效率的提高,而忽视抓教学质量,就很难达到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质量标准。

1.2 以教学质量促进学校长远发展

学校办学质量的好坏,其最直接的标准就是学校的教学水平。一所学校的教学水平是在先进的办学理念指导下,通过学校科学合理的教学规划指导,最终获得的教学成果。作为小学校长而言,提高教学质量,增加学校教学水平是学校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许多小学由于师资力量的不足,教师队伍老龄化严重,具有创新理念的办学思路很难落实在教学上,因此出现学校教学水平低下,学生综合素质欠缺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只有学校校长将学校教育的发展作为学校综合实力提升的前提工作来做,在教学上应当紧跟时代步伐,通过对新课程改革的学习与实践,在教师队伍结构上的优化,最终规范完善学校的教育体系。通过这些教学改革步骤来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促进学

校教学质量的发展。在教学质量提升下,教师是关键。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学校就必须为教师创造学习与交流的条件,通过对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校长应当在师德建设和“学习型”教师队伍建设中学校应当坚持授课培训、交流培训和反思培训等多种培训渠道有机结合的方法,在培训中发现教师的问题。

1.3 校长必须率先垂范且与教师共担教学任务

作好学校行政管理工作,校长必须言传身教、率先垂范,因为校长的言行和举止直接影响着一所学校的教风与学风;校长的信心和于劲是推动学校各项工作前进的原动力;校长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学校工作立宗旨、明方向、树规矩、严管理的前提条件;校长身体力行,教师才会与你同心同德,共同战斗,出色地完成任务。

1.4 从课堂教学中发现学习教育问题

校长听课可以不像教研员那样去深层次地分析教学现象和规律,但在透过课堂教学现象中,一定可以发现学校哪些教学管理制度是合理的,哪些管理制度还有待去完善。例如,校长不打招呼走进了课堂,你可以更真实地发现哪些教师做了充分的准备,哪些教师渗透了课改,还有谁没有做到这些?这些没有做到的教师可能是什么原因?在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出来的行为习惯是否有利于今后的学习和成长?只有在听课之后,校长才能有所思考,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才有可能进一步完善。

2 学校教师的管理

2.1 激活教师热情,提高教学质量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队伍建设是核心因素。如何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树立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我们应该大力倡导博学、业精、严谨、关爱的教风,使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好的发挥出来。需要从解放教师个性和确立教师个人的主体地位入手:对于青年教师,努力帮助他们分析工作中的长处和短处,并积极创造条件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为形成个人风格作准备;对于中年教师,设法帮助他们找出各自的独特风格,并不断加以总结;对老教师则在总结的基础上积极加以传播扩大影响。注重教师的专业培养,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一是建立教师培训制。利用学校的校本研修时间,定期组织教师学习《优秀教师一定要知道的14件事》、《21世纪小学班主任》等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管理教育方法,以此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二是完善全员听课制度。校长、中层干部深入课堂,采取听、说、评、研等方法,促进教师教学技艺的提高。开展新教师上见面课,全校教师上转转课,骨干教师上优质课,青年教师上合格课,以此提升教师备课和上课的质量。三是积极主动申请承担片区教学研讨课。以此开阔教师视野,达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四是要采取请专家进来讲学,走出去参观、学习、培训的方法,努力提高教师的素质。

2.2 学会心理研究方法

在工作中运用心理方法,能得到各层次各类型人员的认同,并赢得支持与合作;同时能减少工作障碍,化解矛盾,提高工作效率;而且

还能创造宽松、愉悦的工作环境和心境,调动群众的工作积极性,进而提高管理水平。那么校长如何运用心理方法呢?

(1)把握教师的个体心理活动特点。学校领导要利用观察、谈心、参加娱乐活动等形式,深入到教师中去,多倾听他们的意见、了解他们的想法、把握他们的个体心理特点。(2)迂回心理接触,赢得教师的理解与信任。在双方思想沟通较少的情况下,很难得到对方的信任,易产生抵触情绪。这时利用迂回方法与教师进行心理接触,效果会更好。(3)把握群体心理活动特点,接受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的产生是以情感为基础的,它具有志向性、兴趣性、情绪性、社交性、利害性等特征。在管理中,作为正式组织的领导要了解这个群体,把握这个群体的心理倾向,更好地为实现正式组织目标服务。

2.3 要认真摸清每个教师的特长和特点,有针对性的安排工作

校长如果摸不准教师的需求,我们就难以引发教师发展的动力,也难以留住骨干教师。教师问题大致有三种:一是认为自己能力游刃有余了,不用再提高了;二是认为自己岁数大了,不能再提高了;三是不想在本单位继续发展。不用、不能和不想都会导致教师失去了发展动力,那么就会表现为“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一一得过且过,差不多就行”,学校也就失去了生命的活力。基于此,我们应该把很多精力放在了引发教师的发展动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上。老师的素质不一,各有专长,要根据教师的特点安排工作。在安排前,要深入了解教师想教什么,喜欢教什么,如果自己教这课该怎么去教、怎样才能教好,这些可以通过局面问卷的形式。在收集上来后,校长、主任等领导进行归

类筛选,而后让全体老师全部参加,听取各教师的想法,让大家评论是否能胜任,采取优中选优的方法。这样安排,既显示出了公平、公正,也能调动起教师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特长,挖掘老师们的教学的创造性。

3 校长自身素质的提高

3.1 校长要成为自觉的学习者

校长要成为自觉的学习者,意指校长有强烈的自觉意识,能随时调整自己,对自己的角色定位要恰当,自觉运用所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指导行动,把义务、权利、规范、情感、态度等内化为支配行为的观念。校长要始终有对自己所扮演的职业角色的自觉性,明确职业身份和专业发展要求,强化职业认同感,具有明确的自觉意识,安其位、行其职。

3.2 校长要在行动中提高反思能力

校长领导力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必须在生活与工作中学习,在领导学校教育中实践,周而复始,不断提高,逐步反思能力是一种实践思维,是行动后的思考,与实践行动密切关联。不断地总结和反思学校办学和管理实践,是提升校长领导力的重要策略和路径。在学校实践中,校长认真地、持续不断地总结办学经验,反思以往的工作,敢于批判、否定自己,才可能在新的平台上实现自我超越。反思能力在校长发展过程中起着基础性的关键作用,没有行动后的思考,没有实践中的反思,校长难以自主发展,提高领导力也就是一句空话。

3.3 要保留一定的决策空间

当今时代,新事物、新信息层出不穷,或良莠混杂,或真伪难辨,在没有认清事物的本来面目之前匆忙决策,可能会有一定的盲目性。因此,校长对于涉及学校长远发展和教职工切身利益的一些问题,要谨慎行事。一时难以作出决定的要暂且缓一缓,等把握了一定的走势后再作决策,这时的决策会更趋成熟和理性。同时,事物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教职工对学校发展都有一个逐步认识、认可的过程。校长在决策时不可能找到一个最优方案,最好的方法是以变化应对变化,要为自己预留一个思考和决策的空间,未雨绸缪,多设计几套决策预案。以便视情势的发展随时调整方案。

参考文献

[1]周晓序.建设"学习化团体"促进学校发展——新时期小学校长工作的思考.常州师专学报(社科版),2002.20(3).

[2]刘渊平.浅谈小学校长教学管理川.科学之友(B版),2008(2).

[3]康宏鹏.浅谈农村小学校长管理方法.中国农村教育,2008(6).

[4]孙祯祥.论校长的信息素质对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影响.当代教育论坛,2005(14).

[5]李阳.小学课堂教学管理有效性探析.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8.8(2).

[6]张焕臣,郑德友.小学校长深入教学管理探索.科技致富向导,2010(5).

[7]郑燕祥.学校效能与校本管理:一种发展的机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8]萧宗六.学校管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3.

第四篇:浅谈农村小学的现状及管理策略

在新一轮城镇化建设热潮中,农村人口和劳动力迅速向城镇转移,农村人进城务工、购房不断增多,致使农村学龄儿童的不断减少,农村学校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呈现了举步维艰的局面。使学校管理越来越难。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目前农村新的“读书无用”论有所抬头,知识改变命运的功能在农村难以体现,农民感受不到教育的重要性,因而缺乏追求教育的动机。再加上各级政府对学校投入不足,学校难以发展,教学质量较差,引起了部分学生及家长的强烈不满,辍学、转学、转校现象频频出现。此种现象往往造成教师的敬业精神不足,追求新思想、获取新知识的兴趣锐减;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下降;为人师表观念淡化等问题。

二、农村小学大部分规模较小,生源较少,班级不多。大部分学校一个年级只有一个班,但麻雀虽小,肝胆齐全。一个学校只有那么几个老师,教师任务重,一个人要上好几门课,既要备课、批改作业,还要辅导学生。就拿我们学校来说,现有学生324人,8个教学班级,教师只有13名。每人一周20多节课,每天上完课后身心疲惫。很少有时间在教学中提高自身素质。而且大部分教师年龄较大,知识老化,音、体、美、英语、计算机等专职教师基本没有,至使课程落实名存实亡。教师的教育观念陈旧,影响了农村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

三、由于外出打工父母的增加,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数量不断增加,大部分学生跟随爷爷奶奶生活。加上现在孩子又少,家长溺爱孩子,学生学不学习家长从不过问。导致孩子学习的随意性较大。另外随着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普及完善,导致老师在管理学生上畏手畏脚,但又碍于上级每年的各种评比。甚至现在农村小学中出现了老师在哄着学生学习,不敢布臵作业。

四、学校基础设施薄弱、办学条件仍较差,学校办学经费紧缺,再加上各级政府对学校投入不足,没钱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学校谈何均衡发展。学校教师的编制紧,每位教师既要完成教学任务,还要应付各种检查,有的与课改精神也不一致。例如为了抓安全教育,大部分学校限制了学生的社会实践。

综上所述,加强农村小学的管理任重而道远。但在实际中如何提高管理水平,使学校管理务实、有效,根据几年来的学校管理经验,下面我谈谈自己在学校管理上的一些感受和策略。

一、完善各种制度,用好制度,兼顾人性化管理。 一个学校的管理离不开制度的约束,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是对全体师生常规管理的准则和依据,常言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规范着学校每一位教师和学生的言行,它具有共性和强制性要求。但在制定和实施规章制度时要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制定的制度要有利于学校的发展,要能够促进搞好学校的各种工作,有利于提高学校教学质量,要能够提高全体师生的工作积极性。制定的规章制度要能够禁得起实践的检验,学校领导要模范遵守规章制度并起到带头作用。制度要适合自己的校情,制定适合自己校情的制度,是至关重要的。制度针对的对象是全体成员,而不是针对个别人,学校的管理者必须让全体教师都明白这一点。根据自己的校情,特别是农村的学校在标准上有一个自己的尺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管理者应该以身作则,管理者是制度的执行者和监督者,一个好的制度如果没有认真执行,没有认真的监督贯彻,那就形同虚设。学校的主要工作是教学工作,那么学校制度就是主要用来考核和评价教师教学业绩和工作作风的。制度的贯彻执行也要讲究艺术性,学校的人性化管理就是管理者在制度管理以外的空间对员工的关心、帮助和照顾,促进学校的和谐。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内涵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人——具有理想的高素质的人,既包括个体,也包括团队。个体的文化素养,团队的文化精神,构建了教师队伍的价值追求。目前,我们所具备的师资队伍的基础不是很好,但学校发展仅靠校长或校领导班子是不行的,必须要搞好教师队伍的建设。学校的一切教学活动和教学任务都要靠教师来完成。所以说一所好的学校必须要有一批过硬的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学校,师资薄弱,教师短缺,并且有一大部分教师都是以前民办老师转正的老教师。他们知识老化,教育观念陈旧,这种陈旧的教育观念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因此必须加强教师的政治思想学习,加强他们的业务能力的培训。要结合学校实际,鼓励教师不断学习,提高学历和教学业务水平。学校要给他们多鼓励,多支持,为他们提供好学习成长的机会,多多关心他们的一点一滴,多为他们做实事,使他们能够安心下来专心搞教学,发挥他们的长处和优点,使其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力争把老教师的经验和年轻教师的水平有机的结合起来,打造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一),要通过集体主义思想的感召,形成团队意识,从而逐步地形成讲正气、讲团结、讲和谐,积极向上的团队风气。

(二),在团队中渗透讲学习的思想,逐步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

实实在在地说,目前,我们有的老师是以昨天的知识,今天的理念,培养明天的人才。仅有过去的知识存量,没有今天的知识增量,则很难适应职业需求。但促进教师学习,往往好心难办成事。因此,我们要实事求是,我们既然能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那么,也应该承认作为成年人的教师,其个性上的差异,所以,校长在“治学”过程中,还得讲究具体问题具体对待,求真务实。 “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校长是岗位,岗位的职责在于务实”。学校管理没有千篇一律的模式,只有科学先进的理念。

(三)、关心教师的生活和工作。

农村教师大部分都来自乡下,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家庭生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这事,校长就应该积极的关心,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老师感到学校的温暖,也就能更好的传道授业解惑。

三、关注课堂,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注课堂,并非强求校长去上每一节课,而是强化校长工作的本位——姓“教”。课堂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主阵地,同等条件下,其优劣程度决定着学校的办学质量。校长深入课堂,关注课堂,一是引领和帮助广大教师转变、更新理念,创新教法。

(一)、是学生观。

首先是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特点,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因材施教,扬长补短;其次,是尊重学生人格,不歧视、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是教材观。 帮助广大教师正确认识教材、运用教材。课改教材容量大,可开发空间大。如果按传统观念把它作为“书”,逐课逐篇地教,已是过期的观念。应当把它视为资源,去整合、去开发。

(三)、是课堂教学。

教师过去那种“肢解”课文的现象虽然有所遏制,但“多讲多练”的课堂教学模式仍大有存在。结果造成师生苦不堪言,反而收效甚微。还有一种情况,一些青年教师,为创新教法,将课堂教学弄得“花枝招展”,却丢掉了课堂的“主干”——教学目标的达成。为此,我曾和老师探讨过、强调过,我们在课堂教学改革中,首先要使自己的课堂成为有效的课堂,然后再逐步使自己的课堂成为“有趣、生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课堂,要面对现实(因为统考)。二是为课改,为广大教师与“新课程同成长”搭建平台。说实话,我们现在是拿着新教材,在新课改理念的统领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形势下,有时走着“应试教育”的老套路,广大教师难免困惑。作为校长,在洞悉这一矛盾的同时,要多组织开展一些学习、交流、研讨等活动,帮助教师解决问题,提高广大教师课改实践的能力。

学校的管理工作是复杂的,身为校长,要遵循教育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原则,从本校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扎扎实实做好基础教育,认认真真地去管理好学校,为农村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我们学校里,校长就是要不怕辛苦,不怕累,为学校的发展,脚踏实地勇于奉献,就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早上班,迟离校,这已成了我的习惯。校长是最普通的,要做一名合格的农村小学校长,应多为他人着想,学生第一,教师第二,校长最多是第三。作为农村小学一名普通的小学校长:以师生为本,以发展为本,服务到位,精心经营好自己的学校。这就是我的追求和所为。

总之,农村学校的管理有其特殊性,但是只要校长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乐于奉献,掌握科学的管理方法就能把农村教育事业推向新的辉煌

第五篇:农村地区小学班级管理探讨论文

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义务教育发展还很不均衡,大力发展农村地区的教育是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首要任务。而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小学教育要取得长足的发展还存在很多困难。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由于农村小学生的生活环境及个性发展等因素,使农村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之中要付出更多时间及精力,那么如何在教育工作实践之中有效开展班主任工作呢?一、全面了解每一名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班级管理中多正面引导和表扬学生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严”字当头,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该把握好“严”的尺度,做到宽严相济。对于农村的学生,大部分学生的家长长年在外地打工,使很多学生成了留守儿童,这些学生长年和年迈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还有一部分由于家长离异而导致很多学生从小生活在单亲家庭。这些学生普遍存在对学习缺乏兴趣、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不遵守课堂纪律等不良习惯,但是这些学生都非常善良、淳朴,他们虽然学习成绩较差,但在学习与生活中更希望得到关注与认可,他们在很多方面也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应该让他们都得到更好地发展,要达到这样的教育目标,班主任需要对每一名学生都有一个深入而全面的了解,弄清每位学生个性品质上的特点,全面掌握学生情况,对以后有的放矢地开展班主任工作奠定坚实基础。每一名学生在班级管理中都有被人关注与认可的心理需求,班主任在工作中应该抓住学生的这样心理,在班及管理的过程之中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及时对他们进行表扬与激励,不断激发这些学生的上进心,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善于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在学习上取得更大的进步,同时也让这些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与同学对自己的关爱与关注。

二、建立以学生为核心的规章制度,制度面前做到人人平等

1.班级管理应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班主任在管理中要深入到学生中去,要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更全面的了解每一名学生的生活实际与个性特征。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要多看,多问,多听,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掌握学生的特点、心理,了解学生的需求,从而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在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与学风,进一步管理好整个班级。

2.班级管理要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在一个班集体内,班主任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要以学生的发展为班级管理的核心,建立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班级管理机制,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之中能够保持持久的发展。

3.班级管理过程中要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做到制度面前“生生平等”。在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时,教师应该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全体同学共同参与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体现出班级小主人翁的主体地位,这样学生才会自觉遵守自已参与制定的班级管理制度,使每一名学生都能用班级管理制度来约束自己,在学习与生活中真正相互监督,共同遵守班级管理的规章制度。在班级管理制度实施的过程中,实行每一名学生都能参与的民主管理方式,在制度面前做到人人平等。班主任的模范行为,是对学生的一种无声的教育,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特别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很多行为习惯与语言都来自于对他人的模仿,而学生生活环境中家长与教师的良好行为习惯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三、班级管理中采用赏识教育转化后进生,动员学生集体帮助后进生转化

后进生往往自尊心强、好胜、有上进心,但意志力薄弱。在转化后进生的教育中,要善于依靠和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以表扬、激励为主,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这就需要采用赏识教育,及时对这些学生所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与表扬,使这些学生也能真正感受到学习给自己带来的成功与喜悦,为这些学生重新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如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善于抓住小学生爱表现的心里,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积极开展互帮互学活动,把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与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结成对子,让优秀的学生带动全班同学一起优秀,督促后进生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自觉遵守班级纪律,专心听课,学会学习。同学的热心帮助使学困生融入到集体的生活和学习之中,使他们感到班集体大家庭的温暖,逐渐消除自卑心理,重拾自尊、自信,从而端正其纪律、学习态度。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农村私人建房建筑合同下一篇:年底给业主公司感谢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