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马铃薯膜下滴灌水肥药一体化栽培技术初探

2022-09-11

景东县位于滇西南中部, 普洱市北端, 坐落在澜沧江以东, 哀牢山西侧与无量山之间, 地处北纬23°57'~24°50', 东经100°24'~101°15', 东与楚雄、南华、双柏三县 (市) 毗邻, 南与镇沅县相连, 西与云县隔江相望, 北与南涧县、弥渡县接壤。全县国土面积4 532 km2。县城距省会昆明市477 km, 距普洱市政府所在地2 79 km。境内最高海拔3 371 m, 最低海拔 (文笑河口) 795 m, 县城海拔1 171.3 m。年平均气温18.3℃, 年平均相对湿度77%, 年平均降雨量1 086.7 mm, 年均日照2 131.6 h, 无霜期328 d, 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景东县的冬马铃薯种植, 从上世纪开始, 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 已成为普洱市主要高原特色农产品之一。通过农技部门多年的试验、示范、推广, 总结出了一套适合景东特点的栽培技术, 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冬马铃薯种植技术专家, 培育了一批种植能手, 打造了一方市场。特别是由于反季节种植的冬马铃薯具有优质、优价的特点, 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一大亮点, 且产品已经形成供不应求的状况, 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 种植规模已达1 300多hm2。

为了解决景东县冬春干旱给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 探索景东县冬马铃薯生产中节水、节肥、省工、增产和增效的栽培技术。同时, 为解决冬马铃薯生产中落后的栽培方式, 示范先进的生产技术, 2014-2015年, 普洱市农科所和景东县农技中心, 在景东县大街乡实施13.33 hm2冬季马铃薯膜下滴灌水肥药一体化种植, 完成滴灌带铺设96 km, 架设输水管道5 m, 安装加压抽水泵、过滤首部设施2套。示范区采用景东县冬马铃薯高产栽培集成技术进行种植, 通过膜下滴灌开展水肥药 (农药防治地下害虫) 一体化技术, 整个示范标准高、组织程度高, 示范效果好, 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对今后冬马铃薯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推广应用起到良好带动作用。

1 实施结果

1.1 节水效果明显

膜下滴灌水肥药一体化栽培技术在我国其他经济作物种植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 具备了节水及增产两方面的显著作用[1]。膜下滴灌水肥药一体化栽培技术在水分利用率上可以提升50%~65%, 在马铃薯的产量上可以提升30%左右。而通过景东县冬季马铃薯膜下滴灌水肥药一体化栽培技术实践证实, 冬马铃薯大面积生产中, 整个生育期需灌4次水, 传统淹灌用水200~250m3/667 m2, 膜下滴灌水肥药一体化种植用水80~100m3/667 m2, 比传统淹灌种植方式节水120~150 m3/667m2, 而且膜下滴灌水肥药一体化种植能有效保持马铃薯根际土壤最佳含水量, 同时能减少水分蒸发和渗漏。

1.2 省工、节肥效果明显

应用膜下滴灌水肥药一体化栽培, 每667 m2能减少打药用工1个、灌水用工2个、田间除草用工2个, 节约用工开支400多元, 大大降低劳动力投入。同时, 通过同田比较, 应用膜下滴灌水肥药一体化种植避免了肥料的随水渗漏、淋失, 能节约肥料成本70元/667 m2。

1.3 增产、提质效果明显

通过对景东县大街乡冬马铃薯膜下滴灌水肥药一体化种植地块进行随机取点测产, 共测产5个点, 平均单产3 404.4 kg/667 m2, 比全县传统种植平均单产2250.6kg/667 m2, 增产1 153.8 kg/667 m2, 增产51.3%;商品率83.7%, 比全县75%提高8.7%。

1.4 经济效益明显

冬马铃薯膜下滴灌水肥药一体化栽培试验区, 667m2产值 (按1.8元/kg计) 达6 128元, 比其他传统种植区域平均667 m2产值4 051元增2 077元, 外加节约工钱、肥料钱、水费合计490.5元, 每667 m2比其他传统种植增产节支2 567.5元, 扣除滴灌水肥药一体化设施投资512元/667 m2, 每667 m2净收益2 055.5元。

2 主要技术措施

2.1 精细整地

整地前1个月, 理好种植田块排水沟, 在土壤干湿度适中时, 及时进行耕耙, 耕耙深度不少于25 cm, 做到土壤细碎、疏松、平整[2]。在土壤的选择上, 应首选土地较为深厚, 土壤肥力较好的沙壤土, 以为马铃薯的根茎发育创造条件。在冬季马铃薯种植中, 应尽量避免重茬, 以免影响马铃薯产量。

2.2 选用脱毒良种

种植品种丽薯6号, 采用大薯块播种, 667 m2用种量250 kg, 种薯在播种前1~2 d进行处理, 清除腐烂、带病种薯, 大种薯进行纵切切块, 每一切块至少带有1~2个明显芽眼, 切块大小不少于40 g, 切块后的种薯用银法利液浸种15 min, 晾干后播种。

2.3 高垄双行、地膜覆盖、膜下滴灌种植模式

大行距80 cm, 小行距40 cm, 株距19 cm, 667 m2播5 850株左右, 出苗成株率95%以上, 667 m2有效株数不少于5 000株。每垄中铺设一条滴灌带, 每条滴灌带长50m。滴灌带铺设完后覆盖地膜, 盖膜时要拉紧、压严地膜, 薯苗出土时及时破膜放苗[3]。

2.4 适时播种、施足底肥

在种植前理好田块四周排水沟, 拉线按1.2 m分垄。播种时用开沟机, 开挖宽50 cm、深10 cm的宽幅种植沟, 芽眼向上的摆放两行种薯, 两行种薯小行40 cm。马铃薯的高产特性是建立在充足的施肥基础上, 一般而言, 要实现冬季马铃薯的高产, 应做好腐熟肥及有机肥的施肥工作, 施肥总量在3 000 kg/667 m2上下, 667 m2施用腐熟、疏松的农家肥2 500 kg, 硫酸亚铁10 kg, 硫酸镁10 kg, 硫酸锌2.4 kg、硼砂2.4 kg。把所有农家肥和硫酸亚铁、硫酸镁、硫酸锌和硼砂均匀的施入种薯四周, 并尽量避免和种薯直接接触, 用培土机培覆盖一层厚10 cm的细土后, 用清沟的细土覆盖垄面, 使种薯种植深度达15 cm, 垄沟深度25~30 cm, 沟口宽度40 cm。

2.5 化学除草

在每垄播种后, 整平墒面, 严格按使用说明用芽前除草剂喷施墒面, 并及时覆盖地膜。

2.6 水肥 (药) 一体化技术

在出苗期、齐苗后、现蕾期和薯块膨大期4次用马铃薯水溶性肥进行给水给肥, 并视田间情况结合给药 (主要为防治地下害虫和青枯病、黑胫病) 。其他根据土壤水分情况及时给水。667 m2施用16∶9∶10专用肥110 kg。

2.7 病虫害防治

薯苗出齐后及时进行第1次病虫害防治, 用甲霜灵锰锌、代森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银法利800倍液加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交替喷雾, 每隔7 d/次, 连喷2~3次预防和防治马铃薯病、虫害。当植株进入初花期后, 667 m2用0.2 kg磷酸二氢钾并根据需要加入杀菌剂、杀虫剂对水30 kg喷雾, 每隔7 d/次, 连喷2~3次[4]。

2.8 适时收获

当马铃薯植株叶片转黄, 下部叶片开始枯萎时, 选择晴好天气进行收获, 收获时必须轻拿轻放薯块, 分级包装, 并进行2~3 d的通风晾晒, 要避免马铃薯薯块遭受雨水淋泡及阳光曝晒, 提高商品质量, 增加经济收入。

3 结语

通过景东县冬季马铃薯膜下滴灌水肥药一体化栽培实践可知, 其在播种、旱作节水、膜下滴灌、施肥和收获等环节都具有显著优势, 既可以有效降低人力及物力成本, 又能够使土地及肥水的利用率得以有效提升, 其普及推广价值较大。

摘要: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 有助于推动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增强入世后我国在粮食市场上的竞争力。发展冬季马铃薯可以充分利用冬季资源, 具有提高土地利用率、生长周期短、产品提早上市、解决蔬菜春淡等特点。同时, 针对景东县山区、半山区水资源匮乏且利用不合理的实际, 通过对冬季马铃薯膜下滴灌水肥药一体化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 实现增值增收。

关键词:冬季马铃薯,膜下滴灌,水肥药一体化,栽培技术,云南省景东县

参考文献

[1] 秦军红, 蒙美莲, 陈有君, 等.马铃薯膜下滴灌增产效应的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 2011 (18) :204-208.

[2] 周皓蕾, 买自珍, 袁丕成, 等.马铃薯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栽培研究[J].宁夏农林科技, 2011 (10) :1-2.

[3] 王霞.马铃薯膜下滴灌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 2015 (11) :50.

[4] 靳林宝, 岳清秀.浅谈膜下滴灌技术在马铃薯种植中的应用与推广[J].农村牧区机械化, 2010 (6) :23-25.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110kV变电站的一次设计及其变压器和线路的保护下一篇:制革废水回用可行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