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科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2023-01-15

1 积极营造创新思维的环境和土壤

创新人才的成长与创新思维的形成有赖于长期的综合性的陶冶与熏染, 而民主、自由、和谐、安全的人为环境, 是创新思维形成的养料与气候。只有在民主的氛围中, 才会有人格的自由与舒展, 才会有思维的跨跃与激荡, 进而才会有创新潜能的迸发。所以在教学中要营造一种鼓励创新、允许失败的教育民主氛围, 一种轻松活泼的具有心理安全感的教学气氛。

1.1 师生关系的民主

师生关系是教育实施的基础, 是教育环境的集中反映。虽然就学科知识、专业能力、认识水平来说, 教师远在学生之上, 但就人格而言, 师生之间是天然平等的, 以“严肃”、“威严”、“高不可攀”, 显示老师“学识渊博”, 学生始终仰望着老师。这种依附式的师生关系, 急需被民主、平等、朋友式的关系所替代。教师和学生虽然在教育中的职责和任务不同, 但地位是平等的, 教师以平易近人的态度, 和蔼可亲的面容, 落落大方的教姿融入学生的主体, 用准确、精炼、逻辑性强的讲解, 幽默诙谐的课堂语言去感召学生。学生虽然在个性特点、学习成绩等诸多方面有所不同, 但在教师眼里地位应该是平等的, 教师要善于观察、了解学生, 尊重学生, 更会欣赏学生, 挖掘他们的闪光点, 多表扬、鼓励他们, 设计出让他们都有自主选择权利的问题, 让每个学生都在自己每一个成功中获得自信。中学生虽然处于心理转型期, 在与别人的交往上有些难于接近, 但他们同时也最义气和富有情感, “教育——这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触及年轻的心灵。”“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 才能打到心的深处。”教师把学生视为朋友、亲人;对他们以诚相待、以情相待、以友相待, 为学生着想、替学生办实事。热爱每一个学生, 从不同的视角、多维度的评价体系去看待学生, 想方设法消除可能对学生产生的偏见, 要坚信:“不听话的孩子也是可爱的”, 因此, 全面地了解认识学生, 了解认识他们的思想、情感和个性, 从本质上认识学生, 恰到好处地关心、爱护学生, 使学生感触到教师的关心, 从而表现出学习等方面的积极性。

1.2 课堂教学的民主

教师同学生不但是在人格上、感情上成为平等的朋友, 而且也是在求知道路上共同探索前进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课堂上当学生提稀奇古怪的问题时, 千万不要认为他们是在无理取闹, 当学生跟你在某一问题上有歧义时, 也不要认为他们是目无师长, 都“一棒打死”。敢于产生疑问, 也就表明学生已投入到学习的状态中去了所以课堂上应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鼓励学生多提问题, 多提有质量的问题, 创造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培养学生的兴趣。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和要求, 使学生解放束缚, 使学生敢问。

2 培养创新思维的途径和方法

传统的教学观念中, 教师是课堂的操纵者、主宰者, 学生由被动的受体 (信息的接受者) 。培养的目标是知识的掌握、巩固、熟练, 有解题应用能力。新课程标准已经从学生独立探究的态度、能力、技能的提高等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要以问题作为讲课出发点——学生独立或组成小组进行讨论——老师到一定程度介入的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活动包括上课、作业、考试和课外科技活动, 都应有意地激发学生各种思维活动。

2.1 解放头脑, 使学生敢想

学生的思维易受知识经验的影响, 喜欢沿着自己所习惯的思路去思考问题, 即形成一种“思维定势”, 它的负效应使人的思路束缚, 造成思维刻板、僵化, 尤其是在解决新问题时, 往往仍在条条框框里兜圈子, 阻碍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所以教师在提出问题后, 不要总希望学生完全按自己的意图去思考, 要允许他们“异想天开”, 不要过早的把思维朝一个方向引导, 要放开学生的思维手脚, 允许学生作出自己的假设、解释。

2.2 发挥课堂作用, 培养创新思维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最重要的环节, 也是中学科学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主要途径。教师在创新教育过程中把握好每一个具体的教学环节, 讲究教学方法的启发性, 处理好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 合理组织教学活动, 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3 创设情景, 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创设有挑战性的问题情景, 布疑、激疑、启发, 使学生总是处在一种热切求知、兴趣盎然的激发状态。虽然科学知识的本身不是创新的, 但对学生来说, 接受知识的方法是新的, 还表现为观点新颖、敢于质疑, 不受习惯思维和习惯势力的束缚而提出与传统、与众人不同的见解和设计, 独具卓识。如在教学能量转化与守恒一章时, 有的学生来回迅速摩擦双手, 有的学生用钢笔杆在头发或衣服上摩擦后再靠近细小的纸片, 通过自己做小实验,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科学规律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将我们不易观察到的科学原理, 通过容易感知的实验或现象体现出来。

在科学教学中, 如果我们能在学生打好基础, 沟通知识间的联系的同时, 结合学生的特点, 正确地应用科学的方法, 并采取有效、合理的教学手段,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就一定能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学校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本文作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 介绍了在科学教学中, 如何多角度、多层次地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创新思维,科学教学,民主

参考文献

[1] 孙宏安.科学 (7~9年级) (课程标准教师读本) [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 朱清时.科学 (7~9年级1~6册) [M].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2.

[3] 张民生.中学物理教育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9.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H.264视频服务器在煤矿视频监控中的应用下一篇:让色彩渲染童年——小学美术教学方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