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常高温天气处置预案

2023-05-16

第一篇:异常高温天气处置预案

13异常高温天气处置预案

司 热电有限

应 急 预 案

Q/HNMD-XC13-2012

异常高温天气处置方案

2012-1 -1发布 2012- 1- 1实施

前 言 .............................................................................. 2 1 事故特征 ....................................................................... 2 1.1 事故特征 ................................................................. 3 1.2 危害程度分析 ............................................................. 3 2 预防措施 ....................................................................... 3 3 应急组织与职责 ................................................................. 3 3.1 异常高温天气事故应急指挥领导小组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异常高温天气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职责 ..................................... 4 3.3 应急部门职责 ............................................................. 4 4 应急处置 ....................................................................... 4 4.1 响应分级 ................................................................. 4 4.2 响应程序 ................................................................. 4 4.3 后期处置 ................................................................. 6 5 注意事项 ....................................................................... 6 6 附件 ........................................................................... 6

1

前 言

本预案根据华能集团《重大突发事件(事故)应急管理办法》和《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要求结合公司具体情况而编写。编写要求和编写方法与华能集团《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完全一致。

本预案由安生部归口管理。 本预案起草部门:安生部 本预案主要起草人:唐东升 本预案审核人:

1 事故特征

异常高温天气处置预案2

1.1 事故特征

1.1.1 高温天气一般是指日最高气温超过35℃的一种灾害性天气(日最高气温≥35℃连续5天或以上为高温期。单独出现为高温日)。根据世界气象组织(WMO)规定,区域内当月平均气温距平大于或等于两个标准差(ΔT≥2б)为异常高温,一般多发生于每年夏季。高温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受其影响,高温期的湿度通常大于年内月平均值,即异常高温天气伴随着湿度增大的可能。

1.2 危害程度分析

1.2.1 在室内通风差和室外设备的安装和维修及露天施工作业时,以及在电机房、煤仓、锅炉、汽机房及输煤皮带等高温场所工作时,易造成人员中暑,甚至造成死亡事故。

1.2.2 工作环境、身体状况、精神状态等影响,作业人员造成操作错误和发生意外导致其他事故。 1.2.3 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和运行环境影响,造成设备事故。

1.2.4 由于气温影响而导致电力负荷持续升高,发电生产能力不能满足需要,造成电网事故和其他社会影响的生产事故等。

1.2.5 异常高温天气易引发火灾事故。

2 预防措施

2.1 建立健全企业劳动保护和安全规章制度,按规定及时发放劳动保护用品,并配备常用的防暑药品。 2.2 加强职工必要的劳动保护和职业健康以及安全生产技能培训,采取积极措施提高和增强职工所需安全生产技能以及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2.3 制订年度防暑降温检修维护工作计划,夏季前(每年ⅹ月前)完成防暑降温设备专项检查、整改以及各生产场所、值班室、办公室空调、通风设备的检查维护工作,确保职工良好的工作环境。 2.4 关注气象部门的天气预报,根据发布的高温预警信号及时调整作业时间,严格控制加班加点;改善工人劳动作业条件,减轻工人劳动强度。避免高温时段室外作业,对于容器、孔洞等密闭的作业环境,要保证通风措施。

2.5 对有心血管器质性疾病、高血压、中枢神经器质性疾病、明显的呼吸、消化或内分泌系统疾病和肝、肾疾病患者应列为高温作业禁忌症。

2.6 在夏季异常高温天气期间工会、行政及医务管理人员定期到生产现场进行巡回检查,发现有关问题及时进行解决和处理。

2.7 加强对饮用水、食品的卫生管理,严格执行食品卫生管理制度,做好卫生防疫工作,避免食品变 质引发中毒事件。

2.8 做好迎峰度夏专项检查,制定生产设备检查维修计划,并按计划抓好落实、整改,保证生产设备处于正常状态。

2.9 做好电力市场预测与评估,加强与电网调度的联系与协调,并做好夏季迎峰度夏电力用煤的运输与储存工作。

2.10 加强运行、检修现场管理,严格各项安全作业规程制度的执行,发现问题,立即协调予以解决,防止异常情况的扩大派生、衍生各类设备事故。

3 应急组织与职责

3

3.1指挥机构:公司成立异常高温天气事件专项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异常高温天气事件的应对工作,是处置异常高温天气事件的最高指挥机构。所有涉及异常高温天气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均应服从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领导小组总指挥由公司总经理担任,副总指挥由公司副总经理担任,成员由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及各部门主任组成。

3.1.1若总经理不在时由副总经理代替总指挥;若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同时不在由总工程师或副总工程师代替总指挥,或指挥部明确指定某一指挥员。

3.1.2本应急预案日常管理办公室设在安生部,办公室主任由安生部负责人担任,成员由其他各部门主任、副主任构成。其他各部门成立本部门应急管理小组,部门主任为小组长,发生事故时各小组成员统一由本部门小组长指挥、协调与其他小组之间的工作联系任务。 3.2 异常高温天气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职责

3.2.1 组织编制、审批异常高温天气事故应急预案,制定应急演练计划,并组织实施与评审,确保应急预案的有效性、适用性。

3.2.2 负责应急预案文件的维护、更新、报备管理。

3.2.3 异常高温天气事件发生后,负责急救工作的指挥与调度,落实后勤工作,协助事故处理与调查. 3.2.4 制定培训计划,使相关人员熟悉应急准备与响应要求及其职责

3.2.5 制定演练计划,定期组织进行应急演练,并在演练之后,评价演练的效果,提出改进的意见。 3.3 应急部门职责

3.3.1 在发生异常高温天气事件后,事故发生部门立即成立现场指挥部,实施现场救援方案,组织现场抢救。

3.3.2 根据事故情况,立即按本预案规定程序,组织力量对现场进行事故处理,必要时向地方政府汇报。

3.3.3 负责逐级向公司报告事故及处理进展情况。 3.3.4 应急状态消除,宣告应急行动结束。

4 应急处置

4.1 响应分级

异常高温天气的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和可能造成的影响以及控制事件的能力,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异常高温天气对应分为Ⅰ、Ⅱ、 Ⅲ三个应急响应等级 4.1.1 Ⅲ级由值长,或发生异常事件的部门负责人指挥处置。 4.1.2 Ⅱ级由应急领导小组副组长负责指挥,事发部门负责人协助。 4.1.3 Ⅰ级由应急领导小组组长负责指挥。 4.2 响应程序

4.2.1 气温异常应急处置 4.2.1.1 Ⅲ级应急处置

异常高温天气连续3天或日最高气温≥35℃连续2天,根据生产工作情况,采取换班轮休等方法,缩短员工连续作业时间,除特殊情况,不安排加班加点;员工露天连续作业时间不超过8小时/日。 4.2.1.2 Ⅱ级应急处置

异常高温天气连续5天或日最高气温≥38℃连续3天、调整缩短工作时间,当日工作时间不超过6小时/日(原则4小时)。 4.2.1.3 Ⅰ级应急处置

企业所在地区异常高温天气连续3天或日最高气温≥40℃,停止室外工作,无特殊因素可安排人员停工休息。

4.2.1.4 下列人员在身体状态允许条件下,不受上述应急处置限制,但应根据生产和人员状况实际合理进行安排

4.2.1.4.1 紧急事故抢险作业人员;

4.2.1.4.2 运行值班或不得缺人值班或其他生产关键岗位人员。

4.2.1.5 员工身体及精神状态、疲劳程度、现场工作实际及生产安全等因素,经领导小组研究、同意,可采取以下应急处置措施

4.2.1.5.1 缩短运行轮岗作业时间

4.2.1.5.2 安排运行等关键岗位人员在厂集中休息,并保证良好的休息环境和生活条件。 4.2.2 人身伤害应急处置 4.2.2.1 Ⅲ级应急处置

当发现人员出现先兆中暑表现,救援人员应迅速将其撤离引起中暑的高温环境,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并多饮用一些含盐分的清凉饮料;暂停作业。 4.2.2.2 Ⅱ级应急处置

4.2.2.2.1 当发现人员出现轻度或中度中暑症状,首先应将患者迅速搬离高温环境到通风良好而阴凉的地方,解开患者衣服,用冷水擦拭其面部和全身。

4.2.2.2.2 给患者补充淡盐水或含盐的清凉饮料,或用电扇向患者吹风,或将患者放置在空调房间(温度不易太低,保持在22℃~25℃)。)。

4.2.2.2.3 同时用力按摩患者的四肢,以防止血液循环停滞。

4.2.2.2.4 当患者清醒后,给患者喝些凉开水,有条件应给病员服用十滴水或人丹等防暑药品。 4.2.2.2.5 暂停作业,对工作场所的通风降温设施等进行检查,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工作环境温度。 4.2.2.2.6 若为运行值班岗位人员,应及时安排人员替换,保证生产。 4.2.2.3 Ⅰ级应急处置

4.2.2.3.1 对于重度中暑者,除立即把其从高温环境中转移到阴凉通风处外,,应将患者迅速送往医院进行抢救,并在途中采取4.2.2.2所列相应消暑措施,以免发生生命危险。

4.2.2.3.2 对工作场所的通风降温设施等进行检查,找出中暑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工作环境温度,确保设备机组安全运行。

4.2.2.3.3 若发生多人中暑,应立即联系当地医疗单位予以增援。

4.2.3 设备异常事故的应急处置原则按设备技术规范、运行规程和事故处理规程等进行。 4.2.3.1 异常高温天气可考虑增设冷却风扇强制通风、表面水冷等措施对某些高温设备进行降温。 4.2.3.2 机组主要装置及辅助设备温度等重要监视参数异常报警后采取措施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可考虑与电网调度申请,机组降出力运行,以保证机组的安全连续运行。

5

4.2.3.3 机组被迫停运,应迅速与电网调度联系,组织抢修,恢复运行,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最大努力减小对电网的冲击与影响。并按规定做好上报工作。 4.2.4 异常高温天气引发火灾

4.2.4.1 异常高温天气引发火灾,启动企业《火灾应急预案》。事发部门(运行值)负责人应立即组织先期灭火;接报警后,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立即赶赴事发现场进行现场指挥扑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同时组织相关人员按职责分工协同做好应急救援工作。

4.2.4.2 行政、医疗部门负责人组织人员进行巡查,清点人员,并根据现场实际做好后勤保障,发现人员有中暑表现,立即按4.2.2条进行救治。 4.3 后期处置

4.3.1 根据事故现场局面控制,次生、衍生危险隐患消除、环境指标符合标准后经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批准,应急处置结束命令由Ⅰ、Ⅱ、Ⅲ级应急响应负责人发布。

4.3.2 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根据人员中暑程度,各职能部门按职责分工,做好各项救治善后工作;涉及到设备因素,各级应急响应负责人在组织分析的基础上,立即进入恢复启动或设备修复程序,同时根据设备损害的情况,组织做好设备的检修采购工作。

4.3.3 领导小组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对应急处置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中暴露出来的不足,组织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

4.3.4 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华能集团事故调查规程(试行)》有关规定,完成异常高温事件(发生原因、处理经过、人员伤害及经济损失、整改内容等情况)调查报告的编写和上报工作。

5 注意事项

5.1 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项

注意使用合格的防滑、防碰个人防护用品;个人防护用品使用规范。 5.2 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项

抢险救援器材必须使用质量技术监督局检验合格的产品。 5.3 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的注意事项

应急自救组在应急抢险过程中,自救组因人员或设备原因在应急救援过程中受限,自救组组长应立即向应急救援指挥部汇报,启动厂应急救援体系。 5.4 现场自救和互救注意事项

应急自救组在确保自救人员和设备安全的前提下开展互救工作,但必须协调一致,听从统一指挥。 5.5 应急救援结束后的注意事项

根据现场恢复情况,由主管生产副总经理宣布事故应急处理情况终止,生产秩序和生活秩序恢复为正常状态;加强生产和生活的监督检查,防止事故重复发生。

6 附件

6.1 相关人员联系电话详细见公司通讯录

6

第二篇:小学异常天气应急预案

小学异常天气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为切实做好恶劣天气情况下的师生安全工作,保证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安全。根据我校工作实际,特制定《//异常天气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

全体教职工要高度树立“生命无价,安全至上,责任如山”意识,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工作,增强防范意识和责任意识,要加强领导,强化责任,采取有效措施,将应对异常天气和学校安全工作抓紧、抓实、抓好。

二、组织领导 组

长:

副组长:

成员

分工:——负责制订预案,负责宣传

——负责后勤保障

——恶劣天气安全知识教育,负责学生安全。

三、恶劣天气范围:大风、雷电、雨雪(中大)、冰雹等。

四、具体措施

1、加强检查和做好防范工作,经常保持校园道路、排水设施畅通,对校园内容易受淹的地方,做到逐点检查,确保地下水道疏通。对学校的基建和修建工地、校舍墙体、屋面、门 窗、电气、室外天线、

空调室外机、外悬挂物、广告牌、旗杆,以及围墙、自行车棚、宣传栏等定期进行全面安全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及时整改,对出现的险情及时报告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坚决查封学校危房,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2、加强对学校师生防灾知识的宣传,通过短信、出校刊、宣传栏、黑板报等形式,把防灾基本知识宣传到每位师生,在灾害性天气特别提醒师生往返途中注意安全,提高广大师生防范灾害的意识和能力

3、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各班主任要利用办公室电话等通讯手段。,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共同做好学生上放学途中的安全工作,及时了解学生迟到或未到校的情况及原因,要将出现的问题及时上报并通知家长。

4、加强值班,保障安全信息畅通。学校实行教师值日执勤,校长带班制度,要求值勤人员及班主任教师保证通信畅通,提前到校,确保能够及时报告和迅速应对各类突发事件。

5、加强学校的图书、电教、仪器设备的防护工作,对图书馆、电脑房、实验室、食堂、锅炉房进行严格管理,特别注意化学药品的安全存放,切实做好防水防潮工作。

6、如突遇灾害天气,必要时,学校可采取停课、延迟上学时间、提前放学、临时放假等措施,避免师生出现安全事故(采取措施前,应提前通知家长)。

五、灾害分级和预警机制及应急响应 (一)灾害分级

气象灾害是指:暴雨、高温、寒潮、大雾、雷雨大风、大风、冰雹、雪灾、道路积冰等灾害性天气。

按照气象灾害的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分为特别重大灾害(1级)、重大灾害(2级)、较大灾害(3级)、一般灾害(4级)四级。气象灾害等级根据防汛和气象部门的预报为准。 (二)预防和预警机制

1、有危破旧校舍或地处易发生山体滑坡等灾害隐患点的学校,应当确定预警员,落实预警职责。

2、校防灾工作领导小组应当在灾害性天气前组织力量开展防灾检查,发现有安全问题的,及时处理和整改。

3、可能受降雨、雪灾等恶劣气候影响的,校防灾工作领导小组均应加强值班,与气象、水利等部门保持密切联系,了解灾害情况,针对可能出现的灾害,研究防御对策,明确防御重点,及时向学校和师生及社会发布信息。加强对灾害隐患部位的巡查,必要时采取预警、转移师生和财产等措施。 (三)应急响应

1、一般气象灾害(4级) (1)接到灾情消息时,防灾工作领导小组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研究防御重点和对策,部署有关防灾工作。加强值班,及时了解天气变化,并向学校传达预报、预警信息。

(2)学校防灾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对灾情的观察,专门进行有关预防知识教育,提高教师和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并做好应急抗灾准备。

2、较大气象灾害(3级) (1) 接到灾情警报时,防灾工作领导小组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部署防灾工作,明确防御目标和重点,组织指挥学校抢险救灾工作。加强值班,及时了解天气变化,并向学校传达预报、预警信息,根据预案做好危险地区师生转移的准备工作,组织人力、物力做好抢险救灾准备。及时将防灾情况报上级防灾领导结构。

(2) 学校防灾工作领导小组根据汛情、雪灾等情况,及时制订预防措施,并进行校舍、设施安全检查,落实相关的加固措施;靠山、靠水、有危房的学校落实抗灾措施,做好防御工作。

3、重特大气象灾害(

1、2级) (1) 接到紧急警报时,防灾工作领导小组启动相应的等级响应,根据上级要求,动员部署防灾工作。市教育局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及时向学校传达灾害的预报、预警,根据预案转移危险地区师生,组织人力、物力抢险救灾;及时将防灾情况报上级防灾领导结构。 (2) 学校防灾工作领导小组要坚守岗位,检查落实防灾预案的各项准备工作;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的手机和学校值班电话全天候开机,确保通信畅通,若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市教育局和当地政府汇报,出现重大灾情时,立即将灾情上报当地政府防灾指挥部,请求支援;按照上级要求,组织抢险小组待命抢险救灾,做好学校停课、师生撤离、贵重设备转移安置等工作,以确保师生生命和财产安全。

六、应急保障

(一)通信与信息保障

学校防灾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值班,主要负责人和值班人员的手机、值班电话全天候开机,保障防灾现场通讯畅通,确保防灾信息的获取和传递。 (二)应急队伍保障

组织必要的教师员工应急抢险队伍,落实学校抢险救灾工作的人力保障。 (三)治安保障

加强与当地公安部门的联系,做好学校的治安工作。 (四)医疗卫生保障

加强与卫生部门的联络,做好学校的卫生防疫和医疗救护,预防疾病流行,做好师生疾病免疫和学校公共场所消毒工作。 (五)加强防御气象灾害避险知识宣传,提高师生的防灾减灾能力。

七、善后工作

(一)学校密切注意灾情动向,灾情解除后,及早向市教育局和当地政府报告灾情损失情况,并及时向上级报告全系统受灾损失情况。 (二)学校抓紧组织人员对灾后的学校进行大清理。对被淹的校园,及时请当地防疫部门进行防疫消毒处理,对重大疫情、病情采取紧急措施,防止疫情的传播和蔓延。对受损较严重的校舍门窗、屋面,以及围墙、宣传栏、自行车棚等,及时提出整改方案上报,并抓紧落实维修工作,尽快恢复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三)学校及时向全校师生了解师生家庭的受灾情况,积极配合有关部

门开展多种有效的措施对受灾师生家庭进行适当慰问和救助,确保不使一名学生因家庭受灾而失学。

(四)抗灾救灾后,学校针对防灾工作的各个方面和环节,及时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总结、分析和评估。总结经验,查清灾情损失的原因,找出问题,吸取教训,修改预案,并为以后抗灾工作做好各项准备。

2018年3月1日

第三篇:高温天气防中暑应急预案

一、目的:

为预防教职工在高温气候环境下工作出现中暑现象,确保教职工出现中暑等紧急情况时,能迅速有效的启动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保障员工的身体和生命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应急预案启动:

以当日报刊、天气预报等报出的当日最高气温为依据,连续三天最高气温在37℃以上或当日最高气温达38℃时自动启动应急预案,学校所有部门按应急预案执行各项工作措施。

三、应急预案实施

1、防暑降温保障小组:夏季施工过程中,因作业时,露天作业环境较多;人员作业分布区域复杂、多变;劳动强度大等方面的影响,给工程在夏季施工来了诸多不便。为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与生命、财产安全,为作业人员营造一个有保障、舒适的环境,在作业人员发生高温不良反应时,由组长立即组织该组成员,对事故人员进行转移、与控制,防止周边施工作业现场事故人员的增加。使应急行动具有更强的针对性,提高行动的效率。以免造成巨大的事故损失。

2、信息联络员:负责了解人员伤亡情况和经济损失及紧急情况影响范围,每天组织收集天气温度状况,然后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并对已采取的措施和事态发展情况,及时向上级报告及有关部门的联络。

3、现场医疗救护小组:当事故发生时,由组长组织组员对伤员进行现场分类和

急救处理,负责在第一时间对伤员实施有效救护;并及时向医院转送。救护人员的主要职责是:进入事故发生区抢救伤员;指导危害区内人员进行自救、互救活动;集中、清点、输送、收治伤员。根据具体情况,迅速制定应急处理方案并组织实施。

主要药品及医疗救护器具如下:

1、药品:感冒药、发烧药、腹泻药、消炎药等治疗药品及仁丹、十滴水、正气水、菊花茶、降火凉茶、绿色保健食品等。

2、救护器具:单架、救护汽车、小型氧气瓶、听筒、病床、毛巾、药用药箱、冷冻柜

4、后勤保障小组:由组长负责组织调集抢险人员、物资设备,督促检查各项抢险救灾措施落实到位。

5、办公室职责

(1)维修管理部门应加强夏季水电供应的管理,保证车间生产的用电和用水需要。如遇特殊情况需停电、停水,应事先通知相关部门,并根据具体情况制订相应的预防方案。

(2)广泛宣传防治中暑的科学知识,如利用广播、影视、报刊、互联网、手册等多种形式宣传防暑降温知识,增强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使员工掌握防暑降温的基本常识;车间主任及班组长每天应加强车间生产情况的巡回检查,及时了解车间的高温环境和职工身体状况,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将事故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

(3)总务科医务室预先采购一批防暑降温药品,如常见的藿香正气水或胶囊等,按要求将药品分发给车间岗位操作人员。应为所雇佣施工人员停工遮阳伞、草帽等劳动防护用品。公司应保证员工有固定饮水处,并设立饮水机,保证每天有充足的饮用水源供应。

(4)车间操作属于高温作业岗位,应配备有效的降温风扇。每天上午10:30分和下午2:30分应允许员工到阴凉通风处或空调室内休息20-30分钟。

(5)学校食堂在高温期间每天应向生产车间操作员工供应凉茶两次,时间分别在每天上午10:30分和下午2点钟。每天午餐中应有足量的绿豆汤或紫菜鸡蛋汤。具体由公司办公室负责落实。

五、中暑施救方法:

1、轻度患者:教职工在正常作业过程时出现头昏、乏力、目炫等现象时,应责令其立即停止作业,防止出现二次事故,其他周边员工应将症状人员安排到阴凉、通风良好的区域或空调室内休息,供应其凉水、防暑降温药品、湿毛巾,或用凉水或酒精擦身等。并通知车间或部门领导。

2、严重患者:(昏倒、休克、身体严重缺水等)教职工出现中暑时,最先发现人员应立即通知车间或部门领导,并及时将事故人员转移至阴凉通风区域,观察其症状,以便于医疗人员来临时掌握第一手医治资料。公司办公室立即组织救援人员在第一时间将中暑患者转移到最近的医院进行观察、治疗。并随时上报公司最新情况。

六、中暑临床表现:

轻度中暑:临床表现为头昏、头痛、面色潮红、口渴、大量出汗、全身疲乏、心悸、脉搏快速、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升高至38.5℃以上。 重度中暑:包括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三种类型,也可出现混合型。其中:(1)热射病(包括日射病)亦称中暑性高热,其特点是在高温环境中突然发病,体温高达40℃以上,疾病早期大量出汗,继之

作,时而缓解。患者意识清,体温一般正常。(3)热衰竭起病迅速,主要表现为头昏、头痛、多汗、口渴、恶心、呕吐,继而皮肤湿冷、血压下降、心律紊乱、轻度脱水,体温稍高或正常。

七、紧急事件应急处理流程: 正常工作时间及假日:

中暑事件发生---通知车间或部门领导---公司办公室 (电话)---安排车辆送医院救治---处理和善后工作

夜间: 中暑事件发生---通知车间班组长---值班领导---安排车辆送医院救治---处理和善后工作

第四篇:xx镇高温天气应急救援预案

为积极应对因高温天气可能发生的安全生产重特大事故,迅速、有效地组织和实施救援,防止事故扩大,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xx镇人民政府关于实施xx镇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决定》、《xx镇安全生产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总预案》,结合我镇实际情况特制订本预案。

一、危险源

1、xx老街房屋。

2、成莲燃气xx供应站。

3、xx加油站。

4、烟花爆竹xx批发点。

5、xx配气站。

6、xx酒厂。

7、森林防火重点村等

二、应急救援的原则

坚持统一指挥、区域为主,业主自救与社会救援、现场急救与信息服务相结合的原则。

三、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成立xx镇应对高温天气救援指挥部,负责组织实施消防、医疗救援工作。

指 挥 长:镇 长: xxxx 副指挥长:副镇长: xxxx 成 员:政府副职领导、人大副主席、派出所所长、司法所长、交警队长、工商所长、党政办主任、安办成员、中小学校长、供电所长、所在村支部书记和村主任、企业业主。 指挥部下设应急指挥中心于镇党政办,应急指挥中心主任由分管副镇长xxxx担任,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电话:123456。

(二)设立专业组

1、安全检查组 组 长: xxxx 副组长:xxxx 成 员:xxxx、xxxx、各村(居)委会书记

职责:根据指挥部统一部署,对各村、建筑工地进行安全检查,排查安全隐患。

2、抢险救援组 组 长: xxxx 成 员:政府机关全体干部(见会议点名册)、派出所全体干警、司法所全体、交警队全体人员、供电所全体人员、武装部民兵(由武装部按民兵抢险预案实施)。消防抢险具体分工如下: 消防抽水泵的领取、使用、归还由xxxx、xxxx、xxxx(第一人为负责人)。

消防枪的领取、使用、归还由xxxx、 xxxx、派出所二干警负责负责(第一人为负责人)

灭火器的领取、归还由xxxx、xxxx负责、并交灭火组使用(第一人为负责人)。

消防带及潜水泵的领取、使用、归还由xxxx、xxxx、xxxx负责(第一人为负责人)。

3、伤员抢救、医疗防疫组 组 长:xxxx 副组长:医院院长:xxxx。 成 员:医院全体医务人员。

职责:根据指挥部统一部署,负责现场伤员的搜救和紧急处理,护送伤员到医疗点救助;负责事后的防疫工作。

4、安全警戒、疏散及宣传组 组 长:xxxx 成 员:司法所全体、派出所2名干警、交警队2名干警。 职责:根据指挥部统一部署,负责布置安全警戒,禁止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警戒区;搞好警戒区治安巡逻;做好正面宣传工作,保护好现场、控制嫌疑人员。

5、物质供应组 组 长:xxxx 成 员:财政所全体、交警队2名干警。

职责:根据指挥部统一部署,负责组织抢险物质和工具装备的供应。其中平时准备一辆运输车、一辆客运车、灭火器20个、汽油机抽水泵1台、消防水袋300米、开消防泵用钥匙2把、消防斧4把、应急灯4个、铁锹20把、编织袋300—500条、充电手电筒人平1根、电笔2支、钳子2把、安全帽15个。

5、通讯联络汇报组。 组 长:xxxx 成 员:xxxx、xxxx。

职责:根据指挥部部署,坚持24小时值班,保持通信畅通,经指挥部同意上报情况。

6、事故调查善后处理组。 组 长:xxxx 成 员:镇纪委、监察、派出所长。

职责:根据指挥部部署,组织好事故原因的调查和善后处理工作。

四、应急救援程序

(一)事故接警及处置

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向镇党政办报告,镇党政办应问明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企业名称、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初步估计等,并立即向指挥长报告,由指挥长决定是否向上级报告。

(二)救援程序

1、由指挥长发布命令,启动应急预案,由党政办通知应急救援成员单位和人员迅速到岗到位,并立即赶赴现场。

2、指挥人员到达现场后,立即了解现场情况及事故性质,确定警戒区域和事故控制具体实施方案,布置各专业救援队伍。

3、事故得到控制后,组织相关人员对事故开展调查工作,关闭预案。

4、总结经验教训,修订预案。

(三)要求

1、现场指挥和各专业救援队伍之间保持良好通讯联系。

2、车辆应服从指挥部调度,并按要求行驶和停放。

3、所有工作人员必须到岗到位,踏实工作,若因工作失职,将严肃按照党纪、政纪处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xx镇人民政府 2011年08月21日

第五篇:2015年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

为预防或尽可能减少接种后异常反应的发生,及时调查、处置和上报可能出现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现依据《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预防接种工作规范》、《铁厂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制订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政府负责、社会参与;强化监测、科学防控;加强宣传、综合治理;快速反应、有效处置”的原则。

二、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定义

(一)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在预防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发生的可能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且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分为:一般反应、异常反应、疫苗质量事故、实施差错事故、偶合症、心因性反应、不明原因等。

(二)群体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同一时间、同一接种地点和/或同一种疫苗、同一批号疫苗发生的2 例以上相同或类似的疑似异常反应事件。

(三)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使用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

(四)以下情形不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1、因疫苗本身特性引起的接种后一般反应;

2、因疫苗质量不合格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

3、因接种单位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

4、受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前驱期,接种后偶合发病;

5、受种者有疫苗说明书规定的接种禁忌,在接种前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未如实提供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等情况,接种后受种者原有疾病急性复发或者病情加重的;

6、因心理因素发生的个体或者群体的心因性反应。

三、预防接种疑似异常反应事件的分级

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遵义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中的事件分级,预防接种疑似异常反应事件分为:

1、一般事件: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可能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医学事件,非群体性预防接种疑似异常反应事件,无人员死亡,未引起公众高度关注。

2、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群体性反应,两个以上相同或类似疑似异常反应病例在时间、地区和/或接种的疫苗方面相关,引起公众高度关注的事件,群体性心因性反应等。

3、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事件。

四、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在镇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成立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小组和医疗救治小组。

1、镇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小组。

组 长:陈茂新

成 员:鲁小燕 王克洪 吴加红 钱大舟 王贵贤 陈应灿 田茂辉

诊断小组负责我镇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技术指导、调查、诊断和处置工作。诊断小组成员应服从安排,随时待命。

2、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医疗救治小组。

组 长:陈茂新

成 员:鲁小燕 王克洪 吴加红 钱大舟 王贵贤 陈应灿 田茂辉

医疗救治小组负责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医疗救治、处置和及时上报工作。

各卫生室负责对发生的可疑异常反应病例进行及时诊断、治疗和处置。

3、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实行“属地管置、就近处置”的原则。卫生院要在第一时间全力救治辖区发生的疑似异常反应病例。疑似异常反应的诊治按《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执行。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大都为过敏反应,一般进行抗过敏治疗即可。如出现休克,肾上腺素为首选急救药。治疗如很快好转、恢复,无需入院。如病情较重,技术力量不足,可向上级申请技术援助或立即送上级有条件的医院治疗。

五、预防接种疑似异常反应的报告

(一)报告范围 报告的范围为预防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发生的所有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病例。包括一般反应、异常反应、疫苗质量事故、实施差错事故、偶合症、心因性反应、不明原因等。应特别关注以下病例:

1、注射部位出现脓肿(细菌性或无菌性);

2、被卫生人员或公众认为与免疫接种有关的需要住院的病例;

3、被卫生人员及公众认为的与免疫有关的死亡病例;

4、群体性心因性反应;

5、被卫生人员或公众认为与免疫接种有关的其它严重或不寻常的医学事件。

(二)报告内容 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儿童监护人姓名、现住址、接种疫苗名称、剂次、接种时间、发生反应日期和人数、主要临床经过、就诊单位、临床诊断、诊断单位、报告单位、报告人、报告日期等。

(三)责任报告人 卫生院临床医师和卫生室村医。

(四)报告的时限及方式

1、一般事件的报告

(1)发生疑似异常反应后,镇卫生院在对症治疗的同时,要立即通过电话报告镇人民政府,同时向县卫生局、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报告。

(2)所有发现的接种疑似异常反应病例(包括一般反应)均应做好登记工作,并对资料进行汇总、分析上报。

(3)接种单位因异常反应或事故与接种对象或监护人发生纠纷时,立即报告镇人民政府,同时应在24小时内向县卫生局报告。

2、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除比照一般事件进行报告外,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应在事发第一时间及时向卫生院报告;卫生院接报告后,及时审核信息,当确认信息真实无误后,立即向卫生局报告,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应规定(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进行网络直报,并分别完成首次报告、进程报告和结案报告。

3、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除比照一般事件进行报告外,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应在事发第一时间及时向卫生院报告;卫生院接报告后,及时审核信息,当确认信息真实无误后,立即向卫生局报告,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应规定(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Ⅱ级)进行网络直报,分别完成首次报告、进程报告和结案报告。

六、预防接种疑似异常反应的调查处置

(一)一般事件的处置 卫生院在接到异常反应发生的报告后,立刻组织有关人员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处置。根据报告内容,核实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基本信息、发生时间和人数、临床表现、初步诊断、疫苗接种等情况,完善相关资料,做好深入调查的准备工作。

1、判定为一般反应的,做好登记工作并密切观察;给予对症治疗、处置;

2、初步判断为个体发生异常反应的,立即通知镇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小组进行调查诊断,联系救治小组及时进行诊治,如果需要技术援助,立即向上级提出请求,并协助上级调查处置;同时保存所有可能与异常反应发生相关的物证(疫苗、注射器等)。

(二)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的处置 发生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封存接种点本批次疫苗,暂停该接种点免疫活动,同时加强其他接种点异常反应监测,按照群体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的症状特点和诊断标准,开展病人筛选,并立即向上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小组报告。首先应根据群体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的概念和分级标准判定是否为一起群体性接种反应。如已确定是一起群体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及时判明事件的性质、发生原因,需要采取的改进措施,保持公众对接种疫苗的信心。如果需要技术援助,立即向上级提出请求。

1、群体性心因性反应:发生群体性心因性反应时,应立即暂停接种,在尽快消除疑虑,隔离管理的前提下,迅速开展以下工作:

(1)了解掌握病情,及时选派当地有影响的临床、流行病学专家进行现场调查,掌握发病情况和可能的诱因,及时处置首发病例。

(2)妥善处置和治疗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合理解释;可采用心理疗法,用语言暗示并配合适当理疗或按摩,催眠疗法、解释性心置疗法,引导患者及其家长正确认识和对待致病的精神因素,帮助其认识疾病性质。

(3)若诊断明确后,应避免重复检查和不良暗示,并对症治疗。

(4)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对事发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领导、儿童家长、学校老师,特别是在群体中起“核心”作用的人物,进行心理卫生知识的宣传;相关单位要向儿童家长耐心解释本病发生的原因,答复问题应明确肯定,解除可能有任何后遗症的顾虑。

(5)尽快恢复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减少紧张气氛,缩短“非常状态”的时间,尽快使学习、生活转入正常化,有利于病例症状消失后回到一个安全的环境,不致再发。

(6)防止人为渲染,在调查和控制事件的过程中,要防止宣传媒体和人员的盲目参与,扩大事态,参加现场调查的人员应保持镇定和良好的秩序,以防人为的渲染、扩大,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

2、接种事故:因造成接种事故原因多样,有用错疫苗、剂量过大或重复注射、接种途径错误、接种部位错误、继发感染、接种技术不规范、接种对象选择不当等。因此,在发现接种事故时,应及时报告、停止接种、及时调查、查明原因,并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积极救治患者。

3、质量事故:当怀疑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与疫苗或注射器材质量有关时,需保存相应的样本,以便后期开展相关检测。立即停止接种,并向上级报告。

(三)发生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Ⅱ级)的处置 发生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立即暂停接种,封存接种点本批次疫苗,采集相关标本进行检测,动员家属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尸体解剖,确认死亡原因,必要时请法医参加,判定死亡与预防接种的因果关系,对偶合死亡的事件,也要做好解释工作,妥善处置,及时公布调查结论,防止少数别有用心的人造谣惑众,保持公众对接种疫苗的信心。

七、宣传沟通

在处置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时,卫生院要在县卫生局和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其他兄弟部门的配合下,在做好医疗救治和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做好与媒体、受种者或监护人、公众的宣传与沟通,做好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解释,化解事件当事者双方的矛盾和冲突,减少或平息社会负面影响,使当事者能按照相关法律程序或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置程序配合做好事件的调查、取证、鉴定和处置工作。各单位应按照《卫生部关于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发布方案》的要求,客观、公正地做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信息的发布与通报工作。减少事件的社会不良影响,形成有利于事件处置的良好社会氛围。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硬笔书法横折写法教案下一篇:预备教师党员思想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