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旅游低碳经济论文

2022-05-09

评职称或毕业的时候,都会遇到论文的烦恼,为此精选了《森林旅游低碳经济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森林康养旅游已成为一个国内外普遍关注的热点,相关专家、学者从森林康养旅游发展的重要性、内涵、衡量指标、发展路径与对策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全国多地具有发展森林康养旅游的资源条件,认真分析、梳理当前森林康养旅游研究态势,从中获得经验与启示,有助于推动全国森林康养旅游的发展。

森林旅游低碳经济论文 篇1:

森林旅游交通要素低碳化研究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必然趋势;新兴的森林旅游业为了实现低碳发展,需要在交通方面解决低碳化问题。本文通过对森林旅游低碳交通特点及其设计特点的分析,研究了森林旅游交通要素低碳化模式,提出森林旅游应将外部公共交通低碳化、旅游集散中心符合低碳标准、内部交通工具以节能环保为主的建议。

关键词:  森林旅游;  交通;  低碳化

1 森林旅游交通及方式概述

1. 1 森林旅游交通定义

旅游交通是指在旅游过程中因旅游需求而伴随使用和发生的各种交通路线、工具、设施与服务的总和[ 1 ]。作为旅游通道的主体,旅游交通在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森林旅游交通则是指在旅游客源地和森林旅游目的地之间,旅游者所采用的各种交通设施和服务。根据不同的森林旅游交通条件,森林旅游者会做出相应的旅游决策并选择最佳的森林旅游目的地;而对森林旅游经营者而言,旅游者的到来与否和如何到来与自己经济利益的实现密切相关。由此可见,森林旅游区的交通便利程度,是衡量旅游景点开发程度和国家旅游业发达程度的关键因素。

1. 2 森林旅游的主要交通方式

1. 2. 1 森林旅游区外部的交通方式

旅游交通按其路线和运载工具的不同,可分為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等运输方式,每种运输方式各有其特点和优势,在具体运作过程中,旅游者往往利用多种运输方式完成整个旅游活动。

1. 2. 1. 1 公路运输

公路交通运输是森林旅游交通中最主要、应用范围最广的旅游交通方式[ 2 ],是将各种类型的汽车作为主要交通工具,公路作为交通路线,汽车站作为始终停靠站点,为游客提供运输服务的交通方式。公路旅游交通在旅游活动中使用的比重最大,目前我国各森林景区广泛修建公路,同时外部辅助以高速公路,2010年全国共有森林旅游道路5.47万km2,截至目前我国高速公路总里程已突破13万km2,居世界首位。这极大地增加了森林旅游景区的可进入性,使得公路旅游交通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2 ]。

公路交通具有便捷快速、节约时间等优点,同时公路建设所需投资少、完成工期短、后期见效快。但是公路交通也有载客量少、安全性较差、受天气变化影响较大、不能适应长距离旅游等不足。

1. 2. 1. 2 铁路运输

铁路交通运输以旅客列车为交通工具,以铁路为交通线路,以铁路客运车站为始终停靠站点,主要承担中远程旅游者的运输任务[ 3 ]。铁路运输正向提高车速方向发展,一些国家先后研制出高速铁路、磁悬浮车,提高了铁路交通运输方式的竞争能力。中国目前已迅速成长为世界公认的高铁大国,高铁已经成为中国的一张名片。我国是高速铁路系统技术最全、运营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高及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凭借这些优势,高铁极大地方便了森林旅游,赢得了国内外亿万游客的认可。

铁路具有载运量大、运输速度快、价格较低、污染少、安全准时等特点,但是由于火车受轨道限制,铁路的铺设受地形起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铁路交通同时具有初期投资大、作业时间长、受地区经济发展和地理环境限制等缺点。

1. 2. 1. 3 水路运输

我国发展水路交通运输的条件得天独厚。近年来,我国的水运建设与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水路运输也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远洋航运方面,我国已经开辟远洋航线30余条,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港口相联系[ 3 ]。 我国水路运输的未来发展趋势是:内河航道联网,航道等级提高,港口建设加快,水运资源利用率逐步提高,国际航运大力发展,承运比例大幅度上升。这有利于充分发挥我国水体旅游资源的优势,为开展水上旅游活动奠定基础。

水运旅游交通具有价格较低(不包括豪华游轮)、豪华舒适等特点,但同时也有航行速度慢、受自然条件影响大、运输波动性大等不利因素。

1. 2. 1. 4 航空运输

航空交通运输方式是以民用客机为主要交通运输工具,以航空交通线为路线,以机场为停靠站的一种交通方式。航空旅游交通方式在国际旅游线路中占绝对优势,它是大规模拓展国际旅游市场的重要因素,其发达程度是衡量国家旅游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航空运输大规模用于旅游始于1978年,现已形成了民航航空网络。截至2010年底,完成运输总周转量538亿t·km,旅客运输量2.68亿人,形成了以北京为中心,辐射全国各省会等80多个城市和边远地区以及通往世界各地的航空网络体系。同时,我国共有定期航班航线近2000条,形成了连接国内132个中心城市、 国外34个国家60多个城市的现代化航空运输网。一些相对偏远的著名森林旅游风景区,如西双版纳、扎兰屯、九寨沟、张家界等都开辟了航空线路,航空运输已经成为旅游者长途旅游的一种重要交通方式[ 3 ]。

航空运输具有便捷、舒适、机动、安全可靠等优点;但其同时也具有运载成本和运价相对较高、飞行受气象条件限制等缺点。

1. 2. 2 森林旅游区内部交通方式

森林旅游交通包括旅游者从出发地到达森林旅游目的地的过程,和从目的地回到出发地的过程,以及在旅游区内部利用交通工具游览的全过程。环保汽车、旅游索道、游船、游排、人力车、滑竿、电瓶车、自行车等形式是主要的森林旅游区内部交通方式。

2 森林旅游交通要素低碳化模式

2. 1 森林旅游交通要素低碳化的必要性

2014年6月18日,英国剑桥大学可持续发展领导研究所、贾吉商学院以及欧洲气候基金会的研究报告称:由于目前旅游业的不断增长,2025 年旅游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排放量的比例,将从现在的 3.9%~6%增长到10%左右,其中旅游交通碳排放量占据了整个旅游业碳排放量的75%[ 4 ]。研究指出,如今导致全球变暖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轮船、汽车和火车等交通工具所耗用燃料排放的气体,而旅游产业与交通业具有很强的关联性。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统计,因旅游活动而使用交通工具所导致的直接碳排放占全球总二氧化碳排放量的2%;旅游业耗能比例中,交通运输所耗能源占比最大,占其总能耗的94%[ 4 ]。

2010年全国森林公园共接待游客3.96亿人次,从各地前往森林旅游区的方式有汽车、轮船、飞机和火车等旅行方式,旅游景区的内部交通也主要依靠这些交通方式[ 5 - 6 ];随着森林旅游者的消费从观光向休闲方式转变,采用自驾车旅游的人数也在逐年增长,能源消耗量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都在持续递增。

2. 2 森林旅游低碳交通的内涵和特点

2. 2. 1 森林旅游低碳交通的内涵

丹麦哥本哈根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首先提出有关低碳交通的概念,在对气候变化的认识及其对人类生活影响的了解逐步加深的背景下,我国政府明确提出应将交通运输业的节能减排作为重点[ 7 - 9 ]。作为低碳发展在交通运输业的一种行为方式,低碳交通是以实现交通领域可持续发展为导向,以减少能源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为目标的高能效、低能耗、低污染的发展理念和行为方式。

森林旅游低碳交通是以降低森林旅游交通工具二氧化碳排放量為核心目标的低碳化交通发展模式,主要包括:森林旅游交通的节能减排、森林旅游交通环境保护、森林旅游交通循环经济以及交通科技与信息化等核心内容。

2. 2. 2 森林旅游低碳交通的特点

旅游交通与城市交通有很大差别。一般情况下,旅游者希望旅游过程中旅途时间短、游览时间长,即快速到达目的地,然后再在景区内进行休闲娱乐活动。森林旅游交通系统受景区区位、交通工具需求等多种因素影响,旅游者完成整个旅游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出发地经过较长距离交通到达目的地周边,这一阶段交通一般耗时较长,因而交通需求以迅捷便利为首选;第二阶段是到达景区周边后,乘坐短距离交通工具到达景区内部景点,这一阶段交通耗时短,但要求体验舒适、沿途景观优美,故多以慢行为主。

2. 2. 3 森林旅游低碳交通设计的特点

根据森林旅游交通出行特征,研究认为,森林旅游低碳交通设计应体现四大特点。

2. 2. 3. 1 保护自然资源

森林旅游是围绕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等自然景观开展的旅游活动。通过内部资源间互相依存、制约、转化,森林系统内部调节构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系统[ 10 - 11 ]。但森林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限,当受外界剧烈干扰时,很容易失去其维持平衡状态的能力, 并最终导致生态系统失调和旅游资源消失。因此,在森林景区交通线路设计上应着重考虑生物生境, 尽量避免影响珍稀濒危物种的正常生存。在符合环保要求基础上,森林旅游交通应优先采用非机动、自然的交通工具。森林内部交通必须具备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等特点。

2. 2. 3. 2 环境容量的有限性

为保持原有森林自然景观对游客的吸引力,应严格控制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及旅游区载客量,平衡好旅游利用与自然资源保护之间的关系,保证生态资源与旅游产业的协调持续发展。

2. 2. 3. 3 休闲观赏性

森林旅游交通工具不仅有运输功能,还应具有旅游参与功能。从运输方面讲,交通工具应满足环保性的要求;但从旅游方面讲,交通工具应突显地方性特点,赋予其地方民族特色。因此,交通工具多种多样,各有特色,旅中有游,旅游结合,吸引了众多旅游者,且能最大程度地满足多种森林旅游者的不同需求。如武汉渡轮是武汉人心中的文物,已深深植根于武汉的旅游文化中,它已不仅是一种交通工具,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2. 2. 3. 4 外部交通设施高效

由于森林旅游者从旅游出发地到达目的地的距离和时间较长,因此应考虑森林目的地是否具有可进入性;交通工具须能方便快捷地到达旅游目的地,并能有效地降低交通能耗。

2. 3 森林旅游交通要素低碳化模式

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TOD)是指规划一个居民区或商业区时,使公共交通的使用程度最大化的一种非汽车化的现代规划设计方式[ 12 ],强调环境改造、功能重构和空间的紧凑,近年来这种全新的规划思想引起了广泛关注。TOD模式的主要优点是在长距离时采用公共交通工具,短距离时采用碳排放量低的交通工具。根据上述森林旅游交通的出行特点,研究将森林旅游交通出行分为外部长距离交通——中间换乘——内部休闲交通三大过程:外部长距离交通阶段特点以快速、载客量大及舒适为主,通往目的地的各干线路网提供承担此段运输,交通工具以私家车及旅游大巴为主;中间换乘阶段由位于各景区中心区域的服务中心集合,再换乘景区交通系统至各个旅游景点;内部休闲交通阶段特点是以节能环保、舒适、便捷为主,各景区之间的环状干线路网承担此段运输,交通工具以景区内部节能型公交为主。

建设森林旅游区TOD模式可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减少碳排放。游客在外部长距离交通时可采用外部公共交通工具,在景区内可使用碳排放较少的工具,如步行、自行车等。通过二者结合,旅游交通可在最大程度上降低碳的排放量。

2. 3. 1 外部公共交通低碳化

二氧化碳排放量因交通工具的不同而有所差别,常见的交通工具耗能量与碳排放量的关系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在旅游中采用不同的交通工具,所产生的碳排放量差异明显。其中, 家用汽车的能耗量最多,电动车的能耗量最少。

2. 3. 2 旅游集散中心的建设

森林旅游景区的TOD模式,须建立在旅游集散中心与旅游公交系统的基础上。作为实现换乘的重要环节,旅游集散中心是为了方便游客到该地区旅游而设立的重要综合性平台,具体为:第一,对进入景区的游客提供旅游信息咨询、旅游集散换乘、客房预订、票务预订等旅游出行的基本需求。第二,黄金周等游客密集期间,给自驾旅游者及游客群体提供快捷的交通服务,将具有不同出游目的的游客分流,并协调各景区间人流分布。第三,对一些低环境容量的景区,通过其配备的游客休息区、停车场等硬件设施与服务,提前进行截流,实时调节生态敏感景区的环境容量压力。第四,对存在特殊需求的旅游活动,集散中心应为旅游爱好者提供紧急应对措施及抢险救援指挥等。

旅游集散中心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要符合低碳建筑物的标准,其中,低碳型停车场的建设也是很重要的。天津市出台的《旅游服务质量提升纲要行动计划和工作方案》中规定:该市5A景区将全部建造生态停车场。这种停车场进行全面绿化,地面全部铺设草坪,空余位置种树,车位与车位也由树木隔离。调查显示,天津夏季普通露天停车场在下午14:00点时,无遮阴地面的温度高达42.4℃,一辆深色汽车的车内温度达58℃。但是在低碳型停车场中,同样颜色汽车的车内温度只有25℃[ 13 - 15 ]。这就意味着生态停车场可以降低开空调的频率并减少碳排放,这正体现了低碳旅游的发展理念。

2. 3. 3 景区内部的低碳交通方式

森林旅游区内部游览式交通阶段:特点以节能环保、舒适、便捷为主,各景区之间的环状干线路网承担此段运输,交通工具以景区内部节能型公交为主,以其他的交通方式为辅。

2. 3. 3. 1 公共交通

从表1可以看出,公共交通、电瓶车或轨道交通的碳排放明显低于摩托车或家用汽车的碳排放,因此,森林旅游区应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以减少碳排放量。公共交通应采用一些节能的公共汽车,如混合动力机车,与传统汽油机车的效率相比,混合动力机车可大幅度提升能源利用率;混合动力与柴油同时使用,能够使其获得更高效率,但其投资成本将更高。此类型机车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最主要障碍是开发成本较高,因而现今还不具备大规模市场化的能力。

电池汽车,以氢燃料电池汽车最为常见,由于其在运行过程中仅需消耗空气,可真正实现零排放,因此备受全世界关注。但由于氢燃料电池的成本高居不下,使其目前的市场竞争力较弱。

2. 3. 3. 2 步行道

步行道是森林旅游区、自然保护区和荒野中供旅游者徒步旅行的基础设施。其路面一般未做铺设,长度从几十千米到上千千米,有的可连接多个风景区、保护区等。步道通常穿越丛林、原野、山地、沼泽等地区,穿越者沿途可享受和体验到不同的自然地带,激发开拓探险的激情。

步行是非常低碳的出行方式,它具有教育功能、安全功能、文化功能及运动保健功能。可在森林景区内设置步行道,禁止机动车驶入,供游客步行游览景区使用,这种形式不仅环保且碳排放量极少。同时,步行道让游客有序地活动,降低了对生态资源的破坏,保护了生态环境。

步行道在规划和设计时,要充分贯彻生态低碳的“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原则;步道材质的选择应偏重生态材料,具弹性,可吸收冲击力,减小运动伤害。优先选择当地的天然的材料如木材、石材等材料,尽量少用复合材料和混凝土材料,避免造成生态污染。

2. 3. 3. 3 自行车交通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逐渐进步,我国主导交通工具已由自行车转变为机动车,自行车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少。但目前全球变暖、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等问题的突显,使人们又开始注重自行车的使用。自行车是低能耗、低污染的交通工具,符合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符合旅游景区使用低碳、环保、便捷的要求,其既可以缓解疲劳,又可以达到零排放的目的。欧美各国都积极地开展自行车观光,在美国和欧洲的很多国家,自行车旅游占到整个旅游市场的 5%~10%;英国的自行车旅游每年有6.35 亿英镑的营业额,自行车旅游行业已经被认为是英国旅游业中发展最迅速的部分[ 16 - 20 ]。在国内,乡村旅游地区和海边旅游区也逐渐开展自行车观光旅游;在海南三亚、广西桂林,自行车观光旅游受到了众多旅游者的喜爱。在某些森林旅游区的外围地区,也陆续开展了自行车观光旅游。

3 结论与讨论

3. 1 如今全球变暖形势加剧,碳排放量逐年增加。而旅游交通的碳排放量占整个旅游业的75%,且旅游业和交通业关联紧密,因此将森林旅游交通要素低碳化极为重要[ 21 - 22 ]。森林旅游交通工具要求从出发地到达目的地的第一阶段以迅捷便利为主,而到达景区周边后观光旅游的第二阶段以体验舒适为主。森林旅游交通的设计特点,要求保护自然资源、环境容量的有限性、休闲观赏性及外部交通设施高效。森林旅游交通的低碳化模式(TOD模式)要求外部公共交通低碳化、旅游集散中心等基础设施符合低碳建筑物的标准、景区内部交通工具以节能型公交为主,以步行道、自行车等其他低碳交通方式为辅。

3. 2 随着环境问题的不断恶化,低碳经济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森林旅游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将低碳理论融入其发展模式中对旅游业意义深远。森林旅游可以依据其森林资源的低碳化属性及各种功能,提供能耗更低、碳排量更少的旅游方式,促進森林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增长。此外,随着社会压力逐渐增大,紧张的城市生活让人们释放压力、回归自然的旅游需求增加,且在全社会共同努力积极开展低碳教育、大力宣传低碳生活的背景下,人们的低碳意识也在不断提升,低碳理念深入人心。未来的森林旅游可从交通低碳化、建筑低碳化、能源低碳化、商品低碳化及废弃物低碳化等方面着手进行低碳发展。

3. 3 森林旅游低碳化的進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尚待解决。首先,政府对降低碳排放、实现全方位低碳化投入的资金仍然不足,这导致有些地区虽有想要低碳化的意愿,但难于真正实施。其次,现阶段的森林旅游低碳化仅停留在某一些方面,在其他方面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未能实现全方位的低碳化运营。最后,虽然公众低碳意识在逐步增加,但仍然不够成熟,低碳旅游的意识还比较弱。尤其是在一些交通不便利、宣传不到位的地区,群众的森林低碳旅游意识仍有待提高。

参考文献

[1] 孙有望,  李云清.  论旅游交通与交通旅游[J].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9,  20(10):  65 - 69.

[2] 周伟.  低碳公路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研究[J].  交通运输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3(2):  8 - 11.

[3] 潘震.  铁路交通运输过程中安全运输的措施[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8(3):  72 - 73.

[4] 杜丽丽.  我国旅游业的低碳发展及对策研究[D].  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  2011.

[5] 石小亮,  陈珂,  何丹.  沈阳市森林涵养水源经济价值核算研究——基于森林蓄水量价格倒算法[J].  林业勘查设计,  2017(4):  79 - 81.

[6] 石小亮,  陈珂,  何丹.  生态安全及其预警研究进展[J].  中国林业经济,  2017(5):  1 - 5.

[7] 严筱.  低碳交通背景下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扩散研究[D].  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  2016.

[8] 石小亮,  陈珂,  曹先磊,  等.  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研究综述[J].  生态经济,  2017,  33(7):  195 - 201.

[9] 张立超,  刘怡君.  低碳交通视角下的LNG汽车产业现状与前景预测[J].  中国软科学,  2014(5):  66 - 75.

[10] 石小亮,  陈珂,  揭昌亮,  等.  吉林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J].  水土保持通报,  2016,  36(5):  312 - 319.

[11] 叶玉瑶,  张虹鸥,  许学强,  等.  面向低碳交通的城市空间结构:  理论、模式与案例[J].  城市规划学刊,  2012(5):  37 - 43.

[12] 石小亮,  陈珂,  鲁晨曦.  中国森林碳汇服务价值评价[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9(5):  27 - 33.

[13] 张建慧,  雷星晖,  李金良.  基于系统动力学城市低碳交通发展模式研究——以郑州市为例[J].  软科学,  2012,  26(4):77-81.

[14] 石小亮.  吉林森工集团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及预测研究[D].  北京:  北京林业大学,  2015.

[15] 张陶新,  周跃云,  赵先超.  中国城市低碳交通建设的现状与途径分析[J].  城市发展研究,  2011,  18(1):68-73.

[16] 石小亮,  张颖,  单永娟,  等.  云南省高原典型森林植被涵养水源功能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8):  1 366 - 1 372.

[17] 陈飞,  诸大建,  许琨.  城市低碳交通发展模型、  现状问题及目标策略——以上海市实证分析为例[J].  城市规划学刊,  2009(6):  39 - 46.

[18] 刘洪,  杨丽辉,  李信,  等.  以低碳交通为导向的中小城市大型城市综合体交通影响评价探索——以玉溪红星国际广场为例[J].  森林工程,  2015,  31(4):  127 - 133.

[19] 石小亮,  张颖,  赵铁蕊,  等.  低碳经济下林产品贸易发展研究[J].  管理现代化,  2015,  35(1):  79 - 81.

[20] 郭树平.  黑龙江省林下经济现状及发展战略[J].  林业科技,  2016,  41(4):  1 - 5.

[21] 石小亮,  张颖,  韩争伟.  森林碳汇计量方法研究综述——基于北京市的选择[J].  林业经济,  2014,  36(11):  44 - 49.

Study on the Low Carbonization of Forest Tourism Traffic Factors

SUN Huayu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Liaoning Shenyang 110866)

Key words Forest tourism; Traffic;  Low carbonization

作者:孙华禹 石小亮 王钰嘉

森林旅游低碳经济论文 篇2:

森林康养旅游:研究态势与发展重点

[摘要] 森林康养旅游已成为一个国内外普遍关注的热点,相关专家、学者从森林康养旅游发展的重要性、内涵、衡量指标、发展路径与对策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全国多地具有发展森林康养旅游的资源条件,认真分析、梳理当前森林康养旅游研究态势,从中获得经验与启示,有助于推动全国森林康养旅游的发展。森林康养旅游发展的重点是搞好森林康养旅游发展规划,注重文化传承,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大交通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康养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形成森林康养旅游发展合力。

[关键词] 森林康养;旅游业态;研究态势

作为森林旅游与健康养生相融合的森林康养旅游受到国内外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发展森林康养旅游,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具体实践。森林康养旅游将成为低碳经济的发展路径,成为“创新驱动”的重要突破,成为林业转型升级、实现生态扶贫的必然趋势。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森林旅游和康养超过16亿人次,同比增长超过15%,创造社会综合产值近1.5万亿元。[1]发展森林康养旅游已成为乡村振兴、推进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脱贫攻坚的一项重大举措,有助于将森林生态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对当前国内森林康养旅游研究情况进行梳理,从中明确当前森林康养旅游研究态势和未来研究方向,总结对全国发展森林康养旅游的启示。

一、国内森林康养旅游研究态势

近年来,发展森林康养旅游从国家层面受到高度重视。2016年,国家旅游局发布了《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标准》,国家林业局把森林康养基地的创建列入全国林业“十三五”发展规划。2017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实施森林生态标志产品建设工程”“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大力改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森林康养公共服务设施条件”。2019年中央1号文件再次提出:“充分发挥乡村资源、生态和文化优势,发展适应城乡居民需要的休闲旅游、餐饮民宿、文化体验、健康养生、养老服务等产业”。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民健康,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把人民健康确定为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把健康发展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重要位置。

森林康养旅游是以森林资源为依托,以生态养生文化为导向,以健康体育活动为内容的生态旅游形式。国家对森林康养旅游的高度重视,促进了各地政府、企业对发展森林康养旅游的重视。同时,森林康养作为旅游新业态,也逐渐受到学界的关注和大众的青睐,成为研究的新焦点。在中国知网(CNKI)上以“森林康养旅游”为篇名展开搜索,截止2019年6月末,共搜索到34条结果,文献发表时间最早从2016年开始,2016年共7篇,2017年为15篇,2018年为10篇,2019年为2篇。以“森林康养旅游”为主题在中国知网展开文献搜索,截止2019年6月末,共搜索到89条结果,文献发表时间最早从2016年开始,2016年为8篇,2017年为41篇.2018年为35篇,2019年为5篇。以上文献的研究重点集中在森林康养旅游的重要性、内涵与衡量指标、发展路径与对策等方面。

1.森林康养旅游发展的重要性

不少学者从森林的生态价值、丰富林业产业业态、提升居民健康水平等方面强调了发展森林康养旅游的重要性。例如:丛丽(2016)认为,随着城市人居环境不断恶化和城市人群工作压力不断增大,森林康养可以减轻人们的压力,产生放松身心效果,成为国民共享的一种生态福利。[2]在2017年12月的首届中国森林康养与医疗旅游论坛上,国家林业局局长张建龙提出森林康养旅游顺应建设“健康中国”新要求,契合推进绿色发展新趋势,满足人们追求健康生活新期待,应为“健康中国’’作出贡献。[3]张跃西(2017)认为,森林是人类的家园,打造“健康中国”离不开森林生态产业的支撑;只有大力发展森林康养旅游,才能拓展新业态,创造新产品。[4]马捷(2017)认为,发展森林康养旅游是有效盘活林业资源,提升林业经济效益,助推新常态下我国林业改革的有效手段。[5]

2.森林康养旅游的内涵与衡量指标

一些学者对森林康养旅游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大都将其归结为一种新的旅游形式。例如:周亦波(2016)指出.森林康养是以森林为载体,以康体活动为导向,以养生文化为灵魂的综合旅游形式,是森林旅游的新业态,是旅游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一种新型模式。[6]在对森林康养旅游内涵理解的基础上,有学者研究了森林康养旅游开发潜力的衡量指标与方法,例如:李济任(2018)从森林康养资源价值、森林康养环境价值和开发建设价值3个层次,选取8个准则层,界定32个指标层,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森林康养旅游开发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綜合评价法得出了最终的评价结果。分析结果显示,3个子目标层权重最高的是康养环境价值评价,权重值为0.63,次之为康养旅游价值评价,权重值为0.26,对开发建设价值评价的权重值最低,仅为0.11,说明森林康养旅游侧重于森林康养,以康养为主要需求动机,以森林环境质量为主导因素。[7]

3.森林康养旅游发展的路径与对策

结合森林康养旅游兴起的缘由以及目前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学者们分别从全国层面和特定区域层面提出了发展路径和对策。从全国发展层面看,张跃西(2017)认为森林康养旅游迫切需要强化战略引领,创新商业模式,突出主题特色,优化功能布局,夯实技术基础,打造产品体系。[8]陈晓丽(2016)分析了森林资源的康养功效,提出我国森林康养旅游开发原则及发展建议。[9]肖艳红(2018)从森林康养业的主要内容、产业发展需求、科学发展思路3个方面分析了其科学发展的路径。[10]从特定区域发展层面看,霍岳飞(2018)从区位、人文地理角度分析了太行山区发展森林康养旅游的优势,并从顶层设计、产业集群构建、产品打造、品牌塑造等方面提出了推进森林康养旅游发展的对策。[11]李权(2017)研究了贵州省森林康养的科学发展策略,即做好顶层规划和设计,抓好招商引资和市场营销,探索建立行业标准与认证体系,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推进绿色基地建设等。[12]马捷(2017)提出四川省应通过建立生态保护与资源开发良性互动机制,整合区域森林康养旅游资源,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塑造森林康养旅游特色品牌,强化营销宣传以及推动人才培养等,实现森林康养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13]

二、森林康养旅游研究评价及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梳理发现,当前学术界对森林康养旅游研究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研究内容较为广泛。学术界从不同角度探讨、分析了森林康养旅游发展的重要性、内涵、衡量指标、发展路径与对策等,说明森林康养旅游已经成为一个社会关注的热点,确立好科学发展思路、解决好关键问题,森林康养旅游必将迅猛发展、势不可挡。

二是研究队伍多层次性。对森林康养旅游进行研究的人员,多数来自高校、科研单位,也有来自政府机关及从事森林康养旅游的具体工作者,覆盖面较广

三是研究视角体现融合性。一些专家、学者还从森林康养旅游与医疗、养老、卫生、旅游、教育等行业关系进行探讨,提出森林康养旅游朝着新兴产业发展的态势,深化了對发展森林康养旅游的认识。

森林康养作为旅游新业态,虽然逐渐受到学者的关注和大众的青睐,但依然处于研究的初始阶段,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目前,森林康养旅游的产品形式和开发模式等定性研究有了较多研究成果,但对于森林康养旅游的开发潜力评价指标及开发体系仍属空白。客观上分析,由于森林康养旅游研究工作起步较晚,缺少专门的森林康养旅游研究机构,研究力量过于分散,研究成果未能进行整合,森林康养旅游研究还存在不够深入的问题。为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应继续加大、深化对森林康养旅游内涵、地位、作用等的研究;着力探讨森林的养生功能、森林康养的林地类型和森林康养旅游的产品设计;特别是要做好森林康养旅游发展过程中民俗文化、地方特色、古树名木的保护利用研究,构建起森林康养旅游文化的传承保护机制。

三、下一步森林康养旅游发展重点

对现有研究成果的梳理、评价及展望,可为下一步发展森林康养旅游提供一些思路与启示。总体上看,通过对现有森林康养旅游研究态势的研究与分析,我们认为,未来森林康养旅游发展应依托良好的生态与文化底蕴,借助丰富的森林康养旅游资源,以森林开发特色旅游为主题,以森林康养旅游活动为载体,以康养文化项目为支撑,搭建森林与康养、旅游、文化共生共享的平台。具体来讲,未来森林康养旅游发展重点应在如下几个方面。

1.搞好森林康养旅游发展规划

规划水平如何,关系到森林康养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功能的完善程度和发展品位的高低。森林资源丰富的地方政府应高度重视、精心编制、严格执行森林康养旅游发展规划,以科学合理的规划来规范和推动森林康养旅游发展。森林康养旅游发展规划要坚持“生态、业态、文态、形态”融合发展理念,主打“森林康养”特色定位,构建“养老养生十森林健康十运动健康十支撑产业”的健康产业体系。规划一经制定,就要严格执行,严禁随意改变,依据森林康养旅游发展规划搞开发,坚决杜绝不符合森林康养旅游规划的项目出现。

2.注重森林康养旅游文化传承

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挖掘森林康养旅游文化内涵,强化森林保护利用,以浓厚的文化彰显森林康养旅游的地域特色,留住地域文化、乡村文化的根脉和记忆。森林康养旅游要立足森林的历史地理、传统文化、民俗情感,多形式、多途径传承展示利用森林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养生文化、农事节庆文化等与森林康养旅游有关的文化。深度挖掘森林康养旅游文化内涵,融入现代休闲、养生、旅游理念,突出产品独特性,促使森林康养旅游发展更具生命力。强化森林康养旅游中传统文化、民俗文化、村落文化的保护,在保护好文化的前提下,开发包括森林体验、森林健身、森林旅游等森林康养旅游产品。

3.始终坚持绿色发展森林康养旅游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为发展森林康养旅游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绿色,不仅是发展森林康养旅游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而且还体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就发展森林康养旅游而言,森林的底色就是绿色,发展森林康养旅游产业本身就是绿色产业。绿水青山,既是发展森林康养旅游的宝贵资源,又是发展森林康养旅游的独特优势。相生共荣、天人共美的良好生态,老少咸宜、营养健康的绿色产品,是发展森林康养旅游独特吸引力、竞争力与发展魅力所在,森林康养旅游应始终坚持以“绿色”为导向的发展模式。

4.加大森林康养旅游交通设施建设力度

大力推进和整体提升森林康养旅游交通设施水平,努力提升森林康养旅游环境设施的互通、互联能力,确保游客在森林康养旅游时能体验和享受到“行之方便、游之尽兴、购之丰富、娱之快乐”。结合森林康养旅游实际,统筹规划、适度超前建设森林康养旅游交通设施,引导城市优质交通设施反哺森林康养旅游目的地,支持森林康养旅游发展。重点是建立和完善城市、城镇连通周边森林康养旅游重要旅游点的公共交通网络,推行“旅游点直通车”、“网络单车”等便民服务设施,完善森林康养旅游停车场、微型自驾营地等配套设施,形成“快速通达、慢行体验、无缝接驳”的森林康养旅游综合交通体系,提升森林康养旅游舒适度与便捷性。

5.完善与配套森林康养旅游公共服务设施

进一步完善森林康养旅游文化、休闲娱乐、教育、科技、体育和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配套,提升森林康养旅游品质。重视森林康养旅游应急设施和防灾减灾设施建设,不断增强森林康养旅游对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提高森林康养旅游的安全感。高水平、高质量搞好森林康养旅游服务,完善旅游标识,全方位提高森林康养旅游经营管理水平。通过森林康养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和服务体系投放,促进城乡居民森林康养旅游习惯养成,提升未来消费潜力。

6.多措并举形成森林康养旅游发展合力

大力推进森林康养旅游服务项目建设,如森林浴、森林疗养、森林休闲、森林养生、森林运动、森林健身、森林疗养等森林康养旅游特色产品,打造一批森林康养旅游名牌基地、名牌企业、名牌产品、名牌服务,带动森林康养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其次,加快培养森林康养及森林运动产业的高级管理人才,塑造森林康养旅游产业的良好形象;大力提升森林康养信息化水平,实现康养、医疗、旅游、运动等数据的大集中、共建共享和业务协同;大力开展森林康养旅游科技创新,为森林康养旅游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不竭的科技动力和坚实的技术支撑。再次,加大康养旅游项目宣传力度,让更多人来亲身体验森林康养旅游,助推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1]黄俊毅.2018年林业产值达7.33亿元[N].经济日报,2019- 01-16 (01).

[2]丛 丽,张玉钧.对森林康养旅游科学性研究的思考[J].旅游学刊,2016,(11).

[3]刘泽英.张建龙在首届中国森林康养与医疗旅游论坛上提出森林康养应为“健康中国”作出贡献[J].林业与生态,2017,(01).

[4][8]张跃西.森林康养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N].中国县域经济报,2017-08-07(05).

[5][13]马 捷,甘俊伟.基于SWOT分析的四川森林康养旅游发展路径研究[J].四川林业科技,2017,(02).

[6]周亦波.森林康养旅游初探[J].旅游纵览,2016,(05).

[7]李济任,许 东.基于AHP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森林康养旅游开发潜力评价——以辽东山区为例[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8,(08).

[9]陈晓丽,森林康养旅游研究及开发探析[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6,(05).

[10]肖艳红,申绍林,大健康与大旅游背景下森林康养的科学发展路径[J].绿色科技,2018,(17).

[II]霍岳飞,地理区位视角下的太行山区森林康养旅游发展对策[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3).

[12]李 权,张惠敏,杨学华,谢朝娟,李性苑,大健康与大旅游背景下贵州省森林康养科学发展策略[J].福建林业科技,2017,(02).

作者:刘祯贵

森林旅游低碳经济论文 篇3:

论海南岛森林旅游发展背景下的森林生态酒店建设

摘 要:依托丰富的热带雨林资源,海南省目前正在大力发展森林旅游。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提出将森林生态酒店作为森林旅游发展配套措施的建议,建议海南政府主管部门制定相应的发展政策,在法规建设、招商引资、森林旅游区规划、酒店硬件建设、酒店内外部管理以及旅游生态意识教育等多方面着手,整合政府、行业以及教育机构的资源,共同推动海南森林生态酒店的建设与发展。

关键词:海南岛;森林旅游;生态酒店;森林生态酒店

一、引言

在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大背景下,海南旅游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态势之中。根据海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海南省接待过夜旅游者总计3320.37万人次,同期对比增长10.63%。其中12月份共计接待过夜旅游者达384.29万人次,同期对比增长15.23% 。从以上数据来看,海南岛已经成为中国人民的四季花园,特别在冬季更是内地及国际游客的避寒胜地。2012年末中国内陆地区持续发生的雾霾天气曝光于全球公众的视野之中,也使人们深刻认识到生态环境的破坏对生产生活所产生的巨大负面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健康岛、绿色岛、生态岛为招牌的海南旅游更是受到了全国游客的青睐。海南省近年来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产品,已建成亚龙湾热带天堂森林公园、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区、甘什岭槟榔谷原生态黎苗文化旅游区、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等知名森林旅游景区。海南省也通过10年生态省建设和“绿化宝岛”大行动,使森林覆盖率达60.5%,森林面积达206.67万km2。2011年,首个省级“中国森林旅游试验示范区”落户海南。海南将全省作为一个大的森林公园进行规划(陈伟光,马跃峰,黄晓慧,2012)[1]。由此可见,森林旅游必然是海南省旅游业未来发展的重点之一。酒店业作为旅游业的三大支柱之一,对于海南森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酒店作为一个宾客云集、消费娱乐的公众性场所,必然要占用、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排放大量的废弃物质和产生大量的噪音污染,这使得酒店业成为旅游业中相对高能耗和高污染的产业。但是发展森林旅游的同时,也必须解决游客在森林旅游景区内外的住宿问题。而要在森林旅游景区内部或周边建设酒店,生态酒店则是必然的选择,因此笔者认为建设森林生态酒店是海南酒店业发展的未来方向之一。

二、生态酒店的概念与内涵

生态酒店,有些国外学者称之为“Green hotel”或“Eco-efficient hotel”,直译为“绿色酒店”或者“生态效益型酒店”。但是,也因此而导致一些社会公众和研究者对生态酒店的概念产生了几种错误认识。有些人认为绿色酒店就是生态酒店,也有人认为实施低碳化管理的酒店就是生态酒店,更有甚者认为不管建在景区或者市区,只要在内部和周边种上花草树木,综合造园手法,设计出一种生态氛围的酒店就是生态酒店。但是笔者认为,绿色酒店强调的是环保理念,低碳酒店则着重于减少能耗及碳排放量,而生态酒店不仅应该具备绿色酒店和低碳酒店的特征,还有更深层次的内涵。

什么样的酒店才是生态酒店呢?蒋彦(2009)认为,生态酒店是指运用环保、健康、安全理念,坚持绿色管理,倡导绿色消费,保护生态和合理使用资源的酒店[2]。同时他也指出“生态”既有酒店在经营过程中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节能降耗,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的含义,同时更深层次的内涵则是以自然环境本身为依托,着力打造依山就形,天人合一的酒店,从而使酒店与自然美景融合为一,人与天地融为一体。胡富彬(2011)则认为生态酒店应该是原生态的而不是仿生态的,真正的生态酒店首先应注重其酒店的住宿、餐饮、娱乐等基本功能,其次要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3]。赵凡蓓(2008)在其《独具特色的生态酒店A Distinctive Bio-hotel Stanglwirt》一文中介绍了奥地利的Bio-hotel Stanglwirt生态酒店,该酒店是酒店建筑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典范,酒店以当地的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由主体楼和矿泉健身中心建筑群组成,整个建筑群半嵌入地下,地面以上的部分依山势而设计,屋顶种植绿色的植被,夏天酒店与周边绿色的山地和草坪融为一体,冬天酒店的屋顶则被白雪覆盖,与周边的雪景相得益彰。无论冬夏,从外观上看几乎使人感觉不到酒店的存在[4]。综合以上学者的观点,笔者认为生态酒店应该是指为了满足游客的住宿、餐饮、娱乐等需求,在景区内部或周边,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在建设和经营管理中均遵循生态原则的酒店。生态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所谓遵循生态原则,即生态酒店的建设和运营以尽量不破坏景区内部和周边的生态环境为原则,努力使自身成为其组成部分,且内部实施绿色、低碳等环境友好型的管理理念,使酒店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同时也需要明确的一点就是生态酒店并不代表价格低廉和有限服务,而是在提供星级服务的同时遵循生态原则。而森林生态酒店意即建在森林公园、森林旅游区域或森林自然保护区内部或周边的生态酒店。

三、森林旅游发展背景下的海南森林生态酒店建设

(一)海南森林旅游产品发展现状:森林旅游是依托森林资源进行的旅游活动,具有较强参与性、享受性和生态性。森林资源是开展森林旅游活动的载体,在这一点上海南岛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海南岛森林覆盖率达60.5%,森林面积达206.67万km2,有着世界一流的热带雨林资源。五指山、霸王岭、尖峰岭、吊罗山、黎母山是海南岛上的五大热带原始森林区(陈耀,2009)[5]。至2010年,海南省国家级森林公园已达7个,即尖峰岭、蓝洋温泉、吊罗山、七仙岭、海口火山口、黎母山和霸王岭国家森林公园。目前已经开发的森林旅游景区有十多处,较知名的热门景区景点有亚龙湾热带天堂森林公园、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区、甘什岭槟榔谷原生态黎苗文化旅游区等。五指山、吊罗山、黎母山等热带原始森林区也在规划和开发的进程中。

(二)海南森林生态酒店发展现状:海南省在建设国际旅游岛的背景下,酒店建设进程不断增速。截至2011年,星级酒店和客房的数量分别达到了306家和6.7万间(王赵洵,2012)[6]。海南目前是全国五星级酒店比例最大、度假酒店最多、顶级品牌最集中的区域,希尔顿、万豪、喜来登、铂尔曼、洲际等世界知名酒店品牌均已进入海南岛的酒店市场,三亚已经成为一个酒店堆出来的城市,海南岛也已成为一个“五星级酒店岛”。海南酒店数量庞大,但根据上文的概念界定,可以称之为森林生态酒店仅有少数几家,如亚龙湾人间天堂鸟巢度假村、尖峰岭雨林谷度假酒店、保亭七仙岭君澜热带雨林温泉酒店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亚龙湾人间天堂鸟巢度假村,该酒店位于国际一流的滨海山地生态度假型森林公园——亚龙湾热带天堂森林公园内,伴山面海,拥有独栋别墅及客房共182栋,从外观上看,一栋栋木屋嵌于亚龙山的森林与峭壁之间,如同鸟巢一般,与森林公园内的景观和谐统一,已经成为亚龙湾热带天堂森林公园的一大景观。度假村内每栋别墅的房间均是国产钢结构外包进口实木,顶盖毛草,房间家私均采用红木打制而成,卫生间采用各种石材,度假村内近7公里的木栈道由国产钢结构外包进口实木制成,可让住客体验最自然的居住环境。同时,鸟巢度假村是一家五星级酒店,游客入住后不仅感受到周边的自然生态,也享受着高端的酒店服务。因此该酒店在2009年开业以来一直受到各地游客的青睐,也成为海南酒店业的招牌之一。

(三)建设森林生态酒店的必要性:在海南省大力发展和倡导森林旅游的形势下,建设森林生态酒店的必要性有以下几点。第一,数量很少有待发展。目前海南森林生态酒店的数量很少,在一些新开发的森林旅游景区和森林公园内部和周边没有配套的酒店设施,游客大多入住滨海度假酒店或城市酒店,再搭乘其他交通工具进入森林旅游景区游玩。第二,有利于海南森林生态环境的保护。森林生态环境是海南森林旅游发展的基础,随着森林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配套的森林生态酒店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护森林生态环境,促进海南森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第三,提高海南酒店业的竞争力。在海南的300多家星级酒店中,绝大部分均位于滨海区域,定位多为奢华的度假型酒店,由于酒店类型雷同,目标市场重合,而同一市场上的客源是有限的,这就致使酒店之间竞争加剧。推进森林生态酒店建设将丰富海南酒店的类型,吸引不同需求的游客,开拓更多的细分市场,进而提高海南酒店行业的整体实力。

(四)建设森林生态酒店的配套措施:在海南省大力开发森林旅游产品的背景下,推进森林生态酒店的建设也是十分必要的。这就需要海南省政府及海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制定相关的政策,从概念宣传、政策立法、酒店管理、旅游教育等多方面实施相关的配套措施,积极推进海南森林生态酒店的建设和发展。

1、概念宣传:很多人都听说过生态酒店,但是对于什么样的酒店才是生态酒店则缺乏深入的认识。这就需要政府进行大力宣传,通过各种媒体向社会公众传播生态酒店的概念。特别是要让开发商、投资者以及旅游规划人员认识到生态酒店的概念与内涵,以及在森林旅游景区建设生态酒店的必要性。同时也要让酒店经营者和管理者认识到通过建设生态酒店能够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环境效益和森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使未来的生态酒店经营和管理遵循生态原则,也使目前森林旅游景区内部和周边现有的酒店朝着生态酒店的方向发展。

2、政策立法:政府的政策及立法是森林生态酒店建设与发展的保障,因此在政策立法方面政府需要制定强有力的措施并保障执行。第一,鼓励在新开发的森林旅游景区中把森林生态酒店纳入规划,在建设过程中同时启动生态酒店的建设项目。第二,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吸引负责任的开发商和投资者,共同推进森林生态酒店的建设。第三,完善森林景区管理方面的法规条例,对于生态酒店的建设和经营制定标准,对于破坏生态环境的企业实行相应的处罚措施,对于达标的企业进行奖励。通过法律手段规范景区内外部酒店的建设和运营能够遵循生态原则。第四,建立示范性森林生态酒店,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海南省旅游委可以考虑将亚龙湾鸟巢度假村建成海南省森林生态酒店的示范单位,根据制定的标准将该酒店打造成同类型酒店的领头羊。示范单位建成后可以组织开发商、酒店管理者等相关单位的人员进行参观、访问和学习,促进新的森林生态酒店建设和现有酒店的软硬件改造与经营理念的重塑。

3、森林生态酒店的硬件建设:生态酒店的硬件建设需要遵循生态原则,这需要酒店开发商和建筑设计者对此有充分的认识。首先,在建筑设计方面遵循生态原则。生态酒店的建筑设计讲究依山就型、天人合一,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这就要求设计者充分考虑酒店周边的自然环境,酒店建筑要与自然环境相和谐,以在视觉上不破坏原有自然景观为原则。其次,在材料选用方面充分考虑环保因素。森林生态酒店建筑应该以木结构为主,辅以石材和其他建筑材料,就地取材的同时兼顾当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杜绝乱砍乱伐以及开山毁林的现象。再次,要在酒店内部营造与外部环境和谐的生态氛围,设计开放式的大堂,利用自然采风和采光的方式降低能耗在室内设计及装饰方面充分选用绿色植物和花卉。最后,政府应对加强生态酒店建设技术方面的支持。政府应组织相关人员学习国外生态酒店建设的新技术,并对海南省未来的森林生态酒店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4、森林生态酒店的内部管理: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环境效益是森林生态酒店内部管理的目标。也就是说要在保证酒店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贯彻落实低碳管理及绿色发展等环保理念。例如在客人入住之前客房内只有迷你吧运转,照明多使用节能灯;减少床单换洗次数,从一日一洗转变为一客一洗。研究表明,少换洗一次床单被罩可节省0.03度点、13升水和22.5克洗衣粉,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50克。如果全国所有星级宾馆都能做到3天更换一次床单,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4万吨(晏素,2010)[7];酒店还应该减少或不使用一次性用品,这不仅可以降低酒店成本,也可以鼓励旅游者注意节约、爱护环境。在餐饮方面,酒店可以为顾客更多的提供以生态食材为原料的绿色食品。在培训方面,对于酒店内部的员工也要进行生态、绿色、低碳等相关理念的宣传,并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员工主动减少浪费、爱护环境。在营销方面,以森林生态酒店作为根本的营销理念,提升顾客的生态意识。

5、旅游教育的支持:人才是企业竞争的关键和行业发展的基础。推进森林生态酒店的建设需要大量具备生态环保意识和酒店管理理念的人才。因此海南相关高校的旅游专业应加强学生生态环保意识的教育,为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开设生态旅游、绿色酒店管理、低碳酒店发展理论等相关课程,向学生传播生态旅游和生态酒店的概念与相关理论,使海南旅游和酒店行业未来的从业者具备生态发展的意识和理念。

四、结束语

森林生态酒店的建设是海南森林旅游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推动海南旅游经济的发展和海南森林资源生态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因此政府、行业以及教育机构都需要齐心合力,共同推进海南森林生态酒店的建设。

[1]陈伟光,马跃峰,黄晓慧.发展清洁能源开发森林旅游海南绿色经济正崛起[N],人民日报,2012-3-25

[2]蒋彦.“两型社会”下酒店建设发展的新空间——兼论长沙生态酒店建设[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1),75-76

[3]胡富彬.生态酒店的经营取向[J].饭店现代化.2011,(1)66-67

[4]赵凡蓓.独具特色的生态酒店[J].建筑创作.2008,(04)146-151

[5]陈耀.海南旅游概览[M].南海出版公司.2009

[6]王赵洵.海南酒店建设热不减5年内将新增68家五星[N].中国旅游报.2012-5-30

[7]晏素.顺应世界潮流打造低碳酒店[J].商业现代化.2010,(5)64

作者简介:金磊,男,汉族,1980年2月生,安徽省霍山县人,琼州学院旅游旅游管理学院讲师,酒店管理硕士,主要从事旅游管理与酒店管理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作者:金磊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依附理论发展管理论文下一篇:最新小学教育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