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信行业现状

2022-08-14

第一篇:中国通信行业现状

中国纺织行业现状

1)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规模以上的纺织企业约4.1万户总共实现工业总产值59760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8%。纺织行业的主要产品在产量的增幅回落情况呈现出不同的程度数据比,规模以上人化纤增长了11.9%,布增长了12.9%,印染布增长了10.5%,纱产量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6%。这些准确的数据比较说明了纺织行业的整体局面呈现复苏之态,对服装行业的发展有一个积极的推动作用。

2)调研发现纺织行业由于近5年出口受阻,在国内推行产品的内销政策。2012年纺织产业的内销增速也出现了相对的回落之态,增幅则表现出持续的稳定。我们获得国际市场研究公司零点调查近期一份研究报告,报告显示国内服装鞋帽针纺品零售额同比增长了

2.3%,比2011年一季度提高了3.2%,比2012年二季度提升了0.9%,比2012年三季度提升了1.1%。比2012年四季度提升了1.3%。纺织产业规模以上的内销产值为42107.2亿元余下为出口额。2012年全球经济形势不佳,外部环境较差,内需不振,不确定因素众多,纺织品行业都面临寒冬。但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下,行业平均利润率达到6%,这在历史上是比较高的数字。具体来说除了化学纤维以外,其他各大行业利润率都有很显著的上升。但在产品出口方面的形势不太乐观,2012年纺织品行业出口总值下降了约1500亿美元,拉了我国出口的后腿,这在近10年不曾出现过。中国纺织行业协会会长杨世滨

分析,出现该状况的原因一方面是外部经济环境不振,另一方面是我国传统服装产业产能过剩。服装行业如何创立品牌扩大市场需求是发展关键。

二、中国服装行业现状:

1)我们针对中国服装行业做了调查,在经历了十年高速发展后,我国服装行业步入了调整期,出口下降。2012年服装行业工业总产值约18253亿,占纺织行业工业总值30.6%。服装企业必须加强抵御风险的能力,转变发展思路,调整经营结构,扩大品牌内销。调查显示2013年前两个季度我国服装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656.41亿元,同比增长0.48%。产值前十省份中广东份额最大,浙江居次,福建、江苏、四川下降。行业利润总额860.16亿元,上海,北京、广州、成都这些有代表性的城市市场同比下滑5.67%-6.25%。 预计2013年中国服装业工业总产值将达19000亿元左右,总额比去年增长2%左右,利润下滑4%-7%左右。

2)深圳是服装业工业总产值增长率最高的区域,2012年实现产值1700多亿元,出口近百亿美元,深圳主要以时装为主,在国内大城市一类商场占有率达50%以上,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一线品牌稳步发展,自主创新和品牌竞争力不断增强。深圳市服装行业协会会长沈永芳与我们交流表示,通过多年不懈努力,深圳时尚产业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并在国际舞台上产生了一定影响,已形成了良好的整体形象和明显的市场回报。在服装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上,深圳没有简单

地将之看成传统产业转走,而是以打造“时装”产业聚集区为基础,鼓励企业走时装设计、品牌输出之路,才取得这样好的成绩。

3)通分析服装行业的数据,我们也可以看出,服装行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2012年中国服装出口额为6087亿元,2012年中国服装进口额为8122亿元。这组数字说明中国服装消费的能力再不断上升。出口与进口的差额说明服装消费市场对品牌的需求在不断升温。展望服装企业2013年的发展,出口方面,尽管我们遭到了东南亚国家的阻击(帖牌生产成本更低),所以尽管压力比往年大,但有品牌、有渠道的企业前景还是乐观的。

4)我们对国内服装经销商做了部分调研,10%-20%的范围被认为是安全库存,如果超过了这个库存,对服装商来说,就不是可控制的范围了。10%-20%的库存,也就是说生产10000件衣服,其中上线销售的是8000-9000,剩余的全部会放进仓库,这也是服装业这些年来的规律。不过随着这几年经济环境的变化,同时出口受到国际上的影响,遭遇到了不少国外采购商毁单的情况,导致2012年服装企业出现了大量的库存,甚至有些企业“服装库存够卖三年了”。也引发了市场对服装企业运营模式的质疑和对行业未来的担心。

5)很多中国的服饰企业近年来被卖不出去的衣服和鞋子逼上了绝路。调研数据显示,90%的服装企业被库存搞的很头痛。2012年线上服装零售却出现了井喷趋势,一举占据了服装销售15%。对服装企业来说,2012年是个“调整之年”,一方面他们得应对遭遇订单下滑带来的影响,同时想法设法去库存,而线上销售的高速增长是一个好的机遇,去库存不能只靠在线下打折促销,更应该把产品搬到线上去。当然只是放到线上,并不代表就能够得到好的销售,还得做好营

销等的工作,但放到线上销售,抢占线上销售市场,却是企业必须做出的调整。

6)2012年,零售业有三个数字震撼人心:一个是双十一淘宝和天猫交易额达到191亿;一个是11月30日,淘宝和天猫的交易额突破10000亿;另一个是经济人物马云和王健林就十年后线上零售能否占整体零售额50%的亿元赌约。服装企业还应该记住一个数字:15%。2012年国内整个社会零售额约23万亿,整体鞋服零售消费额约占社会零售额的10%,即2.3万亿;当前网络零售占整个社会零售额约5%左右,即1.15万亿元,鞋服零售约占整体网络零售份额的三分之一,照此测算,线上鞋服零售额约3450亿左右,约占到整体鞋服零售额的15%左右。2012年,线上服装城扎堆的开,京东商城推出服装城,当当网推出线上自有服装品牌和服装城,优购网推出服装频道,苏宁、国美由专业电器电商平台转向综合电商平台,还有天猫的淘品牌和传统服装品牌的众多旗舰店,服装销售成为线上零售的重要组成单元。

7)受到高库存的影响,2012年服装企业利润陡降,以下是我们调研的一些现状:森马服饰利润减少了38%成为首负,数据显示,34家服装类上市公司中,已经有25家企业披露2012年业绩公告,其中20家业绩大幅下滑,亏损比为6成。而这些上市企业预计2013有60%的企业实现的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减少10%-30%;40%则预计公司2013年业绩同比下降2%至8%。2013年7月20证监会发布中国服装上市企业通告显示,2013年中国服装上市企业公司净利润下滑1.5亿元,亏损4800万元-5900万元。在此情况下,服装部分企业另寻出路,预计,传统服装市场眼下终端零售仍无明显好转,短期难以复苏。进入到2013年后,全球经济依然是复杂多变的,各国

都在为了经济复苏寻找路径,并会根据自身的发展和其他方面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策略,作为中国经济支柱之一的服装产业,深受着中国经济走向的影响,展望2013年服装企业发展的方向,服装企业必须挺住“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库存大是中国服装业不争的事实。但是,服装是一个细分的市场,粗略可细分为中老年装、西服、便装、童装、运动装、休闲服装、内衣、男装、婚纱、新娘装、唐装、旗袍等类别,库存大是一个群体,并不代表这每个细分类别都存在着高库存问题。一些面向大众消费群体的服装类别库存确实比较大,多数企业的库存都在10:1以内,但婚纱、新娘装、唐装、旗袍等类别企业库存产品为传统服装企业库存的10%。由此发展新类别服装品牌是当务之急。

8)全国第6次人口普查中国是13.4亿人口的大国,是全世界最大的服装消费国和生产国。近几年中国的服装业有着较大的发展,服装业的发展大大推动了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纺织服装的总产值约占全国总产值的十分之一,服装产业一直为中国出口创汇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中国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服装生产加工基地,全世界每三件服装,其中一件来自于中国生产。目前整个产业由于生产要素的变化、市场需求的变化等因素,受到了非常大的压力,这种改变可能是由于原来所依托的条件、基础和环境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面对新的发展时期,要从内生的动力上看待未来的发展。劳动力成本一再提高,是一个必然趋势,核心问题是如何看待成本提高之后我们所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服装的同质化严重,导致价格战。而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服装的要求趋向于个性化、专业化、特色化、

方便化。服装产品除了面料与设计以外,主要是品牌、做工、质量等附加值。高品牌高附加值的企业利润空间其实较大。服装企业想要发展必须建立品牌高度、抓住市场机遇,完善品质。 服装企业要想获得高速的发展,就必须加强创新能力,加快产业的升级,只有这样才能在新形势下立于不败之地。

三、服饰消费市场现状:

1)2013年前半年在经济不甚景气、人民实际财富缩水、居民消费信心不足的情况下,服装自然不能独善其身。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2012年1~7月份,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4537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4.2%。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50122亿元,同比增长14.7%;服装类商品零售额8181亿元,同比增长17.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不足14%),较上年同期下降7.7个百分点,占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总额10.34%。 由于春节前后气候异常,春季南方雨水多等不利天气伴随上半年服装销售。商务部重点监测的3000家零售企业销售额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服装服饰消费增幅持续走低。行业总额降低11%。但预计下半年能增长16%左右。

第二篇:中国通信的现状

当前,我国正处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赋予通信业新使命和新要求,突出表现在:一是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各行业信息化快速发展,既要求通信业与现代制造技术和生产服务活动相结合,成为支撑生产经营、商贸活动的基础平台,又要求通信业成为全社会化的关键网络基础设施;二是城镇化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升级,要求通信业加快业务和应用创新,提供差异化、个性化服务;三是推进社会民生与创新社会管理,要求通信业加强向民生领域延伸,切实履行社会责任,成为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因此,我国通信业全面服务着社会生活与经济活动,已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

通信业正加速向以互联网为核心、以网络跨界融合和创新竞争为特征的信息服务转型变革。突出表现在:一是互联网成为硬件、软件和服务的集成平台与生产要素,通信业自身加速演进的同时,更与产品制造、软件开发、数字内容、信息技术服务等深度集成,通信业的内涵和边界急剧扩展,通信业的服务对象更广、服务类型更多、服务能力更强;二是通信业正加速向开放产业链、整合价值链、海量应用服务和融合产业形态发展,发展模式面临深刻变革;三是通信业竞争跨界成为以业务与服务为核心,涉及设备、系统、标准、技术、内容、应用等整个产业生态体系综合实力的竞争,成功组织产业生态体系并掌控关键环节,成为获得发展主动权的必然要求。

通信业变革中蕴含着巨大的创新机遇和发展契机,其在国家发展和国际竞争中的关键战略性作用再次得到全球性普遍关注。各国或者以国家战略和产业政策引导及扶持通信业关键领域的发展,如在宽带方面已有100多个国家出台了战略;或者适应新形势变化调整和深化行业监管,如探索面向产业融合的新型监管体制、加强以数据与个人信息保护及安全为重点的法律法规建设等。

我国通信业发展轨迹与面临的机遇回顾我国通信业的发展,可以看到,在我国信息通信业发展的第一阶段,通信技术十分落后,许多地方电话不通或通而不畅,计算机应用仅限于科学计算和办公自动化。第二阶段前期,我国信息通信业奋起直追,无论是在通信服务还是信息设备制造领域都进入世界前列。问题是信息化的第二阶段后期,我国3G、4G、三网融合、宽带发展与应用明显落后,主要表现在:一是产业变革下存在技术选择的风险,特别是要妥善应对颠覆性创新给产业带来的冲击;二是阻碍行业持续发展的一些客观因素逐渐显现,如长期投入不足,宽带基础设施建设和普及水平与国外差距存在拉大的危险等,通信业的发展迫切需要注入新的动力;三是体制和机制中的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互联网发展和三网融合对通信监管提出新的要求。

物联网和云服务开启了信息通信技术直接为生产服务、成为新型生产力的闸门,代表信息化浪潮的第三个重要阶段,我国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和更难得的机会。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并紧紧抓住这个机遇,实现发展。2012年是“十二五”发展的关键一年,也是全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关键一年,面对新的要求,通信业需要更为深刻和准确地认识其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及时推动发展转变,切实履行历史使命。

第三篇:中国钢铁行业现状分析

中国钢铁行业现状分析来源: 【字体:小中大】

引言:自2011年9月份开始,中国钢铁行业进入长达6个月的结冰期,市场几乎没有留给钢贸商任何机会,面对突如其来的寒冬,钢贸商步履艰难。王充《状留篇》中有言:“河冰结合,非一之日寒;积土成山,非斯须之作。”钢铁行业的寒冬,是经过长期的积累、酝酿形成的。既然冰已结成,钢铁业的融雪自然会如期而至。

进入2012年第一季度尾,钢市开始缓慢进入上升轨道,融雪的季节,寒意继续吞噬着钢贸商仅存的一点热量。整个钢铁行业该如何抵御,钢贸商又该如何坚守,融雪后的春天还远吗?

【中国钢铁行业迎来变革风暴】

2012是中国钢铁业的变革时期,这既艰难也是一个大考验。

首钢集团董事长朱继民在第七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间隙表示,今年的困难形势说明中国钢铁业的变革时代已经到来。

朱继民表示,前些年钢铁业发展太快主要是受投资拉动,企业感受不到市场的压力,而去年年底以来,钢铁市场遭遇困难,市场压力陡增,落后企业面临被淘汰,钢铁业的变革时代已经拉开大幕。

近年来,中国钢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低端投资过快,产能过剩难以改变。朱继民还指出,我们在很多地方,比如中小钢铁企业的产能扩张是受到地方政府鼓励的,要改善产能过剩的局面已经不单单是钢铁业本身的事情。

【中国钢铁产能增速放缓】

面对行业总量过剩、行业赢利困难的局面,近年中国钢铁行业快速扩张的速度终于放缓。国家发展改革委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下半年钢铁行业新开工项目为197个,下降36.7%。

根据中国冶金建设协会统计,2011年国内新开工、新设计、新规划炼钢产能分别为420万吨、736万吨和127万吨,较上半年分别大幅下降80%、32.3%和81.3%,处于近年来最低水平。新开工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额大幅下降,为591.5亿元,比上半年下降52.2%。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名誉会长吴溪淳9日晚在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的会议上指出,钢铁业产能过剩已是不争的事实,今年一季度在钢材出口增长15.8%的情况下,国内表观消费量零增长。同时,钢协会员企业一季度粗钢产量同比只增加80多万吨,但库存增长了150万吨左右。

经过近年的快速扩张,国内已经形成9亿吨的钢铁产能,并最大程度将其释放转化为钢产量。吴溪淳称,因为河北省统计省内钢产量没有将隶属于首钢的迁钢、京唐钢厂归入,造成1700万吨的产量没有纳入全国钢产量统计,实际上中国去年钢产量实际已经达到7亿吨。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最新发布的一季度报告(下称报告)指出,在当前外部经济环境恶化和我国宏观调控的作用下,钢材消费需求恢复缓慢。而钢铁生产则呈现逐月上升的态势,尤其是3月份以来钢产量超出市场预期,对市场造成一定压力。

“4月份,钢协会员企业生产的热轧板卷平均价格比去年同期低490元/吨,冷轧板低470元/吨,而去年全年平均吨钢赢利仅为130元。”吴溪淳说。

根据一季度全国经济发展情况,报告预测,2012年中国钢材实际消费量约为6.39亿吨,比2012年咨询报告中的预测量降低1.1%。

【坚冰易融寒难却!钢材贸易商的融雪季】

钢贸商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钢市多次疲软的洗礼,本世纪以来2005年和2008年钢价大起大落的锤炼,以及2011年下半年至今整个钢铁行业的寒冬时期。钢贸商已经在钢铁行业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数次的磨练,培养了其丰富的行业经验和专业的行业素质,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也更强。现在,整个钢铁行业处于“融雪期”,俗话说:“下雪不冷,化雪冷”,但钢铁行业也会犹如黎明前的黑暗一样,阳光明媚的春天依然会繁花似锦。

钢贸商的“冰河世纪”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钢贸商就面临钢铁行业的“利润”重压。国家对房地产行业频出严控措施、资金面长期趋紧、上游原材料价格保持坚挺、下游需求持续疲软,再加上今年钢厂开始释放产能,数千钢企中的国有钢企为了保证业绩,甚至越亏越做,导致钢厂的粗钢产量过剩,压力紧接着转嫁给钢贸商。据统计,2011年,我国钢铁产业利润率为2.4%,远低于6.3%的全国工业销售利润率。

今年的1-2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为21.5%,同比回落3.4%;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为27.8%,同比回落7.4%;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99.3亿元,同比下降57.7%。今年的两会,

国家又将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定为7.5%,这是自2004年以来,中国政府首次将经济增长预期设定在8%以下。而温家宝总理强调,房地产的调控不放松以及银行业限制“两高一剩”行业贷款、节能减排及环保建设等等均在很大程度上拉升钢厂吨钢成本及降低下游需求水平。外围形势的严峻,加剧了微利时代钢贸企业经营的困难。

季节性需求带动钢价攀升“金三银四”不给力

据了解,自今年2月下旬到3月份以来,国内的钢材市场价格断断续续呈现出上涨的趋势。最新监测数据显示,国内钢材现货市场上,建材、热轧板卷、中厚板现货市场价格都延续涨势。螺纹钢价格与三月份同期相比上涨了3%左右,与2月相比则累计上涨超过5%。

对于钢铁行业来说,历年的“金三银四”都是库存下降最为明显的时期,但今年的库存下降力度显然不够。此前,每年从最高点连续七周库存下降的幅度都超过14%,去年同期下降幅度更是达到15.3%,远高于今年的降幅。据悉,在钢材市场的实际成交中,部分钢贸商表示,目前商家所销售的钢材,有一部分的库存是年前的高价资源,虽然市场的价格有所增长,但仍低于年前的进货价,导致市场钢材价格倒挂的现象依然存在。

尽管如此,但基于现在的钢材价格不断攀升,继而使季节性回暖态势明确。钢价的持续走高其最大的推动力是商家的高度“看涨”、“拉涨”,也正因此,带动了钢厂产能的进一步释放。清明节假期国内市场宏观层面释放出诸多利好。三月份钢铁业PMI为49.3%,比上月提升

6.5个百分点。分析人士指出,未来宏观政策措施要在需求端特别是基建投资上发力,而2011年底在建净投资规模高达35万亿元人民币,这意味着今年投资惯性很大,钢材市场需求仍将会保持在较高水平。

钢贸商:还款容易,贷款难

依照惯例,每年三月份是钢贸商集中还贷的高峰期。而今年,由于整个钢铁行业依然面临着诸多困境,利润不断下滑,加上钢贸商“跑路”事件频发。银行为了管控风险,去年9月份的借款都需要在今年3月份还清。钢贸企业多年来在银行业的“座上宾”地位也随之改变。

现在,银行再度放贷的时间间隔明显加长,银监局曾数次下发了关于钢贸行业的文件,其中提到钢贸行业贷款过于集中,要求警惕钢贸企业贷款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风险。全国钢贸企业达20多万家,而作为资金密集型产业,钢贸企业对于资金的需求量非常大。就连没有实际库存量的小型钢贸企业的日常资金运作也要十几万,更何况大型的钢贸企业高达千万的日常业务。所以银行的信贷支持,成为多年来钢贸企业维持公司正常运转的稳定资金来源,做钢贸一旦资金链出现断裂,整个生意也就难以维持下去。

然而,面对钢贸商融资难的问题,另一扇门也在悄悄为钢贸商打开。今日钢铁网现货电子交易平台的线上融资业务已经拉开帷幕,在此钢铁现货交易平台上的钢贸商通过钢铁现货交易,产生真实的交易背景和信息流量,就会有机会更加方便地在线上进行钢铁融资,为企业解决资金问题。

钢贸商:冬天来了,春天不再遥远!

虽然,钢铁行业因为国内经济发展走缓而面临下游需求减少的困境,但我国依然处于投资拉动型时期。在工业化、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广阔的市场仍然为钢贸企业提供着肥沃的生存土壤。目前,国家投资建设的小幅缩减,只不过是行业所经历的阵痛。

钢贸行业发展空间依然存在,近几年,虽然钢厂不断扩大其直供比例,但主要是针对部分需求比较单一和稳定的大型工程项目和具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市场。小批量、多规格、多品种的用钢需求仍将是市场主流,并且只能由钢贸企业来满足。中国近7亿吨的粗钢年产量,对国家、国民经济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需要很多优秀的钢贸商来运作,把这么大产量的钢材及时、合理地配送到需求钢材的角角落落。

另外,钢贸商要在钢铁行业的非常时期具有足够的耐力和行业“嗅觉”。中国的房地产行业,承载着13亿人民的住房需求,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住房涉及到水泥、钢材、玻璃、家电、物流等44个行业,假如房价下跌30%~50%,那么全国近一半行业将陷入停滞,近一半人将失业。今年中国房价可能会出现阶段性的小幅回调,但长期来看,仍将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房地产行业依然是钢材用量的主战场。

【减污又出新招 钢铁业也要“倍量替代”】

在近日召开的全国污染防治工作会议上,环保部副部长张力军透露,“十二五”期间,国家严格控制污染物新增排放量,对大气污染严重的城市,新建项目实行区域内“倍量替代”。

“所谓倍量替代,即所有新建、扩建和改建项目必须符合环保要求,其新增的污染物排放量必须用区域内其他项目的削减量进行替代,削减量应达到新增量的一倍以上。”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王金南解释。

王金南进一步指出,需要替代的削减量,可通过本企业内部淘汰、关闭、搬迁改造和污染治理等措施获得,或通过削减该建设项目所在区域内其他现有污染源的排放量获得。

“从过去的等量替代到今天的倍量替代意味着污染物总量减排的升级。”环保部的一位官员透露,倍量替代具体该怎么操作,目前,环保部尚未确定实施细则,还在研究当中。

不过,包括浙江在内的一些地方已经出台了相关实施细则。

增产减污

“国家要实施倍量替代,因为某些城市和地区污染过于严重,污染物减排压力很大,所以必须要出新招、出狠招。”一位地方环保厅官员强调,“十二五”污染防治的主基调就是出重拳、用重典。

之所以称之为狠招,是针对过去的“增产不增污”的等量替代原则而言,从等量到数倍,约束性显然增加。“等量替代并不是一项法律规定,而是一项政策。”王金南指出,该政策源自国务院2005年发布的《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

根据该决定,国家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所有新建、扩建和改建项目必须符合环保要求,做到增产不增污,努力实现增产减污,并积极解决历史遗留的环境问题。

“不少环境质量不好的区域,同样也是欠发达地区,要求其实施增产不增污本身已经很难,今后要实施增产减污,地方政府的压力可想而知,但是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过于严重,不得不为之。”前述地方环保厅官员指出,张力军部长在会上有一句话是,“不是我们消灭污染就是污染消灭我们”。

“倍量替代涉及到的污染物主要是四种约束性污染物,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COD和氨氮。”前述环保部官员对本报解释,涉及到的区域为大气污染严重的城市,也即大气联防联控覆盖的“三区十群”中的城市。

“至于削减量要达到新增量的多少倍,这个估计环保部不会做出硬性规定,而是交由地方政府自己去掌握,各地根据其环境质量和污染物减排的任务来定。”王金南分析。(详细查看...)

【《钢铁产业生产力布局和调整规划》获国务院签发】

据报道,5月9日,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副巡视员李忠娟在北京透露,《钢铁产业生产力布局和调整规划》日前已经获得国务院的签发,下一步在各部委之间会签之后,将具体落实有关生产力布局和调整重大项目。

《钢铁产业生产力布局和调整规划》是国家“十二五”规划下属18个重点规划之一,国家发改委希望通过布局调整,能够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同时解决中国钢铁工业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三不综合症”。

长期以来,我国钢铁工业布局总体上呈现“北重南轻”的特点,东南沿海经济发展迅速,钢材需求量大,长期供给不足,而环渤海地区钢铁产能近4亿吨,50%以上产品外销。部分地区钢铁工业布局不符合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制造业转移的要求。16个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建有大型钢铁企业,已越来越不适应城市的总体发展要求。

笔者从工信部于2011年11月发布的《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简称《规划》)了解到,环渤海、长三角地区原则上不再布局新建钢铁基地。河北、山东、江苏、辽宁、山西等钢铁规模较大的地区通过兼并重组、淘汰落后,减量调整区域内产业布局。湖南、湖北、河南、安徽、江西等中部地区省份在不增加钢铁产能总量条件下,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西部地区部分市场相对独立区域,立足资源优势,承接产业转移,结合区域差别化政策,适度发展钢铁工业。

针对目前16个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建有大型钢铁企业的现状,《规划》还提出,有序推进与城市发展不协调的钢厂转型或搬迁。“十二五”期间,根据条件成熟情况,支持广州、青岛、昆明、合肥、唐山(丰南)、杭州、芜湖等城市钢厂搬迁改造或转型发展,科学论证西宁、抚顺、石家庄、贵阳等城市钢厂发展定位。

原冶金部副部长、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顾问吴溪淳曾指出,韩国、日本的大钢铁工业基地都在沿海地区。从世界范围看,钢铁行业的发展趋势是沿海化、集中化,因为沿海发展的成本低、消耗低,环保、节能。”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摸底,全国位于省会直辖市的钢厂有20个,城市型钢厂总共有39个。2009年,39家的城市钢厂的总产能是2.28亿吨,占全部总量的39.5%。《钢铁产业生产力布局和调整规划》出台后,部分城市钢厂,将按照具体的条件标准进行搬迁。

(今日钢铁网编辑:昕然)

第四篇:中国饰品行业基本现状

饰品的消费需求内地总人口为12.8亿多,有明显饰品消费需求的女性从8岁-55岁,约5亿人。如此庞大的消费群体,每年的消费需求达数百亿元。饰品传统的批发已经不是主要模式,由终端主导的多渠道分销的业态成为现阶段服装行业渠道主体,同时品牌专营连锁以自己规模化经营的优势形成了新的商业布局。尽管流通领域的变革使饰品分销以终端为主导,但传统饰品批发市场、中小商店及个体饰品专营店等分销渠道,与饰品连锁专营店、品牌专卖店、旗舰店、主体专卖店、网上订购等新兴终端并存于同一个市场。对服饰网络化营销即有快捷性又极大的降低经营成本,提高服饰企业利润。形成和促成网络化营销经济性的诸多原因:如资源的广域性,地域价格的差异性,交易双方的最短连接性,市场开拓费用的锐减性,无形资产在网络中的延伸增值性,以及所有这一切对网络营

目前义乌饰品行业已拥有国际商贸城饰品专业市场、饰品专业街、兴中配件市场以及刚开始营业的金福源珠宝广场,从事生产、经营的企业已达到8000多家。强大的行业集聚效应在国内独一无二,当之无愧地成为国内行业的龙头,同时义乌也被称之为“中国饰品之都”。然而,当前国际经济形势风云变幻,市场格局摇摆不定,我们应该清醒地意识到危机无处不在,在发展的道路上依然险象环生,如果不保持警惕同样会被时代的潮流所淹没。剖析义乌饰品行业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隐形的问题。

义乌饰品行业存在问题一,义乌饰品行业快速发展中存在的“虚胖症”。由于前几年饰品行业生意红火,导致许多人跟风进入,尽管行业发展势不可挡,从业人数达到十五万,年产值也超过了120亿,但细看义乌饰品行业是个“虚胖”的巨人,因为在研发、技术、品牌这些核心方面都不具备强势,由于企业良莠不齐、经营水平不高,今后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技术创新加速,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虚胖症”很可能会演变为“功能性”疾病,甚至会丧失战斗力。

义乌饰品行业存在问题二,目前市场环境产生的“温水煮蛙”迹象。依靠国际商贸城形成的吸引力,大量的中外客商纷至沓来采购订货,“前店后厂、看样订货”的形式,使经营者们不出远门产品就能销往国内外,这是优势。但思想上的惰性也从此产生。殊不知,随着社会的进步,商业模式也在发生着悄然的变化,若干年后,商品的流通不再依赖市场,而是转化为生产企业通过多种形式直接流向终端的新模式。所以目前舒适的市场环境是一个大煮锅,如果贪图舒适,停止“跳跃”,那么等水温到达一定的热度,想逃脱就已经来不及了。

义乌饰品行业现状分析 义乌饰品行业存在问题三,“狼群初现”,企业羽翼未丰。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的饰品行业形成了义乌、广东、青岛三足鼎立的格局,剔除国际商贸城辐射功能的优势,义乌饰品实际上还羽翼未丰。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进一步恶化,国内市场越来越被人们关注和商家的抢占。近年来,由于韩剧不停在国内各电视台的播出,产生的“韩流”代表了一种时尚,带动韩派服饰在我国热销。尽管目前韩国饰品在国内市场还未能“兴风作浪”,但这种文化上传播、灌输,使国人对韩国饰品认知度非常高,文化与商业的结合所产生的市场效应谁也不可低估,一旦销售通道形成,就可席卷全国。可以推测,韩国饰品不可能偏居青岛一隅,欧美市场的萎缩势必转向拥有十三亿人的中国市场。在广东,饰品企业正在内横外纵地进行渠道建设。虽然没有辐射全球的小商品市场作为平台,但这个家电制造的大省,

非常具有市场营销的能力,凭着深圳、香港的资金支持以及仿真首饰的中高档产品优势,今后几年将占领国内大部分中、高端市场。南有广东北有青岛,事实上对于义乌饰品行业来说,南北夹击局面已经形成,于是国内市场“狼群初现”。不是危言耸听,迟缓的反应、被动的出招,将丧失一切有利的时机,等国内市场的“羊”被“狼”大举吞吃,义乌饰品行业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可想而知。当然,目前义乌饰品行业的强大之势还依然存在。相信,一路拼搏过来的经营者不会轻易言败。

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有更多的时间和经济来装扮自己,这也促使了我国饰品行业的市场发展,下文就针对我国不同档次饰品的市场发展,对当今不同档次饰品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可供参考!女性时尚饰品市场正日益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广阔前景的市场,一个具有巨大消费潜力的市场;而富含品牌特色,质优价不贵的中档时尚饰品市场,则是这广阔市场中最年轻、最有生机、最合乎潮流、最引人入胜、充满无数商机的市场。根据产业发展变迁的趋势和消费者的研究分析得出,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投身中档时尚饰品市场,你有很大机会成为中国未来饰品行业的大赢家。

饰品行业是从工艺礼品、珠宝首饰行业中分离出来,综合形成的一个新兴产业。饰品作为新经济的增长点,发达国家已逐步走向成熟。各种档次的专卖店、销售点星罗棋布;各种款式、各种层次的产品充分满足了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而在中国内地,这一行业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飞跃发展,人们正从温饱型步入小康型,崇尚人性和时尚,不断塑造个性和魅力,已成为人们的追求。

一、饰品总体市场欣欣向荣

据我们的行业与市场研究,世界四大时尚之都以及东京、香港等城市的饰品年贸易总量近1000亿美元,我国女性饰品人均占有率不足28%,而东京68.2%、新加坡48%、香港54%、韩国68%、马列来西亚为47%, 泰国为68%。

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女性的生活品味、生活质量,正在发生着质的飞跃。消费者崇尚特色和时尚,希望不断塑造个性和魅力,同时也崇尚文化和风情。

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民收入的高速增长,女性对饰品的需求与日俱增。针对行业的大量调研分析得出,2015年中国的女性饰品占有率将由现在的不足28%增到45%以上。

中国有13亿的人口,6亿多为女性,按每五人每年购买一件饰品计算,每年需要消费1.2亿件。需求旺盛、潜力巨大,极具开发价值。时代的饰品文化显示出强大的发展势头和宽广的市场,从事饰品销售有着良好的利润空间。这一切让阿呀呀,七色花,哎呀呀,安之秀,新翰城,新感觉,我形我秀,哈伊丫等时间相对较久的品牌一直驻留饰品行业,同时也吸引到流星站,韩城名饰,好彩千饰,晶灵水晶,左丽右,佩琪,米恋,芳美亚, 芭比公主,西利亚,巴巴变,小资生活等一大批新的品牌加入其中,使这一行业日益变得丰富和活跃起来。

时尚饰品让女人释放美丽,美丽情结让女人慷慨解囊。街上的女性人流四处寻找着时尚饰品,可是却零零散散,专业时尚消费经济圈仍是一个空白。因而经营品类齐全,个性特色,具有良好性价比的饰品店潜力巨大,女人无奈的叹气声,敲击和触动着商家投资者的神经。女人天性爱美,当拥有了从生存消费向享受型消费转化的条件,她们对美的追求也在升华,审美情趣的时尚化和生活品位的提高,使当代女性对饰品爱不释手,因为有饰品的装点,女人变得更加妩媚动人。饰品所展现的魅力,使女人成为它最大的消费群。

二、廉价饰品市场前景看淡

近十几年来,十元左右的小饰品专卖店如雨后春笋般开遍神州大地,带来了一抹亮丽的彩虹,饰品店里的新品成为了女孩们竞相追逐的对象。因为小型饰品店投资很小,目标消费群体定位较清晰,因此得以蓬勃发展,一时间成为了投资人热捧的焦点。

随着小饰品店越来越多,而目标消费群体总数却一直保持不变,小饰品行业已渐渐陷入了恶性循环,无法自拔。由于竞争越来越残酷,几乎市场上每家店的货品都千篇一律,完全无法形成差异,最终只能导致一种结局就是“价格战”,至今这一市场仍是销烟弥漫,从来没有散尽的时候,每家小饰品店主几乎都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

根据对大量的产业案例研究可以发现,每个产业都会经历幼稚期,成长期,成熟期与衰退期。其中幼稚期成长速度最快,也是利润最高,风险最低的时期。例如第一批做网络,第一批搞地产的企业家都是在市场中赚得最多的。

在幼稚期中,由于竞争少,蛋糕只有一个人吃。慢慢的,就吸引了跟风者的眼球,新的势力加入,开始影响既定的利润。行业进入了小规模竞争期,市场秩序逐渐确定。期间内由于供应仍小于需求,市场仍可持续盈利。 随着觊觎市场利润的新进入者逐渐增多,市场趋于饱和,环境快速进入激烈的你死我活的生存斗争中,利润远远小于最初的幼稚期,甚至没有利润。价格战一触即发。此时为成熟期,也是该退出市场的时期。

由于竞争使利润逐渐减少甚至开始入不敷出,厂商开始大规模缩减成本,但利润仍无法满足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于是创新陷于停滞,以降低质量来缩减成本直至质量已不堪入目,消费者逐渐远离,而竞争使整个行业利润急剧下滑,此时进入了衰退期,昨日辉煌如昙花一现。正如10元左右小饰品行业的今天,坐享利润已逐渐被努力维持生存所替代。

三、中档饰品市场钱景向好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独立的思想的具备,现代女孩子已不再盲从于满街都是十元一件的小饰品,而更多的表现为追求唯一,追求个性。但是,中等阶层的收入,又让她们对那些昂贵的高档珠宝饰品望而生畏。什么能让她们与众不同的叛逆心理得到满足?什么能满足她们的扮靓需求?谁将再次重演利润的神话?饰品品牌运营商如果能抓住机会将新兴材料大力引入这个行业,同时在设计上引领潮流,多种产品线给消费者丰富个性以充分的表达,则会在制胜这一充满机遇的市场方面掌握到相当的主导权。

如果把握住这一商机,这一切为我们带来一个富有潜力的市场,经过充分市场调研提供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中档时尚饰品正是我们所要挖掘的机会。从低档小饰品的发展来看,我们深刻领会到的是:要进入一个产业,就要从最初的幼稚期进入,才能在最短的时间赢得最大的利润,最好是在某一既有市场中开拓一个新的领域,这样风险最小,同时利润最大。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目前国内中档饰品市场前景向好,正是既有市场中的一个相对较新的领域。希望意识到这一机遇的品牌提供商能够抓住机会,立足长远,做好品牌规划与营销策略,把握产品的品类,设计,价格,品牌建设,加盟体系,经营支持系统等方面的关键竞争要素,并对这些要素进行有机的整合。同时,品牌运营商要根据自身的资源状况找好关键切入点,在某些区域市场精耕细作,逐步培养自己品牌的核心消费人群,形成自己品牌的强大根据地,并依照点-线-面的原则在条件成熟时进一步推向全国市场,就能在这一高速增长的市场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稳固立足点,为逐步发展成为整个中国市场的领导者奠定坚实基础。而创业者如能有幸发现这样一个品牌并加入其中,相信创业路上将会走得更为轻松。

第五篇:中国服装行业现状分析

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服装行业的竞争日益加剧,这对我国服装行业既是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也是中国从服装大国建设服装强国的关键。建设服装强国的根本性因素是依靠服装科技生产力的跨越式进步,实现劳动生产率的大幅提高。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re is an increasingly fierce competition in the garment industry, which is both a new opportunity and challenge as well as the key to transform from a big garment country into a strong one. The fundamental factor to establish a strong garment country is to rely on the great progress of technological productivity and achieve the sharp increase of production rate.按照《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关于科技工作的指导方针,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服装行业的创新能力。服装科技涵盖了技术与艺术两个方面,两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根据行业客观现实,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分别以重点领域及优先主题、前沿研究、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四个部分作为服装行业科技发展指南,通过这些技术的突破和项目的研发、应用,全面提高服装行业的产品质量、服饰文化、设计水平、装备水平、管理水平、人才素质、信息化程度及公共服务能力,指导行业科技发展,推进企业的科技进步,带动整体产业升级。

According to the guideline of National medium and long-term pla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2006-2020), improvement of innovative ability is regarded as a key to develop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djust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ransform growth mode. Innovative ability of the garment industry should be tremendously improved. The technology of garment industry covers two aspectswhich are complementary to each other.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doing necessary things, we will take major fields, prior themes, frontier research, fundamental research and talent cultivation as a guidelin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in the garment industry. Through the breakthrough of technology and the R&D and application of programs, we can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product quality, garment culture, design, equipment, management, talent, and service, guide the garment development, push forward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bring about the upgrade of whole industry.一、重点领域及优先主题

重点领域,是指在服装行业发展过程中亟待科技提供支撑的领域。优先主题,是指在重点领域中急需发展、任务明确、较快能够突破的技术和项目。加强针对重点领域及优先主题的研究、推广应用,为解决服装行业发展中紧迫问题提供全面有力支撑。

Major fields and prior themes

Major fields refer to the fields where the support of technology is urgently needed in the garment industry. Prior themes refer to the techniques and programs that have definite targets and can achieve breakthrough in major fields.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research and promotion of major fields and prior themes, so as to provide overall and strong support to solve urgent problems.1.品牌

1. Brand

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是产品附加值的总称,是一个企业及其产品的综合体,它涵盖了企业的创新能力、企业管理、市场定位、营销服务等多方面的综合特征。创建自主品牌是服装行业走向全球增值链高端的必由之路。

Brand is a kind of intangible asset, a generic term of value added products, as well as a combination of companies and products. A brand covers various features such as innovative ability, company management, market positioning and marketing services. Establishing self-owned brand is the only way to make the garment industry reach the peak of the global value-added chain.优先主题:

(1)国内外服装流行趋势预测研究

(2)自主服装品牌设计开发和营销推广研究

(3)开展服装品牌的体系整合研究

(4)服装创意文化市场拓展研究

Prior theme:

(1)Prediction and research of nationwide fashion trend of garments

(2)Development and marketing of self-owned brands

(3)Overall research of garment brands

(4)Extended research of creative culture in the garment industry

2、质量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竞争力,已成为服装行业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

优先主题:

(5)在线检测及成衣质量控制体系研究

2. Quality

Quality is the life of companies. In the increasingly fierce competition, it is important to strengthen quality management, improve product quality and competition so as to susta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arment industry.

3、自动化、信息化

快速反应能力是高新技术武装现代生产力和现代跨国生产方式的必然结果,也是生产适应现代生活方式的客观要求。快速反应能力的核心因素是信息化。

优先主题:

(6)柔性生产系统(FMS)

(7)气相免烫设备

(8)服装CAD的电子数据标准格式及服装CAD市场准入许可制度

(9)服装信息技术的集成开发及应用

4、国家服装用人体数据库

受现代数字化人体测量技术的限制,我国没有建立专业的服装用人体数据库,导致以人体数据为基础的服装号型研究等基础科学研究严重滞后,没有形成健全的原型系列、板型系列、人台系列等国家服装基础技术标准体系。

优先主题:

(10)数字化人体测量设备

(11)建立国家服装用人体数据库

5、标准

标准是科学管理产业的有效手段,是产业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

(12)服装号型标准的修订

6、产业链

二十一世纪的竞争将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加强产业供应链管理已成为世界性企业进一步提高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优先主题:

(13)面料

(14)服装产业互动机制

(15)服装物流及服装供应链整合

7、产业研究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的不断深入,服装行业面临的国际国内市场环境、产业政策复杂多变。产业研究工作需要动态跟进、长抓不懈。

优先主题:

(16)WTO背景下的服装国际新贸易研究。

(17)加强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产业政策研究。

(18)主要竞争国竞争力研究。

(19)全球服装贸易展发展趋势及中国服装产业的全球发展目标研究。

(20)国内市场运行及变化趋势及中国服装行业发展战略(方针)研究。

8、服装科技创新基地与平台建设

根据中国服装行业发展的战略需求,依托具有较强研究开发和技术辐射能力的科研机构或大企业,集成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相关力量,建设一批服装科技创新基地和平台,建立开放共享的机制和制度,全面加强对自主创新的支撑,促进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发挥起带动服装行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引擎作用。

优先主题:

(21)搭建中国服装产业科技文化研发平台

(22)构建中国服装企业科技评估平台

(23)搭建服装行业标准化体系服务平台

(24)创办服装科技学术刊物

9、公共服务

服装行业具有明显的集群特征,是中国产业发展中“集群化”最突出的行业之一。中小企业占服装行业企业的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的进步就是整个行业的进步。整合社会资源,加大公共服务的力度,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解决服装产业集聚地及中小型服装企业的共性技

术难题,推动整个行业的升级。

优先主题:

(25)搭建服装产业集群及中小型服装企业公共服务平台

(26)进一步健全服装标准化与质量体系

(27)服装科技高层论坛

二、人才培养

人才是二十一世纪最为宝贵的资源已成为不争的共识,我国在近20年的高等服装专业教育中,培养了大量的专业技术、管理及贸易人才。随着产业的发展,我国服装企业为了摆脱品牌缺乏国际认知度、产品竞争力较弱和品牌附加值极低的现状,开始从被动的模仿加工型企业向品牌经营型企业的多元化发展。对人才的层次、结构及实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形成一批专业素质高、动手能力强的复合型服装人才队伍,为我国服装行业的后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1、建立开放式立体教育模式

2、建立再教育培训体系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总公司人事部权限下一篇:中国投资理财公司

热门文章

中国通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