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联系与发展

2022-09-28

第一篇:考研政治联系与发展

浅析党内政治生活与全面从严治党的联系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指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须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严起。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工程和根本要求。笔者认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须严遵党章,严守纪律,严照党纪党规办事,任何党组织和党员都不得违背党章,破坏党内政治生活规矩,更不能拿原则规矩做交易。所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与全面从严治党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须常抓长管、抓细抓严,久久为功,抓出实效。

关键词:党内政治生活;从严治党

一、“党内政治生活” 概念的提出及其丰富内涵

(一)“党内政治生活” 概念的提出

1915年5月“列宁在《空泛的国际主义破产》一文中首次提出“党内政治生活”概念”。①“早期党的创始人之一蔡和森1926年上半年撰写《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及其使命》一文中,首次回顾了我党成立至1926年的“?h内政治生活”状况,并使用了“党的生活”、“党内的生活”,“党内政治生活”等概念。”②“把“党内政治生活”概念正式应用于党的建设要求的是毛泽东。他于1929年12月亲自起草古田会议决议,首次提出教育党员使党员的思想和党内生活政治化、科学化的论断,开启了思想建党的新思路。”③“1980年2月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首次使用“党内政治生活”这一概念。”④“总书记2012年11月16日在《人民日报》上发表《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一文,首次在“党内政治生活”前面加上“严格”、“严肃”等词语。” ⑤自此,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这一提法,广泛用于党的各种会议、文件以及党报党刊之中。

(二)“党内政治生活” 概念的丰富内涵

我党创建97年来,逐渐形成了“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坚持民主集中制、严明党纪党规等主要内容的党内政治生活基本规范。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对上述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规范赋以新时代科学内涵。具体为:一是坚定理想信念;二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三是维护党中央核心和领袖权威;四是严明党纪党规;五是坚持群众路线;六是坚持民主集中制;七是发扬党内民主,保障党员权利;八是坚持正确用人导向;九是严格党组织生活制度;十是坚决惩治党内消极腐败现象。”⑥

二、党内政治生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工程

全面从严治党,须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严起,此乃党的性质和宗旨所决定,也是新时代开创全面从严治党新局面的基础性工作。

(一)党内政治生活,是党组织教育管理党员之平台

此平台,对党员起到教育管理改造监督和提高之作用,同时也起到党性锻炼“熔炉”之效果;对组织起到凝聚力量、增强引领力、号召力、战斗力之作用;对领导班子起到提高民主科学决策水平、维护班子团结之作用;对全党起到统一思想意志、协调行动之作用。离开了党内政治生活这个平台、“熔炉” 和载体,全面从严治党,必将流于形式,成为空话。因此,各级党组织及其党员务必严格按照党内政治生活的准则、规范,把全面从严治党的各项要求落实到具体工作之中。

(二)党内政治生活,是解决党内矛盾、纠正党风之利器

党内政治生活健全,党组织战斗力则增强、党员积极性则高涨,党风就清明。反之,则党组织缺乏战斗力、号召力,党员积极性受挫,党风必然不好。改革开放后,党内政治生活中的积极健康因素是主流,但是,在一些地方和单位,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流于形式,党员日常教育、改造、监管缺失,党内政治生活极不正常、极不严肃,且出现一系列怪状。比如,党员同志之间有意见,当面不说,台上不说,都是你好我好大家都好,无丝毫批评与自我批评胸怀。一些党员与领导干部存在人身依附关系,党员称领导为老板,点头哈腰,巴结讨好,开会一味颂扬领导,不敢提出不同意见和建议;即便发觉领导违法乱纪,也不提醒,习以为常,更不敢抵制。更有甚者,一些地方党组织每逢五月节、中秋节、春节“三节”来临之际,排队登领导府上公款送礼物礼金,名曰“孝敬” 领导,实则败坏党风民风。十八大以来,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党心民心,出台“八项规定”;在全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使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违纪违法等消极腐败现象得到有效惩治。党内政治生活步入正轨,政治生态得到净化,党风政风民风明显好转。

(三)党内政治生活,是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之源泉

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触及党员思想灵魂,使之少犯或不犯错误,故能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积极性;在思想交流中还能消除思想工作误会与分歧、增进感情、促进团结,凝聚力量;在政治生活中增强党员意识、纪律观念和自律意识、促战斗力提高。任何党组织和党员,若长时间不开展党内政治生活,思想则混乱、是非则不分,甚至出现“一言堂”或各行其是、一盘散沙的自由主义现象。如此,班子岂有创造力凝聚力?又何谈有战斗力?实践证明,党组织战斗力强弱与否,与有否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有关;党员领导干部政治素养、执政能力如何?在党员群众中威信如何?也与是否经过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锻炼密切相联。

三、切实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奠定坚实的思想、组织、纪律和制度基础

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须严格按照十九大精神和《准则》的要求,从思想、组织、纪律和制度诸方面严起来,抓起来,经常抓,认真抓,规范抓,久久为功,抓出实效。

(一)把思想政治建党和制度治党贯穿于党内政治生活始终

新时代管党治党,须始终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坚持思想政治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统一。为此,一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引导党员深刻理解“八个明确”和自觉坚持“十四条”基本方略;二要自觉维护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增强“”四种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三要发扬党内民主,健全党组织议事规则和决策机制;四要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务公开条例(试行)》,不断完善管党治党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五要总结提炼新时代党内政治生活新实践新经验,推动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化和规范化,让理论创新、实践创新、方法创新的成果固化为成型制度,让成型的制度成为党员干部的紧箍咒,为建设新时代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筑牢制度根基。

(二)把严明纪律规矩贯穿于党内政治生活始终

要抓好经常性纪律教育,用好反面剖析材料、忏悔录、专题展览、警示片、民主生活会等手段载体,让党员敬畏法纪、守住底线。要深化运用“五种形态”,挺纪在前、抓早抓小,在谈话函询上深化,在分类处置上深化,在用好第一种形态上深化,贯彻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一贯方针。要加强监督检查,把《准则》执行情况纳入执纪审查、省市?h区巡察和派驻监督重点,通报曝光典型案例,防止出现“破窗效应”。

(三)把发挥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等“关键少数”的引领作用贯穿于党内政治生活始终

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是党风政风的风向标和晴雨表。一是领导机关要发挥引领表率作用,带头执行《准则》及党纪党规,把党内政治生活的各项要求贯彻落实到基层。二是要加强对“关键少数”的日常教育管理和监督,尤其要推动“一把手”向纪委全会述责述廉述德全覆盖,落实“一把手”监督措施并开展专项检查,总结深化“一把手”约谈工作成果,形成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头雁效应”。

(四)把严格政治标准、提高科学选人用人公信度贯穿党内政治生活始终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须发挥好党组织科学选人用人的领导把关作用,突出政治标准,严按组织程序,严把政治、能力和廉洁关。一要把对党忠诚、敢于担当、公道正派、清正廉洁、业务精干、群众公认的好干部,推荐选拔到各级领导班子中来;二要要注重在基层一线和困难艰苦地区培养、锻炼、选拔优秀年轻干部;三要运用大数据和信息化手段管理监督干部。建立重点岗位“一把手”和后备干部廉政档案资料库,把好党风廉政意见回复关;四要完善干部选拔任用责任追究机制,对违反干部选任标准程序、“一言堂”、“裙带关系”或贿选、买官卖官等选人用人腐败问题,严巡严查,绝不姑息。

(五)把增强基层党组织生活吸引力贯穿于党内政治生活始终

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强化基层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强化基层支部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稳妥有序开展不合格党员组织处置工作。创新组织生活方式,加强“三会一课”主题内容指引,分类建立党员干部组织生活档案,试点推行“组织生活定制计划”等方式,提高组织生活吸引力和感染力。各级党组织要鼓励党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帮助党员和领导干部发现问题、认识和纠正错误。各级党组织还要建立健全谈心谈话制度和强化民主评议工作,让党员知成绩明缺点、知敬畏存戒惧、知廉耻守底线,把对党员的教育培养、选拔任用、监管约束,牢牢置于党内政治生活之中,使之健康成长。

注释:

①②陈文林.《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深刻意蕴三题》,《理论导报》-2016.

③④⑤齐彪.《深刻理解“党内政治生活”的丰富内涵》,《理论导报》--2016.

⑥马正立.《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国内学术研究动向与实践发展动态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17.

第二篇:诺贝尔奖与政治联系含金量大打折扣

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本应该是高兴的事,但是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为什么呢?有人说了,这是中国人几代人的梦想,今天实现了,难道不应该高兴么,那么我说,我不高兴是有原因的,也许和有些不高兴的人有相似的地方。但各有各的不同。下面我就简单说说:

非常有讽刺意味的是,我听说莫言要得这个奖,是在网上了解的,网页里清晰的打着:莫言被怀疑贿赂评委会将得诺奖,第一时间我看到这个消息就感觉到是炒作,不相信,因为没听说过有这么个人,可能不是搞文学的吧,但是中国人几代人的梦想被一个你不知道的人实现了,有点接受不了。

昨天在办公室很多老师在谈论莫言获奖的事,这时从收音机里传来一则新闻: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就莫言得奖表示祝贺。同事们都不理解,和你外交部有1毛钱关系么?莫言是写了钓鱼岛是中国的得了诺奖?还是在他的文章里有抨击日本的言论,被世界认可了,都没有,就因为和日本作家竞争这个奖,赢了,你外交部就表个态?显得非常荒唐幼稚加可笑,会让人联想到,莫言得这个奖是国家施加了政治影响,做了一些工作才得的,对作者本身也是不公平的。

昨天在网上搜诺奖的资料,看到这样的标题:诺贝尔奖和政治联系在一起会使含金量大打折扣。是啊,众所周知,评上诺贝尔奖的都是些对人类对世界做出突出贡献的,莫言的作品是否对人类的进步对世界做出来巨大贡献,还有待后人评说,当然了,这应该在通读了莫言作品的前提下,因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莫言获奖了,我作为一个普通教师不理解,可能在文学界的许多大家更不理解,但是我相信,用不了几年,他一定会被国人认可,因为他构建的诺奖楼阁会有许多有识之士向里面填充,当许多有知名度的作家拜他为师时,他会真正体味到地位与荣耀。黄圣依都拜赵本山为师了,相信这种共振效应,会使他越来越受欢迎。

第三篇: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专业化的联系与区别

就广义而言,两个概念是相通的,都是用来指加强教师专业性的过程;它们的目

的都是为了使教师专业日趋完美"

关于教师专业化和专业发展的区别,国内外学者有不同看法"叶澜教授主张,教

师专业化主要是强调教师群体的!外在的专业性提升,然而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 的!内在的专业性的提高"换言之,教师专业化是国家或社会对教师群体的客观要求, 教师个体处于被动地位;而教师专业发展则是教师主动适应职业要求,不断实现自我 更新的过程"笔者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专业化的保证,只有教师个体不断的专业 发展,才能确保教师群体的整体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教师专业化0和/教师专业发展0两个概念的区分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世界教育年鉴1963的主题是/教育与教师培养0(EudcationnadTrainingofTeachesr), 由于当时各国的教师极为短缺,采取的是教师群体专业化的策略;1980年的主题为/教 师专业发展0P(orefssoinalDveelPomeniofTeachesr),此后则着重强调教师个体主动 地专业发展"从/教师专业化0到/教师专业发展0经历了以下几个过程:工会主义

的教师群体专业化)专业主义的教师群体专业化)教师个体被动专业化)教

1Lttile,J.W.TeacherdeveloPmnetnadedueationalPoli.CyTeacherdeveloPmentnadedueationalehnage.London&

W助hington,D.C.:FalmerPress,1992,170

2饶见维.教师专业发展一理论与实务[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19%,173

3申继亮等.心理学视野中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田.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4,1,33一39师个体主动专业化即教师专业发展"

本研究中的教师专业发展既是指过程又包括状态,意为教师不断成长与发展的动

态过程及发展所达到的具体状态"

.12.1.6教师专业素养

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教师综合素质的集中表现,是教师作为一种专门职业内在的规

范和要求,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决定教育教学效果的对学生身心发展 有直接或潜在影响的品质"

第四篇:自行车发展史与工业设计的联系

3人同问 自行车的发展历史

2011-09-24 13:12 提问者: 642945191 |浏览次数:3580次| 该问题已经合并到>>

我来帮他解答

您还可以输入9999 个字

满意回答 2011-09-24 16:02 1790年,有个法国人名叫西夫拉克,他特别爱动脑筋。有一天,他行走在巴黎的一条街道上,因为前一天下过雨,路上积了许多雨水,很不好走。突然,一辆四轮马车从身后滚滚而来,那条街比较狭窄,马车又很宽,西夫拉克躲来躲去幸而没有被车撞倒,还是被溅了一身泥巴和雨水。别人看见了,替他难过,还气得直骂,想喊那辆马车停下,讲理交涉。西夫拉克却喃喃地说:“别喊了,别喊了,让他们去吧。”马车走远了,他还呆呆地站在路边。他在想:路这么窄,行人又那么多,

自行车

为什么不可以把马车的构造改一改呢?应当把马车顺着切掉一半,四个车轮变成前后两个车轮……他这样一想,回家就动手进行设计。经过反复试验,1791年第一架代步的“木马轮”小车造出来了。这辆最早的自行车是木制的,它的结构比较简单,既没有驱动装置,也没有转向装置,骑车人靠双脚用力蹬地前行,改变方向时也只能下车搬动车子。即使这样,当西夫拉克骑着这辆自行车到公园兜风时,在场的人也都颇为惊异和赞叹。

1816年,在德国有个看林人名叫德拉伊斯,他每天从村东的这一片树林,走到村西的另一片树林,年年如此。他想:如果人坐在车子上,走走停停,随心所欲,不是很潇洒吗?德莱斯开始制作木轮车,样子跟西夫拉克造的差不多。不过,在前轮上加了一个控制方向的车把子,以改变前进的方向。但是骑车时依然要用两只脚,一下一下地蹬踩地面,才能推动车子向前滚动。当德莱斯骑车出门试验的时候,一路上遭到不少人的嘲笑。尽管如此,他还是十分喜欢自己创作的这架“可爱的小马崽”。一次德莱斯在骑车闲逛时开过来一辆马车,车夫嘲笑他说他的车慢,于是他就和车夫说:“你信不信我的车比你的马车还快”于是他们两个打了个赌。路程是从村东到村西的一个来回,结果德莱斯比车夫整整快了1个多小时。

1840年,英格兰的铁匠麦克米伦,弄到了一辆破旧的“可爱的小马崽”。他在后轮的车轴上装上曲柄,再用连杆把曲柄和前面的脚蹬连接起来,并且前后轮都用铁制的,前轮大,后轮小。当骑车人踩动脚蹬,车子就会自行运动起来,向前跑去。因此而被警察抓住,并处以罚款。其罪名是“野蛮骑车”。

自行车

1861年,法国的米肖父子,原本职业是马车修理匠,他们在前轮上安装了能转动的脚蹬板;车子的鞍座架在前轮上面,这样除非骑车的技术特别高超,否则就抓不稳车把,会从车子上掉下来。他们把这辆两轮车冠以“自行车”的雅名,并于1867年在巴黎博览会上展出,让观众大开眼界。

1869年,英国的雷诺看了法国的自行车之后,觉得车子太笨重了,开始琢磨如何把自行车做得轻巧一些。他采用钢丝辐条来拉紧车圈作为车轮;同时,利用细钢棒来制成车架,车子的前轮较大,后轮较小。从而使自行车自身的重量减小一些。从西夫拉克开始,一直到雷诺,他们制作的5种型式的自行车都与现代自行车的差别较大。

真正具有现代形式的自行车是在1874年诞生的。英国人罗松在这一年里,别出心裁地在自行车上装上了链条和链轮,用后轮的转动来推动车子前进。但仍然是前轮大,后轮小,看起来不够协调,不稳定。

1886年,英国的约翰.k.斯塔利,是一位机械工程师,从机械学,运动学的角度设计出了新的自行车样式,为自行车装上了前叉和车闸,前后轮的大小相同,以保持平衡,并用钢管制成了菱形车架,还首次使用了橡胶的车轮。斯塔利不仅改进了自行车的结构,还改制了许多生产自行车部件用的机床,为自行车的大量生产利推广应用开辟了宽阔的前景,因此他被后人称为“自行车之父”。斯塔利所设计的自行车车型与今天自行车的样子基本一致了。

1888年,爱尔兰的兽医邓洛普,从医治牛胃气膨胀中得到启示,他把家中花园里用来浇水的橡胶管粘成圆形,打足了气,装在自行车轮子上,前往参加骑自行车比赛,居然名列前茅,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充气轮胎是自行车发展史上一个划时代的创举,它增加了自行车的弹性,不会因路面不平而震动;同时大大地提高了行车速度,增大了车轮与路面的摩擦力。这样,就根本上改变了自行车的骑行性能,完善了自行车的使用功能。

同样是1888年,英国考文垂市的约翰.k.斯塔利 生产出了第一辆现代自行车———“安全”自行车。其主要特点是采用菱形车架,使得车身有更高的刚度和强度,后轮用链条驱动,并通过前叉直接把握方向。

编辑本段

现在日常生活中自行车的使用是非常普遍的,当您使用和看到这些自行车时,您是否思考过自行车为什么会被设计成这种形式?您是否了解自行车的发展历程呢? 自行车的诞生与发展已有几百年了,在自行车的发展历程中自行车的结构有过几次重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使自行车的设计发展中出现过“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每一次重大的变化都是自行车的设计思想上的一个大的突破,每一次大的变化都使自行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设计分类

最早的自行车是一种玩具车,它是一种可以坐在车座上面,依靠两腿的摆动使两脚在地上交替蹬踏实现驱动的一种机械,这种驱动方式与人的走路的姿式很相似,不利于对车子进行驱动,很多人认为会使小腿变粗。因为这时的自行车的骑行性能差,所以没有被多数人接受并使用,只作为一种娱乐的器械被少数人使用。(玩具车)

为了改善自行车骑行时的驱动的性能方面,当时的设计者们开始为自行车加装一些驱动装置。他们给自行车加装了一种简单、有效的驱动装置,这种驱动装置就是现在自行车上通常都采用的曲柄。采用曲柄结构有效的解决了自行车的驱动问题,但是由于这时的曲柄是直接安装在车轮的前轴上的,这种驱动方式的使用在车轮轮径较小时,自行车的速度会很慢,设计者们就采用了驱动轮采用大轮的设计来弥补速度低的一些缺点。这种直接的驱动方式现在普通自行车的设计中已经不再采用了,只是在表演车、童车的设计中还在使用。(杂技车)

当采用新的传动方式没能很好的改善自行车的性能时,设计者们考虑更新的解决方式,他们在直接传动的基础上,推出了间接的传动方式,把曲柄从车轴上移出来,用传动件把曲柄的运动递给车轮,通过时传动件的传动比的调整,可以使自行车的驱动更合理,并且解决了驱动轮必须是大轮的这个问题,使自行车的设计更合理,这时的车子的两轮基本是等大的了。这种传动件最常用的是齿盘与链条的组合。设计者们也在完善传动部件,在传动装置中采用超越棘轮,使自行车的脚踏可与车轮在一定条件下不同时转动,而更有利于骑行。因为传动的发展使自行车的发展跨跃了几大步,这时的自行车与现在的自行车的使用功能已基本相同了,只是自行车的外观,与零配件的使用与现在的自行车有些区别。(链条车与安全车)

设计发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由于其它的外力的驱动的方式的采用出现了摩托车,它是从自行车上发展起来的,我们可以看见它在发展初期的设计上受很大的自行车的影响,结构设计中有很大的自行车的设计时的痕迹,只是在自行车的基础上增加了部分驱动用部件,在发展的过程中它随着骑行功能的淡化或取消,随着对使用要求的观念改变,摩托车的设计才独成一帜,出现了低鞍座,宽大座垫,可有靠背、无人力驱动装置的摩托车。

近几年来电动自行车作为一种新的交通工具又开始进入了人们的生活,由于其电池的续行里程的距离比较短,所以还需要有一定的骑行的功能,所以电动自行车的发展又是从自行车上开始的,随着电动驱动的成熟与人们短距离的使用要求,现在电动自行车的骑行的功能又在被淡化,现在多数电动自行车的骑行功能已退化甚至丧失,电动自行车正在经历与摩托车相同的发展过程,现在电动摩托车的出现也在证明这一点。

自行车的设计发展为采用其它方式驱动的交通工具提供了基础,其它交通工具的发展也促进了自行车的设计。自行车在大的设计结构没有采用摩托车的结构设计观念而发生重大的变化,但设计者们却也吸收了摩托车的一些优点用在自行车上:在自行车上使用变速系统,使自行车在骑行时可以改变驱动时的传动比,方便骑行者骑车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传动比,达到省力或快速的目的;在自行车上加装避震装置,使自行车更适用于一些较差的情况。

自行车发展到现在在使用功能上说变化已很少了,现在自行车的主要发展在于车架的造型行变化,表面的处理如烤漆、商标的变化使其外观更美;对自车上的每一个零件进行精雕细琢的改进,使其更合理、美观;对自行车的材料上的选用与开发……所有的工作使自行车在进一步发展,但是一直没有大的结构的改进,自行车的设计现在很完善了吗? 编辑本段世界十大自行车品牌

1.Specialized:堪称自行车界BMW。它的公路、山地系列做得尤其精湛。环法比赛用车。

2.TIME:法国著名自行车生产商。它的公路的车架系统、自锁系统的设计是世界一流水平。

3.Colnago:意大利著名公路自行车厂家。C40是该厂的顶级型号,环意赛,世锦赛用车。

4.BMC:瑞士自行车生产商。主要产品是山地车、公路车、计时赛用车。BMC与Easton合作开发的纳米碳纤管材是闻名于自行车界的独特设计。

5.Trek:美国著名品牌,赞助的Discover Channel车队曾连续七次赢得环法桂冠。

6.Schwinn:美国知名品牌。旗下有以舒适著称的Sierra,质量上乘的Frontier等。

7.Huffy:美国山地车知名品牌之一,他们生产的山地车舒适简单又坚固耐用。

8.Marin:以山地车见长。

9.Mongoose:美国的超级极限自行车品牌,中国BMX自行车国家队的赞助商 本文来自探险网

10.Cannondale:美国品牌,素以单臂著称,俗称“左撇子”,见2008奥运会山地视频。

编辑本段中国自行车品牌排名

1.美利达自行车 (世界品牌)

2.永久自行车 (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

3.捷安特自行车 (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

4.凤凰自行车 (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

5.飞鸽自行车 (中国名牌)

6.喜德盛自行车 (中国品牌)

7.邦德富士达 (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

8.阿米尼自行车 (世界品牌)

9.大行自行车 (世界品牌)

10.捷马自行车(中国品牌)

编辑本段新产品不断涌现

随着“时尚、运动、健康、绿色、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自行车类产品的设计、材料、工艺、款式也跟随市场需求,新材料、精加工、巧构思、高品质和高附加值的自行车精品不断涌现。自行车不但成为人们的代步交通工具,而且进入运动、休闲、娱乐、时尚领域,并融入更多的科技、文化元素,成为所有家庭的必备用具。

1、无链条自行车

无链条自行车,属于自行车的结构改进。其改进要点是,自行车的2个曲柄分别固定在自行车前轮的轮轴的两端,车架的上斜梁有拐臂,鞍座固定在拐臂上。在普通自行车设置鞍座的位置,改为设置靠背。本实用新型没有链条结构,因此结构简单,耐用。另外,由于鞍座设置在上斜梁的拐臂上,因此重心低,骑起来平稳,本实用新型增设了靠背,乘骑舒服。

无链条自行车:

省力:骑行轻快与链条自行车相比省力22%。

耐用:使用寿命长是链条自行车的 3.6 倍。

安全:在骑行中安全可靠性是链条自行车的 9 倍。

灵便:由于无大牙盘、链罩等大型部件,在运行中减少阻力、骑行更加方便。

干净卫生、不夹咬、不污染衣物,每年只注一次润滑油并且彻底消除掉链之弊。

结构简单修理方便与链条变速车相比易修不易坏,骑行 12000 公里无须大修。

前踏式无链条自行车,它是由车架、前车轮、后车轮、踏板连动器、连杆、驱动器等组成。其特征在于:不需采用链轮、链条、飞轮等传动零件,变现有自行车的圆周运动为前踏式上、下踏动,减轻了人体膝关节、髁关节的运动量。踏板连动器采用圆锥齿轮传动,驱动器采用行星轮传动,使自行车的行驶速度及传动的可靠性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骑行时不擦挂裤脚,安全舒适,是一种理想的交通工具,特别适用于远距离骑行,且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造价低廉。

2、新型自行车

ROAD 公路车

MOUNTAIN 山地车

FULL SUSPENSION 全避震

CITY BIKE 城市小轮车

URBAN 城市休闲车

WOMEN 女性车

FRAMES 自行车车架

EQUIPMENT 骑行装备

CARBON PRODUCTS 碳纤制品

CARBON BIKES 全部碳纤车[1]

3、电动自行车

电动自行车的发展十分迅速。截止2010年底中国的电动自行车数量已经达到1.2亿,2010年产量达到2954万辆,同比增长33%,从数量上看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电动自行车王国”。电动自行车在全球的潜在市场很大,并呈扩大趋势。 欧、美、日这三大市场中,欧洲市场最为成熟、最具潜力;日本市场其次;美国市场还有待开发。

世界各国轻型电动车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2]

日本:政府的支持极大地推动了轻型电动车的发展。1993年7月,日本警察厅、交通局发出了关于辅助驱动自行车处理意见的通知,规定这类自行车(带有辅助驱动装置)只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在法律上可以享受自行车同等待遇。

美国:2003年,美国总统布什批准将低速电动自行车转由CPSC消费者产品安全委员会管理,减少了法规对电动自行车的许多限制。美国低速电动自行车原本属于国家公路交通安全局管辖,被定性为机动车并受到机动车标准的管理,如今新的法规将管辖权交给管理自行车的CPSC。这样,最高时速在32公里以下的低速电动自行车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另外,美国一些州的政府开始在政策上鼓励市民使用电动自行车,有些城市在市区和商业区设立了电动自行车出租商店以方便市民。

欧洲:在欧洲,欧盟执委会在欧洲10国赞助一项E-Tour计划,推动电动车辆的发展,此计划通过将1300辆电动自行车发给大城市,借此刺激欧洲大城市环保交通工具的使用。欧盟对于这种智能化的轻型电动车极为支持,目前欧盟对于购买符合标准产品的消费着执行“免费使用自行车道、上路无需驾照、无需上保险”的优惠政策,并且政府启动了名为Gopedelec的专项计划,对交通、旅游部门的决策者培训职能轻型电动车的培训,使他们了解这种产品的潜力。

中国展览会[3]

2012年3月23日在第十二届中国北方国际自行车电动车展览会上,自行车电动车生产技术的创新在展会上得到充分展示。在展会创新展区,展出了20多家企业开发的新材料、新能源和创新设计的自行车电动车精品成为本届展会的一大亮点。

展会三天共吸引20余万人次入场参观或交易,签单万件,天津企业的整车成交量达去年产销量的三成以上。本届展会的自行车创意设计大赛,天津美术学院、天津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工业大学等八所高校共推出270多件自行车创意设计作品,评出获奖作品18件。

目前,积极推广应用锂离子电池,大力开发锂电型电动自行车产品,已成为推动天津和国内电动车产业调整升级,推进电动车产品结构调整优化的重要引擎,自去年以来,天津和国内锂电型电动自行车产销比率显著提升。

第五篇:联系实际论述科学发展观与政府管理创新的关系

科学发展观对政府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要求政府要全面审视经济社会中的各种矛盾问题,还要求政府高瞻远瞩,注意把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努力实现以公共利益的和谐为宗旨的价值取向,理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推进政府运行机制的创新,实现决策机制的科学化、民主化。

树立以人为本的政府管理思想,坚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政府管理创新的根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充分考虑经济、社会以及资源、环境等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之路,保证世代永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为政府管理提供了新的思想。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必须辩证地认识物质财富的增长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转变重物轻人的发展观念。发展应该始终把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作为出发点和归宿。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如果不能找到一个正确的增长方式,经济不可能长期稳定快速地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节约型社会。科学发展观还要求在政府管理中必须辩证地认识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关系,转变把经济增长简单地等同于发展的观念,也不能把发展简单地等同于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经济增长谈不上经济发展,但增长又并不一定带来相应的发展。

现代政府的本质特征是公共性,政府管理是要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公共利益也就成为政府管理的基石与出发点。要防止和克服一些领导干部在“政绩观”上存在的偏差,那种在错误发展观的支配下干出的所谓“政绩”,往往是不科学的、只注重当前发展,忽视长远发展的。正确的政绩观必须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完善政绩考核指标体系,使其既包含经济发展的指标,也兼顾资源、环境、生态,以及公共卫生、就业、社会保障、人民生活等社会发展的指标,并以制度作为保证。另一方面,只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才能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把树立政绩的根本目的定位为给人民群众谋利益。妥善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之间的关系,真正使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才能创造出扎扎实实的政绩。

政府职能问题是政府管理的核心问题,政府管理的创新必须通过政府的职能转变来实现。政府的职能转变是当前各类矛盾交织的汇集点,从传统的“统治型政府”模式向“公共服务型政府”模式转变,不仅能够有效地解决现实问题,而且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决定性意义。要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政府必须坚持以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为重心,通过引入市场机制与社会服务一起为社会各方面提供所需的公共产品。

在20多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础上,近年来我国在政府职能转变、推进政府管理创新、提高政府行政能力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取得了显著成就:一是转变了政府职能。我国已明确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界定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各级政府在抓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使公共资源更多地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倾斜。二是推进了依法行政。先后颁布了《行政复议法》、《立法法》、《行政许可法》、《公务员法》等重要法律法规。各级政府在减少行政执法层次、实行综合执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执罚分离、执法公开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更加注重依法保护当事人和利害关系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救济权,并且开始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绩效评估,以保证公正执法。三是增强了科学民主决策。着力健全了重大决策的调查研究制度、听证和公示制度、公众参与和专家咨询制度、公民公开评议制度、集体决策制度、决策责任制度等,以保证各项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和公开性。四是推行了政务公开。各级政府加大了政务信息公开力度,包括法律政策公开、办事程序规则公开,并通过互联网向社会发布政务信息,绝大多数地级市政府在网上设立了办事窗口,制定了电子政务规划,中央和大城市政府建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2006年中央政府门户网站也正式开通。五是改革了行政审批。

各级政府大力推行公开审批规则,简化审批程序,实行“一站式”审批,许多地方开始实行全程办事代理制、随时办结制、告知承诺制等管理创新,改革了行政审批制度,方便了企业和群众,提高了审批效率。六是推进了廉政建设。例如,明确提出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工程项目、政府采购和产权交易,一律实行公开招投标,并着手全面构建惩防并举的廉政体系。七是加强了政府应急管理。以应对“非典”突发事件为契机,各级政府强化了应对突发事件的作用,已初步建立了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和法制,编制了国家总体应急预案和专项预案,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应急处置的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口语交际习作一教案下一篇:控烟禁烟禁止性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