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反馈信息管理论文

2022-04-28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语文反馈信息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随

语文反馈信息管理论文 篇1:

中小学图书馆的标准化、数字化建设与管理

摘要:文章论述了在中小学图书馆现代化建设中,大力开发教育信息资源,做好图书馆的特色数据库建设的重要意义,提出了使中小学图书馆成为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良好心灵的网上教育基地的诸多举措。

关键词:中小学图书馆;图书馆网站;数字化建设;信息管理

随着信息载体的多元化和信息需求的多元化,21世纪的图书馆正在成为网络化、数字化图书馆。中小学图书馆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阵地。因此,当前大力开发教育信息资源,强化图书馆网站的教育功能、宣传功能,充分发挥文献信息的功能,把中小学图书馆网站尽快办成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的网上教育基地,是中小学图书馆的重要任务。

一、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总体目标

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建立一个公共数字信息管理体系,搭建知识获得环境,向中小学生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知识服务,使学生能够跨越时空限制,从数字图书馆体系中快捷、准确地获得自己所需的信息与知识,从而实现保存文化遗产、传播先进文化、促进科教兴国的宏伟目标。

二、数字图书馆的概念

数字图书馆(Digital Library DL)是进入20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产生的一个全新的概念。数字图书馆被定义为:以组织数字化信息及其技术进入图书馆并提供有效服务。几乎图书馆的所有载体的信息均能以数字化的形式获得,包括所有联机采购、编目、公共查询;对各种信息资源的检索,通过网络组织读者访问外界数字图书馆和文献信息数据库系统,如电子杂志、电子图书、声像资料、动画片、影视片、多媒体资料等;用计算机系统管理图书、期刊等的读者服务;图书馆利用网络连接到全球各个角落,让人们无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方便、快捷地共享资源。

三、中小学图书馆数字建设的意义与功能

数字化图书馆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会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但到底应怎样去理解它,笔者认为:

1.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应该是一个数字文化平台,其中包含各种各样的内容,如网上阅读、网上馆藏检索、网上视频点播中心、网上文化中心等。

2.中小学数字图书馆还应该是一个数字教育平台,学生可以在网上进行自学、查阅课外知识、下载所需信息资料等。

3.中小学数字图书馆也应该是数字资源中心。目前我们的各种资料(如网上资料、自己学校所产生的电子数字资源)都是分散保存在各个部门及部门内的各个中心,不能统一进行调度和处理,使这些资源的使用效益大大降低,不能客观发挥作用。而利用数字图书馆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并使其资源发挥实现最大化、最优化。

由此可见,数字图书馆绝不仅仅是数字化的图书馆,它应该是文化的传播媒体,是文化交流的平台。

四、中小学图书馆网站的数字化建设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通信、声像技术正在融为一体,更多的信息媒体形式将被多种多样的数据库所补充或取代。信息只有首先被数据化,才能与先进的信息技术相结合,可以说数据库化是信息管理现代化的第一步。中小学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主要是指利用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对校园内的各种信息进行组织、收藏、存贮、传输、保护和开发,它包括图书馆馆藏信息、教学活动信息、国家课题信息、学生交流信息等。

1.建设馆藏书目数据。中小学图书馆在收藏传统文献信息资料的基础上,要充分利用基于标准的专用软件平台,整理加工馆藏书目数据库和全文数据库,使中小学生能够在学校内外的任何一台计算机上进行书目检索和文献信息查询。而建立全面、标准的馆藏书目数据库,是进行联机检索的重要保证。

2.建立各类专题数据库。在书目数据库建设以外,还要根据中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建设教学的各类专题数据库。中小学图书馆在藏书建设中要侧重考虑学生的学习方向和学习重点,为学校教学有特色的用书优先采购,有力支持师生的教学活动和需求。①在加强英语教学和学习的专题数据库建设中,要开发和探索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图书馆网站可设“英语角”,使学生能在课堂上随时使用网站上声情并茂的学习资料。②在“名师创名法带名徒”的教学活动中,图书馆可将名教师的优秀教学方法、教案高左、经验总结和专业性论文等建成全文数据库,并重点介绍国内外教育教学的最新发展动态和成果,使教师在学校的任何一台计算机上都可以学到好的方法和经验,能够有效促进年轻教师的教学活动的开展与提高。③将本校的“国家课题”、天津市“十一·五”课题建成数据库,展示给全校师生,以增强学术研讨氛围。④在“研究性学习”方面,图书馆可将本校历年来研究性学习的有关“社会、自然、生活”三大板块的课题、信息资料、结题报告及先进经验建成数据库,形成素质教育的信息中心。⑤建立“空中课堂”资源共享数据库,将名师效应放大,使学生受益。⑥建立“大语文”特色网站。将学生与教师历年来的所有课题、各文学社探究资料、结题报告、教师点评等建成全文数据库,供师生赏析,让学生真正在“大语文”探究课堂上听到自己“拔节”的声音。

3.建立多媒体数据库。随着教育科研现代化进程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远程技术在教育科研中对教材及科研资料的形成和使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目前以非书形式为主的多媒体资料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开始显示出成套化、系列化、多媒体化的趋势。由于多媒体资料的载体形式多样,且其归档方式不统一,所以要建立多媒体数据库,可以按数据库管理的特性、多媒体的特性以及在教学中的学科特性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更方便、更快捷、更直观的信息。例如,可以在简介中有二至三分钟的图形、图像预览和声音预听,还可以有显示资料的介质,如幻灯片、录像带、录音带、磁盘、光盘以及教师利用CAI(计算机辅助教学)所作的课件等。这样有助于学生和教师更形象、更直观地了解资料内容的编排及表现形式,从而极大地提高辅助教学的工作水平。此外,还可以将教师利用率高的光盘音像制品拷入学校网络服务器上的硬盘数据库中,在服务器上建立起学校点播、索引系统,从而便于广大师生直接在电脑上点播、享用那些光盘音像资源,最终实现网络的资源共享。

五、中小学图书馆网站的信息管理

1.图书馆的规章制度和使用方法。图书馆网站的信息管理就是利用网络技术和信息管理学原理,对学校的图书资料信息、教学、教研等教育信息,学生信息以及校园人文和生活环境信息进行动态管理,根据中小学生未成熟的心理特点,建立明确的管理制度和规则,是图书馆网站正常运作和合理使用的最根本保证。要加强对网络信息资源检索和利用的控制,创造良好的信息环境,对网上的信息进行技术上的筛选和过滤,并建立安全屏障,从而最大限度地防止不利于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信息在网上传播。

2.开设信息检索知识栏,不断提高学生运用信息资源的能力。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海洋,很多学生都感到无从下手,无所适从。作为信息社会中的学校,要在网站上指导学生运用网络技术收集信息和检索网络信息资源的方法及操作技巧。

3.建立网上论坛,成为师生沟通的桥梁。在网站信息的管理过程中,要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将图书馆网站作为自己主动学习的阵地,并以论坛的形式及时对网站上的信息进行反馈,使网站成为学生与教师之间信息沟通的桥梁。

4.利用电子阅览室积极宣传馆藏信息。在网上推出“新书展台”,对新购入的书刊资料以网上发布的形式推荐给学生。中小学图书馆网站版面要设计新颖、图文并茂,以吸引学生多看书,看好书。“网上书评”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的空间,使他们通过对图书内容的理解来释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从而加强同学间的沟通,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最终达到增强文化底蕴的目的。此外,图书馆网站还可以开辟学生热线,思想交流,文娱休闲以及与学生的生活、学习息息相关的热点话题版块等,使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展示当代中小学生的风采,提高校园的时代文化气息。

5.下载、连接互联网信息,建立电子资料库。Internet是世界上最大的信息库,互联网上无限量的文献信息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可选择利用的信息资源。图书馆工作人员通过搜索社会资源,把外界有用的资源下载或建立起超级链接,连接在学校的服务器上,丰富自己的数字化馆藏,为全校师生提供更为广阔的便捷服务,并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如网上免费电子图书资源的利用:像网上“e书时空”、“e书阁”这样的电子图书资源可通过普通的下载方法直接下载;而“北极星书库”、“黄金书屋”等网站已打包压缩的电子图书也可用压缩下载的办法加以下载再解压,从而实现为我所用,使学校网站成为充满激情和创造力的信息空间。

总之,数字图书馆将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呈现在信息需求者面前,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并以其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服务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好评。数字化图书馆是中小学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方向,也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新时代对图书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应充分认识到自身的责任,不断提高馆员自身的素质和应用计算机的能力,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发挥中小学图书馆课程资源的信息优势,并努力创设条件,加快中小学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步伐。

参考文献:

[1]王颖霞.网络技术与图书馆数字化建设[J].2005,(6).

作者:刘立芳

语文反馈信息管理论文 篇2:

科研信息管理与网络教研共成长

随着科技的发展,科研信息管理与网络教研以其丰富的媒体表现形式、强大的教学交互功能,可无限的拓展知识、信息链接和方便自主的学习特性,对教研员科研信息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创新思维有着传统管理无法比拟的优势,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辅助科研信息管理时,如何做到高效、科学呢?在网络教研中还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明确科研信息管理课题研究的目标体系

(一)确立课题研究目标

为落实教育科研管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应用系列研究活动,四平市铁东区教科所成立了专门的课题研究小组,确立课题小组成员,全所科研员及实验校负责人为课题组具体实验员,教科所所长亲自参与课题实验研究,认真讨论,并书写了详细的开题报告和实施方案。如今,教科所已有20多年的课题开展经验,积累了大量的实验成果,也给我们的教研带来了无限生机。

(二)分析课题资源现状

教育科研管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应用是系统工程。为此,课题组针对我区现状及经济因素等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建立自主研发系统的科研信息管理体系,总结出一套规范的分类方法和原则是体现我区科研特色的一项重大课题。为此,我们首先确立了重要的目标体系。

1. 培养了解教育科研信息资源的管理人才,使其专业化,具有创新和研究能力。

2. 各参研单位建立教育科研信息资源平台,对信息分类进行具有可操作性的分类,总结分类方法及所遵循的原则,创新更好的分类方式,不断反馈总结。

3. 从学习与调查入手,了解新型教育科研管理面临的新形势及信息资源对提高教育科研管理的重要性,全面了解其方法、重要内容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各级部门的实践操作及运用,掌握有效的分类方法,并不断完善事项,总结操作中所遵循的原则。最后,通过不断操作、反馈、总结,形成完善的分类体系与原则,为国家总课题的研发提供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4. 通过课题研究,规范教育科研管理,建立一套具有学校特色的教育科研信息系统,推动科研管理的科学化,促进科研信息的交流与共享。

(三)强化课题管理过程

思想上加强认识,机制上做好保障。大量信息收集,增强了管理者及广大教师对科研工作的了解、分析,为更好的计划,有效的决策提供了平台。信息分类明确,原则明晰,使整个教育科研信息资源流程,一目了然。总结区域内教育科研信息资源的分类方式及原则,为国家课题组提供部分实验资料。在统一认识的同时,把教育科研管理信息库及平台作为教科所及基层学校工作媒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抓,为课题的研究实验做了机制上及认识上的保障,确保了它的健康发展。

教育科研管理信息资源的内容管理方式,是顺应世界信息化发展潮流的重要部署,是完成新时期赋予教育科研艰巨任务的重要举措,它将成为教育科研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建立、健全网络平台,发挥互补作用

我区教科所号召全区骨干教师建立个人博客,利用博客开展网络教研活动。教科所所长对大家说的一句话鼓舞了我,她说:“从现在起,初建博客,我们都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成功属于跑在最前面的人。”听着领导的话,我的内心燃起火一般的热情,一种泉涌般的冲动,“我想跑在前面”。有了这种信念,便要行动,利用网络向专家们的博客取经,我精心组建了自己的博客“雪地金簪”。我的博客设立了很多和一线教师密切相关的栏目:教育科研、答疑解难、教研交流、教研活动、科研普及、科研管理、科研成果、减负课案、问题讨论等,为基层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教研资源和个人成长交流的经验,这些内容受到基层老师的欢迎,更多的是我从语文老师那里学到了很多前所未知的理论和文采,激励我不断反思,提高自己。这也是我作为一名科研员的责任。与此同时,教研博客的建立,让我在学习、交流、踫撞过程中不断思考、大量阅读、大胆实践,改变了观念,锻炼了自己,挑战了自己,超越了自己。

三、提升能力,发挥网络教研作用

网络教研博客使我欣喜地推开了一扇通往网络教研的大门,踏上了洒满阳光的网络教研沃土。但教研博客有一定的局限性,作为教研员,我感到还需要更多这样的平台,及时、快捷、高效地解决教学中的困惑和教研的难题,为此我创建了QQ群,形成了一个四平市铁东教育科研团队。

我们大家都知道QQ群是利用QQ聊天工具。我们在网上在线交流、发布信息、安排教研活动。如今这支团队已达到100多名教师,并且有骨干教师和校级领导的不断加入,我们这种科研信息的管理和网络教研活动得到了学校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学校为我们提供了最先进的网络教研平台—“双向视频”,双向视频可以让我和基层教师网上沟通得更直观,面对面的交流,更重要的是,群里的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在线的教师可以讨论发言。这种形式的讨论,使教师水平能够快速得到提高。

网络教研与科研信息管理是分不开的,它已是我手中力的动力源,引领我向青草更青处踏寻,让我看到一片洒满阳光、充满希望的的芳草地。我感受到了网络教研的益处,领悟到了科研信息管理是一种自觉的成长,才能使自己的教研水平逐步提升,教育科研信息管理之路无限拓宽。

作者:韩雪莹

语文反馈信息管理论文 篇3:

《专业入门教育》课程教学反思

摘要:高职院校的部分专业先后开设《专业入门教育》课程,目的是让学生尽块进入专业领域。作为新设课程,植入卫生信息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实践探索已有两年。本文从《专业入门教育》课程的理性认识出发,通过课程分析,针对课程目标、课程性质、课程内容、课程建设、课程效能等“课程动力学”问题,进行了深入反思及优化探索。

关键词:专业入门教育;课程效能;动力学

《专业入门教育》作为一门教学课程纳入专业课程体系,在江苏省内堪称首创。此举价值意义何在?实践效果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应做怎样调整?值得反思优化,以利专业建设和学生培养。

课程目的

《专业入门教育》原是新生入学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旨在介绍所学专业的基本情况,稳定学生的专业思想。但后来发现,单凭专业思想教育的一次讲座,并不能够解决学生思想上专业认知的多种疑惑;且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后来不断滚动修订,学生被动学习,并不理解个中缘由,难达教育目标。鉴于此,专家建议开设《专业入门教育》课程。课程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专业内涵,明确专业学习主要目标,介绍专业办学发展经历,摸清授课对象需求愿景,解答学生多种疑虑,提炼信息反馈课程建设,提供生动案例励志成才。以此加强《专业入门教育》课程的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和互动性。

内容组成

根据上述课程目的,结合职业院校开展《专业入门教育》的成功经验与做法,形成《专业入门教育》课程的内容构架。以江苏省五年制高职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为例,主要由以下八个方面的模块组成:一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二是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三是专业课程学期安排;四是专业建设发展历程;五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六是历届校友成才典型;七是专业创新思维方法;八是重大专业项目工程。每个模块又可分成若干主题项目。全部内容围绕专业思想、专业技术、专业进展、专业素养、职业道德、专业技能等有序展开。

途径方法

《专业入门教育》课程教学的实施途径主要有:专业人士专题讲座、实训基地组织参观、重大项目工程介绍、社会实践调查研究、校友访谈现身说法、师生家长联席会议等。《专业入门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可以单刀直入,不必循规蹈矩。有时还可根据形势和任务需要,调整上下内容,让专业学生尽早接触学习专业技术核心内容,增添好奇心、吸引力和自觉性。根据经验,《专业入门教育》课程的实施方法,以“兴趣激励法”、“模糊学习法”、“障碍跨越法”、“模拟操作法”、“循证检索法”等较为理想。专业核心技术的介绍可浅尝辄止,不必深究,但奥妙奇特之处应该指出。

实施成效

《专业入门教育》课程在高职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实施以来初见成效。新生能够尽快转变角色,进入良好的专业学习心理状态;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知晓专业学习目标任务,明确专业学习能力达标要求,较近距离地体验实训场景,掌握专业思维方法,甚至萌发未来择业意向。许多新生认真制定自己的五年学习计划,注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参加党团组织活动,努力提高个人素养和人际沟通能力,融入专业学习团队群体。有的还能向家长和社会宣传专业的人才培养特色和专业前景。专业新生的许多困惑和疑团,能在《专业入学教育》课程实施阶段得以尽早解决;教师和班主任对专业建设方面的困惑也能得到解消。《专业入门教育》课程实施的最大成效在于:在学生意识中留下可不断充实的理想和知识框架。

存在问题

高职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专业入门教育》课程初期实践教学探索过程已告一段落。据师生反映,具有一定成效。总体较入学教育专题讲座的效果要好,但作为一门课程,仍有一些现实问题,因此,反思如下。

缺乏成熟讲义由于首次开设《专业入门教育》课程,每次以讲座形式授课,内容虽然自成体系,但没有汇编,学生无法人手一册。教师手中有许多内容资料,不能及时地传达到学生手中,至多只能将教师的讲义或课件印制或上网转发给学生。尽管江苏省高职院校开设《专业入门教育》课程教学的不少,但具备专业成熟教材的却不多。

课程教学不易 《专业入门教育》课程的各部分内容难以由一人专任。不同教师又来自不同工作岗位。虽然教学内容丰富精彩,但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与咨询缺乏空间和时间。作为课程教学,有杂陈之感;加上部分师生简单地将《专业入门教育》课程视作专业简介,更使《专业入门教育》课程开讲容易,讲好不易。

效果评价困难 《专业入门教育》的课后作业大多为思考题、调查题和案例分析题等,使得教学效果的评价比较困难。一是作业范围广泛,内容深浅不同,学生疑惑不一,能力水平有差异;二是难以用统一的标准评价授课质量效果,只能以学生实际收获为据;三是《专业入门教育》的“课程标准”尚在开发完善之中。最好能在《专业入门教育》课程教学结束时,让学生撰写一篇综述,总结出自己的真正收获。根据学生收获,评判教学效果。

入门并非入道 《专业入门教育》课程中的“入门”两字,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学习能进入门径,找到求知的入口。二是指专业走进门,入其道,掌握了专业的基本门道。根据调查数据,当下的《专业入门教育》课程实施效果只能属第一种含义和层次,尚未能达到第二层次,即“入道”层次。所谓“进门容易入门难”,即指“入道难”。有的“入门”教材并非浅显,如英国作者R.Langacker的《认知语法入门》,是在汇聚和提炼了近三十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撰写而成的研究生使用教材,具有严密的理论构架、基本概念、实际应用和前沿课题,非到一定层次的学生不能“入门”。进入某专业学习的学生,“进门不入道”的情况比较常见,这与学生入学时的知识能力和在校学习的努力程度有关,也与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与能力有关。新生专业入门一般有四道门槛:方向、路径、疑惑、抉择。《专业入门教育》课程的关键是要帮助学生跨过这些门槛。在引导学生跨越专业门槛之前、之中或之后,均要有合理的方式方法,才能将学生“引进门”,让教师“传其道”。

课程分析

《专业入门教育》课程开设的初衷是将学生“引进门,入其行;识其道,得其法”。引经据典讲道理,旁征博引辨是非;纲举目张理思路,提纲挈领看方向。作为新设课程,有如下内容需要优化。

课程分类《专业入门教育》课程既不属于布鲁纳的结构主义学科课程,也不属于杜威的活动主义课程。布鲁纳的结构主义课程要求按照科学知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学生认知过程及技能智力发展的年龄特点来组织课程内容,而杜威的活动主义课程提倡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经验,在经验中取得知识。《专业入门教育》课程既不是文化基础课,也不是专业基础课;既有专业知识技能,又有社科人文素养指导;既有专业学科进展,又有励志成才典型;既有骨干课程介绍,又有选修课程参考;既有人才规格标准,又有职业技能鉴定;既承上启下,又自成一体;既独立成课,又分指各门课程。《专业入门教育》属于综合类课程,其综合性体现在:在认识方面,既可以提供整体观念,又有利于联系专业知识的不同领域;在心理方面,按照入学新生心理需要、兴趣、好奇心和活动来编制课程内容,有助于学生稳定专业思想和个性发展;在社会方面,有利于专业教学与产业发展之间的联系,有利于教学内容之间的相互渗透。归纳而言,《专业入门教育》是专业启蒙科普课程、思维方法课程、素质教育课程,而不是分支学科课程、技能实训课程或应试教育课程。

课程标准《专业入门教育》课程的标准需要加快制定。尽管各专业内涵不同,但作为入门教育课程,其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和教学指导性意见等基本元素必须具备。如《专业入门教育》课程可设置为30~36学时(2学分),授课时间可定为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几部分可详细阐述,并提出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课程标准是课程建设的前提,是课程实施的纲领性文件。可在五年制高职院校统一组织《专业入门教育》的课程标准开发研究,指导教材建设和课程实施,包括课程质量监控与课程评价。

课程效能课程效能指课程实施后的预期绩效。设计科学、运行合理的课程能够实现理想的课程绩效。课程效能是课程生命力的重要评价指标。课程效能由课程结构、课程动能、课程质量和课程效率等因素组成;同时,又受到课程投入(人力、财力、物力)、课程背景(产业、专业、职业)、课程对象、课程师资等因素影响(不妨将上述因素总括为“课程动力学”)。作为新开设的课程,不能不研究课程教学效能,包括课程渗透力、课程生产力和课程生命力,从“课程动力学”角度入手,研究课程实施的质量效能、管理措施和实施方法,从而不断优化改进《专业入门教育》课程。例如,《专业入门教育》课程是否一定植入课程体系的第一学期,或是分植于第一至第七各个学期?是否内接《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后接《毕业实习教育》和《就业指导》课程?《专业入门教育》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如何?哪种教学方式更能体现《专业入门教育》理想的课程效能?等等,值得进一步探索。

课程更新《专业入门教育》课程因涉及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各门课程,这些课程本身的科技知识和实际应用与日俱增,尤其是信息技术领域发展更是突飞猛进。《专业入门教育》课程内容必须与相关课程内容的更新保持步调一致,才能显示其“入门引导”的指南价值。保持《专业入门教育》课程的专业性、引导性、先进性和动态性,要求课程内容不断更新。此类更新由专任教师一人定难完成,唯有通过集体备课和专业教师团队分工授课方能解决。课程更新的要求应在《专业入门教育》课程标准中有所规定与安排。《专业入门教育》课程是由非专业到专业的“过渡”课程,要始终保持其“过渡性”,则必须不断吐故纳新。

参考文献:

[1]鞠红霞.高职新生专业入门教育课程建设的探讨[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1):1-3.

[2]李军雄,王凌燕.离散数学入门教学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09,(2):125-126.

[3]万天丰.关于“地球科学概论”的教学指导思想[J].中国地质教育,2006,15(2):47-52.

[4]刘玉梅.认知语法研究的新概括——《认知语法入门》述介[J].外国语文(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10,26(4):142-144.

[5]黄志平.电子商务专业基础课程改革与创新——从《电子商务概论》到《电子商务策划与实施》[J].职业技术教育,2010,31(2):18-20.

[6]杨祖龙.关于建筑专业开设入门教育的思考[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10,(11):91-92.

[7]项明寅,方继光,鲍志晖,查志明,陈瑞芬.论“数学分析”入门学习四大难关的成因与对策[J].高等理科教育,2006,(6):20-22.

作者简介:

华危持(1951—),男,江苏常州人,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卫生职业教育及卫生信息管理。

作者:华危持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企业股权转让分析论文下一篇:石油公司成本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