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影像装置艺术的“互动性”思维探究

2022-09-13

随着社会持续发展, 科技和艺术有机结合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能给观众带来全新的感知体验。互动影像装置艺术是装置艺术不可或缺的关键性组成要素, 新媒体互动影像装置艺术的出现建立在现代化信息技术基础上, 属于一类全新的艺术表达形式, 是科技、艺术二者完美结合的真实写照, 实现了人机互动, 需要通过多样化路径对新媒体影像装置艺术及其思维特征、类型等, 对新媒体艺术思维模式有全新的认识, 多层次巧用现代信息技术, 创新影像装置作品设计, 完美呈现“互动性”思维的同时促使作品更具生命力、感染力。

一、新媒体影像装置艺术

(一) 基本概念

简单来说, 互动影像装置艺术就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建立在计算机采集、编辑并处理信息基础上, 借助硬件设备支撑, 以特殊化展示平台为媒介, 和人进行互动, 达到信息交流的目的。而互动影像装置是指借助传感器等信息采集装置优势作用, 有机整合特定空间中多样化信息, 及时将其传输到对应的控制设备, 比如, 单片机、计算机, 巧用已编写好的程序科学化处理信息, 再以指令的形式将其传输到显示器等显示终端, 客观展现特定的图像以及图形多样化艺术效果。在此基础上, 新媒体影像装置艺术和电子技术、传统影视艺术二者有机结合紧密相连, 客观折射传统影视艺术部分特征的同时却以全新的形式客观展现传统影视艺术。与此同时, 新媒体互动影像装置作品实现了电子技术、影视艺术二者思维深度交融。在科技与艺术发展大潮中, 新媒体影像装置艺术以全新大众文化以及艺术思维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 其思维和传统艺术、影视艺术以及科技思维都有着根本上区别。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

1. 国外研究现状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计算机图形艺术逐渐分离于传统艺术, 呈现在大众面前的是一种新型艺术表现形式并得到认可, 被称之为CG艺术。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发展不断深入, 计算机图形艺术呈现形式日渐多样化, 比如, 影像艺术、数码照片。同时, 在计算机领域持续发展中, 新媒体应运而生, 以信息化形式呈现出来, 为新媒体影像装置艺术出现以及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力量。在此基础上, 作为艺术语言, 互动装置流行于国外大众中, 尤其是科技发达的欧美等地区, 加上科学技术不断作用其中, 互动装置艺术很早便频繁出现不同类型的高校中。由于互动装置艺术有着鲜明的互动性以及趣味性特征, 迅速在大众中广泛传播。

2. 国内研究现状与研究意义

和国外相比, 我国互动装置艺术发展相对较慢。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新媒体技术出现在我国, 九十年代初期, 在信息技术发展浪潮中, 计算机技术发展速度加快且不断出现在人们生产生活中, 开始了解、研究新媒体影像装置技术。但在各方面因素作用下, 我国新媒体影像装置艺术研究以及作品创作仍处于模仿阶段, 急需要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中突破创新。在此基础上, 近些年, 我国部分高校对新媒体影像装置艺术关注度持续提高,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日渐开设了一些相关的专业将其课程, 某些地区城市也不断举办不同类型的新媒体艺术展览, 极大地促进了新媒体影像装置艺术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发展。此外, 作为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 新媒体影像装置艺术不断得到社会大众认可, 但其持续性发展却面临着众多挑战, 比如, 对综合环境因素要求非常高, 过分依赖科学技术, 如何实现艺术以及科技完美融合是新媒体影像装置艺术发展中面临的关键性挑战, 急需要在理论联系实际中不断突破创新,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更好地为人类发展服务。

二、新媒体影像装置艺术的“互动性”思维探究

(一) 互动多媒体主要技术应用

在新媒体互动影像装置艺术探究发展中, 交互式计算机图形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互动多媒体主要技术有效应用其中, 对其“互动性”思维深入探究以及作品创作路径优化等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交互式计算机图形技术对新媒体影像装置作品人机交互功能实现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发挥交互软件辅助作用, 操作计算机实时处理新媒体影视图像, 达到人机对话的目的。图像识别技术是交互式计算机图形技术的关键所在, 图像跟踪技术、动态图像识别技术二者是图像识别技术的延伸, 在相互作用下, 有效分隔图像的同时分析单元内图形, 将这些信息和数据库进行对比并获取新媒体图像关键性信息, 为计算机高效、精准识读图像关键性信息提供了重要保障。虚拟现实技术简称为VR, 其硬件方面分支较多, 比如, 虚拟现实投影仪、舱式4D半球式投影。在探究新媒体影像装置“互动性”思维中, 需要进一步深入剖析V R头戴视网膜投影设备硬件, 其功能作用发挥和光场技术、光学反射技术等有机联系, 在视网膜作用下, 实现360度投影, 提高新媒体影像虚拟效果真实性。同时, 由于硬件设备多样化, 其软件开发方法并不相同, 技术要求和设备运行原理有机联系, 借助人类左右眼所见角度差异性, 通过计算瞳孔对焦深度的计算, 利用陀螺仪准确判断人类头部运动角度作用下的数据接口, 将真实环境观察中人视角动态变化真实模拟出, 促使呈现的新媒体影像装置作品有着更高的视觉效果。此外, 体感式交互技术作用下的硬件由RGB-CMOS、红外摄像器等组成, 在RGB通道、深度通道作用下实现多方面功能。在新媒体互动影像装置作品创作中, 其中的RGB通道可以实时输入图像纹理信息, 定位二维坐标, 深度通道在红外测距阵列作用下呈现和RGB通道信息相关的深度纹理信息并有机组合, 计算机会自动化处理空间目标并模拟3D空间, 虚拟转移人体关节坐标, 对照、剖析相关样本, 明确作品创作中输入的各方面内容, 让观者在观看作品过程中实现体感式交互。

(二) “互动性”思维分析

1.“活动”思维

新媒体影像装置艺术思维是一类新型的综合性思维, 即活动、游戏、审美与技术思维, 互动性是其本质特征。活动雕刻作用下的“交互”萌芽以及视觉跟踪等作用的交互艺术作品等都属于新媒体影像装置艺术“活动”思维呈现在世人面前的开端。随着技术与艺术持续发展, 新媒体影像装置艺术实现了作品创作者、观看者等之间“活动思维”转换。在“活动”思维探究中, 会发现自始至终都是以一种活动的形式呈现出现, 实现了作者、参观者有效对话。在此过程中, 作品创作者包含文字脚本作者、电子技术人员等, 都属于艺术活动主体, 扮演着艺术创作者、技术操作者角色, 作品的呈现属于艺术创造、技术制作二者完美融合, 和普通艺术作品创作有着根本性区别, 主要呈现制作者、接受者两大层面。制作者扮演双重角色, 接受者和普通艺术作品鉴赏者、读者等有着明显区别, 可以参与到艺术作品创作中, 这是因为在作品“活动”思维作用下实现了互动性欣赏, 参与者能够不断和艺术作品交流、对话, 可以根据自身兴趣、需求等, 进行指令操作, 让作品以不同形式呈现出来, 从中获取的信息以及体验也有所不同。

2. 游戏和审美思维

从某种层次上说, 艺术、游戏具有相似性, 游戏可以有效整合数字媒介具体特征, 对电影、影像艺术等有着较大冲击力。同时, 在技术发展浪潮中, 游戏作用下的新交互形式逐渐扩展, 加上新艺术观念的出现, 为新兴美学领域出现奠定了基础。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普及化, 新媒体影像装置艺术作品创作中技术、艺术、游戏三者不断融合, 作品呈现环境、形式等都发生了全新的变化。随着游戏元素在作品中的不断融入, 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作品的艺术品性, 而艺术在游戏中的渗透, 让游戏泛艺术化, 在游戏新理念不断作用中艺术作品制作得以创新, 优化艺术作品审美形式的同时游戏境界明显提升, 能够更好地满足新时代下不同层次观众对新媒体影像装置作品的多元化与个性化审美需求, 而这便是其游戏和审美思维的客观呈现。

3. 技术思维

在艺术、技术不断融合中, 新媒体影像装置艺术还具备明显的技术思维, 这是互动多媒体主要技术有效应用的必然结果。技术在信息传播路径优化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技术在新媒体影像装置艺术作品创作中的不断应用是对艺术本身的客观表达, 利于创作者在创作中不断探索艺术、技术二者有效融合路径的同时呈现对真理的追求、探索, 包括对智慧的阐释等, 促使创作出的新媒体影像装置作品具有鲜明的交互性、技术性、时代性、游戏性等特点, 在展现作品技术思维的过程中揭示艺术本质以及折射艺术在与技术不断融合中的独特魅力、现实意义。

(三) 实例

“装置”、“影像”是新媒体影像装置艺术两种呈现形式。以2012年韩国丽水世博会为例, 无数参观者眼球被命名为“世博数字艺术画廊 (EDG) ”的全球最高画质的超大型LED屏幕上的动画吸引, 主要是因为其LED巨大动画给观者带来了全新的多感官体验。参观者可以利用手机上传相关主题照片, 在互动多媒体技术作用下实时动态化采集现场照片, 参观者观赏动画中遨游的数字鲸鱼的同时也能看待自己, 在互动过程中获取了真实的多感官体验, 而这是让该新媒体互动影像装置作品具有极强生命力、感染力的关键所在。又比如, 2013年, 法国的互动数码影像作品—《8 Ties》, 作品图像属于符号动画影像, 有着较强的视觉冲击力, 为观者营造了全新的现实、虚拟二者结合下有着浓浓诗意的环境氛围, 能够让观者获取别样的视觉体验。

三、结语

总而言之, 作为全新的思维, 新媒体影像装置艺术思维在大众文化浪潮中持续发展, 对装置艺术领域持续性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需要在多层次探究实践中全方位、系统化把握应用其中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以及新媒体影像装置艺术中的活动、游戏、审美等思维, 科学化、深层次探索新媒体影像装置作品设计新思路、新路径, 在科学、艺术二者深度结合中增加作品附加值, 提升作品设计整体层次以及作品艺术性、经济性等。以此, 在展现新媒体影像装置作品独特魅力的过程中满足观者多元化与个性化需求, 为电子科技与装置艺术发展迈向新征程提供强有力保障。

【相关链接】

新媒体 (New Media) 是指当下万物皆媒的环境, 简单说:新媒体是一种环境。

新媒体涵盖了所有数字化的媒体形式。包括所有数字化的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移动端媒体、数字电视、数字报刊杂志等。

一个相对的概念, 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 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

新媒体亦是一个宽泛的概念。

摘要:随着装置艺术研究持续深入, 如何在艺术设计领域有效融入互动多媒体技术日渐重要, 需要在理论探究与实践剖析中从不同角度入手深入把握新媒体影像装置艺术作用下的“互动性”思维, 优化影像装置作品创作设计路径, 最大化提升作品视觉效果的同时给观众带来全新的互动感, 促使艺术与科技在新时代下实现深度融合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影像装置艺术,“互动性”思维

参考文献

[1] 李楚瑶.新媒体视域下互动媒体艺术的信息传播[J].科技传播, 2018, 10 (20) :12-13.

[2] 马晓翔.刍议新媒体装置艺术中的审美表现与文化脉络[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美术与设计) , 2015 (04) :115-118.

[3] 方兴, 田颖慧.跨媒体艺术与设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以“印·踏”展为例进行分析[J].艺术与设计 (理论) , 2018, 2 (07) :40-41.

[4] 魏笑然.移动互联网语境下交互式思维对新媒体艺术的普适性探究[J].教育现代化, 2018, 5 (35) :151-153.

[5] 陈涛.新媒体艺术“新”意之我见——新媒体艺术时代下影视动画的新发展刍议[J].新闻研究导刊, 2018, 9 (13) :144+167.

[6] 史磊.论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审美要求——评《新媒体艺术设计——数字·视觉·互联》[J].新闻战线, 2018 (21) :177-177.

[7] 王馨.艺术与数字技术相结合的新媒体艺术设计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 2018 (17) :29-30.

[8] 李紫薇.挣脱桎梏——新媒体艺术传播的社会性交互特征研究[J].黄河之声, 2018 (03) :124-125.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的临床观察下一篇:胸腺肽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0例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