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中职语文教学论文

2022-04-16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以人为本中职语文教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应用于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是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中职教学质量的提高,符合新课标教育和我国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本文将对中职语文教学“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基本内涵进行阐述,同时提出“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基本原则,并结合我国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提出一些“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应用策略。

以人为本中职语文教学论文 篇1:

以人为本理念下的中职语文教学管窥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及经济的高速发展,各行各业对创新型实践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作为日后一线工作的主要人群,中职学生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需求,应具有自主思考能力、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动手能力并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所以,中职教育在强调技能培训的同时也应重视对学生的文化教育,在语文教育中做到以人为本。

【关键词】以人为本;中职;语文;教学

一、中职教育以人为本理念贯彻中存在的问题

1、传统教学理念根深蒂固

由于素质教育实行的时间相对较短,在中职语文教育中很多学校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中基本上均是一个人上面讲,学生下面只负责记笔记。这种课堂中学生不是主体只是听众,学生是被灌输知识。而教师由于和学生的交流非常之少,往往不知道学生具体掌握了多少知识,不了解学习哪里有问题。学生在这种枯燥的语文课上,极易出现开小差或做其他不相关的事情,最终的结果就是课上讲了一大堆,课下学生便很快忘记,这样学生要想取得好成绩、提高个人文化素养便成为奢望。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在学校教育中传统理念在心中根深蒂固,并没有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落实到日常教学中,教师错误地认为只要讲课就可以,而忽略了对学生学习方法、学习目标的引导,最终势必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2、应试教育干扰了学校的理念

现在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方式只有考试,不论学生素质如何、动手能力多强、学习方法多好最终都是需要看分数的。所以学生为了考到好学校找到好的工作都会努力去考试,学校也会为了成绩进行知识的灌输而不是实行以人为本的教学。最终学生收获的不是能力,而只是提高了答题技巧。在应试教育中语文课堂教学只有知识点的勾画、词语的拼写和文章的背诵,而文章的精髓和作者的文人轶事是没有讲解的。可知,应试教育对学生思维的拓展和素质的提升并没有太大帮助。

3、学生能力存在差异

相当多的家长片面地认为孩子读中职没有前途,不愿意子女进入其中学习。导致中职生源急剧减少,为了与其他职校争夺有限的生源,一些中职学校只好在招生上做文章。比如,完全不看学生中考分数只要报名就接收,大量招收体育美术特长生以特长为由,学生无需进行考试便可以入学。虽然确实对学生招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为日后语文课实行以人为本教学增加了难度。有些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缺少素质教育的经验,有些学生可能基础较好理解能力强,学生的能力差距十分明显。此外,学生的需求不同学校在教学中也无法做到和谐统一,以人为本的理念也就无法顺利落实。

二、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实行以人为本理念的策略

1、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

根据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和理解能力可以制定适合本班的教学内容并提出一些问题,适当的难度既能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也可以让他们产生自主学习的成就感。在课堂上可以放一些名著改编的电影,这些生动的影片要比书本更吸引学生。在影片结束后可以通过让学生写观后感提高他们对这些文学作品的认识,在观影过后有的学生对后续剧情感到好奇更会去阅读这些名著。在课堂中做到以人为本,可以进行开放式教育,多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见解。同时,教师在课下还可以多与学生交流为他们提供帮助,使学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获得进步。

2、加强对学生精神方面的培养

中职学生毕业后大多数都将面临就业的问题,因而在语文课教学教学中,可以以人为本对学生进行文化素养的提高,帮助学生顺利就业。在课堂中,应着重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的引导,在讲解《论语》时就可以将孔子的儒家之道予以详细分析,以此使学生在课文中收获丰富人生哲理,这对他们日后的就业是大有帮助的。健康的人生观将会使学生踏实工作寻求进步,正确的是非观将使学生少走弯路错路。语文作为一门融入感情的课程,在教学中应将学生带入课本中,大幅度提高学生的精神品质。

3、改变考试形式做到真正以人为本

由于中职学生的情况与普通高中生不同,在语文考试方面应该放弃单纯的答题模式。过去在的试卷中只能体现一个学生知识记忆掌握程度,并不能全面的展现一个学生的素质、德操以及思想等。在以人为本的语文教学中学校应该将学生成绩改为期末成绩加上课堂表现和语文方面的特长。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将会更加积极地表现自己,而不是将注意力全放到背诵记忆上。而特长分的设立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书法、古诗朗诵、文学鉴赏的学习,这样学生既有了学习兴趣也增加了自己的文化素养。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中职语文教育应当做到真正的实现以人为本,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正确的人生观放在首位。在日常语文课上,要开展开放式教学,积极与学生交流,及时的给予学生所需的帮助,并且尽可能多地对学生予以关注,切勿单纯以考试成绩来评判学生的好坏,从而使学生在日后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 周琴香.构建以人为本的中职语文课堂[J].江西教育,2015,(9):11.

[2] 沈建强.中职语文教学探索与实践[J].新一代(下半月),2012,(1):111,113.

作者:孙琳

以人为本中职语文教学论文 篇2:

中职语文教学”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思考

【摘    要】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应用于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是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中职教学质量的提高,符合新课标教育和我国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本文将对中职语文教学“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基本内涵进行阐述,同时提出“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基本原则,并结合我国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提出一些“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以人为本;教学理念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肇东师范学校  151100

语文是一门基础工具类学科,内容范围很广,语文学习过程中可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人际交往能力、职业应用能力和创业创新能力。中等职业学校的定位是为我国生产一线提供更多的综合素质较强的技术型人才,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应用于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将对中职语文教学“以人为本”理念进行一定的分析。

1 中职语文教学“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基本内涵

“以人为本”教学理念是指教学过程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基本出发点,尊重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致力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中职语文教学“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提出是我国中职语文教学理念质的深刻变革,有助于培养更多的综合技术型人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以人为本”教学理念首先强调教学活动的主体性,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语文教学过程应该以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主动学习探究、主动解决问题等基本环节构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主要起引导作用;“以人为本”教学理念其次要求教学过程“以人为本”,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能力差异,因材施教;“以人为本”教学理念最后要求教学过程切合实际,接近生活,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将“以人为本”教学理念应用于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主要由以下三点要求:其一,教师应该意识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人文素养水平,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效能;其二,教师应该在深刻了解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给学生鼓励和肯定,使学生获得应有的尊重和赞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三,语文教学内容应该贴近学生专业技能实际,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基本出发点。

2 中职语文教学“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教学理念应用于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则。其一,“以人为本”原则,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教学的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能力;其二,主体性原则,语文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增长知识、提升语文素养的过程,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主动意识的培养;其三,“因材施教”原则,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对较弱,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不完全相同,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尊重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

3 中职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以人为本”理念的实践

3.1  教学意识和学习意识

一方面,我国中职语文教学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任务主要通过语文教师讲授课文内容、分析重点语句、总结文章思想等基本环节完成,语文教师的“以人为本”教学意识相对较弱。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应该给语文教师提供培训学习的机会,或通过相应的主题会议和宣传讲座培养教师“以人为本”的教学意识。

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主动学习的意识,没有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学习积极性较差。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主动意识的培养,可以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体会到主动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2  师生关系和课堂交流

目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师生关系没有活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很少,不利于“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的深入应用。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的基础,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语文教师可以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和理解,换取学生的信任和爱戴;同时,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师生相互交流、共同进步的过程,语文教师在备课时应加入一些交流讨论环节,提升课堂教学的活力,有助于教师及时把握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不足,更好地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应用于语文教学过程中。

3.3  课堂教学和课后实践

目前,我国中职语文的课堂教学以教材讲授为主,缺乏创新性,相应的课后实践活动很少,又缺乏新意,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应用于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改进语文教学内容,增加课后实践活动。

一方面,教师应该积极改进中职语文教学内容。首先,中职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相对较差,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差异,因材施教,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对于语文“困难生”,可以适当降低学习要求;其次,中职语文教学内容应该结合学生的专业技能实际,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在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职业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例如,语文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专业技能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鼓励学生写一些专业论文。

另一方面,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应该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一方面,教师应该在课后组织一系列的主题演讲比赛、主题辩论比赛和专业知识竞赛等文化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实践作业,鼓励学生合作完成,例如,教师可以将某些课文内容编排为话剧或情景剧,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表演,在实践中感受语文文字的魅力,体会语篇的意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中职语文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职业应用能力和创业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语言素养是中职教育的基本要求之一。中职语文教师应该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应用于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结合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致力于追求最佳化的教学效果,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基本社会能力。

参考文献

[1]邹隆珍.中职语文教学“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研究分析[J].赤子(中旬),2013,10:156

[2]邵彩洪.基于能力本位的中职语文教学方法的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

[3]刘菊芬.浅谈语文教学中“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J].中学教学参考,2013,04:50

作者:李静

以人为本中职语文教学论文 篇3:

中职语文教学“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探索和实践

(一)背景

新课程标准正在如火如荼实施的过程中,并且掀起了一场关于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革命。“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已辐射至中职语文教学中,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实践“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也势在必行。主要原因是:

1.当前中职教育发展的需要。2005年11月、2006年9月和2007年1月分别召开了全国职教工作会议、省职教工作会议和市职教工作会议。这些会议的召开预示着中国职业教育的另一个春天的到来。借着职教改革的东风,职教自身学科改革、建设也必将呈现出一种良好的态势。社会对中职毕业生的人文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主要由语文学科承担。

2.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在新的职教形势下,学校提出了“专业教育为学生劳动就业服务,学科教学为学生职业能力服务”的办学理念和“学好文化、学精技能、学会做人、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学校的专业建设、教学质量等综合实力增强,“使教育目标达到个性化发展阶段”等目标的实现都有赖于转变教师观念。突出“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努力培养符合岗位需要的职业就业能力,只有持之以恒地朝着既定目标努力,才能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品位。

3.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职校学生语文学习的现状堪忧。一是语文基础偏差,听说读写能力较弱;二是学习兴趣不高,不重视语文学科的学习;三是绝大部分学生通过两年半至三年左右的学习后,要走上工作岗位,对语文教学实用性的要求比较高。近年来,由于片面强调应试教育、强调升学率,一些初中学校放松了对成绩一般的学生和后进生的教育,导致了职校学生的整体素质滑坡较快。在这种形势下,如何树立语文学科的全新教学理念,制订新的教学措施,选择新的教材等问题的重要性就凸现出来了。为了体现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应创设气氛,掌握课程走向,放手让学生思考、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探索并实践中职语文教学的新路子,为职校的语文教学重新定位并正名,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点,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和文化素养的整体提高。

(二)依据

1.个性教育的理论。即在教育过程中重视受教育者的需要、兴趣、自由和创造,尊重人的尊严、潜能和价值,促进人的个性自主、和谐发展的教育。

2.人的主体性理论。弘扬人的主体性,唤起人的主体意识,发挥人的主体活动能力,已成为了时代精神的主旋律。主体性是现代人的基本特点,为了培养跨世纪的人才,就需要培养人的创造性、开拓性等特点,这些都与弘扬人的主体性有密切关系,因此,如何弘扬人的主体性便成了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3.素质教育理论。素质教育是以学习者发展的需要为宗旨的基础教育,是对教育的本质特征的反璞归真,是以人为本的基础教育模式,充分体现了全面性、主体性和创造性。为了实施素质教育,更好地适应未来教育的发展,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从片面追求升学率转向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从职前教育转向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整合教育,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主体参与为中心”。

(三)实践

1.教学实践中,实施“以学生活动为主体,以发展能力为重点”的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

(1)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情趣充分调动起来。要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作用。非智力因素包括情感、意志、兴趣、动机和性格等。情感能直接转化为学习动机,成为激励学习的内在动力;意志是支撑学习知识的强大力量。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首先应重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在语文课上实践“情境教学法”,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精心设计,营造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要在课前准备上花较多的时间,并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常记教学札记,记录课堂内外有关学生的点点滴滴,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此外,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常规教学手段或现代声像工具等,有效地为他们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氛围。

(3)开展积极的“双向互动”,诱导学生主动投入。教师精心设计互动式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引导下主动、积极地回应,并逐渐养成主动学习、探究的习惯,使语文课堂上能时时迸射出智慧的火花。

2.整合力量,构建选修课、活动课和潜在课程,以及加以结合的语文课延伸体系。新课标实施之后,语文教学的另一个重点就是重视语文的实践性环节,要求教师做好课内外沟通,真正实践“大语文”的理念,强调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活化、现实化和实践化。在实践过程中,可结合课文内容精心安排“知识拓展”的内容,引领学生练习巩固和自觉实践,培养他们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堂教学结束阶段掀起的另一高潮,使学生巩固知识,加深印象,并使思维能力升华到一个新的层面。选修课的主要开设科目可以是影视文学、普通话、演讲与口才、文学欣赏、书法、综合文科、职业礼仪等。

3.建立全方位考察语文课程的考核评价制度。传统的语文课程考核的评价制度往往不能全面地反映一个学生语文的综合素质。在笔试的指挥棒下,死记硬背的成分还是占得不少,如果仅仅用笔试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会打消他们刚刚由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培养起来的积极性和兴趣。因此,在语文考核中可降低笔试的分值,期中、期末语文考试成绩仅占总分的40%,技能测试、特长才艺表演、荣誉加分等项目可列入考核的补充范围。

(四)结语

1.中职学校比较重视专业课的建设。专业课中软硬件的投入较大,而基础课建设发展的方向不明确,指导思想又

难以确定,为了使“以人为本”的教学实践不断深入,校本教材编撰需加快步伐。

2.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地位,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和认知规律,并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协作者和鼓励者。通过语文课堂中德育的熏陶作用,在班主任的精心呵护和教育下,使学生怀有一颗对社会、对他人感恩的心,从而树立较强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以及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等。

作者:钱金萍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劳动社会保险保障管理论文下一篇:气象装备动态管理系统论文