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课堂问题

2023-05-10

第一篇:小学信息技术课堂问题

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必备能力。作为一名农村信息技术教育教师,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良好的信息素养和必要的信息处理能力,是我们的责任。因此我将结合本人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及解决策略。

问题(1):教师指导―鞭长莫及‖,难以照顾到全体学生。

在上机实践操作中,几乎大部分同学都会遇到这样哪样的细小问题,比如说:―电脑的屏幕保护出现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有限,不知如何解决,多数学生都喊:―老师,我的电脑什么都没有了?‖。所以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经常会出现―叫声不断、问声不断‖,而一般小学上机时只有一位教师,根本忙不过来。如辅导不及时,就会抹杀了没有辅导到的同学的积极性,但是教师的指导确实―鞭长莫及‖,难以照顾到全体学生。

【应对策略】采用协助学习的方法缓解这一问题。

英国曾经有一个著名的作家说:―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各只有一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而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每个人将各有两种思想。‖这个比喻很形象地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通过合作、交流,每个学生很可能学到比在一节课堂中我们教给学生的更多。因此,在每学期开学时,我将班上的学生分成小组,分组坚持―优差互补‖、 ―异质组合‖、―黄金搭档‖的原则,将全班孩子按照技术水平、兴趣爱好、家庭环境、使用电脑的机会等分类,然后搭配组合。这样,既使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学比较容易进行,又有利于改变教师指导―鞭长莫及‖、―忙不过来‖的状况,既有利于―组内共同提高‖、―组间平等竞争‖,又适于开展小组探讨、互助交流。

问题(2):网络管理难度大,孩子们只喜欢玩电脑小游戏。

随着学校微机室网络走进课堂教学,老师们会发现,尽管你津津乐道地为学生讲解基础知识或操作要领,一再强调要趁热打铁,完成当堂课的学习任务后再干其它的事,可有部分同学为了上课时摆脱教师教学软件的―屏幕广播‖控制,他们会在老师屏幕广播前,将网络的―本地连接‖禁用了,或是在老师屏幕广播时将电脑重新启动了,教师越是三令五申不许这样做,总有学生与老师的要求背道而驰,仍然我行我素,在电脑上兴致勃勃地玩网络小游戏。

【应对策略】内外兼管,约束学生不良行为;设计丰富的内容和多样化的组织形式,培养学生兴趣。

1、运用软件,约束学生不良行为。

对于学生不听教师讲解、演示这一问题,教师最好的办法是从技术上来限制他们,我的具体做法是:在Windows Xp系统下运行―天易成网络管理系统‖软件,登录后进入IP地址控制范围选择(如从192.168.1.4至192.168.1.51)——新建策略——策略设置(包含网页限制、游戏限制、聊天限制、下载限制等行装均可自由限制)——单击开始管理,学生只要一打开被限制的网址,屏幕就会显示―你打开的网址不在白名单中……‖ 等提示,既有效地约束了学生的不良行为,又严厉打击了不良网站对青少年儿童的侵害。

2、设计丰富的内容和多样化的组织形式激发学生兴趣。

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起指导、启发的作用。应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创新和自学的乐趣。死板、沉闷的讲解肯定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课堂上我设计了许多丰富的学习内容,如―妈妈伴我成长‖、―贺卡表我心‖、―七彩火车我来开‖ 等学生特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并将演示、讲解浓缩在最短的时间内,每节课的演示讲解绝不超过10分钟。同时,采用多样化的组织形式,如游戏驱动形式、小组竞争形式、同伴互助形式、小老师展示形式等等来吸引学生。

3、发挥益智游戏的积极作用,驱动学生完成任务。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纲要(试行)》指出:小学应以操作技能的训练和益

智教学游戏为重点,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及思维能力,开发学生智力。在教学中,我们便能发现对电脑的许多基本操作完全能够通过玩游戏逐渐熟练起来,而且与传统的教与学比较,这种方法效果好得多。如学习鼠标的操作,我就让孩子们玩―扫雷‖游戏。学生们在忘情地玩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鼠标的单击、双击、移动、拖动等操作,稍后老师再稍加点拨,学生就掌握了,比生硬的讲解鼠标的操作效果好多了。学习键盘的操作,我就让孩子们―警察抓小偷‖、―打地鼠‖、―吃苹果‖等富有童趣的游戏。这些些游戏巧妙地设置了一些障碍和关卡,这会激励孩子去尝试使用键盘上回车键、空格键、换档键、光标移动键、退格键及Esc、F1-F8等功能键,并鼓励学生大胆操作,从而使他们自然而然地理解了这些功能键的基本作用。要是仅凭老师讲解、示范,让孩子们模仿操作,不但较难理解,也会使他们兴味索然。 既然孩子们是那样地热爱游戏,教师不妨把游戏当作奖品,促使他们更努力地学习信息技术。我从网络上搜集了一些健康的、益智的游戏,如跳棋、推箱子、小跳人、青蛙过河等,把它们作为奖品奖给课堂学习表现优良、取得成功的孩子,或有进步的孩子。每一节课,我都会分层次的布置一些任务,完成任务的孩子,剩余时间就由他自由安排,当然可以玩这些游戏。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玩游戏的机会。他们学习的兴趣就会提高。

问题(3):孩子们上课就爱等、靠、要。

如果你在一堂操作课上不讲任何知识,根据教学实际我发现,孩子们走进微机室,一部分学生玩游戏,一部分学生就变得无所事事,只有极少数同学会把学过的知识练一练,孩子们的现状就是等、靠、要。

【应对策略】?鼓励孩子玩出问题,玩出花样。

1、放手让孩子玩,玩出问题。

爱因斯坦说过,若无某种大胆放肆的猜想,一般是不可能有知识的进展的。在信息课堂教学中,切忌不能用恐吓式的言词吓唬学生,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大胆操作,放心地玩。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起指导、启发的作用。应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创新和自学的乐趣。孩子在无拘无束的玩耍中,不断涌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鼓励他们突发奇想。这些在玩中自然生成的问题会引导着学生自然而然地去学习新知识。如在教学―图画的翻转与旋转‖这课时,我只用了―成果展示‖将学生兴趣激发出来后,就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小组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尝试操作后知道了要想小鸡哥哥和小鸡弟弟凑到一块儿去应将小鸡哥哥水平拉伸30度,将小鸡弟弟水平拉伸–20度。

2、鼓励孩子大胆创新,玩出花样。

江泽民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儿童的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他们总是期望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得到印证,自己的创造获得赞许。在课堂上,就要让他们自然地玩出花样、玩出创意来。如在学习了图画的翻转与变形操作后,我让学生把学过的图画的复制中完成的―热带鱼受惊‖这幅图画用今天学过的内容重新修改,―一场惊险过去,海面上恢复了平静,可爱的热带鱼们出来了……‖然后让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设计场景图画,并添加主题。当在巡视过程中,我发现有个同学为这幅图画起了这样一个主题——―妈妈伴我成长‖,我的心灵为之一动,多么好的主题啊!当孩子们的创造思维萌发以后,那种潜能是无穷大的,就连我们老师都茅塞顿开,我们老师所要做的就是稍加点拨,保护他们的热情,然后就和他们一起体验创造的喜悦。

3、讲解在学生愤排时,示范在学生需要时。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钻研教材,做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更要准确把握学生学习的困惑。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生成问题,必然会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当他们自己的努力难以奏效,又渴望解决问题之时,这才是教师讲解、点拨的最好时机。这就是说,讲解、示范应选择在孩子们情绪产生之时。

如教学―在文档中插入图片‖时,我设计的一系列任务是―用插入图片插入一颗红心‖―改变红心的模样‖―用红心设计出一幅美丽图画‖。尝试用插入工具插入红心不难,即使个别孩子不会,通过小组内互相帮助就能成功,因此不必我来讲解。但是―改变红心的模样‖就不容易成功了,盲目尝试效果差、效率低,―愤悱‖情绪就自然产生了。我选择这个时机讲解并示范图片的―翻转/旋转‖―拉伸/扭曲‖,孩子们的耳朵就竖起来了。在完成第三个任务时,当我用―填充‖工具为―心‖形填上鲜红颜色的一刹那,孩子们竟拍手叫好。

问题(4):孩子们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对于农村孩子来讲,以计算机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毕竟还是一个新鲜事物,有的孩子仅仅看到过,有的没有见过,只有少数孩子亲手触摸过。我所在的学校,家里有电脑的学生仅占全校人数的10%左右,大多数孩子对电脑的认识仅仅是在亲戚家或者电视上看过,况且农村孩子知识面窄,特别是高科技知识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盲区,少数学生家里经济条件较好,父母亲素质较高,这些孩子在家里操作电脑的次数较频繁,因而对电脑操作比较熟练,上述情况必然导致了同一个班级的孩子信息技术水平的差异很大,无法实现课堂教学―一刀切‖。

【解决策略】小组合作,互动交流,分层布置任务。

教师向各小组分层布置任务,对任务给以必要的说明,提供必要的资料,然后由各小组互动完成任务。由于小组每个成员都承担一定的任务,迫使水平较低的孩子也积极参与,遇到困难基本上可以在组内获得帮助;水平较高的孩子则愿意为任务完成得更完美而一显身手,与其他小组一比高低。这样便有利于组内所有孩子相互学习,共同发展。

总之,农村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在目前的状况下,作为信息技术的专职教师,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要全面考虑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要,努力创造条件,以积极参与、学以致用为本,激发兴趣、合作学习、大胆创新为手段,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大胆探究,这样他们才能体验成功的喜悦,对信息技术产生浓厚兴趣。

第二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常见问题

1.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使课堂教学手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板书逐渐为大屏幕投影所替代,尤其是在信息技术课堂上通常是黑板空空如也,请你谈一谈对这种现象的看法。

一、从记忆规律角度考虑

信息技术最大的优点是能够将文字、图片、动画、视频和音频等教学资源整合在一起,将教学中一些用语言、板书难以表达清楚的重难点内容用更为形象的方式展示给学生,解决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但由于一些课件演示速度较快,画面停留时间较短,致使教学中概念性、定理性的内容很容易被遗忘,而且信息技术的大容量存储和快速显示功能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记忆量也相应加大,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一味追求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会使记忆的难度增加,往往还容易引起学生的疲劳。优秀的板书设计却能够比较完整、科学地展示知识点的发生、形成过程,具有概括性、持久性等特点,是学生的记忆性知识上升为系统知识的中间手段。另外,板书停留的时间远比课件演示的时间长,也便于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小结。

二、从教学内容的动态性考虑

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互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有一些突然产生的教学信息,这些信息往往是课堂教学艺术的动人之处,如无法及时在课堂上提取出来,不免生出许多遗憾。教学课件一旦制成,其内容即相对固定,在课堂上难以作随机的调整。而板书则有着即时性强,随写随看,内容还可以方便地增删的优点,如果能在播放课件的同时,适当穿插必要的板书内容,不仅有利于教师临场发挥,也有利于学生的思路与教师同步,更加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三、结合笔记的角度考虑

一方面板书能够以动态的方式从整体上反映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课堂上师生围绕教学内容所展开的思维过程。另一方面,由板书形成的笔记在复习过程中会有效的提示和帮助学生对旧知识的再现和回味。在传统教学方式下,教师板书的同时学生也就完成了记笔记的过程;但在信息技术教学方式中由于很多教师忽略使用板书,就很容易出现学生忽略记笔记的问题。

四、从视觉接受角度考虑

在教学中使用音频、视频或者动画,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处于兴奋状态。但是这种兴奋状态持续过长的话,便容易导致思维的疲惫。另外,计算机投影演示时需要保持教室内光线暗淡以保证演示效果清晰,但学生在昏暗的环境下长时间的接收强光刺激,不仅容易导致视觉疲劳、感知僵化,更会削弱求知欲望,最终影响学习效果。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作为传统课堂教学象征的板书有一些优点是目前现代教学媒体还无法完全替代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信息技术与板书的有效结合,既要合理选择信息技术的最佳作用时机,激发学生思维,同时也要合理使用板书,给学生提供较为充分的思维时间与空间,在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感知规律、注意规律和记忆规律的基础上设计和实施教学。

2.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哪几种教学评价策略?谈谈其实施过程及其注意问题。 (1)课前的诊断性的评价

(2)教学过程中采取表现性的评价,开展学生间的自评、互评,提倡参与性的评价。 (3)课后的教师或学生的总结性评价(如作品展示、研究性课题成果的评价) (4)长期性的评价(如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长期开展电子档案袋的方式)。

3.信息技术教学中,经常见到学生不带教材进机房,请谈谈其原因,以及如何合理使用教材?

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不带教材上课其实往往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学生觉得是操作为主的课程,老师演示就能听懂了,不需要带书;二是由于信息技术课本身是一门新学科,教材本身也在不断的修正和改进,这个过程中,教师认为教学内容不适合自己学生时,就可能会变更教学内容,与课本脱节的教学内容会进一步加剧学生不带教材上课的情况。

时至今日,教材已经比较成熟,所以也就能够比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了。教师首先要熟悉教材,对教材要做到了如指掌。其次,教材的编写是由多名在信息技术教学领域中的优秀教育者一起编撰出来的,他

1 们有来自一线的教师,也有理论丰富和擅长分析的专家,他们组成的团队,未必是最好的,但与教师个人的想法相比,是更规范、严谨,符合学生的实际。所以,教学中不要脱离教材,可以进行进一步加工或重构。再次,学生阅读课本,自己去探索操作方法的过程,其实就是培养我们常说的“自学”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所以,我会刻意地安排一些课程,训练学生一边阅读课本一边自己来摸索操作。再加前几次上课前强调带课本、没有课本同学去拿或借,养成习惯后学生携带课本情况比较好。

4.信息技术教学中,经常见到当教师锁住学生机时学生抗议声四起,请谈谈其原因,并举例说明,如何合理使用学生机。

究其原因,一般来说,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儿童爱玩的天性让他们在学校里有机会面对电脑和网络时渴望玩电脑游戏、或使用QQ聊天,或在网络上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所以,老师一锁住电脑就怨声四起。教师能做的就是:精心设计自己的课堂,让学生更有兴趣,更投入课堂,同时还要想方设法使学生要动脑筋思考。逐渐养成信息技术课堂良好的学习氛围。

5.某位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列出9个教学目标,你以为合适吗?为什么?

一、教学目标对课堂教学具有导向作用,教学者根据教学目标来设计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手段、组织教学进程。

二、教学目标的设定应符合学生实际的程度。

6.课程改革将教学目标从一维变成三维,举例说明,你对“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的认识以及在教学中达成的方法。 参考一:

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要实现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能力: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课堂教学的归宿。教与学,都是通过知识与能力来体现的。知识与能力是传统教学合理的内核,是我们应该从传统教学中继承的东西。

过程与方法: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新课程倡导对学与教的过程的体验、方法的选择,是在知识与能力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的进一步开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新课程倡导对学与教的情感体验、态度形成、价值观的体现,是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深层次的开拓。

知识与能力是教学目标的核心,它通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过程而最终实现;过程与方法是教学目标的组成部分和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它渗透在知识与能力目标的实现中而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教学目标的组成部分和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它伴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而实现。三维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只能作为一个整体来达成,不能分割。 参考二: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确定了三个维度的具体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首先要认识的是,三维的课程目标是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而不是独立的三个目标。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完成了—维目标再落实另一维目标,它们是联系在—起的,就像拿一个立方体,不可能只拿起“高”而不拿起“长和宽”—样。

首先是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为根本,该目标主要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激发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能辩证地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能理解并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三个子目标。

其次,是以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为基础:理解必要的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与特征,了解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的基本工作原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能熟练地使用常用信息技术工具,初步形成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能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

再次,以过程与方法的探究为途径。本目标的描述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描述:学习的知识内容(研究课题的内容、实践活动的内容)学习过程的方式、能力发展的内容。强调让学生参与到某具体过程之中,体验该过程与方法,并通过体验感悟其意义,使学生对过程的参与和方法的运用内化到自己的意识当中,

2 其实质是要发展学生的能力。例如,多媒体作品、网站都可以看作是一种面向不同需求的系统,因此,创作作品、建设网站,都要依据系统的思想和软件工程方法进行工作,即从规划开始,经过设计、制作,以测试、评价结束。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尽管所要求完成的多媒体作品或主题网站在规模和功能上都不能同大型的信息系统相比,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作为一个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其阶段性、方法性和创造需求与大型系统是一致的。因此,在教学或学习中,应突出规划、设计、制作三阶段,学生应能够清晰体验不同阶段所必须做的工作,每项工作对整个问题的解决所具有的意义与价值,以及工作质量对最终结果的影响。进而体会到,要有效解决问题,思想、方法与技术同样重要,有时甚至更重要。

7.因为家庭背景和地区教育水平的差异,课堂中如何对待起点不齐的学生?

学生的差异除了上述原因外,还包括了学习能力、学习智力、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技能等各方面的差异。所以,学生的差异是自然存在的,我们要做的是:精心设计课堂,在确保基本的教学目标达成的基础上,实行分层教学,在这些差异中找到平衡点,使每个学生都能进步、都能有所收获。分层次教学可包括:教学目标可分成基本目标、进阶目标、高级目标。布置分层次的多样性的综合练习和作业。评价时引入多元化的评价手段等等。

8.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对学生的作品评价,是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环节,你认为如何实施,要注意哪些问题?

作品评价法,简单说就是由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软件)创作一个作品,教师再根据作品对学生的认知、技能和情感等方面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首先,作品评价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好的作品评价体系能够对教学过程进行适时的调整和控制,使之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个性、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作品评价中,我认为有一个重要的标准,那就是不仅要重结果,更要重过程。我们希望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而每个学生的起点、能力等都不一样。如果单纯地强调完成作品的优秀与否,就容易挫败部分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所以,关于作品评价,我认为,首先要建立合理的分层的评价体系,即在完成基本的操作和技能的基础上,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和评价。再次,应该运用灵活的自评、小组互评或班内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形式结合。尝试评价的多元参与。

但是,如何让作品评价更科学合理,更好地为教学服务,说真的我在这方面还需要更多的探索和学习,暂时还没有什么实际的经验可谈。

9.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而好的情境导入能够最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请结合你的信息技术教学实际,谈谈你对创设情境导入运用的策略和技巧。

情境要有连续性,最好不要用互不相干的情境应用于各个小任务,这样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不利于培养学生处理综合问题的能力。

情境的创设应简单而实用,不能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如:文章的编辑一课,可以采用两篇文章比较,让学生分析哪一篇更好、为什么好,进而教学生如何让文章更漂亮。导趣要真实可信。

情境的创设要适合儿童生活经验,不切实际的情境使学生养成了说假话的习惯,不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人生价值观。

10.几乎所有的学生都热爱游戏,在机房中想方设法玩游戏,导致许多教师的教学不能顺利实施,学生为什么喜欢玩游戏?如何正确对待?

玩游戏的原因分析:1学生对信息技术课重视程度不够。2学生本身的特点与游戏本身的吸引力相符。3学生的起点参差不齐。4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不能很好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玩游戏的对策:1加强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重视程度.2转移学生玩游戏的兴趣。3根据学生特点采取不同教学手段,包括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设置不同层次的任务;采用小组合作共同完

3 成任务的方式;请学生当“小老师”;充分利用游戏的优势,将游戏引入教学中等等。4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关键:了解学生,认真备课;加强教学反思。

11.开学初,若询问100名学生:“你喜欢计算机和网络吗?”会有99人说“喜欢!”但经过一段时间信息技术教学后,作出肯定回答的学生可能越来越少,请分析这种情况导致的原因,并说说解决的对策。

首先,是否真的存在开学初问学生99%喜欢计算机和网络而在经过一段教学后,做出肯定回答的学生越来越少的问题呢?不管是小朋友还是大人,我相信,没有不喜欢计算机和网络的。如果说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不但没有增加对计算机和网络的认识,能够更自如地运用计算机和网络为自己的生活、学习、娱乐服务,却不喜欢计算机和网络了,那么,这个老师真的要好好反省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了。

越学习信息技术的课程纲要,越发现要真正地实现纲要中提出的“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展各学科学习和探究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主动进行终生学习的能力;可以拓展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需的信息技术技能,巩固了巨大的挑战。

我只能说,我不断努力和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向这个终极目标无限接近的过程。

12.信息技术教材的每个单元、每节课都会涉及到各种各样的案例,谈谈你在日常教学中如何对待这些案例的?

这里所说的案例,我的理解是指每课每单元中的例子。另起炉灶还是照本宣科,其实还是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的。

怎样的案例才是一个好案例呢?我认为第一是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与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是好的案例要以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为本;将方法和思想融入过程之中;将理念和价值包含其中。这样才能真正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第三是最好能够针对整个单元或整学期的学习做一个项目式的综合案例,让学生体会规划、设计、制作、完善和发布分享的完整信息处理过程,这样的案例要比零散的例子更能锻炼学生的能力。

如果课本已经提供了很好的案例,那么老师就可以直接使用课本的例子进行讲解;如果课本只提供了一般性要求的例子,那么就需要对课本重新进行整合设计。

13.在教学中常遇到一些“电脑高手”,他们对计算机兴趣特别高,接触计算机早,水平高,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对待这些学生?

从目前接触到的学生来说,个别学生可能在某些计算机操作方面比较熟练,如有些孩子打字很快,有些孩子电脑游戏玩的很溜。也有一些喜欢研究如何当黑客破解电脑的保护等等。但都是某些方面比较突出。但尚未碰到真正对课本教学内容非常熟练的孩子,所以,千万不能因为孩子某些方面熟练一些就放松要求。

在个别学生对课本内容比较熟练的阶段,我们可以作一些适当的安排。

我一般是这样处理的,一是练习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孩子体验如何精益求精地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二是完成任务后作为老师的小帮手,辅导其他学生的学习。三是让学生自学特别有兴趣的内容,老师在课后给予辅导和提点,课堂上完成自己任务后可以继续设计制作自己的作品。

14.“自主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教学模式,如何避免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将“自主学习”演变成“自由学习”、甚至“放羊式学习”?

自主学习的定义: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

因为我自己对自主学习的尝试是小步走小心试的,我只能谈谈我自己的一些做法。目前我开展过的,都是技能自主学习的课。

通常我会把自主学习课放在学生已经对某单元操作技能比较熟悉之后,要求学生在课堂上通过阅读课本或教学网页,完成预设的层层推进的任务。达到综合运用技能,或学习运用老师在课堂上没介绍的技能的学习目标。同时也训练学生阅读课本与自学的能力。

在我自己的实践中,第一时间的选择很重要,如果学生完全对学习的内容没有认识,要开展自主学习

4 容易流于放羊。第二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学能力、阅读能力对人生发展与终生学习的重要性,只有学生明白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后,他们才可能控制自己的欲望,克服惰性,自觉完成学习的任务。第三要精心设计课堂,让学生能够在适当的范围内进行探索尝试,并能有所收获。要注意学生差异,任务设计要多样并分层次,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体会成功的喜悦。最后,最重要的就是教师的积极调控,教师要随时观察课堂实际情况,做出有效的引导和推进,并密切关注每个学生的自学情况。

不管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还是探究学习,都需要老师的潜心研究和精心设计,才能确保学生在学习探索的过程真正有所收获。

15.“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教学模式,但信息技术教学中常常变成“合作游戏”或者组长一人学习,谈谈怎样做才不流于形式呢?

刚好上半年在听了全市公开课后有相关的体会记录,直接复制到这里好了。

我对小组合作学习一直很有兴趣,但没有开展这方面尝试,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还没找出评价每个学生参与情况的有效方法。我看过、了解过很多以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开展的课堂,但是,我觉得,都没有真正解决这个问题。而如果不能便捷客观地跟踪学生在小组中参与情况的话,其实,就很容易形成部分学生的依赖性和惰性,从而丧失了小组合作学习最根本的目的——培养学生的参与、合作的团队精神。导致这种学习模式的实际失败。

在昨天的课堂上,学习平台的支持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通过讨论组、在线提交学案、作业作品展示等功能,老师能够及时发现每位学生的参与情况并进行恰当的引导。避免了过往小组合作学习无法监控每个学生是否有真正积极参与到团队合作之中去,小组合作学习不再流于形式。

在转变教与学方式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高效地进行自主学习,“有效的问题设计”非常重要。这节课的另一个亮点就是问题的设计,三个问题逐渐深入,从理论的研究到实际的安全处理方法再到复杂问题的处理,学生能够在自己阅读课本、查找资料、参与讨论、提炼观点、发表意见的过程中,进行了自主合作学习,体验了集体的智慧、锻炼了发表自已声音的能力。如果能够坚持一直这样下去,对学生素质的提升真是利莫大焉!

16.操作失误是计算机操作中不可避免的,在教学中几乎每堂课都能见到学生犯各种各样的操作错误,你在教学中是如何对待学生的操作失误的?

5 17.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教材中内容一节课上不完,请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并请谈谈如何处理这种情况?

18.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重要的一环,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

在常规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是做得最多的教学活动。

就在一年半前,我都还是一个没有很认真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反思的教师。这并不说明我的教学很成功,恰恰相反,由于没有教学反思,没有抓住教学中的细节进行分析,没有突破这些教学的盲区。今天我回头去看当时的教学资料,都会为自己的马虎随意不科学而羞愧。

当然现在的我仍然谈不上对教学有什么心得,但是,自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记录,并对一些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后,我觉得自己对教学的把握是更自信了。所以,教学反思应该是一个贯彻整个教学生涯的日常事物。一定要长期坚持对自己的日常教学进行记录,学生、课堂、作业、教育阅读„„只要是有价值的、有疑问的,都记录下来,并对当时的困惑和疑难进行分析,尝试可能的解决方案。滴水穿石,积水成渊,必然能够在教学上不断的进步。

19.现在很多学生照着书会做,离开书就什么都不会,造成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有哪些?在教学中有哪些措施避免这一现象?

“照着书会操作,离开书什么都不会”,其实起码应该肯定其中的一点,就是学生已经学会了在阅读中自学。我自己碰到的实际情况更让人担心,学生根本不想看书,也不想通过自己的阅读找到技能操作的方法,只想着看老师操作演示完后,他们就跟着模仿了事。没有获得阅读与自学这两个重要的能力,如何应对这个瞬息万变的数字化社会?

回到本问题上,如果离开书就不会,那么很有可能是教师的教学设计或教学方向有问题。教师能做的就是,必须始终围绕着培养学生综合信息素养的目标,进行教学设计。举个例子,在多媒体技术这个模块中,书本中的例子也许是分散的互相之前没有联系的例子,那么,老师如果完全按课本布置作业,那可能就会出现“照着书会操作,离开书什么都不会”的情况。如果教师让学生完成一个完整作品的创作。技能

6 的学习融合在体验完整的规划过程中。那么,即使不会做了,学生也会更积极想办法找答案解决实际碰到的问题。

写完上面的这些话后,我忽然发现,其实出题者是有自己的预设答案的,哪些原因造成这一现象?哪些措施避免这一现象?这些微妙的语言都说明了答案并非是开放性的。所以,如果是高考作文,我觉得我的回答未必能够及格。我也很想知道,标准答案是如何的。

我其实想说的是,“照着书会操作,离开书什么都不会”可能是个伪命题。“教育就是忘记了在学校所学的一切之后剩下的东西”,会阅读会自学的孩子,其实不会离开书就不懂操作了。老师真正需要重视的是,自己的课堂能否为培养孩子的综合信息素养服务。

20.新课程改革要求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让学生尽快动手和多动手操作,但我们观察到有些信息技术教室很少能做到这点,基本还是以教师讲解、演示为主,请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及其解决对策。

这个问题也是我在苦恼的问题,我正在学习从“讲”到“不讲”的过程,希望能够从“教师讲解、演示为主”转换到“学生上机时间超过70%”的目标。

对于教师来说,要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是需要一个学习的过程的,自己本身有没有意识到怎样精彩的教学,都替代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为什么明知道自主合作学习好,还继续以讲授为主呢,我本人的困境如下:

我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搭建一个合适的数字化教与学平台去使用,而我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如果没有一个高效准确的评估机制,评估教师的导学是否合理,学生的参与情况如何,那合作、自学都将流于形式。而备课、教学、作业等教学活动只是我繁杂的信息技术工作的其中一部分,电脑软硬件维修维护、网络维修维护等等都是我的工作,好不容易搭建了魔灯,发现问题很多,而时间,一转眼就到期末了。如果能够区域性提供给教师这样一个平台,该多好呀。

第二个问题,教师的导学是非常重要的,如何设计出符合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真正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苹果”的导学方案;怎样的检测题,才能发现学生学习中的困难。都需要我的更多的阅读和学习。当然,我想这个也是要在实践中慢慢摸索的。

所以,因为上面的两个方面我都还没有开始探索,所以,我也没有具体的解决对策。开展有效的自主合作学习,才是最终的解决之道。

22.常见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和学生问答:“今天我们学习XX内容好不好?”“好”;“XX同学的作品漂亮吗?”“漂亮””。提问是教学基本功之一,提问的目的有哪些?提问哪些学生?如果学生回答与你期望的答案不同甚至相反,你将如何处理?题目中展示的教师提问合适吗?

提问的目的在于:

1、唤起学生好奇心,引导学生思路,引发学生思考,吸引学生注意力,是启发式教学重要手段;

2、 反馈学生的学知等情况从而使教师获取学生的信息;

3、启发学生思考,引起学生注意。让学生投入学习中;提问的对象应该包括全体学生,不同层次学生要有不同问题,从而达到面向全体学生的目的。学生回答的问题与教师期望有距离是很正常的,如果每个学生回答的与教师期望的答案一致,那问题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当出现了这种现象之后,教师更能了解自己课堂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从而做出修改,对不同答案的回答,教师要分析其原因,如果是不同方式的考虑,应该给予鼓励,如果是回答不对的,分析为什么会错,再作修改。

提问要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有些提问,是为了方便组织教学,这样的问题一般相对简单,又能及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一般只需要回答“好”之类。这样的提问是允许出现的,但不宜过多,一堂课下来也就一两次,因这是为了组织教学,不能视之无效提问。提问的第二类,是为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来领会教师的意图,在教师的引领下,激活思维的过程,这样的问题一般是开放性问题,站不同学生的视角,他们有不同的思考面,或思考内容,这要的提问,往往能一石激起千层浪,让思维的火花互相碰撞。第三类提问是总结性的提问,如“你今天有哪些收获”,这是对课堂的归纳、整理。一般用在快要下课时。

7 23.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有哪几种课型?试结合一种课型举例说明其特点和教学策略。

1、示范教学课

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课堂上,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在一个可控制的网络环境里,通常有“多媒体电子教室”软件,教师启动“广播教学”功能,所有学生计算机的显示内容与教师计算机显示的内容完全一样。教师说:“请同学们注意,现在开始上课了„„”,然后教师演示要教授的内容,如“单击[开始]/[程序]„„”。最后关闭“广播教学”,学生进行模仿练习。有些信息技术教材里还包含“跟我学”、“跟我做”等内容,学生按照教材的描述一步一步地操作。这就是示范教学法。

这种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是一种重要且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其应用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指操作姿势的示范,如操作计算机的坐姿、操作键盘的指法和操作鼠标的指法;另一方面是指计算机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的示范,如讲Windows操作基础时,讲文件夹的创建,其操作步骤为:(1)进入到指定位置;(2)单击鼠标右键,选文件——新建——文件夹;(3)转换输入法;(4)把鼠标移到“新建文件夹”,点右键,选重命名;(5)输入文件夹的名字;(6)确定。教师可以借助计算机投影仪或网络教学系统进行一步一步地演示。这种教学法能够很直观地让学生从教师的示范操作中学到操作方法,从而完成学习任务。对于这种教学方法,学校在计算机房的投入较大,必须要有一套能够进行演示的教学系统,其中包括计算机投影仪,网络教学系统,较大尺寸的电视机,带TV输出的计算机等。

适当地运用示范法是必要的,我们也应看到过多地采用示范法则会使学生陷入被动学习的困境,对教师产生严重的依赖性,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示范法总是与其他教学方法结合使用,仅采用示范法教学的情况是很少的。

2、讲解法教学课

近年来,由于反对灌输、提倡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呼声日渐高涨,因此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遭受无情批评的环境下,教师运用讲解法教学似乎成了一件冒险的事,人们很容易将讲解与灌输联系起来。尽管讲解本身并不是灌输,但教师们在面对讲解法时变得小心翼翼了。幸运的是,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仍然存在大量成功运用讲解法教学的案例。

讲解法是教师向学生陈述事实、概念和原理,或描绘事物的现象及其发展过程等,通过讲述和解释促进学生理解有关教学内容,达到学习的目的。人们容易将讲解法与灌输混淆起来,实际上,在教学中,讲解法是最经常采用的方法。除了完全的自学之外,教师对学生的指导都离不开讲解。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讲解法出现一些问题并不能说明讲解法本身不好,而是教师没有正确地讲解。奥苏伯尔将讲解法与“有意义学习”联系起来,并对讲解法加以改进,为我们重新认识“讲解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1)讲解法要点。创设情景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在正式讲解前,要唤起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学习兴趣。例如,进行简短的复习、提出激发好奇心的问题以及进行某种演示等。

(2)讲解的技巧。通过陈述定义、比较、类比、举例等多种方法进行有效的解释,要将讲解的内容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联系起来。以文字、图片、图表、动画、音像资料、数字媒体等多种形式呈现教学信息,促进学生对内容的理解。

(3)保持学生注意。在讲解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通过提问等师生交互作用手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理解教学内容,保持注意力。呈现材料时,要提示学生所要注意的对象。 (4)进行总结。须对所讲内容的要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理解各要点间的关系。

3、探索式教学课

探索式教学法就是针对某一特殊的教学内容,教师先进行简单提示或不作讲解,只是给学生一个任务,然后让其自己完成,即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探索知识,完成学习任务。应用这种教学方法,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教师应扮演好引路人和鼓手两个角色,多鼓励学生去探索和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多去给学生创造一些让学生去探索和发现解决问题的条件,多去启发后进生,引导后进生的思路,使所有学生探索过程顺利地进行下去。例如,在进行用自选图形画图的教学时,上课时就告诉学生自选图形在什么地方:选择菜单上的插入——图片——自选图形,然后找出一幅自选图形,让学生去用自选图形画图。画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索:(1)怎样用自选图形画出图形来;(2)改变自选图形的大小;(3)移动自选图形的位置;(4)给自选图形填色;(5)在自选图形上写字;(6)改变自选图形的形式和方向。探索式教学多用于趣味性强,既有一定的难度,而难度又不是很大的教学内容。当然,在教学时所用的时间较多,但能培养学

8 生的探索能力和自学能力,使学生主动求知,活跃课堂,促进学生间的相互学习,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是一种值得研究和推广的教学方法。

4、讨论式教学课

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采用讨论的情况是很多的。

由于某种原因,讨论法在一段时间里沉寂了,直至近来对教育提出深刻的反思与批判,讨论法才又重新浮出水面,受到人们的关注。

一次完整的讨论式教学由三个阶段构成:准备、实施和总结,每一阶段都是由师生双方共同活动完成的。教师作为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一方,其任务是设计讨论主题、组织讨论和帮助学生总结评价。 如何设计讨论主题是关系讨论式教学的全局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把握主题设计。首先是主题必须有意义,是健康的有价值的命题,并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密切联系。其次主题要能创设有利于讨论学习的情境,本身应是学生感兴趣的,并且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第三,讨论主题要符合最邻近发展区理论,要与学生的已知知识相关联。学生用现有知识结构能够理解主题,明确讨论任务并能通过努力完成任务。第四,主题本身要尽量具有开放性,使讨论结果呈现多样性,以有利于学生通过讨论获得成功的体验,形成成就动机。最后,主题必须能满足所有学生参与讨论的愿望,并且教师在设计主题时,应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对主题进行细化,以使学生能从多个侧面有选择地切入主题,参与讨论。

第三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善堂二中刘利霞

本次培训很实用,以任务驱动为主线、以活动为中心、以讲授、研讨、自学、评价相结合、以理论相渗透、以技术为支撑,让学员充分感受了教育技术应用的多样性,在学习体验中感悟了现代教育理念与运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学创新的魅力。与以往的培训相比,本次培训具备很多的优点,同时给我们的感受也非常深刻。

学生对电脑的操作水平参差不齐,相差很大。在同一个班级里,学生的知识水平有很大的差异,这种现象在信息技术课堂极为常见。为此,我们可以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以好带差,共同提高。一台计算机可以是一个学习小组,在详细的教学过程中,可通过问卷调查,将学生分成三个层次即:基础扎实的,基础一般的,基础薄弱的。基础扎实的与基础薄弱的为一组,基础一般的则按两人一机的要求自愿组合。为促进学习小组的形成,采用组内互助合作,组间竞争的学习模式,让每组自己设计一个组名,并按照组名在教师机上设一个共享目录,让学生初步了解组的概念。上课不按教学要求完成学习任务,玩游戏,聊天,看视频。

在操作课的教学上及训练过程中,经常有学生趁教师不注意就玩起了小游戏,或是聊天,看视频,将教师布置的上机操作任务置于一边,自顾自的娱乐,这种现象就象是传染病,影响着四周的学生,旁边的学生看到后也就无心上机,不顾被批评,也要先“过把瘾”。 解决办法: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学生喜欢上微机课主要原因也是因为喜欢用电脑玩游戏,因此,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不能只是一味地制止,这样轻易造成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反感,影响学习效果。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制止学生在课堂中不认真听讲,只是一味地玩游戏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计算机的在各行各业的作用,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重要性。我们可以从介绍计算机产生及发展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到计算机的产生并不是用于游戏、聊天或是视频等娱乐,而是用于科学计算。最早出现的计算机是美国用来制造原子弹而设计完成的。中国在制造第一颗原子弹时也因为缺少计算机而增加了许多困难,直到中国自主设计完成的第一台计算机的出现,才使得原子弹的设计制造成为现实。而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的网络,也是产生于美国海军军部,用于海军内部的信息传送。只是后来才开放到民间,为广大普通百姓使用。

为了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计算机的应用,也可以设计一个操作示例,让学生切身体会到计算机的作用。教师可以给出该班学生的各科考试成绩,让学生算出总分,并排出名次;然后,教师用计算机来完成这一功能。通过这样一个实例,可以让学生深刻了解计算机的在生活中的应用。

2、列举反面典型,让学生了解过度沉迷游戏、或网络聊天给学生造成的危害。这样的例子很多,电视或网络经常见到,现实中也出现不少。通过这些反面典型,让学生了解过度沉迷游戏、或网络聊天的危害性,同时也让学生了解网络的双面性,防范网络欺诈。

3、教学形式多样化,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改变教学形式,使课堂教学多样化。例如,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学习,各小组将作品传到共享文件夹中,其他小组分别对其进行评分。对比较好的作品给予适当奖励,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4、从制度上加以约束。微机室要制订出相应的规章制度,不仅要对学生在微机室的卫生作出要求,也要对学生在微机室的操作作出要求。要加强督促检查,对违反微机室制度的学生要给予批评,并作出适当处罚。同时,也可适时发挥各组小组长的作用,加大课堂检查与监督力度。

5、提供有益的游戏,引导学生选择正确有益的游戏。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多方面搜集一些有益于学生的小游戏,主动给学生一些玩游戏的机会,如低年级的练习鼠标的小游戏,中年级练习打字的小游戏等,都可以拿到课堂上来。此外,我们还可以选择一些健康、优秀的益智游戏,让学生组织对抗赛,进行游戏评论比赛等活动。

学生喜欢计算机操作,但不愿学习计算机的理论知识。

对于电脑,学生都想自己动手操作一下,所以每次上信息技术课学生都非常兴奋。但一接触到那些枯燥无味的操作系统、软件应用等知识,就很反感。为此老师应把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生动的故事或有趣的游戏来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听故事或做游戏的过程中逐渐掌握所学知识。教师在课堂上,不仅是要传授知识,更要展示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得到身心的愉悦。希特勒在二战中能在德国实行其法西斯政策,不仅是德国现实的需要,也与他个人的人格魅力不无关系。实践证明,高超的教学艺术不仅能让学生对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印象深刻,也会使学生的身心得到熏陶。 微机室管理不善,计算机损失较严重,信息技术课无法正常进行。 这也是目前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信息技术老师缺乏,信息技术老师一般课都很多,无法进行机房的正常维护。而信息技术课上机操作的时间又很多,如果管理不到位,学生很容易在机房乱扔垃圾,机房卫生严重不良,加之南方天气潮湿,灰尘在计算机内容易引起短路,造成计算机损坏严重,影响信息技术课的正常教学。为此,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对微机室的管理。

1、加强微机室管理制度的建设与执行。微机室不仅要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也要加强检查执行力度,使制度落到实处。学校首先要加强对微机室的人员配备,一个微机室至少应配两名教师,一个负责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另一个负责对微机室的管理。负责对微机室管理的教师,不仅要保证机房的卫生到位,也要负责对微机的维护检修以及管理制度的执行与检查落实,对违反制度的学生要及时给予批评,协助另一位老师很好地完成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任务。负责信息技术课教学的老师,不仅要负责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任务,同时也要协助另一位老师完成对微机的管理,对违反微机室管理制度的学生给予批评,对极个别不听教育,或在微机室乱扔垃圾的学生给予一定处罚,如要求他们打扫微机室的卫生等。

2、加强微机室的安装规范管理。微机室的安装规范,微机室如果安装不规范,布线混乱,打扫卫生时很容易造成接线松动,严重时还会造成线路断路或短路,造成计算机故障。同时增加打扫卫生的困难,使微机室卫生难以到位。另外,布线混乱也会使学生上课进出时碰到电缆、电线,造成计算机故障。所以微机室应找专业人员进行安装布线,尽量减少电缆电线外露,并且尽量远离地面,安装牢固,使机房打扫方便,学生也不容易碰到电线电缆。这样才能减少计算机故障,提高机房的利用率,保证信息技术课的正常进行。另外,微机室也应配备相应的微机检修场所和设备,以便进行计算机的检修;还应配备投影设备,供教师上课演示用。

通过此次培训使我真正领会到了新的教育技术理念,也发现了自己身上许许多多欠缺的地方。学习虽然完成了,但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我们一定会在日后的教学中努力做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真正让教育技术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第四篇:小学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案例

《用计算机创作多媒体作品》

……翻转课堂初步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在PowerPoint中插入声音及声音的播放控制。(教学视频)

2.实践(拓展延伸)应用插入图片、背景、设计版式、艺术字、自定义动画,制作声形并茂的配乐古诗演示幻灯片(小组讨论交流、制作 、评价、展示)。 【教学流程设计】

一、 课前观看PowerPoint视频光盘

1、 结合情境,引出新知

学生观看PowerPoint视频光盘,了解和掌握在PowerPoint中插入声音及声音的播放控制方法,让学生发现和归纳总结操作方法与操作技巧(可以通过网络、QQ群、email、展台)。

2、 完成课前作业

A:在PowerPoint中插入声音的操作步骤? B:声音的播放控制?

C:拓展延伸,初步设计图文并茂的配乐古诗幻灯片。 D:提出一个问题。你感兴趣或者在学习、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二、 课中交流、讨论完成作业

1、 完成课中作业(小组交流)总结操作步骤和技巧。

2、 出示测试题,检验成果。

3、 汇总提出的问题,选择你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交流。(针对制作声形并茂的配乐古诗演示幻灯片)

4、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5、 展示作品,小组评价,总结优缺点

三、鼓励、评价、反馈

第五篇: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

一、情景创设,激发兴趣

新课程倡导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生动具体的情景,引出学习任务。创设有利于探索的问题情景,在问题情景的不同细节中,设计进一步探索问题的建议和暗示,以激发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本环节学生要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在此基础上进行自主探索学习(分析任务、照出方法、自主学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对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学生将自主探究的结果进行分享交流,分享自主探究的方式、方法或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交流探索过程中学生发现的问题。教师应让学生的思维进行充分碰撞,以求获得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使学生在独立探索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就感。

教师将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机整合、适当提升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析讨论,找出方法,以求开阔思路,对知识产生新的理解,使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得到培养。教师在此环节中根据学生合作情况进行适时点拨,启发诱导

三、实践创作,展示评价

本环节教师在学生理解知识和掌握方法的基础上,设置适当的任务让学生进行实践创作,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作品进行展示、交流、评价。通过展示学生作品,组织学生谈想法、做法和体会,一起讨论作品的优点和不足,以达到交流思想、取长补短的目的;同时教师对学生的作品给予点评。在点评时要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运用鼓励的语言,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其保持良好的学习势头。

四、梳理总结,拓展延伸

本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梳理、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将学生单纯的热情升华为对知识理性的渴求,引发学生心灵感悟,激发深入学习的欲望,鼓励学生去探寻解决问题的其他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式思维和创新能力。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小学学校安全工作计划下一篇:小学信息技术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