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测图课程的教学设计论文

2022-04-12

评职称或毕业的时候,都会遇到论文的烦恼,为此精选了《数字测图课程的教学设计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翻转课堂与项目课程教学均为加强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翻转课堂与项目课程教学的互融分析,指出两者在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上趋于一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开发项目课程,将两者融合建设教学资源,对项目课程的推广实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数字测图课程的教学设计论文 篇1:

基于“产学融合、实境育人”的专业建设方案

工程测量与监理专业2009年开办以来,围绕“精测量、会监理”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专业建设,创新“产学融合、实境育人”的2+1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四大能力”平台的课程体系,明确课程建设理念,改革教学模式,系统培养技能型人才。

专业建设方案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技能竞赛1专业建设背景

根据教职成[2011]12号文件: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准确把握定位和发展方向,自觉承担起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时代责任,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在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方面以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浙江省公布的水利“十二五”发展规划,浙江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都要求加强水利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大力培养、引进和用好水利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提法的改变,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目前,我院作为全省唯一水利高职院校,工作内涵是将成熟的技术和管理规范转变为生产和服务,工作场所和岗位是面向基层第一线。因此,在进行专业建设的同时,要及时进行专业调整,处理好适用专业建设与市场需求的关系,更好地适应人才需求的变化性。

2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2.1专业课程体系架构与职业岗位、职业能力不能很好地对接

目前课程体系架构,传统的“先理论后实践”的二元痕迹很明显,理实融合不够,需进一步探讨分析建立一个以岗位职业素养和岗位核心技能为主线的专业课程体系。目前,本专业按照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进行教学的课程只有4门,但与形成性过程考核相配套的软硬件设备还不具备,不能满足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方案的实质性要求。

2.2师资队伍的数量、素质与结构不能很好地满足课程改革建设的要求

本专业属于复合型专业,目前既有全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有熟练的专业操作技能的骨干教师偏少,专业融合的教师很少,教师的教研和科研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缺少必需的专职实训指导教师;兼职教师的聘用、培养、管理的长效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2.3实践教学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

测量仪器设备缺乏,或有些仪器设备数量不足,与行业企业的仪器设备相比较存在较大距离,测量理实一体化教室和测量实训场地不能满足项目化教学要求;部分实训设备功能不全,有待完善或更新;缺乏生产性项目管理及生产育人导向的有效机制;校外实习基地中测量、监理类的基地数量偏少,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合作运行的长效机制尚待进一步完善。

2.4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尚待健全

目前,还没有效地对教学主要环节如对教学质量、课堂、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教材、教学日志、考核等教学工作实行实时、动态监控,顶岗实习管理的制度和措施需要进一步完善,顶岗实习考核目标仍需进一步完善。

3专业建设思路

根据水利、建筑行业和浙江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工程测量与监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围绕“精测量、会监理”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产学融合、实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形成基于“四大能力”平台的课程体系,围绕“岗、课、证”相融通的课程建设模式、“教、学、做”理实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及“知识+技能+态度”的形成性过程考核模式改革,重点实施4门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改革建设计划,建成水利系“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加强实训实习条件建设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创新校企合作的机制,深化内部管理运行机制改革,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整体提升专业发展水平、教学条件装备水准和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专业建设方案

4.1创新符合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为突出专业教学过程的实践性、职业性和开放性,实现学生培养和就业的“零距离”对接,创新“产学融合、实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是2年校内学习,掌握必需的职业素质、职业知识、职业能力结构,具备专业基本能力和专业综合能力;“产”是在校外1年生产实习,主要学习专业综合能力;“实境”是强调全学程结合真实生产环境进行教学,把专业技能和企业对学生的职业素养两方面同时培养,真正体现专业与企业对接。

4.1.1產学融合

第一学年的校内教学,主要通过职业核心能力平台、专业基本能力平台,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和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初步形成的职业意识,以及工程图识读、工程测量、水利工程施工、水利工程监理为核心的职业基本能力;第二学年校内教学学期,紧紧围绕职业综合能力的形成,通过专业综合能力平台课程的学习,利用现有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室和新建的实训室,通过现场讲课、示范、演练及课程单项技能实训等方式,达到工程测量、数字测图、现场施工、项目监理的综合能力,为“上岗”“顶岗”的教学实施奠定基础,更多地争取效益性生产实习等校企合作项目,实现“生产”带动“教学”的融合机制,实现校企对接,提升专业服务于产业的能力。

第三学年顶岗实习要求专业对口,在合作企业的实际岗位完成顶岗阶段的学习任务。“顶岗”教学即学生在工程第一线的测量、监理、施工等岗位上改变学生身份,进入学徒角色,直接参与工程生产,在生产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实实在在进行技能训。学生到单位提前上岗进行工作,以企业准员工的身份,提前完成工作见习期。通过有针对的教学,提高学生专业综合能力水平,缩短毕业生的适应周期,实现“教学”对“生产”的推动,突出专业技能培养。

4.1.2实境育人

(1)通过校内的实践教学环节、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和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进行专题讲座和进行专业指导,如新生始业教育、1周的认识实习、测量基础理实一体化教学,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专业和专业学习的主要内容,进行识岗教育;课程实训环节可安排学生到企业生产现场、水利工程仿真实训室、测量实训场等仿真生产环境进行理论与实训现场教学,进行识岗实习、生产实习,让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进行教学和实训,完成对学生的培养任务,使学生了解企业的工作环境、工作流程,建立专业素养,从而促进了人才培养与企业“零距离”对接。

(2)引入企业真实的工程项目进行专项训练,如中小面积区域的地形图测绘、施工放样,以本省水利工程项目为例进行投标文件的编制等,实现在真实生产环境下完成真实生产任务的专业教学,融入企业文化,使学生熟悉项目的工作过程,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既实境育人,又提升了专业教师的职业实践能力,为学生顶岗进行实战演习,缩短与岗位的距离。

(3)在企业真实的环境中进行生产实习,以“准员工”的角色进入真实的岗位,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在岗位上完成学习任务。顶岗实习期间企业负责安排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作为现场指导教师,与校内专任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上进行训练,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应用能力。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工作过程,感受了企业氛围,磨练意志,提升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4.2 构建基于“四大能力”平台的课程体系

4.2.1校企合作,构建全学程能力培养课程体系

高职培养的人才类型是实用型、应用性,着重培养学生的特长或专长,专业建设应打破传统的学科型课程体系,按照专业培养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的难度、顺序分析和典型工作任务的分解为依据,对典型工作任务和需要的职业能力进行教学分析,把本专业学生的能力由原有的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限定选修课、任选课归结为四大能力平台,即:职业核心能力、专业基本能力、专业综合能力和岗位迁移能力。根据本专业的四大能力平台的要求对原有的课程进行解构和重构,构建出全学程能力培养的项目化课程体系。

4.2.2校企合作,制定专业技能标准,构建全学程能力认证体系

根据学院的全学程能力培养与考核制度,在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基础上,突出专业能力的培养,构建本专业的全学程能力培养与考核项目和考核标准,部分课程技能项目直接采用国家或浙江省的职业资格(或技能)标准。在教学过程中,一要强调教学内容和素材尽可能来自生产一线,让学生直接参与实际工程项目;二要强调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与实际能力的培养。

根据本专业的全学程能力培养与考核进程安排,校企合作,制定专业技能考核项目及标准,在此基础上开发全学程能力考核认证系统。

4.2.3制定课程标准

在现有教学计划修订的基础上,建成全部课程的教学标准。课程标准由课程负责人与企业技术专家、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一起研讨、制定。课程标准建设把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内容融入到专业课程中,尽量各专业之间统一,但各有侧重点,以便资源共享。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课程性质与任务,课程开设依据,课程设计思路,课程与前、后续课程的衔接关系、课程培养目标、课程内容、要求及教学设计、课程实施建议等。

4.3课程改革建设

4.3.1明确课程建设理念

(1)教学目标与职业岗位要求相对接。在课程建设中,为了使教学目标与职业岗位对知识、技能、态度的要求相对应,首先,通过校企合作,分析形成职业岗位能力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态度,明确提出课程教学目标;其次,将知识、技能、态度,按照内在规律分解到各学习型工作任务中,通过课程教学来实现教学目标。

(2)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关键岗位课程的教学内容,融入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内容,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参照职业资格标准制定,课程教学考核标准也与考证对知识、技能、态度方面的要求相对应。课程教学内容不仅与职业资格考试内容相对接,而且还融入注册建造师、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工程师等岗位的考证内容,为本专业学生毕业后晋职考试和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课程设计,首先,分析对应的岗位工作任务确定课程教学内容;其次,按照工作过程将教学内容整合为学习项目,对课程进行整体设计,使教学过程与岗位工作过程相接,并且将水利行业最新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引入课程。

(4)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紧紧围绕高职教育改革的总体目标,以专业核心课程为主线,以岗位技能为目标,按照相关职业标准的要求,调整教学内容,重构课程体系,把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纳入课程体系之中,将证书课程考试大纲与现行课程教学大纲相衔接,加强实践性教学,突出测量与监理一线技术管理能力和工种职业技能培养,实行参加社会证书考试代替校内相关课程考核。

4.3.2改革教学模式

(1)校企合作,推行“教、学、做”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在整个教学内容的组织上,以企业的真实项目为载体,将理论知识与岗位技能融为一体,在仿真的工作环境中进行职业规范化训练,推行“教、学、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校企合作,实行“知识+技能+态度”的形成性过程考核模式

为适应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本专业大部分课程考核坚持“知识+技能+态度”的形成性过程考核模式。形成性過程考核强调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改变过去期末考试一考定成败的考核模式,是把整个课程的考核分为若干子项目或单元考核,在过程考核中要求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参与,部分证书类课程考核要与考证相结合。考核模式既有“应知”的考核,又有“应会”的考核,既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考核,又重视学生职业态度的考核与评价。

4.3.3以“测量专业社团”活动为载体,着力培养学生测量的综合技能

工程测量与监理专业鼓励学生参与第二课堂学习,提供了“测量专业社团”。作为实践性比较强的专业社团,配备了指导教师专业指导,指定测量专业学生为社长,不定期进行集训,提高学生的测量技能,为学院测量技能比赛、水利部属高职院校的技能比赛选拔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测量专业社团”可满足教学、技能竞赛、兴趣小组的技能训练,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理技双赢”的目的。

4.3.4校企合作编写配套实训教材

“产学融合,实境育人”的关键是教学内容要与企业实际工作内容紧密结合,传统教材中实践内容偏少,难度偏大,综合应用性偏差,缺乏配套实训教材。校企合作针对性强,综合性课程较多,因此教材编写团队吸收浙江省相关测绘公司、水利水电建设公司、水利(建筑)监理公司等企业技术专家、兄弟院校专业教师合作开发,教材内容引入浙江省实际工程案例,使教材内容适应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并与行业企业技术发展同步。

5结语

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通过专业建设,深感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机制的重要性。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学院需要深化专业建设内涵,优化建设目标,不断完善监测体系。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的考试方法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1).

[2]卜欣立,于海军,孙百虎.校企合作中“实境育人”教育模式初探.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

作者:彭晓兰

数字测图课程的教学设计论文 篇2:

基于翻转课堂的土建类专业项目课程教学研究

摘 要:翻转课堂与项目课程教学均为加强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翻转课堂与项目课程教学的互融分析,指出两者在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上趋于一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开发项目课程,将两者融合建设教学资源,对项目课程的推广实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项目课程;翻转课堂;土建类专业;教学改革

项目课程教学是加强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重要手段。翻转课堂平台教学资源的建设和使用是解决学生自主学习平台缺乏和学习主动性缺失问题的重要手段。目前依然存在学生被动完成项目与自主学习间的矛盾,存在学生理论知识基础不扎实与自主学习平台缺乏间的矛盾,存在项目实践时间不足与理论教学占用时间较多的矛盾。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开发项目课程,将两者融合建设教学资源,对项目课程的推广实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翻转课堂的内涵和困境

翻转课堂是学生依照教师给定的教学资源,完成个性化学习,并在课堂上交流协作完成知识获取的过程。该模式融合了建构主义学习、合作学习等理论,肯定人的能力,注重在学习过程中提供适度的帮助,给予学习者充足的学习时间,确保有效学习的发生。然而目前仍存在较多的翻转困境,如高职学生视频学习的自觉性不够,教师引导与监督的手段不多,视频制作的针对性不强、吸引力不够,课堂讨论效率不高等问题。学习过程把控、改变传统的考核观念以及高门槛的视频课件制作是推广实施翻转课堂的主要瓶颈。

二、项目课程教学的内涵特征

项目课程教学模式与高职学生的培养要求、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理念比较吻合,其实质是让学生学会完成典型产品或服务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有效提升职业能力。项目课程开发的关键技术环节包括工作任务分析、知识技能的选择、项目的选取与设计。高职院校项目课程的实际操作性比较强,知识内容与学生未来的工作岗位要求贴近。在整个项目课程中,知识被均衡地分配到各个具体项目中,每个项目都有其核心的课程内容,将核心内容制作成翻转教学所需要的课程资源,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整的工作实践过程中获得职业知识和能力。当前推广实施项目课程教学的主要障碍包括教师观念的转变以及课程项目设计及相关内容的组织。

三、翻转课堂与项目课程教学的互融分析

翻转课堂和项目课程教学一个更注重课堂教学,一个更注重实践锻炼,两者的有效结合可以提高教学改革的有效性。翻转课堂与项目课程教学不能单纯地理解为两种不同教学模式的简单叠加。两者均主张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从以知识传授为主向以能力培养为主转变,从以课堂教师讲授为主向多种学习方式转变,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将两者结合开发项目课程,可以更加明确学习目标和重点知识,较好地创设情境,开展实践锻炼、合作学习、交流讨论等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提升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主要体现为:

第一,项目课程重在实践应用并产生成果,需要提前铺垫一定的理论知识。由于项目课程需根据岗位工作任务设置课程项目内容,会颠覆传统知识逻辑。在项目课程教材资料还不充分的条件下,学生知识的逻辑体系会受到影响,且传统教学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而结合项目课程开发的翻转课堂教学资源建设正好迎合了这种需要。

第二,课堂教学手段中引入真实、明确的项目任务,有效提高了课堂翻转效率。结合完成项目任务所需要的知识制作视频资源,可以使学生把握学习重难点。

第三,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师生和学生之间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交流,完成项目课程设计任务。在两者融合的模式下,师生互动,教师引导、辅助、示范、答疑,总结提高等过程将更加高效。

第四,从解决翻转困境看,项目课程中的项目设计为学生指明了学习要求和目标。在高职学生学习习惯改变存在一定难度的情况下,给予学生感兴趣的、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和学习要求将是非常必要的。基于工作任务的课前学习视频资源是学生需要和更感兴趣的,这对克服翻转困境大有裨益。

四、翻转课堂下的项目课程开发实践

1.项目课程内容组织下的翻转课堂设计要点

数字化建设已成为当前教师的基本技能。在推倒传统逻辑理论知识体系的项目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整体考虑配套资源与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根据项目任务特色制作合适的视频资源。设计要点见表1,建设过程和要求包括以下几点:

(1)首先需清楚掌握翻转课堂设计的基本流程。

(2)在课程基本内容中应明确课程采取的项目教学方式,对学生自主学习和项目任务应有清楚的表述。

(3)在课程教学设计中,课堂教学目标设置和教学活动设计应结合项目课程特点,尤其应突出对课程设计任务的分配、任务执行过程的监测、真实任务的引入等活动。

(4)課前学习安排中应明确完成任务所需要的知识内容和自主学习要求。微课、课件、测试等课前学习资源库的建设应基于项目课程设计内容、学生在线学习便捷性等角度开发。

(5)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鼓励教师利用在线平台实施授课和总结指导。

2.翻转课堂下的项目课程开发实践

将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分为课前视频学习阶段、课堂师生互动阶段以及课程评价与总结阶段。

土建类专业很多课程非常适合实施基于翻转课堂的项目课程教学,以建筑工程测量为例,课程项目设计内容包括岗位工作任务分析、课程项目设计、项目内容组织、翻转课堂拟建设的教学资源、产品、服务成果几个部分。

(1)结合建筑工程测量实际岗位工作,主要工作内容为布设、测量施工区域控制点,施工控制网测设,建筑物施工测量,标高放样与管道测设,竣工图测量。

(2)课程项目设计需结合岗位工作内容,具体包括:小区域控制测量、建筑基线、方格网、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测量、高程与管线测设、数字测图与应用。

(3)为完成上述项目,需要对完成每个项目所需要的知识点进行梳理,根据知识逻辑关系,组织部分子项目或项目内容,主要有:测量基础知识学习、全站仪法三大基础测量实训、导线测量、水准测量、点的位置测设、建筑基线放样、方格网放样,建筑物的定位、建筑物的放线、基础施工测量、主体施工测量、厂房柱列轴线测量、构件设备安装测量、建筑物变形观测,高程与坡度放样实训、数字测图、地形图识读与应用等。

(4)结合翻转课堂教学需要,在项目课程教学中,考虑建设的教学资源有课前学习视频、课件建设、课中互动环节设计、课程测试与调研活动、课后习题与实训总结等。

(5)为更科学地对学生开展考核评价,应将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结合进行,两者考核分值比例应根据课程性质及教学过程综合衡量。结果考核可依据学生提交的产品或服务。过程考核可考虑设置教师评价、小组长评价、组员互评环节,设置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过程的考核,结合学生出勤、提交资料的情况综合评价。

五、结语

翻转课堂下的项目课程教学在课前资源建设、课堂把控及课后评价诸方面均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使知行并进的教学举措得到落实,关键在于观念的转变,教师对项目课程教学内容的有效组织,以及翻转课堂的内容设计与实施。对土建类专业建筑工程测量项目课程实验班与普通班的教学效果进行对比,发现对翻转教学和项目教学感兴趣的学生占到近80%,认为实施后效果提升明显的占93%,教学改革后实验班全班成绩平均提高12分。尽管两种教学模式融合下开展资源建设和课程教学改革还有诸多困难,但融合模式为学生学习带来的影响是显著的,其发展前景良好。

参考文献:

[1]周贤波,雷霞,任国灿.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项目课程中的教学模式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6(1):97-102.

[2]蒋丽丽,姜大庆.翻转课堂模式对项目化课程实施效果的研究——以SQL Server数据库开发与实现课程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14):52-55.

[3]邢伟.高职院校项目课程实践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14(4).

[4]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的几个关键问题[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4):9-11.

[5]胡雷.基于翻轉课堂的高职项目教学模式构建与应用[J].职业技术教育,2015,29(36):37-40.

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职业技术教育分会2017年度课题“基于翻转课堂的土建类专业项目课程教学研究——以建筑工程测量为例” (课题编号:GZYYB2017066)。

作者简介:傅为华(1977— ),浙江义乌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

作者:傅为华

数字测图课程的教学设计论文 篇3:

高职数字测图课程项目化改造与教学实践

【摘 要】阐述高职数字测图课程项目化改造的必要性、工作思路、教学目标和教学实施过程。

【关键词】高职 数字测图 课程项目化改造 教学目标

教学实施过程

一、课程项目化改造的必要性

数字测图是我国目前进行数字地球、数字中国和城市地理信息系统GIS、国家基础测绘的主要技术手段,是目前各种工程测量中地形图测绘的重要方法,是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职业核心课程。数字测图的知识和能力的掌握对学习后续课程起到关键性作用,数字测图也是学生就业中重要的职业岗位之一。

数字测图的内容主要有数字测图的基本知识和电子全站仪的应用、数字测图的外业数据采集和内业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成图等。教学要求,是培养学生具有数字测图的基本知识和数字测图的职业能力。一直以来,在教学上是采用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方法,理论与实际相脱离,教学效果较差,难以达到课程教学目标的培养要求。学生缺乏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对数字测图技术的整体过程体会不深,一知半解,实践能力差,严重影响了学生应具有的数字测图的职业工作能力。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如何在教学中进行课程项目化改造,用项目和任务训练学生,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字测图实践能力,培养高技能型人才,已经成为高职数字测图教学改革中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课程项目化改造工作思路

所谓课程项目化改造,是根据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需要,将数字测图课程教学过程转化为实践工作任务,将工作任务贯穿于项目教学的始终,以工作任务为基础驱动项目教学的整个过程。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学习课程的专业知识。这样可以利用工作任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课程紧密结合实际工程项目,可以使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巩固理论知识,训练实际工作能力,最终具备职业岗位的工作能力。

为了进一步开展各项工作,应确定数字测图课程项目化改造工作思路:深入各行业和基层进行行业调研与分析;确定数字测图职业岗位能力目标、职业素质目标和职业知识目标;根据数字测图岗位的工作过程的不同环节和具体任务,进行课程教学设计;按照课程项目化实施教学。数字测图课程项目化改造工作思路如图1所示。

三、课程项目化教学目标

数字测图是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在教学体系中占有着非常重要位置。数字测图针对于国家基础测绘、水利水电工程测绘、交通工程测绘、城市建设工程测绘等岗位要求,培养能在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从事数字测图的、具有系统的应用知识和良好的职业素质,并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通过行业调研与分析归纳,得出数字测图课程项目化教学目标见表1所示。

四、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

数字测图项目化改造,是以数字测图的职业能力目标为核心,以数字测图过程为主线,通过设计工作任务,构建学习情境,建设仿真和真实的学习场景,让学生在职业活动中获取知识、锻炼职业技能,通过完成系列工作任务来培养学生具有职业能力。根据数字测图的工作内容和真实工作过程来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和顺序,每一个教学单元就是一项工作任务,对应一项具体的能力训练目标。数字测图为一个贯穿性综合项目,有4个子项目,见表2所示。

五、课程项目化教学实施

数字测图课程项目化教学实施是以项目为载体、任务驱动,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采用分小组作业的形式各自独立地完成4个具体的项目工作任务。具体教学实施过程如下:

第一,收集资料。学生根据完成项目任务内容、要求,收集各种必要的资料。主要有原项目已有的各种比例尺地形图,有关数字测图测量规范和地形图图式,控制测量的成果以及数字测图技术设计书等。

第二,学生分组。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组4~6人,选出组长。组长工作能力直接影响到该组任务的完成,在分组中要注意组长的选定,应选择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工作能力,责任心较强的学生担任。

第三,实施方案。各小组根据项目任务的要求和有关行业规范,制订出项目实施方案。方案的主要内容有数字测图项目任务内容、相应的实施步骤、测量的方法、时间安排及要求和注意事项等。

第四,实施项目。各小组按实施方案实施项目,各小组依据规范要求协作完成项目任务。主要内容有各组根据实施方案,按规范要求完成数字测图各项目任务。

第五,教师指导。教师跟踪检查和指导学生实施项目任务情况,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及时指导。

第六,任务评价。学生完成各项目任务后,安排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完成项目任务过程,各小组数字测图项目成果进行总结和互相交流,每小组派代表汇报完成项目情况,教师进行点评和知识归纳。

第七,成绩考核。学生课程成绩考核分为4个方面。一是过程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在完成各个项目过程中的成果;二是实践能力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仪器操作能力、绘图能力;三是知识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数字测图课程的应用知识;四是考核学生的工作态度,主要考核学生的团队精神、工作态度、出勤、安全等方面情况。根据学生以上四个方面及小组互评、组内互评和指导教师评价综合评定学生的成绩。

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的最终目标,就是具有实战能力——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数字测图项目化改造与教学实践证明,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素质为基础,突出能力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以实训为手段,设计出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教学目标明确,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边学边做。教师在做中教,边做边教。教、学、做一体化,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这种课程项目化教学方法,符合高职学生的学习规律,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巩固了理论知识,提高了实践能力,教学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戴仕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朱曙光.高职《数字测图》项目化课程的实施总结与思考[J].科技信息,2010(21)

[3]黄鹏超.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课程项目教学改革与实践 [J].广西教育,2011(9C)

【基金项目】广西“十一五”教改科研项目(2009C134)

【作者简介】蓝善勇(1954- ),男,广西博白人,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教研室主任,测量专业带头人,研究方向:数字测图和GPS测量;孙 萍(1966- ),女,江苏常州人,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刘 凯(1975- ),男,广西桂林人,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责编 何田田)

作者:蓝善勇 孙萍 刘凯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水利工程钻孔灌注桩分析论文下一篇:公共危机角度下环境保护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