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式游戏教学中小学音乐论文

2022-04-12

评职称或毕业的时候,都会遇到论文的烦恼,为此精选了《娱乐式游戏教学中小学音乐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游戏法是近些年体育课堂教学倡导的一种教学方法与手段。针对健美操课堂教学中,学生“不会听音乐”这一现象,提出运用“游戏法”训练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提高学生的健美操音乐听力能力。

娱乐式游戏教学中小学音乐论文 篇1:

小学剧式英语教学实践探究

摘   要:英语作为国际交流的有效工具,在中小学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英语教育的发展重心逐渐转向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文章结合对传统英语教学方法和模式的研究、思考,以及相关教学经验的总结,提出小学剧式英语教学法,初步提炼出剧式英语教学策略的三大要素、四个阶段、六步策略,旨在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达成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质量的目标。

关键词:剧式英语;小学英语;课改

作者简介:李智,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镇镜山小学教师。(湖北  宜昌  443000)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全球飞速发展,国际对话与交流日益频繁,英语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英语成为小学生的必修课,并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新要求,也对课程改革提出了与时俱进的新方向:改变原有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教学途径。

1. 我国英语教学现状。

(1)教学实践背离教学的总体目标要求。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但长期以来,小学英语教学都存在教学进度停滞不前、教学效率事倍功半的现象,究其原因,是教学实践背离了教学的总体目标。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由于教学与生活脱节,导致教师教得困惑,学生学得被动。陈旧的课堂教学已经难以达成新课程的总体目标要求,难以给予学生贴近生活的学习体验,从而增大了学生将课堂学习融入实践的难度。

(2)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落实。在推进和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一些教师存在教学行为与新课改理念相悖的行为,他们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这与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理念相去甚远。当前,自主、合作、探究已成为最重要的学习方法之一;何为自主,怎样合作,如何探究,已成为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3)教学模式难以满足英语教育的客观需求。目前,教师普遍使用的英语教学方法是PPP教学法。PPP教学法把语言教学分为以下三个阶段:演示→操练→成果,但其本质上是一种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的知识单向传递过程。这种方法的主要问题体现在:①强调语言的结构和功能,忽视儿童语言的习得规律。②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③课堂缺乏真正的交际性,学生难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由此可见,传统英语教学方法和模式难以满足日益发展的英语教育教学的客观需求,在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方面有一定的缺失,需要从其他方面进行补充和提高。

2. 剧式英语的由来。

(1)关于戏剧教育功能的现有研究。戏剧不仅是大众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还是承载教育题材和教育内涵的重要工具,其取材和表现形式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可以说,戏剧本身就是对生活场景和生活内容的高度提炼与概括。

20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学校将戏剧作为一种正式的教学手段,其中,英国成为发展戏剧教育的领头羊。英国学者伯顿和教师多洛丝·希斯考特都主张让戏剧成为学生探索性学习的媒介和载体,通过亲身经历,建立学生与所学知识连通的桥梁。1993年,英国将戏剧正式归入全国课程之中,在指引文件中,戏剧的教育功能被充分肯定。英国学者Joyce Mordecai曾针对运用戏剧学习第二语言进行过实验,他设置戏剧组(增加以戏剧形式操练语言的教学内容)和对照组(运用卡片、图片和有结构教育的教学内容)进行对比,结果发现,戏剧组的学生不仅学习热情和信心大增,变得更加活跃和大方,还因为在戏剧构建过程中需要补充大量新单词和新句式,因而逐步进入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而对照组则成为消极被动的学习者。

在国内,戏剧尤其是课本剧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也已经有多年的尝试。近年来,戏剧在课堂中的运用屡见不鲜,甚至在一些地方的英语课堂中也开始出现戏剧的运用。比如,上海市北郊学校的施蔓婷老师运用英语课本剧表演推动小组合作和学习,广东财政学校韩涌波老师则提出通过课堂戏剧表演提高英语交互性教学效率,等等。

(2)剧式英语教学模式的提出。语言学家Kranshen和Terrell提出语言学习的三大积极影响因素: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强烈的学习动机和足够的自信心及自我肯定。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笔者通过对语言学习技巧的分析及综合各类学者的实验结果,结合国內外运用戏剧提升课堂学习效果的经验,发现戏剧的运用不仅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还能充分满足语言学习的需求。因此,笔者不断尝试将戏剧运用于日常的英语课堂教学之中,提出剧式英语教学模式,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加以完善,最终形成体系化的内涵、方法及技巧。

剧式英语教学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以及营造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师生互动的良好教学氛围起到了明显的作用。由于剧式英语的关键在于借助剧的形式来进行课本知识的传授,把剧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最终达成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进行交际、基于不同文化背景的语言习惯思考和做事的教育目标。由此可见,开展剧式英语教学能够激活学生的语言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把小学英语教学课堂创设成为让学生因需要而操练、因交际而运用的练英语的剧场。同时,通过让学生在用中说、做中学,能够启迪小学生的智慧,提升其发散思维的能力,使学生在活力四射的表演中掌握英语知识,理解文本内容,提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进而促使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目标得以更好地实现。

(3)剧式英语的发展历程。笔者自2009年起尝试开展剧式英语教学以来,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情境教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开展了大量的情境教学实践,其核心在于让学生产生亲身体验。通过创设生动、形象的具体场景,如超市购物、职业体验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其情感共鸣,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提升学习效果。同时,笔者发现,在开展情境教学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是学生的主体性体现不充分,情境创设仍旧主要基于教师的主观意识,学生在活动中看似忙忙碌碌,实则机械重复,难以自主有效地开展学习,这种情况与笔者最初的定位不符。

第二阶段:故事教学。在反思与总结后,笔者认识到激活学习源头,激发学习兴趣仅凭场景变换的外显形式还远远不够,而必须凭借生动有趣的、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具有时代气息和特征的教学内容来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由此,笔者尝试将故事教学改良为剧式教学,以通过大量的文本训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实践证明,通过将教学内容以故事的形式呈现出来,成功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重点单词、句型的重复都表现得非常自然,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语言,还能了解文化差异,拓展视野,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其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故事教学仍然未能解决学生学习主体性难以落实的问题,为了让学生听懂、理解故事,教师通常先教学故事中的单词和句子,再让学生听故事、读故事和表演故事。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仅仅完成了对故事语言的模仿,而忽视了学习的自主性,导致其机械地使用故事中的句子,而当情境稍有变化或者换一种形式呈现故事中的句子时,他们就难以快速反应。

第三阶段:主体参与。笔者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反思,决定大胆尝试让学生探索感兴趣的教学主题独立选剧,发现已知和未知的学习内容主动研剧(读剧),关联知识经验、发挥想象空间创意编剧,统筹剧务安排、策划实施步骤科学导剧,寻找剧组伙伴、有效分工合作参与演剧,积极参与多维观察、多元互动评剧。通过这样的方式,在充分借鉴早期情境教学的形式和故事教学内容的基础之上,通过更为自主、开放的教学形式吸引每一位学生参与其中,并乐在其中。在此实践过程中,强调学生在台前,教师在幕后,因而更符合教育教学的规律及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二、“剧式”英语教学的解读

1. 剧式英语教学阐释。剧式英语教学的核心理念在于让每个孩子都有角色,它是通过把学习的教材内容整合、改编成剧本,在课堂中创设情境,改编、创编情节,在表演中学习的教学模式。剧式英语教学的课堂主体是学生,在英语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编写取材于课文的剧本,分工合作排演并参与教学活动的设计,由此,促进其剧本创作能力、排练能力、表演能力以及鉴赏和评价能力的提升。笔者认为,剧式英语教学包括以下三要素:魔法剧场、魔力剧本、魔幻剧情。

(1)魔法剧场。剧场,即剧式英语教学的教学空间,演出场地和观演场地的空间布局,是一体式结构。在教室这个特定的剧场,没有大幕、乐池、脚灯、台唇等隔离设施和观众场地,也没有高科技照明技术制造“第四面墙”,这种看似不规范的剧场结构恰恰对剧场中的剧本主体活动具有多方面的作用。其中,最为突出的一点就是促成了演员和观众双方的直接交流、共同参与及共同创造。凡是在剧场中看过近景演出的观众都会有这样的体验:演员就在自己面前表演,或在观众中频繁地穿梭往来,有时甚至还会邀请观众一同演出,这种意想不到的情形就会促使观众产生随机应变的观赏态度和跃跃欲试的期待心理,而这种心态正是发自内心的参与意识的表现。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随着剧情的推进,教师和学生间、学生和学生间在不停地进行着角色的转换,每个人都在观众与表演者之间变换身份。表演者与观众之间既熟悉又陌生,表演者与观众间的沟通和交流频繁,由此,促使语言的交际频率大大提高,运用效果也随之提升。

(2)魔力剧本。剧本,即剧式英语教学的教学文案。作为剧本创作人,教师或学生要结合教学内容,首先在心中创编一个故事,并将之作为一条贯穿教学的主线。通过实践探索,笔者认为,剧式英语教学的教学方案设计要遵循以下四条原则:

第一,真实性原则。所谓真实性原则,就是剧本必须结合教学内容,通过具体情境中的生活体验,反映真实的生活主题,表达真实的生活感受。剧本是为教学定制的“虚构的真实”,剧本中的具体情景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幻、超现实的,角色形象可以是历史或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也可以是其他生物乃至空想之物,但是这些虚构、虚幻的情境和角色必然呈现为真实生活的镜像,具有相应的常规和常情,进而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第二,生活性原则。由于剧式英语的观众是学生,而学生总是习惯以自己的现实生活经验以及对生活的感知和体察来接受故事,因此,为了避免給学生以不真实的感觉,教师在撰写剧本时必须遵循生活第一原则,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从学生的体验出发。创编剧本时,必须选用来自学生生活的题材和人物,只有人物和故事来自学生的生活体验,故事的发展才会按照学生可以理解的逻辑,即生活的逻辑发展,做到合情合理,易于接受。

第三,故事性原则。要让剧本吸引人,故事就一定要精彩。笔者认为,写好剧本的关键在于,故事要来源于生活,但又不能照搬生活,要提炼生活中的“意想不到”编一个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好故事。

(3)魔幻剧情。剧情,即剧式英语教学的教学环节。遵循剧本主线如何讲述故事,即怎样开展教学,这就涉及对剧情的精心设计。剧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尾各个节点,对应的就是教学的导入、新授、拓展、聚焦。平铺直叙的剧情,毫无新意;按部就班的剧情,毫无亮点。剧式英语教学最具育人价值之处,在于环环相扣的剧情的精心预设及用心设计。

2. 剧式英语教学策略:六步成剧。剧式英语的教学策略共分六个步骤,简称“六步成剧”,见表1。

第一步:选题激趣——选。剧本主题是源于教材,由每个学生在充分的自主学习、思考之后,再经小组合作甄选、提炼、创编后产生,并在“剧本主题发布会”上由各小组的新闻发言人发布,全体学生进行自主选择。实践证明,以兴趣点为导向的选择,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选题环节,教师是制片人,根据教学内容从各组上报的剧本主题中选定若干子主题;学生是执行制片人,其职责是配合制片人建立各自的剧组,帮助传达制作人的各项工作布置和要求。

第二步:已知激活——读。在学生进行主动学习之前,根据自己的选题,学生能自主调动已有的知识技能与认知体验,学习处于极为积极和活跃的状态,非常明确自己已知什么,还需要探求什么。这样,学习就更加有的放矢,教师的教可以适时对学生的学提供帮助,这就体现了“学为第一、教助学成”的教学思想。在这一环节中,教是语言指导,教师的学科教学在这一环节得以凸显,集中对剧本中的台词(即教学内容)进行听读训练;学生是朗读者,在读准台词的基础上,力争做到熟读成诵。

第三步:激励创作——编。学生在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之后,就可以着手剧本的创编活动,这往往是他们最感兴趣、最乐于通过合作学习来完成的。创编的过程就是学生相互学习的过程,学生围绕选题,灵活运用。同样的知识点,不同的小组可以创作出不同的剧本,这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在编的过程中,教师是顾问,为编剧创作提供必要的指导及帮助;学生是编剧,在顾问的指导和帮助下合作完成剧本的编写工作。

第四步:激发潜能——导。把剧本演绎出来,是剧式英语的隐性核心教学环节,因为学生仅凭兴趣和热情难以达成目标,当他们力不从心之时,恰是有学习需要的时候,更是其潜能激发的契机。在演绎过程中,学生是导演,教师是监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自主合作学习,选定剧本,在监制的指导和建议之下完成人员统筹、分配安排、角色定位等,最终将剧本演绎出来。

第五步:激情表演——体验。学生对剧本了然于心,表演就显得游刃有余。不同的学生在这个环节中会扮演不同的角色,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甚至是旁白,抑或是观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每个学生都在角色体验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在角色互换中体会到多元化学习的乐趣。在表演环节的前期,教师是艺术指导,在表演的过程中,教师则是台下学生最忠实的观众;相应的,学生既是演员又是观众,要根据导演及剧本要求演绎剧本内容并观看同学的表演。

第六步:激烈评价——多元。评价环节是对学习反思与提升的过程,在这个环节中往往是多样性的评价综合开展,比如,师生评价、生生评价、组际评价等,观看的视角不同,感受和见解就不尽相同,而不同维度的评价恰是提升学生学习品质的生长点。评,教师是评委,根据评价量表客观、公正地评价表演,并给出指导和改进的意见及建议;学生也是评委,针对表演开展自评、互评等。

3. 剧式英语教学分层模式:四段课程。剧式英语教学通过“魔法剧场”课程按学段分层实施,课程理念基于实用主义的“从做中学”理念,让学生通过课堂上的对话、模仿、唱歌、游戏、表演等教学活动诱发学习,激发其潜在的学习动力,从而在情境中自然而然地运用英语进行交流。

根据小学阶段三至六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剧式英语教学法探索出了课内外结合的课程体系,通过起始阶段的“小影迷”课程、初级阶段的“小读者”课程、中级阶段的“小演员”课程和高级阶段的“小导演”课程实施四段课程教学以及对应的起始阶段的“绘本剧+偶式剧”“初级阶段的课本剧+童话剧”“中级阶段的情景剧式+音乐剧式和高级阶段原创剧+微电影”的“四段剧式”教学。

各段剧式对学生培养目标的差异主要表现在: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规律和知识水平,培养目标呈现出螺旋上升的态势。三年级是起始年级,让学生喜欢英语,产生兴趣是第一阶段的目标;四年级有一定的语音基础,让学生爱上朗读、掌握方法是第二阶段的目标;五年级具备一定的知识积累,让学生大胆表演、运用语言是第三阶段的目标;六年级掌握的知识相对丰富、思维更为活跃,让学生用英语思考、做事是第四阶段的目标。

(1)起始段激趣,这个阶段的学生对绘本和玩偶非常感兴趣,让这些“小伙伴”陪伴他们一起学习,这本身就对学生充满了吸引力。在这一阶段,教师应着重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使之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敢于参与,乐于扮演,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2)初段体验。在经历过低段的学习之后,学生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掌握了一定的英语学习方法。在这一阶段,教师应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课本剧表演和童话剧演出,使之具备足够的信心。此阶段的重点就是让学生敢于参与、乐于体验。

(3)中段演绎。中段学生有了两年语言知识和相关能力的积累之后,大都对表演表现出较为深厚的兴趣,他们在表演中除能运用所学知识外,还能把自己对表演的感性认知、经验积累等融入其中,所以他们的表演往往源于書本、表现生活。在这个阶段,情景剧和音乐剧可以为他们搭建广阔的表演舞台。

(4)高段创编。随着年龄的增长,多数学生变得比较内敛,不太愿意参与一些分角色的表演,那么,在这一阶段,教师就应为他们提供更多自主创编的机会,让他们参与原创剧和微电影的创编,以帮助培养学生用习得的语言进行思考、表达以及精彩演绎的能力。

三、剧式英语教学实践探索

剧式英语教学之所以具有可推广性,在于其展开具有一定的框架和模式。教师可以在相应的框架和模式中对照展开,通过几大关键点完成对剧的构建。下面具体列举两个案例进行对照说明。

案例:Phonics

教学内容:Unit 5 Do you like pears? A Let’s spell(三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①能够通过听例词发音,观察例词结构中共有的字母,知道字母u在单词中的发音;②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说出例词由哪些音构成;③能够在之前练习的基础上根据给出的几个独立音试着拼出单词。

剧式设计:按“六步”成剧教学策略,以选、编、导、演、评为主线实施。

第一,魔法剧场:童话剧《新丑小鸭变身记》

第二,魔力剧本:丑小鸭的蜕变经历4次闯关,每一关对应不同的学习任务(感知语音、学习语音、拼读语音、运用语音),闯关完成对应着丑小鸭的每次变身。

第三,魔幻剧情:根据学生选定的与本课语音教学内容贴切的童话故事主人公The Ugly Duckling发展蜕变为主线,让学生在倾听中感知语音(耳朵的变化)、在观察中学习语音(眼睛的变化)、在拼读中操练语音(嘴巴的变化)、在表演中运用语音(身体的变化),通过几个子任务,由字母到单词、由词汇到句子、再由句子到篇章,层层递进,剧情随着学习的深入展开。

第四,实施步骤。①选:教师作为制片人,结合本课的语音教学重点选定主题,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各学生学习小组的执行制片人根据主题建立剧组,并帮助和传达制片人的各项布置和要求。②编:各学习小组即一个编剧团队,针对主题进行故事的创编即合作编写剧本。在这期间,教师作为编写顾问会为编剧创作提供必要的指导及帮助,如:在编写前提供编写导读,在编写过程中关注各组进展情况,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等。③读:即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让孩子们读自己创作的剧本,教师则主要负责语言指导,对剧本进行听读训练。教学的重难点问题都会在这一环节聚集。④导:各学习小组拿着自己创编的《新丑小鸭变身记》,推选出本组的导演,由导演统筹人员的分配、角色的安排,将剧本演绎出来。教师作为监制,深入各个小组,关注排演过程中导演遇到的问题,针对剧本给导演提出意见和建议。⑤演:学生进行剧本表演,教师作为艺术指导。除自己指导外,还邀请了音乐、舞蹈等老师参与指导,让学生的表演更具观赏性。当孩子们登台展示的时候,教师则成为台下的观众。⑥评:师生共同参与评价,运用《评价量表》中设计的各个维度进行理性评价,同时开展师生间、生生间以及自己对自己、家长远程参与的多样性的感性评价。

笔者认为,Phonics这一课与My home的最主要区别在于本课主要由学生设计整个剧,教师只承担辅助和欣赏的功能。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参与英语学习的过程。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剧本编写、剧本排练、剧本表演等各个环节,不仅加强了学生的互动,同时还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学习新知识以及同学们互相学习的机会和平台。学生不仅掌握了书本上的知识,还学会了重构文本、整合教材,各学习小组创编了融新旧知识于一体的绘本阅读材料,既将零散的词、句整合,与主线相呼应,又为本小组的表演提供了语篇阅读和表演的材料。尤其是在语言学习的核心环节,学生表现出了听、说、讀、写乐于参与;组合、拆分勤思考;字、词、句、篇敢表达;演出说、唱、做、勇于展现积极的学习状态,孩子们在听、说、读、写中真正动起来,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之后的表演环节则是最受学生欢迎和喜爱的环节,学生无论是主角、配角还是观众,人人都有自己的角色,人人在角色体验中都能有所收获。

此外,Phonics这一课还可以拓展到类似场景的教学之中,如语音教学课、对话教学、故事教学等等。在这种类型的课程当中,教师只需要起到引导和监督作用即可,但同时,也必须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在准备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如新词、新句的使用,道具的制作,剧本的修改调整等。

经过多年的尝试和改进,剧式英语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采用剧式英语教学符合语言发展和儿童心理发展规律,有助于教育目标的达成,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同时,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减少学生对新单词、新课文的陌生感,并让学生有机会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类似场景时迅速联想到课堂学习的内容,充分掌握语言所含的意义,达到在交际中使用语言的目的。

与此同时,剧式英语教学也面临着一些全新的挑战和困难:①对教师综合素养要求更高。教师不仅要有更强的课程设计能力,还要有更好的课堂掌控力,课程的设计随时根据学生的反应进行调整。此外,编写剧本、引导学生、与学生互动、与学生互评,教师在剧式英语教学中多元化的角色转变也对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②目前的研究多针对学校英语教学,对于课外剧式英语的开展还停留在框架层面,缺乏具体的实践研究。③剧式英语的实践对于起始年级的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要对不同年级提供更具可操作性的示范,以供更多教师参与借鉴,以期提出更为完善的层级目标。

参考文献:

[1] 丁顺科.对不同场景下儿童行为差异的一种社会解读——基于拟剧论的观点[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4,(Z1).

[2] 赵雪.从戈夫曼社会拟剧论看课堂教学[J].青年文学,2009,(24).

[3] 田甜.论戏剧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0).

[4] 康洪兴.大有可为的课本剧运动[J].文艺理论与批评,1994,(2).

[5] 施蔓婷.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探索 以英语课本剧表演为例[J].全球教育展望,2010,(2).

[6] Joyce Mordecal.caj.戏剧与第二语言学习[J].国外外语教学,1987,(1).

[7] 孙惠柱.戏剧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J].戏剧艺术,2002,(1).

[8] 翟香荔.拟剧理论视角下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初探[J].职教探索,2014.

[9] 赵雪,刘雄.从戈夫曼社会拟剧看课堂教学[J].青年文学家,2009,(24).

[10] 周胜南.从模仿到重述——浅谈教育戏剧视野下的课本剧创作[J].艺术教育,2013,(10).

责任编辑   朱泽玲

作者:李智

娱乐式游戏教学中小学音乐论文 篇2:

运用游戏法培养学生健美操音乐节奏感

摘 要:游戏法是近些年体育课堂教学倡导的一种教学方法与手段。针对健美操课堂教学中,学生“不会听音乐”这一现象,提出运用“游戏法”训练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提高学生的健美操音乐听力能力。

关键词:游戏法;健美操;音乐节奏感

1前言

现代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 “ 因为在游戏时, 孩子们创造了一个属于他们的世界,或者说, 他们用了一种新的方法重新按排了他们那个世界的事物, 来使自己得到满足。” 可见游戏对学生的意义非凡。所谓游戏法,就是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换而言之,让学生在游戏的活动过程中掌握学习内容。是“游戏”和“教学”二者巧妙的结合体,是一种全新的且收获显著的教学方法。健美操是一项在音乐伴奏下的身体运动, 音乐的节奏严格控制着动作的节奏,也是健美操与音乐内在联系的纽带。在现实的健美操课堂教学中,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差异性较大,绝大部分学生对音乐节奏感不具有天赋,更多需要通过后天的努力去达到。在健美操课堂教学中,纯粹通过教师讲解音乐知识让学生听音乐来提高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对学生而言,第一音乐知识专业性太高难以理解;第二教学方式单一、学习枯燥,失去学习的兴趣,难以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2 健美操音乐特点与游戏运用原则

2.1健美操音乐特点

健美操音乐,一般采用打击乐为主,通常取材为爵士乐、迪斯科乐、摇滚乐、民族乐等较强冲击力的现代音乐,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健美操音乐的组成,1节拍=1拍、1乐句=8拍、1乐段=32拍,健美操的动作与音乐的配合,从第1拍开始,与鼓点吻合。一般健身健美操速度为22~26拍/10秒、竞技健美操速度为26~30拍/10秒。

2.2游戏法运用原则

2.2.1简易性原则

根据健美操音乐的特点,与学生实际对音乐的理解,在健美操课堂教学游戏运用中,学生不需要掌握较多的较难的音乐乐理,着重训练学生掌握健美操音乐基本组成:1节拍=1拍=一下击鼓声、1乐句=8拍、1乐段=32拍等。同时游戏内容创编也亦简单地围绕此内容进行,简易、明了,是训练学生音乐节奏感的最佳途径。

2.2.2多样性原则

任何事物均会久而生厌,更何况处于青春期发育的学生们,他们渴望与追求“新鲜事物”、更容易“喜新厌旧”,任何一首再好听的音乐、任何一个再好玩的游戏,重复的听、反复的练习,学生便会失去兴趣与学习的积极性。因此需要准备大量的音乐与游戏,不时的更新。

2.2.3长期性原则

没有事物可以一蹴而就,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不是一天二天就可以完成的,需要长期训练与熏陶。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优秀是一种习惯。”当习惯优秀时才是真正的优秀。当学生对听音乐做游戏成为一种习惯时,学生的音乐节奏感也在不知不觉中具备了。

3 健美操音乐节奏训练与游戏法运用

3.1“口令式”游戏练习

口令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一般指教师下达的口头命令。在健美操音乐曲子中,口令通常用数节拍的方式表达。1乐句=8拍,即1、2、3、4、5、6、7、8,分别对应一下击鼓声。所谓“口令式”游戏练习,在这里就是通过每1乐句,即每一个八拍作为一小节单元的特点,指挥学生练习。可以从简单地听音乐击掌游戏进行练习,在教师的带领下跟随音乐的击鼓声击掌。逐渐过渡到学生集体不带领下击掌、分小组击掌、请个别同学击掌,击掌点从完整的每一个八拍逐渐到击起始音、中间音等,逐步提高练习。在此基础上,将击掌方法替换成踏步、下蹲、转身、跳跃等等。例如,将全班分成四大组,第一个八拍第一组同学踏步,第二个八拍第二组同学踏步,第三个八拍第三组同学踏步,第四个八拍第四组同学踏步,依次循环; 也可以每个八拍每组同学不一样,第一组第一个八拍踏步、第二组第二个八拍下蹲、第三组第三个八拍转身、第四组第四八拍跳跃等等,依次循环;还可以对每一个八拍进行循环练习,如1-2第一组练习、3-4第二组练习、5-6第三组练习、7-8第四组练习,同上可以选择单一动作练习,也可以多样动作进行组合练习。无论怎样组合进行游戏练习,只要有规律可循、学生能准确扣上节拍即可。随着练习的进行与熟练,逐渐加大难度,慢慢可自然过渡到一些简单的健美操操化动作,为健美操动作的学习起到良好地辅垫作用。“口令式”游戏练习,是听音乐节奏的开始与基础,只有当学生准确地听出音乐中的节拍(击鼓声)、理解乐句与乐段,学生也就掌握了基本的音乐节奏感。这也是进行其它音乐节奏类游戏的基础。

3.2“活动类”游戏练习

在体育课堂中有许多很经典的传统的体育活动游戏,象喊数抱团、长江与黄河、丢手绢等,适当将这些学生们熟悉的游戏,进行规则改编,就能成为非常好的健美操音乐节奏训练游戏。例如,游戏“喊数抱团”,传统的作法由教师喊“数”,学生按教师所喊的“数”快速抱成团,没有成团的同学被淘汰。现将教师喊“数”换成音乐控制,规则可以定为:四个八拍音乐停“2人”抱团、六个八拍停“3人”抱团、八个八拍停“4人”抱团……依次设计,游戏的内容与方法还是一样,由于游戏规则的适当改编,学生在游戏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增加了音乐节奏感的训练。又如,游戏“长江与黄河”,传统的作法,当教师发令“黄河”时,“黄河”成为逃跑者,“长江”成为追求跑者立即转身追“黄河”,反之亦然。现将教师的“发令”改换成音乐控制,当音乐在第2个八拍、第4个八拍、第6个八拍……类似偶数拍停时,“黄河”成为逃跑者,“长江”成为追跑者追“黄河”;反之当音乐在奇数拍停时,由“长江”成为逃跑者,“黄河”成为追跑者追“长江”。同样在“丢手绢”的游戏中,我们也可以将“丢手绢者”丢手绢的时间让音乐来控制,增加丢者与被丢者的快速反应与对音乐的灵敏性。象这样的游戏在我们日常的体育课堂中有很多,只要我们用心去思考与琢磨,很多潜在的类似游戏可被挖掘。当然在这种活动类游戏进行一定的程度后,我们可以试着把这类游戏与健美操的动作组合起来。比如在游戏“队列比快”中,原本从队列第一个同学开始报数至队尾,队尾同学马上跑至队首重新开始报,……依次循环,现将其改成,从队列第一个同学开始,随着音乐练习健美操内容,每个同学做完一个八拍或两个八拍动作,跑至队尾。这样不仅巩固与提高健美操动作,而且音乐节奏得到强化,同时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活动类游戏安排是健美操教学内容丰富、音乐节奏得以提高与巩固的有效手段。

3.2“素质型”游戏练习

素质练习一般比较枯燥、乏味而且运动负荷大,学生往往不喜欢,但在各类教学中却十分重要。“素质型”游戏练习,就是将素质练习与音乐结合起来,提高练习的趣味性,同时也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可谓一举两得。例如,提高腰腹肌力量学生常练习的仰卧起坐,一般课堂练习时,学生两人一组,一个同学数个数一个同学做。现将其改成每个同学一起练习,随着音乐练习,两拍一动,每个八拍1-2半起、3-4躺下、5-6半起、7-8躺下。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的练习密度,同时由于健美操音乐节奏的强烈性感染学生练习的兴趣,也锻炼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又如,学生最惧怕奔跑类的耐力素质练习,在课堂中教师经常会用“折返跑”来进行锻炼。现将“折返跑”放在音乐下练习,选择流行、受学生喜爱的音乐,每两个八拍后学生进行自动折返,由于需要听音乐分散了学生奔跑的注意力,由于曲子是学生喜欢的,学生在奔跑中融于音乐中忘记时间的长短,一首曲子一般3-4分钟,结束时学生相当于跑了一个800米。这样的素质练习切实地减轻学生的紧张感与增加了练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同时音乐听觉又得到锻炼与加强。慢慢地这种音乐下单纯性素质练习,可以逐渐变成健美操专项素质练习,如健美操步法练习开合跳动作,先用慢的音乐节奏再逐曲增加节奏,虽然动作不变,但音乐速度越来越快,难度也越来越大,音乐节奏的辨识也越来越难,学生的动作与音乐节奏感都得到了很好的练习与巩固。健美操教学在不知不觉中完成。这种“素质型”游戏在健美操教学中有着良好的教学效果。

4 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游戏是人类生存、活动的基本方式,更是儿童的天性与权利。柏拉图说,“生活必须作为游戏来过”。可见游戏是学生最正当的行为。西方哲学家伽达默尔是近代以来以谈论游戏和主张艺术游戏论为著称,他的观点:游戏具有愉悦性与严肃性、对话性与参与性、自我表现性与创新性几点内在精神。这与现代教学特性相吻合。健美操是一项在音乐伴奏下的身体运动,集体操、舞蹈、音乐为一体,以节奏为中心表现力与美的运动,能否听出音乐节奏是整个健美操教学的核心,将游戏法与音乐节奏练习融合在一起,集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不仅提高学生学习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同时也智慧地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音乐节奏感,从而促进健美操教学质量。

4.2建议

将游戏运用于健美操音乐节奏的训练,第一需要遵循游戏运用的“简易性、多样性、长期性”原则;第二游戏的取得需要教师不断自我学习与平时教学过程中不断地积累;第三游戏的运用先进行“口令式”游戏练习,在此基础上结合“活动类”游戏与“素质型”游戏,由易到难、从基础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岑叶波.巧用音乐节奏促健美操教学[J]. 中国学校体育(教

学探索),2013.11

[2] 茌远强.追逐跑游戏在短跑教学中的实践探析[J]. 中国学校

体育(教学探索),2013.11

[3] 钟海鸥,李映红. 游戏法在女生健美操课中运用的实验研

究[J].体育科技.2001 (22) .1

[4] 过承珊.张扬游戏精神,凸显音乐审美-“游戏法”在小

学音乐课中的有效运用及辩证思考[J].中小学音乐教育.

2011.06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五乡中学 315111)

作者:岑叶波

娱乐式游戏教学中小学音乐论文 篇3:

探寻教育性与游戏性的平衡点

摘 要:能开发出优秀的教育游戏一直是教育游戏开发者苦苦追求的目标。而要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点在于找到并实现教育游戏的教育性与游戏性的平衡点。怎样才能实现这个平衡点?本文以小学语文识字教育游戏的设计开发为例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教育游戏;平衡点;语文识字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中,如何把好玩又具备良好教育意义的计算机游戏,融入到日常教学中,以提高教学效果的研究正逐渐被人们所重视,但是近年来优秀的教育游戏产品并不多。众多研究者发现,以前的教育游戏开发者多注重游戏的教育性而忽略其游戏性的开发,是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

教育游戏具有教育性与游戏性双重功能。纵观教育游戏的相关文章,我们却发现人们对教育和游戏相互融入(谁主导谁)的问题一直争论不休。但是有一关键点是非常明确的,就是都希望在教育游戏中找到并实现教育性与游戏性的平衡点——即教育游戏不仅好玩还能实现很好的教育目的。

可遗憾的是怎样才能实现教育性与游戏性的平衡点,在理论上还无完善的体系,在实践上可供借鉴的成功范例也不多。

通过对小学语文识字教育游戏的开发与使用过程中的体会,笔者认为教育性与游戏性的平衡点不是一个具体的可量化的数据点。那么怎样来阐述这个平衡点?我们认为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来描述:

平衡点实现的过程:以游戏内容的娱乐性容易吸引特殊学龄层次的学生为出发点,以教育内容自然融入游戏内容为目标,重点规划教育内容的游戏呈现形式。同时,还要注重游戏操作是否有趣、游戏画面能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游戏关卡的设置能否使学生感觉到更强烈的刺激性、游戏音效是否对游戏起到烘托作用,还有是否有利于游戏的开发制作等等,使游戏处处都体现出良好的娱乐性和教育性。

平衡点实现后的结果:能使学生感觉游戏好玩、想玩,并产生很好的“沉浸”感,能使学生对教育内容的加入感觉很自然,在游戏后使学生的相关知识能力达到教育教学目标所设定的水平。

下面以小学语文识字教育游戏的开发过程中我们所做的工作来具体探讨怎样去实现教育游戏的教育性与游戏性的平衡点。

一、小学语文识字教育游戏的游戏主界面内容简介

图1为游戏运行的主界面。游戏开始后,卡通人物面前的机械爪不停地左右匀速摆动,游戏者通过迅速按下鼠标左键来释放机械爪去抓取水果。水果被抓到后会被拖离草地,水果上相应的文字将填入下面对应的括号中(做题顺序从左到右)。如果抓到正确文字的水果则当前分增加10分;如果抓到错误文字的水果则当前分不增加,错误的文字依然会出现在下面的括号中;如果抓到没有文字的水果则增加一定的体力(体力的提升可以使抓取动作更快);如果抓到蘑菇则体力会下降;如果抓到布袋——里面可能有炸药、力量瓶、金钱,也可能什么都没有。以上情况随机出现一种。通过释放炸药可以炸损不正确的抓取物来节约时间;金钱可以用来过关后到商店购买炸药、力量瓶等物品来帮助游戏者。

二、游戏的选题要有明确的教育针对性与目的性

教育游戏关注的知识应该是课本不容易解决的那一部分内容。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字词的掌握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个难点,而课堂教学中还没有更好的办法来解决这一难点。所以我们把游戏的选题定在生字词的学习掌握上。现实中以字词为内容的游戏很多,便于我们学习其中好的做法,吸取其不成功的教训。

三、游戏类型要适合学生并且易于开发制作

首先要明确一点,这个教育游戏的最终用户是笔者所带教的小学二年级学生,游戏的类型应该是他们最感兴趣的类型,如果连这一点都达不到,其要完成的教育目标更无从谈起。

通过调查,笔者发现近期学生对“连连看”、“泡泡龙”、“祖玛”、“采矿工”等利用鼠标进行选择操作的休闲娱乐类游戏最感兴趣。所以我们把要制作的游戏类型定为休闲娱乐类型。更重要的是休闲娱乐类型的游戏在网络上有着丰富的Flash游戏制作学习资料和开源代码。

我们首先下载了一些游戏的Flash源代码,然后我们从游戏形式是否适合呈现语文识字教学内容,以及相对的游戏沉浸性程度对这些游戏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分析,最终我们决定在《黄金矿工》的源代码上进行改编。这对于没有多少教育游戏开发经验的我们来说,能完成小学语文识字教育游戏软件的编制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四、游戏界面既要有利于游戏与学生的互动操作又要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1.游戏与学生的互动操作界面

游戏的友好界面可以加强游戏者和游戏环境的联系。各个界面应合理地划分功能,并尽可能地使其操作简单方便。如果游戏的界面不能让学生得心应手地操作,那么就会在学生和游戏间设置了障碍,这将导致学生失望地离开。

在界面设计上还要重点考虑到美观大方并使其充满童趣。游戏的主画面的颜色搭配不能太跳,主色彩要柔和以利于保护学生的视力。

2. 游戏中显示的内容

游戏中的人物:为笔者所带班级学生最喜爱的卡通人物。

各色水果图片:常见的水果图片与相对稀奇的水果图片混合出现来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在游戏的使用过程中,我们常发现学生就某种水果的名称与产地争论不休,证明上述做法是正确的。

游戏中的过关分数和限制时间:在班级中选择字词掌握相对优秀、中等、差的三位同学进行游戏测试,以稍微高出他们的测试数据来设置难、中、易三种难度的过关分数和限制时间。配合不停摆动的机械爪,游戏设置方式能促使游戏者高度集中精力,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应的字词知识,并能锻炼其思维的敏捷性,考验和训练学生的观察、眼手反应、协调等能力,增强其耐心、细心、信心和胆略等心理方面的素养。

五、游戏的操作既要符合学生的操作习惯又要注重健康操作理念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目前小学低年级学生习惯使用鼠标进行计算机游戏的操作,于是在设计游戏的操作时主要考虑鼠标左右键的使用。同时为了促进学生左右手的协调发展,在游戏环节中有意识地设置一些简单的键盘动作,如可以使用空格键来释放炸弹等等。

六、游戏的背景音乐要烘托好游戏气氛

背景音乐在休闲娱乐类游戏中是为了烘托游戏气氛,突出游戏的主题而存在的。本教育游戏以游戏者通过操作规律性摆动的机械爪去准确抓取文字水果为主题,所以背景音乐要有一定节奏才能更好衬托本游戏的氛围。于是我们选择了具有简洁明快特点的《乒乓球》游戏的背景音乐作为本游戏的背景音乐。

背景音乐还要有变化,特别是在游戏任务时间快结束时,加快音乐的节奏能营造相应的紧张气氛。目的是慢慢锻炼学生在紧张的氛围下能冷静处理动作来获取更好成绩的心理应对能力。同时也给学生的心理带来一定的刺激性,促进学生想再次进入游戏来战胜前面遇到的困难。

七、游戏中教育内容的编排与学习进度的配置应注重游戏挑战性的设计

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由易到难,便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否则将打击学生的积极性。笔者通过编程控制字词难度出现的顺序,在游戏开始的关卡中先出现学生容易掌握的字词,后面关卡将通过增加词语的难度和数量来提高过关的难度。在注意学习由易到难的过程中,还要控制题目的总体难度,力求达到学生面对出现的难题始终是“跳一跳就能够得着”!游戏的魅力就在于悬念与成就。

八、游戏中关与关之间的衔接注重增强游戏的娱乐性

为了增加游戏的娱乐性,我们在关与关之间安排了一些小游戏让学生去玩。比如:“抓披着羊皮的狼、猎野鸭、贪食蛇”等开源的Flash游戏,并把这些游戏中的成绩以金钱的形式补充到游戏者的金钱收入中,以此来丰富游戏的可玩性。这些小游戏在每一关后是否出现,或者出现的顺序都是随机的,以此来增加学生通过每一关后的好奇心理,增进学生对本游戏的好感。

而商店购物这一环节是每次过关后都有的。这时游戏者可以利用手中的金钱去购买相应的物品(炸药、力量瓶等)。在这里,本游戏设置了物品的价格会发生变化,有时便宜,有时昂贵,在增强游戏性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平衡理财的能力。

九、成绩排行榜注重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竞争

在游戏中学生通过完成相应的任务,将获得游戏中的认可。如果学生的这种能力获得现实社会的认可,将对他们有更好的激励作用。通过班级QQ群来收集他们每关的游戏成绩,并在班级中以张贴“擂台英雄榜”的方式来激励学生之间的良性“PK”。实验证明,这种“游戏分数”和“英雄榜”等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对本游戏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

十、结束语

教育游戏作为未来教育形态的发展趋势之一,是非常值得我们去投入精力研究的。虽然目前在教育游戏中追求实现教育性与游戏性的平衡点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但是越接近这个平衡点,我们的教育游戏就越成功。

因此,我们也期待着有更多的有志之士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开发研究出适合孩子们使用的优秀教育游戏,让我们的孩子真正享受在“玩中学”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张玲慧,王 蔚.电子游戏在青少年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8(10).

[2]江婕,胡小强.从教育与游戏的本质谈对教育游戏的思考[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8(1).

[3]汤跃明,张玲.对教育游戏设计的初探[J].中小学电教,2007(4).

[4]万力勇,赵鸣等.从体验性游戏学习模型的视角看教育数字游戏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 2006(10).

[5]田爱奎,杨瑛霞等.数字化游戏学习的发展与展望[J].电化教育研究,2006(1).

[6]马颖峰,贺宝勋等.网络游戏式活动课程——游戏与教育结合的平衡点探微[J].现代教育技术,2005(6).

[7]祝智庭,邓鹏等.娱教技术:教育技术的新领地[J].中国电化教育,2005(5).

[8]尚俊杰,李芳乐等.“轻游戏”教育游戏的希望和未来[J].电化教育研究,2005(1).

(编辑:郭桂真)

作者:孙 朋 邵俊莉 王 蔚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新课改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下一篇:医学生法律教育案例教学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