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体系论文提纲

2022-08-26

论文题目: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发展适配效应研究

摘要:金融体系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部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金融体系的完美配合。金融的本质要求就是要服务实体经济、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我国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之间虽是相辅相成的,但也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后,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备受重视。一方面,金融体系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了资金,可以改善实体经济的融资效率;另一方面,金融体系作为服务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为实体经济贡献了一部分产出。鉴于金融体系在实体经济发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本文将选择金融体系中的金融结构、金融效率和金融规模三个维度,分别研究这三个维度与实体经济发展之间的适配性,然后采用不同的实证方法分析了实体经济发展与金融体系这三个维度之间的动态适配效应,最后探析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发展的适配方式。本文在分析中较多的采用省际层面的数据,因此比以往学者的研究考察得更加全面和详尽。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第1章和第2章为绪论和文献回顾,首先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思路,并对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进行界定,提出将选取金融体系中的金融结构、金融效率和金融规模三个维度。进一步阐述了以往学者对金融体系及三个维度与实体经济之间关系的研究。但是随着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的不断发展,有些研究结论与实际发展相悖,本文对此进行了说明与分析。在对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发展相关研究进行凝练梳理后,发现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发展的关系是复杂多变的,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中,金融体系发挥的作用有所差别,因此在我国提出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背景下,本文将对我国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发展的适配效应进行研究,并探寻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发展适配方式。第3章为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现状及关联性研究。在阐述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我国金融体系中的金融结构、金融效率、金融规模与实体经济的适配程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选取金融体系中的金融结构、金融效率和金融规模做进一步研究是合理的,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后,金融结构对实体经济发展的贡献度最大;金融效率与实体经济发展关联度较高;在样本观测期内金融规模与实体经济的关联度较弱,金融规模的增长与其拉动实体经济的能力不匹配。基于研究发现的问题,后文分别对金融结构、金融效率和金融规模与实体经济发展动态关联效应进行分析,以发挥它们在实体经济发展中的优势,补齐金融体系运行的短板。第4章为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发展适配效应分析:基于金融结构空间溢出效应视角。本文将金融结构分为宏观金融结构和金融行业结构两部分,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对省际金融结构与实体经济发展的溢出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本地的金融市场结构和证券业结构对实体经济发展有直接的正向作用。通过间接效应分析发现宏观金融结构存在溢出效应,也就是地理位置邻近的区域为金融资源的流动提供了便利性,实现了金融资源的共享和互补,有利于提高实体经济发展水平。但是相邻地区的金融资源也存在竞争性,相邻地区会效仿更完善的金融结构,甚至产生恶意竞争,如果处理不当,将会对实体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从总效应来看,宏观金融结构对本地区和相邻地区都有显著影响,但金融行业结构的影响不显著,无论是对本地区还是相邻地区的实体经济贡献度都较小。那么在构建金融结构与实体经济发展适配方式时要更多地考虑宏观金融结构的影响,提升金融行业结构的整体水平。第5章为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发展适配效应分析:基于金融效率动态效应视角。首先分析了我国金融效率与实体经济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分析省际金融效率与实体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比较静态模型与动态模型估计结果的差异,研究表明动态系统GMM模型估计系数更显著,保险赔付比率与实体经济发展关联性较强,而金融机构存贷比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小。其原因是保险业发展相对缓慢,保险业效率提高对实体经济的边际效应较大。而我国金融机构存贷款能力较强,充足的资金有利于推动实体经济发展,但当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时,融通资金的方式就不能局限于通过金融机构贷款。构建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更利于目前实体经济的发展,本章为搭建金融效率与实体经济发展适配方式指明方向。第6章为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发展适配效应分析:基于金融规模门槛效应视角。本章对时间序列数据和面板数据分别进行门槛效应回归,结果发现金融发展对实体经济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无论是全国的时间序列数据还是省际面板数据结果都表明金融规模存在双重门槛效应。从全国层面来讲,当金融规模处于两个门槛值之间的区域时,金融发展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是最大的,一旦超过这个区间,金融发展对实体经济仍保持正向促进,但边际效应就会降低。从省际层面来讲,当金融规模低于一定门槛值时,金融发展对实体经济增长是存在抑制作用的;而当金融规模处于两个门槛值之间时,金融发展对实体经济增长是正向促进的;当金融规模超过门槛区域时,金融发展对实体经济的边际效应会降低。分析全国和省际结果的区别,主要是由于我国省际之间金融发展水平差距较大,金融规模存量也有着显著的差别,对于欠发达地区融资成本高,金融规模尚未达到门槛值,实体经济发展受阻;而发达地区的金融机构数量多,金融规模存量较大,甚至超过了实体经济的承载量,对实体经济发展的边际效应已超过了最高点。因此在分析金融规模与实体经济发展适配效应时要注意省际金融规模的差异。第7章为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发展适配效应实证分析:基于动态关联效应视角。本章采用PVAR模型分析了省际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动态关联效应,结果表明金融结构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宏观金融结构与实体经济的动态关联度较强,但其中的金融产业规模结构与实体经济发展呈负向作用。金融效率与实体经济发展呈正向动态关联关系,当金融效率提高时,实体经济发展水平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但是金融规模与实体经济发展呈负向冲击效应。在对实体经济冲击金融体系的分析中,结果发现实体经济与金融体系之间的关系是非对称的。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带来的影响是短暂的、时效性有限,而实体经济对金融体系的冲击带来的影响是持续的、时效性较长。在结论、启示和展望部分,基于以上计量分析结果,本文提出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发展之间存在动态适配效应,它们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动态调整的,要提高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发展的结构适配性,发挥宏观金融结构对实体经济的推动作用;协同发展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将金融资源更多地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优化金融效率对实体经济发展的资源配置功能,提高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适配效应;协调金融规模与实体经济发展的适配性,过量的金融规模会对实体经济产生负向冲击;均衡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发展的速度,实体经济也应该适当反哺金融发展;优化金融监管体系,为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营造安全的环境。最后指出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金融体系;实体经济;金融结构;金融效率;金融规模

学科专业:金融学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本文的研究思路

1.3 本文的研究范畴

1.3.1 实体经济的界定

1.3.2 金融体系的界定

1.4 本文的结构安排

1.5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1.5.1 创新之处

1.5.2 不足之处

第2章 文献与研究述评

2.1 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发展相关文献综述

2.2 金融结构与实体经济发展相关文献综述

2.3 金融效率与实体经济发展相关文献综述

2.4 金融规模与实体经济发展相关文献综述

2.5 文献述评

第3章 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发展现状及关联性研究

3.1 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3.1.1 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3.1.2 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3.2 金融体系与经济发展相关理论分析

3.2.1 金融发展论

3.2.2 金融深化论和金融抑制论

3.2.3 金融约束论

3.2.4 其他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相关理论

3.3 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发展关联性基本分析

3.3.1 灰色关联度理论

3.3.2 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3.3.3 描述性统计分析

3.4 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发展关联性实证分析

3.4.1 变量无量纲化处理

3.4.2 计算关联系数

3.4.3 计算灰色关联度

3.4.4 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发展适配效应分析:基于金融结构空间溢出效应视角

4.1 金融结构与实体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4.1.1 宏观金融结构发展现状

4.1.2 金融行业结构发展现状

4.2 金融结构与实体经济发展基本分析

4.2.1 数据来源及变量定义

4.2.2 描述性统计分析

4.2.3 空间计量模型的构建

4.2.4 面板单位根检验

4.2.5 空间相关性检验

4.3 金融结构与实体经济发展溢出效应实证分析

4.3.1 确定最优空间计量模型

4.3.2 Hausman检验

4.3.3 空间杜宾模型检验

4.3.4 空间杜宾模型效应分解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发展适配效应分析:基于金融效率动态效应视角

5.1 金融效率与实体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5.2 金融效率与实体经济发展基本分析

5.2.1 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5.2.2 变量定义

5.2.3 描述性统计分析

5.3 金融效率与实体经济发展动态效应实证分析

5.3.1 系统GMM模型的构建

5.3.2 面板单位根检验

5.3.3 动态关系实证检验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发展适配效应分析:基于金融规模门槛效应视角

6.1 金融规模与实体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6.2 金融规模与实体经济发展基本分析

6.2.1 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6.2.2 变量定义

6.2.3 描述性统计分析

6.3 金融规模的门槛效应研究

6.3.1 门槛模型的构建

6.3.2 基于金融规模时间序列门槛模型的构建

6.3.3 时间序列平稳性检验

6.3.4 金融规模的单一门槛效应分析

6.3.5 金融规模的双重门槛效应分析

6.4 省际金融规模的门槛效应实证分析

6.4.1 面板门槛模型的构建

6.4.2 面板单位根检验

6.4.3 基准模型回归分析

6.4.4 门槛效应结果分析

6.5 稳健性检验

6.5.1 基于金融业增加值占比的时间序列门槛效应检验

6.5.2 基于金融业增加值占比的面板门槛效应检验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发展适配效应实证分析:基于动态关联效应视角

7.1 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发展动态PVAR模型的构建

7.2 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发展动态关联性基本分析

7.2.1 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7.2.2 描述性统计分析

7.2.3 样本平稳性及协整检验

7.3 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发展动态关联效应实证研究

7.3.1 PVAR模型基本分析

7.3.2 方差分解

7.3.3 脉冲响应分析

7.4 本章小结

结论、启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构建有效激励机制研讨论文提纲下一篇:初二数学问题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